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国产可普乐含少量芬太尼用于臂丛麻醉的临床应用

    作者:陈立群;张瑞涛

    目的 试用国产可普乐施行臂丛神经阻滞,评估其麻醉效果.方法 选择60 例上肢手术病人随机双育分为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 例,实验组用2%可普乐,对照组用利布合剂.采用肌间沟扇形阻滞法,一次给药26ml,不含肾上腺素,加少量(0.05mg)芬太尼,观察麻醉其效果.结果 ①可普乐起始时间,痛觉消失时间,运动阻滞时间,痛觉恢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生命体征变化不大,无明显差异.②需氟芬合剂加强镇痛者对照组,实验组均10 例(P>0.05),无不良反应.结论 国产可普乐起效快,阻滞效果好,无不良反应,属中短局麻药,可用臂丛阻滞,建议可连续使用臂丛神经阻滞效果更好.

  • 低浓度罗哌卡因用于老年患者超声引导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的半数有效剂量研究

    作者:叶伟光;王天龙

    目的 探讨0.375%罗哌卡因用于老年患者超声引导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的半数有效剂量.方法 本组拟行肱骨手术患者25例,男17例,女8例;年龄65 ~85岁,体重52~83 kg,ASA Ⅰ~Ⅱ级,在超声引导下行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定位成功后注入0.375%罗哌卡因.采用Dixon序贯法进行试验,0.375%罗哌卡因起始容量为19ml,若阻滞效果完全,则下一例减少2ml;若阻滞效果不完全,则下一例增加量2ml.采用Probit概率单位回归法计算超声引导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时0.375%罗哌卡因的半数有效剂量及其95%可信区间(95%CI).结果 老年患者超声引导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时,0.375%罗哌卡因的半数有效剂量及其95%可信区间为19.0 ml (17.1~21.2).结论 0.375%罗哌卡因在老年患者超声引导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的半数有效剂量为19.0ml.

  • 突破感法在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中的应用观察

    作者:蓝秋;杨刚;李锋

    目的 探讨突破感法在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ASA Ⅰ~Ⅱ级需行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的成年患者120例,随机抽取60例为Ⅰ组,余60例为Ⅱ组.Ⅰ组采用传统的异感法进行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Ⅱ组采用突破感法进行阻滞.两组所用局麻药的量和浓度相同.两组分别观察记录穿刺次数、穿刺深度、起效时间及不良反应.结果 Ⅱ组穿刺次数、穿刺深度及不良反应的数据上明显比Ⅰ组小.结论 突破感法在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中疗效确切,并发症少,值得推广.

  • 右美托咪定用于臂丛神经阻滞的临床观察

    作者:刘涛;马爱兵;侯跃东

    目的 探讨右美托咪定复合利多卡因、罗哌卡因进行臂丛神经阻滞的麻醉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100例择期上肢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入室后选择肌间沟入路进行臂丛神经阻滞,待寻找到异感后观察组应用右美托咪定复合利多卡因、罗哌卡因进行臂丛神经阻滞,对照组仅应用利多卡因、罗哌卡因.结果 (1)在T1、T2、T3时间点,观察组患者的MAP低于对照组,HR明显慢于对照组(P < 0.01).(2)在T1、T2、T3时间点,观察组患者的OAA/S评分低于对照组(P < 0.05).(3)观察组感觉阻滞、运动阻滞起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观察组感觉阻滞、运动阻滞持续时间较对照组明显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右美托咪定复合利多卡因、罗哌卡因用于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显著缩短了局麻药的感觉、运动阻滞起效时间,明显延长感觉、运动阻滞持续时间,增强了臂丛神经阻滞效果,同时无明显的呼吸抑制作用,使血流动力学更加稳定.

