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并非绝症
我是一名县级机关干部,于1993年4月,因贲门癌在南京军区总院做全胃切除手术.一年的化疗以后,我又重新恢复了工作,并连续多年被评为先进.但从2001年春季开始,陆续出现腹泻、呕吐、厌食、轻度黄疸等症状,以致身体越来越消瘦,严重贫血.几个月后,记忆力开始下降,头脑总是昏沉沉的.
-
胃部手术后,生活如何有滋有“胃”
胃切除手术,保留胃组织多少才合适胃是人体的消化器官之一,主要功能是临时储存食物和进行物理消化.另外,胃的功能还包括分泌胃液、胃蛋白酶、造血相关因子及一些激素如胃泌素等.胃切除术后对机体的影响可能有以下几点:1.由于胃的容积缩小或缺失,少量进食后便会有饱胀感,导致进食量明显下降,久而久之可能出现营养不良.
-
减肥手术只适合肥胖患者——访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普外科主任医师吴海福
手术指征:BMI≥32.5,或BMI≥27.5伴糖尿病上海中山医院普外科主任医师吴海福,近年来长期开展包括腹腔镜下袖状胃切除手术等各类减重手术.他认为,袖状胃切除手术虽然已经非常成熟,带给患者的副作用很小,但这一手术仍有非常明确的手术指征.与欧美不同,我国目前准予实施袖状胃切除手术的标准为患者BMI指数达到32.5及以上,或患者BMI指数达到27.5及以上,且伴有糖尿病等代谢综合征.换而言之,BMI指数未超过27的肥胖者,即体重没有达到肥胖和重度肥胖的人们,现在还不能通过减重手术实现自己的减肥梦.
-
伴发病对腹腔镜辅助胃癌胃切除术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影响
目的:探讨伴发疾病对腹腔镜辅助胃切除术后患者手术后并发症的预示因素。方法:收治胃癌患者530例,行腹腔镜辅助胃切除术,评价各种伴发病对手术后并发症的影响。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心脏病、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肝病、肾功能障碍、限制性肺功能障碍与手术后并发症显著相关。结论:胃癌经腹腔镜辅助胃切除术的患者,存在心脏疾病和肝病是手术后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
-
抗E抗体合并抗Mur抗体引起的交叉配血不合一例
患者女,40岁,临床诊断为胃癌,既往有输血史.2007年12月计划行胃切除手术,为其进行交叉配血时主侧发生较强凝集,即送成都市血液中心血型窒进行血型血清学检查.
-
间置U形空肠袋重建在近侧胃切除手术中的应用
对48例贲门或胃上1/3部位的早期、较小的限局型胃肿瘤患者行近侧胃部分切除术后,采用食管残胃吻合术、U形空肠袋间置术的消化道重建方式,比较重建手术方式对患者术后营养状况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
胃癌全胃切除术后消化道重建
胃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居肺癌之后排第二位,而在国内其发病率居所有癌肿的首位,胃癌死亡人数约占全球该病死亡总人数的1/4[1]。治疗胃癌的主要手段包括手术、化疗、放疗、中医治疗和免疫治疗,其中手术治疗居于主导地位。在胃癌的手术治疗中,根治性全胃切除手术的应用范围日趋广泛[2],是常见的胃癌手术方式之一。
-
警惕胃术后潜在威胁,做好残胃癌诊治工作
外科手术是人类对抗疾病历史中的一座里程碑,但作为有创操作,手术在解除患者疾苦的同时也带来了不可避免的伤害,并且可能成为其他疾病发生的隐患。早些年,手术切除是治疗胃溃疡的重要手段,而手术切除后的残胃是公认的一种癌前状态。如今,良性溃疡行胃切除手术大大减少,而因肥胖和糖尿病接受袖状胃切除术及胃转流术日益增多。另外随着胃癌的诊治水平升高,早期胃癌患者逐渐增加,胃癌患者术后五年生存率有所提高。随着生存时间的延长,这些患者都将面临一个严重的威胁--残胃癌。
-
康复期的『爱情表达』
在我做过的心理咨询中曾经遇到这样一件事情.一位40岁的胃癌男性患者,经过4/5胃切除手术、放疗、化疗之后,进入了康复期.在家经过一段时间的休养,身体感觉没有什么特别的异常,想到很久没有与妻子有性生活了,于是希望和妻子恢复一下"亲热".没想到,那天上床后,他刚刚接近妻子,妻子比他还紧张,嘴里不停地说着:"啊呀,你行吗?……
-
胃切除手术患者围手术期护理对策及效果
目的 研究对胃切除手术患者进行围手术期护理的实际对策以及护理效果.方法 选取88例胃切除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平均分为Ⅰ组和Ⅱ组,各44例.Ⅰ组和Ⅱ组患者均进行围手术期护理干预,Ⅱ组在此基础上进行临床护理路径护理,观察Ⅰ组和Ⅱ组患者肠鸣音恢复时间,记录患者首次排气时间以及术后住院时间,掌握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Ⅰ组患者进行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后20例出现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为45.45%,Ⅱ组在此基础上进行临床护理路径护理后11例出现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为25.00%.Ⅰ组患者进行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后肠鸣音恢复时间为(2.3±0.6)d、首次排气时间为(4.6±1.0)d、住院时间为(10.5±2.4)d;Ⅱ组在此基础上进行临床护理路径护理后肠鸣音恢复时间为(1.2±0.7)d、首次排气时间为(3.7±0.9)d、住院时间为(6.9±2.5)d.结论 对胃切除手术患者进行围手术期临床护理路径护理可以有效降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患者恢复效率,值得深入研究并大力推广.
