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癫痫与神经电生理学杂志

癫痫与神经电生理学

癫痫与神经电生理学杂志

Journal of Epileptology and Electroneurophysiology(CHINA) 전간여신경전생리학잡지

  • 主管单位:
  • 主办单位: 贵阳医学院,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电图与癫癎学组
  • 影响因子: 0.27
  • 审稿时间:
  • 国际刊号: 1674-8972
  • 国内刊号: 52-1152/R
  • 发行周期:
  • 邮发: 66-56
  • 曾用名: 癫癎与神经电生理学杂志,临床神经电生理学杂志;癫(癎)与神经电生理学杂志;临床脑电学杂志
  • 创刊时间: 1992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癫癎与神经电生理学杂志》编委会
  • 出版地区:
  • 主编: 刘健
  • 类 别: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 脑电图呈现三相波与临床预后13例分析

    作者:黄天文;庄晓芸;陈建珍;黄华品

    目的:探索三相波的脑电图(EEG)与其患者临床预后的可能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EEG出现三相波的13例患者的EEG特点,病因以及预后情况.结果:出现三相波的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三相波分布以额区多;病因上以各种因素导致的代谢性脑病常见;患者病情的进展或好转,EEG可出现相应改变并且与基础疾病可恢复程度有关.结论:三相波预示患者脑部严重的病变.其病因较多,而患者的预后主要取决于导致三相波的基础疾病的可治愈程度,而不是三相波自身波形.

  • 左乙拉西坦单药治疗老年癫(癎)的临床研究

    作者:蒋萍;刘骅;刘沁;郑丽华

    目的:研究左乙拉西坦(LEV)治疗老年癫(癎)患者的临床疗效、安全性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对42例不同类型老年癫(癎)患者(男24例,女18例;年龄60~82岁),使用LEV单药治疗.LEV起始剂量:500 mg,每日2次,根据疗效调整剂量,比较不同发作类型老年癫(癎)患者的疗效、安全性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结果:42例老年癫(癎)患者用LEV后无发作13例(31%),显效9例(22%),有效14例(33%),无效6例(14%),采用癫(癎)患者生活质量量表-31(QOLIE-31)评定,LEV治疗后在对发作的担忧、精力/疲乏、认知功能、药物影响及社会功能方面得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7例(17%)出现与LEV可能有关的不良反应,其中嗜睡2例,急躁3例,注意力不集中、攻击行为各1例,上述不良反应均未经特殊处理,在1~2个月内自行消失,无1例因不良反应退出治疗.结论:LEV单药治疗各型老年癫(癎)均有疗效,显著减少发作频率,安全耐受性好,无明显认知毒性,能够提高老年癫(癎)患者的生活质量.

  • 颞叶癫(癎)的头皮和深部电极脑电发作期特点

    作者:吴朝晖;田增民;赵全军;张剑宁;王红;林鸿;王福莉

    目的:探讨手术治愈和基本治愈的颞叶癫(癎)(TLE)患者发作期头皮脑电图(EEG)和深部电极EEG的特点.方法:对25例立体定向射频热凝毁损颞叶内侧结构或常规手术切除后随访12月以上,Engel Ⅰ级(临床治愈)者21例和EngelⅡ级(临床基本治愈)者4例(共25例)的发作期头皮EEG和深部电极发作期特点进行分析.结果:头皮EEG描记时逢临床发作者19例,其中EEG为局限的5~13 Hz的典型阵发性节律波者10例,14~20 Hz的快波者4例,局限的2~5 Hz的正弦节律波者3例,EEG呈平坦化2例;深部EEG描记已临床发作者6例,均有15~6 Hz的节律波发放.结论:对于TLE头皮EEG对大多数发作能提供发作起始参考,对于EEG平坦化者需参考其它临床资料;深部电极EEG发作期脑电起始形式比较单一.

