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军医学院学报杂志
Academic Journal of Chinese Pla Medical School 군의진수학원학보
- 主管单位: 解放军总医院-解放军医学院
- 主办单位: 解放军总医院-解放军医学院
- 影响因子: 0.81
- 审稿时间: 3-6个月
- 国际刊号: 2095-5227
- 国内刊号: 10-1117/R
- 论文标题 期刊级别 审稿状态
-
大型听神经瘤术中监测电刺激强度与面神经预后关系分析
目的:了解面神经监测的方法学以及术中监测时的电刺激强度和面神经预后的关系,在实现解剖保留面神经的基础上,分析影响面神经预后的因素.方法:报告了130例听神经瘤,129例采用枕下乙状窦后入路,1例采用经迷路入路.术中使用Viking-IV型多导术中监测仪,监测自发和诱发面肌肌电图.结果:通过术中监测自发EMG结合单极恒压电刺激诱发EMG可以精确判断面神经的位置,面神经解剖率为94.61%.刺激量由大到小,距离由远及近,可以准确定位面神经.结论:长期随访发现诱发面肌肌电图的刺激强度与面神经功能呈负相关,阈刺激或接近阈刺激可诱发出肌电图者面神经功能恢复理想.
-
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对血管平滑肌细胞生物学功能改变的影响及阿托伐他汀干预作用
目的:探讨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对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分泌细胞因子的影响及三羟基三甲基戊二酰辅酶A抑制剂阿托伐他汀(atorvastatin)的作用机制.方法:兔血管平滑肌细胞分6组处理.以酶联免疫法检测培养上清液中细胞因子TNFα、IL-6、IL-8水平.结果:oxLDL(50 μg/ml)对TNFα、IL-6、IL-8分泌水平的增加于刺激后1 h即增至1.2~1.4倍(分别P>0.05,P<0.01,P<0.01),8 h达6.4~8.5倍,24 h仍高达1.26~5.05倍(均P<0.01).阿托伐他汀可完全逆转oxLDL的上述促细胞因子分泌作用.阿托伐他汀在浓度为0.05~1μmol/L范围内,使各因子水平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均P<0.05),此作用可被MVA阻止.结论:oxLDI可促进兔VSMC分泌细胞因子TNFα、IL-6和IL-8,他汀类药物阿托伐他汀可能通过抑制基础及oxLDL刺激的细胞因子分泌对VSMC生物学功能发挥较全面调控效用.
-
乳腺癌α转化生长因子及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免疫组化双重标记研究
目的:研究α转化生长因子(TGFα)及其受体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在乳腺癌中的表达特点,以及两者间的相互作用.并通过与已知预后因素的相关分析,研究它们各自在肿瘤发展中的作用.方法:对84例导管浸润型乳腺癌标本进行TGFα-EGFR免疫组织化学双重标记,同时观察两者在非肿瘤及肿瘤组织的表达,并对结果进行单变量和多变量统计学分析.结果:TGFα和EGFR在癌旁组织上皮细胞中均有表达,分别在76.2%和17.8%浸润癌细胞中表达,在16.7%浸润癌细胞中同时表达.x2分析显示TGFα在浸润癌细胞中的表达只与ER阴性相关联,而EGFR的表达则与大体积肿瘤、炎性乳癌、腋窝淋巴结受累、不良肿瘤组织学分级(SBRⅢ级)以及雌孕激素受体阴性相关联.多变量统计分析显示,浸润癌细胞中TGFα的表达与炎性乳癌相关联(P=0.048),而EGFR的表达则与雌激素受体阴性相关联(P=0.002).结论:TGFα和EGFR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与在非肿瘤组织中明显不同,并与乳腺癌不良愈后因素相关联,提示他们在乳腺癌的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
肝炎肝硬化患者发生多重耐药菌感染病例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用病例对照研究探讨肝炎肝硬化患者发生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发生多重耐药菌感染的肝炎肝硬变患者18例作为病例组,发生敏感菌感染的肝炎肝硬变患者91例作为对照组,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单因素分析发现院内感染、插管、血清总胆红素、抗生素应用时间为肝炎肝硬变患者发生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可能危险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只有院内感染、抗生素应用时间与发生多重耐药菌感染有关.结论:控制院内感染、合理应用抗生素可以减少肝炎肝硬变患者发生多重耐药菌感染的风险.
