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介绍一种新型颈椎前路钢板--安全固定板(secuplate)及临床应用
为解决颈椎退变性疾病前路减压术后植骨块移位、融合率低和后突畸形等问题.早期主要是AO小钢板和Caspar钢板(梯形钢板),目前市场上常用的是Orion钢板及颈椎自锁钢板(CSLP).近,Scient'X公司推出了一种名为安全固定板(secuplate)的新型颈椎前路钢板,经临床试用,疗效良好.本文简要介绍其结构原理、手术技巧及临床疗效.
-
颈椎前路钢板位置与术后颈肩痛的相关性影响
目的 观察颈椎前路钢板内固定术后颈肩痛与钢板位置之间的关系.方法 回顾分析1999年8月~2006年7月间实施的219例颈椎前路钢板内固定手术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分别观察颈椎侧位X线片上钢板在上下位椎体的覆盖率,正位X线片评估其侧方移位和成角,应用视觉模拟评分(VAS)、颈椎活动障碍指数(NDI)评价手术前、后颈肩痛.应用Pearsons相关系数、线性回归分析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平均随访16.8个月(6~42个月),钢板侧方偏移和成角与术后颈肩痛高度相关(相关系数P=0.417,P<0.001,n=87),线性回归分析显示钢板偏移和成角与术后VAS评分高度正相关(相关系数P=0.314,P<0.001,n=82),与术后NDI成正相关(相关系数P=0.379,P<0.001,n=66).结论 颈椎前路钢板侧方偏移和成角是术后颈肩痛的原因之一,术中应注意调整钢板位置,尽量避免侧方偏移和成角.
-
带锁型颈椎前路钢板在不稳定型下颈椎外伤中的应用
带锁型颈椎前路钢板是近几年应用到颈椎外科的一项新技术.自1999年6月~2002年12月收治68例下颈椎外伤,经带锁型颈椎前路钢板内固定的治疗,取得较好效果.总结如下.
-
颈椎前路钢板整合椎间融合器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初步应用
我院自1999年8月至2001年1月,在颈椎前路手术中应用颈椎前路钢板整合椎间融合器(通用公司专利器械)治疗8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经随访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
颈椎前路钢板内固定治疗Hangman骨折的疗效及并发症分析
Hangman骨折以往多采用保守治疗 [1.2].近年来随着颈椎外科技术的进步和内固定材料的发展.
-
对Hangman骨折治疗方法的选择
1982年Edwards-Iivene根据损伤机制、骨折形态学和稳定程度将Hangman骨折分为4型,是目前国内外选择治疗方法的依据基础.在椎弓根螺钉技术和颈椎前路钢板应用于颈椎固定之前,大多数学者对此类骨折采用颈围领制动、Halo-vest架固定、颅骨牵引等方法治疗,只有Ⅲ型骨折若颅骨牵引C2-3关节突骨折脱位复位失败或合并有严重的脊髓损伤才采用后路复位钢丝、线缆或C2椎弓根固定.由于保守治疗时间长、骨折断端固定不牢靠,20%~60%的患者可出现C2/3后凸畸形或假关节、C2关节突间部畸形愈合或不愈合、脊髓神经功能恢复差、晚期残留颈肩臂部疼痛等轴性症状.
