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椎弓根骨样骨瘤一例报道
骨样骨瘤约70%的病损发生于股骨和胫骨,发生于脊柱者约占10%,常见于脊柱后部结构,如横突基底、椎板等.我科收治1例椎弓根骨样骨瘤,其影像和临床表现极具代表性,特报道如下.
-
髋臼骨样骨瘤2例报告
骨样骨瘤是一种良性骨肿瘤,常发生在股骨、胫骨和肱骨的骨干和干骺端.2000年以来,本院收治髋臼骨样骨瘤患者2例.现报告如下.
-
脊柱附件骨样骨瘤的诊断及外科治疗
目的 探讨脊柱附件骨样骨瘤的诊断方法和外科治疗效果.方法 脊柱附件骨样骨瘤患者5例,位于腰椎4例,颈椎1例.入院前患者疼痛4~24个月、平均10个月,夜间痛明显.2例腰椎附件骨样骨瘤患者伴有神经症状,出现下肢的放射性疼痛.结果 术后第2天疼痛明显减轻,无需再口服止痛药,疼痛性质由术前发生于深部的疼痛变为伤口的浅表疼痛.术后随访12 ~74个月、平均33个月,末次随访时行X线片及CT检查末见肿瘤局部复发,所有患者疼痛完全消失.结论 脊柱附件骨样骨瘤诊断依靠典型的临床和影像学表现,手术切除是公认有效的治疗方法,术中准确定位瘤巢非常重要,完整去除瘤巢是避免复发的关键.
-
5例骨样骨瘤的不同影像特点
本组5例;男3例,女2例;年龄9~22岁;均以下肢疼痛来院就诊.其中3例为在校中学生,1例为体育学校学生,另外1例为舞蹈演员.对5例患者均行X线平片、CT、MR检查,结果显示:X线平片的灵敏度为0.6,CT的灵敏度为1.0,MR的灵敏度为0.8.X线平片2例瘤巢表现为透亮区内有密度增高灶,周边骨质轻度增生,1例瘤巢周围明显骨质反应性增生而掩盖了瘤巢,1例未见异常;CT扫描5例均表现为骨皮质区低密度区内不定形密度增高灶,伴有周边骨质不同程度的增生硬化,1例累及髓腔,其内可见高密度改变,但范围较为局限;T1WI上2例表现为低信号,3例表现为等、高不均匀信号;在T2WI上4例表现为高、等、低混杂不均匀信号,1例表现为低信号,5例瘤巢周围髓腔内及软组织程度不同的水肿信号区.
-
第1骶椎椎体骨样骨瘤1例报告
患者,女,30岁.因左臀部酸胀疼痛伴左下肢放射疼痛1年余来就诊.患者1年多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左臀部酸胀不适、疼痛,伴左下肢放射疼痛,无其他不适症状.在当地医院以腰椎间盘突出症、坐骨神经痛就诊,经予非甾体类药物治疗,效果明显,但停药复发.来本院就诊,MRI、CT示S1椎体左侧靠椎管处有一直径约1cm的低密度区,中间有一直径约0.5cm高密度核心,病灶周围有硬化环,后缘与椎管相通.患者其他体格检查无明显阳性体征,各项实验室检查均正常.入院后给予手术切除,术后给予抗炎、对症治疗.病理报告为骨样骨瘤.患者症状消失出院.
-
肱骨滑车上孔小骨1例报告
患者,男,20岁,左肘关节自幼即有原因不明性伸展受限,近年来出现疼痛而来诊.检查左肘关节无肿胀,皮肤颜色正常,亦无明显畸形,屈肘功能正常,唯伸肘功能略受限(伸展约160°),并有疼痛感.无外伤史及家族史可查.X线检查左肘关节结构正常,无增生及其他炎症征象,尺骨鹰嘴无缺损,鹰嘴窝上缘有-1cm×1.3 cm的椭圆形周边硬化影,其间有一与其相适应并与正常骨质类似的骨核,核体具有正常的骨小梁结构,骨核的周边出现一透明环,呈典型的"牛眼"征.拟诊为左肱骨下端松质骨骨样骨瘤.
