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胃切除术后胆囊结石临床分析

    作者:王颖川;蔡浩;黄振祥

    目的:探究胃切除术后胆囊结石形成的原因.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06年1月至2011年12月期间所治疗116例胃切除术后胆结石患者,并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胃切除病因:90例由于十二指肠溃疡并发症所导致,占总体的77.59%,16例胃癌所导致的胃切除,占总体的20.69%,其它10例,占总体的8.62%.本研究中共有2例全胃切除,24例B1式胃切除,90例B2式胃切除.结果:本研究中大部分胃切除患者术后胆囊结石的发病率远远的高于正常人,其中B2式胃切除患者的比例大于B1式胃切除患者的比例,胃癌根治术B2式患者的比例明显大于并发症及消化性溃疡B2式手术的患者比例.结论:导致胃切除术后胆囊结石的具体原因是体液、神经所引起的排空功能障碍及胆囊收缩,胃切除手术对迷走神经肝胆汁造成损伤,极易产生胆囊结石.

  • 胃大部分切除后胃肠吻合的临床观察

    作者:熊盾

    在胃切除后消化道重建中,与统手工吻合相比,吻合器和吻合环有方便、快捷、可靠等优点,大大提高了操作效率,缩短了手术时间,并有利于防止吻合口瘘或狭窄等,临床应用前景广阔,但应掌握好适应症.

  • 保留幽门管的胃十二指肠吻合术疗效观察

    作者:林建荣

    目的:考察保留幽门管的胃十二指肠吻合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本院收治的42例胃癌患者进行保留幽门管、并将胃黏膜与十二指肠吻合处理成漏斗状瓣膜的BillrothⅠ式手术.术后随访,观察该法对胃癌治疗的效果.结果:手术后,患者没有吻合口溃疡和残胃癌现像,胃钡餐透视吻合口通过顺利,钡剂进入十二指肠后十二指肠加压无钡剂反流入胃.结论:保留幽门管和胃十二指肠吻合的BillrothⅠ式手术,是预防术后并发症的理想治疗方法,所以在患者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保留幽门,有利于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 十二指肠空肠曲解剖学观察及临床意义

    作者:祝水平;林妙承;黄焕基;李茂强;王建宇;刘洁嫦;邹玮君

    目的:观察与研究十二指肠空肠曲和Trietz韧带解剖变异的临床意义.方法:吸取前瞻性总结通过再次手术治愈2例BillrothⅡ式胃大部分切除术后十二指肠高度扩张的经验与教训,指导在以后的151例同类手术中对十二指肠空肠曲及Trietz韧带的解剖学观察.结果:151例中,147例十二指肠空肠曲位于脊柱前正中位置,相当于11、12胸椎平面,不论输入襻空肠对吻胃大弯还是胃小弯,术后均无十二指肠扩张.4例十二指肠空肠曲解剖变异中,借鉴本文报告2例的临床经验与教训,慎重选择输入襻空肠是对吻胃大弯还是胃小弯,术后亦无并发症.结论:在BillrothⅡ式胃大部分切除术中,认真观察每一例十二指肠空肠曲和Trietz韧带有无解剖位置变异和其它异常情况(异位胰腺、空肠憩室)等,对胃大部分切除术中胃空肠吻合方式选择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 胃切除患者近期上消化道大出血原因分析与观察

    作者:潘爱秀;周望京;叶津;饶爱华

    对14例胃大部切除术后近期上消化道大出血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经验总结.本组14例中吻合口出血4例,病灶遗漏出血4例,残胃粘膜损伤2例,残胃肠套叠出血2例,十二指肠残端出血1例,原因不明出血1例,均再次手术止血,痊愈出院.认为胃大部切除后近期上消化道大出血原因多为吻合口出血及病灶遗漏引起,观察护理要点:术后重视患者主诉,观察生命体征、腹部体征、胃肠减压情况,可及时发现上消化道大出血,保证患者获得良好恢复.

  • 胃切除术致脾损伤的处理--附15例临床分析

    作者:丁卫星

    目的为进一步在胃手术中注意保护健康的脾脏.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8年来在胃切除术中出现15例医源性脾损伤的临床资料.结果 15例脾损伤中溃疡病胃切除术6例,胃癌根治术8例,贲门癌根治术1例,占同期胃切除术3.3%(15/457例).按Pachter脾损伤分级,Ⅰ级12例,Ⅱ级2例,Ⅲ级1例.致伤原因是术者人为造成.4例经电凝加医用生物蛋白胶止血,5例行大网膜逢合、明胶海绵压迫止血,3例行逢合修补术,3例全脾切除.全组均痊愈出院,3例脾切除患者中2例术后并发感染.结论胃手术导致脾脏损伤是一种医源性的脾损伤.这种损伤是可以预防或降到低限度的,及时发现正确处理十分重要.

