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治疗重症哮喘的疗效观察

    作者:李喆

    目的 观察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Bi-level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BiPAP)治疗重症哮喘患者的疗效.方法 将32例重症哮喘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6例.两组均予以吸氧、糖皮质激素及短效β2-受体激动剂治疗,实验组联合BiPAP治疗.分析研究对象治疗前后的动脉血气、生命体征、PEF.结果 两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氧分压(PaO2)、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均有所增加,PH、二氧化碳分压(PaCO2,)、呼吸频率(RR)、心率(HR)明显改善(P<0.05),实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治疗重症哮喘的疗效肯定,是一种有效的抢救治疗措施.

  • BiPAP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Ⅱ型呼吸衰竭疗效观察

    作者:王伟民;赵美华;欧列斌

    探讨应用双水平气道正压无创通气(BiPAP)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并Ⅱ型呼吸衰竭的疗效.方法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BiPAP呼吸机治疗COPD并Ⅱ型呼吸衰竭12例,观察治疗前后动脉血气中pH值、PaO2值、PaCO2值的变化.结果 COPD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经治疗后,pH、PaO2升高,PaCO2降低,差异均有显著性(P<0.03,临床症状改善.结论应用BiPAP呼吸机治疗COPD并Ⅱ型呼吸衰竭疗效肯定.

  • 高流量吸氧湿化仪与无创呼吸机对呼吸衰竭患者的疗效比较

    作者:陈配配;董丽秀;叶波;周耿标

    目的:比较高流量吸氧湿化仪与无创呼吸机对呼吸衰竭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广东省中医院芳村分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40例呼吸衰竭患者,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高流量吸氧组和无创呼吸机组,每组20例。两组按照呼吸衰竭临床路径进行常规治疗,高流量吸氧组采用高流量吸氧湿化仪辅助通气,无创呼吸机组采用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观察两组患者通气功能和临床表现,并予以血气分析检查。结果无创呼吸机组患者在呼吸频率控制方面略优于高流量吸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流量吸氧组患者较无创呼吸机组刺激较少,有助于缓解心动过速,在血氧分压与血氧饱和度改善方面也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血二氧化碳分压改善方面表现相当,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流量吸氧湿化仪在改善血氧分压和血氧饱和度方面较无创呼吸机有一定优势,但在控制呼吸频率稍差于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

  • BiPAP无创通气在心力衰竭急性加重期患者中的应用

    作者:徐靖;朱汉东;熊岗;秦朝晖;柳静;许雪清;朱彩荣;敖志华;李红;李光;柯珊

    目的 研究BiPAP 无创通气在心力衰竭急性加重期辅助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对比 分析19 例心力衰竭急性加重合并低氧血症患者用BiPAP 无创通气辅助治疗前、后临床参数(呼吸频率、血压、心率、心功能NYHA分级、动脉血气分析、Nt-pro-BNP、cTNI)的变化,统计气管插管率、呼吸机相关并发症发 生率.结果 BiPAP 无创通气治疗后呼吸频率[(27.63±6.40)次/min vs (19.42±4.19)次/min,P<0.05]、指脉氧饱和 度[(88.53±7.11) vs (98.05±2.07),P<0.05)]、收缩压[(140.95±23.71) mmHg vs (119.00±14.71 ) mmHg,P<0.05]、舒 张压[(79.89±11.58) mmHg vs (70.00±9.70) mmHg,P<0.05]、心率[(107.58±23.00)次/min vs (80.21±15.80)次/min,P<0.05)]、心功能NYHA 分级[(3.79 ± 0.54) vs (2.53 ± 0.70),P<0.05];血气分析PaO2 [(71.75 ± 24.26) mmHg vs (104.03±23.38) mmHg,P<0.05)];NT-pro-BNP [(11 195.47±3 325.45) pg/ml vs(6 038.80±2 694.48) pg/ml,P<0.05],cTNI [(2.01±0.77) ng/ml vs (1.44±0.50)ng/ml,P<0.05],与治疗前相比均得到改善.治疗有效率为94.7%(18/19),气管插管率为10.5% (2/19),死亡率为20.1% (4/19).结论 BiPAP无创通气在心力衰竭急性加重期的辅助治疗 中能够显著改善患者临床参数,降低气管插管率.