-
股骨近端骨样骨瘤影像学表现及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骨样骨瘤影像学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病理证实的6例股骨近端骨样骨瘤患者临床及影像学资料.结果:6例均为单发病灶,其中1例位于股骨头,3例位于股骨颈,1例位于小转子,1例位于转子下.X线平片4例可见圆形或卵圆形瘤巢影,周围有不同程度骨质硬化,其中3例可见点状钙化.CT检查4例均显示类圆形透亮瘤巢影,周围伴骨质增生硬化,其中2例瘤巢内见斑点状钙化.MRI检查2例,均显示瘤巢,T1WI呈低信号,T2WI呈稍高信号,其中1例瘤巢中央可见点状钙化,于T1WI及T2WI均呈低信号.结论:股骨近端骨样骨瘤与其他部位骨样骨瘤影像学表现相似,X线平片结合CT可对其作出正确诊断,可避免不必要穿刺活检或MRI检查.
-
骨样骨瘤的X线与CT诊断
目的:分析骨样骨瘤的X线及CT表现,提高其诊断正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骨样骨瘤16例.所有病例均行X线检查,同时有CT扫描6例.分析X线和CT对瘤巢及瘤巢周围改变的显示能力.结果:X线和CT检查分别有13例和6例表现为一圆形或卵圆形<2 cm瘤巢,周围可有程度不一的骨质硬化、骨膜反应、软组织肿胀,X线和CT的诊断准确率分别为81%和100%.结论:大多数骨样骨瘤有X线特征表现,通过X线检查可得到诊断,CT对瘤巢定位更准确对提高本病诊断准确率有一定价值.
-
30例影像学表现类似骨样骨瘤病变的鉴别诊断
目的 提高骨样骨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能力.方法 回顾性分析与骨样骨瘤影像学表现较类似的30例患者的影像学资料,其中应力性骨折8例、骨皮质脓肿10例、骨母细胞瘤12例.结果 8例应力性骨折主要表现为增厚的骨皮质局部的不完全性骨折,且骨折线垂直于骨干长轴;10例骨皮质脓肿病灶形态多样,有4例病变边缘发现死骨,2例病灶MRI增强扫描,病灶周围有强化,病灶中央未见强化;12例骨母细胞瘤的病灶直径均大于2.0 cm.结论 应力性骨折、骨皮质脓肿、骨母细胞瘤的影像学表现与骨样骨瘤具有一定的相似性,但这些病变都没有典型的瘤巢,发现典型瘤巢对于诊断骨样骨瘤十分重要.
-
骨样骨瘤的影像学表现及鉴别诊断
目的 探讨骨样骨瘤的影像学表现及鉴别诊断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临床及手术病理证实的22例骨样骨瘤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结果 22例患者中,位于股骨9例,胫骨7例,肱骨2例,跟骨1例,脊柱3例;皮质型10例,松质骨型7例,骨膜下型2例,髓腔型3例.该组病例均发现大小0.5~2.0 cm不等的瘤巢.结论 骨样骨瘤是常见骨肿瘤中体积较小的良性肿瘤,该病确诊的关键是确定瘤巢.
-
不同影像学检查在骨样骨瘤诊断中的价值
目的 探讨X线、CT和MRI等影像学检查在骨样骨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7年10月期间经我院确诊的98例骨样骨瘤患者,分别对比这些患者的X线、CT和MRI等影像学检查资料,分析这些方式的骨样骨瘤检出情况.结果 98例骨样骨瘤患者全部有X线检查资料,检出率为74.48% (73/98);有CT检查资料者79例,检出率为100.00%(79/79);有MRI检查资料者20例,检出率为80.00%(16/20).结论 大多数骨样骨瘤的瘤巢都具有典型特征,易于识别,其中CT的检出率高,而X线和MRI均存在漏检情况.
