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化疗后骨髓再生细胞移植治疗大鼠缺氧缺血性脑病的实验研究

    作者:张重功;李轶;马杰;毛文伟

    目的 研究5-氟尿嘧啶激活的骨髓源性干细胞(BMSCs)移植入缺氧缺血性脑病(HIE)大鼠脑内后,对其血管新生及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并进一步探讨此种细胞(即骨髓再生细胞BMRCs)在治疗HIE中的价值及可能机制.方法 制作新生大鼠HIE模型,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磷酸盐缓冲液(PBS)治疗组(HIE/PBS组)、骨髓干细胞移植组(HIE/BMSCs组)、骨髓再生细胞移植组(HIE/BMRCs组).HIE模型制作后第3天,分别将3μL,PBS、4,6二脒基-2-苯基吲哚(DAPI)标记后的BMSCs及BMRCs经右侧侧脑室植入HIE大鼠脑内.各组大鼠分别于移植后第3周进行行为学、PCR、病理学、DAPI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 DAPI检测发现,标记后的骨髓细胞迁移到梗死区并存活.行为学检测提示,BMRCs治疗组的感觉运动功能明显改善(P<0.05).经PCR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发现,BMRCs治疗后的大鼠,其脑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mRNA表达量显著提高、新生血管明显增多.结论 BMRCs植入HIE大鼠脑内后,能存活、迁移至损伤部位,并表达大量营养因子,进而促进血管新生、改善感觉运动功能.BMRCs侧脑室移植治疗HIE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 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慢性再障的疗效观察

    作者:王红娟;杨俊玲;胡治黄

    再生障碍性贫血(再障),是一组由于化学、物理、生物因素及不明原因所致骨髓干细胞和/或造血微环境损伤,以致红髓向心性萎缩,被脂肪髓代替,血中全血细胞减少.临床表现主要为贫血、出血、发热和感染.根据病情发生急缓、严重性和病变的广泛程度分为急性和慢性再障.

  • 经颈内动脉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脑梗死后遗症

    作者:武双林;王亮

    目的:探讨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脑梗死后遗症的临床疗效与可行性.方法:病人9例,平均60.5岁.脑梗死发生后2wk~22mo.50岁以下取自体骨髓血120~150mL,50岁以上(含50岁),取胎儿脐带血约80mL.实验室即刻分离,分离后的骨髓干细胞(混于10mL生理盐水中).经股动脉穿刺,以Seldinger氏方法,送入5.0F猎人头导管,导管尖端置于颈内动脉处缓慢注入.结果:移植术后2wk~3mo观察.肢体运动,痛温感觉语言功能.明显改善6例,改善2例,无变化1例.总有效率89%.结论:经颈内动脉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脑梗死后遗症方法近期有效,安全性目前可靠.

  • 益气活血方动员骨髓干细胞对心肌IRI大鼠血管新生的影响

    作者:李鑫辉;黄政德;苏丽清;何宜荣;李雅婧;黄淼星

    目的:研究益气活血方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IRI)鼠心肌细胞CD34+和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蛋白表达的影响,以探讨其对骨髓干细胞动员作用及血管新生作用机制.方法:大鼠12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IRI组;rhEPO动员组;益气活血方组;联合动员组,每组24只,制备心肌IRI模型后,各组再随机分为7d,14 d,28 d三个时间段亚组,每组8只.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各组CD34+及VEGF蛋白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rhEPO动员组和益气活血方组CD34+蛋白表达和VEGF蛋白表达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与rhEPO动员组和益气活血方组比较,联合动员组CD34+蛋白表达和VEGF蛋白表达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益气活血方具有动员骨髓干细胞作用,益气活血方联合动员剂对骨髓干细胞动员和血管新生具有增强促进作用.

  •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研究进展

    作者:罗智博;田苗

    急性心肌梗死的干细胞治疗是近年来国内外研究的重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急性心梗患者的左心室收缩功改善和心肌修复起到明显的促进作用,研究显示干细胞移植安全有效,目前被看作是治疗急性心梗和心衰的新途径.然而,骨髓干细胞改善心功能的机制等问题尚不明确,有待进一步研究.

