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脊柱侧弯矫形术术中唤醒试验的麻醉体会

    作者:王年云;王力甚;倪婉

    脊柱侧弯矫形手术中,脊髓损伤是至今未能完全避免的严重并发症,如能早期发现手术过程中的脊髓牵拉或压迫,则可能避免脊髓永久性损伤.术中唤醒试验(wake up test,WUT)可早期发现脊髓损伤.我院近期在6例脊柱侧弯矫形手术中,将丙泊酚(propofol)经微泵输注静脉麻醉技术应用于唤醒试验,效果理想,现作总结.

  • 前路病灶清除联合抗生素治疗兔椎间隙感染

    作者:胡永军;梁淇

    目的:观察不同方法治疗兔椎间隙感染的疗效,探讨椎间隙感染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采用椎间隙内注射金黄色葡萄球菌,建立椎间隙感染兔模型;将经临床表现、X线、MRI检查、C反应蛋白(CRP)以及红细胞沉降率(ESR)检测证实椎间隙感染兔36只随机均分为3组:前路病灶清除联合抗生素治疗组(SAT组)、先锋霉素Ⅴ治疗组(AT组)、未治疗组(NT组).治疗后对总体疗效进行比较.结果:NT组体温、ESR及CRP异常,临床症状恶化,病死率高(66.7%),治愈率低(16.7%);AT组体温、ESR及CRP恢复慢或不恢复,临床症状缓解慢,病死率高(50.0%),致残率较高(16.7%),治愈率低(33.3%);SAT组体温、ESR及CRP恢复快,临床症状缓解迅速,治愈率高(91.7%),病死率低(8.3%).SAT组和AT组治疗效果均高于NT组(P<0.01和P<0.05).结论:前路手术具有病灶清除彻底,减压充分,临床症状缓解迅速,体温、ESR及CRP恢复快,病理转归好的优点.

  • 步态分析在脊柱疾病中的研究现状

    作者:戴胡明

    步态是人类步行的行为特征,正常步态是由神经系统、肌肉骨骼系统、本体感觉和视觉等多系统相互作用的结果,其中任何一系统的病损均可导致步态异常.

  • 人工椎板在脊柱疾病中的临床应用

    作者:江树连;朱磊;周章武;刘安平;周正新

    目的 分析人工椎板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管狭窄症及胸腰椎骨折等脊柱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4月-2012年8月的4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管狭窄症及胸腰椎骨折患者采用人工椎板的治疗效果.结论 全部病历获得5~15个月随访,平均10个月,其中30例痊愈,5例基本缓解,5例有效,痊愈率75%,有效率100%,其中2例出现伤口浅表感染,换药后愈合.1例出现排斥反应,复查X线片示人工椎板与骨接触面界限消失,完全愈合.结论人工椎板在治疗脊柱疾病中的疗效较为显著,安全性较高,能有效的预防术后瘢痕黏连,重建脊柱结构.

  • 针灸辅助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伴重度睡眠障碍的临床研究

    作者:顾建菊

    目的 探讨针灸辅助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伴重度睡眠障碍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80例符合入组标准的神经根型颈椎病伴重度睡眠障碍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针灸组(n=40例)和对照组(n=40例),对照组再给予西药阿普唑仑片治疗,针灸组给予针灸治疗,2周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治疗前后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颈椎病主观疼痛,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进行睡眠质量评估,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针灸组和对照组治疗后VAS评分分别为(1.08±0.66)分和(2.53±0.75)分,较治疗前明显下降(t=7.175和5.264,均P<0.01),针灸组治疗后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t=5.663,P<0.01).针灸组和对照组治疗后PSQI总分及各因子(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日间功能)评分分别为(2.60±0.12)分和(4.24±0.15)分,(0.52±0.20)分和(0.95±0.35)分,(0.42±0.30)分和(0.45±0.28)分,(0.45±0.18)分和(0.72±0.20)分,(0.38±0.18)分和(0.40±0.14)分,(0.43±0.15)分和(0.78±0.30)分,(0.30±0.16)分和(0.94±0.40)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t=14.502和10.265,9.431和7.312,8.873和7.062,7.607和6.313,7.492和6.815,8.263和5.672,8.141和5.515,均P<0.01),针灸组治疗后PSQI总分及睡眠质量、睡眠时间、睡眠障碍、日间功能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t=7.719、4.633、5.141、4.223、5.645,均P<0.01).针灸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7.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372,P<0.05).结论 针灸辅助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伴重度睡眠障碍疗效显著,能够明显减低患者的疼痛评分,有效改善睡眠质量,操作简单方便,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两种康复治疗方案对办公室人员颈椎病的疗效观察

