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基层医院抗菌药物应用调查分析

    作者:游锦玲

    自抗菌药物应用于临床以来,在治疗和控制许多感染性疾病方面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然而,由于抗菌药物长期广泛使用,使患者机体防御屏障的正常菌群遭到破坏,造成细菌耐药,医源性疾病增加,医院感染增多.特别是县级综合医院及社区医疗等基层医院,缺乏病原学检查和药物敏感试验,以经验用药为主.现将我院出院的1306例病人临床应用抗菌药物情况进行调查分析,报道如下:

  • 2002~2003年我院临床病原菌的耐药性监测

    作者:龚旭东;辛力

    为了掌握主要致病菌的分布及其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了解我院细菌耐药菌株变化的趋势,我们对2002~2003年本院常见的728株临床分离病原菌的耐药性作一分析,以便为抗菌药物的选用、控制感染提供参考的依据,以期对临床治疗提供帮助.

  • RICU中COPD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的病原学分析

    作者:王英

    抗菌药物是临床上治疗感染性疾病的重要手段,随着抗菌药物耐药的应用增多,对抗菌药物耐药的细菌菌株也随之增加,尤其是ICU患者抗生素耐药情况日趋严重,已受到人们普遍关注,了解和掌握细菌耐药情况,有助于我们正确选用敏感药物进行治疗.为此,我们对2003年1月~6月期间我院RICU患者的细菌检出、药敏试验及临床用药情况进行分析总结,现报道如下.

  • 恶性肿瘤住院患者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作者:杨婷婷;苟瑜;魏彬;王婷婷;李冬冬;陶传敏

    目的 了解恶性肿瘤住院患者的病原菌分布以及病原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方法 对大型综合性三甲医院2010-2014年的恶性肿瘤(包括实体肿瘤与非实体肿瘤)住院患者的临床分离病原菌及其药敏结果采用回顾性分析.结果 临床分离病原菌共5 194株,其中革兰阴性菌4 569株,占87.97%,前三位依次为肺炎克雷伯菌、鲍曼不动杆菌、大肠埃希菌,革兰阳性菌625株,占12.03%,前三位依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屎肠球菌、肺炎链球菌.革兰阴性菌对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磺胺类、四环素类抗菌药物耐药率较高;革兰阳性菌对青霉素类、大环内酯类、喹诺酮类抗菌药物耐药率较高.结论 恶性肿瘤患者病原菌多为条件致病菌,而且对常用抗生素的耐药情况严峻.

  • 重症医学科革兰阴性菌耐药性分析

    作者:李晓峰;许航;曾建琼;李建华;吴雨皋;朱桂云

    目的 了解重症医学科临床分离革兰阴性菌及细菌耐药性情况.方法 对某院重症医学科2009年10月~2011年9月的所有分离革兰阴性菌株进行酎药分析.结果 共分离革兰阴性杆菌795株细菌,常见的革兰阴性菌依次为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和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对多种抗菌药物耐药,对丁胺卡那的敏感率高(77.8%);对亚胺培南敏感率仅为41.4%.ESBL(+)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耐药率明显升高,对亚胺培南敏感率分别为96.2%和100%.鲍曼不动杆菌呈现多重酎药,对亚胺培南敏感率为61.3%.结论 重症医学科革兰阴性菌对抗菌药物酎药率高.细菌耐药性监测对指导临床经验性用药及抗菌药物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 348例矽肺患者流行病学特征及病原菌耐药性分析

    作者:陈明静;刘涛;李树华;左浩江;裴晓方

    目的 了解矽肺患者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常见病原菌耐药情况,为矽肺病防治及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对成都市某职业病医院2014年3月~2016年2月诊断的348例矽肺病例的性别,平均发病年龄,矽肺分期,平均接尘工龄、地区、行业和工种分析.收集痰液标本并使用法国VITEK2-COMPACT微生物全自动鉴定/药敏系统进行细菌鉴定及药敏试验.结果 348例矽肺患者主要为男性,发病年龄中位数为49.2岁,接尘年龄中位数为15.9年,矽肺分期以Ⅲ期为主,病例主要集中在凉山彝族自治州甘洛地区,主要行业为铅锌矿产业区等行业,主要工种为风钻工和爆破工.共培养出70株病原菌,真菌占10.34%,以白色念珠菌为主;细菌占9.77%,主要为革兰阴性杆菌,以肺炎克雷伯杆菌为主.革兰阴性杆菌对氨苄西林耐药性高.结论 矽肺病防控重点应放在铅锌矿产业区等行业,临床医生应重视矽肺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真菌感染及合理使用抗生素.

