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青蒿琥酯对人腺样囊性癌NACC细胞裸鼠移植瘤的研究

    作者:刘又彰;农晓琳

    目的 检测青蒿琥酯(artesunate,ART)对人腺样囊性癌NACC细胞裸鼠移植瘤中与肿瘤生长、耐药相关蛋白的表达影响,探讨ART抑制肿瘤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 裸鼠背部皮下接种NACC细胞,载瘤裸鼠随机分组后,药物干预组裸鼠腹腔注射100.0 mg/kg ART,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隔天给药,给药8次后处死,收获瘤体组织,RT-qPCR法、免疫组化法检测瘤体组织c-Myc、ABCG2表达.结果 RT-qPCR及免疫组化法检测均显示,相比对照组,ART组中c-Myc、ABCG2的mRNA及蛋白表达量均显著降低(P<0.01).结论 ART对NACC细胞裸鼠移植瘤的抑制作用可能与下调肿瘤c-Myc、ABCG2的表达有关.

  • 青蒿琥酯联用伯氨喹治疗恶性疟疾的疗效分析

    作者:郑智红;乔妍

    目的:观察分析青蒿琥酯联用伯氨喹用于治疗恶性疟疾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安哥拉项目医疗站2013年6月至2014年12月经临床诊断为恶性疟疾的患者58例(其中国王9例,安工49例)随机分为常规组和试验组各29例,常规组采用青蒿琥酯注射液治疗,试验组患者在常规组的基础上联用伯氨喹片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治愈率、复燃率、疟原虫转阴时间及退热时间.结果:治疗后试验组、常规组治愈率分别为93.1%、65.5%,复燃率分别为3.4%、24.1%,组间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纽患者疟原虫转阴时间、退热时间均显著少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青蒿琥酯联用伯氨喹用于治疗恶性疟疾,能够获得显著的临床疗效,降低复燃率,临床应用价值巨大.

  • 青蒿琥酯治疗维和人员疟疾109例疗效观察

    作者:牛艳红;王玉斌

    目的 观察青蒿琥酯对联苏团第2战区的维和官兵中疟疾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用中国生产的注射用青蒿琥酯治疗109例确诊为疟疾的维和官兵患者,对疗效进行观察、分析.结果 109例疟疾患者经静脉注射或肌注青蒿琥酯治疗有效率100%,其中临床治愈率92.7%,显效率7.3%.结论 注射用青蒿琥酯对苏丹维和官兵疟疾患者具有非常高的临床疗效,有效率达100%,抗药性低,静脉应用是抗疟疾治疗的主要方法.

  • 青蒿琥酯对MRL/lpr小鼠间质性肺炎和颌下腺炎的治疗作用

    作者:金鸥阳;顾志峰;徐婷;赵盛楠;孙凌云

    目的 探讨青蒿琥酯对MRL/lpr小鼠间质性肺炎和颌下腺炎的治疗作用.方法 18只MRL/lpr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硫酸羟氯喹组、青蒿琥酯组和对照组,每组6只.18周龄时,硫酸羟氯喹组和青蒿琥酯组分别给予硫酸羟氯喹混悬液(150 mg/kg,1次/d)和青蒿琥酯混悬液(50 mg/kg,1次/d),共12周.HE染色法评价肺炎和颌下腺炎的病理学改变.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和尿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 (monocyte chemoattractant protein-1,MCP-1)水平.结果 30周龄时,硫酸羟氯喹组、青蒿琥酯组细支气管周围损害指数[(1.62±0.19)、(1.52±0.30)比(1.95±0.34);P<0.05]、血管周围损害指数[(1.23±0.18)、(1.28±0.12)比(1.57±0.33);P<0.05]、肺泡损害指数[(1.35±0.16)、(1.37±0.10)比(1.72±0.34);P<0.05]、颌下腺炎症指数[(1.48±0.22)、(1.43±0.15)比(1.84±0.34);P<0.05]均较对照组减轻,血清[(1 103.02±185.56) pg/ml、(1 072.37±242.43) pg/ml比(1 490.67±329.43) pg/ml;P<0.05]和尿[(189.16±70.85) pg/ml、(198.79±113.47) pg/ml比(446.79±192.31) pg/ml;P< 0.05] MCP-1水平均显著降低.结论 青蒿琥酯可降低MRL/lpr小鼠血清MCP-1水平,减轻间质性肺炎和下颌腺炎.

