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探讨医学美学在口腔修复中的应用

    作者:万英明

    目的:分析医学美容应用于口腔修复当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2年2月~2014年3月我院收集的需口腔修复患者72例,通过数字随机将患者分成对照组36例与研究组36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修复手段,研究组患者于常规基础上采取医学美学修复,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存在的差异。结果研究组的牙龈炎症与根折情况明显比对照组少(P<0.05),研究组患者的满意度明显比对照组高(P<0.05),在修复的美观效果上看,研究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需要进行口腔修复的患者,将医学美学在其中应用,能够提高患者对修复的满意度,让修复体更加自然,符合美观效果。

  • 医学美学在口腔修复中的应用分析

    作者:马鸿

    目的 研究医学美学手段应用于口腔修复工作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本院86例接受口腔修复的患者,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常规组和医学美学组,每组43例.常规组通过常规修复方法进行治疗,医学美学组借助医学美学手段进行修复,观察两种治疗方法的应用效果.结果 随访期间,医学美学组牙体折裂发生率为4.7%,明显低于常规组的14.0%(P<0.05);炎症及疼痛发生率为7.0%,显著低于常规组的20.9%(P<0.05);口腔修复效果明显优于常规组(P<0.05);美观度明显优于常规组(P<0.05);患者对颜色、功能和形态的满意度显著优于常规组(P<0.05).结论 针对口腔疾病患者,选择医学美学修复方法进行修复可以大大改善患者口腔修复效果,提高患者满意度,同时保证良好的美观度以及功能性,建议在今后的口腔修复工作中推广应用.

  • 全瓷修复体在前牙美学修复中的应用

    作者:徐晓乾;徐东选

    口腔美学修复随着口腔医学美学的不断发展成熟,而在整个口腔美学修复中,前牙区的美学尤为重要和关键.前牙美学修复的原则是经过修复将前牙颜色调整到正常范围、牙体形态协调对称、排列整齐、牙列完整.前牙美学修复往往面对患者的高期望值,因此要求医师在美学认知方面的提高,同时需要有较好的修复材料的支持.

  • 口腔修复治疗中医学美学的应用探讨

    作者:杨秋野

    目的:探讨医学美学在口腔修复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6月~2013年6月共收治的50例牙齿烤瓷冠修复患者,根据入院顺序将其分为治疗组与参照组。两组均给予烤瓷冠修复牙齿,参照组采用常规修复法,治疗组则在在此基础上给予口腔修复美学治疗,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在美观方面,治疗组的效果要明显优于参照组(P<0.05);在使用功能方面,两组则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口腔修复中,经济学与美容学相结合,能够取得良好的效果,有利于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 应用科技型大学建设域视中医疗美容技术人才培养的馈析

    作者:庞承智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医疗美容技术专业随着其应用领域的不断拓展,该专业的教育模式也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部分高校通过选择采取与企业合作的教学模式,有针对性进行该专业的企业人才培养,注重培养学生的实用性与实效性,增强学生的专业实践操作能力,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就业效率。本文探讨当前应用科技型大学建设的背景下,阐述医疗美容专业的现状,分析该专业教育模式存在的问题,并为解决这些问题提出意见,为我国更好地发展医疗美容技术专业提供可参考的意见,培养更多更优秀的人才。

  • 从“凡是存在的,就是合理的”哲理看中国美容医学教育事业发展的必然性

    作者:王向义;吴正平;欧阳学平;彭庆星

    20世纪中期,探索医学美学的曙光在东方地平线上徐徐升起,邱琳枝、彭庆星主编的中外首部《医学美学》于1988年8月由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伴随着医学美学这门新兴医学人文学科的兴起,当代中国的美容医学学科逐渐形成的一门新兴医学应用性学科。

  • 两种全冠修复方式对口腔面部美学影响的临床比较

    作者:王鑫;张瑞

    目的:分析研究二氧化锆与普通金属烤瓷牙修复上下前牙对口腔美学修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2年3月来黑龙江省医院南岗院区口腔科就诊的需要前牙全冠修复的患者共82例,患牙共286颗,平均每人修复3.49颗。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42例,共145颗患牙,与对照组40例,共141颗患牙,对于这两组患者,我们均采取全冠修复技术修复上下前牙,其中观察组采用二氧化锆牙修复,对照组接受普通钴铬合金烤瓷冠修复,修复后三年内进行随访,观察两种全冠修复后患牙在功能及美学上的差异。结果两组患牙在功能恢复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然而在口腔美学方面,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效果优于对照组患者,并且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二氧化锆全冠修复上下前牙近期和远期的美学效果确实优于普通金属烤瓷牙。

