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肱骨近端骨折术中应用超声联合神经刺激仪行C4、C6横突阻滞麻醉效果评价

    作者:许荔;查本俊;吴志云

    目的:评价肱骨近端骨折术中应用超声联合神经刺激仪行C4、C6横突阻滞麻醉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行肱骨近端骨折术患者90例,随机分为3组:超声联合神经刺激仪组( US组)30例、超声组( U组)30例、神经刺激仪组( S组)30例。 US组采用C4、C6横突阻滞,U组、S组均采用颈丛联合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比较3组的麻醉效果,麻醉操作时间、起效时间、维持时间及麻醉并发症。结果 US组麻醉效果明显优于U组及S组( P<0.05)。 US组麻醉操作时间为(4.5±1.5)min,明显少于U组(6.1±1.2)min及S组(10.8±2.7)min(P<0.05)。 US组麻醉起效时间为(10.6±1.5)min,明显少于U组(15.6±1.3)min及S组(18.0±1.6)min(P<0.05)。 US组麻醉维持时间为(720±115)min,明显多于S组(508±101)min(P<0.05);与U组(715±113)min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US组麻醉并发症明显少于 S组(P<0.05);与U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肱骨近端骨折术中应用超声联合神经刺激仪行C4、C6横突阻滞麻醉效果良好,可缩短麻醉操作及起效时间、延长麻醉维持时间、减少并发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麻醉方法。

  • 腰丛神经阻滞误入硬膜外腔八例

    作者:石春生;宫淑艳

    我院在神经刺激仪定位下行腰丛加坐骨神经阻滞麻醉.应用于髋关节以下的下肢手术2000余例,麻醉效果确切.围麻醉期患者血流动力学平稳,术后患者勿需禁食、禁饮.然而.此种麻醉方法可能引起神经损伤,亦有可能误入蛛网膜下腔及硬膜外腔.我院有8例患者出现此种情况,现报道如下.

  • 神经刺激仪定位下行腰丛坐骨神经联合阻滞在糖尿病老年患者截肢术中的临床应用

    作者:秦学伟;王恒林

    观察神经刺激仪定位下行腰丛坐骨神经联合阻滞在糖尿病老年患者截肢术中的应用.在神经刺激仪定位下,0.375%罗哌卡因用于腰丛坐骨神经联合阻滞麻醉在糖尿病老年患者的截肢手术中安全有效,是糖尿病老年患者截肢手术的理想麻醉方法.

  • 超声引导和神经刺激仪定位在臂丛神经阻滞中的应用比较

    作者:肖艳英;常业恬

    臂丛神经阻滞广泛用于上肢手术,其成功的关键在于准确的解剖定位和局麻药的均匀扩散,神经刺激仪和超声技术应用于臂丛神经阻滞,改变传统方法的盲目性,更加安全有效.本文应用比较治疗学的观点,运用Meta分析方法,对两种方法辅助臂丛神经阻滞进行比较,指导科学合理的临床决策,发现超声引导更具优势,值得在临床推广.

  • 神经刺激仪(肌间沟)神经阻滞的应用

    作者:乔永贵;李娜

    目的:探讨神经刺激仪在臂丛(肌间沟)神经阻滞麻醉应用的效果.方法:择期臂丛(肌间沟)神经阻滞麻醉下上肢骨折患者50例,随机分为臂丛(肌间沟)神经阻滞组(Ⅰ组)和神经刺激仪臂丛(肌间沟)神经阻滞组(Ⅱ组).分别于术前30分钟肌注苯巴比妥钠2.0mg/kg,0.17%左布比卡因+1%利多卡因混合液30ml肌间沟注入.记录注药后15分钟(T0)30分钟(T1)时完全感觉阻滞的比较.结果:T0 、T1时Ⅱ组注药后上肢感觉的阻滞程度优于Ⅰ组.结论:神经刺激仪臂丛(肌间沟)神经阻滞在上肢骨折术中的阻滞程度优于臂丛(肌间沟)神经阻滞.

  • 下肢手术病人应用神经刺激仪辅助腰丛-坐骨神经阻滞的价值分析

    作者:罗武

    目的:探讨下肢手术病人应用神经刺激仪辅助腰丛-坐骨神经阻滞的价值.方法:收集我院90例2017年9月 ~2018年9月下肢手术患者.随机数字表分对照组44例和观察组46例,对照组予以腰硬联合麻醉方式,观察组则予以神经刺激仪辅助腰丛-坐骨神经阻滞.比较两组疗效;麻醉药物用药量;麻醉前后患者平均动脉压、平均心率;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疗效和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麻醉前两组平均动脉压、平均心率并无明显差异,P>0.05;麻醉后观察组平均动脉压、平均心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神经刺激仪辅助腰丛-坐骨神经阻滞下肢手术的疗效确切,可减轻血流动力学变化和镇痛完善,值得推广应用.