-
细胞凋亡调节基因蛋白表达与前列腺癌的预后
目的:探讨细胞凋亡调节基因蛋白表达与前列腺癌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方法,检测57例前列腺癌中Fas及其配体(FasL)、bc1-2、bax的表达,并同前列腺癌临床和病理特征一起,先后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bax在前列腺癌低分化肿瘤中的表达强于在高分化肿瘤中的表达(P<0.05);FasL表达可能对生存预后有一定影响,而肿瘤分化程度与临床分期仍是重要的预后指标.结论:FasL表达可能与前列腺癌预后有关.
-
神经慢性挤压伤疼痛模型大鼠脊髓GABAA受体mRNA表达的变化
目的:了解大鼠坐骨神经慢性挤压伤(chronic constriction injury,CCI)模型脊髓GABAA受体α2、γ2亚型mRNA表达的变化.方法:SD大鼠20只,5只为正常对照,15只做成CCI模型.用Von Frey细丝和CO2激光测定大鼠足爪的疼痛阈值变化,并于术后3 d、7 d和14 d处死(n=5每组),取L4~5脊髓用RT-PCR方法测定不同时点大鼠脊髓GABAA受体α2、γ2亚型mRNA的表达量.结果:CCI大鼠结扎侧在术后3 d即开始出现机械感觉异常和痛觉过敏,7 d、14d组逐渐加重(P<0.05).与正常大鼠比较,CCI大鼠GABAA受体α2、γ2亚单位mRNA表达量于术后7 d开始出现下降(P<0.05),且术后14 d组进一步降低(P<0.01).结论:CCI大鼠疼痛模型中脊髓GABAA受体α2、γ2亚单位的表达量明显下降,其在慢性神经性疼痛中发病机制中的确切作用尚待进一步研究.
-
两种子宫内膜脱落细胞取材方法在筛查子宫内膜癌中的应用
目的:了解瑞典欧立宫内膜吸管及宫内膜毛刷行官腔细胞学取材在筛查子宫内膜癌方面的应用效果.方法:先分别采用上述两种器具获取宫内膜细胞学标本,然后做诊断性刮宫行组织学病理检查,与细胞学检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①观察对象共1093例,其中应用宫内膜吸管895例,宫内膜毛刷1 98例,宫腔细胞学检查施行率100%,同时行诊刮术;②官腔细胞学取材满意率:宫内膜吸管为81.1%(726/895),宫内膜毛刷为82.8%(164/198),两者间统计学差异无显著性(P=0.063),诊刮取材满意率93.2%;③以诊刮子宫内膜组织的病理学诊断结果为标准,宫腔取材细胞学诊断子宫内膜癌的诊断符合率为83.3%,宫腔细胞学采用以癌为指标诊断子宫内膜癌的假阳性率0.8%,假阴性率18.6%.结论:应用欧立宫内膜吸管及宫内膜毛刷进行官腔细胞学检查,两种器具在取材满意率上无差异,均具有痛苦小、出血少、器具一次性使用无交叉感染,诊断符合率较高的优点.用于人群子宫内膜癌的筛查,可减少不必要的刮宫.
