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应用DHPLC技术分析浙江沿海地区ESBLs基因类型的研究

    作者:林红霞;郑志辉;丁玎;杨鹏翔

    目的 应用变性高效液相色谱(denaturing high-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DHPLC)技术检测超广谱β-内酰胺酶(extend spectrum β-lactamases,ESBLs)基因型,了解浙江沿海地区ESBLs基因型分布情况.方法 收集171株多重耐药肠杆菌及标准菌株采用多重PCR进行头孢克肟-M型(CTX-M)扩增,扩增产物经DHPLC分析,确定临床菌株基因分型.结果 171株多重耐药肠杆菌经表型试验有142株临床菌株ESBLs表型阳性,经多重PCR扩增109株携带CTX-M基因,其中52株为CTX-M-1产物,57株为CTX-M-9产物,检出率达76.8%(109/142).其中大肠埃希菌携带CTX-M基因比例高(92.3%),其次是肺炎克雷伯菌(72.3%)和阴沟肠杆菌(60.0%).109株临床菌株PCR产物经DHPLC分析检测出4种CTX-M基因型,33株携带CTX-M-3、19株携带CTX-M-15、5株携带CTX-M-9、52株携带CTX-M-14.结论 CTX-M型ESBLs菌株检测出4种基因型,CTX-M-3、CTX-M-15、CTX-M-9和CTX-M-14,其中CTX-M-14型是CTX-M型ESBLs主要型别.浙江沿海地区携带CTX-M型ESBLs的细菌以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阴沟肠杆菌为多见.

  • 双歧杆菌在儿科临床及保健中的应用

    作者:张宝元;柳军;马晓红

    婴儿的营养健康状况与双歧杆菌在肠道中的数量密切相关。双歧杆菌与宿主之间有着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微生态关系,双歧杆菌对人体的生长发育、营养代谢、免疫机能、衰老及粘膜屏障(定植抗力)方面都有着重要影响。下面就双歧杆菌的微生态学及其在儿科临床和儿童保健中的应用做一介绍。  一、双歧杆菌在人体肠道的定植过程及婴幼儿肠道菌群构成特点  1.双歧杆菌在人体肠道的定植过程  定植是正常肠道菌群在宿主的特异性定位、定居与繁殖的微生态学现象。定植是正常菌群对宿主产生生态效应和发挥生理作用的前提。新生儿的胎便是无菌的,生后2小时即可检出肠道杆菌、细球菌、链球菌等,其数量不断增加。24小时大肠杆菌占优势,数量达到108~1011/g(湿便)(Mata,1997)。生后第2天检出的双歧杆菌数量不多,但增长十分迅速,第4~5天开始占优势。此时先出现的肠道杆菌等数量开始逐渐下降,到第6天左右减少到106~107/g(Yoshiora,1983),于第6~8天则建立了以双歧杆菌占绝对优势的肠道菌群。在母乳喂养儿的粪便中,双歧杆菌占细菌总数的98%,可达109~1011/g。可见婴幼儿肠道菌群的出现与定植也有一定的规律,即先出现并强烈繁殖的是兼性厌氧菌,它可迅速达到高峰。双歧杆菌检出于兼性厌氧菌之后。随着双歧杆菌数量迅速上升,兼性厌氧菌逐渐减少,直至双歧杆菌占绝对优势。  造成双歧杆菌成为优势菌群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如兼性厌氧菌群和需氧菌的“生物夺氧”,造成的厌氧环境刺激了双歧杆菌等厌氧菌群的大量繁殖;母乳中的“双歧因子”是人奶酪蛋白的低聚糖部分,是含有N-乙酰-D-葡萄糖胺的糖类,为双歧杆菌合成细胞壁所必需。此外,母乳中的分泌型IgA、乳铁蛋白以及厌氧菌群发酵糖类而产生的大量有机酸,都可抑制肠杆菌的过量繁殖,而保证双歧杆菌在数量上的优势。近年有关双歧杆菌转换为优势菌群的时间后延的报道,认为这是由于助产技术的发展、更加严格的无菌操作,使新生儿从母亲和产房那里获得双歧杆菌的机会减少。

  • 肠杆菌科细菌ESBLs和AmpC酶检测及耐药性分析

    作者:张丹丹;陆阳;马良

    目的:探讨肠杆菌科细菌ESBLs和AmpC酶检测及耐药性。方法选取300株肠杆菌,AmpC酶、ESBLs表型通过双纸片确诊试验、双纸片氯唑西林增效试验予以测定,观察300株菌种对10种抗菌药物的耐药性。结果300株肠杆菌中检测到ESBLs菌158株,AmpC酶菌130株;单产AmpC酶菌对头孢曲松、氨曲南、哌拉西林、头孢噻肟产生的耐药性明显低于非产酶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SBLs和AmpC酶是造成肠杆菌细菌产生耐药的重要原因,可依照实际药敏结果采取合理治疗。