  • 伴其他颅神经症状的面神经炎患者治疗前后的脑干听觉诱发电位研究

    作者:王金风;王民

    目的:观察伴其他颅神经症状的面神经炎患者治疗前后的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表现.方法:选择50例面神经炎伴其他颅神经症状的患者进行BAEP检测,并进行治疗前后对比.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Ⅱ-Ⅲ、Ⅲ-Ⅴ、Ⅰ-Ⅴ波IPL明显缩短(P<0.01),其中有一个以上的IPL缩短者42例占84%;Ⅰ、Ⅲ、Ⅴ波PL有一个以上缩短或治疗前BAEP波形消失而于治疗后出现者37例占74%;Ⅴ波波幅增高并且Ⅴ/Ⅰ IPL比大于0.5或双侧Ⅴ波侧间潜伏期差(IDL)小于0.3 ms,Ⅲ-Ⅴ波IPL小于Ⅰ-Ⅲ波IPL的35例占70%.结论:面神经炎不仅累及茎乳孔内面神经,还可累及脑干和其他颅神经.BAEP可以客观地反映面神经炎患者听觉系统和脑干功能,因此可以用于对该类患者进行疗效观察.

  • 额叶癫(癎)发作的临床特征及脑电图分析

    作者:梅珍;杨朋范;林巧;安榕榕;刘海云;钟忠辉

    目的:探讨额叶癫(癎)发作的临床特征、脑电图(EEG)特点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经手术证实发作起源于额叶的药物难治性额叶癫(癎)患者87次临床发作症状、发作期及发作间期的头皮EEG特点.结果:额叶癫(癎)发作形式复杂多样,常见的发作形式有姿势性强直发作、过度运动性自动症、扭转性强直、阵挛性发作、发声、失神等,有时出现发作性情绪改变或自主神经症状等少见症状.额叶癫(癎)常见以下发作特点:发作频繁,常成簇出现,发作起止突然,持续时间短暂,发作后意识恢复快,以睡眠中发作为主.额叶癫(癎)发作间期EEG阳性率较低,额区棘波、尖波出现率相对较低,且波形不典型,发作期额叶限局性或弥漫性的改变与背景活动的差别不明显.结论:额叶癫(癎)临床和EEG不典型是导致额叶癫(癎)发作临床诊断困难的主要原因,认识额叶癫(癎)发作的临床特点,延长EEG记录时间,认真分析发作症候学、发作期同步EEG有助于明确诊断.

  • 小儿高热惊厥临床与脑电图演变特征

    作者:窦彩绘;刘绍明;孙绪芳

    目的:观察小儿高热惊厥(FC)的临床特点及脑电图(EEG)演变特征.方法:回顾分析110例小儿FC患儿的临床资料,企从EEG演变特征上预判病情可能的发展方向,为临床提供诊断治疗依据.结果:EEG异常率:110例中EFG正常75例(68.2%),异常35例(31.8%).异常表现:早期以全导成簇暴发高波幅慢波活动为主,中期可出现散在性、局限性慢波表现,后期可出现尖波、尖慢波活动.本组中单纯全导成簇暴发高波幅慢波异常18例(51.4%);成簇暴发的高波幅慢波、伴有散在性、局限性慢波异常10例(28.6%);呈尖波、尖慢波发放7例.结论:FC患儿临床及EEG演变有一定规律,可据此在临床上积极干预,促使病情转归向好的方面发展.

  • 腔隙性脑梗死患者事件相关电位的临床分析

    作者:李梅;马晓元;李建华;王学有;张映梅

    目的:探讨事件相关电位(ERP)对腔隙性脑梗死(LI)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诊断价值.方法:检测22例LI患者的ERP,并与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LI患者组ERP的N1、P2、N2、P3潜伏期和P3波幅分别为(107.32±23.32)、(202.73±29.74)、(310.09±31.49)、(365.41±46.46)ms和(-2.31±2.95)μV.与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LI组ERP的N2、P3波潜伏期及波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N1、P2潜伏期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1).结论:LI患者可伴有认知功能的损害,ERP可以早期发现并诊断认知功能障碍,并可于临床表现及MMSE认知量表均未异常时发现认知障碍,是有一定客观性的一个指标.