  • 青蒿琥酯联合三氧化二砷对NB4细胞增殖与凋亡的影响

    作者:尹婷;任汝静;李晓强;赵丽凤;程金来;沈建英;谭余庆

    目的 研究青蒿琥酯联合三氧化二砷对NB4细胞增殖与凋亡的影响.方法 将不同浓度的青蒿琥酯和三氧化二砷分别作用于NB4细胞48 h,应用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将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青蒿琥酯组、三氧化二砷组、三氧化二砷联合青蒿琥酯组.青蒿琥酯组以0.4 μmol/L青蒿琥酯进行干预,三氧化二砷组以1 μmol/L三氧化二砷干预,三氧化二砷联合青蒿琥酯组以0.4 μmol/L青蒿琥酯及1 μmol/L三氧化二砷进行干预.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和细胞凋亡,采用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细胞Bcl-2与Bax蛋白表达.结果 MTT检测显示,与对照组比较,青蒿琥酯0.25、0.50、1.00、2.00、4.00μmol/L组细胞增殖抑制率[分别为(19.26±3.59)%、(36.53±2.67)%、(61.32±2.50)%、(70.30±3.15)%、(86.92±0.02)%]升高(P<0.05);三氧化二砷1、2、4、8、16 μmol/L组细胞增殖抑制率[分别为(12.69±2.43)%、(64.26±2.02)%、(85.10±2.67)%、(92.06±2.21)%、(93.67±3.36)%]升高(P<0.05);与三氧化二砷组比较,三氧化二砷联合青蒿琥酯组增殖抑制率[(40.17±5.49)%比(32.23±3.52)%]、细胞G0/G1期细胞比例[(74.20±1.43)%比(66.14±1.78)%]、细胞凋亡率[(58.00±2.41)%比(34.57±1.22)%]升高(P<0.05);细胞Bcl-2蛋白[(0.45±0.09)比(1.03±0.10)]表达降低(p<0.05),Bax蛋白[(1.35±0.09)比(1.13±0.09)]表达升高(P<0.05).结论 青蒿琥酯可明显增强三氧化二砷对NB4细胞的增殖抑制和诱导凋亡作用,其机制可能与下调抗凋亡Bcl-2蛋白表达及上调促凋亡蛋白Bax表达有关.

  • 青蒿琥酯对腺样囊性癌NACC细胞裸鼠移植瘤抑制效果的研究

    作者:胥航;农晓琳;李异兴;李佳荃;俞立平;朴智

    目的:观察青蒿琥酯(ART)对腺样囊性癌裸鼠移植瘤的治疗效果,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裸鼠背部皮下接种涎腺腺样囊性癌NACC细胞系,建立移植瘤模型,接种7天后始见成瘤时,随机将动物分为5组,即生理盐水对照组、ART 50.0 mg·kg-1组、ART 100.0 mg·kg-1组、ART 200.0 mg·kg-1组、DDP 2.0 mg·kg-1组.每组5只,隔天给药,称裸鼠体重,给药8次后取瘤称重,采用免疫组化法、Western blot法检测Bcl-2,ERK2,VEGF的表达.结果:ART 200.0 mg·kg-1组以及DDP 2.0 mg·kg-1组移植瘤瘤重较生理盐水对照组明显减轻(P<0.05).ART 200.0 mg·kg-1组与DDP 2.0 mg·kg-1组相比,抑瘤效果无显著性差异(P>0.05).DDP 2.0 mg·kg-1组体重减轻明显,极度瘦弱,其余各组体重及生活状态无明显改变.瘤体标本免疫组化及Western blot法检测均发现ART 100.0 mg·kg-1可引起细胞凋亡并下调Bcl-2、ERK2以及VEGF的表达,这种下调作用在ART 200.0 mg·kg-1组更为明显,其与DDP 2.0 mg·kg-1组效果相似.结论:青蒿琥酯可有效抑制腺样囊性癌裸鼠移植瘤的生长,且毒副作用小,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下调肿瘤VEGF,Bcl-2,ERK2的表达相关.

