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通过胰腺癌的分级得分评价胰腺癌的可切除性

    作者:曹院国;张秋芳;张志云

    胰腺癌的主要临床症状为腹痛,体重下降,恶心,纳差,乏力,背痛,无痛性黄疸.胰腺癌的CT表现主要有以下七个方面:①胰腺肿块;②梗阻性胆管、胰管扩张;③胰周脂肪消失;④血管受侵及局部淋巴结转移;⑤远处转移(肝、肺、骨、脑等);⑥继发囊肿;⑦腹水[1].

  • 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瘤31例临床分析

    作者:肖众福;何剪太

    [目的]探讨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瘤(IPMN)的临床诊断、治疗,以增加对该疾病的认识.[方法]单中心回顾性分析中南大学湘雅医院2007年12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31例1PMN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1例,女10例,分析其相关临床症状、诊治过程及预后.[结果]本组IPMN患者常见初发症状为上腹痛,另有部分病例以背痛、黄疸等主要表现,无特异性临床表现.经CT、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ERCP)或B超等检查均提示胰腺囊实性占位病变(囊内或有分隔,囊壁或可见乳头),均伴胰管扩张,扩张程度有差异.所有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其中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15例,行胰体尾切除术6例,行胰腺部分切除7例,全胰切除3例,无手术死亡病例,术后病理均确诊为IPMN.其中6例术后出现胰瘘,均经保守治疗治愈.随访时间从1个月至8年不等,经复查均暂未发现转移和复发的证据.[结论]IPMN是一种罕见的好发于老年男性的胰腺囊实性肿瘤,目前早期发现和诊断的重要手段是通过CT、ERCP等检查,病理学可终明确诊断,其主要及有效的治疗手段是外科手术.

  • 腹腔镜下胰体尾切除术及胰腺假性囊肿内引流术治疗经验

    作者:范莹;吴硕东;孔静;于浩

    目的 总结腹腔镜下肢体尾切除术及胰腺假性囊肿内引流术的治疗经验,探讨腹腔镜下胰体尾部手术的可行性.方法 2005年2月~2006年8月分别对1例胰体尾囊性占住、2例胰岛素瘤患者施行腹腔镜下胰体尾切除术(保留脾脏1例);对1例胰体尾部假性囊肿患者施行腹腔镜下胰腺假性囊肿—胃吻合内引流术.结果 4例手术均获成功,术中出血量均在200mL以内,手术时间分别为150、210、240和120min,4例患者术后恢复顺利,术前症状明显缓解,无并发症发生.2例胰岛素瘤患者术后血糖恢复.胰腺假性囊肿患者内引流术后囊肿明显缩小.结论 腹腔镜下胰体尾切除术及胰腺囊肿内引流术是安全可行的,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及并发症少等优点.

  •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两种吻合方式的比较

    作者:孔繁忠;周平

    回顾性分析35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消化道重建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1例行胰胃吻合术,14例行胰肠吻合术.结果示:胰胃吻合组发生胰瘘3例(14.3%),无手术死亡;胰肠吻合组发生胰瘘5例(35.7%),大出血2例,死亡1例.资料表明,胰胃吻合术优于胰肠吻合术,尤其在预防胰瘘方面效果明显.

  • Kimura法腹腔镜胰体尾切除术中脾血管分离技巧探讨

    作者:吴宝强;安勇;江勇;陈学敏;孙冬林

    目的:探讨Kimura法(腹腔镜下保留脾血管的胰体尾切除术)中脾血管分离的技术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6年12月采用Kimura法实施的18例胰腺体尾部切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8例均顺利完成Kimura手术,手术时间136~220 min,平均170 min,出血量50~450 mL,平均180 mL,术后平均住院时间6~21 d,平均9.6 d,术后病理均为胰腺良性或交界性肿瘤.10例患者术中使用5-0的Prolene线缝合脾静脉或脾动脉裂口.术后主要并发症为腹腔胰瘘,其中A级胰瘘8例(44.4%),B级胰瘘2例(1 1.1%),均经保守治疗治愈.结论:Kimura法治疗胰体尾部良性及交界性肿瘤是安全可行的,完善的术前准备、娴熟的腔镜下操作技术和配合能力,尤其是掌握脾血管分离和缝合技巧是完成手术的关键.