  • 颜面部外伤急诊美容整形修复的原则

    作者:李迎斋;陈学军;聂士峰;赵瑞霞

    在长期急诊外科工作中,既往经常遇到颜面部外伤缝合或修复后患者不满意的情况,给医患双方均造成了很大的遗憾.近年来在以上操作中注意遵循医学美学的原则,使Ⅰ期手术得到了满意的效果.兹就有关颜面部外伤急诊Ⅰ期美容整形修复的原则进行初步探讨.

  • 表皮干细胞增殖分化的分子调控机制

    作者:杨斌;洪清琦

    皮肤作为人体大的组织器官,覆盖于人体的外表,是医学美学美容研究的主要组织器官.近年来的研究表明,皮肤表皮细胞的自我更新、再生修复以及衰老退变是由来自毛囊或表皮基底层的成体干细胞--表皮干细胞的增殖分化所决定的.对于表皮干细胞的深入研究,将对烧创伤创面修复机制、皮肤年轻化医学美容提供强有力的实验依据及新技术、新方法.

  • 口腔医学美学课程的设置探索与研究

    作者:曲晓娟;刘铁玉;张丽君

    21世纪的医学随着对疾病认识的深入,医学模式从原来的纯生物模式转变为生理-心理-社会-环境的模式.同时,将传统的“病-医-药(手术)”的纯治疗型模式,转变为群体-保健-预防-主动参与的模式.因此,对21世纪的口腔医学人才,客观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他们掌握高新技术,拥有广阔的知识(包括人文社会科学),牢固的医学基础,具有创造和开拓的能力;对实际工作又具有较强适应能力.是德高、医精、学博的全面发展人才.基于这种培养目标,重新设计口腔医学教育模式及课程,改革教学内容与方法,乃当务之急.

  • 浅析美容外科医师的素养与继续教育

    作者:赵新祥;王艳梅;郭智龙;党进锋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美容外科市场亦随之日益扩大.许多大专院校相继开展了医学美学与医学美容专业,培养了具备较高素质的专业人才[1].随着美容外科专业的飞速发展,美容外科医师需要有更高的素养和更新科学知识充实自己.然而,如何提高美容外科在职人员的素养、专业理论、技术水平及相关解剖学知识,如何更好的接受现代医学美学理论的研究成果用以指导临床实践工作,已经是摆在我们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 我国医学美学学科发展述评(Ⅰ)

    作者:彭庆星;王光护

    人类对自身之美的不断追求,促进了人类社会的发展,同时也促进了人的审美意识不断地向着更高的层次演进,从而牵动着人类的生命意识与内在情感,激励起其内在生命力的高涨。因此,当代人对美就有了更高和更广泛的追求。正如马克思曾经指出的那样:"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建造"( 《1844 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54页)。20世纪80年代中期起,在神州大地上逐渐兴起了一派美容热潮,自然引起了敏锐的学者们的高度注视。这时,我国一批临床医学专家和理论医学专家,以及一些美学家,为了促使"医学"与"美学"的系统性结合,更有效地指导医学审美实践,特别是美容和美容医学的审美实践,而率先提出了"医学美学"(medical aesthetics)的概念,并于1988年由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了邱琳枝、彭庆星主编的中外第一部《医学美学》专著。昱年初,在著名医学教育学家、时任中华医学会常务副会长许文博教授的支持下,由著名美学家郭因及医学专家彭庆星、孙少宣、赵永耀等发起,并有62名医学界和美学界专家汇聚合肥,建立了中外第一个"医学美学学会筹委会"及第一家省级"医学美学学会"(安徽);同年又出版了丁蕙孙主编的另一部《医学美学》专著。此后,其他版本的同类著作陆续出版,从而揭开了医学美学这一新兴医学交叉学科的序幕。

  • 我国医学美学学科发展述评(Ⅱ)