  • 青蒿琥酯联合奥沙利铂对人结肠癌细胞HCT116的作用研究

    作者:杜志杰;董金篧;师如意;肖帅帅;马小乐;郭建癉

    目的:观察青蒿琥酯(Artesunate,Art)与奥沙利铂(Oxaliplatin,L-OHP)联合用药对人结肠癌细胞株HCT116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利用不同浓度单药Art、L-OHP及Art(6.25μg· mL-1)联合不同浓度L-OHP处理结肠癌HCT116细胞株48 h。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比色法分析细胞增殖变化;金正均Q值法判断两药联合效应,苏木精-伊红(HE )染色法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结果不同浓度Art和L-OHP对HCT116细胞株增殖均有抑制作用,且抑制率随药物浓度提高而增高(P<0.05);联合用药表现出协同或相加效应;HE 染色可见随Art浓度增加,细胞膜破裂,细胞核染色逐渐加深,细胞正常结构消失;Art (6.25μg · mL-1)与L-OHP(0.5μg·mL-1)联合用药,联合组早期细胞凋亡率较单药Art(20.31±3.8)%、L-OHP(14.83±3.9)%显著提高(P<0.05)。结论 Art与L-OHP联合用药能够显著抑制HCT116细胞株增殖并增强对细胞凋亡的诱导作用。

  • 青蒿琥酯对人结肠癌细胞HCT-8细胞凋亡和细胞周期的影响

    作者:黄伟炜;刘宁;牛红军

    目的:研究青蒿琥酯对人结肠癌HCT-8细胞凋亡和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实验分为10,20,30 μmol·L-1青蒿琥酯处理组,阴性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采用透射电镜和流式细胞仪检测青蒿琥酯对HCT-8细胞的凋亡诱导效果;采用流式细胞仪分析青蒿琥酯对HCT-8细胞周期的影响;采用Western blot印迹法检测青蒿琥酯对细胞凋亡相关蛋白Bax和Bcl-2表达的影响.结果:经青蒿琥酯处理后,电镜下可见HCT-8细胞膜皱缩、染色质凝聚、核碎裂、凋亡小体形成.10,20,30 μmol·L-1青蒿琥酯处理组凋亡率分别为17.1%±3.8%,29.5%±5.1%,41.4%±5.8%,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5.1%±1.4%.P<0.05.在20 μmol· L-1青蒿琥酯处理组,HCT-8细胞G0/G1期所占比例随着药物作用时间延长而增加,S期与G2/M期细胞所占比例则下降.10,20,30 μmol·L -1青蒿琥酯处理组Bax蛋白表达水平分别为0.20±0.03,0.40±0.05和0.50±0.08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0.06 ±0.02),P<0.05;Bcl-2蛋白表达水平未见明显变化,Bcl-2/Bax呈下降趋势.结论:青蒿琥酯可以抑制人结肠癌细胞HCT-8增殖,诱导细胞凋亡,其诱导凋亡作用机制可能与其阻滞结肠癌细胞周期和上调促癌基因Bax表达有关.

