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Ⅰ期后路经椎弓根病灶清除及后路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结核

    作者:章文杰;洪正华;陈海啸;林列;王章富;陈国富

    脊柱结核是常见的椎外结核形式,是一种严重的脊柱疾病,常常导致神经功能的障碍、脊柱后凸畸形甚至瘫痪.对于大多数的脊柱结核,用抗结核药行保守治疗及外固定脊柱制动是首选的方法[1-2].对于脊柱结核的手术治疗,目前普遍认为是行前路彻底的清创及脊柱的重建[3-5].

  • 经皮多靶点射频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效果的观察

    作者:曾振华;戴仪;顾新珠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临床常见的脊柱疾病[1],除手术和保守治疗外,微创介入治疗之一,但其并发症(出血、感染、间隙变窄、神经损伤等)发生率较高.射频热凝治疗是其中一种较安全的方法[2],但常规的穿刺治疗效果并不十分理想,突出物较大的椎间盘一次单极射频效果并不理想,需要多次射频才能达到满意效果.笔者采用多靶点射频热凝技术治疗突出物较大的腰椎间盘突出症,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 弥凝治疗小儿遗尿症疗效观察

    作者:蒋俊

    遗尿症是儿科较常见的疾病,容易给患儿造成心理上的伤害.近年来,笔者采用弥凝治疗原发性遗尿症患儿31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对象和方法1.对象选择我院1997年2月至2000年12月住院的原发性遗尿症患儿115例,符合许积德主编的第3版<小儿内科学>和ICD-10精神和行为障碍分类(WHO1993中文版)中的诊断标准:(1)儿童年龄或智龄在5岁以上;(2)不自主地尿床,7岁和7岁以下每月至少2次,7岁以上每月至少1次;(3)排除尿路感染、尿崩症、糖尿病、脊柱疾病(隐性脊柱裂、脊膜膨出等)、癫痫、慢性肾功能衰竭等器质性疾病引起的继发性遗尿症;(4)病程至少3个月.115例中男性73例,女性42例;年龄5~14岁,其中5~7岁79例,≥8岁36例;病程≤3年57例,>3年58例;遗尿次数≤6次/月12例,>6次/月103例.

  • 棘突间入路在腰椎手术中的应用

    作者:陈松平;叶明;李雄;蒋小平;黄军铭

    腰椎小关节增生性侧隐窝狭窄及椎间孔狭窄、黄韧带肥厚致腰椎管狭窄以及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入路,应用多的是全椎板切除和半椎板切除加潜式减压.1998年8月~2002年12月,我院采用经棘突间途径治疗以上疾病41例,效果良好.

  • 强化骨质疏松椎弓根螺钉治疗老年腰椎疾患

    作者:李春华;樊仕才;金大地;瞿东滨;王宏波;周新强;彭军;刘世学

    目的 评价骨水泥强化骨质疏松椎弓根螺钉治疗老年腰椎疾患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22例老年腰椎疾病患者行骨水泥强化惟弓根螺钉、椎间植骨融合.术前测量待植入螺钉之椎体的骨密度;术中测量螺钉的大旋入力偶矩;用3 ml骨水泥强化椎弓根螺钉,测量螺钉的大旋入力偶矩;减压后行椎间植骨融合术.结果 患者均未发生手术并发症,腰腿痛治愈,好转20例,2例症状无明显改善.强化椎弓根螺钉后,螺钉的大旋人力偶矩由(0.591±0.213)Nm增至(1.332±0.377)Nm,差异有显著性(P<0.01).影像学表现为骨水泥分布于钉道周围松质骨中,未出现椎体外渗漏.结论 骨水泥强化骨质疏松椎弓根螺钉治疗老年腰椎疾患能明显增强螺钉的稳定性.

