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PTBD联合3DCRT治疗肝门部胆管癌患者的护理

    作者:蒋芳;杨爱仙;樊晓蕾

    目的 探讨PTBD联合3DCRT治疗肝门部胆管癌患者的护理技巧.方法 对我科12例PTBD术联合3DCRT治疗肝门部胆管癌患者的临床护理作回顾分析.结果 经治疗症状缓解明显,近期疗效显著,生存质量改善,未发生与护理相关的并发症.结论 PTBD术联合3DCRT治疗肝门部胆管癌是行之有效的疗法,结合精心的护理可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期.

  • 肝门部胆管癌的诊疗进展

    作者:郭杨;赵冲;纪思淇;邓川;韩磊

    肝门部胆管癌(HC)是指发生在胆囊管开口以上的肝总管、左右肝管分叉部以及左右肝管第一、二分支的所有恶性肿瘤.因其早期临床症状不明显,诊断较为困难,加之其解剖位置的特殊性以及在肿瘤早期既出现血管、神经、淋巴组织及周围肝组织的侵犯,故HC的预后较差.近年来,随着医学影像技术、病理学、外科手术方法等医学技术的发展,对HC的诊治也取得了较大的进步.本文对肝门部胆管癌的临床表现、分型分期、诊断及治疗等作一综述.

  • 经皮肝穿刺金属内支架置入联合伽玛刀治疗肝门部胆管癌的疗效及安全性

    作者:刘轲;陈昺伃;秦兴雷;刘朝阳;杨森

    目的:探究经皮肝穿刺金属内支架置入联合伽玛刀治疗肝门部胆管癌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72例肝门部胆管癌患者,分为两组,每组36例.对照组采用经皮肝穿刺金属内支架置入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以伽玛刀治疗,对比两组安全性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9.44%,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1.67%,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91.67%)明显高于对照组(61.11%),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肝穿刺金属内支架置入联合伽玛刀治疗肝门部胆管癌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优于单纯经皮肝穿刺金属内支架置入治疗.

  • MRCP对肝门部胆管癌分型的价值

    作者:吴建伟;卢光明

    目的:探讨MRCP对肝门部胆管癌分型的价值.材料和方法:21例肝门部胆管癌患者术前行常规MR检查和MRCP检查,根据MRCP表现回顾性对肝门部胆管癌分型,并与手术所见的临床分型对照.结果:Ⅰ,Ⅱ,Ⅲ,Ⅳ型分别有3,3,1和12例.19例MRCP分型正确,仅2例Ⅳ型患者误为Ⅰ型.MRCP分型与临床分型无显著性差异.常规MRI可以显示肿块近侧肝外胆管的长度.结论:MRCP结合常规扫描能对肝门部胆管癌进行较准确分型,但本组只有21例,需要大量病例进一步探讨.

  • 用自理学说指导肝门部胆管癌综合治疗的患者

    作者:温翠琪;曹佩珍;黄华兰;吴丽英;陈少明;王逸茹;杨佩璇

    将美国护理专家奥伦(Orem)的自理学说中三种基本护理方法,即支持教育、部分补偿性护理、完全补偿性护理,用于2例肝门部胆管癌患者综合治疗,给患者提供情感支持以启发乐观期待,淡化预后忧郁,消除恐惧心理;给予信息支持,使他们获得本病护理知识;当他们完全丧失自理能力时,给他们完全补偿性护理及医疗性支持,同时强调护士的任务在于增进患者的自理能力,帮助他们从被动接受治疗、护理转为主动参与治疗、护理,并为他们回归家庭、回归社会、提高生活质量打下良好的基础.

  • 肝门胆管癌神经浸润的临床病理学研究现状

    作者:李振凯;卢云;张炳远

    胆管癌一般是指原发于左右肝管至胆管下端的肝外胆管癌,不包括肝内的胆管细胞癌、胆囊癌和壶腹部癌,其发病率为0.01%~0.46%,但近年来有增高趋势,其中以肝门胆管癌的处理较为棘手,约占胆管癌的23.5%~58.0%[1-3].一、肝门部胆管癌的病理生物学特性和临床分类及分期