  • SIS重塑为海绵状后对BMSCs诱导的软骨细胞增殖分化的影响

    作者:吴波;郑德宇

    目的 观察大鼠骨髓干细胞(BMSCs)诱导分化的软骨细胞,在具有三维孔隙结构的海绵状猪小肠粘膜下层(SIS)表面的生长情况,探讨SIS由薄膜状重塑为海绵状后对软骨样细胞增殖分化的作用,为软骨组织工程提供新型的天然生物衍生材料.方法 原代培养SD大鼠BMSCs,流式术检测细胞表面抗原表达;诱导BMSCs分化为软骨细胞,甲苯胺蓝染色鉴定.按Abraham法将猪近段空肠制备成脱细胞的SIS,再将薄膜状的SIS经液氮低温研磨制成微粒,交联后采用冷冻干燥技术重塑形为具有三维孔隙结构的海绵状SIS.将软骨细胞与海绵状SIS共培养:扫描电镜观察细胞生长状态;Western blotting检测共培养组织ColⅡ的表达;DMMB法测量葡萄糖胺聚糖(GAG)表达量.应用材料浸提液培养软骨细胞,相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MTT法检测细胞的增殖.结果 原代培养的BMSC表达干细胞相关抗原,并可分化为软骨细胞,甲苯胺蓝将糖胺多糖染成蓝色.脱细胞的SIS未见有核物质,海绵状的SIS具有大量较均匀的三维孔隙.软骨细胞能在材料孔隙内良好生长,软骨分化指标Col Ⅱ与GAG表达量明显增加;浸提液培养的软骨细胞增殖能力强.结论 重塑形后具有三维孔隙结构的海绵状SIS促进BMSCs来源的软骨细胞增殖和分化,为软骨组织工程提供了新型的天然生物衍生材料.

  • 十全大补汤对阿尔茨海默病小鼠骨髓源性细胞向脑内迁移及分化的影响

    作者:刘华岩;王军

    目的 探讨十全大补汤对阿尔茨海默病(AD)小鼠骨髓源性细胞(BMDC)向脑内迁移及分化的影响.方法 将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 GFP)转基因小鼠的骨髓细胞通过股静脉移植入实验小鼠制作成嵌合鼠模型,并通过海马内注射纤维化Aβ1-42(fAβ42)建立AD模型,分为实验组(口服十全大补汤组)和对照组(给水组).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鼠血中GFP及CD11b阳性细胞比例,利用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鼠脑海马fAβ42注射病灶及病灶周围GFP阳性细胞的分布,利用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鼠脑非病灶临近部位GFP阳性细胞的分布,利用免疫荧光染色法确定鼠脑GFP细胞的表型.结果 骨髓移植成功,嵌合鼠79%以上血白细胞由移植来源的骨髓细胞产生,十全大补汤能够促进血中CD11b阳性的单核巨噬细胞系统的增殖.注射fAβ42能够引起BMDC向病灶处的迁移和聚集,实验组和对照组间无明显差异;但十全大补汤可以明显增加距离病灶区相对远的脑区的BMDC数量.脑内GFP细胞呈现小胶质细胞(MG)表型.结论 十全大补汤能促进AD小鼠血单核巨噬细胞增殖,引起BMDC归巢,进而分化为MG,加强了对fAβ42的吞噬,同时在非病变脑区起免疫监督作用.在应用BMDC治疗AD等神经系统疾病中,同时应用十全大补汤,提供了一种新的治疗契机.

  • 干细胞与胃肠道肿瘤发生关系的研究进展

    作者:杨君;辛彦

    目前普遍认为肿瘤起源于干细胞,是一种干细胞疾病.大量研究表明胃肠道肿瘤起源于正常胃肠黏膜的干/祖细胞,胃肠道干/祖细胞积累的突变导致了肿瘤的发生.近年来也有实验发现在慢性胃黏膜损伤的条件下,骨髓干细胞可迁移到胃参与胃黏膜损伤的修复及胃黏膜的癌变.已有研究还表明胃肠道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常伴随着参与正常干细胞增殖和分化调控的信号传导通路失调,提示干细胞增殖分化调控异常与胃肠道肿瘤发生密切相关.