  • 后路椎体间微粒骨打压植骨融合

    作者:解京明;徐松;王迎松;张颖

    目的探讨后路椎体间微粒骨打压植骨的手术技术和临床可行性.方法对28例60岁以上腰椎退变性疾病患者、2例L1骨折脱位患者和1例T12硬脊膜瘤患者行后路椎体间微粒骨打压植骨融合.观察手术前后症状、体征、X线片腰椎前凸角、椎间隙高度指数的变化,以及手术后CT检查椎体间植骨面积.结果随访6~26个月.术前症状及体征均缓解,腰椎前凸角、椎间隙高度指数均有明显恢复,脊柱融合率达96.1%.未发生植入骨的吸收、移位和沉陷.主要有手术中硬脊膜撕裂、神经根牵拉以及手术出血等并发症. 结论后路椎体间微粒骨打压植骨融合是一种可行的椎体间融合方法.

  • 青少年和成人脊柱嗜酸性肉芽肿的影像学表现

    作者:桂斌捷;魏海峰;肖建如;孙海燕;贾连顺

    目的探讨青少年和成人脊柱嗜酸性肉芽肿(EG)在影像学表现的差异.方法分析21例手术后病理证实的脊柱EG,比较青少年和成人脊柱EG在X线平片、CT扫描和MRI影像上的差异.结果青少年脊柱EG具有典型X线片表现-扁平椎,成人不具有类似典型的表现;CT扫描青少年和成人类似,均表现为患椎椎体溶骨性破坏;MRI青少年和成人患椎T1加权像均表现为等信号,而T2加权像,青少年呈现等信号或中等信号增高,且相邻椎间盘呈现高信号改变.成人呈现高信号改变,患椎相邻椎间盘呈现高信号改变或中等信号.结论脊柱EG青少年X线平片具有典型改变,成人则无.CT、MRI可以显示病变侵犯椎体的程度和范围及脊髓损伤程度,从而决定治疗方式.

  • 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脊柱疾病

    作者:何智勇;余新平;李晓群;李青;刘康;袁元杏

    目的评价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脊柱疾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56例多发骨髓瘤、溶骨性脊柱转移瘤、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应用经皮椎体成形术后,分24 h、3个月两阶段评估患者疼痛、术后X线片检查结果、椎体高度等指标.结果术后止痛效果良好,尤以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的止痛效果好.无严重并发症. 结论经皮椎体成形术对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等脊柱疾病的止痛、稳固椎体等效果明显,可以谨慎开展.

  • 椎管内注入Gd-DTPA磁共振造影术

    作者:李晓群;李青;唐玉德;肖学红;吴泳钧;曾淑妍

    目的探讨椎管内注入Gd-DTPA 磁共振造影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41患者造影术前术后均常规自旋回波矢状和轴位扫描,22例术前行水成像脊髓造影术,10例术后行T2WI矢状扫描,9例术后行脂肪抑制自旋回波扫描.腰穿注药量1~2 ml,注药后间隔扫描时间为1/2~1 h(n=8)、1~2 h(n=23)、2~5 h(n=10),5例10~32 h内造影术后第2次重复扫描.依据Gd-DTPA与脑脊液混合均匀程度、信号强度和弥散范围分为图像一般和图像良好两类.结果造影术显示脊髓损伤坏死液化灶与脑脊液相通3例,脑脊液外漏3例,蛛网膜下腔阻塞6例,骶管囊肿与脑脊液相通2例.注药后1 h内复查,图像良好3例;2~5 h复查,图像良好33例.3例出现轻度头痛、头晕及恶心.结论该方法是一种安全、有价值的检查技术,它集常规MR检查、X线脊髓造影和CTM的优点,可以发现常规MR检查不能显示的异常改变.

  • CT、ECT在脊柱关节病诊断中的价值

    作者:肖壮伟;李俊雄;欧阳亮;黄旭璇

    目的探讨CT、ECT核素骨显像对脊柱关节病(SpA)的诊断价值.方法对临床诊断为SpA患者63例(其中强直性脊柱炎26例、未分化脊柱关节病37例)同时进行骶髂关节CT扫描和ECT全身及骶髂关节局部显像.结果 CT对未分化脊柱关节病检查阳性率为24.3%(9/37),远低于ECT检查阳性率64.9%(24/37);ECT对强直性脊柱炎的诊断阳性率为53.8%(14/26).结论 ECT核素骨显像早期诊断SpA较CT敏感,具有重要价值.

