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肝癌切除术联合全脾切除术对原发性肝癌合并脾功能亢进患者的影响分析
目的:分析肝癌切除术联合全脾切除术对原发性肝癌合并脾功能亢进患者的影响.方法:原发性肝癌合并脾功能亢进患者62例,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各31例.研究组采用肝癌切除术联合全脾切除术,对照组采用单纯性肝癌切除术治疗.分析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免疫功能指标水平变化.结果:术中出血量与术后并发症两组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功能指标CD4+、CD8+和CD4+/CD8+术前对比两组无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功能指标CD4+、CD4+/CD8+术后两组均较术前显著增加,而CD8+术后两组均较术前显著降低,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功能指标CD4+、CD4+/CD8+术后研究组显著高于对照组,而CD8+术后低于对照组,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癌切除术联合全脾切除术对原发性肝癌合并脾功能亢进患者效果显著,可明显增强患者免疫功能.
-
部分性脾栓塞术
脾脏是人体大的淋巴器官,具有多种复杂的功能.传统观点认为脾脏切除后其功能可由其它脏器代偿,对机体的影响不大.但近年来的研究表明,脾脏是一个重要的免疫器官,全脾切除后患者暴发性感染的机会显著增加,特别是儿童,全脾切除者比未切脾者感染率高出58倍,死亡率高出200倍,因此全脾切除术只有在万不得以的情况下才考虑实施.而部分性脾栓塞术(partial splenic embolization,PSE)既能抑制亢进的脾功能和减少过大的脾体积,又能保留部分脾脏的功能[1],目前已成为脾功能亢进的首选治疗方法[2].
-
腹腔镜技术在脾良性肿瘤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 评估腹腔镜全脾切除术(LTS)和腹腔镜脾部分切除术(LPS)患者的围手术期情况,探讨利用腹腔镜技术诊疗脾良性肿瘤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09年12月至2016年4月行腹腔镜手术治疗的57例脾良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将患者分为2组:腹腔镜全脾切除术组(LTS组)和腹腔镜脾部分切除术组(LPS组),收集并分析患者术前、术中和术后的相关临床资料及术后随访资料.结果 与LPS组比较,LTS组手术时间更短[(97.0±22.1)min比(135.0 ±24.6) min,P<0.05],且术中出血量明显减少[(33.3 ±19.5) min比(90.6±55.1) min,P<0.05].两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引流管放置时间及术后镇痛例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TS组与LPS组胰瘘和肺部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均较低,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采用腹腔镜技术治疗脾良性肿瘤是安全可行的.
-
重视外伤性脾保留手术
1549年,Zacaccli完成世界上第一例脾切除手术.直至20世纪中叶,全脾切除术一直是治疗脾外伤的金标准.脾脏"切之无害"论整整延续了400年.脾脏,难道真是"可有可无的脏器"吗?
-
高原地区外伤性脾破裂全脾切除术后血小板增多探讨
脾脏损伤居腹部脏器损伤首位,约占30%,外伤性脾破裂全脾切除术后血小板增多,血液黏稠度增加,可导致血栓形成.青海省格尔木地区海拔2800米,居民平均血红蛋白为160g/L,缺氧造成血液黏滞度高,更应加强对本病的重视.我院2001年1月至2010年6月共收治外伤性脾破裂行全脾切除术患者151例,术后获随访2个月以上,其中血小板增多患者140例.现报道如下.
-
肝癌切除联合全脾切除治疗原发性肝癌合并脾功能亢进的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临床治疗原发性肝癌合并脾功能亢进的有效方案。方法:回顾分析163例原发性肝癌合并脾功能亢进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案将上述患者分为观察组(n=83)与对照组(n=80),观察组接受肝癌切除术联合全脾切除术治疗,对照组仅接受肝癌切除术治疗。结果:(1)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输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术前,两组患者红细胞(RBC)、白细胞(WBC)、血小板(PL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个月,观察组WBC、PLT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RB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术前,两组患者CD4、CD8、CD4/CD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个月,观察组CD4、CD4/CD8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CD8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4)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癌切除术联合全脾切除术是治疗原发性肝癌合并脾功能亢进的有效方案,该方案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
脾破裂损伤的临床治疗体会
目的 探讨脾破裂损伤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分析福建医科大学附属三明第一医院急诊科抢救、急诊留观、包括收住普外的脾破裂损伤患者临床资料,根据临床特点分别实施保宁治疗和手术治疗.结果 保守治疗15例,15例均治愈,治愈率100%;手术治疗45例:全脾切除术23例、其中12例进行自体脾片移植,脾功能恢复较好;脾脏修补术12例;脾部分切除术10例.手术效果良好,死亡1例为合并严重颅脑、胸部复合伤.结论 在处理外伤性脾破裂时可以酌情采取手术治疗保留脾脏,以尽量保留脾脏的正常功能.