  •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对骨髓极小胚胎样干细胞的动员和募集

    作者:郭慧娟;王健;张兴秀;郑敏

    背景:极小胚胎样干细胞(very small embryonic-like stem cells,VSEL-SCs)是一种非造血干细胞,具有类似胚胎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目前,心肌梗死后VSEL-SCs的研究较多,而急性脑梗死后VSEL-SCs的动员及其修复受损组织的研究在国内外报道尚少.目的:观察小鼠急性脑梗死后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对骨髓来源的VSEL-SCs动员、募集及其作用机制.方法:线栓法制备小鼠大脑中动脉栓塞模型,腹腔内分别注射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和生理盐水,观察术后神经功能评分,流式细胞分析计数动员到外周血中的VSEL-SCs数量;ELISA方法分析术后血浆及缺血侧脑组织中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水平的动态变化,免疫组化观察缺血边缘带的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阳性细胞表达.结果与结论:与生理盐水组相比,术后108 h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组造模后神经功能评分明显降低(P < 0.05);术后72,108 h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组动员到外周血的VSEL-SCs含量高于生理盐水组(P < 0.05);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组血浆和脑组织中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水平高于生理盐水组(P < 0.05),血浆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水平与动员到外周血的VSEL-SCs数量成正相关;脑组织免疫组化中,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组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阳性细胞多于生理盐水组.结果显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能使更多的VSEL-SCs从骨髓动员到外周血中,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对缺血脑组织的保护作用,可能在于其能够使缺血边缘带的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表达增加,并通过CXCR4/SDF-1轴的趋化作用,使募集到梗死区域的CXCR4+细胞增多来实现的.

  • pIRES2-EGFP-BMP-2真核表达质粒转染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作者:詹玉林;库热西·玉努斯;黄国虹;白靖平

    背景:骨形成蛋白2是骨基质中重要骨生长因子,主要生物学作用是促进未分化的间充质细胞和骨系细胞的募集和分化,是骨生成的启动因子,可以作为骨修复基因治疗的理想目的基因.目的:使用前期已经构建成功的pIRES2-EGFP-BMP-2真核表达质粒转染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设计、时间及地点:细胞学观察实验,于2007-12/2008-06在新疆医科大学自治区地方病分子牛物学实验室完成.材料:良种新两兰大白兔由新疆医科大学动物试验中心提供,pIRES2.EGFP.BMP-2由奉校分子生物学实验室构建、保存.方法:采用贴壁法及密度梯度离心法提取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采用脂质体介导转染法将pIRES2-EGFP-BMP-2真核表达质粒转染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主要观察指标:通过荧光显微镜、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免疫组织化学及Western免疫印迹检测其转录、表达活性.结果:转染的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细胞可见绿色荧光蛋白的持续表达,绿色荧光蛋白分布于整个细胞.呈胞浆分布,说明重组载体构建成功并能在体细胞中表达.转染pIRES2-EGFP-BMP-2的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经G418抗性筛选并传代、培养4周后,RT-PCR反应可扩增出112 kb条带,大小与预期相符合.Western免疫印迹检测显示,经pIRES2-EGFP-BMP-2转染的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经在相对分子质量为30×103处显现单一特异性条带,表明为骨形成蛋白2基因表达产物.免疫组织化学显示,转染pIRES2-EGFP-BMP-2后经G418抗性筛选并传代、培养4周后的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细胞质中有棕黄色颗粒阳性信号.结论:用pIRES2-EGFP-BMP-2真核表达质粒成功转染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并获得表达.

  • 干细胞移植联合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对门静脉高压症大鼠腹膜后交通支形成的影响

    作者:马秀现;李晶义

    背景:研究表明新生血管生成需要内皮细胞和血管生长因子的共同参与.骨髓单个核细胞中的CD34细胞在缺血组织中能分泌多种血管生长因子,可促进新生血管生成.目的:观察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联合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能否促进门静脉高压症大鼠腹膜后交通支循环的形成.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区组,动物对照观察,于2007-01/04在河南省动物实验中心完成.材料:清洁级雄性SD大鼠57只,10只用于分离制备骨髓单个核细胞,剩余47只随机分为5组:正常组7只、模型对照组10只、干细胞移植组10只、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组10只、联合组10只.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为美国Peprotech 公司产品.方法:除正常组外,其余4组大鼠均建立肝前性门脉高压模型.模型对照组在结扎点以下左侧靠近脊柱的后腹膜沿下腔静脉选取5个注射点,每点注射0.1 mL生理盐水,逐层关腹,常规培养3个月;干细胞移植组每点注射等量骨髓单个核细胞悬液;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组每点注射等量稀释后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联合组每点注射等量骨髓单个核细胞悬液,并紧靠注射点位置注射等量稀释后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主要观察指标:门静脉压力及腹膜后交通支造影血流状况.免疫组化技术检测微血管密度.结果:各组门静脉压力及侧支血管数均基本相似(F=0.313,P > 0.05;F=1.076,P > 0.05).各组微血管数量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F=11.756,P < 0.05),微血管密度为联合组>干细胞移植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组>模型对照组.结论:异体骨髓干细胞移植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注射均可促进门静脉高压大鼠腹膜后血管的形成,且二者联合可有效缓解门静脉压力.