  • 皮层体感诱发电位在脊柱脊髓疾患诊治中的应用

    作者:丁宇;阮狄克;陈波;冀桂珍

    目的评价皮层体感诱发电位(CSEP)在脊柱脊髓疾患诊治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120例患者用Frankel分级判断脊髓功能,行CSEP术前检查、术中监护以及术后疗效评估,并分析应用不同标准的监测结果.结果①CSEPⅠ型表现者全部为Frankel A级;Ⅱ型主要为B、C级;Ⅲ型主要为C、D级;Ⅳ型主要为D、E级.②Ⅰ-Ⅳ型CSEP表现者临床疗效分别为0、54.2%、82.8%、84.2%.③行椎体肿瘤切除、椎管内肿瘤切除、脊柱侧凸凹侧撑开及颈椎后路"单开门"时易引发CSEP变化.④应用不同标准行术中监测灵敏度均为100%,特异度分别为85.6%、93.3%,误诊率分别为14.4%、6.7%,漏诊率均为0.结论 CSEP与Frankel分级、临床疗效有良好的相关性; CSEP灵敏度高,可及时反映出脊髓功能的变化,提高脊髓手术的安全性; CSEP术中监测标准具有一定弹性,常因病情、体位及操作不同而变化.

  • 脊柱后方结构在腰椎退变疾患中的作用

    作者:张建湘;荆珏华;申才良;汤健;江曙;刘斌

    目的 研究脊椎后方结构在腰椎退变疾患中的作用。方法 3 3例退行性腰椎滑脱(DS),36 例腰椎峡部不连滑脱(IS),30例腰椎间盘突出(LDH), 采用X线片测量椎间盘高度比,CT片测量小关节角和小关节横径,并作组间比较。结 果 与IS和LDH组相比,DS组小关节角偏矢状位,关节横径和椎间盘高度比减少。IS 参数与LDH相似。结论 小关节形态在腰椎退行性滑脱机制中起重要作用。

    关键词: 腰椎 脊柱疾病
  • 脊柱骨纤维结构不良1例

    作者:李毅;杨志强;陶树清;陶天遵

    1 病例资料患者,女,64岁.2006年6月23日就诊.5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双下肢无力,自觉腿软,抬腿无力.步行一段路后加重,休息片刻好转.期间无头痛、头晕、恶心、呕吐、及便失禁症状.近1个月双下肢无力逐渐加重.下蹲休息时不能站起.曾在当地医院就诊,怀疑骨肿瘤,在左侧坐骨取组织行病理检查,未明确诊断.MRI:C5、T1、L3及骶椎体呈不均匀双信号,L3存在病理性骨折,周围无软组织阴影,见图1.初步诊断骨转移瘤.

  • 雌激素受体基因多态性与中国南方妇女绝经后脊柱骨质疏松症的关系

    作者:黄卫;扶世杰;王旭生;张应鹏;王素伟;钟波

    目的 对中国南方绝经后妇女雌激素受体(ER)基因PvuⅡ和Xba Ⅰ核酸限制性内切酶多态性与脊柱骨质疏松的关系进行病例-对照调查,了解ER基因多态性与妇女绝经后脊柱骨质疏松的关系.方法 182名中国南方绝经后妇女,均用DEXA检测腰椎(L2~5)的骨密度,用PCR-RFLP鉴定雌激素受体的基因型.分析ER基因多态性与骨密度关系以及各基因型在骨质疏松组与对照组的分布.结果 骨密度呈以下分布规律:PP<Pp<pp、xx<Xx<XX.PP,PPxx,Ppxx的骨密度较其他基因型低.在分层分析中,表明PP型及复合基因型PPxx及Ppxx型在脊柱的骨质疏松组中的分布频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 ER基因PvuⅡ和Xba Ⅰ核酸限制性内切酶多态性与骨质疏松存在关系,可以将ER基因PvuⅡ和Xba1多态性作为在中国南方进行筛选绝经后脊柱骨质疏松高危人群的依据之一.

