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剖宫产术后体位性低血压的预见性护理

    作者:陈洁

    体位性低血压也称直立性低血压,经典的定义是:站立1-3分钟,收缩压下降>20mmHg或舒张压下降>10mmHg,美国预防、检测、评估与治疗高血压全国联合委员会第7次报告将此改为:直立位收缩压下降> 10mmHg,并出现头晕或晕厥[1].剖宫产后由于卧床时间比较长,产后消耗体力比较大,产后出血量多,体位性低血压在临床工作中比较常见,著处理不当容易给患者在产褥期带来心理创伤甚至发生意外伤害,从而引发护理纠纷.故应引起重视,实施预见性护理,能明显的降低剖宫产后体位性低血压的发生.

  • 老年人体位性低血压的研究进展

    作者:朱铭慧;黄春

    老年人体位性低血压(orthostatic hypotension,OH),是常见的老年性疾病,长期的低血压容易导致老年人重要器官灌注不足,引起头晕目眩,视力模糊、心悸、四肢发软站立不稳、甚至晕厥、大小便失禁等症状,刘爱红调查的老年病人中因体位性低血压摔倒可导致骨折、脑震荡、硬膜外血肿、头皮血肿、皮肤软组织挫伤等外伤,严重影响老年人的健康.ACCF/AHA在2011年的高血压病年会提到,老年人体位性低血压和眩晕、跌倒的风险密切相关,老年人体位性低血压的发生大大提高了心血管事件的风险.

  • 剖宫产术中体位性低血压的护理

    作者:卢群;林玲;易云霞;谭小金

    总结了42例进行剖宫产手术中出现体位性低血压时的患者的临床护理措施,主要包括术前护理、术中护理等,认为剖宫产术中出现体位性低血压临床护理在于术前的积极预防及术中的对症治疗,其可有效提高产妇的血压.

  • 齐拉西酮引起体位性低血压的护理

    作者:张冬敏;金红;郭云飞;刘富会

    总结了齐拉西酮引起体位性低血压的护理措施,主要包括定时监测血压、做好基础护理、严密观察病情、健康教育等.认为有效的护理措施,注意个体差异,可以杜绝意外事件的发生,促进患者康复.

  • 1例1型糖尿病合并痛性神经病变及体位性低血压患者的护理体会

    作者:王娜;李蒙;樊鹏侠

    糖尿病痛性神经病变( Painful Diabetic Neuropathy,PDN)是糖尿病神经病变中常见而且较严重的一种,占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10%~32%,是临床上治疗起来非常棘手的感觉性神经病变[1]。 PDN有肢体疼痛、感觉异常等多种表现,常表现为远端肢体自发性疼痛,痛觉过敏,异常性疼痛(烧灼感,蚁走感或针刺感等),夜间明显[2],同时病人常合并抑郁、失眠[3]且治疗困难。本科于2014年7月收治了1例I型糖尿病并糖尿病痛性神经病变及体位性低血压患者,经过治疗及精心的护理,患者病情好转出院,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 氯丙嗪致体位性低血压的观察与护理

    作者:陈建华

    总结了325例使用氯丙嗪治疗的精神病患者的预防及护理措施,分别从口服用药,肌注和静脉滴注过程中观察与护理以及发生体位性低血压时该采取的措施等方面阐述,认为加强对预防体位性低血压的观察护理,对于患者顺利完成治疗有重要意义.

  • 移动坐便椅的研制与使用

    作者:涂晋梅;陈文萍;胡敏

    在临床上,病人的安全应摆在护理工作的首位.产妇产后或术后因体力消耗过大或出血较多,极容易发生体位性低血压.而目前医院的产科病房一般都是使用蹲厕,产妇的病床与厕所之间也有一定距离.

  • 脊髓损伤后体位性低血压的预防及护理

    作者:陈清云;杨冰

    目的:探讨脊髓损伤后体位性低血压的预防护理措施。方法:将40例T6以上脊髓损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0例)和对照组(20例),观察组给予体位训练,采用腹带、弹力袜、心理护理等综合措施,对照组则常规休养,观察两组患者达到直立位90°时无体位性低血压症状所需要的时间。结果:观察组达到直立位时无体位性低血压症状所需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综合护理可有效预防或减轻脊髓损伤后体位性低血压的症状,使患者早日达到直立位状态。

