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一次性水封瓶更换时间与胸腔感染之间的相关性探讨

    作者:王正云;吴西枝

    目的探讨更换一次性水封瓶时间长短与胸腔感染的临床意义。方法对404例行胸腔闭式引流而且排除胸腔感染者使用随机数字表分为4组,同时对404例患者的胸腔内积液或胸腔引流管前端2厘米进行细菌培养[1],后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一次性水封瓶内生理盐水的细菌培养均为阴性,4组水封瓶中胸腔引流液的细菌培养结果阳性共14例,各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一次性水封瓶的更换时间与胸腔感染无直接关系,水封瓶更换时间与水封瓶内细菌定植无明显相关性,在严格无菌操作下,对于胸腔引流管留置时间较长的患者,一次性水封瓶以每周更换一次较为合适。

  • 中下段食管癌根治术后胸内吻合口瘘的治疗体会

    作者:施仁忠;张亚锋;夏晓明

    目的 观察运用手术和保守方法治疗中下段食管癌根治术后胸内吻合口瘘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1995年1月至2011年12月食管癌根治术后胸内吻合口瘘患者43例,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手术组(22例)和保守组(21例).观察两组的转归、ICU监护时间、发热持续时间、胃肠减压时间、胸腔闭式引流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和平均住院费用.结果 手术组的治愈率、病死率分别为86.7%和5.3%,与保守组的77.9%和7.9%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组的ICU监护时间、发热持续时间、胃肠减压时间、胸腔闭式引流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和平均住院费用较保守组明显缩短或者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结论 对于中下段食管癌根治术后胸内吻合口瘘,一旦发现,建议手术治疗,对改善患者的症状和节省医疗费用具有重要意义.

  • 气胸闭式引流术患者胸腔感染危险因素与对策分析

    作者:饶海英;赵佳丽;郑彬彬;李晓璐;叶曼

    目的:探讨气胸闭式引流术患者胸腔感染危险因素,并总结分析对策,以期降低感染率。方法选择2011年5月-2013年6月医院186例行气胸闭式引流术患者,对其术后胸腔感染患者进行危险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法进行多因素分析,观察治疗前后胸水白细胞、蛋白定量及血常规白细胞、中性粒细胞等变化,并观察治疗对策;数据采用SPSS 16.0进软件行统计分析。结果186例患者中发生胸腔感染16例,感染率8.60%;检出病原菌16株,以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分别占31.25%、25.00%;logistic多因素分析,年龄≥60岁、患有慢性肺部疾病及糖尿病、原发肺部病灶蔓延、引流留置时间>3 d、预防应用抗菌药物是气胸闭式引流术患者发生胸腔感染危险因素(P<0.05);治疗前后胸水白细胞、蛋白及血白细胞、中性粒细胞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气胸闭式引流术后并发胸腔感染危险因素较多,加强感染管理能降低感染率。

  • 胸腔闭式引流术后发生胸腔感染的危险因素调查及预防

    作者:孙宝利;刘利平;陈颖华;刘亚莉;王会霞

    目的:调查胸腔闭式引流术后发生胸腔感染的危险因素,提出预防对策,为预防胸腔感染发生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10年1月-2015年8月医院行胸腔闭式引流术的528例患者临床资料,调查分析可能引起胸腔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528例患者术后发生胸腔感染42例,感染率7.95%;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60岁、有糖尿病、有低蛋白血症、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术前肺功能异常、出现过引流瓶高于胸腔、引流管留置时间>3 d、围术期抗菌药物应用时间>3 d、引流操作医师年资≤10年等为行胸腔闭式引流术患者发生胸腔感染的相关因素(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合并糖尿病、合并低蛋白血症、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术前肺功能异常、引流瓶高于胸腔、引流管留置时间过长是患者术后发生胸腔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引起胸腔闭式引流术后发生胸腔感染的危险因素较多,积极治疗糖尿病及低蛋白血症等合并症、缩短引流时间、防止引流瓶位置过高是预防胸腔感染发生的主要措施。