-
十二指肠胃返流及治疗
十二指肠胃返流(duodenogastric reflux,DGR)指胆汁、胆盐、溶血性卵磷脂、胰酶等十二指肠内容物返流至胃.如返流至食管,则形成十二指肠胃食管返流(DGER).在空腹、餐后偶可出现DGR,对机体无损害,属生理性返流,如若在某种病理情况下,DGR发生过频、返流时间过长、返流量过大,则可导致胃粘膜损害,成为病理性DGR.在一般人群中十二指肠胃返流的发生率达10%,是消化道常见的一种病理生理现象.虽然早在100多年前,在胃切除手术时,就发现了十二指肠胃返流的问题,但对其的认识还很肤浅.近年来,随着检测技术的发展,对DGR及DGER的认识开始深入.
-
地佐辛硬膜外预防性镇痛对远端胃切除患者术后镇痛效果及免疫功能的影响
目的 观察地佐辛硬膜外预防性镇痛对远端胃切除患者术后镇痛效果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4年1月~2015年3月河北医科大学附属衡水市哈励逊国际和平医院择期行远端胃切除手术的患者60例,ASA分级Ⅰ~Ⅱ级.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两组患者硬膜外穿刺置管成功后,观察组给予地佐辛5 mg(用生理盐水稀释到5 mL),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5 mL.再行全身麻醉,术中持续泵注瑞芬太尼及吸入七氟醚维持麻醉.手术结束前10 min硬膜外间隙注入0.125%罗哌卡因5 mL,术后均接镇痛泵(0.125%罗哌卡因250 mL,每分钟5 mL).观察患者一般资料、手术时间、术中镇痛药用量,记录患者术后4、8、12、24、48 h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及苏醒后镇静评分.分别于术前(T0)、术毕(T1)、术后6 h(T2)、术后24 h(T3)、术后48 h(T4)抽取肘静脉血检测CD3+、CD4+、CD8+、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观察记录患者术后镇痛泵按压次数、应用静脉止痛药次数及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手术时间及术中瑞芬太尼用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镇痛泵按压次数及应用止痛药的次数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术后4、8、12、24、48 h的VAS评分显示观察组疼痛明显减轻(P<0.05),术后恶心、头晕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在T1、T2和T3时CD3+与CD4+细胞比例与T0时点比较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观察组CD3+与CD4+细胞比例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与T0时点比较,两组NK细胞比例在T2和T3时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T2和T3时点,观察组NK细胞比例均高于对照组(均P< 0.05).结论 地佐辛硬膜外预防性镇痛,可以缓解远端胃切除手术患者术后疼痛,减少术后镇痛药物,对机体细胞免疫功能的抑制较轻.
-
全胃切除手术围手术期的营养支持
近20年来,全胃切除术的施术率明显增加,手术适应证的范围也在扩大,而手术死亡率则低于6%.我院的一组资料统计显示:1985年以前全胃切除术在胃癌根治术中仅占8%,而1985年以后全胃切除术占28%.这样高的手术比例与这样低的手术死亡率,除了归功于现代外科手术技术的进步外,现代营养支持治疗的兴起和发展也功不可没.本文仅就全胃切除手术围手术期的营养支持有关问题进行讨论.