-
住院患者诊疗质量的网上监测与实时控制方法
目的:从实用角度讨论如何对在院患者诊疗环节进行调查和结果分析的方法,为诊疗质量实时监控提供依据.方法:对诊疗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缺陷进行分类,在此基础上使用基于病例分组的随机抽样方法,以使历次调查结果具有可比性.结果:通过诊疗环节的分析和计算机软件的实现,能随时对一个阶段的调查结果进行统计汇总,并追踪缺陷的改正情况.结论:通过网上调查,可节省人力、扩大调查范围,且客观性强,经实际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
早期梅毒98例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近年梅毒发病的临床特征及不同药物对愈后的影响.方法:对近5年门诊资料完整的98例早期梅毒病例进行临床及实验室追踪随访调查.结果:①一期梅毒21例,二期梅毒72例,早期潜伏梅毒5例.血清RPR及FTA-ABS全部阳性.治疗1年血清转阴率:RPR及FTA-ABS分别为100%,20.41%;②临床特点:1例73岁男性高龄发病,2例多种皮损共存,3例阴囊湿疹样皮损,门诊误诊率7.14%;③3组药物(A.苄星青霉素;B.头孢三嗪;C.红霉素)治疗:AB组P>0.05;BC组P<0.05;CA组P<0.05;结论:近年早期梅毒发病年龄增大,皮损的多样性使误诊率增高;目前苄星青霉素仍不失为治疗早期梅毒的首选药,头孢三嗪亦有较好疗效;RPR检测仍是临床判愈的重要指标.
-
羊蛛网膜下植入APA微囊化牛嗜铬细胞脑脊液亮氨酸脑啡肽和儿茶酚胺含量的变化
目的:了解APA微囊化牛嗜铬细胞(APA-BCCs)蛛网膜下植入引起正常羊脑脊液中儿茶酚胺(cate cholamine,CA)和亮氨酸脑啡肽(leucine-enkephlin,I-EK)含量的变化,分析APA-BCCs移植镇痛的可能机制及APA微囊的免疫保护效应.方法:以手术方法分别将APA-BCCs、BCCs或空微囊植入正常羊脊髓蛛网膜下,测定移植前后不同时间羊脑脊液中去甲肾上腺素(norepinephrine,NE)、肾上腺素(epmephrine,E)和L-EK的含量.结果:与移植前羊脑脊液中NE、E和L-EK的水平相比,空微囊植入未能升高;BCCs植入可在7 d内升高;APA-BCCs植入可明显升高超过28d(P<0.05).结论:蛛网膜下植入BCCs能显著升高宿主羊脑脊液中CA和L-EK的水平,这可能与BCCs蛛网膜下移植的镇痛效应有关;APA微囊包裹有利于BCCs在异种动物体内较长期地分泌镇痛物质.
-
颈动脉体瘤的外科治疗
目的:总结颈动脉体瘤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35例36侧颈动脉体瘤行手术治疗.其中颈动脉体瘤单纯剥离20例(21侧),颈动脉体瘤及颈外动脉切除3例,肿瘤及颈内动脉切除颈外替代颈内动脉2例,动脉对端吻合2例,血管移植6例,补片修复1例,动脉结扎1例.手术在全身麻醉下进行,1 2例采用冰帽头部局部低温.结果:围手术期死亡1例,死亡率2.8%,术后发生霍纳综合征2例,迷走神经、面神经下颌支及喉上神经损伤各1例.29例随访1~25年,全部随访患者没有复发.恶性颈动脉体瘤1例,失访.结论:手术是治疗颈动脉体瘤的佳方法,延误反使手术增加困难.脑保护是降低手术死亡率和并发症的重要措施,完整的保留或重建颈内动脉是手术成功的重要保证.
-
外伤性硬膜下积液手术及随访
目的:探讨外伤性硬膜下积液的分型、特点及治疗.方法:145例外伤性硬膜下积液患者采用不同手术方法治疗.结果:随访1~5年,总有效率92.4%,死亡5例(3.4%).结论:外伤性硬膜下积液虽手术较为简单,但应高度重视手术时机的选择及术后各种恢复性处理措施,以提高治愈率,减少复发和死亡率.
