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医学研究](/imgs/1671-7651/0.jpg)
口腔医学研究杂志
Journal of Oral Science Research 구강의학구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 武汉大学口腔医学院
- 影响因子: 0.48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671-7651
- 国内刊号: 42-1682/R
- 论文标题 期刊级别 审稿状态
-
单侧手术修复腭裂的初步报告
目的:为减少对面型主体结构的损伤,延长患侧腭,采用单侧手术修复腭裂。材料与方法:手术方法系只用患侧腭粘骨膜瓣修复裂隙,并做腭骨水平板切骨后移延长。本组手术26例,男性18例,女性8例;手术时年龄为6个月~8岁,平均22.5个月;裂隙宽度大18mm,小8mm,平均为12mm。结果:手术患儿全部正常痊愈出院。无喉水肿、呼吸道感染、继发性出血、伤口裂开或穿孔等并发症。结论:单侧手术可成功用于腭裂初期修复;减少对面型主体结构的损伤和瘢痕;使患侧短小的腭适当延长,与健侧协调一致。
-
功能整复在单侧完全唇裂术后畸形的临床应用
目的:研究和探讨单侧完全唇裂术后畸形的整复方法。方法:应用口轮匝肌解剖学和功能性整复修复,对单侧完全唇裂术后畸形进行。结果:该术式能有效地矫正鼻小柱偏斜、鼻孔扩大、鼻翼外侧脚变钝等畸形,尽可能恢复唇弓形态,减轻鼻部畸形。结论:该术式在临床应用上获得了较满意的功能及形态的结果。
-
Targis/Vectris 瓷聚体/玻璃纤维强化树脂修复体的临床评价
目的:对 Targis/Vectris 修复体的疗效进行临床评价。方法:对102例 Targis/Vectris 修复体进行随访并分别于术后1、3、6及12个月复查,用改良的USPHS临床评价标准评价。结果:Targis/Vectris 修复体的边缘适合性、颜色及表面质地等在12个月内无明显改变,其累计成功率达93.1%。结论: Targis/Vectris 修复体的疗效在短期内切实可靠。
-
口腔科老年患者系统性疾病的发生情况及其与牙齿缺失的关系
目的:了解口腔科老年患者系统性疾病与牙齿缺失的关系。方法:对在口腔科就诊的年龄≥60岁的501例老年患者进行罹患系统性疾病及牙齿缺失情况的调查。结果:口腔科老年患者近半数(47.5%)伴发有至少一种系统性疾病,患系统性疾病者比全身健康者缺失较多牙;患二种及二种以上系统性疾病者缺失牙数明显多于全身健康者(P<0.05)。结论:从健康角度,应提高宣传教育,努力防治龋病、牙周病和全身系统性疾病。
-
牙科用非贵金属高熔铸造合金铸造前后金相比较研究
目的:比较牙科用非贵金属高熔铸造合金铸造前后的金相结构。方法:应用卧式显微镜观察牙科用非贵金属高熔铸造合金铸造前后的金相结构。结果:牙科用非贵金属高熔铸造合金铸造前的金相结构是奥氏体+珠光体+碳化物;软、硬质钴铬合金铸造后金相结构基本不变,而镍铬不锈钢铸造后金相结构呈大量球状物析出状,这可能与合金的化学成份及铸造后处理方法不同有关。结论:提示钴铬合金铸造前后性能较镍铬不锈钢稳定。
-
用三维有限元方法对单端固定桥进行应力分析
目的:分析磨牙游离缺失单端固定桥修复的受力情况。方法:运用三维有限元应力分析法,对一侧磨牙游离缺失通过改变牙槽骨支持高度,采用不同基牙数目,不同桥体长度建立不同的单端固定桥有限元模型进行应力和位移的计算和分析。结果:较高的应力集中在游离端近中的基牙上,牙槽骨高度降低会增加基牙的移位及应力集中;单纯增加基牙的数目不会导致牙周组织中应力明显相应减少;基牙数目增加会减少修复体移位及应力集中;增加桥体长度会引起义齿应力明显增加和向远中移位。结论:游离缺失端行单端固定桥修复好选择桥体为一个磨牙长度,且基牙数至少两个,以提高单端固定桥修复的成功率。
-
计算机化正颌外科诊断分析和病历管理系统的建立及应用