  • 重组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动员骨髓干细胞对大鼠脑出血后脑水肿的影响

    作者:何晓英;李小刚;谭华;袁平

    目的:国内外研究报道,重组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可以动员骨髓干细胞向脑梗死病损部位迁徙,减轻脑缺血后的脑水肿和脑损伤,但是,国内关于该类药物对脑出血后脑水肿影响的报道鲜见.观察重组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动员骨髓干细胞对大鼠脑出血后脑水肿及血肿周边区脑组织基质金属蛋白酶9表达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6-03/11在泸州医学院中心实验室进行.①实验材料:健康雄性SD大鼠144只,体质量(300±20)g,由泸州医学院动物科提供.实验过程中对动物处置符合动物伦理学标准.②实验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脑出血组、治疗组,48只/组.脑出血组和治疗组参照Yang的方法,采用断尾取自体血方式制备大鼠脑出血模型.假手术组用生理盐水代替自体血,其余条件与脑出血组一致.治疗组于造模1h后腹腔注射重组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60μg/kg.③实验评估:检测大鼠脑组织含水量,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大鼠脑组织基质金属蛋白酶9的表达.结果:144只大鼠中共有16只大鼠脱落,其中7只大鼠术后模型评价为0级,9只死亡.均在实验过程中予以补足.①脑出血组大鼠脑组织含水量明显高于假手术组(P < 0.05),脑出血组含水量在造模后48,72 h明显,且与造模后6 h、12 h、24 h、7 d相比差异显著(P < 0.05).治疗组大鼠脑组织含水量明显低于脑出血组 (P < 0.05).②脑出血组大鼠脑组织基质金属蛋白酶9的表达明显高于假手术组(P < 0.05),在造模后48 h、72 h明显,且与6 h、12 h、24 h 、7 d相比差异显著(P < 0.05).治疗组造模后各时间点基质金属蛋白酶9的表达低于脑出血组(P < 0.05).结论:重组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动员骨髓干细胞能下调脑出血后血肿周边组织基质金属蛋白酶9的表达,并减轻脑水肿的程度.

  • 兔心肌梗死后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时机的确立

    作者:陆龙;姚建民;马凤霞

    背景:心肌梗死发生后心肌组织将经历炎症反应、心肌纤维化等复杂病理过程,在此期间移植的骨髓干细胞其分化及存活情况均会受到影响.目的:实验选择兔心肌梗死后不同时间点行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通过心脏病变区域组织学变化分析佳移植时机.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对照细胞观察,于2005 06/2006-04在东南大学试验动物中心完成.材料:清洁级雄性青紫蓝兔36只,随机分成细胞移植组、模型对照组,每组又设立造模后即刻、造模后2周、造模后4周3个亚组,6只/时间点.方法:两组兔均采用液氮冷冻法建立心肌梗死模型.细胞移植组自双侧髂骨抽取骨髓,FICOLL法分离骨髓单个核细胞,加入5-氮杂胞苷予以诱导,移植前行Brdu标记,分别于造模后即刻、2周、4周在心肌梗死部位与正常心肌交界处分4点注入制各好的骨髓干细胞悬液,细胞总数1.0×107个.模型对照组按同样方式于对应时间点注入等量DMEM培养液.主要观察指标:移植后4周心肌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造模后2周、4周细胞移植组均可见Brdu标记细胞,造模后即刻细胞移植组呈阴性.苏木精一伊红染色结果显示,造模后2周细胞移植组出现心肌样细胞,造模后即刻、4周细胞移植组均呈阴性.模型对照组于各时间点仅观察到瘢痕、纤维组织的出现,未见特异性结构.结论:兔心肌梗死后第2周是比较适宜的移植时机,植入后的自体骨髓干细胞可向心肌样细胞方向分化.