    作者:王娜;嵇明月;张凯

    目的 观察两种康复治疗方案对办公室人员颈椎病的疗效,尝试探索适宜该人群的康复治疗方案.方法 以患有颈椎病的办公室人员为研究对象,根据纳入排除标准,将37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A组(每周1次治疗,n=17)及治疗B组(每周1次治疗,n=20).A组采用中频电疗及红外线治疗,B组采用中医推拿疗法.观察入组时、治疗10周后视觉模拟评分(VAS)及颈椎活动度(ROM)的变化.结果 与治疗前相比,两治疗组治疗后VAS评分显著降低(tA=12.91,tB=13.88,均P<0.05),两治疗组间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2,P>0.05).与治疗前相比,两治疗组治疗后颈椎ROM范围均显著增加(tA前屈=-4.59,tA后伸=-5.13,tA左侧屈=-4.24,tA右侧屈=-3.25,tA左旋=-7.13,tA右旋=-7.47,tB前屈=-5.85,tB后伸=-7.28,tB左侧屈=-8.64,tB右侧屈=-8.38,tB左旋=-11.72,tB右旋=-11.95,均P<0.05).两治疗组间比较,治疗B组颈椎前屈、左侧屈、左旋范围增加幅度较治疗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前屈=-2.29,t左侧屈=-2.77,t左旋=-2.32,均P<0.05),后伸、右侧屈、右旋范围较治疗A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后伸=-1.97,t右侧屈=-1.97,t右旋=-1.97,均P>0.05).结论 两种康复治疗方案均能改善被试办公室人员的颈部疼痛程度,在提高颈部活动范围方面治疗B组疗效优于治疗A组.

  • 短节段单侧椎板切除减压椎间植骨融合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腰椎不稳症的疗效观察

    作者:张骞;张劼;李保健;扈桂海

    目的 观察短节段单侧椎板切除减压椎间植骨融合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腰椎不稳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腰椎不稳症患者1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采用短节段单侧椎板切除减压椎间植骨融合椎弓根螺钉固定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进行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术中、术后情况及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引流量、住院时间以及住院费用分别为(121.31±13.73)min、(151.24±24.65)mL、(35.34 ±6.79)mL、(12.03 ±3.22)d和(22 012.23 ±3 018.67)元,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61.32±11.60) min、(201.32±25.46) mL、(102.35±11.87) mL、(19.42±4.31)d和(26 278.65±3 216.53)元(t=9.829、10.829、7.984、10.983、9.593,均P<0.05).观察组优良率为9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0%(x2=13.927,P<0.05).结论 短节段单侧椎板切除减压椎间植骨融合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腰椎不稳症疗效高、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引流量少、医疗费用低,是一种较好的手术方案.

  • 中轴型脊柱关节病活动性骶髂关节炎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意义初探

    作者:庄儒耀;郭仕涛;黄钟杰;肖征宇;刘源

    目的:探讨中轴型脊柱关节病活动性骶髂关节炎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 DWI )的意义。方法对8例经临床和常规MRI确诊为中轴型脊柱关节病活动性骶髂关节炎患者(病例组)及同期11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行双侧骶髂关节斜冠位 FSE 序列 T1 WI、STIR 序列 T2 WI、SS-SE-EPI 序列 DWI ( b 值:0,300 s/mm2)扫描。将获得的常规MRI、DWI、表观弥散系数( ADC)、指数化表观弥散系数( EADC)图由2名MR诊断医师在工作站盲法分别进行阅片、图像评价及测量各侧骶髂关节旁骨髓ADC值、EADC值并作统计学分析。结果对照组骶髂关节旁骨髓在DWI图上呈均匀稍低信号,ADC图上呈均匀低信号,EADC图上呈均匀高信号。病例组关节旁骨髓水肿灶在 DWI 图、ADC 图上呈高信号, EADC 图上呈低信号。 b 值为300 s/mm2时,病例组各侧骶髂关节旁骨髓水肿灶ADC值均高于对照组,EADC值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3.115、-2.814、-3.002、-3.115、-3.115、-2.714、-2.889、-3.115,均P<0.05)。结论DWI可以直接观察炎症水肿灶的范围及信号改变,还可以通过ADC值、EADC值对炎症病变水肿程度定量分析,有助于骶髂关节炎的早期诊断和病情活动性的判定。

