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CT和磁共振成像对前列腺癌52例的诊断价值分析
前列腺癌是常见的一种男性生殖系统的恶性肿瘤,近年来发病率有所增加.前列腺癌的病死率在男性患癌症死亡中排第6位,其病因至今未明,估计与环境、遗传和性激素有关[1].前列腺癌生长较为缓慢,早期无症状,且症状不典型,个体差异大,因此术前诊断较为困难.近年来CT、磁共振成像(MRI)影像学检查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前列腺癌的诊断,提高了前列腺癌的诊断率.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收集我院2011年12月至2012年4月52例前列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均进行常规MRI和CT检查,患者年龄43~87岁,平均61.7岁.主诉排尿困难,伴有尿失禁,血尿、血精、腰痛等症状.肛门指诊前列腺大,硬结、触痛,行手术切除或前列腺穿刺活检,病理结果均为前列腺癌.
-
耻骨上经膀胱前列腺摘除术后护理
我院自2000年1月至2004年1月,行耻骨上经膀胱前列腺摘除术45例,现将护理经验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患者45例,年龄58~80岁,平均72岁.入院后经肛门指诊、B超或CT检查确诊.前列腺Ⅱ度10例,Ⅲ度及以上35例.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均>12分,生活质量评分>4分,其中合并有慢性支气管炎、肺炎5例,高血压3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3例,脑梗死后2例,尿潴留、肾功能不全3例.
-
超声诊断复杂多发泌尿生殖系统畸形一例
患者女,15岁.无月经来潮,周期性腹痛2~3个月,症状逐渐加重.体格检查:肛门指诊:盆腔内子宫发育小,大小约4 cm×3 cm,其下方可触及囊性包块,大小约8 cm×6 cm,压痛(+).子宫右侧可触及一囊性包块,大小约5 cm×4 cm,压痛(+),不活动.超声所见:盆腔内子宫前位,大小4.5 cm×3.8 cm,宫腔分离,内见不规则暗区,范围2.5 cm×1.7 cm,沿宫颈下方可见7.7 cm×7.0 cm无回声包块,内见点状回声.
-
巨大前列腺纤维瘤一例
患者男,69岁.因排尿不畅3年,加重3 d不能自行排尿于2003年3月9日入院,体检:全身情况好,下腹部隆起,膀胱区充盈,肛门指诊:前列腺Ⅲ度大,如球状,质韧,有轻压痛,活动差,中央沟隆起.入院诊断:前列腺肿瘤.入院后辅助检查: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 8.5 μg/L.放射性核素扫描:胸椎、肋骨骨代谢活跃.
-
直肠平滑肌瘤1例
1 病例报告患者,男,47岁.因便中带血1周,于2002年1月20日入院.主诉:排大便时染鲜血,无肿痛及不适感.查体:腹股沟区未扪及肿大淋巴结,肛门指诊,于直肠前壁中扪及一表面光滑完整,边界清,不活动,未穿透粘膜的包块.指套无染血.B超直肠探头检查:距肛缘4 cm处直肠前壁可见8.5 cm×2.1 cm大小低回声区,边缘规整,回声欠均匀,未累及前列腺组织.初步诊断:直肠平滑肌瘤.于2002年1月22日在骶管麻醉下,行直肠平滑肌瘤切除术.术中见灰白色,分叶状,质脆包块,无完整包膜.术后恢复顺利.病理报告:直肠平滑肌瘤.
-
田振国养荣润肠舒合剂结合指诊辨证治疗慢性老年性便秘
田振国教授中医辨证诊治慢性老年性便秘经验.田教授诊疗该病,必先整体把握本病病机,抓主症,审病因,通过细查舌脉变化,结合肛门指诊,体验肠腔内压力,肠壁黏涩,手指转动困难与否,指套粘着物黏稠程度和味道,继而辨证病之寒热虚实后再施以治疗.临症时据兼症加减用药,将行气活血贯穿治疗的始终,并研发中药制剂,疗效确切.
-
经尿道前列腺电汽化术的术后护理及康复指导
经尿道前列腺电汽化术具有损伤小、操作简单、安全、出血少、恢复快、疗效好等优点.几年来,我们重视对病人的术后护理和康复指导,有效地减少了并发症,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现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40例,年龄58~87岁,平均69.4岁;有排尿困难史2~10 a,其中有急、慢性尿潴留者 10例,经膀胱造瘘术2例,术前合并冠心病8例,高血压18例,慢性支气管肺气肿11例,糖尿病15例,尿路感染14例,均经肛门指诊及B超检测确诊.滴速减慢或不滴,考虑有大片堵塞或完全堵塞,应及时更换输液器.
