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积极心理学干预对上消化道溃疡患者情绪及生存质量的影响

    作者:郭壁砖;郑斌芬;肖波

    目的:探讨积极心理学干预对上消化道溃疡患者情绪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将62例上消化道溃疡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均予以消化内科常规治疗与护理,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联合积极心理学干预。观察2周。于干预前后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及简单应对方式量表评定生存质量、情绪状态及应对方式。结果干预前两组各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干预后研究组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积极应对维度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消极应对维度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上消化道溃疡患者予以积极心理学干预能显著改善患者的情绪状态,改变其应对方式,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 积极心理学干预对高血压患者情绪及生存质量的影响

    作者:郭壁砖;石闺英;肖波

    目的:探讨积极心理学干预对高血压患者情绪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将62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均给予心血管内科常规治疗及护理,研究组在此基础上予以积极心理学技术干预。观察2周。于干预前后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简单应对方式量表、高血压心身症状问卷评定生存质量和情绪状态。结果干预前两组各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干预后研究组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积极应对维度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消极应对维度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高血压患者予以积极心理学技术干预能显著改善患者的情绪状态,改变其应对方式,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 正常人群的情绪状态与瞳孔大小的关系

    作者:李艾;刘铁刚;席玲;卢正华

    目的 探讨正常人群不同情绪状况、性别及年龄与瞳孔直径及瞳孔直径变化的关系.方法 对在北京首都国际机场地面出租车等候区等候的人群进行观察,记录自愿受访的60名(60眼)等候者性别、年龄和情绪状态以及瞳孔直径的大小、直径变化情况.按照被观察者年龄分为低年龄组(18 ~40岁)和高年龄组(41岁以上),并根据其情绪记录其为愉快、平静、焦虑及急躁4种状态.被观察人群不同性别、年龄及情绪状况下瞳孔直径及直径变化情况的比较应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组间两两比较行LSD检验.结果 愉快、平静、焦虑及急躁4种状态被观察者瞳孔直径分别为(5.34±1.41) mm、(3.50 ± 1.25) mm、(3.17±0.86) mm及(4.91±1.81)mm,瞳孔直径变化分别为(3.24±1.99)mm、(1.62 ± 1.25)mm、(1.01 ±0.89)mm及(2.86±1.93)mm;不同情绪状态下被观察者瞳孔直径及直径变化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0.86、9.87,均为P=0.000).愉快组瞳孔直径及变化程度与平静组、焦虑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0.007;P=0.000、0.ooo),而与急躁组无明显差异(P=0.375、0.467).急躁组瞳孔直径及变化程度与平静组、焦虑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27、0.042;P=0.001、0.ool),而平静组与焦虑组之间两项指标无明显差异(P=0.560、0.297).男性及女性被观察者瞳孔直径分别为(4.61±1.64) mm及(2.95±1.58)mm,瞳孔直径变化分别为(3.0l±1.52)mm及(1.86±1.04)mm;不同性别瞳孔直径及变化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9.58、10.34,均为P=0.000).男性瞳孔直径较女性偏大,变化能力偏强.低年龄组及高年龄组被观察者瞳孔直径分别为(5.10± 1.62)mm及(3.84±1.47)mm,瞳孔直径变化分别为(2.97±1.45) mm及(1.23 ±0.69) mm;不同年龄被观察者瞳孔直径及变化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29、11.47,均为P=0.000).年轻人瞳孔直径大小较年长者偏大,变化能力偏强.结论 正常人群瞳孔直径及变化程度与其情绪状态相关,愉快状态下瞳孔直径大并且瞳孔变化程度大,焦虑状态下瞳孔直径小并且瞳孔变化程度小.男性及年轻人较女性及年长者瞳孔直径大并且变化程度大.