  • 腹横肌平面阻滞对术后慢性疼痛的影响

    作者:王海振;赵国庆;李龙云;高明;李凯

    术后急、慢性疼痛是术后常见的症状。急性疼痛如未有效控制可转变为慢性术后疼痛(chronicpostsurgicalpain,CPSP)。术后慢性疼痛是指手术后反复发生、发展超过3个月,或者持续1个月以上的疼痛。大量报道指出大到体外循环等大手术,小至阑尾炎手术,都可发生CPSP,其发生率可在2%56%[1]。CPSP不同程度地干扰生理机能,给患者造成生理、心理上长远的困扰,引起严重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腹部手术的疼痛主要来自内脏和腹壁切口,以腹壁切口为剧,传统的硬膜外镇痛或静脉自控镇痛虽然镇痛效果确切,但存在术后过度镇静、恶心、呕吐、尿潴留甚至呼吸抑制等风险。近年来提出的腹横肌平面阻滞(transversusabdominisplaneblock,TAPB),具有生理机能影响小,并发症及禁忌症少,能显著减少术后阿片类药物的使用量及增强术后镇痛效果[24]的优势,并且随着神经刺激仪及超声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应用于腹部外科手术中。大量文献报道了TAP神经阻滞对术后早期镇痛疗效显著,然而,其与腹部CPSP关系的研究较少。因此,本文拟对CPSP及TAP阻滞的相关情况及已有文献作一综述,为临床研究及应用提供参考。

  • 用经神经刺激仪对进行下肢骨关节手术的老年患者实施坐骨神经阻滞麻醉的效果观察

    作者:王玲玲

    目的:探讨用神经刺激仪对进行下肢骨关节手术的老年患者实施坐骨神经阻滞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2年12月~2013年5月期间在我院进行下肢骨关节手术的70例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们将这70例老年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35例患者。在这两组患者进行手术时,我院对对照组患者进行腰硬联合麻醉,对实验组患者使用神经刺激仪进行坐骨神经阻滞麻醉。手术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麻醉起效后的MBP(血压)、HR(心率)、SpO2(血氧饱和度)的情况以及感觉阻滞和运动阻滞的时间。结果:实验组患者麻醉起效后的MBP、HR和SpO2分别为90.6±3.6 mmHg、82.3±6.3次/min和97.1±2.6%。对照组患者麻醉起效后的MBP、HR和SpO2分别为87.4±4.3 mmHg、79.4±5.2次/min和95.4±2.3%。实验组患者麻醉起效后的MBP、HR和SpO2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实验组患者感觉阻滞和运动阻滞的时间分别为499±103.9 min和176.9±64.9 min,对照组患者感觉阻滞和运动阻滞的时间分别为451.2±99.3 min和137.1±61.7 min。实验组患者感觉阻滞和运动阻滞的时间均明显长于对照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用神经刺激仪对进行下肢骨关节手术的老年患者实施坐骨神经阻滞麻醉的效果好,麻醉作用时间长,对患者MBP、HR和SpO2的影响小。此麻醉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 在对患者进行坐骨神经及股神经阻滞时应用超声引导法与神经刺激仪引导法的效果比较

    作者:王莹

    目的:比较超声引导法与神经刺激仪引导法在对患者进行坐骨神经及股神经阻滞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5月至2015年6月期间在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接受下肢手术和神经阻滞麻醉的5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25例/组).在这两组患者接受下肢手术期间,对对照组患者实施神经刺激仪引导下坐骨神经及股神经阻滞,对观察组患者实施超声引导下坐骨神经及股神经阻滞.比较两组患者的神经阻滞失败率、术中辅助镇痛率、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感觉阻滞起效的时间和运动阻滞起效的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神经阻滞失败率和术中辅助镇痛率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感觉阻滞起效的时间和运动阻滞起效的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神经刺激仪引导法相比,超声引导法在对患者进行坐骨神经及股神经阻滞中的应用效果较好,可有效地降低患者的神经阻滞失败率、术中辅助镇痛率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缩短其麻醉起效的时间.

  • 经神经刺激仪引导垂直锁骨下臂丛神经阻滞效果的临床观察

    作者:习冬生;夏浩庆;黄振杰;葛建英;李杰;金娟;李章贵

    目的:比较经神经刺激仪引导垂直锁骨下臂丛神经阻滞和肌间沟神经阻滞的麻醉效果.方法:择期行肩部以下手术患者80例,随机分成S、J两组(n=40),S组采用经神经刺激仪引导垂直锁骨下行臂丛神经阻滞,J组采用经神经刺激仪引导肌间沟行臂丛神经阻滞.分别记录两组腋神经、臂内侧皮神经、上臂内皮神经、肌皮神经、尺神经、正中神经、桡神经的起效时间、阻滞效果、阻滞持续时间以及操作过程中麻醉并发症.结果:S组臂内侧皮神经、上臂内侧皮神经、尺神经起效时间明显短于J组,且阻滞效果优于J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神经阻滞的起效时间、阻滞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神经刺激仪引导垂直锁骨下臂丛神经阻滞是一种较好的方法,麻醉起效快,阻滞成功率高,不良反应少,值得推广.