-
抑颤汤治疗帕金森病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抑颤汤治疗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的作用机制.方法:建立PD大鼠模型,设立正常对照组、生理盐水对照组、抑颤汤组,观察抑颤汤治疗前后PD大鼠行为特征、脑黑质神经细胞变化;采用脑组织液微透析技术,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细胞外液中儿茶酚胺类物质含量的变化;用放免法测定M、DA受体数量及亲和力的变化.结果:抑颤汤能明显改善PD模型大鼠的旋转行为,同时提高了损毁侧脑组织DA和M受体大结合量(Bmax)和亲和常数(KD),尾状核和壳状核部位的细胞外液中DOPAC、HVA、DA、5-HT水平明显低于未损毁侧,与生理盐水组对照差异显著(P<0.01).与生理盐水组对照,脑黑质神经细胞数量明显增多,神经元体积较饱满,结构较清晰,细胞内高尔基体、线粒体等趋于正常.结论:抑颤汤能刺激PD模型大鼠受体系统,使DA、M受体的亲和力和敏感性提高;促进其损毁侧黑质纹状体分泌儿茶酚胺类物质,提高脑组织中儿茶酚胺类物质的含量;促进受损脑黑质神经细胞的修复,为临床应用抑颤汤治疗PD提供了实验依据.
-
大鼠窒息心脏骤停期间心脏和肺脏β肾上腺素能受体的变化
目的:研究心脏停搏期间机体β肾上腺素能受体的变化.方法:采用放射性配基结合分析方法,检测大鼠在窒息心脏停搏期间心、肺β肾上腺素能受体(β受体)的变化.动物随机分为正常对照(A)、手术对照(B)、窒息10 min(C)、20 min(D)和30 min(E)5组.结果:心、肺C组β受体分别为(34.51±3.25)fmol/mg pr和(289.46±19.96)fmol/mg pr.心、肺D、E组β受体分别为(40.96±2.91)和(64.44±3.20)fmol/mg pr及(426.33±12.08)和(455.67±28.77)fmol/mg pr,与C组比较,差异极其显著(P<0.01).心、肺各窒息组间受体亲和力无明显变化.结论:在窒息心停早期,心、肺β受体数量无明显变化,随着心脏停搏时间延长,其数量明显增加.
-
超声背向散射积分和谐波技术在老年慢性肾功能不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与彩色、能量Doppler对比,探讨超声背向散射积分(IBS)和对比二次谐波(SHCI)技术在定量诊断老年慢性肾功能不全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用HP-5500型超声仪检测55例老年男性患者,其中肾功能正常者32例(取40个肾脏),慢性肾功能不全23例(取40个肾脏),进行Doppler(彩色和能量)、IBS、SHCI、能量SHCI(PSHCI)和声学密度定量(AD)等检查比较.结果:①肾功不全组较正常者:AD峰值和曲线下面积显著增高(P<0.05),IBS、SHCI回声明显增强;PSHCI视觉判断肾皮、髓质血流灌注显著减少;②IBS、SHCI对肾皮、髓质识别更加清楚,PSHCI使流速较低的皮质外层边缘区灌注显像.结论:IBS、SHCI、PSHCI和AD技术提高了超声分辨率、改善了成像质量、降低了人为因素差异,使超声组织定征在无创诊断老年肾功能改变方面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
利用噬菌体随机肽库技术分析丙肝患者血清中抗HCV抗体的表位
目的:分析患者血清中抗HCV抗体的抗原表位.方法:用Protein A亲和层析柱从患者血清中纯化、制备抗HCV多克隆抗体;以此对噬菌体表面展示的随机6肽库进行亲和筛选.结果:经具有良好富集效果的三轮筛选后,从第三轮挑选出的12个克隆进行结合试验,发现8个克隆只与HCV抗体有较强的结合力而不与正常人血清反应;测序表明阳性克隆的外源肽具有一定的相似性.用阳性噬菌体克隆检测20例患者血清,有程度不等的阳性反应.结论:用多克隆抗体从噬菌体随机肽库中筛选得到了有一定功能的模拟表位.
-
慢性胰腺炎的实验室检查分析
目的:提高慢性胰腺炎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993~2000年88例慢性胰腺炎患者有关实验室检查的结果和意义.结果:84%(42/50)尿N-苯甲酰L-酪氨酰-对氨苯甲酸(N benzoyl-L-tyrosyl p-aminobenzoic acid,BT-PABA)试验阳性.73.3%(22/30)粪便苏丹Ⅲ染色阳性.83.3%(5/6)24 h粪便脂肪定量阳性.80%(8/10)粪便弹力蛋白酶试验阳性.26.5%(18/68)血淀粉酶升高.24.3%(7/29)血CA19-9升高.结论:慢性胰腺炎患者尿BT-PABA试验的阳性率较其他检查略高.对于慢性胰腺炎的诊断需要结合多种检查,综合分析,尽早诊断.