  • 吉林某地2010-2012年病原菌临床分布及多药耐药性分析

    作者:鞠晓红;宿丽娟;李瑶;冯宪敏;王月华

    目的 了解近3年住院患者感染病原菌的临床特点及耐药性特征,为制定临床经验治疗策略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收集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送检的各类临床标本,常规培养鉴定细菌,K-B纸片扩散法进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 3年共检出病原菌1 021株,排前3位的均为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和铜绿假单胞菌.革兰阳性球菌和非发酵革兰阴性杆菌感染呈上升趋势(阳性球菌:19.46%、24.20%和26.37%;非发酵革兰阴性杆菌:16.41%、18.62%和20.63%),肠杆菌科细菌略有下降(63.74%、55.85%和53.00%).感染部位主要是呼吸道;穿刺引流液病原菌分离率呈上升趋势.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以及甲氧西林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的分离率依次为54.24%、59.68%和68.96%; 31.75%、25.71%和26.97%; 7.69%、38.10%和61.54%,产酶菌株耐药性严重.除1株铜绿假单胞菌亚胺培南耐药外,未发现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耐药的革兰阴性杆菌,革兰阳性球菌敏感的药物是万古霉素和替考拉宁,其次为利奈唑胺、链阳霉素和磷霉素.结论 近3年感染病原菌仍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主要存在于下呼吸道,但病原菌种类、感染部位及耐药性呈现变迁趋势,需加强病原菌感染监测,并采取有效措施.

  • NDM-1"超级细菌"现状及防治对策

    作者:马宏伟;周玉乔

    NDM-1是一种新近在印度发现的新的金属-β-内酰胺酶,携带NDM-1基因的细菌对包括碳青霉烯类在内的大多数抗生素耐药,因此被称为"超级细菌".本文就NDM-1"超级细菌"的研究现状和防治对策,综述如下,并提出笔者的建议.

  • 肽脱甲酰基酶:新一代广谱抗菌药物靶位

    作者:吴松泽;何英;徐楠

    自从20世纪初发现青霉素以来,抗生素家族日益壮大,并且成为治疗感染性疾病的有效的手段.但长期应用中,细菌耐药的问题也逐渐被越来越多的人关注.近10年来,细菌耐药的情况更是日益严重.而传统的抗生素筛选方法,因其筛选出的抗菌药物与现有药物结构的相似,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耐药性的迅速产生.因此,新型抗菌药物的发展已迫在眉睫.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和基因组学的深入研究,从基因水平寻找新抗生素成为可能.

  • 耐药:挑战与对策

    作者:肖永红

    抗生素是人类20世纪伟大的发现之一,由于抗生素的临床应用,人类寿命至少延长了10岁,但是随着抗生素广泛应用,特别是不合理滥用,细菌耐药不断出现并在全球流行,迄今为止,既不存在无耐药菌的抗生素,也不存在对抗生素完全敏感的细菌,当人类自豪的回首上世纪取得科学技术成就,憧憬21世纪美好未来的瞬间,在抗感染领域,我们看到的是另类景象,威胁人类的重大感染性疾病尚未得到控制、新的感染性疾病不断出现,其中由于细菌耐药有可能再次使人类面临各种感染的威胁,部分医学家惊呼,人类即将进入后抗生素时代(post-antibiotic era),与后工业时代、后工业文明之令人向往、催人向上完全不同,这个时代代表着一种倒退,令人沮丧,无法想象我们将拿什么去满足患者渴求的心,与其将这个时代称为后抗生素时代,还不如称为耐药时代(resistant era)意义明确、发人深省.