  • 下肢神经阻滞麻醉中血流动力学稳定性观察

    作者:谢林碧;王敏;彭丹丹

    目的:考察神经刺激仪行神经阻滞麻醉对接受下肢手术治疗患者血流动力学稳定性的影响.方法:观察组采用神经刺激仪进行神经阻滞,对照组采用腰—硬联合麻醉.结果:对照组术中的SBP、DBP、HR与观察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用神经刺激仪行神经阻滞是非常理想的下肢手术麻醉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B超定位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与神经刺激仪引导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的对比

    作者:柯纬祺

    目的:观察B超定位神经阻滞与神经刺激仪引导神经阻滞临床效果差异,并探讨其安全性。方法:选择收治需行臂丛麻醉下手术治疗患者72例作为研究对象,ASA分级Ⅱ~Ⅲ级,观察组采取B超定位行肌间沟入路臂丛麻醉,对照组采取神经刺激仪引导神经阻滞,比较两组患者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运动阻滞程度0级、1级、2级、3级、4级、5级分别为0例(0.00%)、6例(16.67%)、5例(13.89%)、9例(25.00%)、9例(25.00%)、7例(19.44%),阻滞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麻醉效果优27(75.00%)、良8(22.22%)、差1(2.78%),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2.78%,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5.56%,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B超定位神经阻滞应用于臂丛麻醉效果较佳,且不良反应少,临床应用安全。

  • 筋膜突破法和神经刺激仪法行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的临床效果观察

    作者:张晓琴;詹锐;王叶庆;彭丽君;张恺莹

    目的:探讨筋膜突破法和神经刺激仪行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将60例锁骨或上肢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 组(n =30)为筋膜突破法行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B 组(n =30)为神经刺激仪行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两组所用局部麻醉药的量和浓度相同。两组分别观察穿刺深度及穿刺时间,20 min 后测感觉运动阻滞程度及手术开始麻醉效果评价。结果:A 组在穿刺深度及穿刺时间上小于 B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两组在感觉运动阻滞程度及麻醉效果比较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筋膜突破法和神经刺激仪法同样是具有安全有效,镇痛阻滞完善的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方法,临床应用可因地制宜选择使用。

  • 神经刺激仪下坐骨神经阻滞在足踝部手术的应用及护理

    作者:陈洁仪;欧阳惠娴

    目的 对比研究坐骨神经阻滞麻醉和脊麻在足踝部手术的应用的效果.方法 选择择期手术患者80例,ASA Ⅰ~Ⅱ级,性别不限,年龄18 ~60岁.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坐骨神经阻滞组(N组),脊麻组(S组),每组40例.N组予神经刺激仪指导下行坐骨神经阻滞,S组予蛛网膜下腔麻醉,记录麻醉起效时间;患肢感觉和运动阻滞情况;术中视觉模式疼痛评分(VAS)评分;术中和术后不良反应.结果 两组间局麻药起效时间、感觉阻滞时间和运动阻滞时间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N组比S组起效时间慢;两组间术中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神经刺激器定位下坐骨神经阻滞行足、踝部手术可达满意的麻醉效果.

  • 神经刺激仪经肌间沟定位臂丛神经分支行臂丛麻醉效果分析

    作者:薛卫东;曹建设;郭安梅;李斌;郭素香

    目的:比较神经刺激仪经肌间沟定位臂丛神经分支行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拟行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的上肢手术的患者80例,ASA Ⅰ或Ⅱ级,随机均分为A组和B组,每组40例患者.两组均给予1%的利多卡因+0.375%耐乐品20 mL.记录完成操作所需时间、感觉神经阻滞起效时间、感觉神经阻滞完善时间、运动神经阻滞起效时间、运动神经阻滞完善时间;评价手术区域麻醉效果(优、良、差、失败);观察并记录并发症.结果:A组完成操作所需时间(5.01± 1.40) min,明显长于B组(2.83± 0.87) min(P<0.01).A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4.48± 1.36) min,明显短于B组(7.0±2.06) min(P<0.01);A组运动阻滞起效时间(4.88± 1.18) min,明显短于B组(7.0± 1.67) min(P<0.01).A组感觉阻滞完善时间(11.73± 3.62)短于B组(13.33± 3.02) min(P=0.033).A组运动阻滞完善时间(11.18±2.73)短于B组(12.41±2.48) min(P=0.038);麻醉效果优等率A组为87.5%,B组为6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4.588,P=0.032;优良率A组为97.5%,B组为9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920,P=0.166;A组、B组均未出现严重麻醉并发症.结论:A组行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比B组阻滞操作时间长,但神经阻滞麻醉效果好,神经阻滞完善率高.

