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氧合指数及肺泡动脉氧分压差监测对小儿重症肺炎的临床价值分析

    作者:杨轶男;王海燕;朝鲁门其其格

    目的 探究氧合指数(OI)及肺泡动脉氧分压差(A-aDO2)监测对小儿重症肺炎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16年3月~2017年3月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儿科收治的71例重症肺炎患儿临床资料设为研究组,并依据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APACHE-Ⅱ)评分分成研究组A(≥40分)、研究组B(20~<40分)、研究组C(<20分).另取同期71名健康儿童设为对照组,均予以血气监测.比较对照组与研究组、研究组不同时间点的OI/体表面积、A-aDO2/体表面积水平以及研究组预后情况.结果 研究组A、B、C的OI/体表面积水平较对照组低,以研究组A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研究组A、B、C的A-aDO2/体表面积水平较对照组高,且研究组A高(P<0.01);研究组AOI/体表面积水平较B、C低,BAOI/体表面积水平较C低,且研究组AA-aDO2/体表面积水平较B、C高,BA-aDO2/体表面积较C高,研究组OI/体表面积水平随治疗时间增加而提升,A-aDO—体表面积随治疗时间增加而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对OI、A-aDO2予以动态监测可评估重症肺炎患儿病情,指导临床治疗,改善预后,具推广价值.

  •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开放吸痰后行控制性肺膨胀的实验研究

    作者:刘振国;王晶;徐家刚

    目的:探讨控制性肺膨胀(SI)对Beagle犬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开放吸痰后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共12只Beagle犬,利用油酸建立犬ARDS模型,接呼吸机予以基础通气,稳定30 min后随机进行两组吸痰.SI组吸痰后立即予以一次SI,非SI组吸痰后不予SI.监测吸痰前、吸痰后5 min、15 min、30 min的动脉血气、呼吸力学参数等.结果:非SI处理组ARDS吸痰后可能出现一过性的低氧血症加重,然而SI处理组在吸痰后低氧血症加重的现象并不明显.与非SI组比较,SI组动脉氧分压(PaO2)在5 min和15 min时间点上显著增高( P<0.05),SI组肺静态顺应性(Cst)在吸痰后5 min、15 min和30 min较吸痰前显著升高(P<0.05),并且在5 min和15 min时间点上高于非SI组(P<0.05).结论:SI能改善ARDS开放吸痰后肺的氧合指标,改善肺顺应性.

  • 不同潮气量对妇科腹腔镜手术肥胖患者呼吸的影响

    作者:郑瑾

    目的 探讨不同潮气量对妇科腹腔镜手术体质量指数(BMI)在30.0~34.9 kg/m2的肥胖患者呼吸的影响.方法 60例择期行腹腔镜下子宫次切手术肥胖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潮气量=实际体重(kg)×8 ml/kg]和实验组[B组,潮气量=理想体重(kg)×8 ml/kg],每组30例.于气管插管后5 min(T1)、CO2气腹Trendelenburg体位后5 min(T2)、CO2气腹Trendelenburg体位后30 min(T3)、气腹结束体位恢复后5 min(T4)、拔出气管导管后10 min(T5)取动脉血,记录不同时间点的气道峰压(Ppeak)、气道平台压(Pplat)、振荡频率(Frequence)、分钟通气量(Mv)、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酸碱度(pH),计算氧合指数(OI)、肺顺应性(C)、肺内分流率(QS/QT).结果 不同时间点B组氧合指数、肺顺应性、肺内分流率与A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肥胖患者行妇科腹腔镜手术时,潮气量设定为理想体重(kg)×8 ml/kg,可以达到满意的通气效果,改善氧合,提高肺顺应性,降低肺内分流率.

  • 血管外肺水指数在心脏术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早期识别中的意义

    作者:王永杰;邬志强;张海涛;贡旭楠;陈阳;张靓靓

    目的 探讨血管外肺水在体外循环心肺转流(CPB)下心脏术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早期识别中的意义.方法 选取2011年2月至2014年2月我院CPB下心脏术后且存在ARDS高危因素的30例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入ICU后连续2d监测血管外肺水指数(EVLWI)、氧合指数(PaO2/FiO2)、肺血管通透性指数(PVPI).结果 进展为ARDS的患者术后第1天的EVLWI明显高于未进展为ARDS的患者[(15.9±7.6)ml/kg比(8.6±2.2)ml/kg,P=0.04].以术后第1天血管外肺水指数>10.06 ml/kg(理想体重)为截点,预测ARDS的敏感度为83.3%,特异度为80.0%,阳性预计值为89.47%,阴性预计值为72.72%.与入组时即诊断ARDS患者比较,存在危险因素并进展为ARDS的患者入室后第1天的EVLWI无明显差别[(14.6±4.8)ml/kg比(15.9±7.6)ml/kg,P=0.97].结论 血管外肺水指数升高是ARDS的早期特征性表现,在达到柏林标准之前2.6 d即明显升高,可作为CPB下心脏术后存在高危因素患者是否进展为ARDS的早期预警指标,进而争取有利治疗时机,改善预后.

