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多西他赛不同给药方案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效果

    作者:徐嵘

    目的:综述多西他赛不同给药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优化效果.方法:汇总多西他赛单药和联合方案单周和3周方案一线和二线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20个大型临床试验,比较多西他赛不同给药周期的不同方案的生存期(率)、生活质量和药物安全性的效果.结果:①Ⅳ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躯体功能评分(PS)为1~2]的老年病人(>75岁),一线治疗可选用多西他赛单药3周方案,二线治疗可选多西他赛单药每周方案.②Ⅳ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PS评分为0~1),如果基因ERCC1 mRNA表达水平低(或无ERCC1数据),可选择多西他赛联合顺铂3周方案.③Ⅳ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如果ERCC1高表达,可选择多西他赛联合吉西他滨方案治疗.④Ⅳ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PS评分为1~2)的病人(<75岁),可考虑选用多西他赛联合顺铂的每周方案.结论:多西他赛针对不同患者化疗组合,给药计划和化疗剂量的个体化选择将是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所必需的.

  • 国产与进口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治疗化疗后中性粒细胞减少比较

    作者:陈芳源

    目的:比较国产和进口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治疗成人血液恶性肿瘤化疗后的中性粒细胞减少.方法:对血液恶性肿瘤化疗后中性粒细胞减少的病人用rhG-CSF治疗,一组使用国产rhG-CSF(男性39例次,女性30例次,年龄41 a±s 17 a),另一组使用进口rhG-CSF(男性33例次,女性24例次,年龄42 a±17 a),剂量均为150~300 μg/d,qd,10~14 d为一个疗程.结果:国产rhGCSF与进口同类产品总有效率分别为97%和98%,中性粒细胞恢复正常所需的时间为7 d±3 d和8 d±3 d;感染发热的发生率(T>38℃)2组分别为22%和25%;抗生素平均使用日数为7.8 d±2.5d和8.5 d±2.6 d.2组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国产和进口rhG-CSF均能缩短化疗后的骨髓抑制期,促进中性粒细胞的恢复,减少严重感染的发生率,国产品疗效和安全性与进口品相似.

  • 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预防化疗后粒细胞减少的Ⅱ期临床试验

    作者:冯奉仪;张湘茹

    目的:评价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对预防恶性肿瘤化疗后粒细胞减少的作用及不良反应.方法:62例恶性肿瘤病人随机分入AB和BA 2组.A为治疗周期,即化疗结束48h开始,rhG-CSF5μg/kg,sc,qd×7~15d; B为空白对照周期.自化疗开始隔日查血常规1次,观察中性粒细胞(Neu)绝对值及白细胞(WBC)的变化.结果:治疗周期于rhG-CSF注射24h后,WBC及Neu绝对值迅速上升,48h出现第1个高峰,d8出现第2个高峰 ,而对照周期化疗后WBC和Neu绝对值逐渐下降,始终低于治疗周期.WBC和Neu的低值(WBC<4.0× 109/L,Neu绝对值<2.0×109/L)的持续时间,以及化疗后d 21 WBC<4.0×109/L的病例数在治疗周期和对照周期间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骨痛和感冒症状发生率分别为21%和16%,注射部位局部反应、皮疹、发热少见.结论:rhG-CSF可以促进化疗病人WBC和Neu的恢复,耐受性良好,可以作为肿瘤化疗中提高剂量强度的有效的辅助药.

  • 肿瘤患儿败血症药敏试验结果分析

    作者:李岚

    恶性肿瘤患儿化疗后会引起长时间的骨髓抑制,中性粒细胞减少使得感染机率大大增加.而中性粒细胞减少相关的败血症是导致感染患儿死亡的主要原因,影响到患儿的长期生存率.因此掌握恶性肿瘤患儿化疗后败血症的常见致病菌及其药物敏感性的情况,对选择有效的药物治疗十分必要.本文总结2002年我院小儿恶性肿瘤败血症的临床资料如下.

  • 亚胺培南/西司他丁治疗中性粒细胞减少合并感染的临床疗效

    作者:严云;陈玲玲;董戴玉;卞锦国;李东岚;任梅玉

    血液系统许多疾病本身存在中性粒细胞减少,尤其在化、放疗后,减少更为严重,感染的威胁性也随之增加.

  • 国产和进口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在血液肿瘤临床应用的比较研究

    作者:陈芳源

    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的治疗效果往往与化疗强度有关,但在提高疗效的同时亦带来治疗副作用的增加,其中中性粒细胞减少是主要的副反应之一.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可有效地减轻化疗后所致的粒细胞减少,缩短粒细胞缺乏症的持续时间,促进粒细胞的恢复.为了验证国产rhG-CSF(商品名:吉粒芬)在血液肿瘤病例化疗后的临床应用效果,上海十五所医院于1998年3月至6月对该药进行了临床试用研究,并同时与进口同类产品进行比较,其目的是进一步考察国产rhG-CSF治疗化疗所致粒细胞减少症的效果及其安全性,现将临床研究结果总结如下.