  • 严重胸部外伤患者胸腔感染的临床诊断治疗研究

    作者:司保达;薛桂华

    目的:探讨严重胸部外伤并发胸腔感染的临床诊治方法及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医院2013年1月-2014年5月收治的88例严重胸部外伤患者,将其随机平均分为胸腔镜清创引流手术组和开胸清创引流手术组,各44例,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及胸腔感染率,数据采用 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胸腔镜清创引流手术患者的胸腔感染发生率4.5%,明显低于开胸手术组的20.5%;胸腔镜清创引流术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开胸手术组,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腔镜清创手术具有切口小、易恢复等特点,对于严重胸部外伤并发胸腔感染患者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安全、有效,值得临床上进一步推广与应用。

  • 开胸术后合并胸腔感染患者的病原菌分布与耐药性及相关因素分析

    作者:董淑敏;邵仲凡;戴建华;陈光辉;孙海军

    目的 分析开胸术后合并胸腔感染患者的病原菌分布、耐药性及相关因素,为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工作提供客观依据.方法 选取2009年1月-2016年12月于医院接受开胸手术的61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观察分析患者术后胸腔感染的发生率,对发生胸腔感染患者的引流液体或胸水标本中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进行检测和分析,对与开胸手术合并胸腔感染发生相关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616例患者中有80例患者发生术后胸腔感染,感染率为13.0%,在感染患者的标本共检出病原菌80株,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共52株占65.0%;革兰阴性菌对头孢他啶、头孢噻肟、头孢吡肟、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较高;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开胸手术合并胸腔感染的发生与手术时间、留置引流管时间、术前肺功能、术后创口污染具有相关性(P<0.05).结论 开胸手术合并胸腔感染的病原菌分布、耐药性及相关因素均具有一定的特征,临床医生应对其给予高度重视和密切监测,及时采取干预措施并选取敏感性抗菌药物进行治疗,以达到提高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效果、减少病原菌耐药的目的.

  • 食管癌术后吻合口漏致胸腔感染1例

    作者:孔明;赵炳善;王志刚;邵明华;周颖

    手术是食管癌的首选治疗方法,吻合口漏是食管癌术后常见、严重的并发症之一,但经积极的预防和治疗能有效地降低其发生率、死亡率.现就我院1例食管癌术后吻合口漏致胸腔感染报道如下.

  • 162例开胸手术后胸腔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阮文珍;胡华蓉

    目的 调查开胸手术后患者胸腔感染的危险因素,探讨有效的预防和控制措施.方法 对162例开胸手术后患者的胸水或胸腔引流管前端2 cm进行细菌培养,并对其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结果 162例开胸手术后患者胸腔感染的发生率为12.96%,感染与手术时间、术后污染、肺部病灶蔓延、胸管留置时间有显著相关性;与患者年龄、性别、胸管类型等因素无关;检出病原菌19株,以铜绿假单胞菌为主,占26.31%,其次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占21.05%.结论 开胸手术后患者胸腔感染与手术时间、术后污染、肺部病灶蔓延、胸管留置时间密切相关,应积极采取有效措施,降低开胸手术后患者胸腔感染的发生率.

  • 食管癌患者术后胸腔感染的危险因素研究

    作者:侯量;朱佳龙;魏育涛;张庆红;姚咏明

    目的 调查食管癌术后患者胸腔感染的危险因素,探讨有效的防治措施.方法 将2005年1月-2013年1月心胸外科142例食管癌术后患者分为感染组22例与非感染组120例,在严格无菌操作下抽取142例食管癌术后的患者的胸水或胸腔引流管前端3 cm进行细菌培养,并详细记录细菌培养结果,前瞻性研究食管癌术后胸腔感染患者的危险因素,进而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结果 142例食管癌术后患者的胸腔感染22例,感染率为15.49%,检出病原菌18株,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为主,各占22.22%,铜绿假单胞菌、鲍氏不动杆菌、肺炎克雷伯菌及褪色沙雷菌各占11.11%;经x2检验,胸腔感染与手术操作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及胸引管留置时间均有显著关系(P<0.001、0.025、0.035、0.022);与患者年龄、性别、肿瘤大小、使用抗菌药物等无关;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手术操作时间、胸腔引流管留置时间是影响食管癌术后胸腔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食管癌术后患者胸腔感染与手术操作时间、胸引管留置时间关联密切,手术时间、胸引管留置时间越长,发生胸腔感染的机会就越大,应制定有效预防措施,降低食管癌术后胸腔感染的发生率.

