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卵巢颗粒细胞瘤的CT表现

    作者:于小平

    目的:分析卵巢颗粒细胞瘤(OGCT)的CT征象,提高对本病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9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卵巢颗粒细胞瘤的CT资料,其中11例为初发病例,8例为复发病例.结果:19例0GCT患者共有23个肿瘤,其中14个呈类圆形或圆形,9个呈不规则或分叶状,共有2个囊性肿块,15个囊实性肿块和6个实性肿块.囊性肿块在CT图像上以均匀低密度、无强化的囊性成分为主,囊壁、分隔或壁结节有强化;实性肿块CT表现为肿块大部分为实性,内有单发或多发灶性低密度坏死区;囊实性肿块CT表现为囊性与实性成分大致相等.所有病例增强扫描病灶实性部分呈轻度一中度强化.13例伴腹水,9例伴子宫内膜增厚,19例均无淋巴结肿大.结论:卵巢颗粒细胞瘤的CT表现有一定特征,结合临床和CT有助于对本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 卵巢颗粒细胞瘤的MRI诊断

    作者:王为知;项剑瑜;许加峻;相世峰;邱乾德

    目的:探讨卵巢颗粒细胞瘤的MRI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卵巢颗粒细胞瘤的MRI表现.结果:10例中双侧病变1例,单侧病变9例.肿瘤直径3.0~18.0 cm,平均6.5 cm,呈卵圆形、圆形,包膜完整,表面光整,界限清楚.10例中实性3例,囊实性7例,瘤内多发大小不等囊变,囊隔厚薄不均,其中囊变大于3 cm者7例.10例T1WI及T1WI FS均呈等低信号;T2WI及T2WI FS呈等高信号6例,T2WI及T2WI FS呈高低混杂信号4例;DWI b值800呈等高信号6例,高低混杂信号4例,ADC图呈高低混杂信号7例,等低信号3例.所测得的ADC值提示卵巢颗粒细胞瘤趋向恶性.10例中子宫体增大及内膜增厚7例,雌激素水平升高8例.结论:卵巢颗粒细胞瘤易囊变、出血,MRI信号较混杂;多合并子宫体增大及内膜增生,有助于MRI诊断及鉴别诊断.

  • 喉颗粒细胞瘤一例

    作者:王丽梅;王学建;魏渝清;沈桂权;吴杰

    患者男,57岁.因声嘶2年入院.专科检查:纤维喉镜示右声带、室带前中份明显肿胀,遮盖左声带前中份.黏膜表面光滑,双侧声带活动可,双侧声带及声门下未见新生物.MRI检查: 轴位示右侧室带及声带结节状增厚,病变前端近前联合,后至杓状软骨(图1、2);冠状位呈结节状向喉腔内突出,约1.0cm×2.0cm大小(图3),病变在T1WI及T2WI上均表现为比左侧甲杓肌信号稍高信号影.MRI诊断为右侧喉部良性占位性病变.手术所见: 右声带外形基本正常,右侧喉室、室带肿胀.新生物位于右侧声带、喉室外侧面和右侧甲状软骨板之间,大小约1.0cm×0.5cm×2.0cm.病理诊断:喉颗粒细胞瘤(低度恶性).

  • 卵巢颗粒细胞瘤的CT表现

    作者:朱正;戴景蕊;赵燕风;王小艺;周纯武

    目的 探讨卵巢颗粒细胞瘤的CT表现特点,并与病理结果对照.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1例卵巢颗粒细胞瘤的CT资料.结果 14例原发,其中2例为双侧病变;7例复发.所有肿瘤边界清楚,形态多规则.原发肿瘤呈多房蜂窝状囊实性肿物10个,实性肿物伴不同程度低密度区域5个,厚壁囊性肿物1个;肿瘤实性成分密度同肌肉相仿,增强后呈轻度强化;伴有子宫内膜增厚7例,腹腔积液7例,大网膜及腹膜增厚各2例.复发肿瘤表现与原发肿瘤相似.结论 CT图像上能显示卵巢颗粒细胞瘤的特征,结合临床症状有助于正确诊断.