  • 浮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45例疗效观察

    作者:杨青松;周华美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复发率高,是腰腿痛常见的病因,也是脊柱疾病中研究多的课题之一[1]。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表现为腰臀部疼痛以及一侧或两侧下肢放射痛、麻木。从临床上观察,按常规针刺治疗,止痛缓慢,不能有效解除患者痛苦。根据浮针理论,运用浮针疗法能克服以上不足,对腰椎间盘突出症起到较为满意的治疗效果[2]。自2011年12月至2012年10月,笔者用浮针治疗45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现报告如下。

  • 椎体移位矫正术治疗椎体移位的临床研究

    作者:胡培

    目的 研究脊柱移位矫正术治疗椎体移位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列为观察对象的1 086例椎体移位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采用脊柱移位矫正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疗法:如牵引、按摩、理疗等法,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治愈率为78%,有效率为91.3%;对照组分别为16%和22%。两组治愈率、有效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 椎移位矫正术对于椎体移位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其他非手术疗法。

  • 经皮椎间孔镜研究进展

    作者:丁胜强;常峰

    经皮椎间孔镜技术作为一种应用在临床的新型技术,有着创伤小,恢复快、临床效果显著等优点,越来越受到广大医生及病人的重视。从1998年 YESS 技术的产生到2002年TESSYS 技术的提出,脊柱微创外科领域中经皮椎间孔镜技术的研究也越来越受到骨科专业人员的关注,越来越引起骨科领域专家的重视。在不断的临床运用中,我们对这一技术的认识有了长足的进步。特别是近几年来,临床上经皮椎间孔镜手术代替传统开放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效果显著,得到广大临床医生及患者的认可,同时也有许多临床医生为充分发挥该技术的优势不断探索,用来解决其它脊柱疾病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为了让骨科同行能迅速对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有一个全面的认识,现就该领域研究作一概述。

  • 脊柱疾病111例MRI诊断探讨

    作者:李华灿;袁涛;刘建雄

    磁共振成像(MRI)以其无骨性伪影、无创伤,可作三维成像,可直接显示脊柱疾病所处的脊椎或脊髓及其与周围结构的关系等特点而在评价脊柱疾病方面明显优于其它影像学检查,成为脊柱疾病的首选检查方法。我院1999年9~12月共行脊柱部位MRI检查182例,现报告如下并对脊柱疾病的MRI诊断价值进行初步评价。1 资料和方法 本组脊柱MRI检查182例,共发现病变111例,男80例,女31例;年龄11~70岁,平均40.5岁。病变主要位于椎体16例,椎间盘70例,脊柱韧带9例,椎管内1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35例,其中椎间盘突出23例,神经鞘瘤4例,脊柱骨折3例,椎间隙感染、胸椎管内硬膜外脓肿、颈椎及胸椎结核、室管膜瘤、外伤致脑脊液漏各1例。全部病例均由GE0.2T signaprofil永磁型扫描机检查,常规检查方法包括平均矢状位自旋回波序列(SE)及快速自旋回波序列(FSE);T1加权像(T1WI)TR=500ms,TE=25ms;T2加权像(T2WI)TR=3000ms,TE=100ms;短反转时间反转恢复序列(STIR)TR=2600ms,TI(反转时间)75ms,TE=35ms;扫描层厚5mm,层距1mm,轴位FSE,层厚7mm,层距1mm。部分病例注射Gd-DTPA(0.1mmol/kg)后行矢、冠、轴三方位增强扫描。

  • 243例脊柱疾病患者早期饮食指导与减少便秘发生的临床观察

    作者:葛惠珠

    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骨科患者极易发生腹胀与便秘,这对原发疾病的恢复产生不利的影响,而脊柱疾病患者在不同骨科疾病患者中便秘发生率高达89%[1].我科对脊柱疾病患者入院时即开始进行早期的饮食指导,对预防便秘取得满意的效果.

  • MIS-TLIF 与 PLIF 治疗单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的近期效果比较

    作者:陈文昊;刘文革;陈奋勇

    目的:比较传统开放性后路腰椎椎间融合术(PLIF)与微创通道(LUXOR)辅助经椎间孔入路腰椎椎间融合术(MIS-TLIF)治疗单节段退行性腰椎疾病的疗效。方法选择采用 LUXOR 通道辅助 MIS-TLIF 手术治疗的单节段退行性腰椎病变患者34例,回顾性分析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卧床时间和术前及随访时的腰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 功能障碍评分(ODI)和影像学检查资料,并与同期行传统开放PLIF 手术的30例患者进行比较。结果2组患者性别、年龄、临床诊断、病变节段、术前腰背痛 VAS 评分和ODI 评分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MIS-TLIF 组手术时间长于 PLIF 组(P <0.05),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卧床时间及术后3,6月时的 VAS 评分及 ODI 评分均明显低于 PLIF 组(P <0.01)。术后随访影像学显示,所有患者手术节段均在术后半年内获得良好的节段融合。结论与传统 PLIF 手术比较,MIS-TLIF 治疗单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具有出血少、术后恢复快、腰背疼痛轻等优点。

