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运用追踪方法提高医院消化内窥镜室感染控制效果
目的:探讨护理管理在内窥镜室医院感染控制工作中的作用.方法:通过对我院自2006年以来所有接受内镜检查患者内镜清洗登记记录以及每月、每季生物学监测结果的回顾性分析,对内窥镜室护理管理工作与医院感染控制工作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未发生感染事件.结论:医院感染控制工作是护理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护理管理与医院感染控制存在交叉、协同管理作用,两者密不可分.
-
内镜下氩离子凝固术治疗消化道病变的临床应用
氩离子凝固术( argon plasma coagulation ,APC)是近年来新兴的一种内镜消融疗法,其在内镜介入治疗的应用已经日趋成熟,在消化道疾病介入治疗中效果显著。我院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应用内镜下APC治疗消化道多种类型病变166例,取得良好疗效,现总结报道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收集我院内窥镜室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应用内镜下APC治疗消化道多种类型病变166例,男98例,女68例,年龄18~76岁,平均47.5岁。病变类型胃肠道广基、扁平息肉及息肉残基89例(其中贲门息肉10例),成熟型疣状胃炎35例,Barrett食管20例,消化道非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性出血18例,食管乳头状瘤3例,低位直肠高分化腺癌致肠腔狭窄1例。 -
内窥镜室工作的职业危害及防护措施
目的:探讨内窥镜室工作环境对工作人员的职业危害及防护措施.方法:通过临床观察和分析,认识到内窥镜室工作人员长期工作在受空气污梁、生物感染、心理危害的环境中,采用了加强室内空气流通,避免生物感染,防止身体的疲劳等一系列防范措施.结果:加强了内窥镜室工作人员的自身保护意识.结论:对人们的健康素质有了很大提高,减少环境污染.
-
规范化操作对内窥镜室患者医院感染的影响
目的 探究规范化操作对内窥镜室患者医院感染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2月 -2017年1月医院内窥镜室接受诊断治疗的患者339例,2016年2月 -2016年7月177例患者纳入非规范操作组,2016年8月 -2017年1月162例患者纳入规范操作组,非规范操作组实施常规管理,规范操作组实施规范化管理,观察两组患者感染率,比较两组消毒合格率、内窥镜室空气质量、物体表面、医务工作人员手部、安全意识以及消毒剂的合格状况.结果 规范操作组内窥镜消毒合格率、空气质量消毒合格率、物体表面消毒合格率分别占98.15%、96.91%、95.06% 明显高于非规范操作组的90.40%、91.53%、89.27%,规范操作组医务工作人员手部消毒合格率、消毒剂合格率、具有高度安全意识的医务工作人员分别占93.83%、98.77%、80.95% 明显高于非规范操作组的88.14%、86.44%、52.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规范操作组患者感染11例感染率为6.21%,明显高于规范操作组的感染率1.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内窥镜室的规范化操作能够降低患者的感染率,对诊断及治疗的同时保证患者的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
-
口服不同剂量硫酸镁在结肠镜前肠道清洁中的应用
结肠镜检查是对肠道病变作出定性诊断较安全、有效的检查方法之一.为保证结肠镜进入顺利和观察满意,镜检前的肠道准备即结肠的清洁程度是决定检查成败的关键[1].目前临床上使用清洁肠道的药物与方法很多,但实际使用效果并不令人满意,因此采取有效的肠道准备方法对提高结肠镜检查成功率显得尤为重要.为此,我院内窥镜室从2005年1月至同年9月期间,对96例结肠镜患者随机分组,采用口服2种不同剂量硫酸镁方法指导患者进行肠道准备,并对两组患者肠道清洁度效果进行比较,现报告如下:
-
丁卡因表面麻醉致晕厥1例
1、病例介绍 患者男,17岁,因鼻塞、头痛、流涕半年就诊我科,在内窥镜室行鼻内镜检查.病人取半坐位,用1%盐酸丁卡因5ml(50mg)与3%麻黄素5ml混合液浸棉片行鼻腔黏膜麻醉 ,当塞入棉片约30秒时,患者突然出现面色苍白、出冷汗、问之不应、意识丧失.
-
水处理设备的改进、维护及维修心得
我院水处理系统为2000年从天津天元康宇购入,原配备于透析室,是由继电器搭建的控制系统,非PC板程序控制器控制,二级反渗透,透析用水要求电导率小于10μS/cm,出水量1t.随医疗质量要求的提高,对透析用水有了更高的要求,透析室新购进了一台小型透析用三级反渗透水处理机,该水处理机增加管路改为为制剂室、检验科和内窥镜室等全院各科室供水.现将改动和日常维护、维修经验予以介绍.