-
外伤性全脾切除术后自体脾组织移植50例
近几年来,随着脾脏外科的发展,自体脾组织移植已成为保脾手术的主要措施之一.1996年3月-2004年3月,我院收治外伤性脾破裂行全脾切除患者同时行自体脾组织移植50例,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
外伤性脾破裂的非手术治疗
脾脏是人体较大的储血器官之一,现代医学证明,脾脏具有多种重要功能,但是,由于脾脏自身特点,极易受到损伤.脾破裂以发病急、死亡率高成为外科急症之一.传统的治疗方法为全脾切除术.现代医学研究表明,脾切除术后,易发生凶险性感染(OPSI),脾脏还具有储血功能、网状内皮系统功能、淋巴组织功能和抗感染功能,对人体具有重要意义.由于医疗水平的提高,脾破裂患者的生存率明显提高,治疗方法也较丰富.近十余年来,我们对一部分脾破裂患者,采取了非手术治疗,取得了一些经验.
-
自发性脾破裂1例报道
1 病例资料患者,男,45岁,主因"上腹部胀痛,伴头晕2 d"于2009年8月5日入院.患者1周前无意中发现颈部淋巴结肿大,经内科医生诊治,给予抗炎治疗,3 d前出现全身无力,2 d前出现上腹部胀痛不适、头晕,无明显创伤史.入院时查体:T 37.8 ℃,P 110次/min,R 28次/min,BP 80/50 mm Hg,意识恍惚,面色苍白,双下颌可触及肿大淋巴结5个,大直径约1.0 cm,质软,活动度可,颈后有一淋巴结直径约1.0 cm,腹部稍膨隆,全腹部压痛(+),反跳痛(+),肠鸣音弱.血常规:白细胞21×109/L,血红蛋白82 g/L;乙肝五项:阴性.腹部透视:未见明显异常;腹部B超:脾肿大,回声不均匀,腹腔大量积液;腹腔穿刺:易抽出不凝血液.初步诊断:腹腔实质性脏器破裂(自发性脾破裂).急诊施行全脾切除术.术中见腹腔有大量不凝血液约4 000 mL,脾脏周围有大量血凝块,脾脏明显肿大,约20.0 cm×15.0 cm×10.0 cm,质地稍硬,膈面凹凸不平,有2个直径约0.8 cm的圆形破口.术中诊断:病理性脾脏,自发性脾破裂.术后恢复好,病理检查:脾恶性淋巴瘤,患者术后11 d出院,到上级医院进一步治疗.
-
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的全脾切除术
门静脉高压症病人行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时,首先要作全脾切除术,这是保证整套手术成功的前提和关键步骤之一.
-
脾脏创伤不同术式的选择
脾脏是人体重要的抗感染免疫器官,随着免疫学研究及脾脏功能研究的进展,特别是对切脾后所致凶险感染(OPSI)的报道增多[1],创伤脾的处理从全脾切除术逐步发展到了各种保脾手术及脾自体移植等.我院自1998-01~2005-01共手术治疗脾创伤70例,依据不同术式的选择,现分析报道如下.
-
外伤性脾破裂保脾治疗36例体会
外伤中,脾脏是腹部脏器中易损伤的器官,传统处理手段是全脾切除术.随着对脾功能研究的深入及保脾成功率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基层医院开始尝试保脾治疗.我院2004年10月~2010年5月对36例脾破裂患者行非手术与手术保脾治疗.治疗体会报道如下.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36例中,男27例,女9例,年龄12~54岁,均为闭合性外伤.致伤原因:车祸伤26例,钝器拳脚击伤4例,高处坠落伤6例.合并肋骨骨折8例,肾挫伤2例,肝挫伤1例,左肾破裂1例.受伤至就诊时间为30 min~22 h.全部病例均行腹部CT结合腹部B超检查确诊.