  • 不同无创正压通气模式治疗急性心源性肺水肿的疗效观察

    作者:费连心

    目的 对比分析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和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BiPAP)治疗急性心源性肺水肿(ACPE)的疗效.方法 选择2009年1月至2013年5月宜兴市人民医院收治的68例ACPE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经常规治疗30 min无显效后抽签随机分为对照组(22例)、CPAP组(31例)和BiPAP组(15例).对照组继续给予常规处理,CPAP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辅助CPAP通气,BiPAP组则辅助BiPAP通气.对比观察三组患者治疗60 min后的疗效、血气分析及生命体征变化及两种无创正压通气模式患者舒适度和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60 min后,CPAP组和BiPAP组有效率分别为83.87%和86.67%,高于对照组的59.09%,x2检验显示三组间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4),但趋势x2检验显示,有效率由对照组向BiPAP组显著提高(P=0.038);血气分析及生命体征等相关指标与治疗前比较三组均显著改善(P均<0.05),治疗后CPAP组和BiPAP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 BiPAP组患者舒适度显著优于CPAP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均较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PAP与BiPAP通气对ACPE患者疗效安全、确切,BiPAP通气的患者舒适度较CPAP通气模式高,但操作难度大且需要专人看护,临床应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

  • 床旁血滤联合BiPAP无创机械通气治疗难治性终末期心衰效果观察

    作者:王霞;陈晋波;梁小华

    目的:探讨床旁血液滤过(CRRT)联合BiPAP无创机械通气治疗顽固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我院300例顽固性心力衰竭患者分为两组,均给予标准药物治疗,对照组143例加用BiPAP无创机械通气治疗、研究组157例应用连续性CRRT联合BiPAP无创机械通气治疗,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生命体征、NT-pro-BNP、左室射血分数、血肌酐、动脉氧分压等指标的变化和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治疗前后NT-pro-BNP值分别为(1996±63.7) pg/ml和(875±29.4) pg/ml,研究组分别为(2096±62.8) pg/ml、(565±30.0) pg/ml;两组患者治疗后NT-pro-BNP值均明显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研究组疗效更佳;对照组治疗前后血氧分压分别为(69.96±6.37) mmHg和(87.5±2.94) mmHg,研究组分别为(68.86±6.28) mmHg和(92.5±3.00) mmHg;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氧分压值均明显升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研究组患者治疗后血氧分压值明显低于对照组,且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治疗前后肌酐值分别为(199.6±63.7)μmol/L和(87.5±2.94)μmol/L,研究组分别为(198.6±62.8)μmol/L和(76.5±3.00)μmol/L,两组患者治疗后血肌酐值均明显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研究组患者治疗后血肌酐值明显低于对照组,且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后胸片渗出水肿改变及心脏彩超改变有效率为84.7%,对照组为71.3%,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后呼吸困难症状及心功能分级及活动能力有效率为82.8%,对照组为69.9%,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生存率为86.0%,对照组为76.9%,两组患者生存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床旁血液滤过联合BiPAP无创机械通气治疗能有效缓解顽固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症状,改善心功能,提高了抢救成功率,是一种积极、安全、有效地新型治疗方法。

  • 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治疗COPD合并OSAHS效果分析

    作者:孟丹;徐传藩;陈培生;张晓燕

    目的:分析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的效果。方法以我院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间收治的COPD合并OSAHS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A组和B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A组患者使用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治疗,B组使用持续气道正压通气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血气分析、多导睡眠图、心肺功能、内皮细胞指标及随访情况之间的差异。结果治疗后A组患者血气分析指标(PaO2、PaCO2)、多导睡眠图(AHI、长呼吸暂停时间)、心肺功能(脑钠肽、右心室Tei指数、FEV1/FVC和PEF%)及内皮细胞功能指标(内皮素-1、一氧化氮和凝血酶-Ⅲ)皆优于B组,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24个月的随访中,A组患者生存率显著高于B组(P<0.05)。结论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可以有效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其可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保护患者心肺功能和血管内皮功能,提高患者预后水平。

  • 双水平无创正压通气治疗COPD并Ⅱ型呼吸衰竭疗效的观察和护理

    作者:邓育芬;龚晓琪

    目的 探讨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疗效的观察和护理.方法 严密观察5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在使用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的治疗过程中动脉血气的变化,做好元创正压通气的护理.结果 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呼吸机治疗时间短10h,长为12d.其中成功42例,失败8例,治疗后动脉血气均显著得到好转.结论 在及时对症护理的基础上,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可以明显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病情.

  • 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治疗重叠综合征后心肺功能及血气指标的变化研究

    作者:闫丽娜;原芳

    目的 探讨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BiPA P)治疗重叠综合征(OS)后患者心肺功能及血气指标的改变及其对预后的影响,为临床OS治疗方案的合理制订提供依据.方法 将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2014年9月至2016年8月收治的OS患者72例纳入研究,进行单中心随机对照试验,所有入选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36例.两组研究对象均接受基础治疗,对照组选择持续正压通气(CPAP)治疗,试验组采用BiPA P治疗,连续治疗3 d后对两组患者心肺功能及血气指标进行评价.同时应用自拟生活质量调查问卷及呼吸困难(M RC)评分工具就两组短期预后进行比较.结果 试验组治疗后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的百分比(FEV1%)、大通气百分比(M VV%)及FEV1/FVC% 水平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R、RR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气指标比较中除血氧饱和度(SpO2)外,其他参数值,如pH、血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的比较,试验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生活质量及 M RC评分比较,试验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相比于CPAP的通气方式,选择BiPAP通气方式治疗OS,更有利于患者心肺功能及血气指标的恢复,从而为改善预后提供了保障.

