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俯卧位通气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呼吸力学的影响

    作者:穆根华;邓义军;卢仲谦;李兴

    目的 探讨俯卧位通气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患者呼吸力学的影响.方法 15例ARDS患者,在镇静、不保留自主呼吸情况下持续俯卧位通气2h.观察初始仰卧位、俯卧位1、2h及恢复仰卧位1、2h的氧分压(oxygenpartialpressure,PaO2)、二氧化碳分压(carbon dioxide partial pressure,PaCO2)、氧合指数(oxygenationindex,PaO2/FiO2)、呼吸系统阻力(resistance of the respiratory system,Rrs)、肺阻力(resistance of the lung,Rlung)、胸壁阻力(resistance of the chest wall,Rcw)、静态顺应性(static compliance,Cstat)、胸壁顺应性(compliance of the chest wall,Ccw)、肺部顺应性(compliance of the lung,Clung)、吸气末跨肺压(end-inspiratory transpulmonary pressure,Ptp-i)、呼气末跨肺压(end-expiratory transpulmonary pressure,Ptp-e)、心率(heart rate,HR)、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中心静脉压(central venous pressures,CVP)、心指数(cardiac index,CI).结果 与初始仰卧位比较,俯卧位通气能显著提高PaO2、PaO2/FiO2,而且复转为仰位后2h仍维持高于初始仰卧位时的水平.俯卧位后,Rrs、Rlung、Rcw无明显变化;在俯卧位1h,Ccw显著下降;在俯卧位2h时Clung显著改善;在仰卧位1h时Cstat升高;在俯卧位2h,Ptp-i、Ptp-e均升高.此外,俯卧位对血流动力学无明显影响.结论 俯卧位通气可以通过提高跨肺压,改善肺顺应性等呼吸力学变化进而改善氧合,同时对血流动力学无不良影响.

  • 支气管扩张剂对围术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呼吸力学的影响

    作者:刘明伟;马寿宏

    将支气管扩张剂对围术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呼吸力学的影响探讨如下.

  • 腹腔镜手术部位与体位对全麻患者呼吸动力学的影响

    作者:陶明哲;任永功;李少君

    目的比较上、下腹部手术气腹压与体位对呼吸动力学的影响.方法38例腹腔镜手术患者分成上腹组和下腹组,实施气管内全麻机械通气,分别监测三种气腹压(0、10和14 mmHg)和三种体位(平卧、头高15°和头低35°)下的气道峰压、平台压和胸肺顺应性等呼吸力学指标.结果气腹压与气道压的变化正相关,与顺应性负相关,当气腹压达14 mmHg和头低位时,各呼吸指标改变更显著;手术部位对气道压的影响不明显,仅高气腹压时下腹部组顺应性下降显著.结论气腹压和体位对呼吸动力学有显著影响,气腹压达14 mmHg时,其影响更突出;头低位增强气腹压对呼吸动力学的影响以下腹部手术时更显著.

  • 早产儿机械通气不同脱机模式的呼吸力学评价

    作者:王少华;杨军;韩玉昆

    目的:从呼吸力学的角度评价低出生体重儿机械通气不同脱机模式的优劣及临床意义.方法:通过Bicore CP-100呼吸监测仪测定21例早产儿在IMV、SIMV、CPAP模式、脱机拔管前及拔管后20 min等条件下的呼吸力学的变化.结果:CPAP 3 cmH2O时WOBp明显高于SIMV、IMV组,有显著性差异;脱机后WOBp明显降低,与3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CPAP模式下0、1、2、4 h WOBp明显改变,4 h与0 h有显著性差异.结论:不同脱机模式下WOBp存在差异,早产儿呼吸机的撤离以低频率的SIMV、IMV模式较为适宜,而CPAP模式不适合早产儿呼吸机的撤离.