  • 垂体少见疾病的MRI诊断及鉴别诊断

    作者:李涛;马林;周卫华;梁丽;梁燕;郭行高;邬海博

    目的 探讨垂体少见疾病的MRI特点,提高对垂体少见疾病的认识.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10例经临床或病理证实的垂体少见疾病的MRI表现,包括Rathke's囊肿3例,垂体增生3例,淋巴细胞性垂体炎3例,颗粒细胞瘤l例.结果 Rathke's囊肿表现为垂体内边界光滑、信号均匀的囊性病变.垂体增生表现为垂体增大,垂体柄增粗,明显均匀一致的强化.淋巴细胞性垂体炎3例,表现为垂体增大,垂体柄增粗,与垂体信号相仿,2例信号均匀,1例信号不均匀,增强扫描病变明显强化;1例有邻近的硬膜强化.颗粒细胞瘤表现为垂体柄均匀增粗,明显均匀一致的强化.结论 MRI能清楚地显示病变的范围和特点,具有重要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价值.

  • 垂体颗粒细胞瘤影像学特征分析3例

    作者:徐芳芳;戴平丰;王超

    目的 探讨垂体颗粒细胞瘤的影像学特征,提高鉴别诊断能力.方法 对3例手术病理证实的垂体颗粒细胞瘤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肿瘤的发病年龄、发病部位、病灶形态、密度、信号及强化特点.结合既往文献报道,分析该病的影像特征.结果 3例病灶均起源于垂体柄,位于鞍内及鞍上,其中男2例,女1例,CT平扫3例均为高密度,CT值约为40~ 59 HU,增强扫描为明显均匀强化.MRI平扫T1WI 3例均呈等信号,T2WI 2例呈等信号,1例呈略低信号,增强扫描1例明显均匀强化,2例明显不均匀强化.结论 垂体颗粒细胞瘤呈孤立性实性肿块,多见于中老年女性,病灶位于垂体柄,主要见于鞍上,也可同时累及鞍内和鞍上,CT上呈高密度,MRI上为等T~、等T2或短T2信号,明显强化.

  • 卵巢颗粒细胞瘤33例临床病理分析

    作者:陆洁;李伟;余健;徐世强;张国楠;谢瑞梦

    目的 探讨卵巢颗粒细胞瘤的临床病理特点及预后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33例卵巢颗粒细胞瘤患者的临床分期、病理分级、核分裂相等因素与预后的关系.结果全组总的5年和10年生存率分别为96.9%和90.4%. Ⅰ期5年和10年的生存率均为100.0%; Ⅱ期分别为100.0%、 51.8%; Ⅲ期和Ⅳ期均为0; 5年和10年的生存率随着临床分期的增加而降低, 病理分级越高生存率越低, 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卵巢颗粒细胞瘤患者的临床分期及病理分级、核分裂相与预后有关.

  • 10例软组织颗粒细胞瘤的临床病理特征

    作者:常艳华;陈勇;陈文凯;梁加贝

    目的:分析软组织颗粒细胞瘤(granular cell tumor,GCT)的各项临床特点、形态学特点、免疫表型、诊断、鉴别诊断及预后,加深对该病的认识,提高诊断的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GCT的临床特点、形态学特点及免疫表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10例GCT组织学形态相似,镜下示肿瘤细胞较大,呈多边形、圆形或卵圆形,胞核较小,胞质内富含嗜酸性颗粒.肿瘤细胞多侵及周围组织,有些瘤细胞围绕神经小束生长.免疫组织化学检查示肿瘤细胞表达S-100蛋白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specific enolase,NSE),大部分表达CD68,不表达细胞角蛋白(AE1/AE3)、结蛋白(Desmin)、平滑肌肌动蛋白(smooth muscle actin,SMA)、特异性肌动蛋白(muscle-specific actin,MSA)、黑色素A(Melan-A)和HMB45,Ki-67的增殖指数较低,大部分<3%.结论:GCT是一种少见的软组织肿瘤,术前不易诊断,确诊主要靠病理诊断.手术是其主要的治疗方法,良性者预后好,极少数病例为恶性,预后差.