  • 同侧肌间沟腋路臂丛联合阻滞用于上肢手术的临床观察

    作者:刘伟;贺志勇;郭磊

    目的:探讨同侧肌间沟腋路臂丛应用低浓度局麻药物联合阻滞用于上肢手术的麻醉效果观察.方法:Ⅰ组所有患者均采用了利布复合液(2%利多卡因15 ml+0.75%布比卡因5 ml混合液)行神经阻滞;Ⅱ组所有患者均采用了利布盐水复合液(2%利多卡因15 ml+0.75%布比卡因5 ml+0.9%氯化钠溶液20 ml混合液)行神经阻滞.结果:Ⅰ组麻醉满意率为70%,Ⅱ组为96%,Ⅱ组较Ⅰ组麻醉效果显著(X<'2>=11.98,P<0.01);两组均无局麻药中毒及膈神经、喉返神经等并发症的发生,围术期生命体征稳定.结论:低浓度局麻药物联合阻滞可增强麻醉效果.降低临床麻醉风险,稳定手术中患者的生命体征,是一种值得推广的麻醉方法.

  • 臂丛肌间沟一针三点注药阻滞法

    作者:石庆丰

    臂丛神经在肌间沟内较为分散,因而容易出现阻滞不全,通常是肩部、手臂挠侧好,而尺侧偏差.我院自1993年以来采用一针三点阻滞法,取得了满意的阻滞效果.本文对一针一点注药和一针三点注药麻醉效果进行了临床观察.现报告如下:1资料和方法

  • 相同剂量不同浓度罗哌卡因用于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的对比效果

    作者:徐德玲;张兴花

    目的:研究与探讨相同剂量不同浓度的罗哌卡因在用于肌间沟径路臂丛神经阻滞时临床麻醉效果的对比分析。方法抽取我院自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期间180例上肢择期手术患者,使用罗哌卡因剂量为150mg,按给药浓度不同将其分为三组:A组20ml浓度为0.75%的罗哌卡因,B组30ml浓度为0.5%的罗哌卡因,C组40ml浓度为0.375%的罗哌卡因。神经刺激器定位技术(PNS)行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观察各组用药后的运动感觉、神经阻滞情况,分别记录麻醉期间生命体征变化以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三组患者麻醉期间生命体征均平稳,A组患者麻醉起效快,维持时间长,C组患者麻醉起效慢,恢复时间短。三组患者都出现了肘关节的运动感觉阻滞,起效速度C组<B组<A组,并发症、不良反应主要出现在C组。结论相同剂量的罗哌卡因(150mg)在用于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时,在安全用药浓度下药液浓度高,麻醉起效就快,而且运动感觉阻滞维持时间就长,当药液容量扩大浓度减低时麻醉起效就稍慢,但神经阻滞平面扩大,神经阻滞的成功率就增高,在平面扩大的同时其并发症、不良反应就容易出现[1]。

  • 肌间沟臂丛复合颈丛阻滞用于肩、锁部位手术临床效果观察

    作者:姜维

    目的探讨肩、锁部位手术麻醉的较好方法.方法 76例病人分对照组(30例)和实验组(46例)分别用肌间沟臂丛阻滞法和肌间沟臂丛复合颈丛阻滞法,比较麻醉效果.结果实验组麻醉效果Ⅰ级达82.9%,远远高于对照组(40%).结论肌间沟臂丛复合颈丛阻滞是肩、锁部位手术较好的方法.

    关键词: 颈丛 肌间沟 麻醉
  • 按压肌间沟底部一针法臂丛神经阻滞在上肢手术中的应用

    作者:袁振宇;刘镠;李莹

    目的 探讨按压肌间沟底部一针法臂丛神经阻滞在上肢及肩部手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 将182例实施上肢及肩部手术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按压肌间沟底部阻滞组(按压组,98例)和不压肌间沟阻滞组(非按压组,84例).比较两组神经阻滞效果及不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按压组对尺神经、正中神经、C4神经的感觉、运动神经阻滞率高于非按压组(P<0.05),按压组神经阻滞优良率明显高于非按压组[97%(95/98)比73%(61/84),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一针法按压肌间沟底部臂丛阻滞操作简单,无需特殊器械,臂丛神经阻滞完善,阻滞范围广,能够安全满意地完成上肢及肩部手术的要求.

  • 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并发硬膜外麻醉一例

    作者:张本军;谢伦雄

    患者 男,50岁,因右腕部正中神经损伤术后,拇外展功能障碍行同种异体肌腱移植,拇外展功能重建术.入手术室检测血压134/85 mm Hg(1mm Hg=0.133 kPa),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 0.98,心率82次/min.选择经右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药液配方:1%利多卡因和0.375%布比卡因混合液20ml.找到异感后开始注射药液,起初注射阻力较大,注射10ml后调整了进针深度,注射阻力明显下降.

