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完全腹腔镜下保留脾脏胰体尾切除术12例分析

    作者:邱福南;吴嘉艺;田毅峰;赖智德;周松强;严茂林;陈忠;王耀东

    目的 探讨完全腹腔镜下保留脾脏胰体尾切除术(SPLDP)在治疗胰腺体尾部占位的安全性、可行性及操作技巧.方法 对2008年10月至2012年12月完成的完全腹腔镜下SPLDP治疗胰体尾部占位12例(其中11例行Kimura法保留脾脏,1例行Warshaw法保留脾脏)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2例SPLDP无中转开腹,平均手术时间172.5 min(120 ~240 min),术中平均出血量191.7m1(50~400ml),术后平均住院时间9.5 d(4~25 d),3例术后出现B级胰瘘,经充分引流后治愈.术后病理诊断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4例,胰腺神经内分泌癌2例,胰岛细胞瘤2例,胰腺假性囊肿2例,胰腺囊腺瘤2例.术后随访6 ~51个月,效果良好,均未出现糖尿病和肿瘤复发.结论 对良性及低度恶性胰体尾肿瘤,完全腹腔镜下SPLDP是安全可行的.

  • 超声造影评估胰腺癌周围血管受侵程度及可切除性的应用价值

    作者:刘站;唐少珊

    目的:应用超声造影(CEUS)观察胰腺癌侵犯周围血管情况,探讨术前 CEUS 评估胰腺癌可切除性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2月-2014年10月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就诊的经手术探查或术后病理证实为胰腺癌的患者25例,术前均行 CEUS 检查。观察病灶与胰周大血管的关系,评估受侵犯程度,同时进行评分,与术中探查及术后病理结果进行对比,分别计算胰周大血管受侵率、术前 CEUS 评估胰周血管受侵程度的敏感性、特异性,CEUS 评估胰腺癌可切除性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总符合率及约登指数。结果术前 CEUS 诊断血管受侵42条,术中所见血管受侵41条;术前 CEUS 评估可切除者17例,术中探查判定可切除15例,CEUS 评估胰腺癌可切除的敏感性为93.3%,特异性为70.0%,总符合率为84.0%,假阳性率为30.0%,假阴性率为6.7%,阳性预测值为82.4%,阴性预测值为87.5%,约登指数为0.633。结论 CEUS 评估胰腺癌周围大血管受侵程度与术中判断相比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CEUS 评估胰腺癌可切除性与术中判断对比,具有较高的敏感性、特异性及符合率,能较为准确的评估胰腺癌对胰周大血管的浸润程度,为术前评价胰腺癌的可切除性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 腹腔镜下保留脾脏胰腺远端切除术12例

    作者:杨大计;刘凯;张平;刘辉;周修伍;王广义

    保留脾脏的免疫功能,具有减少术后爆发性感染等优点[1],Garrere等[2]、Shoup等[3]学者的研究证实保留脾脏术后胰瘘、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下降,因此保留脾脏的术式逐渐在临床上广泛应用.腹腔镜技术和设备的不断发展及患者对腹腔镜手术的认识,使得LSPDP在临床上的应用越来越多,技术越来越成熟[4].本科室2009~2012年共对12例胰体尾部病变患者实施腹腔镜下保留脾脏胰腺远端切除术.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本组共12例,男3例,女9例.年龄12~69岁,平均(38.75±16.73)岁.胰腺黏液性囊腺瘤3例,胰岛细胞瘤2例,胰岛素瘤2例,实性假乳头状瘤2例,胰腺内异位脾组织2例,胰腺潴留性囊肿1例.