目的:介绍一套适用于临床的牙颌面畸形的计算机诊断分析和病历管理系统。方法:利用PⅡ350多媒体微机、高分辨率扫描仪、显示器、激光打印机、CD刻录机等硬件,在Windows环境下,采用Delphi编程语言开发系统应用程序。结果:系统具有头颅正侧位X线片自动分析诊断,患者病历资料管理,资料信息多媒体传送及处理等功能,临床应用结果满意。结论:该系统有效地提高了临床对牙颌面畸形的诊断效率和对该类患者的现代化管理水平。
-
口腔颌面外科手术全麻后苏醒延迟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全麻术后苏醒延迟的原因及临床处理方法。方法:对本院1996—1998年11例口腔颌面外科手术全麻后苏醒延迟的原因及临床处理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苏醒延迟的原因主要有低氧、药物过量、脑外伤及严重电解质紊乱等。临床处理以维持呼吸道通畅、血流动力学稳定为原则,必要时采用脑保护措施,适当应用催醒药。结论:避免苏醒延迟重在预防。对苏醒延迟患者要正确分析原因,对症处理。
-
前臂桡侧游离皮瓣修复口腔颌面软组织缺损的体会-附92例报告
目的:总结用前臂桡侧游离皮瓣修复口腔颌面软组织缺损的经验。方法:对我科92例应用前臂桡侧游离皮瓣修复口腔颌面软组织缺损的病例进行临床分析。结果:前臂桡侧游离皮瓣具有许多符合口腔颌面部修复要求的优点,本组92例的成功率为95.7%;修复口内缺损时注意皮瓣下勿留有死腔,保持局部引流通畅,否则易导致感染发生。结论:前臂桡侧游离皮瓣是一种多功能的优良皮瓣,适合修复口腔颌面部各个解剖区域的软组织缺损。
-
折叠式上颌全口义齿修复方法设计的病例报道
目的:设计制作一种铰链折叠式上颌全口义齿,用以修复小口畸形患者的上颌牙列缺失。方法:选一例典型小口畸形病例,试用折叠式上颌全口义齿修复其上颌牙列缺失,观察折叠式上颌全口义齿的实际制作情况和修复效果。结果:患者对折叠式上颌全口义齿修复效果表示满意。结论:折叠式上颌全口义齿可用于修复小口畸形患者的牙列缺失。
-
老年人牙齿缺失及牙体大部分缺损保留修复的临床观察
目的:根据老年人的口腔特点,探讨老年人牙齿缺失缺损后如何进行口腔修复。方法:笔者采用了保留残根残冠的修复方法,即全冠、桩冠、桩核冠等并利用残根残冠治疗后做基牙、修复缺失的牙齿。结果:通过6年对732颗牙齿的临床观察,695件义齿中,优672件,良14件,差9件,总有效率达96%以上。结论:此方法优越性大,不拔牙,易被患者所接受,是一种切实可行的修复方法。
-
纤维性颌间挛缩非手术治疗初探——附三例报告
目的:探讨纤维性颌间挛缩非手术治愈的可能性,寻求有效便捷的治疗手段。方法:对外伤后引起重度张口受限的3例患者采用开口器被动强制开口,辅以钙离子导入、超短波、神灯等物理疗法及自我功能锻炼。结果:经过5~6日治疗,开口度都有明显增大,持续一段时间的功能锻炼,终均恢复正常。结论:被动强制开口法为部分纤维性颌间挛缩患者免于手术痛苦、减轻经济负担探讨出一条非手术治疗的有效途径。
-
高位颏前徙术加悬雍垂腭咽成形术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目的:观察高位颏前自徙术加悬雍垂腭咽成形术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效果。方法:选择26例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病人,采用高位颏前徙术加悬雍垂腭咽成形术来治疗,用临床观察、X线头影测量、多导睡眠仪监测等方法进行评价其疗效。结果:治疗后全部患者临床症状消失或减轻,面容改善,呼吸紊乱指数减低,低血氧饱和度增加。结论:本方法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简单方便,疗效可靠。
-
牙齿移动对根尖及根周硬组织的影响