  • 多排螺旋CT及MRI在肝门部胆管癌术前评价中的应用

    作者:陈希奎;唐贵超;邢小明;兰莲君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MDCT)及MRI在肝门部胆管癌(HHC)术前评价中的应用价值,以期提高HHC手术切除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经临床手术病理证实的HHC,分析术前MDCT及MRI改变,并与手术病理对照。结果26例HHC中,肿块型8例,浸润型16例,管内结节乳头型2例,增强后动脉期及门静脉期表现为边缘轻中度强化,延迟期呈渐进性强化;与手术病理对照,MDCT及MRI分型符合率分别为76.9%及84.6%;MDCT正确评价胆管侵犯范围20例, MRI正确评价胆管侵犯范围22例;MDCT正确评价血管侵犯8例,MRI正确评价血管侵犯7例;淋巴结转移及肝脏侵犯13例,MDCT正确评价10例,MRI正确评价11例。结论 MDCT及MRI对HHC的分型及手术前评估具有重要价值,对于外科手术治疗具有较高的指导作用。

  • 肝门部胆管癌合并右侧偶发性肾癌一例

    作者:骆吉鸿;全昌斌

    患者女,55岁.10 d前无明显诱因始觉乏力,发现皮肤黄染,小便发黄,大便呈陶土色,纳差,体重减轻.门诊以"梗阻性黄疸"收入.查体:腹部无明显阳性体征.血生化检查:谷丙转氨酶158 IU/L,谷草转氨酶159 IU/L,总胆红素235.2μmol/L,直接胆红素227.7 μmol/L.肿瘤五项中有2项异常:糖类抗原50(CA-50)∶65.68 U/ml,糖类抗原199(CA-199)∶358.1 U/ml.

  • 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性切除的策略与争议

    作者:王德盛

    肝门部胆管癌由Klatskin在1965年首次描述,因此又被命名为Klatskin瘤,是发生在左肝管、右肝管、左右肝管分叉部和肝总管上段的胆管黏膜上皮恶性肿瘤.肝门部胆管癌解剖位置特殊,肿瘤易侵袭、浸润转移,外科手术治疗颇为棘手,而根治性切除仍然是目前惟一可能获得治愈的方法,但相关文献报道的手术治疗结果存在较大差异,也存在较多争议.

  • 肝门部胆管癌超声造影与增强MRI增强模式的对比研究

    作者:吴涛;许尔蛟;郑荣琴;张婷;谢海琴;钟慧斌;张曼

    目的 探讨肝门部胆管癌超声造影(CEUS)及增强MRI(CEMRI)增强模式的影像学特征.方法 对21例手术病理证实为肝门部胆管癌患者的术前超声造影及增强MRI图像中病灶的增强水平及增强形态进行比较.结果 (1)21例肝门部胆管癌病灶超声造影动脉期多显示为高增强(14/21,66.7%),门脉期(19/21,90.5%)及延迟期多消退为低增强(21/21,100%);显示病灶增强均匀8个(8/21),不均匀13个(13/21).(2)21例肝门部胆管癌病灶增强MRI动脉期多显示为高增强(14/21,66.7%),门脉期以等增强为主(11/21,52.4%),延迟期多显示为等增强(6/21,28.6 %)或高增强(12/21,57.1%);显示病灶增强均匀6个(6/21),不均匀15个(15/21).(3)肝门部胆管癌超声造影动脉期显示不同增强水平的病灶数与增强MR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167,P>0.05);超声造影门脉期及延迟期与增强MRI增强水平显示的病灶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4.867、31.500,P<0.05).肝门部胆管癌病灶超声造影与增强MRI显示增强均匀性的病灶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29,P>0.05).结论 肝门部胆管癌在超声造影及增强MRI动脉期表现无明显差异,而门脉期及延迟期的表现则不同,超声造影可作为增强MRI诊断肝门部胆管癌的有益补充,从而增加诊断医师对肝门部胆管癌的诊断信心.

  • 影像学检查对肝门部胆管癌进展范围评价的临床价值

    作者:张国梁;韦斌;朱春兰;任旭

    目的:研究各种影像学检查对肝门部胆管癌进展范围评价的临床价值.方法:对150例(79例手术治疗)肝门部胆管癌进行各种影像学检查,观察肿瘤的浸润范围,肝转移和血管侵袭的诊断符合率.结果:综合各种影像学检查对肝门部淋巴结、肝脏转移、门静脉侵袭、肝动脉侵袭的诊断符合率分别为84%、70%、90%、47%,对其分型诊断符合率为100%.结论:综合各种影像学检查,能够很好地评价肝门部胆管癌的进展范围,从而指导临床医师采用手术或非手术引流治疗.