  • 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核因子kB受体激活物配体体外诱导培养高纯度破骨细胞:佳剂量探讨

    作者:包洪卫;孙继芾;王青

    背景: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acrophage colony-stlimulating factor,M-CSF)/核因子_kB受体激活物配体(receptor activatorof nuclear kappa B ligand,RANKL)两种细胞因子协同诱导骨髓干细胞形成破骨细胞是一种较新的,可以获取较高纯度和数量破骨细胞的诱导培养法,但尚缺乏统一的培养标准.目的:建立有效的M-CSF/RANKL诱导小鼠骨髓干细胞诱导分化破骨细胞的培养体系.方法:分离小鼠四肢骨获取骨髓干细胞.将小鼠骨髓干细胞在含有M-CSF的α-MEM培养基中培养24 h,调整细胞浓度为10~7,10~8,10~9L~(-1).然后在培养基中同时加入10μg/LM-CSF和不同质量浓度(20,50,100μg/L)RANKL.行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染色观察干细胞向破骨细胞的转变过程及细胞形态和染色情况,并对各组染色阳性的破骨细胞进行计数,比较不同诱导条件对破骨样细胞数量的影响. 结果与结论:培养3 d后可见少量破骨样细胞,胞质内含许多红色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染色阳性颗粒,细胞内可见淡染的双核;培养6 d后可见大量染色阳性破骨样细胞;培养9 d后出现多核巨型染色阳性破骨样细胞,细胞明显增大,细胞核可达到3个以上.在固定细胞接种浓度条件下,RANKL质量浓度为100 μg/L时诱导分化形成的破骨样细胞数量较另两质量浓度增多(P<0.05);在固定RANKL质量浓度条件下,细胞浓度为10~5 L~(-1)时诱导分化形成的破骨样细胞数量较另两细胞接种浓度增多(P<0.05):细胞接种浓度为10~8L~(-1),RANKL质量浓度为100 μg/L时诱导分化形成的破骨样细胞数量高于其他条件组合(P<0.05).说明在M-CSF/RANKL诱导小鼠骨髓干细胞分化培养破骨细胞的体系中,RANKL佳质量浓度为100 μg/L,佳细胞接种浓度为10~8L~(-1).

  • 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修复大鼠动脉损伤

    作者:吴俊;陈绍良;刘志忠;李小波;苏晓叶

    背景:有研究显示大鼠皮下注射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后,外周血CD34+细胞明显增高.并发现运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不仅动员了骨髓干细胞,而且加速损伤血管段的再内皮化,抑制了新生内膜增生.目的:观察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对大鼠损伤动脉的再内皮化及抑制新生内膜增生作用.设计:随机对照动物实验.单位: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第一医院.材料:实验于2005-12/2006-04于南京市第一医院完成.选用40只雄性SD大鼠,8~12周龄SPF级,体质量200~250 g,购于国家啮齿类实验动物种子中心上海分中心.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购于山东齐鲁制药有限公司,2F动脉取栓导管购于Edwards Lifesciences公司,CD34单克隆抗体、CD45单克隆抗体购于联科生物有限公司.方法:用Excel软件随机将大鼠分成治疗组及对照组,每组20只.治疗组给予皮下注射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100 μg/kg),1次/d,共8 d.对照组皮下注射等量生理盐水,1次/d,共8 d.治疗5 d后,腹腔注射麻醉大鼠,颈外动脉做一切口,将2F动脉取栓导管插入至左颈总动脉分叉处,注入200 μL空气使球囊扩张,然后回拉球囊至肩胛舌骨肌处,回抽空气后重新送回导管,反复3次后拔出导管,结扎颈外动脉.①治疗前和治疗5 d后,所有大鼠均取1 mL静脉血进行白细胞和CD34+细胞计数.②球囊损伤后14和28 d,每组分别麻醉后处死大鼠10只,取左颈总动脉.每组各5只用于暴露动脉内膜腔,应用图形分析软件计算再内皮化面积,再内皮化面积=未被伊文氏蓝着色区域/损伤总面积;每组另有5只,取左颈总动脉,取血管横切面,经HE染色后用图像分析软件计算新生内膜与中膜比(I/M),评估新生内膜增生程度.③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血管内膜CD31+与vWF+(Ⅷ因子)细胞,推测损伤后内皮修复程度.主要观察指标:①大鼠外周血白细胞及CD34+细胞表达.②球囊损伤后血管再内皮化程度.③新生内膜增生程度(新生内膜与中膜比).④血管内膜CD31+与vWF+(Ⅷ因子)细胞检测结果.结果:纳入SD大鼠40只均进入结果分析.①外周血白细胞及CD34+细胞表达:治疗5 d后,治疗组大鼠白细胞总数高于对照组[(27.60±2.45)×109 L-1,(10.11±1.81)×109 L-1,P<0.01],CD34+细胞数量高于对照组(38.31×107 L-1,3.14×107 L-1,P<0.01).②血管再内皮化程度:球囊损伤后14和28 d,治疗组再内皮化面积分别为(68.3±8.3)%,(97.6±4.1)%,高于对照组[(33.8±6.3)%,(76.1±5.2)%,P<0.01].③新生内膜增生程度:球囊损伤后14,28 d,治疗组新生内膜与中膜比分别为0.39±0.11,0.45±0.09,均低于对照组(0.87±0.15,1.26±0.16,P<0.01),治疗组血管新生内膜增生程度被显著抑制.④血管内膜CD31+与vWF+(Ⅷ因子)细胞检测:球囊损伤后28 d,治疗组血管内膜被接近于连续完整的CD31+与vWF+细胞覆盖,对照组血管内膜仅见零星、分散的CD31+与vWF+细胞.结论: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可促进大鼠血管损伤后外周血中CD34+细胞表达及血管内膜再内皮化,抑制新生内膜增生.