  • 舒利迭联合BiPAP通气治疗稳定期重度COPD80例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作者:田亚莉

    目的:探讨舒利迭联合双水平气道正压(BiPAP)通气治疗稳定期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广东省韶关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稳定期重度 COPD 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舒利迭联合持续低流量吸氧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 BiPAP 通气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及治疗1年后生活质量改善情况,肺功能及血气指标改善情况,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改善显著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血气指标及肺功能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 <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舒利迭联合 BiPAP 通气治疗稳定期重度 COPD临床效果显著,安全可靠,使用方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双水平正压通气治疗阻塞型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合并缺血性脑血管病

    作者:张垚;潘登;薛钋;彭传峰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sleep apnea syndrome,SAS)是指每晚7 h睡眠中,每次呼吸暂停发作10 s以上,呼吸暂停反复发作在30次以上或睡眠呼吸紊乱指数超过5次以上.

  • BiPAP联合噻托溴铵治疗Ⅳ级老年COPD稳定期患者的临床观察

    作者:童皖宁;卓安山;曹玉书;徐世林

    目的 观察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BiPAP)联合噻托溴铵吸入对Ⅳ级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住院后随访的66例Ⅳ级老年COPD稳定期患者,依据是否继续使用家庭型无创呼吸机分为A、B两组.A组(31例)给予噻托溴铵治疗,B组(35例)给予BiPAP联合噻托溴铵治疗.治疗前及持续治疗3个月后患者行动脉血气分析、肺功能检查、呼吸困难程度分级及运动耐力评分,比较治疗前、后数据变化.结果 两组患者在治疗后的动脉血气分析、肺功能检查、呼吸困难程度分级及运动耐力评分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且B组在治疗后改善情况明显优于A组(P<0.05).结论 对于Ⅳ级老年COPD稳定期患者采用BiPAP程度联合噻托溴铵治疗,其疗效优于单一采用噻托溴铵治疗,值得临床推广.

  • BIPAP通气在重症手足口病合并神经源性肺水肿患儿救治中的应用

    作者:冼燕珊;周立新;强新华;莫韶妹;曾添辉;马洁葵

    目的:探讨双水平气道正压(BIPAP)通气与同步间歇指令(SIMV)通气两种不同的机械通气模式对于重症手足口病合并神经源性肺水肿患儿呼吸功能及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将30例接受机械通气的重症手足口病合并神经源性肺水肿患儿分为 SIMV 组(对照组)及 BIPAP 组(试验组),两组患儿均采用肺保护性通气策略,使用 SIMV 加用呼气末正压(PEEP)通气30 min 后,试验组改用 BIPAP 通气模式,对照组仍使用初始参数,监测患儿接受机械通气0 h(基础值),24、48、72 h 时的气道峰压、肺泡平台压(Pplat)、肺顺应性、pH 值、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氧合指数(PaO2/FiO2)、机械通气时间、28 d 病死率及住重症医学科(ICU)时间。结果30例患儿均平稳度过了急性呼吸衰竭期,两组各有1名患儿在治疗后期转院继续治疗,其中对照组转院的患儿终放弃治疗死亡,其余28例患儿均临床治愈出院,两组患儿的28 d 病死率分别为6.67%、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在机械通气24、48、72 h 后,患儿的气道峰压、Pplat、PaCO2显著下降(P <0.05);肺顺应性及 PaO2/FiO2改善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同时机械通气时间及住 ICU 时间较对照组短(P <0.05)。结论 BIPAP 模式用于重症手足口病合并神经源性肺水肿患儿的机械通气治疗,能提供更好的有效通气,改善氧合及呼吸功能,缩短其机械通气时间。

  • 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治疗COPD的临床观察与护理

    作者:谭兆珍;陈锦武;吴思巧

    目的:探讨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BIPAP)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早期呼吸衰竭患者的疗效及护理.方法: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BIPAP呼吸机治疗COPD早期呼吸衰竭患者60例,观察患者治疗前后动脉血气分析的变化.结果:COPD早期呼吸衰竭患者经BIPAP治疗后PaO2、pH值升高,PaCO2降低,临床症状缓解.结论: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治疗COPD早期呼吸衰竭患者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正确的护理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

  • BiPAP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发Ⅱ型呼吸衰竭的临床观察

    作者:陆建保

    目的:探讨无创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BiPAP)呼吸机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发作并发Ⅱ型呼吸衰竭的治疗作用.方法:37例COPD急性发作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成2组,实验组19例,采用BiPAP呼吸机加常规临床治疗,对照组18例,仅采用常规临床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临床表现和动脉血气变化.结果:实验组治疗后临床观察指标有明显改善,对照组稍有改善,两组改善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BiAP对COPD急性发作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有良好的治疗作用.