  • 胸腔灌洗对开胸术后胸腔感染的临床治疗研究

    作者:李鸣;王鸿康;辛亮;谢隽;刘朋

    目的:探讨胸腔灌洗对开胸术后胸腔感染的临床效果,以期寻找合适的方法,提高临床治疗水平。方法随机选取2010年4月-2013年4月70例开胸术后胸腔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成两组,对照组35例,予以传统的胸腔冲洗法,观察组35例,予以胸腔灌洗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在临床效果、实验室检查等差异性,采用SPSS16.0进行软件分析。结果对照组治愈率为25.71%、总有效率为74.29%,观察组治愈率为45.71%、总有效率为91.4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在体温恢复正常时间、住院时间、症状改善时间、肺不张恢复时间、肺部啰音消失时间、生活质量评分和实验室指标白细胞、C‐反应蛋白、肿瘤坏死因子、白介素‐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腔灌洗治疗开胸术后胸腔感染临床效果显著,能缩短治疗时间,提高预后水平。

  • 胸腔感染与血清降钙素原水平变化的相关性分析

    作者:金良达;黄日胜;林志毅;孙成超

    目的:分析胸腔感染与血清降钙素原水平变化的相关性,以探讨血清降钙素原的检测在胸腔感染诊治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胸腔感染患者480例,根据患者感染的严重程度,将其分为重症感染组189例及非重症感染组291例,同时选取同期在医院体检的健康受试者100名为对照组,所有受试者均接受血清降钙素原水平的检测,对比3组受试者的血清降钙素原水平和APACHE Ⅱ评分结果,并对比胸腔感染患者治疗前后血清降钙素原水平的变化。结果重症感染组的血清降钙素原水平为(67.51±12.7)μg/L ,显著高于非重症感染组和对照组( P<0.05),非重症感染组的血清降钙素原水平为(17.21±5.38)μg/L ,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重症感染组的APACHEⅡ评分为(23.22±5.32)分,显著高于非重症感染组和对照组(P<0.05),非重症感染组的APACHEⅡ评分为(3.21±1.90)分,与对照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重症胸腔感染和非重症胸腔感染的血清降钙素原水平和APACHEⅡ评分结果呈正相关(P<0.05);胸腔感染治疗前的血清降钙素原水平为(40.23±8.91)μg/L ,显著高于胸腔感染治疗后和对照组( P<0.05),胸腔感染治疗后的血清降钙素原水平为(6.31±1.93)μg/L ,与对照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血清降钙素原的检测有助于早期诊断胸腔感染,同时对胸腔感染严重程度的判断以及治疗策略的制定均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 颌面部多间隙感染合并纵隔脓肿一例

    作者:李菊;王璐

    颌面部多间隙感染是发生在颌骨、肌肉、筋膜、皮肤之间疏松结缔组织的急性化脓性炎症[1].纵隔脓肿多为外伤手术或纵隔感染引起的急性结缔组织化脓性炎症,发展迅速,病死率高达40%~50%[2].纵隔中上段脓肿形成主要是颈部感染下行及中上纵隔感染本身引起,如牙源性感染、咽旁隙及咽后隙感染下行或是上段食管损伤引起纵隔脓肿.下纵隔脓肿形成主要源于下段食管损伤,常并发单侧或是双侧胸腔感染.而颌面部多间隙感染合并纵隔脓肿非常罕见,且临床上容易忽视.现将成功救治的一例报道如下.

  • 围手术期合理使用抗生素

    作者:黎沾良

    在外科领域,预防性使用抗生素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这主要是为了预防手术部位感染,包括手术后伤口感染和手术部位的深部腔隙或器官感染,如胸腔感染、腹腔感染、脓肿形成等.抗生素对术后感染有肯定的预防作用,但并非所有手术都需要用抗生素,如头颈部手术、乳房手术、躯干或四肢体表手术、疝修补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都不必使用抗生素.