-
LRP16编码蛋白的信息学分析及亚细胞定位研究
目的:探讨LRP16基因编码蛋白的基本生物学特征及其在真核细胞中的分布.方法:以Internet为操作平台、以国际公共生物数据库为实验材料、应用生物学软件为研究工具对LRP16编码蛋白进行了全方位的生物信息学分析.在此基础上,将该基因的编码序列重组到pEGFP-N1真核表达中,融合在绿色荧光蛋白(GFP)的N端转染HeLa细胞,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荧光分布.结果:LRP16编码产物主要与一些RNA病毒产生的与核酸结合的非结构蛋白有较高相似性,含有与功能未知的Motif:Hismacro、DUF27、A1pp相似的结构域.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扫描发现GFP分布于细胞核内.结论:LRP16基因编码一种起源古老、进化缓慢的核蛋白因子,在细胞多种生命活动过程中应有重要作用.
-
国产胰岛素泵治疗糖尿病的临床观察
目的:对国产胰岛素泵进行临床研究.方法:采用国产圣唐型和进口MiniMed 507型胰岛素泵进行应用前后比较.结果:两种泵其降血糖效果及低血糖的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国产及进口胰岛素泵具有相同的降血糖效果,且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
大鼠不同组织器官线粒体DNA缺失定量分析及其与老化的关系
目的:探讨线粒体DNA缺失的组织器官间差异及其与老化和老年性耳聋的关系.方法:依月龄将大鼠分为青年、中年和老年组;测试ABR阈值后从其不同器官组织和外周血中提取DNA;PCR检测线粒体DNA4834缺失,定量分析;克隆、测序.结果:①随年龄增加,大鼠的ABR平均阈值明显升高;②所有老年大鼠的耳蜗、蜗核、大脑、心肌(1例除外)、肝脏和肌肉组织中均存在mtDNA4834缺失,外周血仅少数缺失;③中青年组线粒体DNA4834缺失的发生率和缺失占总mtDNA的百分比均低于老年组(P<o.01);④mtDNA4834缺失存在明显的器官组织间差异,肝脏组织中缺失占总mtDNA的百分比高.结论:大鼠多种器官组织中mtDNA4834缺失随增龄而增加,而且存在器官组织间差异,检测外周血白细胞的mtDNA缺失并不能反映体内各器官组织中mtDNA缺失的发生情况,与听觉有关的耳蜗、蜗核组织中mtDNA缺失与老年聋的发生有关.
-
建立筋膜间室综合征模型的新方法
目的:建立一种更符合临床的筋膜间室综合征动物模型,以便于基础及临床研究.方法:用宽度和犬小腿肌腹长度相当的袖带包绕小腿,然后充气使实验肢体全长受压、缺血.12只犬随机分为两组,I组:袖带充气至40 kPa,压迫8 h;Ⅱ组:袖带充气至80 kPa,压迫8 h.结果:动态监测组织压并对神经、肌肉行组织学检查,发现实验动物肢体胫前筋膜间室内组织压远远超过4.0 kPa,神经、肌肉发生不可逆变性、坏死.结论:用充气袖带压迫法建立的动物模型是成功的,各项指标均达到筋膜间室综合征的诊断标准.
-
丙型肝炎病毒包膜蛋白E2抗原模拟表位的筛选和鉴定
目的:筛选丙肝病毒(HCV)包膜蛋白(E2)特异性噬菌体模拟表位.方法:以抗-HCV E2的单克隆抗体作为固相筛选分子,对噬菌体随机七肽库进行5轮"吸附-洗脱-扩增"的筛选过程,随机挑取50个克隆,经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鉴定、交叉反应以及竞争抑制性实验,后对所选克隆进行DNA序列分析,以确定HCV E2抗原的模拟表位.结果:经噬菌体富集后,得到12个阳性克隆,确定氨基酸序列XXPXYXW为HCV E2的模拟表位.结论:用噬菌体七肽库成功筛选得到HCV E2的模拟表位,为开展用HCV模拟表位探索HCV的防治研究创造了条件.