  • 早产儿呼吸衰竭同步机械通气治疗的呼吸力学评价

    作者:王少华;杨军;匡凤梧

    目的:探讨同步间歇指令性通气(SIMV)在早产儿机械通气中的临床意义.方法:42例机械通气的早产儿随机分成两组,SIMV组24例,IMV组18例,观察两组呼吸机参数、呼吸力学参数的变化情况、并发症的发生率及镇静剂的使用次数并比较.结果:上机2 h后PIP、VTexp、Crs、Raw, 12 h后FiO2 SIMV组明显优于IMV组, 24 h OI在SIMV组明显小于IMV组;镇静剂的使用次数SIMV组小于IMV组, 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并发症的发生率两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早产儿呼吸衰竭机械通气时使用SIMV模式与IMV比较,前者能更快降低FiO2、PIP、OI,较快改善肺功能,减少镇静剂和肌松剂的使用率.

  • 呼吸时相及探测深度对肝弹性测量值的影响

    作者:安力春;范春芝;温朝阳;徐建红;罗渝昆;唐杰

    目的 评价探测深度及呼吸时相对Supersonic剪切波弹性成像技术(SSI)测量肝弹性值的影响.资料与方法 121例男性志愿者均使用SupersonicImagine公司AixPlore型实时定量剪切波超声弹性成像超声诊断仪,1-6MHz凸阵探头.嘱受检者深呼吸,分别在吸气末和呼气末于肝右叶2-4cm、6-8cm深度测量肝弹性模量值并进行比较.结果深度为2-4cm处测量,呼气末肝弹性模量值为6.026±1.482kPa,吸气末肝弹性模量值为6.097±1.628kPa;深度为6~8cm处测量,呼气末肝弹性模量值为6.758±2.035kPa,吸气末肝弹性模量值为6.976±2.142kPa.呼气末与吸气末肝弹性模量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4cm深度与6-8cm深度肝弹性模量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运用SSI测量肝弹性模量值时,受检者呼吸时相对肝弹性模量值测量无影响;测量深度影响肝弹性模量值的测量,随着深度的增加,肝弹性模模量有所增加.

  • 不同密闭式吸痰方法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小猪呼吸力学的影响

    作者:尹利华;张利岩;王建荣;谢景红

    目的 探讨密闭式吸痰时高氧法和(或)肺泡复张术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小猪呼吸力学的影响.方法 16只小猪给予清洁剂(1.37±0.64mg/kg)气管注入制作ARDS模型,模型成功后随机分为呼气末正压(PEEP)5cm H2O和10cm H2O两组,每组8只.每只小猪按随机顺序分别采用以下4种方法吸痰:①单纯密闭式吸痰(简称单纯法),②高氧法密闭式吸痰(简称高氧法),即吸痰前1min给予100%氧供贯穿整个吸痰过程,共持续2min,③复张法密闭式吸痰(简称复张法),即吸痰后立即调节PEEP水平到20cm H2O,通气10s,④高氧+复张法密闭式吸痰(简称结合法),即吸痰时高氧供及肺泡复张术两种措施联合应用.观察吸痰前1min、吸痰后1min、3min、5min、10 min小猪呼吸力学的变化.结果 单纯法吸痰后ARDS小猪气道峰压(Ppeak),平台压(Pplat)和平均压(Pmean)升高,肺静态顺应性(Cs)下降,与吸痰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氧法吸痰后1min Ppeak,Pplat和Pmean也随即升高,Cs明显降低(P<0.05);复张法吸痰后ARDS小猪Cs升高,Ppeak,Pplat和Pmean降低,与吸痰前基线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合法吸痰后1min Ppeak, Pplat和Pmean与吸痰前相比明显下降,Cs显著升高(P<0.05).不论在PEEP 5cm H2O还是10cm H2O水平,各种吸痰方法对ARDS小猪呼吸力学的影响趋势均一致.但在PEEP 5 cmH2O组,吸痰所引起的缺氧及气道高压持续时间较长.结论 单纯法和高氧法可使ARDS小猪肺顺应性降低,气道压力增高;有加重ARDS动物肺损伤的潜在危险;吸痰后给予肺泡复张术可改善ARDS小猪呼吸力学,且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是一种比较安全的吸痰方式.