  • BiPAP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伴意识障碍的疗效观察

    作者:颜浩;刘川;徐素晖;周黎强

    [目的]探讨无创双水平气道正压(BiPAP)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呼吸衰竭合并意识障碍患者的疗效.[方法]收集AECOPD呼吸衰竭合并意识障碍患者5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BiPAP治疗组)及对照组(常规治疗组),每组25例.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的生命体征及血气的变化.[结果]治疗24 h后治疗组患者pH、PaO2、PaCO2及RR的改善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及对照组的有效率分别为84%,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2~4 h后血气指标明显改善(P<0.05),24 h后各项观察指标均显著好转(P<0.05),至治疗结束时相对稳定.[结论]BiPAP是治疗AECOPD呼吸衰竭合并意识障碍患者的有效手段,初期BiPAP通气治疗应持续24 h以上.

  • 无创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并发Ⅱ型呼吸衰竭临床观察

    作者:赵红旗;罗晓寒

    目的 探讨经口/鼻面罩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BiPAP)在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急性发作期并发Ⅱ型呼吸衰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38例COPD急性发作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20例采用BiPAP常规治疗,对照组18例持续低流量吸氧,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比较治疗前、治疗2、24小时后两组同期动脉血气及呼吸频率、心率改变.结果 治疗组治疗2小时后PaO2、pH值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治疗24小时后PaO2、PaCO2、pH值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呼吸频率、心率改变也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治疗后治疗组PaO2、PaCO2改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BiPAP是治疗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急性发作期并Ⅱ型呼吸衰竭经济、有效的方法.

  • 无创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治疗不同病因致急性呼吸衰竭的疗效评价

    作者:曹惠芳;余海;黄一帆

    目的研究无创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BiPAP)对心源性肺水肿和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所致的急性呼吸衰竭(ARF)的治疗效果,评估BiPAP在ARF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BiPAP呼吸机经面罩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急性呼吸衰竭患者50例,其中心源性肺水肿组26例,重症肺炎组24例.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心源性肺水肿组患者治疗前后PaO2和SaO2分别为[(54.36±12.10)mm Hg,(83.56±17.06)mm Hg;(81±7)%,(98±6)%].重症肺炎组患者治疗前后PaO2和SaO2分别为[(49.31±12.30)mm Hg,(69.16±16.38)mm Hg;(82±6)%,(92±5)%].两组患者的PaO2和SaO2改善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且心源性肺水肿组临床症状改善时间、BiPAP治疗时间、气管插管率、病死率均明显低于重症肺炎组.结论用BiPAP呼吸机经面罩气道正压通气对心源性肺水肿和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的疗效较为肯定,尤其对常规治疗无效的心源性肺水肿不失为一种有效、简便、无创而实用的治疗方法.

  • 无创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在治疗重度充血性心力衰竭中的作用

    作者:龙胜泽;刘建红;黄国兰

    目的探讨无创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BiPAP)对重度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作用.方法选择34例次经常规方法治疗无效的重度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进行BiPAP,记录临床症状体征、Boston心衰积分、彩色多普勒二维超声心动图、血气分析及运动耐力等指标监测.结果 34例重度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抢救成功28例次,抢救成功率82.4%.治疗4 h后生命体征稳定、心衰减轻,PaO2和SaO2明显提高(P<0.01);3 d后心脏射血分数及运动耐力明显增加(P<0.01).结论无创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通过调节适当吸气压力水平和呼气末正压水平,可改善心功能,减轻肺水肿,迅速提高动脉血氧含量.

  • 无创正压通气治疗重度支气管哮喘疗效分析

    作者:钟灿;杨伟忠

    目的 观察无创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BiPAP)治疗重度支气管哮喘的疗效.方法 29例重度支气管哮喘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15例)和对照组(14例).研究组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早期给予BiPAP呼吸机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4 h、治疗24 h后动脉血气变化.结果 研究组有14例治疗4 h后临床症状和体征明显好转,治疗有效率为93.3%;1例因呼吸衰竭加重,改用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治疗.对照组治疗4 h后有10例临床症状和体征好转,治疗有效率为71.4%,4例无明显好转,2例改用BiPAP呼吸机治疗.研究组未改变治疗方式的14例经治疗4 h、治疗24 h后血气分析的改善均优于未改变治疗方式的10例对照组(P<0.05).结论 早期应用BiPAP呼吸机治疗重度支气管哮喘能迅速改善动脉血气分析指标,使用安全有效.

293 条记录 13/15 页 « 12...789101112131415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