目的:为了观察和分析牙齿在移动过程中对牙根长度及根周硬组织的影响。方法:本研究选择25名采用方丝弓矫治技术进行正畸治疗的患者,以150~180克的力推尖牙远中移动。使用德国西门子产的X线牙片机拍摄尖牙牙片,用芬兰产的Digora(DXR-40)数字化牙科扫描仪及其软件进行测量,比较尖牙移动前后的牙根长度,牙槽骨高度及牙槽骨密度。结果:被矫治的尖牙在加力一个月后根尖平均吸收1.59mm,牙槽骨高度平均丧失2.59mm,牙槽骨密度平均下降14.88国际单位。结论:正畸治疗过程中的矫治力可能对牙根长度产生影响,而且也可能影响牙槽骨的高度和密度。
-
下颌支矢状劈开术与下颌管位置关系的应用解剖学研究
目的:研究下颌管在下颌骨内的重要行径和位置关系。方法:选用带软组织50具完整的头颈标本,分别在下颌第三磨牙后缘的垂直线、磨牙后三角尖至下颌角连线呈额状位锯开下颌骨,观察下颌管的解剖。结果:下颌管是下颌骨的骨松质内形成较薄的骨密质骨管。下颌管在下颌骨第三磨牙后缘切面的位置靠内侧型占90%,中间型占10%;在连线切面的位置靠内侧型占84%,中间型占16%。结论:了解下颌管在下颌骨内的重要毗邻关系,可以减少因下牙槽神经损伤造成口裂以下粘膜和皮肤的感觉障碍。
-
腭帆提肌运动神经支配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腭帆提肌运动神经的来源及走行路径。方法:以兔为研究对象,应用辣根过氧化物酶(Horseridish Perosidase, HRP)逆行追踪技术,结合使用颅内的脑神经根切断术。结果:腭帆提肌的运动神经元位于同侧脑干的疑核中;面神经核内未见标记的神经元;当副神经的延脑根被切断后,同侧脑干疑核内的标记神经元消失。结论:腭帆提肌是由疑核内运动神经元轴突,经副神经延脑根出颅,再经迷走神经咽支进行支配的。
-
鳞状细胞癌的端粒酶活性与增殖细胞核抗原表达的关系
目的:研究口腔鳞状细胞癌与癌旁上皮中的端粒酶活性与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的关系。方法:应用人端粒酶RNA原位杂交法及免疫组化SP法对64例鳞癌及30例癌旁上皮进行检测。结果:显示端粒酶活性阳性的22例鳞癌和2例癌旁上皮中PCNA阳性细胞密度为165.37±2.98,端粒酶阴性的40例鳞癌和癌旁上皮中PCNA阳性细胞密度为97.33±2.42。检验证实端粒酶活性阳性组与阴性组之间PCNA阳性细胞密度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端粒酶活性与PCNA阳性表达有关,表达端粒酶活性的细胞多处于高度增殖的状态。
-
抗粘放菌5519Ⅰ型菌毛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和鉴定
目的:制备抗粘放菌5519Ⅰ型菌毛单克隆抗体。方法:采用BALB/C小鼠免疫后取脾细胞与SP2/0小鼠骨髓瘤细胞杂交融合,制备单克隆抗体,并以ELISA法和双向琼脂扩散法进行鉴定。结果:共得到6株杂交瘤细胞,抗体效价达1:10~100万,类型为IgG,亚类为IgG1。结论:经BALB/C小鼠免疫可得到高纯度的抗粘放菌Ⅰ型菌毛单克隆抗体,而且效价高,细胞株稳定分泌抗体。
-
高压氧影响自体游离植骨的观察
目的:研究高压氧能否促进非血管化新鲜自体游离植骨在受植区的生长愈合过程,能否加快游离移植骨的爬行替代过程。方法:选用4只成年杂种狗,随机分成两组,每组2只,实验组(HBO组)在植骨后第3天即进行高压氧治疗。术后10周处死动物,分别从游离植骨的中央区、周边区、移植骨和受植骨交界处取标本,甲酸和硝酸脱钙、石蜡包埋、切片、HE染色。结果:所有部位移植骨均发生了“爬行替代”的组织学改变,表现为新骨与旧骨相互参杂。在HBO组中,移植骨与受植骨的结合比非HBO快,新骨形成较非HBO组多。结论:HBO可以加快移植骨与受植骨的结合,促进移植骨“爬行替代”过程中的新骨形成,但不能改变自体游离植骨的生长方式。
-
四环素骨诱导活性材料整复牙槽缺损的实验研究
目的:将盐酸四环素处理的人离体非功能牙块用于诱导骨再生技术中,观察和比较其对牙槽骨再生修复的影响。方法:拔除大鼠第一磨牙近中根做人工牙槽缺损。置入盐酸四环素处理的离体人牙块,以盐酸处理的离体人牙块为阳性对照,未做任何处理的离体人牙块为阴性对照。不同时期取材做组织观察和评价。结果:四环素处理组炎症反应小,早期成骨明显。中晚期成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盐酸四环素处理的人离体非功能牙块有抑制骨吸收,诱导、促进牙槽骨再生等作用。