  • 单肺通气时不同通气模式对呼吸功能的影响

    作者:张德祥;曹苏;许忠玲;黄雪莲;江恬

    双腔支气管导管(double-lumen endobronchial tube,DLT)插管行单肺通气(one-lung ventilation,OLV)是胸外科手术常用的麻醉方法,DLT隔离双肺、保证健侧肺通气同时,可防止患侧肺的分泌物、血液流入健侧支气管,有助于充分暴露手术野,方便手术操作[1].但是单肺通气对肺呼吸生理学、血流动力学、呼吸力学有一定的影响,处理不当时易发生低氧血症.为了寻找合适的单肺通气模式,本研究分析食道癌、肺癌手术所采用的定容通气模式(volume-controlled ventilaion,VCV)、定压通气模式(pressure-controlled ventilation,PCV)、小潮气量定压通气+呼气末正压通气模式(PCV+PEEP)和小潮气量+呼气末正压通气模式(小潮气量+PEEP),观察这四种通气模式对单肺通气患者呼吸功能的影响.

  • 不同吸气流速模式对辅助/控制通气患者呼吸力学的影响

    作者:刘家朋;覃红梅;庞武成

    目的 探讨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的新方法.方法选取180例辅助/控制通气(ACV)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各60例.A组采用容量控制ACV,吸气流速波形先采用恒速波,记录呼吸力学参数后改为减速波;B组采用恒速波容量控制ACV性肺疾;C组采用压力控制ACV;各组潮气量控制在8 ml/kg.记录各组机械通气开始、2、6、12及24 h时的气道峰压(Ppeak),气道平均压(Pmean),气道平台压(Pplat),动态顺应性(Cdyn)及呼吸总频率,并记录第1个24 h内发生人机对抗例数,机械通气时间及重症监护病房停留时间.结果 与恒速波比较,减速波容量控制及压力控制时,Ppeak明显下降(P<0.05),Pmean及Pplat轻度上升(P>0.05),但上升幅度小于Ppeak下降幅度.Cdyn以减速波及压力控制优于恒速波(P<0.01).结论 减速波容量控制及压力控制ACV更有利于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更有利于维持人机协调.

  • 腹腔镜手术不同体位变化对呼吸力学的影响

    作者:郝冬;张锦

    目的:研究腹腔镜手术气腹时不同体位变化对患者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动脉血氧分压(PaO2)、肺顺应性(Cpat)、气道压(Paw)的影响,为术中麻醉呼吸管理提供依据.方法:根据体位不同分两组,头高位组:取头高位30-45度,腹腔镜行胃切除术20例:头低位组:取头低位30-45度,腹腔镜结肠切除术20例.全部病例采用全身麻醉.Drager primus麻醉机监测麻醉后5 min(T0),气腹后5 min(T1).体位改变后5 min(T2),呼吸参数调整后5 min(T3).放气腹后、拔除气管插管前5 min(T4)的Cpat,Paw;用Siemens Rapidlab1265动脉血气分析仪监测各时间点的PaCO2、PaO2.用SPSS15.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处理.结果:T2时头低位组PaCO2、Paw高于头高位组(均p<0.05),PaO2、Cpat明显低于头高位组(P<0.01);T3时头低位组Cpat、PaO2仍明显低于头高位组(P<0.01);两组拔管前各项指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体位变化使患者呼吸参数发生改变,头低位对呼吸力学的影响更为明显,但远不及头高位.因此,腹腔镜头低位手术时,特别重视呼吸力学和氧分压的变化,应加强术中呼吸管理.

