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远端胰腺切除术后并发症及死亡的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陈永亮;黄志强;董家鸿;张文智;黄晓强;王彦斌;陈明易;刘志伟;万涛

    目的 探讨远端胰切除术后并发症及死亡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分析解放军总医院2000年8月至2010年8月期间接受远端胰腺切除术的连续22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术后的并发症以及死亡的危险因素,进一步提高远端胰腺切除的手术安全性.结果 本组术后总并发症发生率为26.9% (60/223),死亡率为1.35% (3/223).胰瘘是常见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9.3%(43/223).单因素统计分析发现影响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包括病变原发部位、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胰管封闭方式、脾切除以及联合多脏器切除.影响术后住院死亡的危险因素为手术时间和术中输血量.多元统计分析发现远端胰腺切除术后并发症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为手术时间长短;未发现术后住院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手术时间过长是远端胰腺切除术后并发症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其他相关指标对术后并发症及死亡无显著影响.

  • 腹腔镜胰腺切除术的临床应用

    作者:胡明根;赵国栋;罗英;刘荣

    目的 总结腹腔镜胰腺切除术的临床应用经验,探讨手术适应证和技术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2003年3月至2010年2月施行腹腔镜胰腺切除手术共49例,其中男18例,女31例,平均年龄(42±14)(21~77)岁,术前诊断为胰岛素瘤38例,胰腺囊腺瘤4例,胰腺囊腺癌1例,无功能胰岛细胞瘤5例,实性假乳头状瘤1例.结果 39例于全腹腔镜下完成手术,另有8例中转开腹完成手术,2例未找到病灶终止手术.平均手术时间(245±146)(90~960)min,出血量(191±306)(20~1500)ml.二次手术3例,B级以上胰瘘7例.术后住院日(10±7)(4~31)d.结论 在一定的条件下,腹腔镜胰腺切除术是治疗胰腺良性疾病和部分恶性疾病的安全有效的方法.

  • 远端胰腺切除术胰漏的三级预防策略

    作者:尚培中

    临床针对各种胰腺体尾部病变常需实施远端胰腺切除术,但胰漏的发生率仍居高不下,成为困扰外科临床医师的难题。为此,笔者提出预防胰漏的三级策略。一级预防针对胰腺本身,通过缝扎被切断的次级胰管开口和抑制胰液分泌,减少胰液分泌到胰腺组织外;二级预防针对胰腺断端,通过改进远端胰腺切除手术方式,利用带血管蒂浆肌瓣贴敷胰腺断面促进其愈合,防止胰液外漏到周围组织;三级预防是发生胰漏后及时采取切实有效的治疗措施,防止发生与胰漏相关的严重并发症导致病情恶化,使患者早日康复,提高治愈率。

  • 胰腺癌1例行全胰腺切除术护理体会

    作者:杨芳清;武渊

    全胰切除术是腹部外科一种细致而复杂的手术,术后的影响可涉及全身.为了确保手术达到预期的治疗目的,必须做好全胰腺切除术的护理.我科曾为1例胰腺癌的患者行全胰腺切除手术,获得成功,患者安全度过了围术期,无并发症发生,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 胃肠减压管道的改进

    作者:汪志青

    消化道手术需要留置胃管进行胃肠减压,部分消化道手术,如胃大部分切除毕Ⅱ式吻合术、乙状结肠癌切除术、胰腺切除术等,因术中均要将胃管下拉50 cm左右,使其留置于十二指肠大乳头输入袢处或空肠吻合口以下4 cm~5 cm,加上术前经鼻插入胃管45 cm~55 cm(发际到剑突的距离),整个胃管插入深度为95 cm~105 cm.而临床通用的一次性胃管长90 cm,一次性胃肠减压器衔接管仅有8 cm~9 cm,以至外露的胃管很短.过短的胃肠减压管道,不利于病人床上活动,容易脱出.为此,护理人员对胃肠减压管道进行了改进.

  • 胰腺切除术术后胃瘫综合征病人的护理

    作者:左晓艳;丁洪琼

    术后胃瘫是术后胃发生功能性排空障碍,是胆胰术后特别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其持续时间长,症状重,临床处理相当棘手[1].我院胰腺外科中心从1998年6月-2004年6月共行区域性胰腺切除术263例,其中术后并发胃瘫综合征21例,发生率为8%,现将有关治疗及护理方法总结如下.