  • 卵巢幼年型颗粒细胞瘤临床病理观察

    作者:郭晓霞;许春伟;张立英

    目的:探讨幼年型颗粒细胞瘤的临床病理学特点及诊断要点。方法:对2例幼年型颗粒细胞瘤进行临床资料、病理形态学及免疫组织化学观察,并结合文献对其诊断及鉴别诊断进行探讨。结果:2例镜下可见肿瘤细胞卵圆形或短梭形,胞质淡染,部分空泡状,成巢分布,呈多结节样生长,与周围卵巢组织有明显分界,局部区域有黏液样变性,血管丰富,部分细胞生长活跃,核分裂易见(5~7个/HPF),核沟不明显,未见Call-Exner小体。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ER、PR、Vimentin和α-inhibit阳性,Ki-67增殖指数25%~40%不等。结论:卵巢幼年型颗粒细胞瘤是一种少见肿瘤,易与其他肿瘤混淆导致误诊,其临床病理特点应引起临床医师重视。

  • 15例卵巢颗粒细胞瘤的CT表现及分析

    作者:周飞;于小平

    【目的】探讨卵巢颗粒细胞瘤(OGCT )的CT影像学表现特点及征象,提高对本病的分析能力和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OGCT的CT资料,并与手术病理结果对照。【结果】15例OGCT病例中,9例为初发病例,6例为复发病例,全部病例行CT平扫加增强扫描,共18个瘤体。病灶多边界清楚,形态呈类圆形或圆形14个,不规则或分叶状4个,其中囊实性肿块11个,囊性肿块3个,实性肿块4个。强化后肿瘤的实性部分呈均匀性轻度或中度强化,较大的肿块中可见单个或多个低密度坏死区,囊性部分均呈低密度、无强化改变,囊壁和分隔可见轻度强化;15例病例中8例伴有腹水,3例有子宫内膜增厚征象,1例腹膜增厚。【结论】OGCT 在CT图像上具有一定的特征性表现,仔细分析研究并结合临床表现对本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有很大的帮助。

  • 内镜下黏膜剥离术治疗食管颗粒细胞瘤2例报道

    作者:唐光华;单际平;蒋丹斌;朱建清;傅长来;王志祥;杨勇;郑影影

    目的 总结食管颗粒细胞瘤(GCT)的治疗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2例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SD)治疗的食管GCT的临床资料.结果 2例手术均获得成功,术后恢复顺利,无严重并发症,随访无复发或转移.结论 ESD治疗食管GCT安全、可靠,可完整切除病灶.

  • 胃颗粒细胞瘤1例

    作者:马骏;寸英丽;艾良

    患者女,41岁.因剑突下胀痛2个月余入院.体查:一般情况可;心肺未见异常,腹平软,中腹部轻压痛,未触及肿块,肝脾未触及.胃镜检查:食道、贲门、胃底未见异常,胃体中段前壁见直径约2.0 cm黏膜下肿物,顶部见约0.5 cm×0.6 cm溃疡,表覆白苔(图1).

  • 喉颗粒细胞瘤1例

    作者:邹华;黄振云

    病人,女,10岁,因声嘶进行性加重6个月,以左声带肿物性质待查于2002年10月10日入院.查体:一般情况好,会厌呈小儿型,抬举尚可,间接喉镜和纤维喉镜检查均示:左声带后1/3有一白色圆形肿物,表面光滑,双声带运动正常.于2002年10月14日在气管插管全麻支撑喉镜下行左声带肿物摘除术,术中见左声带中后部见一新生物,约2 mm×3 mm×2mm大小,色白,边缘光滑,向下延伸至声门下约2 mm,将肿物完整切除.术后剖开肿物见肿物为实性,切面均匀,色白,将肿物送病检.光镜病理报告为:(左声带)颗粒细胞瘤.免疫组化检查:S-100(+),HHF35(-),病人术后声嘶好转出院,目前尚在随访中.