  • 青蒿琥酯对腺样囊性癌NACC细胞凋亡和侵袭的影响

    作者:俞立平;农晓琳;李佳荃;胥航;补智

    目的:探究青蒿琥酯(ART)对人腭部小涎腺腺样囊性癌(NACC)细胞凋亡、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NACC细胞经ART 100 mg·L-1干预后,吖啶橙/溴化乙锭(AO/EB)染色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Transwell小室检测对照组及ART 25,50,100 mg·L-1组细胞侵袭力;免疫细胞化学法测定各组细胞胞浆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蛋白表达量;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qPCR)测定各组细胞VEGF mRNA的表达.结果:①经AO/EB染色,与对照组相比,ART 100 mg·L-1组可明显观察到凋亡细胞(细胞形态不规则,核染色质固缩);②Transwell实验中,与对照组相比,ART 25,50,100mg·L-1组细胞跨膜数减少(P<0.01);③细胞免疫化学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ART 25,50,100,200 mg·L-各组胞浆中VEGF的蛋白阳性表达量显著降低(P<0.01);④Real-time qPCR测得各ART组VEGF基因相对表达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青蒿琥酯可诱导NACC细胞的凋亡,抑制其侵袭能力,下调其VEGF的表达.

  • 青蒿琥酯对硼替佐米耐药骨髓瘤细胞株的耐药逆转作用及机制

    作者:欧瑞明;谭友平;周长华;刘爽;张青;钟启;杜苑苑;郑丽玲;刘志;黄竞

    目的:探讨青蒿琥酯对硼替佐米耐药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细胞株的增殖抑制作用,并探讨其逆转骨髓瘤细胞耐药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硼替佐米浓度梯度递增法,以人MM细胞株NCI-H929为亲本,建立硼替佐米耐药的NCI-H929细胞株NCI-H929BR.采用噻唑蓝(MTT)比色法检测青蒿琥酯对NCI-H929BR的增殖抑制及对硼替佐米的耐药逆转作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核转录因子-κB p65(nuclear factor-κB p65,NF-κB p65)蛋白,磷酸化核转录因子-κB p65(phospho-nuclear factor-κB p65,NF-κB p-p65)蛋白,P糖蛋白(P-glycoprotein,P-gp),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B-cell lymphoma/leukemia-2,Bcl-2)蛋白以及Bcl-2相关X蛋白(Bcl-2 associated X protein,Bax)的表达变化.结果:采用浓度梯度递增法成功建立了硼替佐米耐药的NCI-H929细胞株NCI-H929BR,其耐药倍数为20.2倍.青蒿琥酯对NCI-H929BR有明显的增殖抑制作用,抑制效应呈浓度依赖性;硼替佐米(50 nmol·L-1)单药对NCI-H929BR无明显增殖抑制作用,青蒿琥酯(12.5 mg·L-1)单药的抑制率为(23.53 ±2.21)% (P <0.05),两药联合的抑制率为(60.71±3.43)%(P<0.01);青蒿琥酯处理后,NCI-H929BR的凋亡率上升,NF-κB p65,NF-κB p-p65,P-gp,Bcl-2表达下降,Bax表达上升,呈浓度依赖性.结论:青蒿琥酯可抑制NCI-H929BR的增殖,促进细胞凋亡,逆转其对硼替佐米的耐药性,下调NF-κB p65,p-p65,P-gp以及Bcl-2的表达,上调Bax的表达可能为其逆转肿瘤细胞耐药的作用机制.

  • 青蒿琥酯对肝纤维化大鼠肝脏基质金属蛋白酶-2表达的影响

    作者:来丽娜;任泽恩;宋晓亮;刘芳;郭春花;范毅敏;王黎敏

    目的:探讨青蒿琥酯(Art)影响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的抗肝纤维化作用机制.方法:采用二甲基亚硝胺(DMN)ip 6周,制备大鼠肝纤维化模型.动物随机分为6组: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Art(5,15,45 mg· kg-1)组、阳性对照秋水仙碱(Col,0.1 mg·kg-1).检测肝组织中羟脯氨酸(Hyp)的含量、动物血清透明质酸(HA),层连蛋白(LN),Ⅲ型前胶原肽(PⅢP)水平及肝组织MMP-2 mRNA和蛋白的表达.结果:与模型组相比,Art各组能降低肝组织Hyp含量(P<0.01),同时血清HA,LN,PⅢP,肝组织MMP-2-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下降(P <0.05,P<0.01).结论:Art能有效抑制DMN诱导的大鼠肝纤维化及肝脏中MMP-2的表达.

