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排粪造影诊断盆底内疝91例分析
盆底内疝分为:乙状结肠疝、小肠疝、乙状结肠和小肠混合型疝,为女性多见病.共同表现为乙状结肠或小肠通过子宫直肠凹或膀胱直肠凹疝入盆腔,压迫直肠前壁或肛管上缘,造成出口梗阻,而静态时或提肛时逐渐恢复正常形态位置.目前排粪造影是诊断盆底内疝的可靠方法,它能为临床提供可靠的治疗依据,同时也能发现其它的异常征象.
-
阑尾粘连合并内疝超声表现一例
患者,女,70岁,因脐周腹胀痛,停止排气排便7 d入院.患者7 d前无明显诱因,发作脐周腹胀痛,伴停止排气排便,查体:脐周腹部散在性压痛,以下腹为著,肠鸣音弱,可闻及振水音及气过水声,遂以急性不全性肠梗阻收治入院.超声检查:右侧腹部分小肠呈簇状聚集,其前方可见条带样中强回声区(图1),其内可见未扩张小肠回声,并部分肠壁增厚,大厚径约1.0 cm,壁间呈多个环状低回声,壁层结构显示不清,增厚肠壁未见明显血流信号(图2).
-
肝圆韧带戳孔致横结肠内疝一例
近期为病人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时出现一罕见并发症,教训深刻.病人,女,52岁,因右上腹部疼痛不适2周入院.术前确诊胆囊结石,慢性胆囊炎.遂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三孔法),手术顺利,腹腔未下置引流.术后第2天,胃肠功能恢复并进食流质,无不适.第3天晨进食后突发上腹部剧烈疼痛,并进行性加重的腹胀,无发热.
-
腹腔镜右半结肠切除术不关闭系膜裂孔与术后肠梗阻关系的研究
目的 探讨腹腔镜右半结肠切除术中不关闭系膜裂孔对术后内疝和肠梗阻发生的影响. 方法 回顾性分析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普外科1994年10月~ 2010年9月169例腹腔镜右半结肠切除术后肠梗阻及内疝的发生情况. 结果 169例随访时间中位数29个月(2 ~192个月),15例(8.9%)发生肠梗阻,12例保守治疗缓解,3例再次手术,其中1例为经系膜裂孔内疝导致肠坏死,发生于术后26 d,内疝发生率为0.6% (1/169),2例为粘连导致肠梗阻.术后早期肠梗阻(术后30 d内)发生率为5.9%(10/169).粘连占引起术后肠梗阻原因的73.3%(11/15). 结论 腹腔镜右半结肠切除术中不关闭系膜裂孔肠梗阻以粘连型为主,内疝发生率不高.
-
隐睾伴肠梗阻二例
隐睾伴肠梗阻在临床上少见,我院近期收治2例,报告如下. 例1 男性,56岁.主因腹痛、腹胀,停止排气排便1d入院.查体:腹胀,无肠型,全腹压痛,反跳痛(+),肌紧张,未触及包块,可闻及气过水声.腹平片示"左上腹"孤立的气液平面.急诊入院行剖腹探查术,术中见患者左中下侧腹壁有一2cm×1.5cm×1cm的肿物,空回肠交界处肠管在其表面粘连,肠绊套入粘连带形成内疝,致肠梗阻.术后切口愈合良好,胃肠功能恢复.术后肿物病理诊断为睾丸及附睾组织. 例1 男性,36岁.主因腹痛、腹胀,停止排气排便1d入院.查体:腹胀,无肠型,全腹压痛,反跳痛(+),肌紧张,移动性浊音(+)全腹未触及包块,未闻及高调肠鸣及气过水声.腹平片示"孤立的气液平面及肠绊",于急诊行剖腹探查术,术中见回肠有一粘连带与左侧腹壁内环口一2cm×2cm×1cm肿物,肠绊套入粘连带形成内疝,致肠梗阻.肿物病理为睾丸及附睾组织.