  • 急性坏死性胰腺炎的诊断和治疗

    作者:李崇敏;刘国辉;张坤

    急性胰腺炎是外科常见急腹症之一,其中急性坏死性胰腺炎占5%~20%,其病程凶险,并发症多,病死率高,病理变化严重,有较广泛的胰腺细胞和实质出血坏死,并伴有胰周以及腹腔、腹腔后组织炎性浸润、出血和坏死。腹腔内可伴有含高淀粉酶的血性或脓性渗液,同时亦产生大量血管活性物质和毒素,吸收入血可引起重要脏器功能损害衰竭,甚至死亡。近年来研究表明:这些毒性物质主要是通过胰腺腹膜后的内瘘途径,由淋巴入血液,故治疗中不可忽视腹膜后间隙的引流。 1 诊 断 ①临床诊断:需在诊断急性胰腺炎的基础上进行判断,如出现休克、腹膜刺激症加重、高热持续不退、黄疸加深、神志模糊和谵妄、高度腹胀、血性或脓性腹水、两侧腰部或脐周出现青紫瘀斑、胃出血等则可诊断为急性坏死性胰腺炎。②实验室诊断:白细胞超过16×109/L,血红蛋白和红细胞比积降低,血糖>11.1.1 mmol/L,血钙<2.0 mmol/L,血尿素氮或肌酐增高,酸中毒等。③影像学检查;X线检查可见横结肠、胃充气扩张,左膈肌升高,胸腔积液;B超检查呈现不均匀、不规则强回声,边缘轮廓不规则、不清楚,腹水;CT检查见胰腺肿大,外形轮廓不规则,密度不均匀,胰周积液,胸腹腔积液;CT增强扫描,尤其是动态观察不仅提供有否坏死,而且还可提供坏死的部位、范围等,是术前较为可靠的特异性的诊断方法。④腹腔穿刺检查见穿刺液外观常呈血性混浊或脓性,穿刺液的淀粉酶值若明显高于血清淀粉酶水平则更有意义。 2 治 疗 ①基础治疗:急性坏死性胰腺炎的术前准备,包括禁食、胃肠减压;静脉输液,维持水电解碱平衡;补充血容量和营养支持;减少胰液、胃液分泌,预防控制感染,防治休克,解痉止痛。②手术治疗:有下列情况手术治疗的适应证更为明确:诊断不肯定;积极的非手术治疗病情仍继续恶化;胰腺坏死已并发感染;伴胆道疾病者;后期并发症(胰腺脓肿、假囊肿等)。有人主张早期手术,即在发病后72 h之内或一经确诊即施行手术,这样可以及时清除和引流毒性物质,清除坏死组织,减少各种酶的激活,或可降低MOF和感染的发生率;切开胰腺被膜和胰周组织,解除胰液排泄受阻,可有助改善胰腺血运,阻止胰腺组织坏死的进一步发展等。针对坏死性胰腺炎的手术方式有以下3种:a.灌洗引流术:有开放和闭式法二种,由于手术时尚未坏死的组织手术后仍可继续坏死,因此清除坏死组织后,必须在胰床、后腹膜行充分引流,可采用多条引流管,或者盐水纱布开放伤口引流,术后可再次清除坏死组织;b.坏死组织清除术:是基本术式,尽可能地清除坏死组织,特别适用于胰实质浅层散在性的坏死、全身情况差者;c规则性胰腺切除术:主要适用于胰实质坏死范围较大又集中且与有生机组织分界线明显、全身情况尚好的病例。

  • 重视自身免疫性胰腺炎的临床研究

    作者:李兆申

    自身免疫性胰腺炎(autoimmune pancreatitis,AIP)是由自身免疫介导,以胰腺肿大、胰管不规则狭窄为特征的一种特殊类型的慢性胰腺炎(CP).虽然AIP已作为CP的独立分型之一[1],但目前国内尚无符合AIP诊断标准的病例报道.徐欣萍等[2]于1996年报道1例中年男性被诊断为CP 1年后患干燥综合征(sjogren's syndrome,SS);2004年唐令诠等[3]报道1例AIP患者经泼尼松治疗后好转,但该病例无主胰管不规则狭窄的证据.我国的AIP发病率是否真的如此低呢?这很可能与医师对AIP认识不足导致漏诊有关,正如韩国于2002年才发现首例AIP,但此后不到两年就有30余例AIP的报道[4].约半数AIP表现为局限性肿块,而局限性AIP是常见的因疑诊为胰腺癌而行外科手术的良性病变[5],占所有胰腺切除术的2.2%~2.5%[6~9].由于激素治疗AIP的疗效好,提高对AIP的诊断率可以减少不必要的手术.因此,应重视AIP的临床研究以提高我国临床医师对AIP的认识.