  • 区域性胰腺切除术围手术期的液体治疗

    作者:陶京;王春友;杨智勇;陈立波;俞建雄;熊炯炘

    目的探讨区域性胰腺切除术围手术期液体的正、负平衡及治疗特点.方法 2000~2002年,对165例病人采用术前水化使血液轻度稀释,术日和术后第1天以红细胞压积(HCT)、中心静脉压(CVP)和尿量为指标,等量补充血液,足量输入平衡液,不用血管加压药,术后第 2~3天慎用小剂量利尿剂,注意负平衡的出现.结果平均每例术日输液(8489.01±1743.17)mL,术后第1天输液(4372.27±967.18)mL.尿量从术后第1~3天逐渐增加.术日和术后第1天正平衡量分别为(2 562.73±786.99)mL和(1 415.98±579.11)mL.术后第2天107例出现负平衡,第3天147例,负平衡量达( 1 490.84 ±297.43)mL.未出现负平衡者中,12例发生与液体治疗无关的严重并发症,2例死亡.结论该方案完全适于区域性胰腺切除术围手术期的液体治疗,术后第2~ 3天出现液体负平衡,否则预示发生严重并发症的可能.

  • 保留器官功能胰腺切除术76例报告

    作者:覃虹;董明;周建平;孔凡民;董齐;田雨霖

    目的 探讨4种保留器官功能胰腺切除术的适应证、并发症及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总结1990年1月至2012年3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普通外科施行的76例保留器官功能胰腺切除术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1例,女55例.年龄15~75岁.除胰腺壶腹癌及胰腺外伤各1例外,其余均为胰腺良性或低度恶性病变.76例中,行保留幽门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PPD)8例、保留十二指肠的胰头切除术(DPPHR) 14例、中段胰腺切除术(CP)14例、保留脾脏的远侧胰腺切除术(SPDP)40例.结果 无手术死亡.发生手术并发症13例(17.1%),其中胰瘘11例(14.5%),胆瘘1例(1.3%),术后胰肠吻合口出血1例(1.3%).8例行PPPD的病人中,1例发生胰瘘.14例行DPPHR的病人中,发生胰瘘2例、胆瘘1例.行CP的14例病人中,2例发生胰瘘,1例术后合并胰肠吻合口出血者行手术治疗后治愈.40例行SPDP的病人中6例发生胰瘘,未发生迟发性脾梗死、脾脓肿或血小板升高.结论 保留器官功能的胰腺切除术可明显减轻手术创伤、保留器官功能、降低手术并发症发生率,疗效与传统术式相似,应作为胰腺良性或低度恶性病变的首选术式.

  •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发生危险因素认识及评价

    作者:杨尹默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是治疗壶腹部肿瘤的经典术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高,其中以胰瘘常见,可致感染、出血甚至死亡.近年来,围绕术后胰瘘问题不断有各种改良术式出现,研究方法也逐步从回顾性研究过渡至前瞻性研究.影响胰瘘发生及严重程度的危险因素包括病人自身情况、重建方式及术者操作水平等.目前尚无具有显著优越性的吻合方式,术者可根据经验及熟悉程度选择,应强调及注重术者技术性因素对胰瘘发生的影响,提高胰腺消化道重建的质量.

  • 保留脾脏尾侧胰腺切除2例报告

    作者:孙昌勤;刘曙光;蔺宗义;蔺原;熊勇

    我院于1999年2至11月行保留脾脏尾侧胰腺切除术2例.报告如下.

  • 胰腺切除术后消化道重建技术专家共识

    作者: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

    胰肠(胃)吻合是具有挑战性的消化道重建方式,技术难度大,并发症发生率高,常见的并发症为吻合口瘘,发生率约20%[1],并可导致继发性出血,腹腔感染.理想的胰肠吻合应简便易行,安全可靠.胰腺空肠吻合是胰腺切除后重建的首选方法,胰胃吻合可作为备选方案[2].临床常用的重建术式包括:胰腺空肠端侧吻合、胰腺空肠导管对黏膜吻合、胰腺空肠端端套入吻合、捆绑式胰腺空肠吻合及胰管空肠侧侧吻合等.

  • 重视胰腺外科术后胰瘘预防及处理

    作者:赵玉沛

    胰瘘是胰腺切除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其继发的腹腔感染和出血是导致病人死亡的重要原因.胰瘘定义和分级标准的统一对其预防及临床研究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尚无一种理想的技术方法能够从根本上杜绝胰瘘的发生,充分的术前评估、重视手术质量、根据病人情况选择熟悉的术式、加强围手术期管理和手术团队的专业化将有助于降低胰瘘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