  • 鼻塞持续正压通气对NRDS患儿呼吸功能影响临床观察

    作者:王连娥

    目的:探讨鼻塞持续正压通气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eonatal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NRDS)的治疗效果.方法:60名NRDS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分别给予鼻塞持续JF压通气及经鼻气管插管压力支持通气(PSV)模式辅助呼吸,并给予沐舒坦及地塞米松等药物治疗,一周后,观察两组患儿血氧饱和度(SPO2),血氧分压(PO2),血二氧化碳分压(PCO2),呼吸指数(RI)及氧合指数(OI)变化及肺部感染发牛情况.结果:两组患儿SPO2、PO2、PCO2、RI、OI无明显差别,治疗组肺部感染率低于对照组.结论:鼻塞持续正压通气可取得与经鼻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相同的呼吸支持作用,鼻塞持续正压通气能够降低肺部感染率,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早期拔除气管插管后序贯无创通气的时机及价值

    作者:郑振腾

    目的:探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早期拔除气管插管后序贯无创通气的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0月~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100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比较相关指标及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呼吸情况、心率以及氧合指数、PaCO2、MAP比较,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有创机械通气时间、总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且其VAP发生率、死亡率较对照组均明显更低(P<0.05)。结论: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早期拔除气管插管后进行序贯无创通气治疗,佳时机为氧合指数200~250mmHg。能有效改善呼吸状况,缩短住院时间,降低死亡率。

  • 无创机械通气用于重症监护室急性肺损伤患者的临床观察

    作者:张妍;朱吉祥;高建国;姜利军;朱瑞武;吉化春

    目的:观察急性肺损伤患者早期给予无创正压机械通气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31例早期急性肺损伤患者,给予无创正压机械通气治疗,S/T通气模式,呼吸机参数设置为EPAP3-8cmH2O,IPAP不超过18 cmH2O,潮气量6~8ml/kg,连续动态监测生命体征,采取不同时间段的动脉血气,计算氧合指数并记录.结果:26例急性肺损伤患者临床症状明显改善,并逐渐试脱机成功;5例改行有创机械通气治疗.结论:无创正压机械通气治疗早期急性肺损伤患者临床效果肯定.

  • 早期乳酸清除率、氧合指数对重症肺炎合并休克患者预后的评估作用

    作者:刘汉冕;杨日焰;陈杏波;凌云;叶初阳;瞿嵘

    目的 分析早期乳酸清除率、氧合指数对重症肺炎合并休克患者预后的评估作用.方法 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ICU重症肺炎患者40例.将患者按照治疗结果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氧合指数、初始血乳酸水平以及6h乳酸清除率、APACHEⅡ评分.按照6h乳酸清除率的高低将超过10%患者分为高乳酸清除率组和小于或等于10%分为低乳酸清除率组,对两组的6h血乳酸水平、APACHEⅡ评分以及治疗28d后死亡率以及呼吸衰竭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 存活组与死亡组患者初始血乳酸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PACHEⅡ评分、氧合指数以及血乳酸清除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高乳酸清除率组与低乳酸清除率组患者初始血乳酸以及APACHEⅡ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28d后死亡率、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乳酸清除率、氧合指数对重症肺炎合并休克患者预后具有的评估作用,值得深入研究与推广应用.

  • 重症新生儿肺炎早期使用机械通气的效果评价

    作者:石壮;翁志媛;张又祥

    目的 探讨重症新生儿肺炎早期使用机械通气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8月~2016年8月接收的86例重症新生儿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组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肺表面活性物质用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使用早期机械通气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患儿氧合指数、精度均值(MAP)以及临床症状持续时间.结果 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3.0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4.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在接受治疗前动脉血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平均动脉压(MAP)数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接受治疗后,观察组患儿PaO2、PaCO2、MAP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在治疗前氧合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接受治疗后,观察组患儿氧合指数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住院临床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重症新生儿肺炎患儿实施早期机械通气治疗,可增强患儿肺部呼吸功能,明显改善患儿氧合指数,临床效果良好,安全可靠,具有推广价值.