  • 术后第1天引流液中淀粉酶含量在预测胰瘘中的价值

    作者:成冬冬;刘宁;吴照东

    目的:探讨术后第1天引流液中淀粉酶含量(DFA1)在预测胰瘘(PF)中的价值。
      方法:收集泰山医学院附属医院及肥城矿业中心医院自2011年2月―2016年2月行胰腺切除的患者资料,选择其中有DFA1资料的患者,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DFA1预测PF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PPV)及阴性预测值(NPV),并分析PF的危险因素。
      结果:共125例行胰腺切除术患者中67例(55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和12例胰体尾切除术)有DFA1资料。此67例中发生PF 15例(22.39%),其中A级7例(10.45%),B级6例(8.96%),C级2例(2.99%)。ROC曲线分析发现DFA1对PF有明显的预测作用(P<0.05),当截点值为342 U/L时,其敏感性、特异性、PPV、NPV分别为100%、80.8%、60.0%、100.0%。单因素分析显示,DFA1、胰管直径≤3 mm及胰腺质地软为PF的危险因素(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DFA1为PF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
      结论:DFA1为PF的独立因素,对PF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当患者DFA1>340 U/L时应积极预防PF的发生。

  • 功能性胰岛细胞瘤的精准切除术

    作者:耿诚;马尚智;王喜艳;王军;张子旭;徐新建

    目的:探讨胰岛细胞瘤精准切除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005年1月-2012年7月收治的24例行胰岛细胞瘤精准切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4例患者均采取精准切除术,即小创伤,并尽可能保留有功能的胰腺组织;全组手术时间1.5~4.8 (2.8±0.7)h,术中出血量50~500 (213.78±46.60) mL,术后住院时间12~32(13.5±6.17)d;术后发生胰瘘4例,均经保守治疗痊愈;所有患者均痊愈出院.术后随访4个月至7年,患者无死亡、恶变或复发等情况,生活质量均良好.结论:对单发的良性胰岛细胞瘤的手术治疗,建议采取结合胰腺组织学特性的胰岛细胞瘤精准切除术.

  • 中段胰腺切除术治疗4例胰腺颈体部良性肿瘤

    作者:周建平;董明;孔凡民;郭克建;田雨霖

    为探讨中段胰腺切除术对位于胰腺颈部和/或体部肿瘤的临床应用价值.13年间我院为4例胰腺颈部和体部良性肿瘤患者施行了中段胰腺切除术,包括2例胰腺黏液性囊腺瘤,1例胰岛素瘤,1例无功能胰岛细胞瘤.术后3例患者无并发症,1例患者发生胰瘘经非手术治疗痊愈.提示对位于胰腺颈部和体部的良性肿瘤,如果单纯摘除术有困难,行中段胰腺切除术也可以获得满意的治疗效果.

  • 全胰腺切除术联合自体胰岛细胞移植治疗慢性胰腺炎的新进展

    作者:罗骁

    全胰腺切除术联合自体胰岛细胞移植(TP-IAT)治疗慢性胰腺炎可以较好地缓解慢性疼痛以减少对镇痛药物的依赖,同时又保持了一部分胰岛功能从而减少了胰岛素的使用.TP-IAT已逐渐成为了慢性胰腺炎的一种理想的治疗方式,尤其是对于终末期患者.笔者就近年来TP-IAT治疗慢性胰腺炎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腹腔镜下保脾胰体尾切除术治疗胰体尾部肿瘤疗效的Meta分析

    作者:曹宏泰;苏明莉;张耕源;李龙;焦作义

    目的:系统性评价腹腔镜下保留脾脏的胰体尾切除术在胰体尾部肿瘤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检索多个国内外文献数据库,根据纳入排除标准,筛选出符合要求的文献,提取数据并进行文献质量评价,应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3篇文献,总计814例患者,其中行腹腔镜下保留脾脏的胰体尾切除术399例,行腹腔镜下胰体尾联合脾脏切除术415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腹腔镜下保留脾脏的胰体尾切除术患者的手术时间(SMD=-0.79,95% CI=-1.55~-0.03,P=0.04)、术中失血量(SMD=-1.00,95% CI=-1.76~-0.24,P=0.01)及住院时间(SMD=-0.77,95% CI=-1.34~-0.21,P=0.008)均明显少于腹腔镜下胰体尾联合脾脏切除术患者;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OR=0.83,95% CI=0.63~1.10,P=0.19)及再次手术治疗率(OR=1.54,95% CI=0.52~4.59,P=0.44)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腹腔镜下保脾胰体尾切除术治疗胰体尾部肿瘤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不会增加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 用于胰头癌可切除性判断的术前血清标志物筛选