  •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心肌梗死大鼠血管新生和内皮功能的影响

    作者:张春来;许丹;尚小明;纪征;姜玉凤;卢峰;孙淑娴;刘长青;姜玉如

    目的:通过检测血特异的内皮细胞标记物管性假血友病因子,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大鼠局部新生血管情况,并探讨内皮血管功能指标E-选择素与新生血管的关系.方法:实验于2005-09/2006-06在唐山工人医院中心实验室完成.①选用清洁级健康近交系SD大鼠40只,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模型对照组、干细胞移植组、细胞培养基组,10只/组.②另取1只大鼠用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提取.大鼠处死后无菌条件下分离股骨和胫骨,应用密度梯度法分离培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待细胞80%贴满培养瓶底时,用乙二胺四乙酸和胰蛋白酶混合消化传代.将50 mg/L 4,6-二脒-2~苯基吲哚加入第3代细胞培养基中,制成细胞悬液备用.③术前各组大鼠均行气管插管,建立急性心肌梗死模型,以远端供血区心肌组织颜色苍白、心电图检测Ⅱ导联ST段持续抬高为模型建立成功的标志.假手术组仅开胸予以前降支穿线但不结扎.④造模成功后1~3 h,干细胞移植组用微量注射器吸取4,6-二脒-2-苯基吲哚标记好的第3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悬液50 μL,直接注入梗死区边缘心肌组织.细胞培养基组按干细胞移植组的方法于相同部位注射等量无血清DMEM低糖培养基(pH值为6.9),模型对照组仅制作心肌梗死模型不作其他处理,假手术组亦不作其他处理.⑤造模后2,4周各组处死半数大鼠,切取心脏组织,于梗死边缘区心肌组织制作切片,荧光显微镜下观察4,6-二脒-2-苯基吲哚标记的供体细胞.链霉亲和素免疫组化法检测心肌细胞中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评估新生血管情况,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E-选择素含量,评估内皮功能.结果:40只大鼠均进入结果分析.①各组大鼠心脏标本4,6-二脒-2-苯基吲哚标记移植细胞存活状况: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后,荧光显微镜下可见成团和散在的DAPI阳性细胞,其余3组大鼠心脏标本中均未见荧光细胞.②各组大鼠血清E-选择素的检测:心肌梗死后2,4周模型对照组及细胞培养基组E-选择素明显增高,与假手术组比较差异显著[2周:(36.04±4.47),(34.10±2.04),(13.37±3.01) μg/L;4周:(33.02±4.78),(33.96±5.18),(13.94±2.87)μg/L,P<0.01],干细胞组移植组E-选择素较模型对照组明显降低[2周:(24.29±3.51),(36.04±4.47)μg/L;4周:(17.45±3.22),(33.02±4.78)μg/L,P<0.05].③各组大鼠心肌组织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表达情况:链霉亲和素免疫组化法显示,造模后2周干细胞移植组心肌细胞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呈强阳性表达,模型对照组和细胞培养基组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表达减弱.造模后4周干细胞移植组心肌细胞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表达仍呈强阳性,模型对照组和细胞培养基组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表达有减弱趋势.结论:①移入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存活.②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实验性大鼠心肌梗死模型后,可提高心肌细胞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水平,促进局部血管新生.③移植后心肌梗死大鼠血清中E-选择素的降低,可能与其参与血管新生有关,同时也提示骨髓干细胞移植不会诱发E-选择素增高而加重动脉硬化.