  • 早期俯卧位通气在主动脉夹层术后低氧血症患者中的应用

    作者:张宪芬;高文根;孟海英;宋丹;陶欢欢;张殿宝

    目的:探讨早期实施俯卧位通气对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术后严重低氧血症(PaO2/FiO2<100)患者呼吸参数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对9例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术后严重低氧血症患者早期实施俯卧位通气,对比四个时间点患者呼吸参数及血流动力学指标变化情况。结果俯卧位通气30min(T2)、2h (T3)、实施后1h(T4)患者氧分压(PaO2)、氧合指数(OI)、静态肺顺应性(Clst)较实施前(T1)均明显上升,呼吸指数(RI)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后1h(T4)患者PaO2较实施30min(T2)、2h(T3)时有所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后30min(T2)患者收缩压(SAP)较实施前(T1)有所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心率(HR)、中心静脉压(CVP)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早期实施俯卧位通气可以有效改善主动脉夹层术后低氧血症患者氧合状况,对血流动力学无不良影响。

  • 糖皮质激素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疗效观察

    作者:李淑英;李继荣;齐国艳

    目的 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救治中应用糖皮质激素的临床价值评价.方法 选取45例创伤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按照不同治疗手段分为治疗组(23例)与对照组(22例),分别实施常规治疗联合糖皮质激素及常规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病死率、住院时间、APACHE Ⅱ评分、尿量、氧合指数、CRP、TNF-α、IL-1 β、IL-6、 ET-1、NO水平均存在 显著差异(P<0.05).结论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治疗中应用糖皮质激素可以提高临床疗效,降低患者病死率.

  • 腹腔镜手术中压力和容量控制通气对患者气道峰压及肺氧合功能的影响

    作者:叶允荣;杨明华

    目的 分析腹腔镜手术中压力和容量控制通气对患者气道峰压及肺氧合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ASA1 ~ 2 级宫颈癌根治术患者40例,随机分成两组,容量控制通气(VCV ) 组,压力控制通气( PCV) 组,每组20 例,麻醉方法均为气管插管后接麻醉机行机械通气,分别于气管插管后气腹前(T1)、气腹后30min(T2)、气腹后60min(T3),监测气道峰压(Ppeak)的情况,抽取动脉血监测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动脉氧分压(PaO2),并计算氧合指数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与T1 时相比,两组Ppeak 气腹后升高(P < 0.05),容量控制通气(VCV)组更明显,而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动脉氧分压(PaO2)、氧合指数的变化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行腹腔镜手术时,压力控制通气可以有效降低术中气道压,防止气道损伤,同时不影响患者的氧合情况.

  • 实验性ARDS家兔肺不同区域有效血流灌注的变化

    作者:汤泽萍;解立新

    目的 通过观察ARDS家兔模型肺不同区域有效血流的变化,探讨ARDS所致严重低氧血症的发生机制.方法 采用静脉注射油酸的方法建立ARDS家兔模型,应用PIM-Ⅱ激光多普勒血流灌注扫描仪观察在不同肺模式下家兔肺不同区域局部有效血流灌注以及动脉血气指标的变化.结果 家兔静脉注射油酸后,肺上区、肺下区腹侧、肺下区背侧氧合指数分别由给药前409.5±87.3、372.5±91.0、381.1±85.3减少到67.7±11.7、68.1±10.8、74.1±20.9(P<0.01).经小潮气+PEEP治疗后,上述肺区的氧合指数分别回升到162.7±24.5、162.7±26.9、169.8±23.3(P<0.05);经小潮气+PEEP+俯卧位治疗后,分别回升到210.1±105.9、181.1、26.9、185.8±22.2(<P<0.01);家兔静注油酸后,吸气末与呼气末肺下区背侧血流灌注分别由给药前的(9.59±0.33)、(9.61±0.21)mL·min-1下降到(4.29±1.26)、(4.33±1.38)mL·min-1(P<0.05),经小潮气+PEEP治疗后,分别回升到(4.74±1.21)、(4.95±0.89)mL·min-1(P<0.05).而经小潮气+PEEP+俯卧位治疗后,分别回升到(6.33±0.55),(7.04±0.61)mL·min-1,后者明显高于前者(P<0.05).结论 类似于右-左分流导致的肺内分流可能是ARDS发生严重进行性低氧血症的主要原因之一;小潮气+PEEP,小潮气+PEEP+俯卧位对改善肺局部有效血流灌注均具有良好的作用,其中俯卧位+小潮气+PEEP效果尤为明显.