-
尾悬吊模拟失重大鼠的肺功能变化
目的:研究模拟失重对健康大鼠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尾悬吊模拟失重,分为悬吊7 d和21 d及相应对照4组,每组10只健康雄性SD大鼠,共40只大鼠,悬吊结束时,用小动物呼吸功能测定仪测量了肺功能的各项指标,并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用力肺活量(FVC)、0.3秒率(FEV0.3%)、峰值呼气流速(PEF)、大通气量(MVV)均大体呈下降趋势,但FVC在悬吊7 d时增大,且只有悬吊7 d FEVo 3%和悬吊21 d MVV有统计学意义(P<0.05).气道阻力呈增大趋势,但吸气阻力(Ri)在悬吊21 d却有所降低,且只有悬吊7d Ri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顺应性变化不大.结论:模拟失重条件下,大鼠肺功能在7 d时FEVo3%和21 d时MVV降低,7 d时Ri增高.
-
脑缺血-再灌注后海马迟发性神经元死亡的实验研究
目的:用重复脑缺血-再灌注小鼠模型的海马切片观察迟发性神经元死亡的形态学特点.方法:用重复双侧颈总动脉夹闭方法制作不完全脑缺血-再灌注动物模型.于造模后24 h、72 h、7 d取材,HE染色及原位DNA末端标记法观察海马切片的病理改变.结果:造模后7 d,海马锥体细胞出现广泛的细胞坏死,以CA1区明显.使用原位DNA末端标记法,在坏死神经元的邻近部位以及CA2,CA3区,齿状回可见部分膜结构完整的神经细胞核内出现特征性阳性颗粒,为细胞核内DNA链断裂所引起的凋亡细胞.结论:海马神经元的迟发性死亡表现为坏死与凋亡共存现象,海马CA1段锥体细胞的病理改变以坏死为主,齿状回颗粒细胞的改变以凋亡为主.对于迟发性神经元死亡的病因,生物学过程,及与神经系统退行性变的关系进行了初步探讨.
-
信号反馈调控细胞发育
大多数动物细胞的生长发育依赖于信号的反馈调节.发育中的细胞将多个空间性和时间性的限制信号整合后,对信号作用时间及定位进行准确、高效和多样性的调控,以保证动物发育的正常进行.错误的信号反馈调节将导致不良的发育反应.
-
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组织中TIMP-1mRNA及蛋白的表达
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16例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mesangioproliferative glomerulonephyitis,MsPGN)选自我科肾活检穿刺标本,根据系膜增生的程度,分为轻度组7例;中度组5例;重度组4例.所有标本均制成3μm厚的石蜡切片.
关键词: 肾小球肾炎系膜增生性 原位杂交 -
Brugada综合征4例临床和心电图分析
1 临床病例例1,男性,65岁.主因发作性胸痛5年,间断性头晕9 d,加重6 h于2001年6月9日入院.
-
某部女性卵巢及乳腺肿瘤流行病学调查
1 对象和方法1.1 调查对象调查对象为我军某地区1999年1月~2001年12月30000名女军人、女职工及女性家属.年龄小为23岁,大为98岁.
-
肺原发性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1例
1 临床病例女性,58岁.因咳嗽、发热、咯血2月就诊.自2000年10月无诱因出现咳嗽,伴发热,体温37~38.2℃.喀血痰伴有盗汗及乏力,体重减轻约1.5kg.
-
斑驳病1例
1临床病例患儿,男,10个月,因前额、四肢白斑于2001年4月来我院门诊就诊.
-
儿童巨大面神经纤维瘤1例
患儿,男性,9岁.因自幼右侧面瘫就诊.现病史:患儿出生后3个月起,家长发现其右眼闭合不全,哭闹时嘴角向左侧歪斜,进奶时沿右口角外流.
-
恶性组织细胞病1例
1 临床病例男性,35岁,高烧一个多月不退,于2001年10月入我院.