-
简易快速比色法测定戊二醛浓度及装备
戊二醛(C5H8O2)已在医院中推广应用,首先在重点科室,内窥镜室、手术室、换药室、口腔科、眼科等使用由于价格较高,有的医院尚未开展。消毒剂的关键是消毒浓度,必须检测其浓度,1998年深圳某医院使用,戊二醛由于浓度未检,浓度不足,造成148例院内感染,给病人带来痛苦和经济损失。对戊二醛浓度快速测定法,有进口测试条阳性显黄色,但反应较慢,价格昂贵每条4元,因此我们研制比色管法。反应快,价格为它的1/10,现将其装备,方法准确度,干扰因素和实际应用效果等报告如下:
-
肠镜检查患者的护理对策
纤维肠镜检查由于其结果准确可靠,因而已成为一项重要的诊治疾病的手段.我院内窥镜室自1996年开展该项技术以来,已对1100例次患者进行检查,成功1092例,成功率99%.按照现代护理艺术的要求[1],就肠镜检查护理要点报道如下.
-
内窥镜室护理安全隐患的防范措施
护理安全是指在实施护理的全过程中,病人不发生法律和法定的规章制度允许范围以外的心理、机体结构或功能上的损害、障碍、缺陷或死亡,它已成为衡量护理服务的重要质量指标,也是患者就医选择的直接、重要的指标之一[l].提高内镜室的综合护理质量,有效避免护理安全隐患的发生,是内镜室护理工作的重点.内窥镜室护理安全隐患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叫错患者,放错标本,泄露患者隐私,治疗配件处理不得当,治疗仪器使用不规范,护患沟通不到位等.下面根据临床经验针对这些安全隐患,谈谈具体的防范措施.
-
医院消毒灭菌效果动态观察
医院消毒灭菌效果的可靠性,直接关系到医疗护理质量和医院感染的发生。据报道,在被统计的68起医院感染暴发事件中,约有50%是因护理不当而造成的交叉感染(外源性感染),25%属于人与人传播。故此,消毒灭菌措施不当而引起的后果,可想而知。尤其在一些医院感染的高危科室,聚集着大量的易感人群和易感因素,更有必要加强这方面的监控管理。现将3年来,对我院高危科室7个重点项目的消毒灭菌效果进行动态观察,结果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监测范围:手术室、产房、烧伤科、供应室、新生儿室、母婴同室、血透室、内窥镜室、ICU。
-
内窥镜下摘除结肠息肉52例分析
结肠息肉的发生率近年来有上升趋势,特别是老年人的结肠息肉有随年龄增大而发生率上升趋势.因此,对大肠息肉的治疗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在内窥镜下行息肉高频电凝切除或钳除是治疗大肠息肉的一大进展.本文作者就近年来在北京 301医院内窥镜室进修期间参予诊断为大肠息肉并行内窥镜下切除术 52例的临床分析及体会做以下总结.
-
论加强胃镜肠镜的消毒管理
内窥镜室属于医院感染的高危科室之一,也属于预防。控制医院发生感染的重要保证。无菌技术是内窥镜消毒管理中的核心,也是管理消毒质量的关键。由于无菌技术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到临床疗效,所以强化消毒管理是预防、切断医院内部感染的重要渠道,也是提高内窥镜室消毒治疗的重要保障。
-
内窥镜室护士的职业危害分析与防范措施
目的:探讨内窥镜室职业危害因素对护理人员的影响程度及如何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方法:分析内窥镜室护理人员从业危险因素,提高从业人员的职业安全防护意识,制定完善的科室管理制度,对内窥镜室护士常见的职业危害因素进行总结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处理措施。结果:内窥镜室护理人员的职业危害因素是多方面的,不断健全各项规章制度,护理人员规范操作,内窥镜室护理人员的自我防护意识有了加强。结论:通过不断加强内窥镜护理人员的专业规范操作,强化护理人员的自我防护理念,科学管理,减少职业危害因素从而使护理人员的身心健康和职业安全得到有效的保障。
-
电子胃镜下取特殊异物2例
我院内窥镜室1997~2007年来在电子胃镜下取出各种异物50余件.其中2例较为特殊,术中难度较大,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
内窥镜室医院感染的预防控制措施
内镜检查已经广泛应用临床,随着内镜微创手术治疗技术的深入开展,引发的内镜传播疾病也在不断增加了,对内镜的清洗消毒效果也引起大家的关注,我院为加强胃镜、肠镜的医院感染进行规范化的管理,也避免因内窥镜清洗消毒的不足引发医源性感染,现将内窥镜室医院感染的预防控制措施介绍如下.