    作者:彭庆星;王光护

    四、当代中国医学美学学科形成的阶段性 自 20世纪80年代中国学者敏锐地提出“医学美学”( medical aesthetics )的概念体系之后的10多年来,医学美学学科的形成和发展经历了3个阶段: ⑴自发孕育阶段(1981~1985)。在此阶段,国内的有关学者陆续发表了一些医学与美学相关的文章,如《医学与哲学》杂志发表的“医学美术与医学科学”(胡长金鑫,1981),1982年《医院管理》杂志发表了李振铎等的“美与医院管理”,并率先使用了“医学美学”一词为专栏标题。此后,有关杂志还先后发表了“生物化学与美学”(赵登蔚,1983)、“医学对美的追求”(孟宪武,1985)等文。 ⑵医学与美学的理论联姻阶段(1985~1989)。1986年 4月,在福州召开的华东地区医学院校德育教学研讨会议上,邱琳枝、彭庆星等倡导编写《医学美学》一书,并于1988年 6 月由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这是中外第一部以“医学美学”命题的学术专著。同年 7月,由邱琳枝、赵永耀、彭庆星和马文元在庐山共同举办了关于该著作的讲习班,培养了国内第一批医学美学学术骨干。此后,各种版本的《医学美学》、《护理美学》、《中医美学》、《药学美学》和《口腔医学美学》等10余部专著陆续出版。

  • 医学院校普设"医学美学概论"课程之管见

    作者:赵永耀

    自第一部<医学美学>于1988年在中国大地面世至今,已有20个年头.医学美学(nle(3Iical aesthetics)是以美学与医学的一般原理相结合,研究医学理论与在医学活动中所显现出来的一切医学美现象及其发生、发展和变化规律的科学.如何理解这一定义中的"一切医学美现象",是医学美学与美容医学能否被医学界和卫生行政部门普遍理解和接纳的关键所在.

  • 色彩学说在医学美学中的应用

    作者:熊邦林

    色彩在医学上的作用十分广泛,自古以来倍受医学界的重视,如何在临床医学和美容医学中巧妙地应用色彩,是医学美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一、色彩在疾病诊断中的作用1.传统医学中的观色诊病:在关于观色诊病方面,早有人体脏器和肢节的信息点在面部的分布位置及其与五色相配关系的论述,如"色者青黑赤白黄”."以五色命脏,青为肝,赤为心、白为肺、黄为脾、黑为肾[1].通过体察五色在面部的表现,推知内脏疾病的变化,如:"肺热者色白,心热者色赤,肝热者色苍,脾热者色黄,肾热者色黑”[2]."五色各见其部,察其沉浮,以知深浅;察其泽夭,以观成败;观其散搏,以知远近;视色上下,以知病处”[1].说明了五色在面部的表现有一定的部位,与疾病有一定的关系.

  • 对美容口腔医学的定义和实施范围的探讨

    作者:潘可风

    一、美容口腔医学定义的探讨 关于美容口腔医学的定义,目前国内外尚无明确的阐述,我们根据临床实践研究初步认为,美容口腔医学(asthetic dental medicine,aesthetic dentistry) 应是一门以医学美学和口腔医学的基础理论为指导,应用专门的特殊诊治技术和方法以维护和增进人体口腔健美的一门医学科学。它是以修复和矫正口腔的功能和外形为手段,以提高人的整体生命活力和生命质量为目的的新兴医学分支学科。 这里所说的生命活力,是指人的生理、心理、社会和环境适应方面都处于佳状态所体现出的能量。而口腔的健美则是活跃而旺盛的生命活力的一个重要体现。生命质量是指生命体所持有的结构、形态、功能及生存、发展的优劣程度。那么,从某中意义上讲,口腔的健美程度,也是生命质量优劣程度的体现。所以充满生命活力以及提高生命质量应是人类追求美的崇高目的,而美容口腔医学则是从一个侧面帮助人类通往这个崇高目标的一种医学手段。 我国学者彭庆星在张其亮主编的《医学美容学》一书中明确地认为:“医学美容学研究的对象是人的体型美,以及维护、修复再塑其体型美的一切医学技能和设施及基础理论。”根据这一思路我们认为美容口腔医学研究对象应是维护人体口腔结构、形态、功能的美,以及增进人类口腔健美的各种医学技能、设施和有关的基础理论,这里所论及的不是指孤立的口腔,而是指离不开人体整体美的口腔的健美。 二、美容口腔医学的实施范围的探讨 美容口腔医学的实施范围,至今国内外也较少有十分明确的界定。本文试从美容口腔医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损害性常见口腔疾病谱以及美容口腔医学的临床治疗与保健的技术与方法三个层次加以阐述。 首先,应考虑在美学一医学美学一医学美容学基础理论指导下,加强对口腔的生物学意义、美学意义、医学美学意义、临床医学意义的研究,同时不应忽视人类对口腔健美的心理学基础方面进一步研究和探索。其次,对影响美容的口腔病进行疾病分析,进一步了解与熟悉其病因、症状。 第三,根据不同的情况采用各种特殊的美容诊疗技术和方法;对已影响美容的口腔病进行诊治和美容,以达到生理与心理的和谐,展示外形与功能的健美,从而达到一种新的完美境界,进一步提高人的生命活力和生命质量。

