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将组织学技术纳入七年制临床医学实验教学的体会

    作者:刘晓萍;荆昭;张代军;张静;曹留霞;于向民;潘晓亮

    目的 为了提高学生对<组织学与胚胎学>课程特点的理解,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热情、提高学习效果.方法 根据<组织学与胚胎学>教学内容设计相应的实验技术,选择石蜡切片制作、苏木精伊红(HE)染色为实验教学的内容;设计肥大细胞染色和观察作为创新性实验教学的内容.选我校2011级7年制临床医学同学为对象,自愿报名的参加实验全过程;总结实验方法和分析结果;收集同学对实验的反馈意见;评价开展本实验的效果.结果 学生完成动物的麻醉、取材至石蜡切片切片、HE染色、肠系膜铺片和甲苯胺蓝染色、结果观察全部过程,不仅对教材中涉及的研究方法有了感性认识;也对其中的组织微细结构和相关功能、肥大细胞的结构特点、脱颗粒与过敏性疾病关系的内容有更深刻的理解和掌握、强化了记忆;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培养了动手能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结论 组织学技术纳入7年制实验教学是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提高教学水平的有效教学模式.

  • 胸膜活检标本行基因扩增对结核性胸膜炎的诊断价值

    作者:张玲莉;刘云梅;纪宪;翟守恒;韩通运;周素芬;杜志平

    目的评价胸膜活检组织行聚合酶链反应(PCR)对结核性胸膜炎的诊断价值.方法 PCR检测65例胸膜活检组织中结核分枝杆菌DNA,并与胸水检测及胸膜活检组织病检对比.结果胸膜活检组织PCR阳性率83.1%,胸水PCR阳性率为63.1%,胸膜活检组织病检阳性率为60.0%.前者较后两者更敏感.结论胸膜活检组织PCR检测对结核性胸膜炎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 膝半月板损伤临床自然转归的研究

    作者:徐洪海;张峰;刘宁;郑晶晶;张银萍;赵全民;郭雄;于敏;刘宗智

    目的:探讨损伤半月板无治疗情况下临床及创缘的变化,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自2001年1月至2011年12月选择膝关节外伤而未诊治过的初诊68例患者,经临床表现(疼痛、交锁、不稳等)及膝关节MRI检查诊断为半月板损伤的患者行关节镜检查,其中32例半月板无法修复行全切术,男21例,女11例,年龄15~49岁,平均25岁,损伤至关节镜检查平均时间46周.观测指标:①膝关节术前术后Lysholm评分.②关节镜下半月板的损伤部位、类型和状态.(组织学观察:切取半月板损伤创缘不同部位的组织,一部分甲醛固定、石蜡包埋切片、HE染色、光镜观察;另一部分3%戊二醛固定、环氧树脂包埋、柠檬酸铅染色、电镜观察.结果:32例均获随访,时间1年以上.术后3个月与术前Lysholm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5.6,P<0.01).关节镜下可见典型表现28例:创缘中部与两端有新旧之别;非典型表现4例.光镜下可见典型表现26例:创缘中部少量类上皮细胞,两端交界部有较为明显的组织愈合细胞(成纤维细胞等);非典型表现2例.电镜下可见典型表现25例:伤缘中部偶见细胞(同源及类上皮)胞核胞浆呈萎缩状态,伤缘两端交界部成纤维细胞体积增大、突起较多、胞核较大,胞浆内含较多粗面内质网、游离核糖体和高尔基复合体,软骨细胞呈圆形或卵圆形,核大而圆,胞浆内较多的粗面内质网和游离核糖体,软骨细胞周围有软骨陷窝;非典型表现3例.结论:半月板损伤后未治疗或愈合之前负重活动,将导致创面长度增大,临床症状加重,提示半月板损伤后早期诊断治疗,及时有效制动是半月板痊愈、避免后期手术切除的关键.无法修复的半月板全切后近期临床效果满意.

  • 结合科研课题的PBL模式在组织学技术课程中的应用

    作者:张静;吴靖芳;张文静;任君旭;吕洋;王志勇;张江兰

    组织学技术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有助于医学生掌握相关的研究方法.结合科研课题的PBL教学模式应用可全面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并能完成科研课题的部分内容,具有双赢的效果.此种模式的应用对培养高素质医学人才有重要意义.

  • 156例轻度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组织病理学研究

    作者:陈禄彪;黄海辉;舒欣;徐启桓;陈旎;张卡;李刚

    目的 探讨临床诊断为轻度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肝组织病理学特点及其肝穿刺活检的重要意义.方法 选择156例轻度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进行肝穿刺活检及肝组织病理学检查,对临床诊断与病理诊断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经病理诊断为轻度慢性乙型肝炎者为105例,临床诊断与之的符合率为67.3%(105/156),中度28例(18.0%)、重度3例(1.9%)、肝硬化20例(12.8%);另外,肝组织炎症分级为G3~4者共48例(30.8%),纤维化分期为S3~4者共39例(25.0%);病理诊断为轻度慢性乙型肝炎与非轻度者之间的ALT、AST、Tbil和ALB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于临床诊断轻度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好行肝脏穿刺活检,以便更好指导诊断和抗病毒治疗.