  •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睡眠过程中呼吸力学的变化

    作者:叶寰;郭兮恒

    目的 研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在睡眠过程中的呼吸力学变化特点.方法 60例疑似OSAHS患者及21例无OSAHS临床表现的志愿者入选本研究,其中男70例,女11例,平均年龄(44±13)岁.所有受试者均接受整夜多导睡眠图监测,并同时采用面罩旁气流技术动态描记整个睡眠过程中的呼吸力学指标和潮气量流速容量环(TBFVL).根据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将入选者分为OSAHS组(AHI≥15次/h)54例和对照组(AHI<15次/h)27例.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比较OSAHS组各期潮气吸气容积(VTI)/潮气呼气容积(VTE)及对照组各期呼吸力学指标变化;自身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结果 清醒状态下呼吸周期的VTI/VTE为0.99±0.04,说明吸气和呼气潮气量大致相等.OSAHS组发生睡眠呼吸暂停后第1个呼吸周期VTI/VTE(1.37±0.18)明显升高,在睡眠呼吸暂停前5次内和后一次呼吸周期VTI/VTE均值(0.86±0.08和0.72±0.19)明显降低,说明呼吸暂停前一段时间内呼气量明显多于吸气量,而呼吸暂停后吸气量多于呼气量.OSAHS组无呼吸事件浅睡眠期VTI[(463±122)ml]、VTE[(466±127)ml]和分钟通气量[(6.4±1.6)L/min]比睡前[(554±134)ml、(565±147)ml和(8.3±1.9)L/min]明显减少.TBFVL结果显示,OSAHS组吸气阻力升高者占100%(54/54),呼气阻力升高者和两种阻力同时升高者均占96.3%(52/54).结论 在发生睡眠呼吸暂停前OSAHS患者呼气量明显多于吸气量,直至呼吸停止,这使患者发生睡眠呼吸暂停前的功能残气量明显减少,从而上气道更加狭窄,此病理生理过程在OSAHS整个发病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OSAHS患者浅睡眠期的潮气量和通气量较睡前降低,睡眠过程中以上气道吸气相阻力升高为主的同时普遍存在呼气相阻力升高.

  • 不同通气模式下吸痰对呼吸力学和气体交换的影响

    作者:刘晓伟;刘志

    目的 比较在压力控制通气(PCV)与容量控制通气(VCV)模式下吸痰对患者气体交换和呼吸力学的影响.方法 采取自身交叉对照的方法,在PCV和VCV模式下分别对23例机械通气患者进行开放式吸痰,比较不同时间点气体交换、呼吸力学及血流动力学等指标的变化.结果 在PCV模式下,吸痰后30 min潮气量、顺应性分别为(6.60±1.95)ml/kg、(18±7)ml/cm H2O(1 cm H2O=0.098 kPa),与基础水平[(9.05±0.22)ml/kg、(24±6)ml/cm H2O]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8.47、8.01,P均<0.05);而30 min时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分别为[(87±13)mm Hg(1 mm Hg=0.133 kPa)、(53±11)mm Hg],与0 min[(113±22)mm Hg、(41±10)mm Hg]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6.18、9.13,P均<0.05);在VCV模式下,吸痰后30 min顺应性、气道平台压、气道峰压分别为[(18±7)ml/cm H2O、(27±8)cm H2O、(33±8)cm H2O],与基础水平[(23±7)ml/cm H2O、(22±5)cm H2O、(27±8)cm H2O]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6.83、6.97、7.08,P均<0.05);而30 min时PaO2、PaCO2分别为(105±26)mm Hg、(38±11)mm Hg,与0 min[(109±21)mm Hg、(37±14)mm Hg]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1.88、1.32,P均>0.05);在PCV模式下,吸痰后5 min心率、平均动脉压(MAP)分别为(109±20)次/min、(89±10)mm Hg,与基础水平[(97±17)次/min、(83±12)mm Hg]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5.86、9.49,P均<0.05).在VCV模式下,吸痰后5 min心率、MAP分别为(110±17)次/min、(87±11)mm Hg,与基础水平[(96±17)次/min、(79±11)mm Hg]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7.33、7.96,P均<0.05).结论 吸痰在PCV和VCV模式下均引起患者气体交换受损和顺应性下降,但对气体交换的影响在PCV模式下比VCV更严重和持久.

  • 脂微球前列腺素E1对创伤后急性肺损伤患者的作用

    作者:干建新;施小燕;张茂;李天瑯;吴雪海;江观玉

    我们应用脂微球前列腺素E1(Lipo-PGE1)治疗30例创伤后急性肺损伤(ALI)或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观察其对血流动力学、氧合状况、呼吸力学的影响.

  • 指令频率通气对Ⅱ型呼吸衰竭患者呼吸力学的影响研究

    作者:王导新;陈贵华;蒋幼凡;薛亚梅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致Ⅱ型呼吸衰竭(呼衰)患者行机械通气时常发生气道压高并存在内源性呼吸末正压(PEEPi),撤机有时较困难.指令频率通气(MRV)是一种自主呼吸条件下的带强制呼吸频率的压力支持通气模式,我们的研究观察了MRV模式对13例Ⅱ型呼衰患者呼吸力学的影响及疗效,并与辅助/控制通气(CMV-ACMV,简称CMV)比较,以客观评价MRV,为MRV通气模式的应用提供客观资料.