  • 管道带加热丝的电热湿化器在气管插管患者中应用的临床研究

    作者:江榕;段峻青;张建国;王丹;熊琴;瞿晔;钱克俭

    目的 探讨管道带加热丝的电热湿化器在气管插管患者中应用的湿化效果.方法 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将120例气管插管机械通气脱机后但未达到拔管指征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60例.对照组采用间歇气道内滴注生理盐水湿化气道的传统气道管理;试验组采用管道带加热丝的电热湿化器进行气道湿化.记录两组患者吸入气体的温度和湿度、痰液黏稠度、拔管后管壁内有痰痂的例数、因导管堵塞须重插的例数以及给氧后不同时间点的氧合指数.结果 试验组吸入气体温度、湿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温度(℃):36.9±0.2比22.3±2.1,湿度(mg/L):44.0±2.0比27.0±4.0,均P<0.01];试验组痰液黏稠度Ⅱ度(湿化良好)的例数显著多于对照组(49比15),而Ⅲ度(湿化不足)的例数显著少于对照组(8比43,均P<0.05);试验组拔管后管壁出现痰痂的例数(5例)及导管堵塞须重插的例数(0例)显著少于对照组(24例、6例,P<0.01).试验组给氧后氧合指数(mm Hg,1 mm Hg=0.133 kPa)逐渐升高,至给氧96h、120 h氧合指数显著高于对照组(96 h:349.0±21.3比290.0±20.7,120 h:354.0±25.6比309.0±22.6,均P<0.01).结论 在气管插管患者中应用管道带加热丝的电热湿化器进行气道湿化的湿化效果优于气道内间断滴入生理盐水的传统方法.

  • 连续性高容量血液滤过治疗重度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疗效

    作者:张继承;楚玉峰;曾娟;任宏生;孟玫;蒋进皎;王春亭

    目的 探讨连续性高容量血液滤过(CHVHF)治疗重度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方法,选择2007年6月至2011年6月入住本院重症监护病房(ICU)的65例重度ARDS患者进行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37例)和对照组(2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CHVHF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6、24、48、72 h肺功能指标氧合指数(PaO2/FiO2)、血管外肺水指数(EVLWI)、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以及血流动力学参数如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的变化,并观察机械通气的持续时间、住ICU天数、撤机成功率、28 d存活率等指标.结果 两组治疗后肺功能指标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随治疗时间延长PaO2/FiO2(mm Hg,1 mm Hg=0.133kPa)逐渐升高,EVLWI (ml/kg)、PaCO2(mm Hg)逐渐下降,且治疗组较对照组改善明显(6 h PaO2/FiO2:92.6±7.2比83.8±11.4,24 h EVLWI:10.8±3.7比12.6±4.5,24 h PaCO2:47.2±8.5比51.4±4.8,均P<0.05).两组治疗后血流动力学指标HR、MAP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机械通气时间(d)、住ICU天数(d)明显缩短(机械通气时间:12±4比19±6,住ICU天数:21±4比33±8,均P<0.05),撤机成功率、28 d存活率明显升高(撤机成功率:81.1%比64.3%,28 d存活率:86.5%比71.4%,均P<0.05).结论 重度ARDS患者采用CHVHF治疗能明显改善肺功能,缩短机械通气时间,提高机械通气撤机成功率,降低病死率,对血流动力学无明显不利影响.

  • 重症急性胰腺炎早期液体复苏对氧合指数及预后的影响

    作者:龚晓莹;李国福;臧彬

    目的 分析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早期(起病2周内)液体复苏后液体平衡与氧合指数的相关性,探讨早期液体复苏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采用观察性研究,选择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2011年3月至2013年10月首诊或入普通病房当日即转入重症监护病房(ICU)的成人SAP患者97例,除外终止治疗患者后,终65例纳入分析.所有患者由同一位ICU医生制定复苏和治疗计划并予以实施.按预后将患者分为好转组和死亡组,比较两组患者入ICU后1、2、3、7、14d液体平衡情况;并采用曲线拟合方法估计每日液体平衡量与氧合指数的相关性.结果 纳入的65例患者中,ICU治疗期间死亡12例,好转转入普通病房53例.好转患者累计液体平衡增长趋势减缓或出现负平衡,而死亡患者仍需液体正平衡;好转组与死亡组各时间段累计液体平衡量(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1 d:1 814.5(905.2,2 152.8)比3 891.0(2 524.2,5 714.5),Z=-3.303,P=0.001;2 d:2 469.0(1 456.0,3 696.0)比6 498.0(4 617.8,8 763.5),Z=-4.431,P<0.001;3 d:3 234.0(1 098.0,4 295.5)比9 533.5(6 748.8,10 689.0),Z=-4.684,P<0.001;7 d:3 234.0(1 033.0,5 162.0)比13 986.5(8045.8,14 518.0),Z=-4.718,P<0.001; 14 d:3 234.0(978.5,4 924.0)比13 436.5(8 045.8,14 518.0),Z=-4.769,P<0.001].经治疗好转的患者入ICU 3 d内液体平衡量与氧合指数无明显相关性(R2=0.000,P=0.827);入ICU 3 d后氧合指数与每日液体平衡量之间满足logistic曲线拟合,但拟合度不高(R2=0.036,P<0.001).结论 早期液体复苏可维持SAP患者血流动力学稳定,能够早期实现液体相对负平衡者预后较佳,且好转患者3d后液体平衡情况与氧合指数符合logistic曲线拟合.