  • 塞来昔布治疗肝门部胆管癌24例

    作者:吴高松;马小鹏;汪杰;黄丽丽;刘岩岩;尹玉平;刘捷

    目的:探讨环氧化酶-2(COX-2)特异性抑制剂塞来昔布(celecoxib) 治疗肝门部胆管癌的临床疗效. 方法:对24例不可切除的肝门部胆管癌患者,采用塞来昔布治疗,并与同期随机的17例患者(对照组)进行前瞻性比较,分析2组生存期、塞来昔布治疗的安全性及其镇痛效果. 结果:塞来西布组的生存期高于未服用组,2 组生存时间有显著性差异(11.5 mo vs 9.6 mo,P<0.05);塞来西布组患者未发生明显的不良反应,他对疼痛缓解的总有效率为83.3%. 结论:塞来昔布可能是治疗肝门部胆管癌安全、有效的新方法.

  • 肝门部胆管癌神经浸润特征的临床病理学分析

    作者:李成刚;黄志强;韦立新;董家鸿;刘军桂;王燕生

    目的:总结肝门部胆管癌神经浸润的方式和规律,探讨肿瘤浸润神经的途径和机制.方法:光镜观察73例肝门部胆管癌患者1082张组织病理切片,总结归纳肿瘤浸润神经的方式和规律:分析肿瘤浸润神经与肿瘤分化程度、肿瘤浸润范围、肿瘤标志物水平等临床病理学因素的关系;通过免疫组织化学CD34、D2-40染色分别显示肿瘤浸润神经与微血管和微淋巴管的关系.结果:肝门部胆管癌神经浸润率为91.78%,高、中、低分化腺癌组肿瘤神经浸润发生率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肿瘤浸润胆管壁全层与神经浸润间的相关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高分化腺癌与中、低分化组微血管密度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浸润神经有五种方式,肿瘤可以发生微血管和微淋巴管的侵犯,未发现肿瘤通过血管、淋巴管途径浸润神经.结论:肝门部胆管癌神经浸润率高:肿瘤侵犯胆管壁全层后直接浸润神经,而不是经过血管和淋巴管途径;行根治性切除时应紧贴血管外膜仔细剥除其周围神经纤维组织.

  • 肝门部胆管癌的外科治疗

    作者:孙诚谊;江建新

    肝门部胆管癌由于解部位置特殊,预后较差一直是外科医生关注的焦点,根治性切除仍然是肝门部胆管癌唯一可能获得治愈希望的方法.目前,在肝门部胆管癌的外科治疗方面还存在很多问题和争议,本文结合我们的临床经验就其外科治疗作一述评.

  • 刮吸解剖法在肝门胆管癌手术切除中的应用

    作者:彭淑牖;刘颖斌

    0引言肝门部胆管癌又称上段胆管癌或高位胆管癌,指原发于左右肝管及其汇合部和肝总管的癌肿.占肝外胆管的50-75%.1965年Klatskin报告13例源于肝门肝管分叉部的胆管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故肝管分叉部癌常称为Klatskin瘤.现已达成共识凡侵犯肝门肝管分叉部的癌肿,不论其源于肝外胆管或肝内胆管,都归为肝门部胆管癌.

  • 精准医疗时代重新审视胆管癌的诊治

    作者:孙艳;迟宝荣

    胆管癌(cholangiocarcinoma,CCA)是一类相对少见的胆系恶性肿瘤.目前极其不良的预后源于对其分子发病机制认识不足和有效治疗方法的匮乏.精准医疗计划的提出和大量分析癌症基因组数据,有助于对肿瘤分子发病机制深入了解以及发现潜在治疗靶点.近年来研究证实肝内、外CCA无论流行病学、病因、分子发病机制、诊治方法和预后都存在较大差异,将CCA按肝内CCA、肝门部CCA和远端CCA分类并深入研究各型生物学特性是迈向精准个体化医疗战略中重要的第一步.相信随着基础和临床研究的深入,CCA各型组学信息的获得、整合和以此为据实施的精准靶向治疗,将改善患者预后,提高总生存率.