  • 胃癌切除术切端癌残留临床分析

    作者:胡建昆;陈志新;陈佳平;彭德恕;陈咏梅

    目的探讨胃癌切除术切端癌残留的原因及预防手段,减少癌残留的发生.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88年1月至1993年4月胃癌切除术切端癌残留32例.结果胃癌切除术切端癌残留率7.47%.上切端癌残留11例,下切端癌残留17例,上下端均有癌残留4例.根治性胃癌切除术癌残留率5.5%,姑息性胃癌切除术癌残留率12.61%,二者经统计学检验有显著差异.远、近端胃切除术切端癌残留率分别为5.86%及13.0%,统计学检验二者有显著性差异.癌残留与癌肿的大体类型、大小、分化程度及浸润深度有关(P<0.05).结论浅表广泛型早癌,弥漫浸润型进展癌,癌肿直径>5cm,分化程度低或不良,癌肿侵破浆膜者,易发生癌残留.术中切端冰冻活检,有助于减少胃癌切除术切端癌残留的发生率.

    关键词: 胃癌 胃切除 癌残留
  • 胃癌复发防治的观念转变与综合对策

    作者:邹寿椿

    自 Billroth于 1881年首例胃切除成功至今,外科手术仍是胃癌治疗的主要手段.

  • 胃底贲门癌食管胃切除后"围巾式"吻合术

    作者:龚少敏;彭开勤;刘文;朱岭;张应天

    食管空肠(胃)吻合术后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率较高,严重影响患者生存质量.吻合口瘘发生率高达 12%~ 16%,其死亡率为 40%~ 60% [1-3];吻合口狭窄发生率 5%~ 45% [1];反流性食管炎发生率为 23%~ 28% [4].我们从 1987年开始设计应用"围巾式"食管空肠 (胃 )吻合术,取得满意效果,报告如下.

  • 胃癌手术前化疗的研究现状

    作者:詹文华

    众所周知,早期胃癌可以完全治愈,但其可能性随肿瘤向晚期进展而呈线性下降.多年来,为了改善进展期胃癌的治疗效果,医学界的内、外科均投入了大量研究.外科学界的努力主要在于设法完全切除原发肿瘤,同时进行系统的淋巴结清扫;为了取得更好的根治效果,开展了扩大手术范围如左上腹内脏切除术( left upper abdominal evisceration, LUAE)或附加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廓清的胃切除;甚至对胃癌并肝广泛转移的患者施行胃癌根治术和原位肝移植术.但即便如此,有远处淋巴结转移的胃癌患者仍然有很高的复发率,预后不良.这些事实提示,应把胃癌远处淋巴结转移视为全身性疾病,单独手术对疗效的提高是有限的.

  • 应该重视胃癌根治术后的消化道重建

    作者:季加孚;季鑫

    胃癌根治术后消化道重建方式多种多样,目前还没有一种公认的佳重建方式.胃癌根治术后的重建方式也是专家们一直讨论和研究的热点,一直受到大家的重视.消化道重建一方面必须控制好并发症的发生率;另一方面要保证患者有满意的营养状态和良好的生活质量.本文就目前胃癌术后消化道重建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做一总结.对于远端胃大部切除术后,Roux-en-Y吻合的远期效果和生活质量佳,尤其是对于早期胃癌患者,效果很好;而对于进展期胃癌行远端胃大部切除术后,BillrothⅡ式重建的效果不差于Roux-en-Y吻合的效果.对于全胃切除术后,Roux-en-Y吻合是简便、有效的重建方式,加做空肠储袋可以提高患者的远期生活质量.吻合器的使用可以降低治疗费用,并且在行食管空肠吻合时更加方便.对于近端胃大部切除术后,采用食管残胃(管状胃)吻合是较为常见的重建方式.幽门重建的作用还存在一定争议,有待我们进一步研究.

  • 对胃癌扩大切除术的几点基本认识与选择

    作者:陈峻青

    当今,胃癌的手术原则是缩小与扩大切除并存、提高疗效与保存良好的生活质量并重.胃切除 2/3以上、淋巴结 D2清除术,定名为标准根治术;小于或大于此范围的手术,分别叫做缩小与扩大切除术.现就胃癌扩大切除术的几点基本认识和如何正确选择术式等问题与同道商榷.