    关键词: 脊柱疾病 腰椎 微创
  • 颈椎手术患者采用Glide scope视频喉镜辅助纤维支气管镜引导经鼻气管插管临床研究

    作者:何荷番;刘炜烽;翁培清;陈志远;李岩

    目的 评价颈椎手术患者Glide scope视频喉镜辅助纤维支气管镜(FOB)引导经鼻气管插管的效果.方法 收集因择期颈椎手术而行全麻气管插管的患者40例,男性29例,女性11例,年龄(44.4±10.1)岁(18~58岁),体质量48~79 kg,身高158~176 cm,ASA Ⅰ~Ⅱ级,Mallampatis分级Ⅰ或Ⅱ级.随机均分为2组,即Glide scope视频喉镜辅助FOB引导经鼻气管插管组(G组)和FOB直接引导经鼻气管插管组(F组).麻醉诱导后,行经鼻气管插管.记录G组Glide scope视频喉镜声门及会厌的暴露情况,记录2组气管插管时间、气管插管期间的血压和心率以及术后咽喉部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等,并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2组插管成功率均为100%;与F组比较,G组气管插管时间明显缩短,Glide scope视频喉镜暴露声门或部分声门14例(70%),暴露会厌或部分会厌6例(30%);2组血流动力学变化各时间点差别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颈椎手术患者采用Glide scope视频喉镜辅助FOB引导经鼻气管插管可明显缩短气管插管时间,且不增加心血管系统的应激反应.

  • 椎体间融合器后路椎弓根钉固定治疗下腰椎不稳

    作者:王小勇;章国荣;颜学侠

    目的探讨应用椎体间融例腰椎体滑脱患者进行手术治疗,采用充分减压、复位、椎体间颗粒骨植骨、椎体融合器及后路椎弓根钉内固定.结果所有患者平均随访24个月,X线显示骨小梁通过椎间融合器达到上下椎体为融合.疗效:优17例,良6例,差3例.结论椎体间融合器后路椎弓根钉固定可使椎体较好复位,恢复脊椎生物力学功能,解除神经压迫.

  • 床边C臂机引导经皮椎体成形术21例短期疗效观察

    作者:李文波;许卫红;林建华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VP)在治疗椎体病变的技术操作问题.方法在C臂引导下对21例27个椎体行PVP治疗,其中骨转移瘤10例,骨质疏松症骨折11例.结果 21例术后疼痛均有不同程度缓解或消失,未发生并发症.结论 PVP技术为椎体病变的治疗提供新的安全有效的途径.

  • 大鼠脊柱种植性肿瘤模型的建立

    作者:陈鹏;庄研;许卫红

    目的 采用瘤块种植法制备脊柱肿瘤动物模型.方法 将SHZ-88大鼠乳腺癌细胞株接种雌性SD乳鼠,成瘤后植入去胸腺SD大鼠腰椎内,制成大鼠脊柱种植性肿瘤的动物模型.结果 瘤块植入术后15 d病变节段大体标本见椎体表面有明显隆起的软组织肿块形成,包裹部分椎体表面;矢状面见椎体骨质凹陷,为肿瘤组织呈鱼肉样,肿瘤组织向周围骨质浸润;病理切片证实肿瘤形成.模型组成瘤率80%.结论 瘤块种植法可构建大鼠脊柱种植性肿瘤模型.

  • 未分化脊柱关节病

    作者:陈小青

    未分化脊柱关节病(undifferentiated spondyloarthropathy,uSpA)指的是一类具有血清阴性脊柱关节病(seronegative spondyloarthropathy,SpA)的临床、实验室以及放射学特征,但又不符合任何迄今已明确SpA分类标准的病人.在以往的流行病学及临床研究中,uSpA的发病率及临床谱常常被忽视.实际上uSpA在血清阴性脊柱关节病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临床工作中应给予重视.

    关键词: 骨关节炎 脊柱疾病
  • 浅谈脊柱"骨错缝"理论及其临床治疗

    作者:刘仁毅

    "骨错缝"是中医伤科学中所特有的病名,主要指机体受到外来损伤或其它致病因素的影响,致使骨关节正常解剖关系发生病理性改变,并产生微小的错动,因不能自行复位,而引起局部肿胀、疼痛等临床症状.随着中医伤科学的不断发展,"骨错缝"理论在脊柱损伤中更有了新的内涵.

496 条记录 18/25 页 « 12...15161718192021...2425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