  • 模拟持续飞行诱发颈部疲劳期间F波变化特征研究

    作者:刘庆元;陈勇胜;吴明磊

    目的:探讨头颈部疲劳因素对F波的影响特征,为长航时飞行航卫保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动态观察12名空军男性飞行学员(年龄22~24岁)佩带综合瞄准显示头盔装具(头瞄具)在地面模拟飞行8 h期间,头颈部疲劳对F波的影响,并与主观评价结果进行相关分析.结果:在模拟飞行状态下:①佩带头瞄具的头瞄组与未佩带头瞄具的非头瞄组在模拟飞行的第7小时以后,与第1小时比较,F波的平均潜伏期(Flat)延长,F波平均传导速度(Fvel)减慢,F波与M波平均潜伏期差值(IPL)增大,M波波幅(MA)增大,而头瞄组飞行员的Fvel较非头瞄组更是提前至第5小时即减慢;②头瞄组与非头瞄组比较,在模拟8小时持续飞行期间飞行员头颈部F波指标无显著变化.操作与非操作状态比较也无显著变化.结论:①Flat,Fvel,F-M IPL均为评价颈部疲劳的敏感指标;②佩带某型号头盔诱发颈部疲劳发生在持续模拟飞行的第5小时以后.

  • 闭锁综合征患者运动诱发电位和皮质脊髓束弥散张量成像变化

    作者:任思颖;伍国锋;王丽琨;毛远红

    目的:应用弥散张量成像(DTI)技术和运动诱发电位(MEP)评估闭锁综合征患者皮质脊髓束(CST)运动功能,观察DTI与MEP变化与运动功能的关系.方法:对2例脑干卒中患者分别于入院时、入院后2周进行DTI及MEP动态观察,测定患侧CST的部分各向异性值(FAV),观察内囊纤维成像和MEP变化及其与运动功能的关系.结果:入院时DTI显示CST的FAV降低,通过脑干的下行白质纤维明显减少,入院2周后FAV和白质纤维均增加;入院时MEP的皮质电位消失,但是2周后随着FAV增加,皮质MEP重新出现,患者的运动功能也开始好转.结论:DTI的变化与MEP关系密切,它们与运动功能呈正相关.

  • A波和F波、H反射在腰骶神经根病诊断中的意义

    作者:张磊;孙太欣

    目的:研究A波和F波、H反射在诊断腰骶神经根病中的意义.方法:以临床诊断为腰骶神经根病的3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行双下肢A波和F波、H反射检查.结果:在所检测的30例腰骶神经根病患者的60条胫神经中,31条出现H反射异常,9条出现F波异常,31条出现A波.其中有10条H反射及F波正常的神经出现A波.结论:A波联合F波、H反射可提高腰骶神经根病检出率.

  • 拟诊癫(癎)成人患者视频脑电图检查时程的选择分析

    作者:李国德;黄淑云;侯小兵

    癫(癎)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疾病本身会给患者带来一定的痛苦,如不及时治疗控制,加之再经历生活、工作学习、社交等等问题负面事件,会给患者身心带来极其严重的影响,且随着病情的发展,也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故及早良好的控制癫(癎)发作对患者显得尤为重要.由于癫(癎)的临床表现复杂多样,确诊需依靠临床发作和脑电图(EEG)上的(癎)样放电.

    关键词: 癫(癎) 脑电图(EEG)
  • 神经电生理检查的个体化设计

    作者:张红霞;张斌;刘欣;徐国伟;宋新光

    临床神经电生理检查项目很多,同时各种神经肌肉疾病的临床表现也是多种多样,用同一套检查方案处理所有病人显然是不适当的,必须在亲自进行临床检查并全面掌握病人的所有相关资料之后,针对性地个体化地设计检查方案,并在实施过程中随时调整,方有可能得到对临床真正有帮助的检查结果和诊断意见.换言之,神经电生理检查不应是一种纯技术操作,而应是一个临床诊断过程或其中的一部分.