  • 青蒿琥酯纳米脂质体对人肝癌HepG2细胞抗血管生成作用的研究

    作者:赵春霞;沈雪松;金美华;黄丽芳;刘汉甫

    目的:探讨在青蒿琥纳米脂质体的干预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2(VEGFR2)在HepG2中的表达,为肝癌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取对数生长期HepG2细胞制成3×105/mL单细胞悬液,接种于35 cm2培养皿中培养24 h后给药,分别设生理盐水对照组、青蒿琥酯原料药组、青蒿琥酯纳米脂质体组(浓度均为μmol·L-1),药物作用24 h.采用RT-PCR法检测各处理组HepG2细胞中VEGF mRNA及VEGFR2 mRNA的表达水平;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各处理组HepG2细胞中VEGF及VEGFR2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青蒿琥酯纳米脂质体组VEGF及VEGFR2 mRNA相对表达量为0.22 ±0.02,0.09 ±0.02;对照组为0.55 ±0.03,0.53 ±0.02;青蒿琥酯纳米脂质体组VEGF,VEGFR2蛋白相对表达量为0.33 ±0.06,0.25 ±0.06,对照组为0.95±0.03,0.78 ±0.03,(P<0.05).青蒿琥酯纳米脂质体组与原料药组的VEGF及VEGFR2 mRNA表达和蛋白表达均低于对照组,且纳米脂质体组表达量低于原料药组.结论:青蒿琥酯纳米脂质体能够抑制肿瘤血管的生成达到抗肿瘤作用,且作用强于青蒿琥酯原料药,有应用于肝癌治疗的潜在价值.

  • 青蒿琥酯平衡溶解度和表观油水分配系数的测定

    作者:沈硕;刘淑芝;杜茂波;葛克亚;宋立华;叶祖光

    目的:测定青蒿琥酯的平衡溶解度及表观油水分配系数.方法:采用HPLC测定青蒿琥酯在各类溶媒中平衡溶解度,色谱条件为Diamonsil C18(2)色谱柱(4.6 mm ×250 mm,5μm),流动相乙腈-磷酸盐缓冲液(60∶ 40),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210 nm,柱温30℃.采用摇瓶法测定青蒿琥酯在正辛醇-水/磷酸缓冲盐中油水分配系数.结果:32.0℃时青蒿琥酯在纯水、三氯甲烷、丙酮、无水乙醇中溶解度分别为(0.36±0.016),(598.74±13.11),(284.63±7.96),(186.03±8.27) g·L-1.32.0℃时青蒿琥酯在正辛醇-水体系中油水分配系数(249.03±3.76),logPapp=(2.40±0.006 5).结论:青蒿琥酯脂溶性强,pH对其溶解度和油水分配系数均具有较大影响.在磷酸盐缓冲体系中,青蒿琥酯在pH5.50~7.43时溶解度随pH的增大而增加,油水分配系数随pH的增大而减小,但logPapp保持>2.0,说明青蒿琥酯在体内、外环境下均具有较强的生物膜通透能力.