  • 不同时间应用G-CSF预防化疗后粒细胞减少的临床观察

    作者:吴剑秋;史美祺;冯继锋

    目的:探讨化疗后Ⅲ~Ⅳ度中性粒细胞减少伴发热患者不同时间应用G-CSF的预防效果.方法:采用自身交叉对照方法观察了24例化疗后Ⅲ-Ⅳ度中性粒细胞减少伴发热的肿瘤患者.所有病例均采用单次化疗方案,随机分为A、B组,A组第一周期于化疗后第2天开始预防应用G-CSF,第二周期于化疗后第7天开始应用;B组相反.记录中性粒细胞减少的持续时间、低值、G-CSF应用时间、感染发生率以及相关副反应.结果:化疗后第7天与第2天应用G-CSF的预防效果相同.中性粒细胞减少伴发热的再发生率均有所减少,G-CSF应用时间第7天较第2天为短,感染发生率并无增加.结论:化疗后第7天开始预防应用G-CSF是安全有效的,既节省了患者的治疗费用,又达到了预防效果,且减少了应用G-CSF所不必要的不良反应.

  • 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在预防乳腺癌化疗后骨髓抑制中的作用

    作者:陈希;苏小琴;羊林林;顾红兵;谭清和

    目的:评估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PEG-rhG-CSF)在预防乳腺癌患者化疗后中性粒细胞减少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45例乳腺癌患者采用EC-T/AT/TC/EC方案化疗,化疗后48h单次皮下注射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100μg/kg或6mg,化疗21d为1个周期.结果:出现IV度中性粒细胞减少22例(48.8%),其中发热伴IV度中性粒细胞减少4例(8.9%).化疗结束到中性粒细胞出现低值的时间为(7.78±1.80)d,IV度中性粒细胞减少持续时间(1.2±0.8)d,中性粒细胞恢复>2.0×109/L的时间(2.5±1.1)d.23例(51.2%)在全程化疗中未出现粒细胞缺乏,并且治疗耐受性良好,提示PEG-rhG-CSF具有良好的预防中性粒细胞减少的效果和安全性.结论:乳腺癌患者化疗后应用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预防中性粒细胞减少疗效肯定,值得在临床中进一步推广.

  • 雷替曲塞二线治疗晚期结直肠癌18例近期效果观察

    作者:曹海峰;缪晓东;王卫星;徐燃;李燕

    目的:观察单药雷替曲塞二线治疗晚期结直肠癌18例近期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给予雷替曲塞3mg/m2静滴,3周为1个周期,至少化疗2个周期后评价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18例中部分缓解5例,疾病稳定8例,疾病进展5例,有效率27.8%,疾病控制率72.2%。主要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和胃肠道反应,其中中性粒细胞减少8例、贫血3例、血小板减少1例、恶心呕吐7例、腹泻1例、厌食10例,乏力3例、皮疹1例、转氨酶升高1例等。结论:单药雷替曲塞二线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疗效较好,不良反应可耐受。

  • 肝硬化患者中性粒细胞减少与医院感染的关系

    作者:胡万峰

    肝硬化患者由于脾功能亢进、造血功能减退等原因,异致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数减少,造成抵御感染能力的减退,易发生医院感染,进而影响临床转归.在临床工作中我们发现肝硬化患者医院感染的发生与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数有着密切的关系,现分析报告如下.

  • 白血病化疗后口腔溃疡的预防及护理

    作者:魏英

    口腔感染是白血病患者在大剂量化疗后骨髓抑制时常见到的并发症.当大剂量应用抗代谢化疗药物时,患者常在第3~5天开始出现口腔黏膜充血,红肿,糜烂,疼痛.当中性粒细胞减少或缺乏时,溃疡部位又成为细菌侵入的通道,是发生口腔溃疡的关键因素.因此,做好化疗后口腔溃疡的护理工作非常重要.作者自2005年6月至2010年12月使用漱口液漱口或含有利多卡因的漱口液漱口的护理方法,护理白血病化疗后患者,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 癌症化疗致发热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的研究进展

    作者:阮燕萍;夏庆民

    发热性中性粒细胞减少(febrile neutropenia,FN)是癌症化疗患者常见且严重的并发症,不仅可引起严重的感染,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增加医疗费用,而且常导致此后的化疗剂量减少,化疗间隔延迟,降低治疗的有效率,影响远期效果;更严重者造成患者死亡.