-
妊娠晚期浆膜下血管破裂1例
1 临床病例女性,28岁,G1P0,主因腹痛2 h于2001年7月29日2时30分入院.
-
椎动脉起源异常1例
女性患者,41岁.主因突发剧烈头痛伴恶心、呕吐6h来院急诊就诊.
关键词: 椎动脉 -
脾脏原发性粟粒结节型非霍奇金淋巴瘤1例
1 临床病例男性患者,43岁.因腹部隐痛10余年,脾肿大7年入院.
-
霰粒肿致上睑及眶内肉芽肿1例
女性患者,47岁,因左眼上睑霰粒肿于2001年4月在本院门诊行手术摘除,术后左眼上睑皮下仍有小硬结且睑上缘皮下内侧出现一黄豆粒大小硬结,遂行理疗,但理疗后出现红肿且肿物逐渐增大.
-
活动平板运动试验诱发一过性急性前壁心肌损伤
1临床病例男,49岁.主因发作性心前区疼痛4个月,加重1 d就诊.
-
特发性单侧膈肌麻痹1例
1 临床病例男性患者,49岁,体检时胸片发现右侧膈肌抬高,无咳嗽、咯痰、发热,无胸闷、气短病史,无糖尿病史,否认胸部外伤及手术史.
-
军队医疗保障制度改革有关问题的思考
笔者从我军医疗保障制度的现状、现行医疗保障体制存在的问题等方面对军队医疗保障制度改革有关问题进行了分析,认为突出保障对象的重点和主次;多渠道筹集保障经费,对医疗费用的结算进行改革;更新观念,医疗保障水平耍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相适应;触及单位、个人的实际利益;加强医患间的双相控制和充分利用国家深化劳动就业、人事制度、医疗保障制度改革契机,减轻军队负担是现阶段军队医疗保障制度改革需要重视的几个问题.
-
加强学位授权点学科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笔者从学科建设角度,在总结学位点学科建设经验的基础上,对我院具有硕士、博士学位授权点的学科进行了认真的思考,提出了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强化学科管理,推动学位授权点的建设;建立学科评估体系,实行科学有效的管理等建议.
-
德国中医教育发展的特点与对策
笔者根据作者在德国工作学习期间收集的信息资料,介绍了该国在较为发达的卫生事业中进行中医教育的发展简况,分析德国民众对中医药的接触、了解,大致可分为萌始阶段、初创阶段和发展阶段;根据德国中医发展教育特点,概括为大学院校讲授、社会力量办学、媒体普及教育.并针对中医教育在德国的现状,提出了存在的问题和今后应加大对外宣传力度、提高境外教学质量,编写较高水平教材等对策.了解和研究德国中医教育开展的情况,对于我国更好地进行中医对外教育必将有所启迪.
年 | 期数 |
2018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
2017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6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5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4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3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2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1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0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9 | 01 02 03 04 05 06 |
2008 | 01 02 03 04 05 06 |
2007 | 01 02 03 04 05 06 |
2006 | 01 02 03 04 05 06 |
2005 | 01 02 03 04 05 06 |
2004 | 01 02 03 04 05 06 |
2003 | 01 02 03 04 |
2002 | 01 02 03 04 |
2001 | 01 02 03 04 |
2000 | 01 02 03 04 |
1999 | 01 02 03 04 |
1998 | 01 02 03 04 |
1997 | 01 02 03 04 |
1996 | 01 02 03 04 |
1995 | 01 02 03 04 |
1994 | 01 02 03 04 |
1993 | 01 02 03 04 |
1992 | 01 02 03 04 |
1991 | 01 02 03 04 |
1990 | 01 02 03 04 |
1989 | 01 02 03 04 |
1988 | 01 02 03 04 |
1987 | 01 02 03 04 |
1986 | 01 02 03 04 |
1985 | 01 02 03 04 |
1984 | 01 02 03 04 |
1983 | 01 02 03 04 |
1982 | 01 02 03 04 |
1981 | 01 02 z1 |
1980 | 01 02 z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