  • 青蒿琥酯mPEG-PLGA纳米粒的制备及其对K562细胞的凋亡作用

    作者:许娜;王霜;杜庆锋;许露露;张进芳;李国峰;刘晓力

    目的:探讨负载青蒿琥酯的聚乙二醇单甲醚-聚乳酸-乙醇酸亲性嵌段共聚物(mPEG-PLGA)纳米粒的制备工艺及其对人白血病K562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方法:采用改良的自乳化法制备青蒿琥酯mPEG-PLGA纳米粒(Art-Nps),应用扫描电镜表征纳米粒的形态;激光散射粒度测定仪测其粒径分布及Zeta电位;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Art-Nps的载药量、包封率和体外释放样品;MTT法及Hoechst染色观察其对人白血病K562细胞的增殖及促凋亡作用.结果:Art-Nps为类球形实体粒子,表面光滑,平均粒径为(156.70±1.01)nm,Zeta电位为-(26.23±1.86)mV,平均载药量为(14.51±0.20)%,平均包封率为(86.51±0.50)%,体外释放规律符合Higuchi方程:Q=4.11t1/2+27.05,R2=0.98.MTT显示Art-Nps抑制K562细胞增殖呈时间-剂量依赖性,且作用72h后抑制率超过青蒿琥酯处理组,具有缓释作用;经不同浓度Art-Nps培养k562细胞48h后可见细胞数量明显减少,细胞大小不一,形态不规则,高倍镜可见细胞核固缩、凝集,并有凋亡小体,且随着浓度增加凋亡小体增多.结论:本研究所制Art-Nps具有粒径小、高载药量及包封率的特点,体外实验证明其可诱导人白血病K562细胞凋亡,且具有缓释作用,延长了药物对白血病细胞的作用时间,本研究为开发青蒿琥酯新剂型提供了实验依据.

  • 青蒿琥酯治疗肝癌的机理初探

    作者:吴理茂;赵一;王勤;张锡流

    目的:研究青蒿琥酯抗肝癌的作用机理.方法:检测拓扑异构酶活性,甲基绿-派络宁染色检测凋亡细胞,免疫组化方法观察Bax、Bcl-2的表达.结果:经青蒿琥酯处理的SMMC-7721细胞拓扑异构酶活性增强,青蒿琥酯处理后,凋亡细胞明显增加,免疫组化显示,青蒿琥酯组肿瘤标本Bax蛋白阳性细胞数增多,Bcl-2蛋白阳性细胞数减少.结论:青蒿琥酯抗肝癌作用机理可能为上调Bax基因,下调Bcl-2基因,诱导癌细胞凋亡,同时影响拓扑异构酶活性.

  • 促渗剂对青蒿琥酯贴剂体外经皮吸收的影响

    作者:邱琳;王乃婕;杜丰;梁秉文;叶祖光

    目的 考察几种促渗剂对青蒿琥酯体外经皮吸收的影响,为青蒿琥酯贴剂的开发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TK-6A型透皮扩散仪,以SD大鼠腹部皮肤为透皮屏障,测定含有不同浓度促渗剂的青蒿琥酯贴剂的累计透过量和经皮渗透速率.结果 各促渗剂对青蒿琥酯促渗作用大小依次为:油酸(OA)>N-甲基吡咯烷酮(NMP)>丙二醇(PG)>氮酮(Azone)>己二酸二异丙酯(IPA).NMP和OA的促渗作用呈浓度依赖性,IPA和PG的促渗效果不随浓度的升高而增强,处方中高浓度的IPA和PG反而会抑制青蒿琥酯的透皮吸收.结论 10%OA对青蒿琥酯的促渗作用显著.

  • 青蒿琥酯对内毒素诱导的一氧化氮合成的抑制作用

    作者:梁爱华;薛宝云;李春英;王金华;王岚

    目的:探讨青蒿琥酯对内毒素诱导的巨噬细胞一氧化氮(NO)合成的影响。方法:①用内毒素(LPS)或LPS合并γ-干扰素作为巨噬细胞(RAW 264.7)的NO合成诱导剂,加入不同浓度的青蒿琥酯,培养后取上清液,用Griess试剂测定NO 产生量。②Balb/c小鼠肌肉注射青蒿琥酯50 mg·kg-1·d-1×3 d,收集腹腔巨噬细胞,测定LPS对细胞的NO诱生能力。结果:LPS 1.0,0.2 μg*ml-1 或γ-干扰素100 u合并LPS 1.0,0.2,0.04 μg*ml-1作用于RAW 264.7细胞,均可诱导大量NO合成。青蒿琥酯对LPS或LPS合并干扰素诱导的NO合成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抑制作用具有明显的量效关系。经青蒿琥酯治疗后的小鼠,其腹腔巨噬细胞对LPS的反应性降低,其受LPS刺激后产生的NO量明显降低。结论:青蒿琥酯可降低LPS诱导的炎性因子的产生,减轻炎症反应。

