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乳腺癌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KDR的表达及其意义

    作者:董伟;刘友富;张加满;吴志宏;宋斌;宋景春

    目的 研究乳腺癌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2, VEGFR2)KDR的表达情况及其与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关系.方法 对98例乳腺癌患者的病理标本应用CD34, KDR分别进行免疫组化染色,双盲法计数热点内血管测定MVD,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乳腺癌KDR在血管周围的肿瘤细胞质呈较强阳性表达,在部分血管内皮细胞质内表达呈弱阳性,KDR表达与MVD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KDR在乳腺癌细胞的高度表达可能参与乳腺癌的发病机制,为乳腺癌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 大鼠心包膜组织KDR阳性细胞诱导成心肌细胞的研究

    作者:王晓明;许林海;周冰;孟群

    目的 研究大鼠心包膜组织干细胞中分离、纯化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KDR阳性)细胞的特性和心肌细胞的分化能力,为心包膜干细胞用于心脏细胞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取Wistar大鼠心包外脂肪,I型胶原酶消化法获取原代干细胞,培养并适时传代;然后分别用流式细胞仪和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分离细胞的免疫表象,并进一步用磁珠分离法分离出KDR阳性细胞,用5-氮杂胞苷诱导其向心肌细胞分化,分化后的细胞表型用免疫组化分析检测.结果 分离细胞成梭状,体外培养呈良好增长.FACS分析显示,这些细胞具有间充质干细胞的细胞特征,分别为CD29、CD44、CD90阳性,部分呈CD106阳性,CD34 和CD45阴性.免疫荧光染色显示,分离的干细胞为isl-1阴性,少量的c-kit、GATA-4阳性,约3%~5% 为KDR阳性细胞.磁珠分离法分离KDR阳性细胞,在药物诱导7d后,部分细胞聚集成细胞团,可见单个细胞开始自发性博动.免疫组化染色可以观测有心肌特异蛋白和结构蛋白的表达,并观察到明显的肌小节结构.结论 心包组织干细胞具有充间质干细胞的基本特征,并具有多样性的免疫表象,其中以KDR阳性细胞较多.纯化的KDR阳性细胞具有定向心肌细胞分化的潜能,提示其可以作为用于心脏细胞治疗的供体细胞来源之一.

  •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与胃癌的研究进展

    作者:杨颖强;宋震亚

    肿瘤的生长和转移中,血管形成起到重要的作用,胃癌与其他实体瘤一样,其生长和转移与血管形成密切相关.血管形成过程受到大量促血管生长因子和抗血管生长因子的调节,其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调节血管形成的作用强,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生物学作用的发挥需要通过与细胞膜上的相应受体(VEGFR)的相互结合.

  •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FIt-1和微血管密度与胃癌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

    作者:阮洪军;陶厚权;赵仲生

    目的 探讨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fms-样酪氨酸激酶(FIt-1)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和胃癌组织中微血管密度(MVD)与胃癌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方法 应用原位杂交和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118例胃癌组织中FIt-1 mRNA及CD34蛋白的表达.结果 胃癌组织中FIt-1 mRNA的阳性表达率为55.9%;浸润性生长的肿瘤组织中FIt-1的阳性表达率和微血管密度明显高于膨胀性生长者(均P<0.01),FIt-1 mRNA表达及MVD与浸润深度、血管侵犯、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显著相关(均P<0.05);MVD与FIt-1 mRNA的表达水平有关(均P<0.01);FIt-1 mRNA阳性表达及MVD≥54.9个/mm2患者的平均生存时间和5年生存率均显著低于FIt-1 mRNA阴性表达及MVD<54.9个/mm2者(均P<0.01).结论 FIt-1 mRNA可促进胃癌血管生成,并参与肿瘤浸润转移的过程,可以作为反映胃癌生物学行为和判断预后的生物学指标及基因治疗的靶点.