  • 针对性护理干预对急诊PCI患者的应用效果

    作者:赵欣;侯姗姗

    目的 探讨针对性护理干预对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7月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心内科80例行急诊PCI的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及相关健康教育,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和健康教育的基础上接受针对性的行为与心理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焦虑发生率、焦虑程度、收缩压、心率,统计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干预后,两组患者焦虑发生率、焦虑评分低于干预前,观察组患者焦虑发生率、焦虑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收缩压、心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急诊PCI患者进行针对性护理干预能改善患者的焦虑情绪,稳定生命体征,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促进康复.

  • 帕罗西汀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情绪障碍及胃肠道症状

    作者:姬文燕;徐桂芳;耿新梅

    功能性消化不良(FD)是一种胃肠道动力功能紊乱的疾病,本文通过对FD患者进行情绪状态评分和上消化道症状疗效的观察,应用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帕罗西汀(商品名:赛乐特),观察了其对FD患者情绪状态对上消化道症状的影响.

  • 鼻内窥镜手术患者的健康教育

    作者:郭育华;黄幼凤

    健康教育是通过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社会活动和教育活动,促使人们自觉地采纳有益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用健康教育的方法对鼻内窥镜手术患者进行科学的身心教育,通过健康教育可以提高患者对疾病认识水平,改变患者不良的心理状态,使患者和医务人员密切配合,促进病人早日康复,恢复其原有工作、生活、学习能力.我科于2003年5月~2004年5月,通过对397例鼻内窥镜手术实施系统的健康教育,在改善病人情绪状态,减轻术后不良反应等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具体做法报告如下:

  • 老年人病房的护理探讨

    作者:刘秋英;张建华;郭晓辉

    老龄社会的到来,给护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充分了解老年病人的个性特征,情绪状态和心理状态,为老年病人提供一个良好的疗养环境和专业化护理是十分重要的.1适宜的病区环境1.1平衡、湿度适宜、色彩协调:老年住院病人的环境要求,除安静、整洁、安全外,室内温度及湿度要适宜,色彩要协调,因为病室内的色彩可直接影响老人的心理活动[1].

  • 儿童慢性病的心理护理

    作者:李春梅

    随着医学模式从单纯的生物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三者相结合的医学模式的转变,护理模式也由功能制护理转向整体化护理,从整体的观念来评价身心健康,在整体护理实施过程中,心理护理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而心理护理的主要手段是护患间进行的治疗性沟通、交谈,以达到调动病人积极性、主动性,调整良好情绪状态,接受治疗、安心养病的目的,使病人处在有利康复的佳状态中.

  • 初中生考试焦虑状态的测试分析

    作者:孙年

    考试是学校教育教学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来说既是智能的竞赛,又是心理素质的较量,其特有的竞争性易给学生造成心理压力。考试焦虑是初中生普遍存在的现象,它主要表现为考生对考试的担忧、恐惧、紧张的情绪状态及与之相伴的头晕、多汗等躯体症状。通过对221名初中二年……

  • 分析护理干预对核磁共振检查患者配合度和情绪状态的影响

    作者:胡云云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核磁共振检查患者配合度和情绪状态的影响.方法:从2016年2月至2018年2月来院接受核磁共振检查的患者中,选取出符合入组与排除标准的患者50名,使用随机双盲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接受常规的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则加强护理干预,在实验研究结束后,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配合度和SAS评分、SDS评分.结果:两组患者的配合度与SAS评分、SDS评分相对比,观察组患者的配合度(92%)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配合度(84%),SAS评分(42.55±2.75)、SDS评分(40.66±1.61)低于对照组患者SAS评分(53.61±1.75)、SDS评分(51.64±2.75),两组患者的数据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结论:对我院接受核磁共振检查患者,为其加强护理干预,能有效的改善患者的负性情绪,提升配合度,具有临床护理意义与应用价值.

  • 同侪互助对脊髓损伤患者情绪状态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

    作者:缪洁;李晓玲;阳庆军;许明

    目的:探讨同侪互助活动对住院康复期脊髓损伤(SCI)患者心理情绪及日常生活能力(ADL)的影响.方法:SCI患者42例,随机分为2组,各2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参加同侪互助活动.结果:治疗3个月后,2组患者SAS、SDS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明显降低(均P<0.05),且观察组评分更低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MBI评分较治疗前有显著提高(P<0.05),且观察组评分更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同侪互助活动有助于改善住院康复期脊髓损伤患者的心理情绪,并有助于更快地提高日常生活能力.