-
肠内营养护理对老年胃癌患者胃全切术后的影响
目的 分析探讨肠内营养护理对老年胃癌患者胃全切术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6月~2018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200例老年胃癌术后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胃癌根治术.200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早期肠内营养(ENN)和肠外营养(PN)组各100例.ENN患者采用ENN治疗,PN组患者采用PN治疗.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前后的营养指标水平.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肛门排气时间和肠鸣音恢复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血总蛋白、白蛋白、血红蛋白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对照组中,共有18例患者出现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为18%,其中3例患者切口发生感染,6例患者发生静脉炎;观察组中,共有4例患者出现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为4%,其中1例患者切口发生感染,1例患者发生静脉炎.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更低(P<0.05).结论 胃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患者实施护理干预能够明显降低术后并发症出现率,改善患者术后的机体免疫功能及其营养水平,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残胃癌的诊断与外科治疗六例
残胃癌是胃手术后一种少见而严重的晚期并发病,国内外已有报道. 由于胃切除手术的广泛应用,及术后患者进行长期随访病例的增加,残胃癌的发生率有日渐增高趋势.我院共收治残胃癌6例(均经病理证实),报道如下.
-
胃切除手术粘膜下止血预防吻合口早期出血
胃切除术后常见的并发症是胃肠道内出血,早期胃肠道内出血多来自吻合口缝合处,由于粘膜回缩,止血不完善或缝线结扎过松等原因所引起.笔者将8年来胃切除手术粘膜下止血与吻合口早期出血的关系作一探讨.
-
贲门癌全胃切除的外科治疗
我科1988年以前对贲门癌患者绝大部分实行胃近端大部切除.近年来根据贲门癌大小、病理类型、侵及周围脏器、浆膜程度、淋巴结转移情况开展了全胃切除手术.自1989年1月~1999年9月共行该术式111例,占同期贲门癌总数的31.2%,现报道如下.
-
胃切除术后消化道梗阻的术式选择
胃切除术后消化道梗阻并不少见,但由于机械性原因引起需要手术治疗者仅占少数.术前恰当的术式选择、必需要考虑以下情况:(1)上次行胃切除手术的原因,是因为良性疾病行胃切除治疗,还是因为恶性肿瘤而行手术治疗;(2)上次手术是近端胃切除、远端胃切除或全胃切除或行单纯的胃空肠吻合术;(3)胃切除后胃肠重建方式是B-Ⅰ式,B-Ⅱ式或Roux-en-Y吻合;(4)梗阻的部位;(5)出现梗阻的时间;(6)此次梗阻的性质、原因等.其中为重要的是胃切除术后消化道梗阻的部位和性质、原因.
-
58例急性胃穿孔患者的临床治疗体会
目的:探究急性胃穿孔的临床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8月到2016年8月接诊的58例急性胃穿孔患者进行无差异分组;实验组29人接受胃穿孔修补术治疗;对照组29人接受胃切除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接受治疗的效果、出血情况、住院时间和并发症情况等.结果:对照组和实验组接受治疗后,在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复发等项目上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急性胃穿孔的治疗应当结合患者的个体情况采取措施,以降低复发率和并发症,提高治疗效果.
-
胃切除术后胃排空障碍危险因素的Meta分析
目的:针对接受了胃切除手术之后胃排空障碍存在的危险性因素进行探讨分析.方法:选取中国知网、医学文献资料库、万方中文网、重要会议资料库、维普中文等数据库中在2013至2015年公开发布的相关文献,参考资料并使用META分析法来对胃排空障碍可能出现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在参考的文献资料当中有500例接受了胃切除手术的患者纳入了该文的研究,其中术后出现胃瘫的患者有27例(占到5.4%).接受手术之后出现胃排空障碍(患者的情况主要包括:60岁及以上的老年患者、术前即存在一定的肠梗阻、需要使用镇痛泵、围术期高血糖、术后低白蛋白、腹腔并发症、心理状态不稳定等)的患者概率有非常明显的增加,但是包括性别、手术花费时长、手术中出血情况、手术的时机、是否得到根治均与其无关.结论:根据该文的研究我们可以基本确定,包括患者年龄、术前是否存在肠梗阻、镇痛泵、消化道的重建方法、围术期血糖、白蛋白、并发症、患者心理变化等因素,有可能是造成患者接受胃切除手术之后出现胃排空障碍的影响较大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