-
Isolation of egg yolk IgY from hens immunized withS.mutans B29-33 and S.sobrinus 6715
目的:从鸡蛋中提取特异性抗体,鉴定抗体性质并分析其蛋白质含量,以探索一种制备被动免疫防龋抗体的制备方法。方法:变形链球菌 GTF高表达株S.mutans B29-33 及茸毛链球菌S.sobrinus 6715免疫母鸡,采用硫酸铵沉淀法提取鸡蛋黄抗体,SDS-PAGE凝胶扫描鉴定抗体性质,分析其纯度并用分光光度法测蛋白质含量。结果:用硫酸铵沉淀法可提取出鸡蛋黄抗体,其性质为IgG,蛋白质含量约为7.00mg/ml。结论:鸡蛋黄抗体含量高,作为被动免疫抗体的载体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
IL-1ra对Fn LPS诱导人牙髓细胞合成IL-1β的拮抗作用
目的:观察人重组白细胞介素1受体拮抗剂(IL-1ra)对内毒素脂多糖(LPS)刺激的人牙髓细胞分泌IL-1β的拮抗作用。方法:用ELISA夹心法检测IL-1β含量。结果:人牙髓细胞经LPS刺激后,IL-1β含量明显增加。当加入高浓度的IL-1ra后,IL-1β含量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降低,在LPS刺激牙髓细胞60分钟以前加入一定浓度的IL-1ra,牙髓细胞培养上清液中IL-1β的含量显著降低,但在90分钟以后再加入IL-1ra,则IL-1β的含量无明显变化。结论:高剂量的IL-1ra能够抑制LPS刺激的牙髓细胞分泌IL-1β,从而拮抗IL-1的生物学活性。
-
口腔粘膜白斑和鳞癌组织凋亡相关蛋白Bcl-2和Bax的表达研究
目的:研究凋亡相关蛋白Bcl-2、Bax在口腔正常粘膜,上皮异常增生和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10例正常口腔粘膜,10例单纯性增生上皮,30例异常增生上皮,33例鳞癌石蜡包埋样本中Bcl-2、Bax的表达。结果:Bcl-2在正常粘膜、单纯增生和异常增生白斑表达情况基本一致,显弱阳性表达且局限于基底层细胞.鳞癌组织中Bcl-2表达明显高于正常组和白斑组(P<0.05),且随组织分化程度的降低,Bcl-2的表达逐步加强。Bax在正常粘膜、白斑和鳞癌组中总的阳性率无明显差异,但表达强度不同。正常组Bax弱表达局限于角化层,异常增生白斑组中随异常增生程度的增高,Bax表达加强且遍布上皮全层。鳞癌组织中高分化鳞癌的Bax表达明显高于低分化鳞癌。结论:Bax蛋白表达水平代偿性增高是口腔癌前病损发生发展中的早期事件,Bcl-2可能并不参与癌前病变的发生,Bcl-2表达加强和Bax表达下降在促进肿瘤细胞异常增殖的同时,进一步抑制细胞的凋亡导致口腔癌终的发生和发展。
-
免疫组化双重染色法在毛细淋巴管研究中的应用
目的:评价免疫组化双重染色在毛细淋巴管研究中的作用。方法:利用荆豆凝集素及IV型胶原单克隆抗体分别标记内层细胞和基底膜,对舌、颊等组织进行免疫组化双重染色。结果:毛细淋巴管由于仅有一层内皮细胞构成而呈单层着色,而毛细血管则由于内皮细胞外还有一层完整的基底膜而呈双层着色。结论:免疫组化双重染色法在毛细淋巴管的研究中是一种较为准确、客观的方法。
-
三叉神经根与周围血管的关系
目的:研究三叉神经根与周围血管的关系。方法:在手术显微镜下解剖灌注红色乳胶的头部标本16例(32侧)。结果:三叉神经根与周围血管(主要是小脑上动脉和小脑下前动脉)发生接触的占50.0%(16/32),形成压迫的占12.5%(4/32)。结论:血管压迫三叉神经根是三叉神经痛的重要原因。
-
牙本质过敏症的治疗进展