-
以下消化道出血为首发症状的卵巢癌结肠转移1例
病人女性,78岁.2005年8月1日主因"黑便伴头晕乏力2周"门诊以"下消化道出血"收入北京市海淀医院.入院查体:体温36.4℃,血压18.7/12.0 kPa,腹软,下腹轻压痛,未及明确肿物,肛门指诊未及肿物.
-
经尿道悬浮离子前列腺气化电切术护理体会
我科于2003年6月开始采用经尿道悬浮离子前列腺气化电切术治疗前列腺增生76例.护理体会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76例,年龄60~92岁,平均81岁.术前主要症状为进行性排尿困难伴尿潴留,肛门指诊及B超检查,证实前列腺Ⅰ度增生8例,Ⅱ度增生66例,Ⅲ度增生12例.手术平均时间90分钟,术后TURS 1例.术中平均出血量为100ml,无尿路感染及附睾炎,无尿失禁,术后患者均排尿通畅.
-
先天性处女膜闭锁超声诊断1例
1 病历摘要患者,女,14岁,主因无月经来潮,周期性下腹部坠胀1年,逐渐加重3个月于2013年4月2日来我院就诊.近1年来患者无明显诱因每个月都有3 4天感到下腹部坠胀不适,同时伴有肛门部下坠,小便次数多,偶有便秘,每隔一个月以上症状重复出现,并逐月加重.妇科检查:处女膜无孔,向外膨隆,呈蓝紫色.肛门指诊:可触及阴道内有圆形包块向直肠前壁突出,用手按压下腹部,可见处女膜向外膨隆更加明显,且压痛.B超检查:子宫前位,大小约4.3cm×3.6cm×3.1cm,前后边界清,宫内回声不均匀,宫腔线分离约0.61cm(见图1略),阴道呈椭圆形囊样扩张,可见大小约11.5cm×6.2 cm的无回声区,内有细小的点状回声,移动探头可见细小点状回声移动.CDFI:其周边及内部未见血流信号(见图2).超声提示:①宫腔积液②阴道积液.临床诊断:处女膜闭锁,阴道积血.行处女膜X形切开术,引流出大量暗红色陈旧血及血块约300ml.术后第5天复查B超提示:子宫双附件阴道及盆腔均未见异常(见图3).术后第6天无不适症状,病愈出院.
-
阴道指诊与肛门指诊用于产程观察的对比分析
为减轻产妇在分娩过程中因医学干预而增加的痛苦,探索既能更好地观察产程进展,又能大限度地减少给产妇造成不良刺激的方法,自2001年以来,我科采用阴道指诊与肛门指诊两种不同方法观察产程进展,并分别观察产后第2天、第3天的体温变化、伤口愈合等情况.
-
高位挂线低位切开半开放改道引流治疗高位肛瘘447例临床分析
近年来,本院采用高位挂线低位切开半开放改道引流术治疗高位肛瘘447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高位肛瘘患者447例,男性368例,女性79例;年龄19~60岁;病程0.5~9年, 以1~5年居多.424例为单个内口,23例为2个以上内口,内口位置多为截石位6点处.均经肛门指诊、探针检查、肛门镜、X线造影及手术确诊为高位肛瘘.
-
浅谈肛门指诊在筛查直肠癌中的临床价值
目的:探讨分析肛门指诊在筛查直肠癌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2010年1月~2014年8月期间我院收治的376例肛肠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们对这376例患者均进行肛门指诊检查,将进行肛门指诊检查的结果与进行纤维结肠镜检查、乙状结肠镜检查及病理检查的结果相比较,观察用肛门指诊检查筛查直肠癌的准确性。结果:对这376例患者均进行肛门指诊检查,检出疑似直肠肿瘤患者11例,对这11例患者分别进行纤维结肠镜检查、乙状结肠镜检查及病理检查,确诊其患有直肠癌。在这11例直肠癌患者中,便血的患者有10例,所占的比例为90.91%,排粘液便的患者有8例,所占的比例为72.73%,出现肛门坠胀症状的患者有6例,所占的比例为54.55%,出现肛门疼痛症状的患者有5例,所占的比例为45.45%,便秘、腹泻症状交替出现的患者有4例,所占的比例为36.36%,体重减轻的患者有2例,所占的比例为18.18%。结论:用肛门指诊检查对直肠癌患者进行筛查的效果显著。此检查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糖尿病患者应警惕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病
马先生今年45岁,患糖尿病已经5年了.他平时工作繁忙,应酬较多,使用降糖药很不规律,因此血糖一直控制得不好.前不久,马先生突然出现了排尿困难的症状.他认为自己可能患了前列腺增生,因此买了一些治疗前列腺增生的药物服用,但毫无效果.在排尿困难日渐加重的情况下,马先生只好来我科就诊.我通过肛门指诊检查和B超检查发现马先生的前列腺没有问题,但其膀胱中的残余尿量却很大,甚至出现了尿潴留的症状.根据马先生患有糖尿病且血糖水平长期控制不好的情况,我诊断其患有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病.在进行控制血糖和服用改善神经功能的药物等治疗后,马先生排尿困难的症状得到了缓解.