  • 卵巢肿瘤组织中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

    作者:张洁清;李力;王丽梅;张玮;姚忠强

    目的探讨VEGF受体与卵巢肿瘤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采用S-ABC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54例卵巢恶性肿瘤、14例良性肿瘤及16例正常卵巢组织中VEGF受体Flt-1及KDR蛋白的表达.结果Flt-1、KDR在恶性肿瘤组织中的表达率分别为59.3%及38.9%,明显高于良性肿瘤及正常组织,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而良性肿瘤与正常组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Flt-1、KDR表达与组织学分级无关.Ⅲ~Ⅳ期Flt-1表达率明显高于Ⅰ~Ⅱ期(P<0.05);腹腔积液≥500ml者Flt-1的表达率明显高于腹腔积液<500ml者(P<0.05),KDR表达与临床分期、腹腔积液多少无明显相关性(P>0.05).有淋巴结转移患者的Flt-1表达率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有大网膜转移者Flt-1表达率明显高于无大网膜转移者,有显著性差异(P<0.05);Flt-1和KDR表达与远处转移及术后残留灶大小等均无明显相关性.结论VEGF受体与卵巢肿瘤的发生、发展有关,可作为判断其预后的指标之一.

  • 曲古菌素A对多发性骨髓瘤细胞增殖影响的相关研究

    作者:张卉;董喜凤

    目的:研究VEGF受体(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VEGFR)在多发性骨髓瘤KM3细胞株中的表达及曲古菌素A(Trichostatin A,TSA)对KM3细胞增殖的影响,并进一步探讨其抗肿瘤机制.方法:体外培养KM3细胞株,MTT检测细胞增殖,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RT-PCR检测VEGFR mRNA表达.结果:TSA能明显抑制KM3细胞的增殖,且具有时间剂量依赖性(P<0.05)的特点;TSA处理KM3细胞48h可诱导KM3细胞凋亡,凋亡率高达42.72%±4.61%,呈剂量依赖性(P<0.05)特点;RT-PCR结果显示,KM3细胞仅表达VEGFR-1(flt-1),TSA能在mRNA水平抑制VEGFR-1的表达.结论:TSA可通过下调骨髓瘤细胞株KM3细胞表面VEGFR的表达,从而诱导KM3细胞的凋亡,而达到抑制其增殖的目的.

  • Bevacizumab对肝癌细胞株HepG2增殖和凋亡的影响

    作者:万骋;罗荣城;崔斐;陈斌;严晓

    目的 探讨Bevacizumab对肝癌细胞株HepG2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 应用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肝癌细胞株HepG2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其受体(VEGFRs)蛋白的表达;ELISA法检测HepG2细胞培养上清液中VEGF蛋白的表达;Bevacizumab处理HepG2细胞48 h后,MTT法检测Bevacizumab对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并分析细胞凋亡变化.设不加药物的HepG2细胞为对照组.结果 HepG2细胞中VEGF和VEGFR蛋白呈阳性表达,其细胞培养上清液中存在VEGF蛋白分泌;Bevacizumab可抑制HepG2细胞增殖;并可诱导HepG2细胞的凋亡,凋亡率为(17.04±0.14)%,明显高于对照组(2.85±0.08)%(P<0.05).结论 Bey-acizumab可直接抑制肝癌细胞株HepG2的增殖,并诱导其凋亡;为Bevacizumab除抗血管生成之外的抗肿瘤作用机制提供新的研究依据;为Bevacizumab在肝细胞癌治疗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其受体在急性髓性白血病中的表达

    作者:张金巧;王金铠;李英敏

    目的:探讨骨髓中血管生成在急性髓性白血病的发病及预后的作用.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28例初治的急性髓性白血病(AML)患者的骨髓活检标本治疗前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其受体Flt-1、KDR、微血管密度(MVD)的变化,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初治AML患者骨髓病理组织中KDR、VEGF和MVD的表达高于对照组(P<0.05),内皮细胞出芽现象广泛存在,生成的微血管无明显血管管腔形成,而正常骨髓组织的微血管管腔大而直;VEGF及KDR与MVD呈正相关;化疗后完全缓解组骨髓组织的VEGF、KDR阳性率及MVD明显下降(P<0.05),治疗后未完全缓解组的VEGF、KDR阳性率及MVD与治疗前无显著性下降(P>0.05);Kaplan-Meier分析显示治疗前VEGF阳性组的生存时间大于VEGF阴性组(P<0.05),但治疗前KDR、MVD的表达情况与生存时间无相关性.结论:AML骨髓组织中存在血管生成,VEGF/KDR信号传导通路在急性白血病血管新生中起主要作用,VEGF的表达与AML的预后有关.

