粘贴补丁法止血在肿瘤切除术中大出血的应用
摘要: 目的探讨粘贴补丁法止血在控制肿瘤切除术中特殊部位大出血的应用价值及临床效果.方法采用氰基丙烯酸异丁酯医用胶与速即纱止血纱布粘贴补丁法,以折叠的止血纱布压迫出血部位,氰基丙烯酸异丁酯医用胶滴在止血纱布上及周围形成固化补丁,达到止血效果.结果 11例术中大出血患者应用此法及时控制了出血,除1例外,10例患者均一次止血成功,术后无血栓形成,无异物反应,亦无继发感染等不良并发症.结论氰基丙烯酸异丁酯与速即纱粘贴补丁法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止血方法,对控制肿瘤外科特殊部位大出血具有良好的止血效果.
-
复发转移性胃癌患者HER2基因扩增、蛋白表达及预后的关系
目的 探讨复发转移性胃癌肿瘤原发灶HER2基因扩增与蛋白表达的相关性,及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 收集237例复发转移性胃或胃食管交界处腺癌肿瘤原发灶标本,分别应用荧光原位杂交法(FISH)和免疫组织化学法(IHC)检测HER2基因扩增和蛋白的表达.结果 FISH检测HER2基因扩增18.1%(43/237);IHC检测HER2蛋白表达-、1+、2+、3+分别为160例(67.5%)、34例(14.3%)、17例(7.2%)和26例(11.0%).HER2总体阳性率(FISH+或IHC 3+)为19.0% (45/237).FISH与IHC方法总的符合率较好,达92.4% (219/237),呈显著正相关(r=0.696,P<0.01).HER2更常见于胃食管交界处腺癌、肠型胃癌及分化较好的胃癌.胃癌HER2阳性表达与肝、肺等广泛的转移相关.对215例接受全身化疗的患者进行生存分析显示,HER2阳性状态与较差的生存时间相关.结论 胃癌HER2基因扩增及蛋白表达具有较好的一致性.胃癌HER2的表达与预后差相关.
-
JAM-A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
目的 探讨连接黏附分子A (junctional adhesion molecule A,JAM-A)在正常甲状腺组织和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30例正常甲状腺组织和60例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的JAM-A蛋白的表达.结果 JAM-A在正常甲状腺组织以及无淋巴结转移和有淋巴结转移的甲状腺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依次降低.正常甲状腺组织与甲状腺癌组织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淋巴结转移和无淋巴结转移的甲状腺癌组织行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JAM-A的表达与甲状腺癌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
-
腹膜后平滑肌肉瘤:多排螺旋CT动态增强表现及其病理基础
目的 分析腹膜后平滑肌肉瘤的CT表现及其与病理的关系,以提高诊断准确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腹膜后平滑肌肉瘤9例,术前经多排螺旋CT平扫和动态增强扫描,复习CT扫描结果并和手术病理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9例腹膜后平滑肌肉瘤中,肿瘤呈椭圆形7例,不规则形2例;5例边缘毛糙,4例边缘较光整;肿瘤直径4.7 ~ 14.6 cm,平均8.3 cm.肿瘤平扫密度不均匀,9例均见片状低密度坏死区,范围大小不一,3例可见钙化.动态增强肿瘤实质成分呈进行性持续强化,强化较明显,坏死区无强化,4例瘤内可见血管影,肿瘤血管形态欠规则,1例肿瘤周围可见丰富滋养血管,2例肿瘤与髂总动脉境界不清.镜下肿瘤细胞丰富,呈梭形,细胞明显异型,可见凝固性坏死灶,核分裂数约12 ~ 16个/10 HPF.免疫组织化学结果为SMA(+)、Des(+)、Vim(+)、EMA(-)或少量阳性、CEA(-).结论 腹膜后平滑肌肉瘤的CT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CT对其诊断具有较大价值.