  • 弹力袜在截瘫站立训练中的应用研究

    作者:谭碧东;陈佩顺;黄臻;张婉容

    目的:观察弹力袜在截瘫站立训练中预防体位性低血压的作用。方法:将45例接受站立床训练的截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3例)和对照组(22例),治疗组在站立床训练中穿弹力袜,对照组则裸脚站,站立30min后观察两组患者体位性低血压的发生情况。结果:站立30min后,治疗组体位性低血压发生率为13.04%,低于对照组的59.09%(P<0.05)。结论:在截瘫站立训练中穿弹力袜可有效预防体位性低血压的发生。

  • 浅谈体位性低血压的病因及防治对策

    作者:陈颖

    体位性低血压也称直立性低血压(Orthostatic hypotension,OH),是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直立时血压较平卧时下降的一组临床综合征.临床表现为在体位突然变化为直立时易发生头晕、眩晕、乏力、恶心、视物模糊、言语不清、平衡失调等[1].

  • 血压变异的研究进展

    作者:肖明获;林金秀

    BPV是指在一定时间内血压波动的程度,是体内神经内分泌动态调节综合平衡的结果[1].早在1969年,英国人Bevan等首次运用动脉内插管技术对人的血压进行了连续监测,对血压的自发性波动有所了解.到了20世纪80年代,随着动态血压监测技术的广泛开展,逐渐形成了BPV的概念.我们平常提到的"血压晨峰"现象、体位性低血压、勺型血压、非勺型血压和超勺型血压等,就是BPV的几种表现形式.

  • 体位性低血压模拟训练在宫外孕伴贫血中的应用

    作者:黎翠云;李兴芳

    目的:探讨体位性低血压模拟训练对宫外孕合并贫血的腹腔镜术后患者早期下床活动的防跌倒效果.方法:选取宫外孕合并失血性贫血腹腔镜手术后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2013上半年30例作为对照组,给予常规指导;下半年30例作为观察组,在常规指导的基础上再给予下床活动前床上体位性低血压模拟训练,使机体积极应对体位性低血压的发生.观察比较两组患者起床活动后2 min、4 min、6 min出现头晕眼花、心悸、跌倒的情况.结果:对照组头晕眼花、心悸及跌倒的发生率比观察组高,且随时间的推延对照组的跌倒发生率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宫外孕合并贫血的患者腹腔镜术后早期下床活动前进行体位性低血压模拟训练可以减少患者跌倒的发生率.

  • 老年人体位性低血压合并卧位性高血压原因分析及对策

    作者:余文宇

    目的:探讨老年人体位性低血压合并卧位性高血压的原因及相应对策.方法:分析致病原因,寻找相应控制对策.结果:原因主要有年龄、假性高血压、伴随疾病、季节性血压变化、餐后低血压可能、药物影响等,相应对策以开展健康教育、监测血压及相应治疗为主.结论:对于体位性低血压合并卧位性高血压的患者,维持血压的稳定性尤为重要.

  • 高龄老年人体位性低血压与心左室结构和功能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吕晶;陈绍稀;柴栖晨;陈旭娇

    目的:研究高龄老年人群体位性低血压(orthostatic hypotension,OH)的发生率以及OH与左心室结构及功能的关系.方法:对我科≥80岁的126例高龄老年住院患者进行立卧位血压测定,统计高龄老年人群中OH的发生率;并将患者分为OH组(n=45)与非OH(n=81)组,对2组患者行心脏超声检查,检测和计算左室的结构和功能指标,分析OH与心脏结构及功能的相关性.结果:高龄老年人群总的OH发生率为35.7%.与非OH组比较,OH组左心室质量指数、舒张末期左心室内径和收缩末期左心室内径均明显偏高,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OH组左心室射血分数和左心室短轴缩短率显著低于非OH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相关分析显示OH与左室结构指标呈正相关(P<0.05),与左室功能指标呈负相关(P<0.01).结论:OH患者在高龄老年人群中比例较高.OH与左心室结构和功能密切相关,与非OH患者相比,OH患者左室结构和功能受损更严重.

  • 空气波压力治疗对137例腰椎术后患者首次起床体位性低血压的影响

    作者:张细顺;张莉

    目的:观察应用空气波压力治疗对腰椎术后卧床患者首次起床体位性低血压的影响。方法便利抽取2014年11月—2015年4月在我院脊柱骨外科行腰椎手术患者137例,术后第1天按照手术顺序将患者分为观察组68例与对照组69例。对照组采用床头放平或抬高床头<15°平卧或侧卧交替体位,常规指导患者行双下肢踝关节屈伸运动;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每天双下肢行空气波压力治疗。测量起床当天2组患者卧位、坐位和站位时血压、脉搏,观察起床后体位性低血压的发生率。结果卧位时,2组患者收缩压、舒张压、脉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坐位及站位时,观察组患者收缩压与舒张压高于对照组,脉搏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坐位、站位时无症状体位低血压、有症状体位性低血压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椎术后卧床的患者采用双下肢行空气波压力治疗,能有效降低术后起床发生体位性低血压。

