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诱导型AmpC酶和结构型AmpC酶的检测与产酶菌株感染的治疗进展

    作者:杨启文;徐英春

    在细菌耐药机制中,耐药酶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其中AmpC酶在革兰阴性杆菌耐药机制中的地位日渐突出,特别是质粒型AmpC酶的出现,使AmpC酶获得了与ESBLs相同的进化背景,使其可以在相同菌种间甚至不同菌种间将耐药质粒相互传播,从而使人类对抗AmpC酶的斗争更加艰难[1-3].AmpC酶属Bush1型酶或AmblerC类酶,是不被克拉维酸抑制的"丝氨酸"头孢菌素酶,主要存在于肠杆菌,枸橼酸杆菌,粘质沙雷菌,摩根摩根菌,铜绿假单胞菌等菌属中.AmpC酶可分为诱导型、结构型、质粒型[4] .本文将着重阐述诱导型AmpC酶与结构型AmpC酶在检测方法和临床治疗上的差异.

  • 产AmpC酶阴沟肠杆菌耐药与ampR调节基因的研究

    作者:张丁丁;范昕建;杜琼;钟亚玲;饶绍琴;黄文方

    目的 对阴沟肠杆菌产AmpC酶菌株的检出率、耐药性及ampR调节基因序列进行分析,探讨阴沟肠杆菌产AmpC酶菌株的耐药性与ampR调节基因的关系.方法 采用琼脂稀释法对阴沟肠杆菌进行药敏试验,酶粗提物头孢西丁三维试验检测AmpC酶,经表型筛选法筛选,对其中2株去阻遏高产突变株和1株高度诱导株产AmpC酶的ampR基因行PCR扩增并对产物序列进行分析.结果 阴沟肠杆菌产AmpC酶株的检出率为26.1%.产AmpC酶株中检出去阻遏高产突变株9株,高度诱导株2株,阴沟肠杆菌去阻遏高产突变株ampR基因的氨基酸序列Asp-135→Asn发生突变.结论 产AmpC酶细菌多呈多重耐药,亚胺培南是治疗产AmpC酶细菌感染的较可靠的药物.阴沟肠杆菌ampR基因突变可能与其去阻遏表达有关.

  • 阴沟肠杆菌纸片扩散药敏试验中抑菌环内菌落分析

    作者:张磊;丁柳;庄杰;王军;吕晓菊

    目的分析阴沟肠杆菌纸片扩散药敏试验中头孢菌素抑菌环内菌落出现原因,并为纸片法药敏结果正确解释提供依据.方法从药物敏感性、β内酰胺酶等电点、诱导性和染色体DNA指纹图等方面对抑菌环内菌落和其原始株进行分析、比较.结果25/35株临床分离阴沟肠杆菌在头孢菌素抑菌环内出现小菌落.抑菌环内菌落分析显示,17株属AmpC β内酰胺酶完全去抑制突变个体,8株属部分去抑制突变个体.结论阴沟肠杆菌纸片扩散药敏试验中头孢菌素抑菌环内菌落是其去抑制突变而高产AmpC β内酰胺酶个体.医院感染中的阴沟肠杆菌是一个在药物敏感性上存在异源性的群体.对其抑菌环内出现耐药菌落,在排除污染后,应解释为耐药.

  • 纸片双抑制剂平行抑制试验有效分析阴沟肠杆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

    作者:蒋晓飞;韩立中;阮斐怡;蒋筠翡;刘英;倪语星;吕元;洪秀华

    目的建立一种能快速有效分析阴沟肠杆菌是否产生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方法.方法质控菌株为大肠埃希菌ATCC25922、肺炎克雷伯菌ATCC 700603、阴沟肠杆菌029、阴沟肠杆菌O29M和阴沟肠杆菌1194E.用纸片双抑制剂平行抑制试验(DDIST)、临床和实验标准协会/美国临床实验标准化委员会(CLSI/NCCLS)推荐的用于检测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ESBLs的纸片法和E-试验MIC法对本院连续的不重复的58株阴沟肠杆菌临床菌株进行ESBLs分析,用一系列ESBLs特异引物对其中27株耐头孢他啶或头孢噻肟的菌株进行扩增,以验证上述各种方法的准确性.结果PCR法从20/27株阴沟肠杆菌中扩增到ESBLs 基因,DDIST法检出20株ESBLs产株,CLSI/NCCLS法仅检出4株,E-试验MIC法检出0株.结论纸片双抑制剂平行抑制试验是一种能快速有效分析阴沟肠杆菌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方法.