  • 先天性高胰岛素血症68例回顾性临床分析

    作者:胡姝雯;孙冰;王焕民;刘敏;李文京;闫洁;秦红;梁学军;桑艳梅

    目的 总结68例先天性高胰岛素血症(CHI)患儿的临床资料,对CHI的临床特征及诊疗策略进行分析.方法 选取2002年2月至2011年12月期间由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内分泌科收治的CHI患儿68例为研究对象.收集患儿的临床资料,对CHI的临床特征及诊治情况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68例患儿中,46例患儿确诊CHI后曾予以二氮嗪进行试验性治疗,其中36例有效,10例无效.1例对二氮嗪无效的患儿曾试用奥曲肽进行治疗并且有效,后因出现严重消化道症状予以停用.5例患儿曾行胰腺次全切除术治疗,其中4例术后血糖基本恢复至正常水平,1例于术后不久出现糖尿病.结论 (1)二氮嗪为CHI内科治疗的首选药物,具有较高的安全性.(2)奥曲肽为CHI治疗的二线药物,对二氮嗪治疗无效的患儿,可试用奥曲肽进行治疗.(3)对于二氮嗪治疗无效的患儿,胰腺次全切除术是有效控制低血糖发生的手段之一.但由于目前国内尚无术前区分CHI病理学分型的有效手段,胰腺术式的选择仍存在一定的盲目性.

  • 胰腺切除术后常见并发症的临床因素分析

    作者:沈红波;傅德良;蒋永剑;狄杨;李骥;姚冽;杨峰;金忱;罗剑锋

    目的:分析胰腺切除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探讨胰腺切除术后常见并发症的临床因素及预防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2月到2009年6月间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142例胰腺切除手术后发生的常见并发症及其临床相关因素,采用Logistic回归法分析各因素与胰漏、胃排空延迟(delayed gastric emptying、DGE)、胰周感染发生的相关性.结果:本组病人围手术期并发症总的发生率为45.8%(65/142例),术前是否减黄与胰漏相关,前白蛋白、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输血量与术后DGE发生正相关(P=0.001、0.035、<0.001、<0.001).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术中出血量、输血量与胰周感染呈负相关(P=0.016、0.003、0.001).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术中出血量和输血量是DGE的危险因素,BMI和输血量是胰周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术前减黄能减少术后胰漏的发生,减少术中出血能降低DGE的发生,肥胖病人易发生胰周感染.

  • 术后腹腔引流液监测在胰漏诊断中的地位

    作者:施晨晔;徐彬;靳大勇;楼文晖

    目的:评价术后腹腔引流液的监测在诊断和治疗胰漏中的地位.方法:前瞻性收集2005年11月至2006年12月经我组手术治疗的93例胰腺肿瘤病人胰肠吻合口处的腹腔引流液,对其进行淀粉酶测定和细菌学培养.采用国际认可的胰漏定义对结果进行评估.结果:93例病人中28例发生胰漏,胰漏发生率为30.1%.单因素分析发现淀粉酶数值的增高趋势(P=0.004)、术后第3天的淀粉酶含量(P<0.001)、术后第7天的淀粉酶含量(P<0.001)、术后第7天的总胆红素(P=0.037)和结合胆红素(P=0.021)具有统计学意义.进一步使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发现术后第3天的淀粉酶含量(P<0.01)与术后胰漏的发生关系密切.结论:术后对胰肠吻合口引流液淀粉酶的动态监测十分必要,结合其他生化指标的监测,可较有效地获知早期胰漏的发生,对其进行有效临床干预,更好地指导临床.

  • 改良的保留脾脏及脾血管的胰体尾切除术(10例经验体会)

    作者:崔云甫;蒋桂星;张新宇;韩德恩

    目的:探讨一种新的保留脾脏及脾血管的胰体尾切除术术式.方法:2002年1月至2006年6月,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肝胆胰外科施行改良的保留脾脏及脾血管的胰体尾切除手术10例.结果:本组10例均成功地按此术式完成胰体尾切除;术后无出血、感染等并发症;术后住院7~15 d.随访无复发和转移.结论:本术式避免了损伤脾脏和脾血管,保护了脾脏的结构和功能.手术安全可行,疗效满意.

  • 腹腔镜胰体尾切除术的手术路径及保脾方法

    作者:牟一平;姜川;严加费

    胰腺位置深在,显露困难,传统开腹手术需较大切口,术后病人切口疼痛明显,并有较高的切口感染、切口裂开及切口疝等并发症发生率.腹腔镜胰体尾切除术(laparoscopic distal pancreateetomy,LDP)具有切口小、视野清、病人创伤轻、恢复快等微创优势,自1996年Cuschieri等[1]报道以来,相关国内外文献报道逐渐增多,其手术可行性及安全性已获得认可.

  • 腹腔镜胰体尾切除手术经验

    作者:李杨钧;牟一平;朱一平;徐晓武;陈其龙

    胰腺位置深在,显露困难,传统的开腹手术需较大的切口.腹腔镜手术具切口小、视野清、创伤轻等优点.我们将腹腔镜手术用于胰体尾切除术,微创优势明显,现报道如下.