    作者:朱成林;余安;黄强

    目的:探讨术前血清肿瘤标记物糖类抗原(CA19-9、CA50、CA242、CA125)和癌胚抗原(CEA)水平对胰头癌可切除性评估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104例胰头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筛选与胰头癌可切除性相关的血清肿瘤标记物,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性曲线(ROC)与曲线下面积(AUC)分析其对胰头癌可切除性的预测价值.结果:104例患者均行手术探查,其中可切除54例(可切除组),不可切除50例(不可切除组).两组术前血清CA50和CEA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不可切除组CA19-9、CA242和CA125水平明显高于可切除组(317.99 kU/L vs.152.98 kU/L;67.81 kU/L vs.39.36 kU/L;71.53 kU/L vs.29.22 kU/L,均P<0.05).ROC分析得出CA19-9和CA125对胰头癌可切除性均具有判断价值,其佳截断点分别为236.13 kU/L和16.44 kU/L,AUC值分别为0.667和0.678(均P<0.05),而单项检测CA242对胰头癌可切除性诊断无明显判别价值(AUC=0.609,P=0.085).CA19-9、CA125联合诊断对胰头癌可切除性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性提高.结论:术前检测血清CA19-9和CA125水平可作为辅助指标应用于胰头癌的可切除性评估,两者联合检测更能提高灵敏度和特异性.

  • 远端胰腺切除术后胰瘘发生的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樊胜明;沈国新;胡金灵;刘君义

    目的:探讨影响远端胰腺切除术后胰瘘发生的相关性因素.方法:回顾2010年2月—2016年5月所实施的100例远端胰腺切除术患者临床资料,对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与多因素分析.结果:100例患者中32例(32%)发生术后胰瘘,包括A级胰瘘(无临床意义)18例(18%),有临床意义的胰瘘14例(14%),其中B级胰瘘8例,C级胰瘘6例.单因素分析中,高体质量指数(≥25 kg/m2)与术后胰瘘发生有关(χ2=4.128,P=0.042),但与有临床意义的胰瘘发生无关(χ2=1.545,P=0.214),软胰腺质地与胰瘘及有临床意义的胰瘘发生均明显有关(χ2=4.569,P=0.033;χ2=11.374,P=0.001).多因素分析中软胰腺质地是胰瘘及有临床意义的胰瘘发生的唯一独立危险因素(OR=2.476,P=0.043;OR=8.012,P=0.003).结论:胰腺质地是远端胰腺切除术后胰瘘发生的重要影响因素,对于胰腺质地软者,应采取积极防治措施.

  • 局部切除胰体尾联合血管切除重建治疗晚期胰腺癌的疗效分析

    作者:黄江;白利杰;张生军;张晓荣

    目的:探讨局部切除胰体尾联合血管切除重建手术治疗晚期胰腺癌的效果。
      方法:将2010年—2012年收治的58例胰腺体部及体尾部晚期胰腺癌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采用局部切除胰体尾联合血管切除重建手术治疗后配合化疗,对照组仅接受化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与生存情况并分析预后因素。
      结果: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客观有效率(44.9%vs.6.9%)、疾病控制率(82.8%vs.55.2%)明显升高(均P<0.05);半年生存率(79.3%vs.48.3%)、1年生存率(55.2%vs.17.2%)、平均生存时间(17.6个月vs.10.3个月)、总生存率和无进展生存率均明显增加(均P<0.05);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分期、有无淋巴/血管转移是胰腺癌患者无进展生存的影响因素(均P<0.05)。

  • 创新性桥梁合拢理论对改变胰腺良性病外科手术方法的推动

    作者:刘荣;赵国栋

    胰腺良性肿瘤较为常见,多数需手术治疗,剜除或局部切除是为理想的手术方式,但当病变体积稍大、与主胰管距离过近或术中损伤主胰管时,众多临床指南推荐节段性切除、胰肠吻合或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前述方法对于胰腺良性疾病而言,目的性创伤较大,胰腺切除较多,正常生理解剖被迫改变.笔者应用创新性桥梁合拢理论进行胰腺良性疾病新术式的临床探索性研究,手术方式主要以主胰管架桥修复和选择胰腺端端对吻重建术为基础,对良性疾病切除后缺损的胰腺进行整形修复术,还原正常解剖.初步临床结果较好地证实了该理论和技术方法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有望纠正主胰管无法重建的传统错误认知,彻底改变胰腺良性疾病的外科治疗的方法.