  • 贲门癌术后右侧胸腔感染4例死亡临床分析

    作者:鲁朝敏;韩广森;赵玉洲;张健;马鹏飞;顾焱辉

    目的 探讨贲门癌术后右侧胸腔感染的发生原因与防治措施.方法 对4例贲门癌患者术后右侧胸腔感染死亡患者的资料结合文献报道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例患者均出现胸腔及肺部感染,且发现较晚,造成难以控制的胸腔并肺部感染,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结论 贲门癌术后胸部感染的防治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关键是早期发现早期治疗,迅速去除病因,有效阻断其他相关并发症发生才能降低其死亡率.

  • 社会获得性呼吸道感染社会获得性呼吸道感染病原学变迁

    作者:陶仲为

    1社会获得性呼吸道感染(CAP)病原的变迁我在1950年任住院医生时,新入院的呼吸道感染病人的25%为典型肺炎,即胸片示大叶性肺炎,当时基本上均为肺炎双球菌肺炎(即目前的肺炎链球菌肺炎),约15%为化脓性肺炎或肺脓肿,大多为金黄色葡萄球菌(金葡菌)引起,约35%为各类型的肺结核,约15%为非典型肺炎即胸片示肺内未构成叶、段实变的小片阴影,多由病毒、支原体、衣原体等引起,还有约10%为寄生虫引起,包括阿米巴肝脓肿并胸腔感染、肺脓肿,胸片示肺多发性结节状病变,有疫水接触史的血吸虫,咳果酱痰,有到过疫区生食石蟹、蝲蛄史的肺吸虫以及胸液内、血液内丝虫(+)的乳糜胸等.

  • 88例严重胸部外伤并发胸腔感染的临床诊治

    作者:陈磊

    目的:探讨88例严重胸部外伤并发胸腔感染患者的临床诊治效果。方法88例严重胸部外伤并发胸腔感染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4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行血必净注射液治疗。观察两组治疗结果、总结分析临床诊治有效方式。结果治疗前,两组体温(T)、呼吸频率(RR)、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WBC)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T、RR、CRP、WBC均明显改善,且观察组改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优良率97.73%(43/4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45%(31/4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严重胸部外伤并发胸腔感染患者使用血必净治疗,效果较好,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小口径导管胸腔闭式引流治疗自发性气胸

    作者:李光亮;苏海生

    自发性气胸是呼吸系统常见急症,普通闭式引流法疗效肯定,但操作复杂,病人创伤大、痛苦大,易继发切口及胸腔感染、引流时间长、切口愈合慢.笔者自1992年开始应用小口径导管置入胸腔行闭式引流治疗自发性气胸55例,疗效肯定,现报告如下.

  • 胸腔闭式引流一次性水封瓶更换时间与胸腔感染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刘霞;李维芹

    目的::探讨胸腔闭式引流一次性水封瓶更换时间与胸腔感染的相关性,为临床护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行胸腔闭式引流术患者280例,按照随机原则分为四组,即每天更换(A组)、每3天更换(B组)、每周更换(C组)、使用超过1周到拔管(D组),对四组患者细菌培养的阳性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四组患者在胸腔积液与胸腔引流管细菌培养结果以及一次性水封瓶中液体培养结果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行胸腔闭式引流患者,一次性水封瓶每周更换1次并不会增加患者胸腔内感染的几率。

  • 星形奴卡菌引起胸腔感染1例报告

    作者:赛海芳;邢庆华

    笔者对1例星形奴卡菌引起胸腔感染患者诊断治疗经过及治疗中引起医源性损伤情况分析如下.

  • 十二指肠营养管在食管及贲门癌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曾繁文;王立兵;梁增敏;刘占杰

    营养疗法是食管、贲门癌外科治疗中不可缺少的一种全身疗法,它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我院胸外科自1994年4月~2000年8月对64例食管、贲门癌病例施行术中置入十二指肠营养管,术后进行营养治疗,促进了机体功能恢复,无吻合口瘘及胸腔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收到了较好效果,现总结分析如下.

70 条记录 1/4 页 « 1234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