-
美克尔憩室致小肠梗阻合并混合性碱中毒一例
患儿,男,3岁.以"间断腹痛伴呕吐2 d,加重6 h"急诊入院.查体:腹稍胀,右上腹可见肠型,压痛阳性,可闻及肠鸣音.腹部它位X线片:小肠散在积气.腹部超声:肠内径增宽伴肠间少量积液.血常规检查:WBC:10.83 × 109/L,N:0.65,L:0.35;RBC:4.54 ×1012/L,Hb 126 g/L.诊断急性肠梗阻.给予胃肠减压、补液等对症治疗,10 h后病情无好转而行剖腹探查术.术中见:腹腔内黄色渗出液约300 ml,部分小肠扩张水肿,直径达3 cm,距回盲部50 cm的小肠系膜缘对侧肠壁上1个美克尔憩室,大小约3 cm ×2 cm ×2cm,.尖端与肠系膜粘连,约30cm的小肠疝入形成内疝.疝入的小肠充血水肿,系膜搏动存在,肠蠕动减弱.行内疝松解,美克尔憩室切除,腹腔引流术,手术经过顺利.
-
腹膜前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成人腹股沟疝56例
自1986年提出无张力疝修补术以来,经过20多年发展,临床已广泛应用,术后复发率明显降低[1].2006年1月至2010年6月,我院采用聚酯补片,对56例成人腹股沟疝患者进行开放式腹膜前间隙无张力疝修补术,收到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一、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56例,男54例,女2例.年龄22~80岁,中位年龄为62岁.左腹股沟疝25例,右腹股沟疝31例,斜疝46例,直疝10例,其中复发疝3例.按国内疝学组分型方法[2]I型5例、II型疝15例、Ⅲ型33例、Ⅳ型3例.术中疝修补材料均使用面积为13 cm×9 cm的聚酯网片.
-
爆陷性眶顶骨折合并额叶眶内疝与尿崩症一例
患者男性,47岁.因复视6个月,于2003年10月7日来我院就诊.患者于6个月前车祸时额部猛烈撞击汽车前挡风玻璃致伤,伤后昏迷2个月,持续性脑脊液鼻漏2.5个月.
-
机械性肠梗阻的临床治疗体会
目的 探讨机械性肠梗阻的临床特征及外科手术的治疗方式的选择.方法 回顾性分析102例机械性肠梗阻患者的临床特征,手术方式及术后的各种临床资料.结果 经过本院救治,102名患者均治愈出院.其中30例进行保守治疗,有效率90%.结论 对于机械性肠梗阻的治疗,应从查体及辅助疗法准确诊断.并根据诊断结果 及临床症状给予有效救治.
-
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护理
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除因肠麻痹及内疝、肠扭转、吻合口狭窄等机械因素造成外,多为由腹部手术及腹腔内炎症所引起的机械性与动力性并存的炎症性肠梗阻.此类疾病在临床上并不少见,现将我科收治的32例腹部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
Meckel憩室病2例及文献复习
目的 探讨Meckel Diverticulum (MD)的临床表现、诊断方法、治疗措施及病理特征.方法 报告1例MD炎性粘连形成疝环致小肠内疝嵌顿,1例MD穿孔致全腹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资料.结果 MD临床上缺乏特征性表现,诊断需结合肠镜、钡剂灌肠、腹部超声、腹部CT、X线等,有条件的单位可应用放射性核素扫描、动脉造影及腹腔镜检查.有症状MD推荐手术治疗.结论 MD临床上少见,容易误诊、漏诊,但可引起肠穿孔、肠坏死,感染性休克,甚至死亡等严重后果,应加以重视.