  • ICU内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作者:李骏;张久之;万献尧

    目的 了解ICU内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RBSI)病原菌的分布特点及其耐药性,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ICU内CRBSI患者的病原菌分布和药物敏感试验资料,比较排位前7位细菌的耐药特征.结果 67例CRBSI患者共检出81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阳性(G+)菌40株(49.4%),革兰阴性(G-)菌38株(46.9%),真菌3株(3.7%).引起CRBSI的主要病原菌依次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27株,33.3%)、鲍曼不动杆菌(12株,14.8%)、肺炎克雷伯菌(9株,11.1%)、金黄色葡萄球菌(8株,9.9%)、铜绿假单胞菌(7株,8.6%)、大肠埃希菌(6株,7.4%).G+菌中以表皮葡萄球菌为主,G-菌中以鲍曼不动杆菌为主.G+球菌对万古霉素的耐药率为0,G-杆菌对碳青霉烯类为敏感.结论 近3年来ICU内CRBSI病原菌以表皮葡萄球菌及鲍曼不动杆菌为主,且鲍曼不动杆菌耐药率较高.

  • 肺炎短程治疗

    作者:姜红妮;瞿介明

    细菌耐药是一个全球性的难题,而滥用抗生素是导致细菌耐药的重要原因.合理使用抗生素的核心包括以下三点:①选择合适的抗生素(有效、经济、毒副作用小和使用方便);②采取合适的给药方法(给药剂量、间期和途径);③采取合适的疗程.

  • 抗菌药物联合应用的几个问题

    作者:何礼贤

    一、抗菌药物联合应用的目的和指征抗菌药物联合应用的不外乎:①扩大初始经验性治疗的覆盖面,提高治疗方案的合理性;②增加疗效,特别是重症感染和难治性感染;③明确诊断为复数菌,而单药不足以同时作用的感染;④藉助联合以减少某些具有较强毒副作用药物的剂量,从而减少不良反应;⑤防止和减少细菌耐药,这在抗结核药物联合治疗得到证实.1995年Fish等分析173篇抗菌治疗研究报告(含14 000余病例、8类抗生素、225种治疗方案)发现,青霉素、氨基糖苷类单药治疗导致耐药其发生率高于亚胺培南、氨曲南单药治疗和联合治疗,但在通常细菌性感染联合抗菌治疗能否防止和减少耐药迄今并无肯定意见.

  • Qnr基因介导的细菌耐药机制的研究进展

    作者:邓敏

    Qnr质粒能编码Qnr蛋白,通过保护细菌DNA促旋酶及拓扑异构酶介导细菌耐药,通常位于I类整合子上,通过耐药基因载体导致细菌耐药基因的水平传播,与革兰氏阴性菌多药耐药有密切的关系.

    关键词: qnr基因 细菌耐药
  • 转座子介导的细菌耐药机制相关研究进展

    作者:严俊

    在感染性疾病的临床治疗中,因细菌耐药性而使治疗难度越发严重,例如临床感染治疗中常检测到的致病菌大肠埃希菌(E.coli)[1],因对其大量广泛的使用抗菌药物,而导致耐药菌株中同时携带头孢菌素类、喹诺酮类、氨基糖苷类、磺胺类等抗菌药物形成多重耐药基因,而转座子是形成多耐药特点的重要原因之一[2].围绕抗生素耐药的生物检测工程技术手段不断提高和成熟,研究转座子在细菌中耐药机制的介导,所产生发生发展作用有了更深入的认识,本文将近年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关键词: 转座子 细菌耐药
  • 嗜麦芽窄食单胞菌耐药机制的研究进展