  • 预防胰腺癌根治术后复发的治疗进展

    作者:王伟艺;唐文皓;袁祖荣

    由于外科技术和围手术期处理手段的改进,胰腺癌手术切除的疗效已获较大提高.目前,在世界各地大型综合医院中其手术死亡率及并发症发生率均大幅降低,但术后长期生存率迄今仍未得到很好改善.2000年中国抗癌协会胰腺癌专业委员会14家大型医院的2 340例根治性手术统计结果表明,胰腺癌根治术后中位生存期为17.1个月,5年生存率仅为8.47[1].

  • 术前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与胰腺导管腺癌患者根治术后预后关系的分析

    作者:叶斯斯;尹雅琪;白莉

    目的:探讨术前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to-lymphocyte ratio,NLR)在胰腺导管腺癌(pancreatic ductal adenocarcinoma,PDAC)患者根治术后预后评估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06年1月-2013年7月在解放军总医院接受根治性手术的346例PDAC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采用四分位数(quartile)法,根据患者术前外周血NLR将患者分为4组(NLR<1.83、1.83≤NLR<2.39、2.39≤NLR<3.22和NLR≥3.22);比较各组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无病生存期(disease-free survival,DFS)和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的差异.采用COX回归模型分析影响PDAC患者根治术后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结果:PDAC患者根治术前外周血NLR的增高与肿瘤位于胰头、肿瘤直径大、组织分化差、病理T分期和N分期高、临床分期晚以及外周血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和中性粒细胞计数增高、淋巴细胞计数和血清白蛋白浓度降低均有关(P值均< 0.05).术前外周血NLR大于Q3 (NLR≥3.22)患者的1、3和5年的DFS率和OS率均明显低于其他3组患者.4组患者DFS和OS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01);单因素及COX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除肿瘤大直径、肿瘤分化程度、病理T分期和病理N分期外,术前外周血NLR也是影响PDAC患者根治术后DFS和OS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术前外周血NLR可作为PDAC患者根治术后的独立预后因素.

  • 胰腺癌的手术治疗

    作者:雷若庆;张圣道

    在胰腺癌的治疗中,早期诊断、及时手术探查和正确作出切除决断都具有关键意义.对疑诊病例不要轻易放弃探查机会,术中根据综合判断诊断为胰腺癌,即使缺乏术中病理诊断,也不要轻易放弃切除机会.要争取使手术达到根治性的效果,包括合理的扩大淋巴结清扫.为了达到阴性切缘的目的,有血管侵犯的病例,一定要做连同血管的整块切除,这是提高远期疗效的有力手段.针对丧失治愈性切除手术机会的病人,要根据全射和局部条件,选择手术治疗或非手术治疗,以达到处长生命或改善自下而上的质量的效果.

  • 胰腺实性-假乳头瘤51例外科诊治分析

    作者:李森;朱中飞;马洪运;宋博;宋彬;李刚

    目的 总结胰腺实性-假乳头瘤(SPNP)临床特点,探讨其诊断及外科治疗方法.方法 收集2008年9月至2012年6月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胰腺外科收治的51例SPNP患者的病例资料,回顾性分析SPNP的临床病理特点及术式选择.根据肿瘤质地将患者分为实性组与囊实性组行病例-对照研究,分析肿瘤质地与侵袭性病理学表现的相关性.结果 51例患者中,45例为女性、6例为男性(7.5∶1);平均发病年龄为33.5±10.8(8~53)岁.临床表现以体检发现肿瘤(43.1%,22/51)、腹部疼痛(31.4%,16/51)及饱胀不适(13.7%,7/51)为主,其余包括腹部扪及包块(5.9%,3/51)和恶心呕吐(5.9%,3/51).肿瘤直径为1~37.8 cm,平均(6.3±5.8) cm;肿瘤位于胰头者12例(23.5%)、胰颈14例(27.5%)、胰体尾25例(49.0%).所有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其中胰十二指肠切除术5例,保留幽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5例,胰腺节段切除术7例,脾十胰体尾切除术21例,保脾胰体尾切除术7例,肿瘤局部切除术6例.仅1例患者CA19-9水平轻度升高,其余患者肿瘤标记物均在正常范围内.病理检查结果证实15例有侵袭性病理学表现.病例-对照研究结果示实性肿瘤质地与胰腺实质浸润(P<0.01)、细胞异型性(P<0.01)及周围神经浸润(P<0.05)等高度侵袭性病理学表现相关.51例患者中6例失访,余45例随访时间26~74个月,随访期内患者均存活,且无明显复发或转移证据.结论 SPNP是一种少见的低度恶性肿瘤,手术治疗是目前主要的有效治疗方式,且较小术式更为适合,术后预后良好.实性肿瘤质地与胰腺实质浸润、细胞异型性及周围神经浸润等侵袭性病理学表现相关.