  • 肠杆菌科细菌ESBLs和AmpC酶检测及耐药性分析

    作者:张俊峰;许现伟

    目的 对肠杆菌科细菌ESBLs和AmpC酶检测结果与耐药性情况进行分析探讨,为今后的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方法 抽取2011年1月至2013年3月间我院患者标本培养的肠杆菌236株,分别采取用双纸片氯唑西林增效试验和双纸片确诊试验对AmpC酶与ESBLs表型进行检测,并展开相应的药敏试验.结果 本组236株菌株中检出AmpC酶菌102株,检出ESBLs菌120株;单产AmpC酶菌、单产AmpC酶菌和产ESBLs和AmpC酶菌对氨曲南、头孢噻肟的耐药率较非产AmpC酶菌高(P<0.05);所有肠杆菌对青霉素具有较高的耐药率.结论 ESBLs和AmpC酶为肠杆菌科细菌耐药的主要因素,临床应给予关注.

  • 氧氟沙星与氯霉素局部用药治疗化脓性中耳炎疗效观察

    作者:杨勇

    氧氟沙星为第三代喹诺酮类抗菌药,对葡萄球菌、链球菌、变形杆菌、克雷白菌、肠杆菌等有较好的抗菌作用[1].本文对80例急慢性中耳炎患者进行配比分组,分别给予氧氟沙星滴耳液、氯霉素滴耳液治疗,现将治疗结果报道如下.

  • 静脉配置药物的相互作用(1)

    作者:米文杰;宋真

    1 β-内酰胺-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方头孢哌酮-舒巴坦与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合用时对肠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有协同作用,也加重肾功能损害,两者应分别给药.可增强抗凝血药物如肝素、香豆素类等及影响血小板聚集药物如阿司匹林、二氟尼柳等的作用.可使硫酸铜法测定尿糖出现假阳性反应.

  • 阴沟肠杆菌Amp C酶的诱导性及对酶抑制剂的敏感性研究

    作者:张永龙;李家泰;赵鸣武

    目的 探讨阴沟肠杆菌Amp C酶的特性及对酶抑制剂的敏感性。方法 用琼脂稀释法研究第四代头孢菌素头孢吡肟,第三代头孢菌素头孢他啶、头孢噻肟与β-内酰胺酶抑制剂舒巴坦联合对10株头孢他啶耐药菌的体外抗菌活性。应用紫外法和反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研究临床常用β-内酰胺类抗生素对Amp C酶的诱导作用以及3种抑制剂对Amp C酶的抑制作用。结果 舒巴坦不能增强头孢他啶的抗菌作用,第四代头孢菌素头孢吡肟对头孢他啶耐药菌有较好的抗菌活性。亚胺培南对Amp C酶的诱导作用较强,酶抑制剂R0481220具有较好的抑制作用。结论 产Amp C酶的阴沟肠杆菌引起的感染可考虑选用第四代头孢菌素头孢吡肟进行治疗。

  • 黄连提取物与肠道菌群的相互作用研究

    作者:崔祥;陶金华;江曙;魏晓燕;徐君;钱大玮;段金廒

    目的 研究人体肠道菌群对黄连提取物主要活性成分的代谢及黄连提取物对人体肠道菌群生长的影响.方法 采用UPLC-Q-TOF/MS技术分析肠道菌群对黄连提取物转化后的代谢物;并应用浊度法测定不同质量浓度黄连提取物对4类肠道细菌(乳酸菌、双歧杆菌、肠杆菌和肠球菌)生长的影响.结果 肠道菌群对黄连提取物生物碱类成分主要进行氢化和去甲氧基作用,其中小檗碱和黄连碱被代谢为氢化产物,巴马汀被转化为去甲氧基产物;黄连提取物显著抑制病原菌(肠杆菌、肠球菌)的生长,显著促进益生菌(乳酸菌、双歧杆菌)的生长.结论 肠道菌群对黄连提取物生物碱类成分具有多种代谢作用,且黄连提取物具有改善肠道微生态的功能.