  • 复杂的十二指肠溃疡手术方式改进的体会

    作者:丁明金;张俊华;赵国栋;潘红英

    1992~2002年间,我科采用改进的胃大部切除或简化选择性迷走神经切除(简化选迷切)加半胃切除,开放式处理十二指肠残端加毕Ⅰ式一层吻合重建消化道的方法,治疗复杂的慢性十二指肠溃疡及其并发症 52例,经长期随访获得满意的远期疗效.

  • 胃切除术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大出血

    作者:陈小伍;李瑞华;林建雄

  • 胃切除联合化疗对比单纯化疗在仅有单个不可治愈因素的晚期胃癌中的疗效研究(REGATTA):一项Ⅲ期随机对照临床试验

    作者:

    背景:化疗是晚期胃癌的标准治疗手段。对于仅有单个不可治愈因素的晚期胃癌患者,胃切除联合化疗能否改善其生存尚存在着争议。本研究旨在探讨对于这类患者,胃切除联合化疗相比于单纯化疗是否有生存获益。方法:此研究联合了日本、韩国和新加坡的44家医疗中心,是一项开放、平行、随机的Ⅲ期临床对照试验。研究对象为20~75岁的晚期胃癌患者,仅有单个不可治愈因素例如肝转移(H1)、腹膜种植转移(P1)或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16a1/b2),按照1∶1的比例随机分入单纯化疗组或胃切除联合化疗组。根据受试者机构、淋巴结转移状态和各不可治愈因素,随机化采取偏倚硬币分配的简化方法来平衡分组。化疗包括S-180 mg/m2/d,d1-21、顺铂60 mg/m2,d8,每5周重复一次。胃切除仅行原发灶切除及D1淋巴结清扫,不包括转移灶切除。采取意向性分析,研究主要终点是总生存。本研究已在UMIN-CTR注册(注册号UMIN000001012)。结果:2008年2月4日至2013年9月17日期间,175例患者随机分配至单纯化疗组(86例)和胃切除联合化疗组(89例)。单纯化疗组和胃切除联合化疗组患者2年总生存率分别为31.7%(95% CI:21.7~42.2)和25.1%(95% CI:16.2~34.9);中位生存期分别为16.6月(95%CI:13.7~19.8),14.2月(95%CI:11.8~16.3)(风险比:1.09,95% CI:0.78~1.52;单侧P=0.70)。3或4级的化疗相关不良反应在胃切除联合化疗组更高,包括:白细胞减少(18%比3%)、厌食(29%比12%)、恶心(15%比5%)和低钠血症(9%比5%)。两组均有1例患者出现治疗相关死亡,原因包括:单纯化疗组因在第2疗程化疗期间不明原因的突发心肺骤停,胃切除联合化疗组为术后12 d出院后急速进展的腹膜种植。

  • 先施行袖状胃切除再酌情进行胃旁路手术

    作者:刘金钢

    肥胖已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五大疾病之一,中国目前约有6亿人超重或肥胖。肥胖不仅是一种独立的疾病,还会导致一系列相关疾病,如糖尿病、三高(血脂、血压和血糖)、呼吸暂停综合征、眼底疾病和关节疼痛等,严重影响身体健康。传统的肥胖症治疗方法包括饮食控制、体力锻炼和药物治疗等,但这些方法对重度肥胖患者疗效不佳,而手术治疗是目前公认的治疗病态肥胖症唯一长期有效的方法,并且能有效地缓解甚至治愈其相关并发疾病。

  • 早期胃癌局部切除加淋巴结清扫的初步报告

    作者:

    /Seto Y…//Br J Surg 1999;86:526-528局部胃切除用来治疗黏膜内病变如平滑肌瘤及肉瘤或其它良性病变,不作为胃癌的手术选择.本文报道了8例早期胃癌行局部胃切除及淋巴结清扫.病例及方法该中心从1966年至1995年,直径2~4cm的黏膜内胃癌共234例,淋巴结转移率仅1.3%.手术指征为直径小于4cm,术前钡餐、内镜、内镜超声检查示癌侵犯限于黏膜,内镜测量病变直径.排除术中肿瘤可触及或淋巴结冰冻切片发现癌的病例.术前内镜在病变周围约2 cm处定位,活检确认无癌细胞.手术时先进行淋巴结清扫,根据肿瘤部位及胃的淋巴引流确定切除范围,术中切除淋巴结行冰冻检查.胃周淋巴结清扫后,术中胃镜检查确定胃切除边缘后行胃局部切除.结果切除标本及肿瘤平均直径分别为7.8cm和2.6cm,所有患者组织学证实无淋巴结转移和切除边缘无癌残留,6例癌侵犯限于黏膜内,2例黏膜下有微小侵犯.所有患者对手术结果满意,保证了以前的生存质量,无胃切除后并发症发生.讨论直径小于4 cm的早期胃癌淋巴结转移率低,即使有转移也限于胃周,234例无1例复发,因此对于复发率极低的患者首先要考虑生存质量.本文提供的方法中,术中胃镜及冰冻检查对于确定切除边缘和淋巴结情况是必需的,如有淋巴结转移,应行传统的胃切除及扩大的淋巴结清扫.存在的问题有切除标本偶有黏膜下侵犯,本中心173例直径2~4 cm的黏膜下癌中只有21例有淋巴结转移,其中19例术中可触及肿瘤或镜检发现淋巴结转移,剩余2例淋巴结转移仅限于肿瘤周围,这也就是本文早期胃癌行局部切除要排除肿瘤可触及或淋巴结转移患者的原因.(蔡世荣摘詹文华校)

  • 老年胃癌患者全胃切除的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赵刚;詹文华;彭俊生;何裕隆;马晋平;严燕国;董文广;蔡世荣;汪建平

    目的分析影响老年胃癌患者全胃切除的危险因素.方法对胃癌数据库中 1994年 8月至 2004年 8月 60岁以上的 131例胃癌患者行全胃切除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确定影响老年胃癌患者全胃切除的危险因素.结果术前有并存疾病、血红蛋白低于 80 g/L、白蛋白低于 35 g/L、体重指数( BMI)低于 18.5 kg/m2、术中失血量大于或等于 1000 ml、手术时间 5 h以上和联合脏器切除(脾 /胰体尾切除)是老年胃癌患者全胃切除的危险因素,发生死亡的相对危险度分别为 1.57、 1.74、 2.97、 4.23、 2.21、 2.28和 3.80,发生并发症的相对危险度分别为 1.50、 1.90、 2.38、 2.12、 2.45、 1.66和 3.41.结论 老年胃癌患者行全胃切除时应综合考虑上述危险因素,以提高手术的安全性.

  • 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手术治疗进展期胃癌的短期疗效评价

    作者:曾毅克;刘衍民;雷建

    目的:评价腹腔镜辅助小切口胃癌根治手术治疗进展期胃癌的技术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2008年01月至2012年1月间同一手术组收治的连续住院的接受根治性手术治疗的进展期胃癌患者23例:腹腔镜组16例,开放手术组7例,所有患者均接受D2淋巴结廓清手术.对所纳入的病例资料进行基线分析和临床结局的评价,定义P <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接受腹腔镜手术患者的平均检获淋巴结数为(42.75±11.68)枚,开放手术组为(24.71±10.21)枚,P<0.05;接受腹腔镜手术组患者的平均手术切口长度为(8.50±2.10)cm,开放手术组为(15.71±4.50)cm,P <0.05;腹腔镜手术组患者的术后平均住院日为(15.63±3.67)d,开放手术组为(20.00±4.16)d,P<0.05;腹腔镜手术组患者平均手术费用为¥(7206.88±1031.52)元,开放手术组为¥(5134.64±1559.15)元,P<0.05;而两组患者的平均总住院费用相当P=0.21.结论:小切口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手术治疗进展期胃癌可以达到开放手术的淋巴结廓清效果,缩减住院时间,不增加总住院费用.

  • 胃大部分切除后并大出血再手术治疗分析

    作者:潘清文;叶永生;袁远程;梁志伟;陈哲

    目的 分析胃大部分切除后并大出血再手术治疗的疗效,为临床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选择我院2006年2月-2011年1月收治的胃大部分切除后并大出血患者50例,均进行再次手术治疗,包括原吻合口切除后再吻合23例,残胃切除后食道空肠吻合15例,十二指肠溃疡血管缝扎后残端造瘘7例,十二指肠溃疡腔外置后残端造瘘5例.术后随访6个月,观察并分析患者再次手术的效果和预后情况.结果 全部患者再次手术后出血均停止,术后发生切口感染2例,肠梗阻1例,近期并发症发生率为6.00%,经对症治疗后均痊愈出院.术后随访6个月,1例患者死于癌细胞广泛转移,1例患者死于心肌梗死,死亡率为4.00%;其余患者预后良好,未出现再次出血现象.结论 再次手术是治疗胃大部分切除后并大出血的有效方法,在临床工作中可根据具体情况考虑使用.

237 条记录 10/12 页 « 12...4567891011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