  • 幽门螺杆菌的细菌学诊断

    作者:王承党

    诊断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的方法很多,主要有两类:侵入性和非侵入性.细菌学检查技术包括细菌培养和以Hp形态学特征为基础的组织学检查,需要通过内镜取得胃粘膜组织,属于侵入性检查,目前仍然被认为是诊断Hp的金标准.

  • 腰椎间盘退变的MRI诊断分级及其临床应用进展

    作者:吴剑宏;阮狄克

    腰椎间盘退变疾病是一种常见的疾病.目前临床上常用大体观查、组织学技术、X线平片、椎间盘造影、CT以及MRI等多种指标来描述椎间盘的退变[1].近年来,随着MRI技术的不断改进:如定量MRI技术的应用以及软件的开发,MRI已成为诊断椎间盘退行性改变精确的检查手段之一,鉴于其在椎间盘退变疾病的诊断中具有的特殊优势,笔者就腰椎间盘退变的MRI诊断分级及其临床应用进展综述如下.

  • 活血灵片对兔创伤性肢体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干预

    作者:蔡立民;桑传兰;谭志超;袁胜超;曾勤;王萧

    目的 观察活血灵片预防兔创伤性肢体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组织学变化及对纤溶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60只新西兰兔适应性喂养1周后,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动物模型组、低分子肝素钙预防组和活血灵片预防组,观察活血灵片预防兔创伤性肢体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组织学变化及对血浆中t-PA、PAI-Ⅰ、AT-Ⅲ指标的影响.结果 活血灵片预防组与模型对照组比较,活血灵片预防组血管内膜规则,管壁连续性完整,内皮细胞未见脱落,管腔内未见血栓形成.血浆中t-PA、AT-Ⅲ指标升高,血浆中PAI-Ⅰ指标降低,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小于0 01).结论 活血灵片预防组对血液纤溶系统有较为明显的影响,活血灵片可以提高机体纤溶系统活性的作用,同时具有保护股静脉内皮细胞,预防内皮细胞损害,抑制静脉血栓形成的作用.

  • 采用组织阵列技术检测卵巢肿瘤组织中p53蛋白的表达

    作者:王娅嫔;王和;彭芝兰;杨开选

    目的采用组织阵列(tissue array)技术检测p53蛋白在卵巢肿瘤中的表达情况.方法采用组织阵列技术结合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连接(SP)法对52例不同卵巢组织进行p53蛋白检测. 结果卵巢癌中p53蛋白的表达率为33%,正常卵巢、卵巢良性肿瘤及卵巢交界性上皮肿瘤中表达率为0%(P<0.005);p53蛋白的过度表达与患者的不同年龄、病理分化程度无显著相关性(P>0.05),而与不同组织类型具有显著相关性(P<0.05). 结论组织阵列技术是研究肿瘤基因的一种新方法,具有高效、简便及标准化的特点.p53蛋白在卵巢癌中的表达率较其他类型的卵巢组织明显升高.

  • 多肿瘤组织芯片在评价肿瘤细胞增殖与凋亡状态研究中的作用

    作者:张建中;韩瑞刚;郑艳华;黄英武

    目的:研究多种常见肿瘤组织芯片在观察癌细胞增殖和凋亡中的作用.方法:在病理档案材料中选取10种常见恶性肿瘤及其癌旁或正常组织的石蜡包埋标本,HE染色切片定位穿刺部位,每一蜡块穿取直径0.6 mm大小组织柱,排布成196点列阵的芯片;用ki-67、p53、rasp21、bcl-2和bax单抗SP法进行免疫组化染色,对各切片阳性细胞进行计数观察.结果:组织芯片经染色后结构完整,在肿瘤组织中ki-67、p53和rasp21标记的阳性细胞比癌旁和正常组织明显增高;而大多数肿瘤中bcl-2和bax表达呈负相关, 即bcl-2阴性或低表达者,则bax呈不同程度阳性表达,反之则相反.结论:组织芯片技术可以同时用于评价多种不同类型肿瘤样本的增殖活性和凋亡状态,为临床预后判断提供资料.