    作者:桂铭芹;朱卫民

    嗜麦芽窄食单胞菌(Stenotrophomonas maltophilia,SMA)广泛存在于土壤、水、植物、动物和食物等自然界中,在医院环境中也普遍存在,近年来临床分离率不断增加,是引起医院内感染的主要机会性致病菌之一.它对多种抗生素耐药,主要机制与抗生素灭活酶、存在多药外排泵、smqnr基因以及整合子、生物膜形成等相关,导致其感染的治疗十分困难,本文就嗜麦芽窄食单胞菌耐药机制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细菌核糖体靶向抗生素及耐药机制

    作者:邓万燕;谢建平

    细菌核糖体是一种主要的抗生素靶标,许多抗生素通过阻断细菌核糖体蛋白合成发挥它们的抗菌作用.核糖体结构的解析为抗生素结合位点提供分子基础.晶体结构数据解释许多生物化学及遗传表型,包括药物的抑制效应,联合用药以增加或减少各自的结合,核糖体组分改变导致细菌耐药.细菌核糖体与天然产生的抗生素及其衍生物复合物晶体结构的解析为抗生素作用机制提供重要基础,且有利于设计有效的抗生素靶向多药物耐受细菌.本文将从结构生物学讨论核糖体靶向抗生素的作用机制以及细菌耐药的分子机制,这将为开发新药物靶向细菌核糖体蛋白合成提供重要线索.

  • 从临床用药的合理性及需求探讨抗菌药物的研发策略

    作者:肖桂荣;王治丹;徐珽

    基于临床用药的合理性及需求,从抗菌药物临床药师的视角,理清临床上急需的抗菌药物品种,探讨抗菌药物研发的思路.以降低药物相互作用的利福布汀、针对耐药肠杆菌科细菌而开发的口服前体药物、增加感染部位靶浓度为目的的靶向制剂等策略来研发新药.

  • 2007年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细菌耐药性监测

    作者:常李军;贾蓓;黄文祥;袁喆;郑行萍;卓超;李崇智

    目的 了解我院2007年临床常见分离病原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方法 药敏试验使用纸片扩散法,数据分析采用WHONET5.4软件.结果 在临床分离的1005株细菌中,革兰阳性菌占19.9%(200株),革兰阴性菌占80.1%(805株).金葡菌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中耐甲氧西林株分别占35.9%和89.7%.粪肠球菌和屎肠球菌对高浓度庆大霉素耐药率分别为57.1%和83.9%,葡萄球菌或肠球菌均未发现万古霉素或替考拉宁中介株或耐药株;大肠埃希菌和克雷伯菌产ESBLs株检出率分别为48.1%和31.7%,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耐药率分别为41%和35.5%,不动杆菌属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耐药率分别为6.5%和7.2%,发现1株泛耐药的铜绿假单胞菌和2株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嗜麦芽寡养单胞菌对氟喹诺酮类、米诺环素和头孢哌酮/舒巴坦耐药率较低.结论 我院尚未出现耐万古霉素和替考拉宁的革兰阳性菌株,但首次出现泛耐药的鲍曼不动杆菌,因此加强细菌耐药监测对控制耐药菌在医院暴发流行极为重要.

  • 2006年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细菌耐药性分析

    作者:周庭权;贾蓓;黄文祥;卓超;郑行萍;李崇智

    目的 了解我院2006年临床分离菌对各类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方法 使用纸片扩散法(KB)和CLSI/NCCLS(2005版)判断标准进行抗菌药物监测.结果 临床分离574株细菌中革兰阳性菌占27.5%(158株),革兰阴性菌占72.5%(416株);金葡菌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中耐甲氧西林分别占63.2%和91.8%,未发现万古霉素耐药株.粪肠球菌和屎肠球菌对高浓度庆大霉素耐药率分别为60%和90%.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产ESBLs株检出率分别为44.6%和35.7%,各种肠杆菌科细菌对亚胺培南敏感,耐药率1.4%~5.9%.铜绿假单胞菌对碳青霉烯类亚胺培南耐药率>21%.结论 本院为中国细菌耐药性监测协作组的西部地区代表,本组资料对本院、西部地区乃至全国细菌性感染的治疗和抗菌药物的合理选用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720 条记录 32/36 页 « 12...282930313233343536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