-
上海市闵行区消化道内镜室卫生监督抽检结果分析
医疗内镜是一种介入性精密医疗器械,近年来在各级各类医疗机构中得到了广泛应用。由于其部件精细,结构复杂,因此对清洗消毒质量要求较高,不规范的清洗消毒很容易导致医源性感染。我国卫生部2004年颁布了《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2004年版)》,要求医疗机构认真学习,严格执行,达不到清洗消毒要求的不得开展相关业务。然而据有关文献报道,国内的内镜清洗消毒操作规范率整体水平不高[1-4]。2010-2013年上海市闵行区卫生局卫生监督所连续4年对辖区内11家开设胃肠镜诊疗项目的医疗机构进行了内窥镜室卫生监督抽检和执法检查,排查风险隐患,提高内镜清洗消毒质量。
-
慢性血吸虫病人结肠内幽门螺杆菌感染的临床分析
自从1983年澳大利亚学者从病人胃中发现幽门螺杆菌(HP)后,人们对其致病性和相关性疾病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大量资料表明HP感染是消化性溃疡、慢性胃炎、胃黏膜相关淋巴瘤的重要病因,但HP在慢性血吸虫病人结肠内感染的临床资料尚未见报道.为探讨慢性血吸虫病人结肠内HP感染现象,收集2003年7月至2004年3月就诊内窥镜室病人186例,进行结肠黏膜压片找血吸虫卵和结肠黏膜活检检测HP.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
定制可回收支架治疗食管癌管胃成形术后吻合口瘘32例临床总结
近年来,食管癌管胃成形术逐渐在国内得到广泛的应用,但术后吻合口瘘是胸外科严重的并发症之一.我院胸外科从2005年8月开始行右胸上腹径路食管癌切除和胃管状成形术共1562例,术后发生食管吻合口瘘34例,内窥镜室根据管胃成形术后吻合口呈管状的解剖特点,从2008年5月起采用定制的上端杯口和下端球头加大加长且支架中间直径变小的可回收支架,对本院34例中的17例以及外院转入的15例患者进行了治疗,疗效满意,现总结报道如下.
-
STER 术麻醉中皮下气肿一例
患者,女,48岁,体重65 kg。因“发现食管隆起性病变1月”入院,拟全麻下行经内镜粘膜下隧道肿瘤切除(STER)术。现病史及既往史无特殊,术前实验室及辅助检查未见明显异常,ASA Ⅰ级。患者入内窥镜室后开放外周静脉通路,心电监护,入室 BP 110/70 mm Hg、HR 70次/分、SpO 298%。常规给氧去氮3 min,麻醉诱导:舒芬太尼20μg、丙泊酚90 mg、罗库溴铵50 mg,1 min 后行气管插管,无插管反应,术中以丙泊酚和瑞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TIVA)维持。内窥镜进入食管过程顺利,手术顺利进行约1 h,肿物已大部分切除,但此时 BP 150/75 mm Hg,HR 110次/分,SpO 299%,判断是麻醉深度不够并加深麻醉。约3 min 后,BP 170/80 mm Hg、HR 114次/分、SpO 2迅速下降低至60%, Paw 48 cm H 2 O,颈部明显肿胀,皮肤潮红。听诊双肺呼吸音遥远,触诊整个躯干及上肢明显的握雪感,同时发现患者腹部明显膨起,遂暂缓手术。首先利用内窥镜发现导管未脱出。行手控机械通气,气道阻力大,同时利用20G 针头行右上腹穿刺排出大量气体,SpO 2无改善,于是拔出气管导管改面罩加压大流量通气,SpO 2仍无上升趋势。给予更换钙石灰,行有创动脉检测,再次诱导后插管行机械通气。急查血气:pH 7.1、PaCO 298 mm Hg、PaO 297 mm Hg、BE 4 mmol/L。给予过度通气,30 min 后查血气:pH 7.3、PaCO 244 mm Hg、BE 0 mmol/L,皮下积气明显减少,BP 120/65 mm Hg、HR 90次/分、SpO 296%,10 min 内手术结束,15 min 后患者苏醒,拔出气管导管后患者诉其胸口疼痛, PACU 观察10 min 后无特殊情况,患者送回病房。术中胃镜示肿物距门齿约38 cm,近贲门处,直径大小约3.5 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