  • 多药耐药阴沟肠杆菌临床株ampC基因的克隆和表达

    作者:佘丹阳;刘又宁

    目的 克隆一株临床分离的多药耐药阴沟肠杆菌的ampC基因,并研究其编码的AmpCβ-内酰胺酶的特性.方法 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阴沟肠杆菌ECLC074的ampC 基因,将扩增的目标片段连接入pMD18-T 进行双链测序后,进一步克隆入pACYC184质粒,用获得的pACYC184/ampC重组质粒转化大肠杆菌MC4100.采用琼脂稀释法测定阴沟肠杆菌ECLC074, 大肠杆菌 MC4100 及大肠杆菌 MC4100重组菌的抗生素敏感性, 采用三维试验及等电聚焦电泳研究β-内酰胺酶的特性.结果 DNA测序及限制性酶切分析结果表明,阴沟肠杆菌ECLC074的ampC 基因已被克隆入pACYC184质粒,大肠杆菌 MC4100重组菌和阴沟肠杆菌ECLC074均产生一种等电点为7.8的β-内酰胺酶,该酶具有AmpCβ-内酰胺酶的耐药表型特征.结论 阴沟肠杆菌的ampC基因可以被克隆入pACYC184质粒,并能在大肠杆菌 MC4100中表达,这为深入研究染色体AmpCβ-内酰胺酶创造了条件.

  • 同时携带blaNDM-1和blaKPC-2基因的一株阴沟肠杆菌检测及临床治疗分析

    作者:赵晓杰;姜飞;康海全;邓丽华;顾兵;马萍

    目的 探讨一株同时携带NDM-1和KPC-2基因的阴沟肠杆菌的耐药机制及其分子传播机制.方法 菌株分离自2013年3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的一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痰液.采用改良Hodge试验和金属酶初筛试验检测菌株是否产碳青霉烯酶;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blaMUS-1、blaVIM-1、blaVIM-2、blaIMP、blaKPC-2、blaNDM-1、blaOXA-48和blaGES等碳青霉烯酶基因,并对阳性片段进行基因测序;通过质粒接合、转化实验证实耐药基因是否由质粒介导,采用琼脂稀释法检测菌株对常用抗菌药物的敏感性.结果 阴沟肠杆菌改良Hodge试验和金属酶抑制试验均为阳性,PCR产物测序证实该菌株携带NDM-1和KPC-2基因,其中NDM-1基因携带在54×103bp的IncX型质粒上,KPC-2基因携带在42×103bp未分型质粒上.药敏试验发现该菌株仅对四环素(2μg/Ml)和替加环素(1μg/Ml)敏感.患者经替加环素联合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治疗后症状好转.结论 阴沟肠杆菌携带的NDM-1和KPC-2基因可由质粒介导传播,临床上应结合药敏试验治疗该菌引起的感染.

  • 阴沟肠杆菌引起的原发性颈椎间盘炎一例

    作者:孟飞;张迪;张计成;徐佳欣;马雷;孟宪中

    患者,女,27岁,从事渔业买卖.主诉颈肩部疼痛1个月,双上肢疼痛半个月于2014年9月15日入院.患者入院前1个月出现颈肩部疼痛,有时呈痉挛性,并出现发热,体温39℃,于北京某社区医院诊断为“落枕”,治疗(不详)10 d后体温恢复正常.发病第3天于北京某医院行颈椎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检查未见异常.半个月前患者出现双上肢疼痛,就诊于新乐县医院,于2014年9月12日行颈椎核磁共振(MRI)检查示:“椎体间信号异常改变”.后转入我院.

  • 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导致吉格维亚肠杆菌败血症一例

    作者:董菁;司丽娟;许奇萍;陈建民;任建林

    病例摘要:患者,男性,84岁,因"反复腹胀、呕吐伴黄疸1周"入院.患者1周前无诱因出现中上腹闷胀不适,伴恶心、呕吐,非喷射样,呕吐物酸臭味,含隔夜宿食及少量咖啡渣样胃内容物;近1周来出现黄疸,无皮肤瘙痒及白陶土样大便,无黑便、便血,无畏寒、寒战、腰背酸痛、发热,无肛门停止排气排便,无纳差、肝区疼痛,未行特殊治疗,就诊本院门诊,收住院.

  • 超广谱β-内酰胺酶检出方法的比较分析

    作者:赵建平;周秀岚;韩晓芳;燕成岭;王文灏

    目的比较分析3种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检测方法,探讨适用本地区的快速简便方法. 方法选用纸片扩散初筛法,双纸片协同法,标准纸片扩散确认法进行试验.结果在双纸片协同法中,AMX/CA与底物出现协同现象的频率从高到低依次为AZT(86.1%)、CRO(83.3%)、CTX(77.8%)、CFP(69.4%)、CAZ(41.7%),中心间距为(20、25、30)mm时,出现协同现象的总频率分别为71.7%、67.8%、58.9%;确认试验中CAZ组检出率为81.1%,CTX组为91.1%;双纸片协同法与确认法的结果比较,符合率达97.3%,总检出率为10.2%. 结论双纸片协同法中,佳底物为AZT,CRO,CTX,差底物为CAZ,中心间距为20 mm时检出率高,确认试验中,CTX组检出率高于CAZ组,双纸片协同法可适用于中低级微生物实验室的推广使用.