牙本质过敏症(dentin hypersensitivity,DH)是口腔科的常见病、多发病,也是临床上牙痛的常见原因之一。据统计,人群中有32%的人患有DH,还有12%的人曾患DH,两者之和高达44%[1]。多年来,对DH的治疗问题一直困扰着口腔科医生。90年代以来,随着科技进步,治疗DH的新方法、新技术层出不穷,疗效也有很大提高。本文对DH的治疗进展进行综述。 一、激光脱敏 激光自从80年代开始用于治疗DH以来,显示了良好的前景,日益受到关注。目前用于脱敏的激光主要有三种: Nd:YAG激光、CO2激光和Ga-Al-As激光。
-
用自凝塑料制作铸造桩——核熔模及其临床应用
材料与方法 一、一般资料 临床患者45人,共60颗牙,所有牙齿均进行过根管治疗。其中单根牙牙体缺损38颗,复根牙牙体缺损14颗,前牙异位牙5颗,畸形牙3颗。所用自凝塑料采用上海齿科材料厂生产的室温自凝牙托粉和相应的单体。铸造合金用美国产的VeraBand V 钢。 二、方法和步骤 1. 牙体及根管预备:先将患牙作完善的根管治疗并观察一至二周无临床症状时才可进行。对于牙体缺损的牙齿,去除龋坏的和薄弱的牙体组织;对于错位牙和畸形牙,截去临床牙冠的三分之二到二分之一,参照X光牙片及残留牙冠方向,采用扩根管钻头从根管的正中沿牙根方向缓慢去除充填材料,直至所需的深度,然后更换扩根钻,扩大根管腔,形成预定形态,并避免在壁上形成台阶、倒凹。
-
牙槽骨颊侧骨粘膜瓣在修复口腔上颌窦瘘中的应用
本文收治牙槽骨颊侧粘膜瓣修复口腔上颌窦瘘6例,其中男4例,女2例,年龄在34~46岁。5例是在取断根时不慎将根推入上颌窦内,当即从牙槽窝内取出断根后所致上颌窦瘘,1例为拔牙后因根尖周炎行根尖周刮治所致上颌窦瘘。6例中,4例即刻修复上颌窦瘘,2例为一周后修复上颌窦瘘。 治疗方法及效果:6例患者除4例为即刻修补外,另外2例因根尖周炎抗炎一周后术前常规摄华特氏位排除上颌窦炎症后修复上颌窦瘘。
-
颌面部外伤281例临床分析
对我科收治的口腔颌面部外伤患者281例,进行临床资料总结和治疗分析。临床资料 在281例颌面部外伤患者中,男性219例,女性62例,男女比例3.53∶1;发病率与年龄关系:青年组(16~45岁)166例占59.1%,儿童少年组(0~15)72例占25.6%,老年组(45岁以上)43例占15.35%;在寒冷天气的冬春季节发病较多,167例(59.3%),较热的夏秋秀发病114例(41.7%)。颌面部外伤的原因:跌倒103例占36.7%,车祸65例占23%,打架43例占15.4%,工伤40例占14.2%,酗酒10例占3.6%,其它20例占7.1%。颌面部损伤部位:单纯软组织151例占53.8%。上颌骨骨折12例占4.1%;下颌骨骨折103例占36.6%;颌骨骨折12例占4.1%;鼻骨骨折3例占1.2%。 上颌骨骨折12例中Le-Fort Ⅰ型3例,Ⅱ型3例,Ⅲ型2例,其它4例。下颌骨骨折103例中,骨折在颏部44例,在体部23例,在下颌角部14例,升枝部8例,髁状突颈部14例。
-
6~10岁儿童大开口度与身高的调查
6~10岁儿童仍有少数人患颞颌关节功能紊乱症,其开口度受到限制。而6~10岁儿童正常的大开口度是多少,与年龄、身高有何关系,尚不清楚,在这方面报道的文章也不多。我们对此作了进一步研究。 1. 对象:调查昆明地区古庄小学383名小学生,选择标准为颜面发育正常,牙齿数目正常,排列整齐,有正常的覆、覆盖、上下颌牙弓中线相对,无颞颌关节病史及颌面部外伤史。年龄6~10岁,男188人,女195人。 2. 方法:大开口度指大开口时上下中切牙间距离。测量时受试者取端坐位,头直立、面部肌肉放松、大张口、用游标尺测得上下中切牙间距离,同时行身高测定。
-
红外线加中药透热法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
我们采用红外线加舒筋活络、祛风除湿和活血止痛作用中药透热技术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症(TMJDS)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材料与方法
-
自制模拟牙合架在正畸临床前教学中的应用