-
脾破裂行保脾手术与全脾切除术的早期感染发生率分析
目的 比较外伤性脾破裂保脾手术、全脾切除术和非手术治疗的结果和早期并发症的发生率.方法 对155例成年钝性脾损伤患者行前瞻性研究.其中对血液动力学不稳定的患者立即进行剖腹手术,对血液动力学稳定、无持续性出血的患者依据超声和/或CT扫描来确定脾损伤等级并进行保守治疗.均行细菌学监控、相应实验室和/或影像学检查,主要观察指标为患者术后早期感染发生率(术后1个月内).结果 终保脾成功的(含非手术治疗64人、脾修补,部分切除34人)的患者有98人,占63.2%,脾切除的患者有57人,占36.8%.脾切除组49.1% (28/57)的早期总体感染率比脾保留组的8.2% (8/98)明显要高(P<0.01).脾切除组和保守治疗组、脾修复/部分切除组(P<0.03)相比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脾破裂通过手术或非手术疗法保留脾脏可以降低成年患者的早期感染率,因此保留脾脏的治疗策略是值得提倡的.
-
反复发热咳嗽5a
病历摘要患儿男,9岁,以反复发热咳嗽5 a入院.患儿5 a前开始反复呼吸道感染,每1~2个月患1次肺炎,4.5a前出现肝大、脾大伴双侧颌下、腋窝、腹股沟等多处淋巴结肿大,中度贫血.3 a前患1次严重感染,伴胸腔积液及腹腔积液.2a前因贫血及巨脾行全脾切除术,脾脏大小为20 cm×12 cm×6 cm,术后频繁出现上呼吸道感染,易反复患中耳炎,听力下降;常出现腹泻;皮肤被蚊虫叮咬后易感染破溃;患儿乏力、倦怠,活动明显减少,消瘦.患儿母亲曾患肺结核,患儿就诊5 a中未诊断结核,未经抗结核治疗.
-
脾切除术后并发症及处理
目前,脾保留手术在全球得到倡行.即在可能的情况下,尽量保留脾脏.但是,仍有些脾脏本身疾病、临近器官疾病或全身性疾病(如某些血液系统疾病),还不得不行全脾切除术.就全脾切除术而言,术后的并发症仍不能忽视,有必要对脾切除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处理给予强调和探讨.
-
全脾切除术治疗门静脉高压性脾功能亢进症
全脾切除术治疗门静脉高压性脾功能亢进(hypersplenism,简称脾亢),长期以来一直是外科治疗的首选.近年来,由于对脾脏功能的深入研究和重新认识,选择这种治疗方式是否得当,又引起学术界的争议,"切"与"保"一直是争议的热点,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从临床角度,总结与评估全脾切除术治疗门静脉高压性脾亢有其必要性.
-
髓外造血一例
病例资料患者,男,37岁.2010年外院偶行胸部CT示后纵隔占位性病变,考虑多为神经源性新生物遂到同济医院诊治.既往贫血貌30余年;20余年前因巨脾行全脾切除术;确诊为地中海贫血病史14年;糖尿病病史4年.家族史:姐姐为地中海贫血患者.体检:一般情况可,贫血貌,四肢及面部色素沉着.
-
外伤后全脾切除术的并发症及其防治
在腹部外伤中,脾破裂的发生率占腹部闭合性损伤的首位[1].为挽救生命,避免腹腔内大出血,脾破裂行剖腹探查脾脏切除术往往是临床上的终选择.睥脏切除术后,仍有出现腹内出血、胰漏、感染、脾热和静脉栓塞等风险,应予关注.
-
脾外伤78例治疗分析
脾外伤在腹部损伤中极为常见,传统的治疗方法为脾切除术.但随着对脾脏生理及免疫内分泌功能研究的进展,特别是脾切除后可导致凶险感染(OPSI)[1].近年来脾外伤的治疗已从全脾切除术逐步发展成了各种保脾手术和脾自体移植等.我院1996年1月至2005年12月共治疗脾外伤78例,现报告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