-
25例儿童骨样骨瘤患儿的诊治分析
目的 探讨儿童骨样骨瘤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 对25例儿童骨样骨瘤的临床及影像学特点、治疗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病变部位分别位于股骨(18例)、胫骨(4例)、腓骨(2例)、肱骨(1例),所有患者均行手术治疗:单纯切除4例,肿瘤刮除或切除植骨15例,肿瘤刮除或切除植骨固定6例,所有病例刮除或切除标本送病理检查.结果 25例患儿术后病检均为骨样骨瘤,随访时间3个月~2 a,中位随访时间13个月,随访期间无复发,临床症状均消失,无植骨反应及病理性骨折.结论 依据儿童骨样骨瘤的临床及影像学特点,其诊断相对比较容易,确诊后应积极手术治疗,彻底切除瘤巢是获得良好预后的关键.
-
脊柱骨样骨瘤的CT与MRI诊断
目的 探讨脊柱骨样骨瘤的CT与MRI诊断.方法 9例脊柱骨样骨瘤患者经手术病理证实,并分析CT与MRI对瘤巢和瘤周改变的显示能力.结果 CT与MRI分别有9例和7例表现为有一圆形或卵圆形<2 cm的瘤巢,瘤巢周围可见不同程度的骨质硬化、软组织及骨髓腔水肿.CT诊断准确率为100%(9/9);MRI诊断准确率为77.8%(7/9).结论 临床症状、脊柱侧凸对脊柱骨样骨瘤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CT是显示瘤巢的佳方法,MRI能敏感地显示瘤巢周围骨髓内及软组织的炎性水肿,但可能造成误诊,结合CT可作出准确诊断.
-
骨样骨瘤的影像学表现
目的 分析骨样骨瘤的影像学表现特征,提高骨样骨瘤的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6例骨样骨瘤患者的X线、CT和MRI完整资料.结果 X线、CT对16例瘤巢的显示分别为12例(75%),16例(100%);12例行MRI检查,对瘤巢的显示为12例(100%).结论 股骨是其好发部位,瘤巢是骨样骨瘤的特征性表现,对该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
左距骨骨样骨瘤1例
1 病例分析患者,男,15岁,以"反复左足背处疼痛不适1年半余"为主诉入院.患者于1年半前运动时扭伤左足处致疼痛,局部肿胀,曾去多家医院就诊,以"软组织损伤、创伤性关节炎"等治疗,效果不佳.查体见左小腿轻度肌萎缩,左踝前拇长伸肌腱与胫骨前肌腱间触痛,局部无肿胀,无体温增高,左踝背屈稍受限,行走无异常.
-
C型臂引导下局部切除骨样骨瘤
骨样骨瘤的常规手术方法因切除比较广泛,多需要植骨,并容易发生病理性骨折.我科自1995年以来,采用C型臂引导下局部切除瘤巢的方法治疗骨样骨瘤5例,收到了满意的疗效.
-
髋关节疼痛的原因之一--骨样骨瘤
我院自1973年迄今共收治骨样骨瘤5例,其中2例位于股骨上端.现报道如下.例1:男,3岁.主诉右髋部疼痛半年,伴跛行.体检:有下肢较对侧长1.4 cm.X线片右股骨颈前内方有一1 cm×1 cm卵圆形小透亮区阴影,中央有一小致密骨岛.
-
经鼻内镜切除眶周颅底骨样骨瘤1例
-
骨样骨瘤误诊一例
病例资料患者,女,53岁,3个月前劳累后出现左上臂疼痛不适,休息后缓解,此后每当活动后即出现类似症状,曾行消炎、对症治疗,效果不佳.在外院拍片及CT检查为"左肱骨中段骨纤维异常增殖症".体检:左上臂未见异常.实验室检查正常.
-
骨样骨瘤CT导引下经皮瘤巢毁损治疗
临床与病理概述[1-7]骨样骨瘤好发于青少年(5~20岁),但17月至76岁均可发病,男女之比为3:1.好发于股骨和胫骨,占全部病例的75%.初发症状为患部间歇性疼痛,后随病情进展加剧,尤以夜间为重,有时能造成功能障碍,服水杨酸类药可缓解疼痛,发病于股骨干、股骨颈或髂骨者可出现类似椎间盘纤维环破裂症状的疼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