正畸临床治疗疗程较长,平均历时2~3年,口腔专业学生因学习时间所限,很难观察到完整的病例治疗过程。错位牙齿矫正需作三维移动。尤其在方丝弓矫正技术中的转矩移动,即控根移动,教师单纯理论讲述难以生动形象。通过制作模拟架、浓缩地展示了多种错畸形治疗的全过程。可使学生获得整体感性认识,从而加深对生物力学、控根运动等理论知识的掌握和实践能力的提高,同时也开拓了学生们的科研思路。
-
11例皮样和表皮样囊肿的临床表现及手术治疗体会
皮样和表皮样囊肿好发于口底正中,为胚胎发育时期遗留于组织中的上皮细胞发展而成[1],是口腔颌面部较为常见的一种囊肿,其治疗方法是手术摘除。我们根据囊肿的不同类型采取不同的手术切口进路,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将我科1990~1998年收治11例皮样和表皮样囊肿的手术治疗体会作一总结。
-
用SUPER-BOND C&B对31例后牙纵裂治疗的疗效观察
折裂牙是临床常见的牙体疾病之一,正日益受到重视。随着粘结材料性能的不断提高,许多学者应用粘结进行折裂牙的复位和再接术,以口腔内科方法结合修复方法冶疗为多[1,2],对折线终止点在根分叉的治疗报道疗效不理想。本研究从1998年下半年开始,用SUPER-BOND C&B对31例后牙纵裂采用离体粘结复位再植方法治疗。
-
口腔治疗过程中异物误咽误吸9例的临床分析
9例患者中,4~6岁3例,21岁1例,56岁1例,60岁以上4例;其中男性3例,女性6例。异物种类:根管治疗器械4例,牙根4例,活动义齿1例。异物误入的部位:1例在咽部,1例吸入右支气管,7例经食管误入胃内。 处理方法1. 应急处理:若器械或异物掉入口腔,应立即将右手放入患者的口腔中,使其不能闭口,以阻断患者将异物咽下,并随即用左手托住患者头部使之向前倾,器械或异物可滑到口腔前部,即可取出。
-
思密达治疗婴幼儿鹅口疮的临床观察
资料与方法 本组共收治门诊和住院鹅口疮患儿106例,其中男60例,女46例。年龄小出生后3d,大18个月。106例患儿局部均表现有颊粘膜、舌、牙龈、上腭等处白色丝绒状斑片,不易拭去。因灼痛,患儿常烦燥不安、啼哭,拒绝哺乳。 106例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5例,采用思密达(法国博福-益普生制药有限公司)进行局部涂抹治疗。12个月以下的患儿,每日1袋;12个月以上每日2袋。每日分3次涂于白色病损表面。对照组41例,以常规的制霉菌素片制成粉状进行局部涂抹治疗。两组均在治疗后3d评定疗效,停药10d后随访30d评定复发率。 疗效评估标准:涂药72h,局部鹅口疮病损缩小2/3者为显效。涂药72h局部鹅口疮病损缩小1/2者为有效。涂药72h以上局部鹅口疮病损无改善者为无效。停药10d后开始随访,30d内口腔又重新出现鹅口疮症状者为复发。
-
根管充填材料的细菌检测与使用情况的初步探讨
一、材料: 碘仿糊剂、根管糊剂、牙胶尖为上海铁道大学医学院牙科材料厂出品) 细菌培养:在营养肉汤中加入0.1%硫代酸钠(作用采样管以消除碘对细菌的抑制作用)。分装3.0ml/支(碘仿糊剂组)。在采样肉汤管中加入0.3%甘氨酸(中和样本中的醛类)分装3.0ml/支(根充糊剂组)。直接用营养肉汤作采样管,每管3.0ml/支。(加样本15#牙胶尖4根)。 二、方法: 将上述三种根充材料,按临床使用情况分为三组。 A组:取材于新配制的碘仿糊剂,根管充填糊剂及新开盒的标准牙胶尖,将三种材料分别采样送细菌室培养,每周星期一、二、三取材。在一个月内完成。
-
铸造技术在Herbst矫治器支抗部分的应用
Herbst矫治器是美国正畸治疗中矫治Angle's Ⅱ类错的一种固定功能矫治器。它与其他功能矫治器的区别在于患者自己不能随意摘下矫治器,因而可以使下颌前移保持连续性,在行使咀嚼功能时也能发挥前移下颌的作用。目前国内已在一定范围应用,但常规Herbst支抗部分有一定不足:带环强度不够;支抗易丧失。我们采用铸造技术完成支抗部分,以克服Herbst矫治器在临床应用中的缺陷。经临床应用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
-
上颌尖牙唇侧水平位萌出1例