  • 手术病人术前焦虑与术后疼痛关系的研究

    作者:雷蕾

    术后疼痛是一种复杂的生理心理活动,它受病人情绪状态的影响.人的焦虑情绪与痛觉之间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焦虑情绪越严重,机体的痛阈越低,心理高度恐惧的病人对疼痛的敏感性增高.本文研究手术病人术前焦虑与术后疼痛的关系,旨在更好地促进外科病人的身心整体护理.

  • 心理联合药物治疗对产后抑郁患者情绪状态的影响

    作者:冯永秋;刘丽丽

    目的 探讨心理联合用药治疗对产后抑郁患者情绪状态的影响.方法 选择在我院接受治疗的产后抑郁患者146例,将其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73例患者进行帕罗西汀治疗,观察组73例患者在口服帕罗西汀的基础上进行心理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情绪状态和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后2周、6周,观察组患者的HAMD、HAMA、EPD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产后抑郁患者进行心理与药物的联合治疗可以有效降低患者的心理压力和负性情绪,对患者情绪状态的改善具有积极的影响,从而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 试论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及心理教育的内容和方式

    作者:胡凯

    掌握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存在哪些主要的心理问题,并分析研究产生问题的主、客观原因,这是确定我国大学生心理教育内容和方式的基础和依据.我们查阅了我国各地(东、南、西、北、中部地区)各层次(重点院校、一般院校)部分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报告120余篇,实地调查了长沙地区高校3000余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认为当代大学生自我意识、学习心理、创造心理、人际交往、性和恋爱心理、情绪状态及忍挫力、择业心理等8个方面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其产生有着主、客观方面的原因,必须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辅导和咨询.

  • 浅议良好的情绪状态在护理工作中的作用

    作者:裴枫芹

    护理人员常常有这样的体验,当你闷闷不乐或愠怒地走进病房的时候,你的不佳情绪会感染给患者,他们或者萎靡不振,或者担惊受怕,且在接受护理的时候处于被动勉强的境地,当你情绪奔放,精神抖擞地走进病房的时候,患者会在你良好情绪的影响下,产生一种轻松愉悦的感觉,接受护理时会满怀信心,主动积极配合.因而对于有着愉快情绪的护理人员来说,其护理操作会显得得心应手,语言也会变得生动有趣.护理人员与患者这种情绪的和谐协调会大大提高护理工作的成效,护理人员以乐观豁达的良好情绪去影响患者会对疾病的治疗和康复产生积极的效果.

  • 情绪状态及认知情绪调节策略与大学生网络游戏成瘾的关系

    作者:周珲;赵璇;董光恒;彭润雨

    目的:探讨情绪状态,认知情绪调节策略与大学生网络游戏成瘾的关系.方法:用简明心境量表、认知情绪调节问卷对55名成瘾大学生和342名正常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情绪状态上,网络游戏成瘾者抑郁-沮丧,疲惫-惰性,困惑-迷茫显著高于正常组(P<0.05);认知情绪调节策略上,成瘾者多用灾难化和责备他人(P<0.01),较少用关注计划、积极重评、视角转换(P<0.01);成瘾者的消极情绪状态与少数调节策略存在显著正相关;责备他人、疲劳-惰性、有力-好动是成瘾的危险因素(OR=1.620,1.183,1.111).结论:不良心境状态和消极的认知情绪调节策略是大学生网络游戏成瘾的危险因素.