  • 循序渐进协助患者坐起对降低腰椎术后发生体位性低血压的效果

    作者:刘丽娟;陈雅芬

    目的 探讨循序渐进协助患者坐起对降低腰椎术后发生体位性低血压的效果.方法 选择2009年9月~2010年12月在本院外科接受腰椎手术的患者74名,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7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术后第1d在5 s之内摇高床头,协助患者坐起达90°;实验组采用循序渐进的方法摇高床头,观察患者无不适时逐渐协助患者坐起达90°,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第1次坐起和下地时体位性低血压的发生率及疼痛程度的差异.结果 实验组患者术后第1次坐起和下地时体位性低血压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疼痛程度轻于对照组(均p< 0.05).结论 循序渐进协助腰椎术后患者坐起,能有效降低体位性低血压的发生率,减轻患者的疼痛程度,促进其早日进行功能锻炼,有利于患者术后的康复.

  • 可多华治疗老年前列腺增生症患者发生体位性低血压的护理

    作者:罗春艳;徐永能;林文英;李艳

    目的 探讨可多华治疗老年前列腺增生症患者发生体位性低血压的护理经验.方法 回顾性总结和分析10例服用可多华治疗老年前列腺增生症发生体位性低血压患者的护理要点.结果 10例发生体位性低血压患者,仅有1例发生晕倒,无1例摔伤.结论 评估患者发生体位性低血压的危险因素,采取有针对性预防措施,同时指导患者正确服用药物,对避免体位性低血压的发生具有积极的意义.

  • 高特灵治疗前列腺肥大症致体位性低血压的预防

    作者:赖敏贞;陈冬梅

    目的总结预防高特灵致体位性低血压的护理要点.方法 2000年6月~2003年6月对338例服用高特灵治疗前列腺肥大症的患者进行血压监测.结果有37例患者出现体位性低血压,发生率为10.9%;患者仅1例出现晕例,无1例受伤.结论用药期间应指导患者进行恢复交感神经反射的锻炼活动,注意增药期并发症的预防并进行用药知识的健康教育.

  • 降压药联合参麦注射液治疗老年卧位高血压合并体位性低血压的临床研究

    作者:潘春梅;林仲秋;谢志泉

    目的 研究降压药联合参麦注射液治疗老年卧位高血压合并体位性低血压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老年卧位高血压合并体位性低血压患者91例,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2组,先给予降压治疗,血压达标后,治疗组给予静脉注射参麦注射液,对照组给予葡萄糖溶液.检测患者治疗过程中不同时间点的临床症状评分、立卧位血压、血压差值、血小板大聚集率、血浆P选择素等指标.结果 两组降压达标时与降压前相比,卧位血压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临床症状评分无显著升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症状评分,在静脉用药期间比降压前及血压达标时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卧位血压在静脉用药后比静脉用药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比降压前仍有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睡前血压与血压达标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症状评分,在静脉用药1周时比降压前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周时与降压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卧位血压在静脉用药前、用药后及睡前与血压达标后相比,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静脉用药后血小板大聚集率、血浆P选择素浓度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用药前、后上述两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降压药联合参麦注射液治疗老年卧位高血压合并体位性低血压,可有效控制卧位血压、减轻体位性症状,提高了降压治疗的可行性及依从性.

  • 老年高血压患者体位性低血压与体位性高血压的临床研究与护理风险防范

    作者:江日磊

    目的 讨论老年高血压患者体位性低血压与体位性高血压的临床研究与护理风险防范.方法 以我院在2015年1月-2016年6月收治的10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血压测量的结果将患者的分为直立性低血压组(观察组)和直立性高血压组(对照组),每组50例.研究不同年龄段体位性高血压和体位性低血压的发生情况和合并心血管疾病的情况.结果 年龄在80岁以上的患者其发生体位性高血压和体位性低血压的概率明显高于年龄在65岁-80岁之间的患者,对比存在显著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体位性高血压患者和体位性低血压患者合并心脑血管疾病的概率较高.结论 高龄高血压患者中体位性低血压和体位性高血压都比较常见,同时往往都存在脑卒中、冠心病、糖尿病以及血脂异常等心脑血管疾病,在实际的护理过程中必须针对不同患者的实际情况采取有效的护理防范措施.

400 条记录 16/20 页 « 12...121314151617181920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