  • 医院内产β-内酰胺酶阴沟肠杆菌的检测

    作者:邱清芳;丁兆明;任福荣

    目的了解医院高产AmpC酶和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阴沟肠杆菌的流行情况. 方法用改良三维实验检测86株阴沟肠杆菌中表型可疑产酶的菌株. 结果检出产酶菌26株,其中高产AmpC酶17株,ESBLs 4株,同时高产AmpC酶和ESBLs 5株;产酶菌对多种抗生素的耐药率明显高于不产酶菌. 结论及时准确检测阴沟肠杆菌的产酶株,对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减缓对细菌耐药的选择性压力、避免医院感染的发生和流行有重要意义.

  • 肠杆菌科临床分布调查

    作者:熊辛;茆尤尤;经晓杰;刘红艳;魏文丽

    目的对肠杆菌的临床分布特征进行研究.方法对2001年及2002年医院临床标本中分离出来的肠杆菌相关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肠杆菌在全部病原菌中的构成比呈明显上升趋势,排第3位;本菌感染构成比在呼吸内科、普通外科、血液透析及消化内科病房较高;在>70岁年龄组较高;肠杆菌在物体表面和痰液标本中构成比高于其他标本.结论肠杆菌分布特点与临床科室医院感染发生呈正相关,采取针对性强的治疗措施和消毒,可取得较好的预防控制效果.

  • 神经内科病房环境空气中肠杆菌污染的研究

    作者:马瑞华;柴同杰;孙爱芹;郭冬梅;马学霞;沈化连

    目的 对神经内科病房环境空气细菌中肠杆菌污染情况进行研究,探讨医院感染与气源性因素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 使用LWC-1离心式空气样品采样器采样,用麦康凯选择性培养基细菌培养,对神经内科病房 、走廊、污仓库及治疗室,在3个测量日期采集30个样本。实验室进行革兰染色和生化实验进行细菌鉴别。 结果 病房环境空气中肠道细菌含量3个测量日期分别为183、75、68 CFU/m3。分离的细菌39%为革兰阴性杆菌,经过生化鉴别全部属 于肠杆菌科细菌。结论 卧床和便失禁患者的排泄物是病房环境空气污染的重要因素。高浓度的革兰阴性肠杆菌气溶胶构成下呼吸道感染威胁。改变护理方式,减少粪便污染,加强病房消毒处理,是降低医院内气源性感染的重要措施。

  • 益生菌在早产新生儿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作者:宋朝敏;吴斌

    人的肠道正常菌群是由约400多种细菌所组成.其中绝大多数为厌氧菌,而肠球菌、肠杆菌等需氧菌仅约占菌群的1/1000.在健康状况下,它们与宿主之间相互依赖、相互制约,共同维持人体肠道的微生态平衡,对保证人体健康有着重要意义.人体肠道菌群定植模式与初定植的菌种密切相关,当处于动态平衡之中的人体肠道菌群平衡失调时就会引发许多疾病.近年来,国外学者对益生菌在早产新生儿临床应用进行了深入的临床和基础研究,现就此作一综述.

  • 气相色谱仪鉴别大肠埃希菌初探

    作者:李跃旗;王军;赵蕊;王红旗;石建时

    大肠埃希菌感染可引起食物中毒,其中0157:H7菌株感染严重者可引起出血性肠炎,出现溶血尿毒综合征、肾功能衰竭及血小板减少性紫癜,部分病人因肾功能衰竭死亡.

  • Thr70残基替换对阴沟肠杆菌AmpC酶底物特性的影响

    作者:佘丹阳;刘又宁

    目的:研究阴沟肠杆菌AmpC酶第70位苏氨酸(Thr)残基突变对其底物特性的影响.方法:PCR(聚合酶链反应)法克隆野生型ampC基因,PCR定点突变法在野生型ampC基因上构建点突变,使野生型AmpC酶的第70位Thr分别被异亮氨酸(Ile)、天冬酰胺(Asn)或丝氨酸(Ser)替换.琼脂稀释法测定β-内酰胺抗生素对各重组菌的低抑菌浓度(MIC),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野生型或突变型AmpC酶对β-内酰胺抗生素的相对水解率.结果:Thr70被Asn或Ser替换对阴沟肠杆菌AmpC酶的底物特性没有明显影响,也没有改变重组菌的耐药特性;Thr70被Ile替换后,AmpC酶对头孢呋辛、头孢他啶和头孢噻肟的的相对水解率分别升高了约120倍、4倍和6倍,并使头孢呋辛对重组菌的MIC增加了16倍.结论:Thr70替换为Ile可以增强阴沟肠杆菌AmpC酶对氧亚氨基头孢菌素的水解活性,其机制可能与Thr70和Gln219之间的氢键连接因突变消失有关.