  • 甲地孕酮提高肿瘤患者化疗耐受性的临床研究

    作者:杨新妹;王晓稼

    [目的]观察甲地孕酮对肿瘤患者化疗耐受性的影响.[方法]非小细胞肺癌81例和乳腺癌39例分为甲地孕酮组(化疗加甲地孕酮480mg/d)和对照组(单纯化疗)各60例.分别观察治疗期间食欲、体重、体能状态、骨髓造血功能及免疫功能状态等的变化.[结果]甲地孕酮组比对照组食欲增加明显(65.0%对25.0%),P<0.01.口服甲地孕酮后食欲增加以及体重增加的比例男女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体重增加2.5kg所需要的时间女性明显少于男性,分别为14.7d和36.6d,P<0.05.甲地孕酮组较对照组在化疗期间有更多的患者骨髓和免疫功能保持正常,分别为30.0%对10.O%(P=0.000)和61.9%对39.5%(P=0.045);而且出现3/4度粒细胞降低者少,为28.3%对48.3%(P=0.049);KPS提高(P=0.0000)而对照组(P=0.049)降低.甲地孕酮总体副作用轻微.[结论]甲地孕酮对肿瘤患者化疗期间有增加食欲与体重、保护骨髓造血与免疫功能的作用,使肿瘤患者对化疗的耐受性明显提高.

  • 淋巴细胞计数绝对值减少患者的感染风险调查

    作者:王宏智;刘加良;吴美娟

    业已证实,血中性粒细胞减少可显著增加患者的感染风险.然而作者在临床实践观察中曾发现,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绝对值(ALC)下降,患者的感染风险也可急剧增加.

  • 国内白血病患者口腔护理的理论性研究

    作者:何绵玲

    白血病是血液系统常见的恶性疾病,主要表现为感染、贫血、出血及白血病细胞浸润,占癌症总发病5%[1].白血病病人在放化疗之后中性粒细胞减少,机体免疫力明显下降;大剂量广谱抗生素及糖皮质激素的使用,口腔菌群平衡受到破坏,大量的内源性和外源性病菌极易侵入,引发多种并发症,增加治疗难度,严重者则可危及生命.因此,白血病患者口腔护理质量对白血病患者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近年来国内白血病患者口腔护理相关理论和方法作出系统总结,以期为白血病患者口腔护理工作提供理论借鉴和实践指导.

  • 聚乙二醇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预防头颈部肿瘤同步放化疗后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研究

    作者:刘芳;俞伟;梁岚清;罗燕荣;王倩倩;黄玉荣;曲宝林

    目的:比较预防性应用聚乙二醇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PEG-rhG-CSF)与延迟应用普通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预防头颈部肿瘤同步放化疗中性粒细胞减少性发热(FN)及住院率等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48例头颈部鳞癌(T3,T4/N2N3)同步化放疗患者。预防性应用 PEG-rhG-CSF 组(PEG组)26例,化疗第5天给予100μg/kg 皮下注射;延迟应用 rhG-CSF 组(rhG 组)22例,化疗后当中性粒细胞绝对值≤1×109/L 时,皮下注射 rhG-CSF 至白细胞≥10×109/L。结果①预计化疗192周期化疗,实际化疗186周期,其中诱导化疗96个周期,同步放化疗90个周期。②Ⅲ~Ⅵ度中性粒细胞减少,PEG 组和 rhG 组分别为3.85%、19.5%(OR =0.165,95% CI 为0.053~0.515,P =0.001);中性粒细胞减少性发热(FN),PEG 组和 rhG组分别为0.96%、8.53%(OR =0.104,95% CI 为0.013~0.863,P =0.023);其中,75%的 FN 发生在同步放化疗周期内。③中性粒细胞减少相关的住院率 PEG 组和 rhG 组分别为1.92%、6.09%,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④两组患者按期给药率分别为96.2%、84.1%;其中81.8%的延迟给药发生在同步放化疗期间。⑤两组不良反应均可以耐受,仅1例患者发生骨痛。结论预防性使用 PEG-rhG-CSF 组减少了头颈部同步放化疗粒细胞减少及相关性 FN 的发生率,有利于按时按预定剂量实施同步放化疗。

  • 增生型Kikuchi淋巴结炎伴重度肝损客1例

    作者:乔飞;汪茂荣;徐静;盛云峰;姚静娟;隋云华

    Kikuchi病又称组织细胞性坏死性淋巴结炎,是近年来才逐渐被认识的一种良性免疫性淋巴结炎.主要累及年轻女性,表现为持续发热伴局限或全身淋巴结肿大,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减少,抗生素治疗无效,可反复发作,严重时可危及生命.到目前为止,未见该病并发严重肝损害的报道.