  • 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脊髓损伤420例

    作者:王永才;王连仲;尹忠民;闻华;江晓莲;刘甲才;王磊;王金刚;张激扬;杨志明;陈实;董玉书;王琦;张佳相;吴静

    目的:总结分析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脊髓损伤的效果.方法:2003 09/2008 04解放军第四六三医院神经外科细胞治疗康复中心行干细胞移植的脊髓损伤患者420例,按病情分为2组:完全性脊髓损伤组42例,不完全性脊髓损伤组378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受伤时间、损伤部位、损伤原因等方面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首先通过手术或立体定向的方法把干细胞直接移植在脊髓损伤部位,然后再根据患者病情经腰穿途径或经静脉途径移植,每次移植间隔为1周,干细胞移植量为(2~3)个×102/kg.移植过程中为促进干细胞的生长和分化,根据患者病情及身体状况给予相应的康复功能锻炼.结果:与入院时比较,骨髓干细胞移植1,3,12个月后,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针刺觉评分、轻触觉评分、运动评分均有明显改善(P<0.05或0.01),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针刺觉评分、轻触觉评分、运动评分均无明显变化(P>0.05),两组残损分级均无明显改善(P>0.05).结论: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脊髓损伤有效可行.

  • 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治疗下肢缺血性疾病中细胞因子的作用

    作者:张文军;肖红珍;李伟娟;张慧芹;俞芳;项岫秀;刘阁玲

    目的:评估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治疗下肢动脉缺血性疾病中几种细胞因子的作用.方法:实验于2006-09/12在河北医科大学唐山临床学院中心实验室完成.实验材料:日本大耳白兔40只,清洁级,5月龄,体质量2.5~3.0 kg,由华北煤炭医学院动物中心提供(合格证为SCXK-2005-0002),采用完全随机设计方法将日本大耳白兔分为4组:对照组、缺血组、磷酸盐缓冲液组、骨髓单个核细胞治疗组,10只/组.实验方法:对照组不作任何干预措施,其他3组建立日本大耳白兔右下肢缺血模型.取右下肢缺血模型制备2周后的兔,分离获取骨髓单个核细胞.缺血组制备右下肢缺血模型后不作其他干预措施.磷酸盐缓冲液组模型制备2周后,用1 mL注射器将0.01 mol/L磷酸盐缓冲液分15点注射于右下肢股骨中点股内收肌群内.骨髓单个核细胞治疗组模型制备2周后,用1 mL注射器将1×109L-1骨髓单个核细胞悬液分15点注射于右下肢股内收肌群内.实验评估:造模后3 d切取内收肌组织标本,测量其组织匀浆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白细胞介素1β的含量:4周后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术后取右下肢内收肌标本,采用CD34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毛细血管密度,观察下肢血管再生情况.结果:40只日本大耳白兔均进入结果分析.①移植后4周腹主动脉造影检测:骨髓单个核细胞治疗组结扎股动脉处的远端毛细血管生成较明显,血管成网状.缺血组及磷酸盐缓冲液组结扎处远端毛细血管生成不明显.②CD34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毛细血管密度:对照组平均为16个/×400高倍镜,缺血组和磷酸盐缓冲液组平均为5个/×400高倍镜,治疗组毛平均为20.5个/×400高倍镜.骨髓单个核细胞治疗组肌肉标本毛细血管密度明显高于缺血组和磷酸盐缓冲液组(P<0.05).③造模后3 d检测细胞因子含量:缺血组、磷酸盐缓冲液组、骨髓单个核细胞治疗组的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1.83±0.90),(3.22±2.10),(3.20±1.56),(3.75±1.07)ng/g,P<0.05].骨髓单个核细胞治疗组白细胞介素1β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缺血组、磷酸盐缓冲液组[(10.87±6.42),(10.74±6.32),(11.80±4.50),(16.73±4.21)ng/g,P<0.05],各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治疗缺血性疾病过程中,白细胞介素1β对毛细血管的生成起主要作用.