-
对"钛质网笼内植物加前路带锁钢板对颈椎稳定性的生物力学评价"一文的看法
学术争鸣栏目在全国专家和广大读者的要求及支持下终于在本期诞生了.尽管"争鸣"是党一贯的文艺及学术方针,是办刊的指导思想.然而,在实际工作中真正做到"争鸣"并非容易,它会受到来自各方面"传统"思想的影响.本栏目的出现是我国在改革开放大好的活泼政治形势下学术思想发展的结果,它的出现不仅反映了广大读者对学术发展的要求,也是本刊成长与自我完善的必然.我们试图通过本栏目把作者、读者及编者联在一起,创造一个生动活泼的学术氛围,希望能对某些学术问题通过"争鸣"而达到"明辨",恳请广大作者及读者对这一新栏目给予热情支持及经常指正.[编者按]颈椎疾患长期以来采用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已成为典型的传统手术,由于其取骨需要另作切口及其可能出现的植骨块移位、不融合、椎间高度丢失等问题,因而不少作者在前路减压植骨的同时采用前路内固定,特别是近年来界面固定椎间融合器的使用,更是成为"时尚".本期基础研究栏目刊载的"钛质网笼内植物加前路带锁钢板对颈椎稳定性生物力学评价"一文,在审稿过程中,专家们提出了相近或不相同的看法,其中一些问题值得进一步探讨.譬如:根据本实验结果应用于临床,对患者究竟是"overtreatment"还是"benefit"?单纯植骨融合是否仍可用?什么情况下用?目前笼状椎间融合器的稳定性究竞如何?是否需要常规加用前路钢板……等?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骨科朱庆三:对于颈椎损伤和颈椎疾患(颈椎病、颈椎间盘突出症等)行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是传统的治疗方法,由于效果良好,已为广大骨科、脊柱外科医生所接受.而颈椎前路钢板,特别是近年来出现的自锁钢板的应用,又为不稳定颈椎疾患的手术治疗提供了在植骨基础上的早期稳定.正象作者在文中所提到的,它可使植骨的不融合率降低,能满足临床上对部分颈前路手术病例的治疗要求.该文作为对复合型内固定应用的探讨是很好的实验研究课题,但若以复合型固定应用于临床,恐有以下问题.
-
颈椎前路钢板在脊髓型颈椎病中的应用
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钢板内固定是近几年应用到颈椎外科的一项新技术.本文就我院自1999年6月~2002年12月应用该技术治疗68例脊髓型颈椎病,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
颈椎前路钢板内固定手术的配合
颈椎骨折脱位、颈椎病是脊柱外科常见病,需行颈椎手术治疗.颈椎前路手术,切口小,瘢痕小,从颈前肌间隙进入,损伤小,出血少,显露充分,手术时间短.我院2007年9月至2009年9月共行颈椎前路手术286例,手术效果满意,现将手术配合报道如下.
-
带锁钉板行颈椎前路固定术
颈椎前路减压和植骨术已广泛地应用于颈椎肿瘤、颈椎间盘突出、颈椎管狭窄、后纵韧带骨化及颈椎骨折、脱位等.我院从2000年2月以来,将带锁钉板应用于颈椎前路固定术中,解决了颈椎前路术后的不稳定,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
颈椎前路开槽式减压植骨自锁钛钢板内固定术患者的护理
随着颈椎前路钢板的应用,颈椎稳定性的维持有了保证,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加内固定术已广泛用于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脊髓型颈椎病、颈椎感染、结核、肿瘤及外伤造成的颈椎骨折、脱位等颈椎疾病.
-
颈椎前路蝶形钢板在颈椎前路手术中的应用
前路减压,椎体间植骨融合术已被公认为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cerical spendylotic myelopathy,CSAL)和颈椎骨折-脱位较好的手术方法之一,随着caspar和AO颈前路钢板的问世,较好地解决了植骨节段的稳定性[1],大大提高了手术的终疗效.近年来国内外以Caspar和AO颈椎前路钢板为基础,经过改进,结构更趋合理,操作更加简便、安全、低廉等.
-
应用Orion颈椎前路钢板治疗颈椎损伤
自1970年临床开始应用前路钢板固定进行颈椎前路融合固定术以来[1],颈椎前路钢板的应用逐渐增多.随着内固定技术和材料的发展,该项技术的应用日趋完善,1998年5月至2004年1月我们应用Orion颈椎前路钢板治疗颈椎损伤18例,取得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
颈椎前路钢板固定自体髂骨移植治疗脊髓型颈椎病评价
随着颈椎前路手术内固定技术的发展,前路颈椎钢板已成为颈椎外科手术器械库中重要部分,在颈椎病治疗中越来越多应用.此研究为评价颈椎前路钢板系统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
-
颈椎前路钢板在颈椎骨折、脱位中的应用
颈前路减压,自体髂骨植骨术已被广泛应用于颈椎退行性病变和创伤的治疗.但该术式有骨不连、植骨块滑脱、椎间塌陷等并发症.由于颈椎前路钢板为植骨提供了有效的固定,植骨融合率明显提高,因此它的应用价值已得到了多数学者的公认[J][1,2,3].本文总结了我院自2000年始6例颈前路减压、自体髂骨植骨加Orion前路带锁钢板固定的资料,并对其应用价值进行探讨.