  • 采用组织芯片技术检测大肠癌组织中Ubiquitin的表达

    作者:罗政;勾安伦;刘勇;路名芝;袁晟

    目的:研究大肠癌组织中细胞周期调控因子Ubiquitin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采用组织芯片技术制作80例大肠癌组织芯片,同时用SP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大肠癌组织芯片中Ubiquitin的表达.结果:80例大肠癌中Ubiquitin阳性27例,强阳性15例,总阳性率为52.5%.80例大肠癌中管状腺癌、黏液腺癌和乳头状腺癌的Ubiquitin阳性率分别为38.7%、53.8%和40.0%;黏膜及黏膜下层、肌层、浆膜层、浆膜外的Ubiquitin阳性率分别为50.0%、17.9%、47.2%和75.0%;淋巴结转移阳性组和阴性组的Ubiquitin阳性率分别为47.2%和29.6%.结论:本组实验显示Ubiquitin的表达与大肠癌组织学类型无关,与大肠癌淋巴结转移状况无关.仅在浸润至浆膜层和浆膜外的大肠癌中Ubiquitin高表达,提示Ubiquitin的表达与大肠癌的浸润进展程度有一定关系.应用组织芯片大规模高效检测临床组织样本是可行的,具有快速、方便、经济、准确的特点.

  • 组织芯片技术研究肺癌及癌前病变bFGF的表达和意义

    作者:李艳;王新允;刘婷;朱丛中;孙翠云;王爱香;郑海燕;赵凤云

    目的:检测肺癌组织芯片中bFGF的表达,并探讨其在肺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和意义.方法:利用组织芯片技术和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肺原发癌89例、淋巴结中的转移癌12例、癌前病变12例和正常肺标本10例中bFGF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原发肺癌中有66.3%表达bFGF,显著高于正常组和癌前病变组,P=0.000和0.006;bFGF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和临床分期相关,P=0.002和0.005.结论:组织芯片技术是一种高通量的组织研究工具,具有高效率、标准化等优点bFGF在肺癌组织中过表达,与肺癌的侵袭性和进展程度相关,在肺癌的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 肾错构瘤10例临床病理分析

    作者:张建军;刘琳

    目的:研究肾错构瘤的影像学特点及组织学表现.方法:回顾分析了我院1980年7月~2000年5月收治的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0例肾错构瘤.结果:术前B超确切诊断率为70%,CT确切诊断率为90%,静脉肾盂造影确切诊断率为0.结论:B超、CT检查对该病具有特异性影像学诊断价值.

  • 胸膜间皮瘤12例临床分析

    作者:杨志坚

    我院于1983年~2000年5月共收治经病理检查证实的胸膜间皮瘤12例,其中11例为恶性,1例为良性,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12例住院患者,男10例,女2例;年龄36~68岁,平均53.2岁,年龄在40岁以下1例(8.3%),年龄在40岁以上11例(91.7%)。其中1例有石棉接触史,余均无石棉接触史。出现症状至就诊时间半个月~24个月,平均4.2个月,入院前均未确诊,误诊为结核性胸膜炎5例,6例疑诊为胸腔积液,1例疑诊为肺部块影。

  • 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胃黏膜组织学炎症评价依据及诊断标准的探讨

    作者:张亚历;赖卓胜;王继德;张振书;周殿元;温敏;山田宣孝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相关性胃黏膜炎症的病变特征及炎症程度的组织学评价标准。方法 2 134例胃活检组织学病理检查病例, 包括胃窦、胃体、胃角取材。Hp检测按快速尿素酶试验及组织学甲苯胺蓝或免疫组化染色,HE组织学切片染色用于组织炎症及炎症活动度的评价。结果 Hp感染主要引起胃黏膜上皮细胞的病变, 正常胃黏膜腺上皮内无炎细胞浸润, 重度炎症有上皮层炎细胞的聚集破坏。黏膜炎症分级反映了Hp感染状况且不受活检部位、组织取材标本小、包埋切片方向的影响。在Hp感染阳性组, 重度活动性炎症者占39.6%, 而在阴性组仅为0.4%, 二者差异有显著意义。Hp胃黏膜定植量与黏膜炎症程度有明显的相关性。结论本研究提出的胃黏膜炎症分级方法十分简便,标准容易掌握, 反映了Hp的定植情况及其致病的生物学特性。

  • 120例原发性干燥综合征临床特点分析

    作者:胡银秀;陆亚华;郑善翠

    原发性干燥综合征(primary sjogren syndrome,pSS)是以口眼干燥、关节肿痛为常见表现的一种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常呈现家族聚集性[1].表现为淋巴细胞和浆细胞对靶器官的进行性浸润,导致靶器官功能障碍,除波及大唾液腺、泪腺外,还可波及关节、血液、皮肤和肾、肝、肺等器官.男女比例1: 9,以女性多见[2].目前pSS确切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一般认为在遗传、病毒感染和性激素异常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下,引起机体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异常反应,通过各种细胞因子和炎性介质造成组织损伤.我们对2008年1月至2010年11月在苏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住院和门诊治疗的120例pSS患者发病一般情况、临床特点及实验室检查进行总结,旨在进一步提高对pSS的认识,以求减少误诊,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表达和结直肠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

    作者:田晓刚;王伟

    近年来,随着细胞受体和增殖调控的分子水平对肿瘤发病机制的进一步认识,开始了针对细胞受体、关键基因和调控分子为靶点的靶向治疗[1].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growth factor recel3tor,EGFR)是受体酪氨酸激酶家族成员,基因定位于第7号染色体短臂(7p11-13)上,包含26个外显子,长约110 kb,所编码的蛋白为Ⅰ型跨膜酪氨酸蛋白激酶(tyrosine proteinkinase,TPK).