  • 成人型睾丸颗粒细胞瘤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作者:那万里;毛小强;侯毅;卢启海;刘凯峰;刘立民;宗克山;王金国

    目的 对罕见的成人型睾丸颗粒细胞瘤的病理、治疗和预后进行探讨.方法 报告1例成人型睾丸颗粒细胞瘤1例:为囊性肿物,行睾丸肿物剜除术,进行了病理学和免疫组化研究,回顾相关文献报道.结果 病理为睾丸颗粒细胞瘤.回顾相关文献,对其病理、治疗方案和预后进行了分析和评估.结论 对于囊性成人型睾丸颗粒细胞瘤,无体内性激素水平异常,可采用肿物剜除术,并需要密切随访.

  • 成年型卵巢颗粒细胞瘤56例临床分析

    作者:顾海风;李咏雪

    目的:探讨成年型卵巢颗粒细胞瘤的临床特点和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56例成年型颗粒细胞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和随访数据,比较不同手术方式和化疗策略对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全部患者总的5年生存率为89.3%,其中I期患者为92.5%。在I期患者中,接受单侧附件切除/子宫双附件切除(5年生存率91.3%)与接受全面分期手术者(5年生存率92.0%)相比,两组的5年生存率无明显差异(P=0.877);化疗组(5年生存率91.3%)和未化疗组(5年生存率94.1%),两组的5年生存率无明显差异(P=0.738)。结论:成年型卵巢颗粒细胞瘤预后较好,对于I期患者行保守性手术是较为恰当的选择;对于I期无高位因素者,术后化疗无益于改善预后。

  • 成人型卵巢颗粒细胞瘤的MRI表现与病理对照分析

    作者:欧常学;孙多成;徐林;叶伙华;米贤军

    目的 探讨卵巢颗粒细胞瘤的MRI表现特点,并与病理结果对照.方法 回顾性分析19例经手术与病理证实的卵巢颗粒细胞瘤患者的临床和MRI资料,并分析其MRI表现特征及其病理基础.结果 19例患者肿瘤均为单发,呈边缘清晰的球形或分叶状肿块.19例术前诊断正确14例(74%).MRI平扫主要表现:子宫附件区边界清楚、包膜完整的囊实性、囊性及实性肿块.12例为多房蜂窝状囊实性肿块,T1WI呈等低混杂信号,T2WI呈混杂高信号,内有多发大小不等的囊性变,囊内壁光滑;4例为囊性肿块,其中2例为单房,另外两例为多房性,囊内壁均较光滑,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3例为实性肿块,T1WI及T2WI与同层肌肉信号相仿,其中1例合并出血.合并症:8例子宫增大,内膜增厚,盆腔积液,4例合并子宫肌瘤(1例同时合并输卵管系膜囊肿),增强扫描19例患者肿瘤实性部分、囊内分隔均明显强化,囊性部分无强化.卵巢颗粒细胞瘤的MR表现与病理表现基本一致.结论 卵巢颗粒细胞瘤MRI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诊断该病的提示性征象为:①附件区囊实性肿块(多囊泡),间有厚壁分隔,囊内壁光滑;②多合并子宫体积增大,内膜增生.