  • 阴沟肠杆菌感染的临床分布与耐药性分析

    作者:程玉谦;宋诗铎;魏殿军;祁伟;郭文学

    目的:调查近期天津市社区和院内获得性阴沟肠杆菌感染的临床分布与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天津市八家三级甲等医院于2001年2月-2002年2月分离的95株阴沟肠杆菌.琼脂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用WHONET5软件分析.结果:阴沟肠杆菌感染中患者以60岁以上的老年人多见,占53.7%.主要疾病是肺感染,占85.3%.阴沟肠杆菌临床株对头孢唑啉的耐药率高,其次是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和氨苄西林,对三代头孢菌素的耐药率在44.4%~66.7%.对亚胺培南的敏感性高,对环丙沙星和阿米长星耐药率分别为25%和29.5%.结论:治疗阴沟肠杆菌引起的感染要根据药敏结果选择使用三代头孢菌素、喹诺酮类及氨基糖甙类抗菌药,重症感染可用亚胺培南.

  • 随机扩增多态性DNA对新生儿病房产气肠杆菌基因分型

    作者:李鑫;蔡英林;宋诗铎;刘瑞霞

    目的:建立产气肠杆菌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分析技术,用于新生儿病房产气肠杆菌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对从新生儿病房两次集中分离出的产气肠杆菌进行抗生素低抑菌浓度试验(MIC)和RAPD分析,结合患儿的临床及流行病学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药敏谱分型与RAPD分型不完全一致.16株产气肠杆菌的RAPD分型分为9型.RAPD分型为Ⅰ、Ⅲ、Ⅷ型的10株产气肠杆菌是流行相关菌株,均为医院内获得,分别导致3次各不相关的水平传播.结论:药敏谱分型不能很好地区分菌株的株间差异.RAPD分型准确、操作简便,在48 h内可确定流行株,是研究产气肠杆菌分子流行病学的有力工具.

  • 能量抑制剂CCCP对环丙沙星在阴沟肠杆菌内聚积的影响

    作者:葛庚芝;于树云;毕玲;司进

    目的:研究临床分离阴沟肠杆菌对环丙沙星的聚积以及能量抑制剂间苯腙氯羰氰(CCCP)对细菌摄取环丙沙星的影响,探讨主动泵出机制在细菌对喹诺酮耐药性产生中的作用.方法:应用荧光光度法测定阴沟肠杆菌细胞内环丙沙星的浓度,并对应用CCCP前后细菌细胞内环丙沙星聚积稳态浓度进行比较.结果:受试菌对环丙沙星的摄取均在5 min内达到稳态浓度,耐药菌株的稳态浓度低于敏感菌株,应用CCCP后耐药菌细胞内的环丙沙星聚积浓度明显增加.结论:细菌细胞内能量依赖的环丙沙星聚积浓度的减少,在阴沟肠杆菌对环丙沙星产生的耐药性中具有一定作用.

  • 肠杆菌科3种主要细菌产β-内酰胺酶的检测及耐药分析

    作者:胡燕琴;干文君

    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是由质粒介导的能赋于细菌对三代头孢菌素类、单酰胺类及青霉素类耐药的一类酶[1],可在菌株间转移和传播.部分产ESBLs菌株不但对β-内酰胺类耐药,而且对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磺胺类耐药,因此给临床治疗带来了极大困难.为了解产ESBLs的常见肠杆菌科细菌发生率及耐药特征,笔者对2005年1-12月从临床标本中分离的肠杆菌科3种主要细菌进行产ESBLs检测及其耐药监测,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 佳木斯地区大肠埃希菌和阴沟肠杆菌质粒介导头孢菌素酶、超广谱β-内酰胺酶基因型分布

    作者:于海东;辛华;王英;张文陆;王勇;马雷;杨慧

    目的 了解佳木斯地区临床分离的大肠埃希菌和阴沟肠杆菌中质粒介导头孢菌素酶(AmpC酶)和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流行情况及主要的基因型别.方法 127株临床分离无重复大肠埃希菌81株与阴沟肠杆菌46株,采用酶提取物三维实验检测产AmpC酶和ESBLs菌株,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质粒型AmpC酶与ESBLs基因及其序列测定以确定其基因亚型.结果 46株阴沟肠杆菌中,单产AmpC酶者、单产ESBLs者、高产AmpC酶并产ESBLs者分别占21.7%、28.3%、6.5%;81株大肠埃希菌中,单产AmpC酶者、单产ESBLs者、高产AmpC酶并产ESBLs者分别占19.8%、38.3%、9.9%.大肠埃希菌ESBLs基因型为TEM、SHV、CTX-M,质粒AmpC酶基因型为DHA.阴沟肠杆菌ESBLs基因型为TEM、SHV、CTX-M,质粒AmpC酶基因型为DHA.结论 CTX-M型和DHA-1型分别是本地区大肠埃希菌和阴沟肠杆菌ESBLs和质粒介导AmpC酶的主要流行基因型.