  • ASCO、NCCN临床实践指南关于可切除及可能切除胰腺癌诊治的共识与争议

    作者:郑苏丽;张太平

    胰腺癌是消化系统预后差的恶性肿瘤之一,如何科学、规范地治疗胰腺癌一直是外科领域的热点问题.笔者围绕ASCO指南中的“潜在可治愈胰腺癌”和NCCN指南中的“可切除和可能切除的胰腺癌”治疗策略异同点进行讨论,主要包括初步评估、手术适应证、术前治疗、术后治疗、随访监测5个方面.

  • 胰腺中段切除术治疗良性和低度恶性胰腺颈体部肿瘤:附32例报告

    作者:李伟强;窦科峰;段涛;党立力;黄启科

    目的:探讨胰腺中段切除术(MP)治疗良性和低度恶性胰腺颈体部肿瘤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8月-2013年2月收治的32例胰腺颈体部良性和低度恶性肿瘤行MP患者资料(MP组),并与同期因良性和低度恶性胰腺肿瘤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D)的30例(PD组)和行胰体尾切除术(DP)的36例(DP组)患者资料进行比较.结果:MP组、PD组、DP组平均手术时间分别为(180.8±56.4)、(279.6±79.2)、(190.4±62.3) min;平均术中出血量分别为(196.5±185.7)、(482.6±288.5)、(320.7±240.3) mL;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分别为(3.6±1.6)、(5.2±2.3)、(4.1±1.9)d;新增糖尿病例数分别为1、5、9例;术后需要补充胰酶例数分别为0、8、5例,以上指标3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MP组、PD组、DP组术后胰瘘发生率(18.8%、12.5%、25.0%)以及其他围手术期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平均随访38个月,各组均无肿瘤复发.结论:MP治疗良性或低度恶性胰腺颈体部肿瘤是一项合理的技术,能更好地保护胰腺外分泌和内分泌功能.

  • 保留十二指肠的胰头切除术治疗胰头部良性肿瘤2例报告并国内文献复习

    作者:王科伟;董明;孔凡民;周建平;李昱骥;田雨霖

    目的:探讨保留十二指肠的胰头切除术(DPPHR)治疗胰头部良性肿瘤的价值.方法:报告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于2011年度实施2例DPPHR的临床资料,并结合国内近10年中9篇文献报道共66例DPPHR的资料,对所有68例DPPHR的并发症及手术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8例中1 3例(19.2%)发生术后并发症,其中胰瘘10例(14.7%),十二指肠瘘1例(1.5%),胃瘫1例(1.5%),胆系感染1例(1.5%),均非手术治疗治愈.住院时间11~57 d,平均17d,无住院期间病死病例.有随访资料44例,随访时间3个月至6年,均无复发.结论:DPPHR是治疗胰头部良性肿瘤安全、有效的术式.

  • 胰腺手术:演变及目前的个体化方案

    作者:Mario Zovak;Dubravka Mu?ina Mi?i?;Goran Glav?i?

    胰腺癌的手术切除是患者延长生命的唯一机会,但胰腺手术目前仍然是一种技术上的挑战,并伴有术后并发症的风险,尤其是胰瘘。现在胰瘘发生的危险因素已被人们熟知,通过预防性用药及技术上的干预有可能阻止胰瘘的发生。随着术后护理的进步及影像学手段的干预,大多数常见的并发症可以保守治疗。这篇综述也试图对胰腺术后佳管理方式所存在的争议进行阐述。

  • 胃癌扩大根治术中胰腺残端的处理

    作者:尚培中;周凤桐;张鹏

    目的降低胃癌扩大根治联合远端胰腺切除术后胰漏的发病率. 方法自1992年8月至2000年2月,对15例患者施行远端胰腺切除时,近端稍外凸,呈">"形,然后结扎主胰管,创面止血.利用代胃空肠制作带血管蒂浆肌瓣,用纤维蛋白胶将浆肌瓣与胰腺残端贴敷后丝线缝合,以保护胰腺残端. 结果未发生1例胰漏或腹腔感染. 结论浆肌瓣有利于促进胰断面愈合,能有效地预防胰漏.

  • 保留脾脏的胰体尾切除术

    作者:乔海泉;姜洪池;代文杰

    现已证实脾脏是具有重要功能的免疫器官,胰体尾病变或损伤常附带切除正常的脾脏有悖于未来外科发展的方向。某些情况下,尤其对于胰体尾的良性病变,保留脾脏的胰体尾切除在理论上和技术上均合理、可行。本文简要介绍了保留脾脏的胰体尾切除术的手术适应证、术式选择原则、手术步骤和术后处理等问题,以期临床工作中推广该术式。

    关键词: 胰腺切除术
242 条记录 11/13 页 « 12...567891011121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