  • 成人型卵巢颗粒细胞瘤的MRI特征表现与病理相关性分析

    作者:李铭;段成洲;张耀文;夏旭东;张玉兴

    目的 探讨卵巢颗粒细胞瘤的MRI特征表现,与术后病理结果对照.方法 回顾性分析40例外科切除后经病理证实的成人型卵巢颗粒细胞瘤患者的临床及MRI影像资料,评析MRI影像的特征表现及对应之病理基础.结果 40例患者病灶均为单发,MRI平扫的主要影像表现:子宫附件区边界清楚、包膜完整的囊实性、囊性或实性肿块.23例为多房蜂窝状囊实性肿块,T1WI呈等低混杂信号,T2WI呈混杂高信号,内有大小不等的囊变灶,囊内壁光滑,无明确壁结节;11例为囊性肿块,单房或多房性,直径多大于8cm,其囊内壁均较光滑,囊内T1WI呈均匀一致低信号,T2WI呈一致高信号;6例为实性肿块,大小约3-5cm,T1WI大致等同于同层肌肉信号、T2WI高于同层肌肉信号.增强扫描40例患者肿瘤实性部分及囊内分隔均明显强化,囊内部分无强化表现;27例有腹水的患者,其腹水含量与肿瘤大小无相关性(r=0.19,P=0.08).结论 成人型卵巢颗粒细胞瘤在MRI影像表现上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其特征影像表现为:①附件区呈蜂窝状囊实性肿块,房间隔纤细,囊内壁光滑,无壁结节具有特征性;②囊性或实性肿块边界清晰,肿瘤信号均匀一致,多有假包膜.成人型卵巢颗粒细胞瘤的MRI影像表现与病理表现基本吻合.

  • 卵巢颗粒细胞瘤的MRI和CT特征性表现及与病理对照

    作者:邹玉坚;郑晓林;李建鹏;王刚;杨沛钦

    目的:探讨卵巢颗粒细胞瘤的MRI及CT特点,提高诊断与鉴别诊断能力。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卵巢颗粒细胞瘤MRI及CT表现,并与病理对照,总结其MRI及CT特征。结果12例肿瘤均为单侧,类圆形,包膜完整的囊实性肿块。其中11例行MR平扫,实性部分呈等/稍长T1稍长T2信号;1例行CT检查、呈等密度影。肿瘤内含较多囊腔,小囊呈“蜂窝状”或“海绵状”,较大的囊腔囊壁和间隔厚而均匀。9例肿瘤部分囊腔内含血性信号/密度。增强扫描肿瘤实性部分明显强化,MRI平均信号强度略低于子宫肌层(病变信号值约为476.10±73.33,子宫肌层信号值为505.73±64.99)。所有患者子宫内膜均有不同程度增厚。大体病理标本切面与MRI/CT表现相符合,12例肿瘤部分囊腔内均见暗红色血液或血凝块。病理诊断:10例为成年型卵巢颗粒细胞瘤,其中低分化3例,2例腹膜、肠壁、输卵管见转移灶;中分化2例。2例为幼年型颗粒细胞瘤。子宫内膜均为增生期改变,部分患者见息肉、子宫内膜癌。结论卵巢颗粒细胞瘤的MRI/CT具有一定特征,结合性激素所致的临床症状,能明确诊断。

  • 卵巢颗粒瘤影像诊断与临床治疗

    作者:陈姝

    目的:探讨卵巢颗粒瘤的影像特征及临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病理证实的卵巢颗粒瘤的CT、MRI及临床资料。结果①10例单发,其中左侧7例,右侧3例;1例双侧多发。8例圆形,边界清晰,3例分叶状,边界模糊。7例子宫体积增大,其中4例伴内膜增生。②CT表现:5例不均匀实性肿块,伴小囊状或片状低密度区,分界清晰,1例呈蜂窝状;3例轻度强化,2例中度强化。1例为多房囊性肿块,囊壁和分隔厚薄不均,明显强化。③MRI表现:4例囊实性肿块,呈蜂窝状,囊壁及分隔厚薄不一,明显强化。3例实性肿块,不均匀中度强化,包膜完整。1例囊性肿块,分隔及囊壁明显强化。④随访时间0.5-8年,9例术后至今无复发,其中5年存活者4例;1例I期失访,1例III期术后2年复发。结论卵巢颗粒瘤具有一定的临床及影像学特征,以手术治疗为主,手术范围要结合年龄、生育情况、肿瘤临床分期及细胞组织学分级综合决定。

  • 卵巢幼年型囊状颗粒细胞瘤1例报告

    作者:贾维民

    1临床资料患者,女性,17岁.发现下腹膨隆2个多月.下腹胀,尿频,每日阵痛数次,每次持续20多分钟1个月余.

273 条记录 11/14 页 « 12...67891011121314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