  • 超声引导下不同径路臂丛神经阻滞的应用进展

    作者:张海清(综述);丁庆民(审校)

    超声引导下区域阻滞麻醉对解剖结构、进针程度、局麻药的扩散情况的视化,使得超声在区域阻滞中得到广泛应用。目前,为达到满意的阻滞效果,多采用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阻滞、锁骨上臂丛阻滞、锁骨下臂丛阻滞、腋路臂丛阻滞等阻滞方法。但上述阻滞方法均不可避免的带来并发症,故探索阻滞效果更佳、安全性更高的新的阻滞方法成为未来研究的热点。通过探讨超声引导下不同径路臂丛神经阻滞的应用进展,提示超声用于臂丛阻滞麻醉很实用,更安全,将更广泛地应用于临床。

  • 神经丛刺激仪定位行肌间沟法臂丛阻滞的麻醉体会

    作者:陈静

    目的观察神经丛刺激仪定位行肌间沟法臂丛阻滞的可行性.方法选择ASA I~Ⅱ级,年龄2~75岁上肢手术患者100例,随机分为2组,神经丛刺激仪组(N组),和普通肌间沟组(C组),每组50例,观察和记录阻滞镇痛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N组镇痛良好率94%与C组(82%)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N组术中及术后未见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神经丛刺激仪定位下行肌间沟法臂丛阻滞比普通肌间沟法成功率高,并发症少.

  • 动静脉留置针连续臂丛阻滞及术后镇痛的体会

    作者:何永消;谢国强

    目的:探讨动静脉留置针连续臂丛阻滞及术后镇痛的临床应用与效果.方法:上肢手术54例,全部采取肌间沟臂丛入路,其穿刺方法、无痛技术均与传统肌间沟阻滞一致,仅所用穿刺针不同.取22G头皮式留置针,入肌间沟获得异感后,退出针梗先给予局麻药20 ml(0.8%利多卡因+0.3%罗哌卡因混合液),然后再留管3M胶固定,视阻滞情况和手术时间追加5~10 ml/次.术后镇痛48 h.结果:全部病例取得良好麻醉效果,术后镇痛效果满意,无异常局部或全身不良反应.结论:肌间沟入路动静脉留置针连续臂丛阻滞及术后镇痛,既能满足临床麻醉的需要,而且还可延长臂丛阻滞时间,提高臂丛阻滞的可控性,且操作简便,取材方便,值得临床、尤其是基层医院应用.

  • 静脉注射地塞米松联合超声引导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用于肩部手术的随机对照研究

    作者:林雷;陈春;侯俊;杨萍

    目的 探讨静脉注射不同剂量地塞米松联合超声引导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对行肩部手术患者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择宜昌市中心人民医院2014年6月~2015年10月80例于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下行肩关节镜手术患者,采用电脑生成的随机数字分为四组:阻滞前分别静注生理盐水(A组,n=20)、0.025 mg/kg地塞米松(B组,n=20)、0.05 mg/kg地塞米松(C组,n=20)、0.1 mg/kg地塞米松(D组,n=20).主要指标:术后48 h首次需求镇痛时间;次要指标:术后24、48 h无痛或轻度疼痛及术后24 h阻滞侧上肢肌力未完全恢复患者例数,术后48 h累积镇痛药物消耗,睡眠干扰、恶心呕吐等不良事件,及患者对麻醉的满意率等.结果 C组和D组患者术后48 h首次需求镇痛中位时间明显长于A组(P<0.01),但C、D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四组间术后24、48 h无痛或轻度疼痛,术后24 h阻滞侧上肢肌力未完全恢复,48 h内不需镇痛剂,曲马多的用量及使用哌替定患者例数等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D组术后48 h双氯芬酸钠栓的使用量明显低于A组(P<0.05);C组和D组睡眠干扰患者明显少于A组(P<0.05),且D组患者麻醉满意率高于A组(P<0.05).结论 静注0.05 mg/kg或0.1 mg/kg地塞米松可延长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肩部手术术后镇痛时间,静注0.1 mg/kg地塞米松患者麻醉满意率更高.