  • 肺穿刺诊断阴沟肠杆菌肺炎1例

    作者:贺思云;韩红梅

    患者,男,55岁,因间断咳嗽、咳痰半年于2012年2月16日入院.患者2011年10月开始因受凉后出现间断性咳嗽,以早晨为主,咳痰,咳白色痰,量不多,不易咳出,活动后自觉胸闷,遇冷空气或刺激性气体咳嗽明显加重,但无发热、寒战、胸痛、气短等症状,在家口服阿莫西林无效后停服,因症状轻未重视.于2012年1月4日因胃出血就诊当地医院消化科,常规胸片检查左肺片状阴影,行胸部CT:左肺舌叶33 mm×28 mm球形病灶,中间见支气管充气征,边缘有短毛刺.

  • 阴沟肠杆菌性扁桃体炎早期抗生素选择失当

    作者:李欣

    1 病例资料女,65岁.因反复发热、咽痛20余天就诊.半年前曾因喉癌行垂直半喉切除术.本次病程初期患者在外院诊断为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应用阿莫西林、头孢呋辛钠、头孢他啶及替硝唑治疗,无好转.

  • 综合性医院2009~2014年多重耐药肠杆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作者:徐艳玲;梅亚宁;王彤

    目的:通过对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09~2014年间多重耐药肠杆菌(包括大肠杆菌、肺炎克雷伯杆菌、肠杆菌属)分布状况及药敏结果的研究,旨为临床治疗及控制多重耐药菌感染提供依据。方法所有菌株分离自我院2009年1月至2014年12月的临床标本,且均经法国梅里埃公司 Vitek2compact 全自动微生物分析系统或 API 细菌鉴定系统鉴定。药敏判断标准及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检测按照当年的美国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SI)文件。数据采用 Whonet5.4软件统计分析。结果2009~2014年,大肠杆菌及肺炎克雷伯杆菌的 ESBLs 阳性率呈先升后降趋势,而肠杆菌属细菌的 ESBLs 阳性率呈逐年下降趋势。多重耐药肠杆菌主要分布在普外科、ICU、老年科及肾内科。产 ESBLs 的肠杆菌主要分离自呼吸道及泌尿道。2014年我院多重耐药的肠杆菌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及哌拉西林/他唑巴敏感率仍高。结论多重耐药菌院内感染控制初见成效,但多重耐药肠杆菌分离率仍高,应加强对临床标本特别是呼吸道及泌尿道感染标本的微生物学检测;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及β-内酰胺类/β-内酰胺酶抑制剂仍是治疗多重耐药肠杆菌感染的有效抗生素。

  • 浅议早产儿肠道微生态平衡与合理应用抗生素

    作者:路小丽

    在人的肠道中,柄息着大约1×1014个、约100多种细菌,构成了所谓肠内菌群,其中肠杆菌、肠球菌仅占菌群的1/1 000,绝大多数为厌氧菌,健康情况下它们与宿主之间处于生理的、和谐的、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状态,维持人体正常的微生态平衡,对人体健康有重要意义.

  • 重症监护室肠杆菌医院感染发生原因分析及对策

    作者:周红菊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病房发生肠杆菌医院感染的原因及对策.[方法]运用前瞻性调查和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2015年11月-2017年11月重症监护病房发生肠杆菌感染的原因进行分析.[结果]在病人防御功能减退的情况下,不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及消毒隔离措施、多重耐药菌管理、重点部位预防控制等措施落实不到位是发生感染的主要原因.[结论]科室应加强病房管理,提高手卫生依从性,做好消毒灭菌工作,关注重点部位和关键环节感染预防控制措施的落实,加大督查力度,提高制度和措施的执行力.

  • 吉戈维亚肠杆菌引起败血症一例

    作者:姚远;张国富;刘玉瑛

    2000年4月,我们从一例前列腺增生、精囊脓肿的男性患者血液中两次分离得到吉戈维亚型肠杆菌,报告如下.

  • 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耐药性监测及方法的可行性研究

    作者:赵建平;周秀岚;燕成岭;王文灏

    目的:了解内蒙古地区ESBLs的发生率及耐药性,比较三种检测方法.方法:纸片扩散初筛法、双纸片协同法、标准纸片扩散确认法.结果:ESBLs总检出率为10.2%,双纸片协同法与确认法符合率达97.3%,产ESBLs较非ESBLs株耐药性高.ESBLs株的耐药率:IMP为0;PIP/TAZ为5.4%;CFP/SU为16.2%;FOX为21.6%.结论:双纸片法简单易行,适合各级医院开展和推广.治疗ESBLs菌的感染,首选碳青霉烯类;对部分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合物、头霉烯类有良好的作用.

153 条记录 3/8 页 « 12345678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