  • 尿素脂质体偶联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的制备及理化性质

    作者:王志亮;段降龙;段明辉;杨安宁;徐心;李国威

    为了提高尿素注射液治疗血管瘤的疗效,降低其副作用,我们研究制备了尿素免疫脂质体,并对其理化性质进行了研究.将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VEGFR)的单克隆抗体作为偶联抗体,应用逆相蒸发法及交联法制备尿素免疫脂质体并测定包封率和偶联率,通过透射电镜观察尿素免疫脂质体的特征.结果表明:尿素免疫脂质体剂型稳定,肉眼观为乳白色混悬液,透射电镜下为大单层球形或近似球形结构,直径约150~200 nm,大部分可见到类核仁结构.其包封率约为54.4%,偶联率约为36.84%.医用尿素可以制成尿素脂质体,VEGFR单克隆抗体可作为免疫脂质体的偶联抗体,但需进一步提高包封率和偶联率.

  • 巨脾大部切除后残脾微血管密度和CD34、VEGF、VEGFR-2表达的临床研究

    作者:鞠玲燕;王磊;王涛;王美红;徐永波;李坤;唐金元;褚海波

    目的:观察巨脾大部切除后残脾VEGF、VEGFR-2、CD34的表达,探讨残脾微血管密度(MVD)变化.方法:选取门静脉高压脾肿大患者13例,术后切取脾组织为巨脾组,术后8年穿刺获取脾组织为残脾组,另设外伤性脾组织13例为对照组.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并对残脾MVD进行定量分析.结果:残脾组红髓MVD为(12.54±1.32)个/高倍视野,脾实质为(16.64±1.10)个/高倍视野;巨脾组红髓MVD为(16.72±1.41)个/高倍视野,脾实质为(21.20±1.52)个/高倍视野;对照组红髓MVD为(9.65±1.47)个/高倍视野,脾实质为(13.56± 1.14)个/高倍视野.巨脾组MVD值与残脾组、对照组比较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残脾组MVD值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脾脏组织CD34表达阳性,VEGF和VEGFR-2表达阴性.结论:巨脾大部切除后残脾MVD减少,VEGF和VEGFR-2阴性表达.

  • 子宫内膜癌中VEGF-C及其受体mRNA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作者:张红

    目的 研究子宫内膜癌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及其受体mRNA的表达情况,分析其在肿瘤转移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RT-PCR法分析48例新鲜子宫内膜癌组织标本中VEGF-C/KDR/Flt-4mRNA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各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结果 48例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VEGF-C及其受体mRNA表达率明显高于正常子宫内膜组织,肿瘤组织中VEGF-CmRNA表达与Flt-4mRNA的表达呈显著正相关.结论 VEGF-C可能在子宫内膜癌转移尤其是淋巴转移中起重要作用,是一个反映病人淋巴转移和预后的良好指标.

  • VEGF及其受体KDR在肿瘤血管生成中的作用

    作者:徐海涛;张庆广

    人体肿瘤大部分都是实体瘤,肿瘤组织是由肿瘤细胞和间质构成,间质成分主要包括血管、淋巴管、结缔组织、炎细胞及细胞外基质等成分.其中,血管和结缔组织起营养、支持肿瘤细胞的作用.肿瘤内的新生血管是通过血管生成实现的,血管生成在肿瘤的生长、侵袭和转移中起到重要作用.

  • 眼针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VEGF/VEGFR系统表达的影响

    作者:宓丹;马贤德;王建

    目的 通过观察眼针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其受体(VEGF/VEGFR)系统表达的影响,探讨眼针促进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微血管生成的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改良线栓法制备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采用眼针治疗.再灌注3、24、72 h后,免疫组化法检测脑微血管密度及VEGF、VEGFR2表达;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大鼠VEGF mRNA、VEGFR2 mRNA表达.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眼针组缺血再灌注24、72 h微血管密度明显增加,各时间点VEGF、VEGFR2表达明显增加,VEGF mRNA、VEGFR2 mRNA表达明显上调(P均<0.05).结论 眼针可以促进脑缺血再灌注大鼠微血管生成,其机制与上调VEGF/VEGFR表达有关.