-
Cx43基因修饰对人肝癌SMMC-7721细胞增殖和迁移能力的影响
目的 探讨Cx43基因对人肝癌SMMC-7721细胞增殖、细胞周期及细胞迁移等方面的作用.方法 采用LipofectamineTM2000转染的方法将重组表达质粒pBudCE4.1-Cx43转染人肝癌SMMC-7721细胞(实验组),对照组细胞仅转染空载质粒pBudCE4.1,空白组为未转染的SMMC-7721细胞.通过RT-PCR、Western blot检测转染后Cx43的mRNA和蛋白的表达情况,划痕荷载染料传输实验检测细胞间通讯功能,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并通过CCK-8增殖实验、细胞划痕损伤实验、小室侵袭实验评价转染Cx43基因对人肝癌SMMC-7721细胞增殖、迁移以及侵袭能力的影响.结果 实验组Cx43 mRNA和蛋白表达高于对照组和空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实验组细胞传递的荧光强度高于对照组和空白组(P<0.05),实验组细胞周期被阻滞在G0/G1期,S期细胞数减少(P<0.05).实验组与对照组和空白组比较,SMMC-7721细胞的增殖受到抑制(P<0.05),尤以72小时为著.实验组迁移能力下降,细胞侵袭能力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转染Cx43基因能够抑制人肝癌SMMC-7721细胞迁移的能力,并可以抑制肿瘤细胞增殖.
-
PP242对大鼠嗜铬细胞瘤裸鼠移植瘤的抑制作用
目的 探讨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mTOR)双靶向抑制剂PP242对大鼠嗜铬细胞瘤裸鼠移植瘤生长和血管生成的抑制作用.方法 用大鼠嗜铬细胞瘤细胞PC12接种于裸鼠皮下,建立移植瘤模型,裸鼠成瘤后随机分为3组,每组10只,分别为PP242组(PP242灌胃10 mg/kg,1天1次)、雷帕霉素组(雷帕霉素灌胃1 mg/kg,1天1次)和对照组(生理盐水灌胃10 mL/kg,1天1次),用药2周,期间测量裸鼠移植瘤的体积变化.给药结束后,切取肿瘤组织采用TUNEL法检测肿瘤组织凋亡情况,Western blot检测肿瘤组织中VEGF的表达.结果 给药结束后,PP242组的移植瘤体积为(893.01±31.22) mm3,雷帕霉素组为(1 519.01±32.61) mm3,对照组为(2 341.98 ±23.07)mm3,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UNEL结果表明,PP242组的肿瘤组织细胞凋亡率高于雷帕霉素组,雷帕霉素组细胞凋亡率高于对照组(均P <0.05).Western blot结果表明,PP242组肿瘤组织的VEGF表达低于雷帕霉素组,而雷帕霉素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mTORC1/C2复合体双靶向抑制剂PP242对大鼠嗜铬细胞瘤裸鼠移植瘤有明显抑制作用,并可有效降低肿瘤组织中VEGF的表达,其作用强于mTORC1抑制剂雷帕霉素.
-
Lasp1蛋白在胃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胃癌组织中Lasp1蛋白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收集113例胃癌组织标本,并以癌旁组织和距癌组织>5 cm的正常胃黏膜组织作为对照,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两组Lasp1蛋白的表达,分析Lasp1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与胃癌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直径、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肿瘤浸润深度、TNM分期等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胃癌组织中Lasp1蛋白阳性表达率为62.8% (71/113),癌旁组织为48.7%(55/113),正常组织为9.7%(11/113),胃癌组织Lasp1的阳性表达率高于正常组织(P=0.000).Lasp1蛋白在低分化癌中的表达高于中、高分化者.有淋巴结转移者Lasp1蛋白表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胃癌组织浸润深度中T3+T4期者高于T1 +T2期者,TNM分期中Ⅲ与Ⅳ期者高于Ⅰ与Ⅱ期者(均P<0.05).结论 胃癌组织中Lasp1蛋白的表达明显上调,且与肿瘤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浸润深度及TNM分期等有关.
-
异基因半相合CIK细胞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异基因半相合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ytokine induced killer cell,CIK)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25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接受CIK细胞治疗.采用患者子女的外周血(异基因半相合)分离单个核细胞置于CD3 McAb和Retro-Nectin包被细胞培养瓶后,悬浮细胞用于扰素-γ、白介素-1α(interleukin-1α,IL-1α)、IL-2细胞因子诱导CIK细胞.14天后锥虫蓝染色检测活性,流式细胞仪检测CIK细胞表面标志物.患者回输CIK细胞后,检测患者外周血的细胞表型变化.参照WHO的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评估疗效.结果 CIK细胞培养到第14天时为10.7×109个,锥虫蓝染色检测活性为(98.2±1.0)%.流式细胞仪检测到CD56+ CD16+ CD3+细胞较培养前显著增加[(30.2±1.5)% vs (6.0±2.0)%,P<0.05].患者回输后外周血CIK细胞第10天、第20天较回输前显著增加(P<0.05).CIK细胞回输后临床评估CR 10例,PR 8例,NC 5例,PD 2例,总有效率(CR +PR)为72.0%,中位缓解期为10.1月,中位生存期为12.0月,1年生存率为64.0%(16/25).患者无骨髓抑制、脱发、静脉炎和消化道反应.结论 异基因半相合CIK细胞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能延长患者生存期,提高生存质量,不良反应轻.