    关键词: 神经电生理 个体化
  • 肌萎缩侧索硬化的神经传导研究进展

    作者:乔凌亚

    运动神经元病(motor neuron disease,MND)是一组病因未明的选择性侵犯脊髓前角细胞、脑干运动神经核团、皮质锥体细胞及锥体束的慢性进行性变性疾病,分4型:肌萎缩侧索硬化(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ALS)、进行性或原发性肌萎缩(progressive or primary muscular atrophy,PMA)、原发性侧索硬化(primary lateral sclerosis,PLS)和进行性延髓麻痹(progressive bulbar palsy,PBP).

  • 婴儿事件相关电位的研究进展

    作者:高延;洪琦

    目前对人类大脑的早期发育评估,经常采用的手段如影像学和神经心理评定,都具有一定局限性,而事件相关电位(event related potential,ERP)作为一种研究皮层功能的新方法,则可提供更多更有价值的信息.听觉感觉记忆在人类发育过程中早出现,是大脑对声音特征进行前意识水平辨别和分析的要素,同时也能反映大脑皮层在成熟不同阶段认知及信息处理等功能的发育情况.

  • 糖尿病病人认知功能障碍发病机制及电生理评价

    作者:郝良芳

    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作为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可引起人体多种组织器官如心脏、肾脏和周围神经等的损害.此外,DM还可引起中枢神经系统的损害,出现认知功能下降,主要表现为:学习能力下降,记忆功能减退,语言、理解及判断等能力受影响,可伴有神情淡漠、表情呆滞、反应迟钝,严重者生活不能自理,其中学习、记忆障碍是DM认知功能障碍的主要表现.目前DM认知功能障碍确切的发病机制还不十分明确,临床上尚无准确的诊断方法.

  • 癫(癎)对雄性Wistar大鼠生殖系统的影响

    作者:许笑天;张桁忠;赵子攀;徐耀

    目的:研究癫(癎)发作对雄性Wistar大鼠生殖系统相关指标的影响,企为临床癫(癎)男性患者提高生育质量提供依据.方法:运用氯化锂-匹罗卡品建立Wistar雄性大鼠癫(癎)模型,取血样、睾丸、附睾、精子分别测定其血清性激素、脏器系数、精子计数,观察精子活力及形态,分析癫(癎)对雄性大鼠生殖的影响.结果:癫(癎)造模成功组(A组)及癫(癎)造模未成功组(B组)的总睾酮(TT)及孕酮(P)水平均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C组),而A组TT水平又显著低于B组,A组大鼠孕酮(P)水平与B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而A组黄体生成素(LH)及卵泡刺激素(FSH)均显著高于B组及C组,A组大鼠泌乳素(PRL)水平显著高于B组及C组,雌二醇(E2)在三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A组与C组及B组相比睾丸脏器系数(睾丸重/体重)显著降低.A组大鼠精子计数低于C组及B组.在精子活动率,A组及B组低于C组.在大鼠精子畸形形态的观察中,A组及B组中可观察到较多的精子头部畸形.结论:氯化锂-匹罗卡品建立的Wistar雄性大鼠癫(癎)模型对生殖系统的相关检测指标均有较明显的影响.

  • 美国临床脑电图学指南(6)临床脑电图使用标准导联组合的建议

    作者:American Clinical Neurophsiology Society;秦兵

    引言导联组合在不同的脑电图实验室中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许多导联组合不能充分地显示脑电图或看上去显得非常的复杂.而且这些差异阻碍了脑电图医师间的信息交流,终损害的是患者的利益.

癫痫与神经电生理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2004 01 02 03 04
2003 01 02 03 04
2002 01 02 03 04
2001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