  • 医学美容的艺术观

    作者:刘春年

    医学美容学是医学、美学和美容技艺三者的结合产物,由多门临床学科与某些非临床学科相互交织组成,是以应用为特征的医学新学科[1].作为临床医学的一部分,医学美容学要完成以医学、美学为理论基础的临床实践,满足学科及社会发展的需要,就不能只停留在一般形式的实践活动中.符合学科特色的艺术性医疗实践才是高层次的实践活动.医学的思想是科学的,医学的方法是艺术的.医学美学的建设与发展会把传统的"医学科学"升华为一门"医学艺术"[2].

  • 论医学美学学科体系的医学社会学意义

    作者:景生保

    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以赵登蔚与胡长鑫为代表的我国医学理论界人士揭示了医学与美学之间的联系。[1,2]80年代中期,由邱琳枝、彭庆星编写的《医学美学》于1988年6月出版。同时,在此前后全国性医学美学讲习班、医学美学与医学美容学术研讨会相继召开。1990年11月中华医学美学与美容学会成立。时至今日,医学美学学科体系已经形成。已出版的有影响力的学术著作有邱琳枝与彭庆星主编的《医学美学》、张其亮主编的《医学美容学》以及高景恒主编的《美容外科手术》等医学美学与医学美容学方面的专著50余本。中华医学会医学美学与美容学分会组织编写的全国美容医学专业系列教学丛书正陆续出版、彭庆星主编的《新世纪美容医学继续教育丛书》与北京黄寺美容外科医院组织编写的《皮肤医学美容专业系列丛书》已经出版。与此同时,以刊载医学美学与医学美容学为办刊宗旨的《中华医学美容杂志》等全国性期刊发行,全国已有数十座医科院校开设了医学美学和医学美容专业课程。医学美学学科体系为医学理论宝库增添了新的内容,也对医学实践发生着重大影响,它的医学社会学意义正在引起医学界的普遍关注。 一、医学美概念的提出对医学的社会服务宗旨与内容提出了新认识 医学美学这一学科体系从它的产生之日始,就提出了一个核心概念,这就是医学美。医学美指的是医务工作者维护与塑造人体美的创造性实践的产物,是医务工作者在维护人的生命力的活动中体现出来的一种和谐的信息。[3]医学美是医务工作者医学道德美、学术理论美、专业技能与技巧美、服务行为美、医学环境美以及它所维护、修复、塑造和强化了的富有形体美和生命活力美感的医学人体美。由此可见,医务工作者在为社会服务中体现出的信息是广泛的、深刻的与和谐的。医学美把医学人体美作为医学审美对象的核心和医学审美实施的目标,并作为医学审美评价的主要标准。它在生物心理社会良好适应的健康概念的基础上,充实了健康的内容,提高了健康的层次,反映了文明社会对健康的需求。它对医学的社会服务宗旨和内容提出了新认识,并且开辟了广阔的服务途径。 医学的社会职能是为人的健康服务。随着科学的发展,医学为社会健康服务的宗旨大体可分为4个阶段。

  • 中外美容医学学科发展的比较

    作者:彭庆星;李世荣

    2006年,国际美容医学联盟(UIME)终身名誉主席罗尔·平托(Raul Pinto)两次来华专访宜春学院,对我国的学科、学会、协会和专业教育事业一一进行了专题考察,给予了高度评价.他首次来访时说:"在医学美学与美容医学理论方面,世界各国正处于初始阶段,我们要向中国学习."他第2次来访时说:"我们东西方应该互相学习和加强交流".作者由此联想到撰写本文.

  • 医学美学设计概念、特点与意义

    作者:何伦;刘菡

    医学美学与美容医学是两个相互关联的词汇.本文所使用的"医学美学"是对美容医学实践中密切相关的美学问题的研究,"医学美学设计",不仅仅为了同以往一般意义上使用"医学美学"有所区别,而且"设计"(design)本身就对美容医学,特别是美容外科临床实践有特别的意义.

249 条记录 1/13 页 « 12345678...121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