  •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联合骨髓单个核细胞自体移植治疗大鼠肢体缺血

    作者:张玉浩;戴坤扬;梅家才

    目的:将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应用于骨髓单个核细胞自体移植治疗肢体缺血,探索一种简单、安全有效治疗肢体缺血的方法,同时初步分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促进血管新生的机制和疗效.方法:实验于2005-03/2006-07在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动物实验中心完成.将48只雄性Wistar大鼠采用随机单位组设计分为4组:缺血对照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治疗组、骨髓单个核细胞治疗组、转染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基因的骨髓单个核细胞治疗组,每组12只.结扎所有动物左后肢股动脉及分支,制备后肢缺血模型.以微量加样器自结扎处以下2 cm开始,间隔0.2 cm为一注射点,共注射于内收肌和腓肠肌5点,每注射点各注射60 μL,缺血对照组大鼠注射300 μL培养液,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治疗组大鼠注射含5 pg基因pcDNA3.1-hVEGF165的DNA-脂质体复合物,骨髓单个核细胞治疗组大鼠注射3×106个骨髓单个核细胞,转染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基因的骨髓单个核细胞治疗组大鼠注射含3×106个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骨髓单个核细胞.于移植后4周行动脉造影,采用RT-PCR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基因的体内表达,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缺血区新生血管密度,评价血管新生情况.结果:48只大鼠均造模成功,并进入结果分析.①移植后4周动脉造影显示,缺血对照组大鼠股动脉及其分支均未显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治疗组和骨髓单个核细胞治疗组可见中等量新生血管,两组效果相似,转染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基因的骨髓单个核细胞治疗组可见有大量新生血管新生,丰富的侧枝循环建立.②大鼠毛细血管密度测定结果显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治疗组和骨髓单个核细胞治疗组均较缺血对照组新生血管数量增加,转染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基因的骨髓单个核细胞治疗组可进一步增强疗效[(10.0±0.8),(21.7±1.9),(20.4±3.3),(42.1±3.5)个/HP,P<0.05],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治疗组和骨髓单个核细胞治疗组两组之间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③RT-PCR检测大鼠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基因的体内表达,转染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基因的骨髓单个核细胞治疗组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治疗组均有扩增,转染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基因的骨髓单个核细胞治疗组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mRNA相对含量表达高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治疗组(0.191±0.044,0.094±0.032,P<0.05).结论:本组实验结果说明采用骨髓单个核细胞作为基因载体细胞治疗大鼠肢体缺血,能使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获得稳定有效的表达,其效果优于直接基因注射.

  • 脂肪干细胞和生物支架应用于牙槽骨修复

    作者:曹娜;裴路;张微

    背景:各种生理或病理因素导致的牙槽骨的吸收、缺损是口腔临床医学中的常见问题,但目前较常用的修复缺损牙槽骨的方法不能完全满足临床需要。骨组织工程的出现成为修复骨缺损的研究热点。
      目的:就脂肪干细胞的来源和应用价值、生物支架的种类及特性、生物支架对种子细胞的影响及脂肪干细胞复合支架用于动物实验的研究等方面作一总结。
      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CNKI和Pubmed数据库中1995年1月至2013年4月关于脂肪干细胞、生物支架及骨修复的文章,在标题和中以“脂肪干细胞,分化、增殖和成骨生物支架,牙槽骨,骨组织工程”或“Adipose stem cel s,Differentiation、proliferation and Osteogenesis,Biological scaffold,alveolar bone,bone tissue engineering”为检索词进行检索。选择文章内容与脂肪干细胞和生物支架应用于修复骨缺损有关者,同一领域文献则选择近期发表或发表在权威杂志文章。初检得到163篇文献,根据纳入标准选择关于脂肪干细胞和生物支架应用于修复骨缺损的40篇文献进行综述。
      结果与结论:脂肪干细胞具有与骨髓基质干细胞相似的分化潜能,因其来源广、易采集、易培养低衰老,成骨分化好和风险小等特点被广泛关注,尤其和生物支架应用于骨修复表现出更好的成骨效果。随着有关各科学的发展牙槽骨缺损的修复有关问题都可以解决,脂肪干细胞和生物支架构建工程骨将是实现真正意义上牙槽骨再生的发展趋势且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829 条记录 10/42 页 « 12...78910111213...414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