  • 不同情绪状态下心理距离对大学生道德判断的影响

    作者:闫春平;申鲁军;杨世昌;吕欣;张亚茹

    目的:探讨不同情绪状态、时间距离和社会距离对大学生道德判断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87名大学生被试,分成高兴、悲伤、愤怒和平静情绪组,让被试分别观看不同视频诱发相应情绪,然后回答有关道德判断的问题,这些问题分别涉及不同的时间距离(一年前、现在和一年后)和社会距离(自己和旁观者).结果:有关医生困境道德判断的研究结果显示,情绪类型、时间距离和社会距离三者的交互作用显著.简单效应分析表明,悲伤的情绪状态下,被试从自己的角度分析问题时的道德决策水平在三个时间点均高于从旁观者的角度分析问题时的道德决策水平;被试以旁观者的角度分析道德问题时,平静状态的道德决策分数在三个时间点均高于悲伤状态下的道德决策分数;且一年前时间点上,平静状态的道德决策分数高于快乐状态下的道德决策分数,而愤怒状态的道德决策分数高于悲伤状态下的道德决策分数.对其它道德决策分数统计分析表明,情绪状态和社会距离之间及社会距离和时间距离之间的交互作用均显著,简单效应分析表明,在愤怒和平静的情绪状态下,被试从自己的角度分析道德两难问题时的道德决策水平低于从旁观者的角度去分析问题时的道德决策水平;被试从自己角度分析问题时,其一年后的道德决策水平高于一年前的道德决策水平.结论:情绪状态、社会距离和时间距离共同对个体的道德决策产生影响.

  • 情绪状态对积极自我偏向的调节

    作者:周一琳;胡少军;蔡佳烨;胡治国;刘宏艳

    目的:考察电影片段诱导的情绪状态对积极自我偏向的影响.方法:以43名大学生为被试,首先通过观看愉快或悲伤的电影片段诱导相应的情绪状态,然后采用自我参照范式,以人格形容词为实验材料,要求被试判断积极或消极的词汇是否能形容自己,以及能或不能形容自己的程度.结果:在无诱导、快乐诱导和悲伤诱导条件下,自我积极偏向均出现了;快乐影片增强了自我积极偏向的程度,而悲伤影片则减弱了个体的积极自我偏向.结论:正常人通常具有积极自我偏向,这种积极自我偏向会受到情绪状态的调节.

  • 高、低焦虑儿童对教师权威行为的认知特点初探

    作者:徐琴美;袁庆华

    国内外研究者从实证角度和发展角度对权威进行了大量研究,但大多把权威角色定位于父母来分析儿童对权威认知的特点与规律[1,2],而把权威角色定位于教师的研究相对较少.作为儿童,从幼儿园开始就接触教师,教师的权威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儿童的社会认知.其次,国内外的有关研究大多倾向于分析儿童社会认知的年龄特征[1,3,4,].而对儿童在特定处境或情绪背景(如焦虑)下的社会认知研究较少.作为一种心境,焦虑是人们经常体验到的情绪状态之一.长期处于高焦虑状态可直接导致过度焦虑反应,焦虑性神经症等情绪和精神障碍.焦虑情绪往往还产生一些消极影响,如注意力不集中、自责与逃避、攻击、记忆力下降、失眠、体质下降等[5] .由于焦虑在儿童发展中有很大的普遍性,而现实生活中焦虑带有一定的掩蔽性和内隐性,许多教师往往忽视这个问题的存在,误将这些儿童认为是有些胆小的孩子.许多儿童因而得不到及时的帮助而终导致问题严重化[6].目前的研究中还很少看到把儿童的焦虑情绪与教师的权威行为联系起来探讨高焦虑儿童与低焦虑儿童对教师权威认知的特点.

  • 血液透析病人的述情障碍

    作者:金宇;麦慈任;丁可梅

    "述情障碍”(Alexithymia)的主要特征为缺乏描述情感状态的能力,少幻想和实用性思维,人际关系僵化,难以区别情绪状态和躯体感觉[1].述情障碍可以发生于心身疾病和其他躯体疾病以及某些精神疾病.因述情障碍与某些疾病的预后和治疗有关,故对其进行评估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本文报告了血液透析病人述情障碍的情况.

423 条记录 15/22 页 « 12...12131415161718...212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