  • 不同剂量地塞米松用于超声引导神经刺激器定位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效果的观察

    作者:康志宇;王庚;朱丰;张宝录

    目的 比较相同浓度罗哌卡因中加入不同剂量地塞米松用于超声引导神经刺激器定位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感觉及运动阻滞效果的差异.方法 选择北京积水潭医院运动医学科2013年12月~2014年5月66例于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下行肩关节手术患者,并将其随机分为三组:使用0.5%罗哌卡因20 mL(A组,n=22);0.5%罗哌卡因加入地塞米松0.05 mg/kg混合液20 mL(B组,n=22);0.5%罗哌卡因加入地塞米松0.1 mg/kg混合液20 mL(C组,n=22).分别记录3组患者感觉及运动阻滞起效及恢复时间.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患者对麻醉的满意程度.结果 三组患者比较感觉及运动起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A组比较,加入地塞米松可以明显延长0.5%罗哌卡因感觉[A组:(15.3±5.3)h比B组:(28.9±6.9)h,P=0.000;A组:(15.3±5.3)h比C组:(31.3±4.9)h,P=0.000]及运动[A组:(10.3±3.8)h比B组:(17.3±4.4)h,P=0.000;A组:(10.3±3.8)h比C组:(18.8±2.5)h,P=0.000]阻滞持续时间.但加入不同剂量地塞米松对感觉(B组比C组,P=0.198)及运动(B组比C组,P=0.343)阻滞时间影响相似.B、C两组患者术后12、24、36 h静息疼痛数字评分(NRS)明显低于A组患者,但B、C两组患者术后各时点NR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及对术后镇痛满意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地塞米松可以延长0.5%罗哌卡因感觉及运动阻滞时间,但是使用0.05 mg/kg或0.1 mg/kg效果无明显差异.

  • 颈浅丛、肌间沟神经阻滞在肩顶部及锁骨手术中的应用

    作者:崔德龙;吕善云;李玉成

    对于肩顶部、锁骨部位的手术,以往我们大多采用全麻 (硫贲妥钠、氯胺酮 ),对患者生理干扰大且有危险性.单独局麻、颈浅丛、肌间沟神经阻滞,则镇痛不全.近年来,我们改用同侧颈浅丛、肌间沟神经联合阻滞法,取得了满意效果.报告如下.

  • 臂丛加颈4神经阻滞在锁骨手术中的应用

    作者:张春喜;黄荔刚;史进生

    我院自1998年3月至2000年6月,在17例锁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中应用肌间沟法臂丛神经阻滞加颈4神经阻滞麻醉,取得满意效果,现总结如下.

  • 神经刺激器在小儿臂丛阻滞中的应用

    作者:胡雪松

    小儿在进行上肢手术行臂丛阻滞时,由于年龄小不能配合.神经异感不易准确找出.我院在小儿进行上肢手术应用臂丛阻滞之前,首先给予基础麻醉,之后使用神经刺激器于肌间沟穿刺寻找臂丛神经十,准确率高,麻醉效果满意.现总结如下.

  • 小儿臂丛神经阻滞麻醉34例临床体会

    作者:李海军

    目的 观察小儿肌间沟入路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效果.方法 选择34例ASAⅠ~Ⅱ级小儿上肢手术患者,在肌间沟行臂丛神经阻滞,阻滞成功后注入0.25%罗哌卡因局麻药,用量按0.5~0.6 ml/kg给药.34例患儿均采用惠普多参数监护仪连续检测ECG、HR、SpO2.结果 34例患儿均取得良好的阻滞效果,术中患儿患肢松弛,对手术刺激及止血带耐受良好.结论 小儿肌间沟入路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具有操作简便、阻滞完善、并发症少等特点,且易掌握,值得临床推广.

  • 两点法腋路臂丛神经阻滞与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效果比较

    作者:杨一辰

    本院近两年来对上肢前臂手术患者应用两点法进行腋路臀丛神经阻滞,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275 条记录 2/14 页 « 12345678...1314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