-
晚期胃癌D2根治术后化疗联合放疗的有效性及不良反应
目的 探讨晚期胃癌D2根治术后化疗联合放疗的有效性及不良反应.方法 选取50例接受D2根治术的胃癌晚期患者,随机分为放化疗组和单纯化疗组两组,每组25例.放化疗组患者FP方案化疗1个周期(5-FU 1 000 mg/m2,d1-5,顺铂60 mg/m2,d1),第28天开始行局部放疗.同时口服卡培他滨1650mg/(m2 ·d),依据直肠癌同步放化疗规定对剂量进行适时调整.完成放疗后4周继续给予FP方案化疗3个周期,共9周;化疗组FP方案化疗6个周期,每2个周期之间间隔3周.结果 放化疗组与单纯化疗组完成治疗、不良反应下中止治疗、拒绝继续治疗的发生率分别为72.0%(18/25)、24.0%(6/25)、4.0%(1/25)和80.0% (20/25)、12.0%(3/25)、8.0% (2/2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放化疗组的呕吐发生率较单纯化疗组低(P<0.05),但腹泻、2级胃肠道不良反应、中性粒细胞减少症、肠梗阻影响下再次接受开腹手术发生率均明显比单纯化疗组高(均P<0.05);放化疗组患者的复发率明显比单纯化疗组低[24.0% (6/25) vs 48.0%(12/25),P<0.05];放化疗组与单纯化疗组患者的3年、5年无瘤生存率、5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76.0%(19/25)、60.0%(15/25)、64.0%(16/25)和64.0% (16/25)、52.0% (13/25)、60.0%(15/2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晚期胃癌D2根治术后化疗联合放疗能够显著降低复发率,但会增加不良反应.
-
miR-421靶向抑制caspase-3表达调控BGC-823胃癌细胞的迁移与凋亡
目的 探讨miR-421调控BGC-823胃癌细胞迁移及凋亡的分子机制.方法 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miR-421的靶基因,Western blot分析miR-421靶标caspase-3蛋白在BGC-823细胞中的表达.Negative miRNA、miR-421 mimics及miR-421 inhibitors分别转染BGC-823细胞后模拟或抑制miR-421的表达,另设空白对照组.流式细胞仪检测BGC-823细胞经siRNA转染后的细胞凋亡情况,Transwell小室检测细胞转染后的迁移能力.结果 miRNA靶基因预测软件获得7个重要的miR-421靶基因.Caspase-3蛋白在miR-421 inhibitors转染细胞中表达增强(P<0.05),miR-421 inhibitors转染的BGC-823细胞凋亡明显增多并且迁移能力受到明显抑制(均P<0.05).结论 miR-421通过靶向作用于caspase-3基因影响caspase-3的信号通路,促进BGC-823胃癌细胞的迁移并抑制其凋亡.
-
Jagged1对小细胞肺癌化疗药物敏感性的影响
目的 探讨Jagged1在调节小细胞肺癌(small cell lung cancer,SCLC)化疗敏感性中的作用及与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 收集62例经EP方案(依托泊苷+顺铂)化疗的小细胞肺癌患者血液标本,其中化疗敏感者22例,化疗耐药者40例,实时定量PCR检测患者血液标本中Jagged1的表达,分析其与临床预后的关系.实时定量PCR检测小细胞肺癌敏感细胞株H69及耐药细胞株H69AR中Jagged1的差异表达.转染siRNA下调H69AR细胞的Jagged1表达.CCK8检测细胞对各种化疗药物[多柔比星(adriamycin,ADM)、顺铂(cisplatin,DDP)、依托泊苷(etoposide,VP-16)]的敏感性,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及凋亡的变化.结果 与化疗敏感者比较,Jagged1在化疗耐药者血液标本中的表达明显增高(P<0.001).Jagged1的表达与疾病分期、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及生存状态相关(均P<0.05),Jagged1高表达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较低表达患者缩短(x2=9.783 ,P =0.002).Jagged1在耐药细胞株H69AR中的表达高于H69细胞,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下调Jagged1的表达能增加细胞对化疗药物(ADM、DDP、VP-16)的敏感性,细胞的凋亡率增加,细胞周期发生G0/G1期阻滞(均P<0.05).结论 Jagged1参与调节SCLC多药耐药,其检测可望作为评价小细胞肺癌化疗疗效的预测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