  • 多种复方中药注射液治疗小鼠化疗相关白细胞减少症

    作者:张喜平;张翔;杨红健;邹德宏;乔恩奇;王准;何向明;俞星飞;章颖;唐镔镔

    目的:比较5 种常用复方中药注射液和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G-CSF)治疗化疗相关白细胞减少症小鼠的疗效,以及对小鼠多脏器及胸腺的影响.方法:采用环磷酰胺腹腔注射法制备小鼠化疗相关白细胞减少症模型,以G-CSF为阳性对照,用5种复方中药注射液(康艾、复方苦参、参附、参麦和生脉注射液)对各治疗组小鼠分别腹腔注射给药,隔天抽取外周血测血常规,随后处死小鼠,取心脏血测血清肝、肾功能指标( ALT, AST,BUN 和 CR) ,取重要脏器(心、肝、脾、肺、肾)及胸腺计算相应脏器指数,并比较各组病理变化,以评价各治疗组的疗效和对多脏器及胸腺的影响.结果:5 个中药治疗组小鼠的白细胞计数较模型组显著上升(P<0. 01),但低于阳性对照组(G-CSF)(P<0. 05,P<0. 01).此外,5种复方中药注射液和G-CSF均有不同程度的升血小板作用(P<0. 05,P<0. 01).与模型组相比,苦参治疗组(P =0. 036)、参附治疗组(P =0. 008)的血清AST略升高;各中药治疗组的血清ALT和肾功能指标未见明显升高,但是,脾脏指数下降(P< 0. 05或 P < 0. 01 ),肺脏指数增加( P <0. 01).各中药治疗组小鼠肝细胞可见不同程度 的细胞变性、点状坏死和炎症反应,但组间差别不明显.除苦参治疗组外,其余中药治疗组的肝脏病理评分均显著低于模型组( P < 0. 05, P <0.01),其中生脉治疗组明显(P <0.01).结论:5种中药注射液均能有效治疗化疗相关白细胞减少症,其作用弱于 G-CSF. 5 种中药注射液和G-CSF还有一定升血小板作用.除苦参外,其余4种中药注射液可能有一定护肝作用.5种中药注射液对其他脏器和胸腺的影响不明显.

  • 肿瘤患者化疗后粒细胞缺乏发生因素的临床分析

    作者:郜启全;张建平;朱守洋;胡长路;徐腾云

    目的 分析肿瘤患者化疗后粒细胞缺乏发生的相关因素.方法 收集整理2006年1月~2006年12月203例接受顺伯、长春瑞宾化疗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分别对年龄、性别、既往化疗史、肿瘤分期、消化道反应等方面进行分析.相关数据采用x2检验.结果 同期住院化疗的203例患者中发生粒细胞缺乏者33例,粒细胞缺乏发生率16.3%,其中既往有粒细胞缺乏化疗史再次化疗后发生粒细胞缺乏的风险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001),化疗期发生Ⅱ-Ⅲ度消化道反应(P<0.0001)和肿瘤分期晚(Ⅲ期)(P<0.0001)的患者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而高龄、性别与化疗后粒细胞缺乏的发生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 肿瘤化疗患者发生粒细胞缺乏的风险与既往化疗发生过粒细胞缺乏、胃肠道反应重、肿瘤分期晚密切相关.

  • 免疫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临床研究

    作者:银广悦;王文红;龚庆辉;张继领

    目的 探讨免疫性粒细胞减少症的诊断及治疗.方法 收集150例住院及门诊免疫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患者临床资料.利用SPSS 13.0进行数据的统计分析.结果 150例患者中,男性35例(23.3%),女性115例(76.7%),男女之比为1∶3.3.依据中性粒细胞抗体产生方式不同分为新生儿同种免疫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9例(6.0%);药物性免疫粒细胞减少症28例(18.7%);原发性自身免疫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22例(14.6%);继发性免疫性粒细胞减少症91例(60.7%):包括系统性红斑狼疮39例、类风湿关节炎21例、免役性溶血伴粒细胞减少2例、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伴粒细胞减少6例、免疫性肝炎3例、免疫性甲状腺炎16例、干燥综合征4例.结论 免疫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以女性居多,常继发于某些自身免疫性疾病.原发性自身免疫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诊断较为复杂,需长时间临床观察和随访.免疫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患者的中性粒细胞抗体以IgG为主,有的表现两种或三种抗体同时升高.

252 条记录 8/13 页 « 12...567891011121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