  •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促进肺转移相关受体通路的研究

    作者:徐晓娅;毕玉莉;姜曼;许继映;张鹏飞;韩明勇

    目的 探讨肺癌细胞分泌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促进肺转移的受体相关机制.方法 应用噻唑蓝(MTT)与酶联免疫吸附(ELISA)方法测定9种肺癌细胞系的增殖状况和培养上清液中VEGF水平,筛选出差异表达VEGF且增殖无明显差异的两株细胞系.将两株细胞分别接种于SCID小鼠背部观察肿瘤生长,肺癌细胞经尾静脉注射建立肺转移模型,采用HE染色和免疫荧光实验检测肺转移瘤及血管密度.应用两种VEGFR中和抗体(MF-1和DC101)腹腔注射治疗肺转移小鼠,观察肺转移瘤数改变.结果 9种肺癌细胞系分泌VEGF水平不同,其中高的是A549(182.7 ng/mL),低的是SPCA1(13.39 ng/mL),A549细胞和SPCA1细胞的增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549细胞在小鼠背部形成的肿瘤体积明显大于SPCA1细胞,肿瘤组织内新生血管明显增多.A549细胞形成肺转移瘤数为SPCA1细胞的2.3倍.抗VEGFR-1治疗使肺转移瘤数明显减少,而抗VEGFR-2治疗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肺癌细胞分泌的VEGF促进肿瘤生长、转移和肿瘤血管生成,VEGF通过VEGFR1通路促进肺转移.

  • 不同卵巢肿瘤组织中 KI-67、P53、C23、EGFR 蛋白的表达变化及其意义

    作者:张珏;蔡鸿宁;高晗;邹苗;吴绪峰

    目的:观察不同卵巢肿瘤组织中Ki-67核抗原( Ki-67)、野生型P53抑癌基因( P53)、核仁蛋白( C23)、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 EGFR)蛋白的表达变化,并探讨其意义。方法行手术治疗的卵巢肿瘤患者139例,其中卵巢良性肿瘤46例、卵巢交界性肿瘤35例、卵巢癌58例,术中留取肿瘤组织及正常卵巢组织,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Ki-67、P53、C23、EGFR蛋白。结果正常卵巢组织、卵巢良性肿瘤组织、卵巢交界性肿瘤组织、卵巢癌组织中Ki-67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0、11.1%、74.5%、88.5%,P53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0、2.2%、28.6%、72.4%,C23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7%、19.6%、71.4%、91.4%,EGFR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3.3%、60.9%、88.6%、94.8%,不同卵巢肿瘤组织中Ki-67、P53、C23、EGFR蛋白阳性表达率高于正常卵巢组织( P均<0.05);卵巢癌组织中Ki-67、P53、C23、EGFR蛋白阳性表达率高于卵巢良性肿瘤组织和卵巢交界性肿瘤组织( P均<0.05);卵巢交界性肿瘤组织中P53蛋白阳性表达率高于卵巢良性肿瘤组织(P<0.05)。卵巢癌组织中P53与C23、P53与EGFR、Ki-67与C23、Ki-67与EGFR表达均呈正相关关系(r分别为0.220、0.195、0.231、0.217,P均<0.05)。结论 Ki-67、P53、C23、EGFR蛋白在正常卵巢组织、卵巢良性肿瘤组织、卵巢交界性肿瘤组织、卵巢癌组织中表达逐渐增高,Ki-67、P53、C23、EGFR蛋白的异常表达可能参与了卵巢癌的发病。

  • 喉癌组织中VEGF-C及其受体VEGFR-3和D2-40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武彦昭;施惠晶;景尚华;宋军建;赵珍;张兰;单保恩

    目的 观察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及其受体(VEGFR-3)和D2-40在喉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探讨其在喉癌淋巴道转移过程中的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 选择喉癌患者的癌组织、癌旁正常组织标本各40份,同期选择正常喉组织标本19份作对照.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各标本中VEGF-C、VEGFR-3和D240的表达.结果 VEGF-C、VEGFR-3及D2-40在喉癌组织、癌旁组织及正常喉组织中均有表达,且其表达强度呈下降趋势(H分别为38.400、32.502,P均<0.01);在喉癌组织中,VEGF-C、VEGFR-3及D2-40的表达与淋巴转移、临床分期及临床分型有关(P均<0.05),与病理分级、肿瘤大小、吸烟量、年龄和性别无关(P均>0.05).喉癌组织中VEGF-C与VEGFRd的表达呈正相关(r=0.882,P<0.01).结论 VEGF-C、VEGFR-3及D2-40在喉癌组织中的表达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及正常喉组织,其高表达可能与喉癌的发生、发展有关.