-
误诊为急性重症胰腺炎的胃术后绞窄性内疝1例分析
1 临床资料1.1 病史患者,女36岁,因"上腹痛伴恶心、呕吐1 d"入院.入院前1 d出现上腹部疼痛,呈持续性钝痛,且进行性加剧,可放射至腰背部,伴恶心、呕吐胃内容物数次,不含血性物及胆汁,无畏冷、发热、排血便.门诊查血淀粉酶:596.7 IU/L,拟"急性胰腺炎"收住院.既往3周前因"胃癌并出血",在外院行"胃大部分切除术"并于3 d前结束第一周期化疗,化疗期间无明显不适.
-
绞窄性肠梗阻的诊断
绞窄性肠梗阻是指伴有肠壁血循环障碍的肠梗阻.多种病因均可导致绞窄性肠梗阻,较多见的有:绞窄性疝(腹外疝、内疝)、肠扭转、肠套叠、肠系膜血管栓塞等.
-
结肠造瘘口观察与护理
直肠癌根治常采用Mile's(直肠肛管经腹会阴联合切除)手术方法,该术式不仅有可能发生内疝、肠管回缩或脱出和旁疝形成等并发症,而且有可能发生造口部水肿,感染内陷、狭窄,同时可影响排便功能.避免或减少上述并发症的发生,改善排便功能,提高术后生存质量,病人围手术期的护理至关重要.
-
胃切除术后腹内疝15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胃切除术后腹内疝发生的相关因素,以期降低发病率和病死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15例胃切除术后腹内疝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9例有诱因,发病时间为胃切除术后2个月~20年.突发腹痛、腹胀并逐渐加剧,向腰背部放射痛是内疝的典型临床表现.术前明确诊断仅2例.本组均行手术治疗,9例不同程度肠坏死,病死率为13.33%.结论 腹内疝是一种严重并发症,一旦出现肠梗阻临床表现应高度怀疑本病.早期手术有助于降低病死率、致残率.胃切除术后应建立良好的饮食习惯,避免餐后剧烈活动.
-
阑尾黏液囊肿并末段回肠内疝肠坏死一例
患者女,67岁.因下腹隐痛、恶心、少尿伴发热3 d于2003年8月6日住院.既往无阑尾炎,无腹部手术史.入院查体:体温35.8℃,脉搏150次/min,呼吸25次/min,血压75/60 mm Hg(1 mm Hg=0.133 kPa).腹部稍膨隆,软,未触及肿块,右下腹压痛,无反跳痛,移动性浊音阴性,肠鸣音减弱.血常规检查:白细胞19.6×109/L,中性粒细胞0.81.初步诊断:急性阑尾炎合并感染性休克.给予持续胃肠减压、抗感染、输液等治疗.次日B超示胃腔扩张,内容物潴留,腹部肠管扩张,右下腹部无明显异常.腹部平片示右膈局限性膨隆,散在肠管积气,双膈下未见游离气体.继续上述治疗,病情有所好转,休克纠正,腹痛减轻,但仍感下腹胀,一直未排大便.
-
内疝的影像学诊断研究进展
腹内脏器经由腹腔内正常或异常的孔隙转离原有位置进入腹腔另一腔隙内即构成内疝.
-
肠粘连并肠扭转21例及内疝11例临床分析
粘连性肠梗阻是腹部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它的诊断与治疗为外科医师所熟悉,但它的类型往往被外科医师所忽视,作者收集了所在医院2003年3月至2008年3月间共收治术后肠粘连并小肠扭转、小肠内疝致绞窄性肠梗阻32例,为吸取教训,现总结如下:
-
先天性肠系膜裂孔疝21例诊治分析
先天性肠系膜裂孔疝是肠管通过先天性的小肠或结肠系膜缺损(裂孔)而形成的内疝,发病率低,临床少见,仅占肠梗阻0.5%~3%[1].
-
小儿肠系膜淋巴管瘤并内疝肠扭转肠套叠1例
肠系膜淋巴管瘤是一种少见病。因起始症状和体征表现不同,很难早期明确诊断。近期易县妇幼保健院收治1例肠系膜淋巴管瘤致内疝、肠扭转、肠套叠患者。报告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