-
原发性腹膜后骶前淋巴瘤2例
1 病例介绍例1:患者,男,26岁.因里急后重、下腹隐痛、尿频3月余,近3d下腹隐痛加剧于1999-03-12来院就诊.体检:下腹微隆,无肠型及胃肠蠕动波,腹软,上腹部有轻压痛,局部触诊有充实感,无移动性浊音,肠鸣音正常.肛门指诊:位于直肠左右壁可触及肿块,质硬,活动度不佳.腹部CT检查示:位于直肠后见6.21cm×8.65cm软组织影,密度均匀,边缘整齐,直肠管腔变窄,软组织影块向前挤压膀胱,膀胱变形,骶骨处可有骨质破坏.临床初步诊断:直肠癌骶骨转移.入院第3天行剖腹探查术,术中腹腔未见明显异常,探查盆腔见肿块填满贫腔,位于腹膜后,骶骨前,中等密度,大小约8cm×10cm×10cm,与骶骨粘连较密,于是行肿块整体切除术.术后病理诊断:淋巴瘤.术后7d拆线,切口Ⅰ期愈合.继续进行放疗.
-
先天性巨结肠X线诊断(附20例分析)
现就我院近年收治的20例先天性巨结肠的X线诊断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996~1998年,我院共收治此病20例,均经X线检查后手术病理证实.其中,男16例,女4例,男女之比为4∶1.年龄小5d,大2岁.主要表现为排便时间延长,腹胀,肛门指诊或清洁灌肠有大量气体,粪便排出.按肠管侵犯长度主要有3型:①超短型(肛门型)2例,占10%,病变位于直肠末端3mm~4mm;②短段型2例,占10%,位于直肠中段以下;③中段型15例,病变位于直肠乙状结肠交界处以下.
-
中西医结合治疗支原体性前列腺炎2例分析
笔者于2000年收治2例支原体引起的前列腺炎患者,利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收到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2例男性患者,年龄分别为38岁、44岁.均在2~3个月前有过不洁性交史,之后10d左右出现尿道轻度不适,近1个月未用过其他抗生素治疗.2例患者均有会阴部坠胀,下腹胀痛,尿道不适、偶尔瘙痒的症状,晨起尿道口有白色分泌物.肛门指诊前列腺肥大.实验室检查:2例患者尿道分泌物革兰氏染色白细胞平均每个视野超过5个,未见其他致病菌;尿道分泌物培养均检出解脲支原体(UU).
-
直肠癌误诊23例分析
1 临床资料本组23例中,男性14例,女性9例;年龄23~25岁4例,40~59岁12例,60~79岁7例;发病到确诊时间,从出现自觉症状至来院确诊时间,6个月以内者5例,7~12个月9例,13~18个月6例,25个月以上者3例,其中发病到确诊短时间为120d,长为28个月.23例中误诊为:痢疾8例,溃疡性结肠炎6例,慢性肠炎3例,痔2例,肛裂1例,其他3例.大便性状改变:便血6例,脓血便12例,粘液便3例,稀便2例,便条变细9例.肛诊或乙状结肠镜检查瘤距肛门距离:23例中均经本院乙状结肠镜检查,其中16例做肛门指诊,其病变距肛门8cm以下者6例,10cm以上者4例.
-
核磁共振成像诊断肛瘘的价值研究
肛瘘是肛管及肛周感染性疾病,临床较为常见,肛门指诊、肛门镜即可确诊.对于病情反复、多次治疗未愈的患者,通过核磁共振成像(MRI)检查可准确显示内、外口位置和瘘管走行、数量及肛周脓肿情况,有助于选择正确的手术方法.
-
表现为血性腹水的嗜酸细胞性胃肠炎合并膀胱肿瘤一例
患者男,66岁,因无痛性肉眼血尿2个月,腹痛、腹胀2周入院.体检:腹软,外观膨隆,左上腹轻压痛,移动性浊音阳性,肠鸣音8次/min,肛门指诊未及异常.血常规:白细胞16.5×109/L,嗜酸性粒细胞(eosinophils,EOS)0.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