  • 贮库组成对青蒿琥酯经皮渗透的影响

    作者:周莉玲;侯海霞;李锐

    目的:通过对青蒿琥酯在不同贮库基质中的经皮渗透研究,确定影响其经皮渗透的主要因素,为青蒿琥酯透皮吸收制剂的研制提供有效数据.方法:以透皮吸收速率常数和12 h累积渗透量为考察指标,应用正交设计追加试验法,探讨不同比例组成的IPA/Water/IPM、药物浓度及pH值对青蒿琥酯经皮渗透影响.结果:药物浓度和pH值对青蒿琥酯的经皮渗透产生主要影响.结论:适当组成的贮库基质可较好地促进青蒿琥酯的经皮渗透,若对其进一步研究,青蒿琥酯有望制成透皮吸收制剂.

  • 青蒿琥酯抗肝癌作用的实验研究

    作者:王勤;吴理茂;李爱媛;赵一;王乃平

    目的:研究青蒿琥酯的抗肝癌作用.方法: 运用小鼠肝癌H22癌模型、MTT法和集落形成法,观察青蒿琥酯对荷瘤鼠和人肝癌SMMC-7721细胞株的作用.结果: 口服青蒿琥酯300mg*kg-1*d-1,肿瘤受到明显抑制,抑瘤率在3次实验中分别为49.1%,48.7%,46.6%;小鼠生存时间明显延长.青蒿琥酯与5-氟尿嘧啶有协同抗肿瘤作用.青蒿琥酯体外对人肝癌细胞有明显细胞毒作用,其IC50为2.07 μg*ml-1 , 同时抑制人肝癌SMMC-7721克隆原细胞形成集落,其IC50为2.48μg*ml-1.结论: 口服青蒿琥酯有抗肝肿瘤作用.

  • 青蒿琥酯对Con A诱导小鼠自身免疫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研究

    作者:曹婕;赵昕;刘明江;郑卉;李金贵

    免疫性肝病是临床上难治性疾病,目前没有特效性药物,因此,研发新的有效干预药物,对防治免疫性肝病有重要的临床价值.为探讨青蒿琥酯(artesunate,Art)对免疫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该研究采用不同质量浓度(27,54,108 mg·kg-1)Art灌胃小鼠连续7 d,然后尾静脉注射伴刀豆球蛋白A(concanavalin A,Con A)诱导小鼠肝损伤模型.于造模后8 h采血液和肝组织进行血清转氨酶(ALT,AST)、组织病变、炎性细胞因子以及NF-κB关键蛋白表达水平的检测.结果表明,与模型组相比,Art高浓度组显著降低了模型小鼠的肝指数、ALT和AST水平(P<0.01),组织病变也明显减轻,同时降低了促炎细胞因子TNF-α,IFN-γ,IL-6,IL-17的水平而增加了炎性抑制因子IL-10的表达(P<0.05),并呈现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Western blot法检测结果显示108 mg·kg-1 Art可显著抑制NF-κB关键蛋白p-p65和p-IκBα的表达(P<0.01).NF-κB特异阻断剂吡咯烷二硫代氨基甲酸酯(PDTC)也可显著抑制p-p65和p-IκBα表达并减轻肝损伤.以上结果说明Art主要通过抑制NF-κB信号通路而对ConA诱导的小鼠免疫性肝损伤发挥保护作用.该研究为青蒿琥酯用于自身免疫性肝损伤的防治提供了参考.

585 条记录 1/30 页 « 12345678...29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