  • 保留脾脏的远端胰腺切除术的临床应用

    作者:周颖奇;唐岩;曹贵松

    国内常采用胰体尾切除+脾切除治疗胰体尾部良性或低度恶性病变,但脾切除术后常导致局部感染、败血症及免功能低下.我们自1996年1月至1999年1月应用保留脾脏的远端胰腺切除术治疗6例胰腺良性疾病患者,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 切除脾血管保留脾脏的胰体尾切除术后胃脾区血流情况的改变

    作者:董平;吴向嵩;顾钧;陆建华;吴文广;刘颖斌;毕建威

    目的 观察切除脾血管保留脾脏的胰体尾切除术后胃脾区血流情况的改变.方法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于2005年7月-2010年3月间对11例患者行切除脾血管保留脾脏的胰体尾切除术,于术后第3、12个月进行上腹部CT血管造影(CTA)成像和纤维胃镜检查,观察脾脏大小、胃食管及周围静脉情况.结果 术后平均随访(37.4±17.7)个月.术后3个月时CTA检查示,脾脏肿大4例(4/11),胃周静脉曲张3例(3/11),胃黏膜下静脉曲张1例(1/11).术后12个月时复查CTA示,4例脾脏肿大患者中,1例缓解,3例基本保持稳定,无新发脾脏肿大;3例胃周静脉曲张患者的情况稳定无进展,无新发胃周静脉曲张;1例胃黏膜下静脉曲张患者的情况稳定无明显进展.术后3个月胃镜检查示胃壁静脉曲张1例,术后12个月复查胃镜示胃壁静脉曲张无进展.结论 切除脾血管保留脾脏的胰体尾切除术后脾胃区血流发生改变,但无证据证实上消化道出血是其远期并发症.

  • 胰腺切除术后外分泌功能不全诊治进展

    作者:荣华;申荣喜;李民;王新波

    随着对胰腺功能及解剖的进一步了解和胰腺外科技术的进步,21世纪以来胰腺外科得到了快速发展.胰腺外科手术操作复杂,涉及多器官及消化道切除和重建,术后必将导致机体部分功能改变.胰腺具有内分泌和外分泌功能.内分泌功能主要是调控血糖.外分泌功能主要是是合成、储存和分泌胰酶及分泌水和电解质.胰腺切除术后外科医生常关注如出血、感染、胰瘘、胃排空障碍等并发症,胰腺外分泌功能不全(pancreatic exocrine insufficiency,PEI)常被忽视.PEI在术后发生率较高,但诊断较为困难,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导致生活质量下降和营养不良,甚至危害生命.

  • 弥漫性扁平黄瘤一例

    作者:张怀亮;孙艳;陈浩

    患者女,57岁,因双眼睑、颈部及前胸部黄色皮疹3年余于2009年5月12日来我院门诊就诊.3年前患者双眼睑部出现黄色皮疹,无自觉症状,未经治疗.皮疹逐渐扩展至颈部、前胸部,融合成片,发病以来患者一般情况好.患者4年前因胆囊炎和胰腺炎,做过胆囊和胰腺切除术.

  • 闭合器闭合胰腺残端降低远端胰腺切除术后胰瘘的发生率

    作者:包蔚雷;高圆圆;张京平;朱春富

    目的 探讨在远端胰腺切除术中运用闭合器闭合胰腺残端降低术后胰瘘发生的效果.方法 选择开腹胰体尾切除手术患者57例,根据处理胰腺残端的方法分为闭合器闭合胰腺残端(A组,23例)和单纯手工缝合胰腺残端(B组,34例)两组.比较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胰瘘发生率和住院时间等指标.结果 A组胰瘘发生率低于B组(13.0% vs.41.2%)(P<0.05).两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相仿(P>0.05);但A组引流管放置和术后住院时间较B组缩短(P<0.05).结论 应用闭合器处理胰腺残端可以降低远端胰腺切除术后胰瘘的发生率.

242 条记录 8/13 页 « 12...567891011121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