  • 肠杆菌科细菌ESBLs和AmpC酶检测及耐药性分析

    作者:牛文娟

    目的:分析肠杆菌科细菌ESBLs和AmpC酶检测检测结果,并探讨其耐药性。方法收集本院近年来收治患者标本培养的150株肠杆菌作为对象进行研究, AmpC酶与ESBLs表型分别采用双纸片确诊试验及双纸片氯唑西林增效试验检测,同时对菌株对10种抗菌药物耐药性进行观察。结果150株肠杆菌中检出ESBLs菌79株, AmpC酶菌65株;头孢曲松、氨曲南、哌拉西林、头孢噻肟耐药性:单产AmpC酶菌<非产酶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重耐药率、8重耐药率:高产AmpC酶菌<非产酶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SBLs和AmpC酶是导致肠杆菌细菌耐药的重要因素,可根据具体药敏结果给予患者针对性的治疗,实现抗菌治疗的有效性。

  • 肠杆菌科细菌ESBLs和AmpC酶检测及耐药分析

    作者:荆菁华

    目的 观察肠杆菌科细菌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和β-内酰胺酶(AmpC)酶检测结果,分析其耐药情况.方法 抽取本院自2010年5月~2012年5月收治的68例患者标本培养的135株肠杆菌,分别经双纸片确证试验与双纸片氯唑西林增效试验检测细菌ESBLs和AmpC酶,并经相关药敏试验观察其耐药性.结果 135株肠杆菌中检出ESBLs菌82株,AmpC酶菌53株,其中单产AmpC酶菌、单株ESBLs菌、产ESBLs及AmpC酶菌对头孢噻肟、氨曲南等药物耐药性明显高于非产AmpC酶菌,P<0.05;所有肠杆菌耐药率均较高.结论 ESBLs菌和AmpC酶菌作为肠杆菌科细菌耐药重要因素,临床诊断及检测时应高度重视.

  • 第4代广谱头孢菌素:头孢噻利研究及应用进展

    作者:周宇麒;张天托

    以头孢匹罗为代表的新一代头孢菌素由于抗葡萄球菌、肠杆菌、绿脓杆菌活性高而被称为第4代头孢菌素.它们提高了对细菌过量产生的β-内酰胺酶的稳定性,其原因有二:一是对I型β-内酰胺酶的亲和力较低;二是对细菌外膜的穿透力增强.

  • 阴沟肠杆菌质粒介导DHA-1型AmpC酶基因的研究

    作者:冯长海;沈定霞;曹敬荣;罗燕萍

    目的:研究阴沟肠杆菌质粒介导DHA-1型AmpC酶及其基因类型.方法:利用3-氨基苯酚硼酸对AmpC酶的抑制作用检测阴沟肠杆菌的AmpC酶,通过接合实验分析质粒携带ampC基因的转移,用多重PCR及DNA测序技术测定AmpC酶基因,将序列测定结果用EMBOSS软件进行分析.结果:对头孢西丁和头孢噻肟不敏感的59株临床分离的阴沟肠杆菌中,AmpC酶阳性53株,接合实验成功3株,进一步用PCR及DNA测序技术测出此3株阴沟肠杆菌及其接合子细菌的质粒ampC基因类型为DHA-1型.结论:从我院患者送检标本分离的阴沟肠杆菌中检测到AmpC酶,并成功获得3株接合子细菌,从接合子细菌的质粒中检测到DHA-1型ampC基因.

  • 肺炎克雷伯菌碳青霉烯酶流行及分子特征研究进展

    作者:杨继勇(综述);沈定霞(审校)

    在各种介导肠杆菌科细菌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的机制中,产肺炎克雷伯菌碳青霉烯酶(klebsiella pneumoniae carbapenemase,KPC)是为常见的一种。KPC为A类β-内酰胺酶,编码基因通常位于质粒上,便于在细菌间传递。KPC主要分布在肺炎克雷伯菌中,也在大肠埃希菌、阴沟肠杆菌等常见肠杆菌科细菌中检出。本文就KPC的流行和分子特征进行综述。

153 条记录 2/8 页 « 12345678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