  • 有创机械通气治疗的急性呼吸衰竭患者氧合指数与预后关系探讨

    作者:刘杜姣;薛庆亮;王鹿杰;陈卫强;陈伟;于梅

    目的 通过对有创机械通气治疗急性呼吸衰竭(呼衰)患者监测指标的分析,探讨氧合指数(PaO2/FiO2)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11月至2011年8月兰州军区兰州总医院呼吸内科重症监护病房(ICU)91例急性呼衰行有创机械通气治疗患者的病例资料,根据患者预后分为存活组(55例)和死亡组(36例),比较两组患者通气前病情严重程度评分以及通气过程中血气分析指标的变化,并分析其与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 存活组与死亡组患者在通气前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Ⅲ(APACHEⅢ)评分、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评分、急性肺损伤(ALI)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分:62.77±22.92比74.62±25.77,6.46±2.45比6.62±3.03,1.90±0.57比2.10±0.73,均P>0.05).存活组与死亡组患者机械通气ld时PaO2/FiO2(mm Hg,1 mm Hg=0.133 kP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32.18±67.29比139.24±78.36,P>0.05);存活组机械通气3d和7d时PaO2/FiO2均较死亡组显著升高(3 d:205.47±74.71比149.76±70.38,7d:225.37±67.20比120.94±85.58,P<0.05和P<0.01).结论 PaO2/FiO2与急性呼衰行有创机械通气患者的预后相关,连续监测其变化可能作为判断危重病患者预后的参考指标之一.

  • 高频震荡通气与吸入一氧化氮在严重氧合障碍患者中的应用

    作者:徐远达;何国清;黎毅敏;萧正伦

    我们对6例常规机械通气无效的患者,分别予以吸入一氧化氮(NO)和换用高频震荡通气治疗,报告如下.1 病例与方法1.1 病例:1999-2001年治疗的6例患者中,男5例,女1例,均有严重的氧合功能障碍,并合并多器官功能不全或衰竭.6例患者的一般情况见表1.根据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价系统Ⅱ(APACHEⅡ)评分,所有患者病死率预计均达100%,常规机械通气时所有患者均使用高档电脑呼吸机,模式容量控制通气(VCV)或压力控制通气(PCV)加呼气末正压(PEEP),经48小时以上,氧合指数仍<(51.0±6.4)kPa(1 kPa=7.5 mmHg)且呈恶化的趋势.

  •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药物治疗的新进展

    作者:张利鹏;刘国娟;周丽华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特征是肺泡毛细血管屏障破坏,肺泡腔大量液体渗出,可呈双侧肺斑片状浸润影的经典胸片表现。这种非心源性肺水肿表现与肺的氧合功能受损有关,其严重程度可通过计算氧合指数〔动脉血氧分压/吸入氧浓度(PaO2/FiO2)比值〕来表示,PaO2/FiO2越小,提示缺氧越严重。尽管ARDS发病率高、后果严重,但仍没有切实有效的治疗方法,目前治疗仅限于尽量避免肺损伤的机械通气和避免液体过负荷。自从1967年ARDS被首次描述以来,尽管对它的研究已超过40年,但仅有少数药物被证实在其治疗中有一定疗效。现结合近的随机对照试验和荟萃分析对具有美好前景的治疗ARDS的药物进行综述。

  •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预后相关指标分析

    作者:张齐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病因及发病机制错综复杂,易伴发肺外器官衰竭,病死率高.对1994-2001年诊治的26例ARDS患者进行回顾分析,以探讨ARDS预后判断的相关指标.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26例ARDS患者诊断均符合1992年欧美联席会议提出的诊断标准[1].其中男16例,女10例;年龄17~85岁,平均58.3岁,60岁以上13例.

343 条记录 5/18 页 « 12345678...1718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