尖牙唇侧错位临床上比较多见,而唇侧水平位萌出实属罕见,尤其是年近七旬的患者。现将笔者于2000年2月接诊的一例典型病例报告如下。 患者,男,67岁。主诉:三月前发现上颌左侧长出一枚牙,近因磨擦上唇感觉不适,前来就诊要求拔除。 检查:|2345 缺失、镶有固定义齿,在义齿|5上方约0.5cm处有一水平位完整牙冠,形态同左上尖牙。沿义齿|234上方走向,见有水平位根部隆起。尖牙牙尖锐利,向唇颊侧方向突出,磨擦软组织,使局部粘膜红肿,上唇活动受限,使之感觉非常不适,决定拔除(见附图)。
-
急性白血病患者拔牙致创口渗血不止1例
急性白血病起病急遽,由于疲乏、苍白、低热等症状易被忽视,牙痛与牙龈出血往往成为本病就诊的原因。我科碰到一例患者在拔牙后才确诊为此病。现报道如下: 患者吴,男,67岁,厨师职业四十余年。一月前右上后牙区疼痛及牙龈出血,当地以青霉素640万U滴注后好转,近一周复发,同法治疗无好转。体检:患者体温正常、营养中等,面色白,口腔血性唾液,76|残根,缘龈无水肿,龈沟有活动性渗血。化验检查:血色素95g/L,血细胞1.4×109/L,血小板132×109/L。
-
破伤风导致张口受限1例
破伤风在临床上屡见不鲜,但引起张口受限,且潜伏期如此之长,在临床上十分少见且极易延误病情,现报告如下: 患者男性,35岁,因张口受限11天,来我院就诊。病人11天前,晨起无诱因骤然张口受限,追问病史,双侧关节区无外伤及特殊病史,检查:病人神志清醒,自主体位,查体合作,张口重度受限,开口度0.5cm。双侧颞颌关节无弹响及压痛,双侧嚼肌痉挛。颌下及颏下淋巴结未触
-
10%过氧化脲延长漂白四环素染色牙的临床研究
目的:评价10%过氧化脲6个月延长期的临床漂白效果。材料与方法:对34名中、重度四环素染色牙的患者,制作含贮药池的扇形上颌个别托盘,采用Opalesence 10%过氧化脲凝胶进行6个月的家庭漂白治疗。分别于漂白治疗前,治疗后第1周,第2周,第1月、第3月和第6月,对照Vitalescence比色板,记录比较上前牙漂白颜色的改变并照相。结果:漂白治疗前,治疗后第1、3、6月的牙齿颜色存在显著性差异。3个月漂白效果较1个月有显著改善;第6个月漂白效果较第3个月有显著改善。结论:10%过氧化脲治疗四环素染色牙延长到6个月可显著提高漂白效果。
年 | 期数 |
2018 |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7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6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5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4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3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2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1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0 | 01 02 03 04 05 06 |
2009 | 01 02 03 04 05 06 |
2008 | 01 02 03 04 05 06 |
2007 | 01 02 03 04 05 06 |
2006 | 01 02 03 04 05 06 |
2005 | 01 02 03 04 05 06 |
2004 | 01 02 03 04 05 06 |
2003 | 01 02 03 04 05 06 |
2002 | 01 02 03 04 05 06 |
2001 | 01 02 03 04 |
2000 | 01 02 03 04 |
1999 | 01 02 03 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