-
颈椎前路自锁钢板内固定术后的康复护理
为解决颈椎创伤后颈椎不稳定及项椎前路减压术后植骨块移位、融合率低和后突畸形等问题,近20年来发展了颈椎前路钢板固定技术.
-
椎间融合器和颈椎前路钢板治疗脊髓型颈椎病近期效果
目的观察高位颈椎采用椎间融合器、低位采用颈椎前路钢板固定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近期效果.方法对86例C3~4、C5~6或C6~7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行前路减压、植骨及C3~4椎间融合器和C5~6、C6~7钢板内固定术.术后随访观察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植骨融合率及有无植入物并发症.结果术后进行6~12个月(平均10个月)随访.术后6个月X线片显示全部病例植骨愈合良好;症状明显改善者75例(占87%);无椎间融合器下沉、脱位,无钢板及螺钉松动或断裂现象.结论高位颈椎采用椎间融合器、低位采用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具有以下优点:明显减少手术并发症,手术操作相对简单,术后颈椎可获得即刻稳定,防止植骨块移位,术后无需石膏固定,能显著提高植骨融合率.
-
颈椎前路钢板在颈椎病中的应用
自从Bohler1964年首先将颈前路钢板用于颈椎创伤以来,伴随着颈椎外科的发展,颈前路钢板在颈椎退行性病变中的应用逐渐增多.目前,颈椎前路钢板已成为较广泛应用于颈椎间盘和椎体切除后重建颈椎稳定性的内固定系统,术后有即刻稳定、促进融合、维持颈椎生理曲度的作用,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随着临床经验的不断积累,颈椎前路钢板也在不断地进展.现将颈椎前路钢板在颈椎病中的应用综述如下.
-
前路钢板对单节段颈椎间盘切除椎间植骨融合的影响(附34例报告)
目的:评价颈椎前路钢板对单节段颈椎间盘切除椎间植骨融合的影响.方法:于2003 年1月至2005 年12月对62例单节段颈椎病患者行颈前路椎间盘切除椎间植骨融合手术(其中34例病人用了前路钢板内固定),术后评价影像学和临床效果.结果:钢板内固定组和无钢板内固定组的融合率分别为97.0% (33 / 34)和92.9% (26 /28)(p>0.05); 融合节段前凸角丢失分别为0.699 ±1.046°和1.448±1.805°(p<0.01);根据Odom's标准,钢板内固定组患者的临床效果优于无钢板内固定组(p<0.01).结论:前路钢板系统可预防融合节段的前凸角丢失,提高临床效果,对植骨融合率无明显影响.
-
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66支架钢板内固定治疗颈椎病性肌萎缩
[目的]探讨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66 (n-HA/PA66)生物活性支撑体联合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颈椎病性肌萎缩(CSA)的中期疗效.[方法]2011年1月~2016年12月,本院采用前路减压,n-HA/PA66生物活性支撑体联合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颈椎病性肌萎缩患者16例,其中男性10例,女性6例,平均年龄(62.31±12.34)岁.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JOA评分及SF-36评分评定疗效,X线片评定颈椎曲度、融合节段椎间高度及术后支撑体下沉率,CT三维重建评价融合率.[结果]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94.32±22.25) min;术中出血量(120.80±46.44) ml.术后出现一过性声音嘶哑者1例,吞咽困难2例,经保守治疗3~6个月后恢复.随访时间(52.24±9.82)个月.末次随访VAS评分较术前明显减小,而JOA评分和SF-36评分较术前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所有患者肩胛带肌肉肌力和肌肉萎缩情况较术前均有不同程度恢复,功能明显改善.影像学方面,末次随访时颈椎曲度和融合节段椎间高度较术前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性融合率为100.00%,支架下沉率为18.75%.[结论]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66生物活性支撑体联合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颈椎病性肌萎缩可有效恢复颈椎生理曲度及高度,促进症状改善,显著提升患者神经功能及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