  • 控制性肺膨胀治疗重度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家兔的屏气时间选择

    作者:谭焰;邱海波;周韶霞;刘少华;郭凤梅;代静泓;韩扣兰

    控制性肺膨胀(SI)是在机械通气时给予足够的气道压力,让塌陷的肺泡充分开放,并通过屏气增加复张肺泡的稳定性,改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氧合和呼吸力学[1].氧合改善程度与SI屏气时间密切相关,我们的研究探讨重度ARDS家兔实施SI的佳屏气时间.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呼吸驱动与呼吸方式的分析

    作者:杨鹤;刘志;于润江

    20世纪80年代起,人们逐渐认识到呼吸力学监测的重要性.其中呼吸驱动压(P0.1 )P为吸气开始100 ms时食道内压(Pes)的变化,作为反映呼吸中枢输出水平的指标,受到了广泛的注目.因为对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 )患者呼吸驱动水平的观点尚未一致,尤其是对于COPD合并呼吸衰竭(呼衰)患者呼吸驱动水平的研究尚不多见.故我们通过测定COPD合并呼衰患者的P0.1等呼吸力学指标,来具体分析呼吸驱动与血气、呼吸方式、呼吸困难指数之间的关系.

  • 呼气末正压对健康犬呼吸力学和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作者:朱蕾;钮善福;李燕芹

    近年来强调保护性机械通气,主张平台压(Pplat)不超过压力-容积(P-V)曲线的高位拐点(UIP)。呼气末正压(PEEP)常通过Pplat间接影响肺损伤和循环功能。本组资料探讨PEEP对健康犬呼吸力学和血流动力学的影响规律。 材料与方法健康杂种犬13只,体重9~12 kg。按常规方法麻醉和气管插管后,用容量控制模式机械通气[1]。在呼吸稳定的状态下,测定气道峰压(Ppeak)、Pplat、平均气道压(Pmean)、胸肺总顺应性(C)和气道阻力(R)。将动脉穿刺套管针插入右侧股动脉监测动脉压力(BP)和采集动脉血气标本;将7F Swan-Ganz导管插入右侧股静脉监测肺动脉压力(PAP)、肺毛细血管楔压(PCWP)和中心静脉压(CVP);采用热稀释法测定心输出量(CO)[1]。然后随机先后选择10 cm H2O和20 cm H2O的PEEP,间隔30~60 min后重复测定上述呼吸力学和血流动力学指标。统计学处理采用配对t检验和t检验。

  • 速激肽受体拮抗剂对支气管哮喘豚鼠呼吸力学的影响

    作者:梁永杰;田德增;朱辉;陶梦非;蔡映云

    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气道慢性炎症可引起上皮细胞损害、暴露感觉神经纤维、导致局部轴突反射,释放速激肽(P物质、神经激肽A和神经激肽B等)加重气道高反应性[1-3].我们的研究通过观察FK224对豚鼠恒量CO2过度通气模型呼吸力学的影响,探讨速激肽及其受体拮抗剂在哮喘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 经支气管镜建立人工旁路通气治疗肺气肿

    作者:吴小脉;陈秋英

    肺气肿以终末细支气管远端气腔的不可逆性扩大并伴肺泡壁结构的破坏为特征[1-2].肺气肿患者呼吸力学受损严重,临床表现为进行性加重的呼吸困难和活动耐量减低.

  • 比例辅助通气与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呼吸力学的影响

    作者:陈宇清;周新;赵冰清

    比例辅助通气(PAV)是Younes[1]于1992年提出,应用PAV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时,不仅能缓解人机对抗,还可减少镇静剂和肌肉松弛剂的应用[1,2].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BiPAP)是目前常用的一种无创正压通气(NIPPV)模式,广泛用于治疗COPD及其他疾病.我们的研究根据机械通气波形的变化,比较PAV与BiPAP对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呼吸力学的影响.

343 条记录 2/18 页 « 12345678...1718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