  • 瘦素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周雪莲;秦玉彩;薄世伟

    目的 探讨瘦素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50例胃癌及30例切缘区正常胃组织中瘦素、VEGF的表达.结果 ①胃癌及切缘区正常胃组织中均有瘦素及VEGF的表达,胃癌组织中瘦素及VEGF表达的阳性率高于切缘区正常胃组织(72.00%,60.00% vs 46.67%,36.67%,x2=5.13,4.09,P<0.05);②有淋巴结转移、浆膜浸润及分期较晚(Ⅲ/Ⅳ期)的胃癌组瘦素表达阳性率高于无淋巴结转移、无浆膜浸润及分期较早(Ⅰ/Ⅱ期)的胃癌组(82.35%,80.49%,91.67%vs 50.00%,33.33%,53.85%,x2=4.16,5.97,8.85,P<0.05);③有淋巴结转移、浆膜浸润及分期较晚(Ⅲ/Ⅳ期)的胃癌组VEGF表达阳性率高于无淋巴结转移、无浆膜浸润及分期较早(Ⅰ/Ⅱ期)的胃癌组(73.53%,68.29%,79.17% vs 31.25%,22.22%,42.31%,x2=8.10,4.75,7.06,P<0.05);④胃癌组织中瘦素与VEGF表达呈正相关(rs=0.404,P<0.01).结论 胃癌组织中瘦素和VEGF表达增多,二者的表达水平与胃癌的淋巴结转移、浆膜浸润及TNM分期密切相关;瘦素可能因协同VEGF或通过上调VEGF的表达而在胃癌的浸润、转移中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 幽门螺杆菌感染对胃黏膜三叶因子2表达的影响

    作者:穆标;刘之武;王志川;谢蓓;吕梦华;骆元正;雷晶;邢燕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感染(Hp)对慢性胃炎胃黏膜三叶因子2(TFF2)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免疫组化及半定量的分析方法检测Hp阳性组与Hp阴性组,以及Hp根除前后胃窦黏膜TFF2表达量的变化.结果TFF2阳性物质表达于胃黏膜上皮近基底部的胃腺细胞的细胞质内,呈棕黄色颗粒;与Hp阴性组比较,Hp阳性组的TFF2染色评分显著减少(P<0.05);根除Hp后的胃黏膜较根除前TFF2的表达量显著增加(P<0.05).结论Hp感染导致胃黏膜TFF2表达减少,提示TFF2在Hp相关性胃炎的发病机制中起一定作用.

  • 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咽拭子EBV-DNA在早期诊断EBV感染中的作用

    作者:李玉兰;王琳;樊启红;龚本新;周少华;陈秀君

    目的 探讨咽拭子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法检测非洲淋巴细胞瘤病毒脱氧核糖核(EBv-DNA)在早期诊断EBV感染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于疑诊EBV感染的患儿在疾病初期分别采用咽拭子PCR法检测EBV-DNA,同时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测静脉血EBV-VCA-IgM和(或)IgG,对于前者阳性而后者阴性的病例在1周后复查EBV-VCA-IgM和IgG,比较两者在早期诊断EBV感染中的价值.同期检测健康儿童50例作为对照组.结果 ①共检测疑诊病例985例,其中EBV-DNA阳性344例,阳性率34.9%,EBV-VCA IgM和(或)IgG阳性164例,阳性率16.6%;健康对照组检测50例,仅1例EBV-DNA阳性,所有病例EBV-VCA-IgM和(或)IgG均阴性.②在纳入研究病例中,诊断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者38例,其中EBV-DNA 37例阳性、EBV-VCA-IgM和(或)IgG 27例阳性(P<0.05).诊断为非典型EBV感染的312例,其中EBV-DNA阳性307例,阳性率98.4%,EBV-VCA-IgM和(或)IgG阳性137例,阳性率43.9%(P<0.01).结论 咽拭子PCR法检测EBV-DNA敏感度高,特异度强,且取材简单,方法无创,家长易于接受,与检测EBV-VCA IgM、IgG相比,在早期诊断EBV感染性疾病,尤其是非典型EBV感染很有应用价值.

55 条记录 1/3 页 « 12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