  • 保留脾脏的胰体尾部切除问题:基础与临床研究进展

    作者:姜洪池;代文杰

    近百年来,尤其近30年来脾脏外科基础与临床研究的进展证实,脾脏是人体重要的功能器官,虽非生命必需,但常常不可或缺。当前,"脾保留"概念已深入广大临床外科医生之中,无辜性脾切除应尽量避免。因脾脏尤其脾门结构与胰体尾部解剖位置毗邻,更因观念上对脾脏生理功能认识不足,长久以来胰体尾部病变常同时切除脾脏以求稳妥。自Mayo于1913年施行远端胰腺切除术(胰体尾切除术)并脾切除术以来,无辜性脾切除被奉为经典。虽自20世纪40年代即有Mallet-Guy报道了保留脾脏的远端胰腺切除术,但直至1982年Robey等对胰腺外伤病人行此术式成功救治经验报道后方才引起普遍关注[1],并于80年代末至90年代早、中期形成应用高潮。迄今国内公开报道已近100例,国外逾200例。

  • 胰瘘发生危险因素及术前预测

    作者:李非;曹锋

    胰瘘是胰腺切除术后常见且严重的并发症.对胰瘘危险因素的早期识别及准确的术前预测有助于及时发现并治疗胰瘘.胰腺切除术后胰瘘的发生与病人基本情况(年龄、体重指数、胰腺质地等),术前治疗措施及术中操作等密切相关.传统方法在防治胰瘘中存在不足,而超声等影像学技术的发展为胰瘘术前预测带来了新希望.鉴于胰瘘对病人临床结局的显著影响,其必将成为长期的研究热点.

  • 胰腺手术后引流管拔除指征、时机与胰瘘防治

    作者:戴梦华;吴广东

    胰瘘是胰腺手术后常见也是严重的并发症之一.为了预防和早期发现术后胰瘘,胰腺手术后通常预防性放置腹腔引流管,但目前其必要性和拔除时机尚有争论,影响因素也较多.临床医师应依据临床情况采取个体化原则具体分析,对于术后胰瘘发生风险较高的病人应留置腹腔引流管,在排除胰瘘发生可能后须早期拔除腹腔引流管,促进病人的快速恢复.

  • 腹腔镜胰体尾切除及胰腺假性囊肿内引流手术体会

    作者:孔静;吴硕东;范莹;金俊哲;石刚

    总结分析腹腔镜胰体尾切除术及胰腺假性囊肿内引流术的治疗经验.腹腔镜下胰体尾切除术及胰腺假性囊肿内引流术安全可行,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

  • 腹腔镜胰腺中段切除术的现状

    作者:曹阳;刘达人;李江涛

    胰腺中段切除术是治疗胰腺颈部及近端体部良性或低度恶性肿瘤较为理想的手术方式,可有效保留更多的正常胰腺组织,以减少术后胰腺内、外分泌功能不全的发生.多项临床研究已证实了该术式的可行性和安全性,但由于操作技术难度较大,手术完成例数并不多.回顾了腹腔镜胰腺中段切除术的研究现状,并介绍笔者团队开展腹腔镜胰腺中段切除及胰肠吻合术的临床经验.

  • 保留脾脏的腹腔镜胰体尾切除术临床体会

    作者:王广义;蒋超

    由于腹腔镜手术的局限性,缺乏特殊器械,以及胰腺解剖位置及结构功能的特殊性等因素,腹腔镜胰腺外科发展缓慢,仅仅用于诊断.但随着腹腔镜器械的创新,外科医生腹腔镜手术经验的增长及技术的提高,对于合适的病例,腹腔镜远端胰腺切除安全有效,为避免脾脏切除后的相关并发症,保留脾脏的远端胰腺切除更可取,而保留脾脏的方法主要有Kimura法和Warshaw法,Kimura法技术难度较大、风险高、但能保全脾功能、并发症少;Warshaw法适应证较窄,出血风险小、手术时间短,但并发症发生率高,难以保全脾功能.总之,保脾首选Kimura法,以Warshaw法作为补充.

  • 2016年国际胰腺外科研究小组共识声明:胰腺术后乳糜漏的定义和分类

    作者:顾广亮;杨桂元(译);钱祝银(审校)

    乳糜漏是腹部手术后公认的潜在严重并发症。近期文献表明腹腔内乳糜漏,包括乳糜性腹水,在胰腺切除术后患者中发生率可高达10%。由于扩大切除病例数的增加,乳糜漏的发生率可能会进一步增加。

  • 联合动脉切除在胰腺癌手术中的价值

    作者:蒋奎荣;胡浩;苗毅

    局部晚期胰腺癌常侵犯周围血管,目前对于静脉受累行联合静脉切除的胰腺切除术已成为国际共识,但对于动脉受累行联合动脉切除的胰腺切除术尚存争议.主要结合国内外新研究进展及本中心相关经验,探讨联合动脉切除在胰腺癌手术中的价值,旨在为临床研究提供参考.

242 条记录 7/13 页 « 12...45678910...121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