  • 神经刺激仪定位下的腰丛联合坐骨神经阻滞在下肢手术中的应用

    作者:芮鹏飞;朱国栋;邵强

    目的:探讨神经刺激仪定位下的腰丛联合坐骨神经阻滞在下肢手术中的麻醉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择80例单侧下肢手术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40例.对照组行传统硬膜外穿刺麻醉;试验组在神经刺激仪定位下行腰丛联合坐骨神经阻滞术.结果:对照组麻醉后15、30 min SBP、DBP低于麻醉前及试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麻醉前后HR变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麻醉后SpO2低于麻醉前及试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运动神经、感觉神经阻滞起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维持时间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效果比较,试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试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下肢手术中,应用神经刺激仪定位下的腰丛联合坐骨神经阻滞麻醉效果良好,安全性高,值得临床上广泛推广应用.

  • 探讨神经刺激仪结合超声引导下低浓度罗哌卡因在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的临床效果

    作者:王正毅

    目的:探讨神经刺激仪结合超声引导下低浓度罗哌卡因运用在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的临床效果.方法:运用数字随机选择的方法,从笔者所在医院2016年1月-2017年6月接受并行上肢手术的患者中,随机抽取104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并根据不同的麻醉方式将其平均分作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52例.两组均行低浓度的罗哌卡因进行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其中,对照组采取传统方法,治疗组则采取神经刺激仪与超声引导联合进行,比较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两组穿刺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麻醉起效时间、维持时间及麻醉优良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中实施神经刺激仪联合超声引导低浓度罗哌卡因进行麻醉,麻醉起效时间快,麻醉时间长,并发症少,有助于提升麻醉效果,保障手术的有效性与安全性.

  • 腰丛联合坐骨神经阻滞用于踝部手术效果研究

    作者:于泓波;于泓淼;朱云章

    目的 探讨腰丛联合坐骨神经阻滞用于踝部手术的效果.方法 选择40例踝部手术患者采用腰丛联合坐骨神经阻滞方法,采用神经刺激仪引导.记录患者用药前及用药后的SBP、DBP、HR变化及疼痛.结果 术前术后的心率、血压对比无统计学意义,外踝手术阻滞优良为90%,尚可为7.5%,仅2.5%效果差;内踝手术阻滞优良仅为15%,尚可为32.5%,效果差为52.5%.结论 神经刺激仪引导下腰丛联合坐骨神经阻滞对循环影响小,外踝效果确切,内踝效果不良.

  • 超声引导下外周神经阻滞研究进展

    作者:张国友;邓小明

    目前麻醉医师实施区域麻醉或神经阻滞镇痛治疗时,仍主要采用寻找异感、神经刺激仪辅助及动脉贯穿技术来寻找神经.但是,超声技术正在使神经阻滞方式发生着根本变革.超声介入治疗由于具有操作简单易行,创伤小,准确性高的特点,目前已广泛应用于各类疾病的诊治中,如肿瘤介入,血管穿刺等[1].借助于超声技术实施区域麻醉时,可以先直观地分辨出局部组织结构,而并不急于进针.麻醉医师通过成像技术可直接观察到神经结构,并在其实时引导下,将针置入神经靶点进行阻滞.更有意义的是,通过超声显像,可以观察到局麻药的注射过程,从而可保证局麻药被准确地注入神经周围位点.目前使用超声介入进行各类神经阻滞在国外已经积累了不少经验,国内近年来对此技术也日渐重视,并有相关治疗经验报道,如癌症患者腹腔神经从阻滞、前列腺神经阻滞等[2,3].

  • 超声引导神经刺激仪在臀下入路坐骨神经阻滞麻醉中的应用研究

    作者:黄连军;秦晓辉

    目的:研究超声引导神经刺激仪在臀下入路坐骨神经阻滞麻醉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50例足部手术患者,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2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神经刺激仪经臀下入路进行坐骨神经阻滞麻醉,观察组在超声引导下辅助神经刺激仪行臀下入路坐骨神经阻滞麻醉,2组穿刺成功后均注入0.4%罗哌卡因25 ml,观察2组患者的穿刺次数(2.5±1.0)次、药物起效时间(14.2±6.1)min以及穿刺成功率。结果观察组的穿刺次数、药物起效时间均明显小于神经刺激仪引导组(P<0.01),但2组麻醉阻滞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神经刺激仪在臀下入路坐骨神经阻滞中,穿刺次数、药物起效时间优于单纯使用神经刺激仪麻醉,可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240 条记录 5/12 页 « 12345678...11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