  • VEGF-C和VEGFR3在细支气管肺泡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邹亮;高慧淳;欧阳莉;朱敏媛;刘文;周建洪

    目的 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C及其受体(VEGFR3)在细支气管肺泡癌(BAC)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选择60例BAC患者的手术切除癌组织(BAC组)及其癌旁肺组织10例(对照组),采用免疫组化Elivison法检测VEGF-C和VEGFR3表达,并用D2-40标记淋巴管,计算微淋巴管密度(LVD);分析各指标间的关系及与肿瘤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结果 BAC组VEGF-C、VEGFR3阳性率及LVD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1);VEGF-C在BAC组非黏液型阳性率显高著于黏液型(P<0.01)、伴淋巴结转移组阳性率明显高于无转移组(P<0.05),VEGFR3在BAC组伴淋巴结转移者阳性率明显高于无转移者(P<0.05),LVD在BAC组伴淋巴结转移者阳性率明显高于无转移者(P<0.05);BAC组VEGF-C、VEGFR3与LVD之间均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 VEGF-C与VEGFR3在BAG新生淋巴管形成和淋巴结转移中起协同作用,阻断其信号转导通路有望成为抗BAC淋巴结转移治疗的新靶点.

  • 食管癌组织中VEGF-C、D和KDR、Flt-4 mRNA的表达及其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

    作者:周健;罗宜人;王勇杰;沈毅;孔军

    目的 探讨VEGF-C、D及其受体KDR、Fit-4 mRNA在食管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半定量RT-PCR方法检测53例食管癌组织、14例正常食管黏膜组织中VEGF-C、D及KDR、Fit-4mRNA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淋巴结转移之间的关系.结果 53例食管癌组织中,VEGF-C的表达率为81.1%,VEGF-D为77.4%,KDR为66.0%,Fit-4为60.2%.有淋巴结转移者VEGF-C、D、KDR mRNA和Flt-4mRNA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P<0.01,P<0.05).结论食管癌组织中VEGF-C、D和KDR、Flt-4mRNA的表达与食管癌的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是促进食管癌经淋巴结转移的重要因素.

  • 芍药苷对银屑病小鼠皮损的治疗作用及机制探讨

    作者:李娜;赵颖;张晓杰;李伟宁

    目的 观察芍药苷(PF)对银屑病小鼠皮损的治疗作用,并探讨其机制.方法 将40只小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10只.各组将小鼠背部毛发全部剔光,用Na2S擦拭.A组小鼠背部每天涂抹凡士林,连续涂抹7 d;B、C、D组小鼠均先用咪喹莫特擦拭7d(银屑病造模),B、C组分别腹腔注射生理盐水、PF 10 d,D组腹腔注射PF后6h背部皮下注射重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蛋白10 d.治疗第18天处死小鼠,收集皮损组织及外周血标本;行HE染色观察皮损病理变化并计数血管数,用ELISA法检测外周血VEGF蛋白,RT-PCR法检测皮损组织中的VEGF及其受体VEGFR1、VEGFR2基因.结果 A组皮损组织未见病理学异常,B、D组皮损组织具有典型的银屑病样病理特征,C组皮损组织银屑病样病理特征减轻;B组皮损组织中血管数、外周血VEGF蛋白水平高于A、C、D组(P均<0.05),D组高于C组但无统计学差异.B组皮损组织中VEGF、VEGFR1、VEGFR2mRNA表达量高于A、C组(P均<0.05),D组皮损组织中VEGF、VEGFR1、VEGFR2mRNA表达量高于C组(P均<0.05).结论 PF对小鼠银屑病有积极治疗作用,与其抑制VEGF及相应受体表达抗血管增生有关.

  • VEGF 及其受体与免疫抑制细胞关系的研究进展

    作者:李玉灵;赵华;任秀宝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是一类重要的促血管生长因子,它可以促进血管内皮细胞增殖和迁移,增加血管通透性。近年来,研究发现VEGF及其受体在肿瘤免疫抑制微环境的形成中发挥重要作用:VEGF不仅能抑制免疫细胞在造血过程中的生成和分化;还能诱导各种免疫抑制细胞向肿瘤组织浸润。此外,调节性T细胞、树突状细胞和单核巨噬细胞被发现有VEGF受体的表达,它们可能以此种方式促进了免疫逃逸的发生,对肿瘤的生物学行为产生巨大影响。

259 条记录 8/13 页 « 12...567891011121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