  • HCC合并阻塞性黄疸ERCP164例

    作者:龚彪;潘亚敏;沈丽;胡冰;吴萍;王书智;周岱云

    目的:通过总结164例肝癌合并梗阻性黄疸患者的ERCP表现,以探讨此种患者黄疸的病因和ERCP表现特征.方法:常规ERCP检查,术中视病情尽可能充分显影肝内胆管系统并常规行胆管引流,术后大剂量抗生素预防性治疗.胆道癌栓按Ueda分型,肝门部及肝门周围恶性胆管狭窄参照Bismuth肝门部胆管癌分型的标准进行分型.结果:本组患者中97.5%为胆道恶性梗阻,其中67.7%为肝门及其周围胆管恶性狭窄、20.1%为胆管癌栓,7.3%为胆管癌栓并肝门周围胆管恶性狭窄,1.8%为肝门部淋巴结转移,1.2%为腹膜后淋巴结转移.2.4%为良性胆管病变,其中胆总管结石和胆总管下端炎性狭窄各占1.2%.110例表现为肝门周围胆管恶性狭窄者,Ⅲ型和IV型占95.4%;33例表现为胆管癌栓者,Ⅲ型和IV型占90.9%.6例胆管癌栓行乳头切开取出部份癌栓,病理组织学检查为血栓性坏死组织、肿瘤可能1例,纤维炎性坏死组织1例,坏死组织及破碎结石1例,坏死肿瘤组织2例,HCC-透明细胞型1例.2例细胞刷细胞学检查均为胆管脱落上皮细胞.结论:肝癌出现梗阻性黄疸绝大多为恶性梗阻,并以肝门及肝门周围恶性胆管狭窄多见,其次为胆管癌栓,部份患者可同时表现为恶性胆管狭窄和胆管癌栓,肝门及腹膜后淋巴结转移引起黄疸少见.其他少见原因为胆总管结石和胆总管下端炎性狭窄.

  • 肝门部胆管癌外科治疗的临床与实验研究

    作者:黄志强;周宁新;王大东;鲁建国;陈明易

    肝管汇合部癌曾一直被认为是一少见病,患者生前很少能确诊.由于其位置深在,曾以为不可能手术切除.Altemeier et al [1] 1957年报告3例主要肝管的硬化型癌,其中1例在3 a时间内曾手术7次而未得到确诊,直至后肝门发生腺癌转移才明确诊断,然而患者在第1次手术后生存了3.5 a之久.KlatskinL[2]首次提出肝门部胆管癌具有一定的临床特点,他的论文

  • 肝门部胆管癌预后因素研究进展

    作者:樊启明;巩鹏

    肝门部胆管癌是胆管癌中常见的类型,解剖部位特殊,手术难度极大.目前,根治性手术切除是影响肝门部胆管癌预后重要的因素.除此之外,淋巴结转移情况,以及CA19-9、肝细胞生长因子受体和白细胞介素-8等生物学标志物的表达也与肝门部胆管癌的预后密切相关.本文通过近年来国内外研究进展,对上述影响肝门部胆管癌后的重要预后因素进行总结.

  • 单中心595例肝门部胆管癌手术并发症分析

    作者:史宪杰;吕少诚;梁雨荣;何蕾;陈明易;王宏光;张文智;董家鸿

    目的 探讨肝门部胆管癌手术术后常见并发症的发生及转归情况.方法 根据相关纳入标准回顾性分析解放军总医院2010年1月-2014年12月连续595例行手术治疗的肝门部胆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患者的一般资料、并发症及愈后情况进行统计.将患者按照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根治组(n=363例)和姑息组(n=232例),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共发生并发症161例,发病率为27.1%,围手术期死亡患者17例,病死率为2.9%.胆瘘和伤口感染是肝门部胆管癌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发病率分别为16.3%和7.6%.根治组患者在术后并发症总体发病率、术后胆瘘、腹腔感染发病率方面明显高于姑息组患者(P<0.05),而在术后伤口感染、腹腔出血、循环衰竭、肺部感染、上消化道出血等并发症发病率方面两组患者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肝门部胆管癌尤其是行根治性手术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病率高,胆瘘和感染是其常见的并发症.

768 条记录 2/39 页 « 12345678...3839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