  • 脊柱手术失败的常见原因

    作者:戴力扬;周之德

    近20年来,脊柱外科的发展非常迅速,手术治疗的效果也有相应提高.但就不同的脊柱疾患而言,其手术疗效相差较大.脊柱手术的失败大致包括以下几种情形: 术前诊断错误、手术适应证选择不当、手术操作错误以及发生了手术并发症.也有人认为脊柱手术的失败更为确切的定义不应包括上述几种情形,而是指术后仍有或发生脊柱畸形、假关节形成、脊柱不稳、椎管狭窄、植入物断裂以及肿瘤或全身性疾病未缓解或加重等.笔者重点介绍除手术并发症之外导致脊柱手术失败的常见原因.

  • 脊柱前路手术的适应证

    作者:戴力扬

    脊柱外科手术入路的选择常常取决于脊柱外科医师的手术技能。随着脊柱生物力学研究的深入、影像诊断技术的发展以及脊柱融合与内固定技术的进步, 脊柱前路手术已作为许多脊柱疾患的常规治疗方法而逐渐普及。掌握适应证对于脊柱外科手术的成功至关重要, 笔者就脊柱前路手术适应证的选择作一讨论。

  • 脊柱手术后症状性脊柱硬脊膜外血肿的原因与对策

    作者:曾小军

    目的:探讨脊柱手术后症状性脊柱硬脊膜外血肿(SSEH)的发生原因及其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脊柱手术后发生SSEH 7例(病例组),选择同一期问、同一医生完成的术后未发生SSEH 30例作为对照组,2组术后均使用低分子肝素,术后发生SSEH 7例,其中有3例联用低分子肝素和低分子右旋糖酐,5例发生于引流管拔除前.比较2组的年龄、手术节段数、术中失血量及血肿清除前后神经功能评分,分析神经功能恢复与血肿压迫时间及血肿清除前神经功能的关系.结果:2组年龄及手术节段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术中失血量明显多于对照组(P<0.01).神经功能完全恢复与不完全恢复患者血肿压迫时间和血肿清除前感觉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神经功能完全恢复患者运动评分高于不完全恢复患者(P<0.05).结论:使用抗凝药物不当、术中失血量大、引流不畅是术后硬脊膜外血肿的危险因素.术后硬脊膜外血肿一旦发生,应尽快处理,解除神经压迫.

  • 椎弓根钉系统联合椎间植骨或融合器治疗退变性腰椎不稳症42例

    作者:李国强;林勇祥

    目的:探讨椎弓根钉系统联合椎间融合器或椎间单纯植骨治疗退变性腰椎不稳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2例退变性腰椎不稳症患者采用后路椎弓根钉系统固定加椎间融合器或椎间单纯植骨治疗.结果:全部获得随访,时间6~66个月;术后4~6个月可见植骨灶骨性融合征象,无螺钉断裂,患者腰痛、下肢痛均明显缓解.优31例,良9例,可2例,优良率为95.2%.结论:椎弓根钉系统加椎间融合是治疗退行性腰椎不稳症的有效方法.

  • HLA-B27阳性与阴性未分化脊柱关节病的临床比较

    作者:杨积保;张慧群;刘智;李志军

    目的:探讨血清人类白细胞抗原-B27(HLA-B27)阳性与阴性未分化脊柱关节病(undifferentiated spondyloarthropathy,uSpA)患者临床表现及预后的差异,为临床诊疗提供借鉴.方法:根据血清HLA-B27是否阳性将120例uSpA患者分为两组,阳性组78例,阴性组42例.分析HLA-B27阳性组与阴性组的临床表现及相关实验室检查结果,比较两组间的差异;并对部分患者进行3年以上随访观察,了解其病情变化.结果:HLA-B27阳性组患者发病年龄显著早于HLA-B27阴性组(P<0.05);发热、消瘦、疲倦等全身症状表现HLA-B27阳性组显著多于HLA-B27阴性组,且较严重(P<0.05);实验室检查中血沉以HLA-B27阳性组显著为高(P<0.05);骶髂关节X线表现亦以HLA-B27阳性组显著为高(P<0.05).而两组性别及外周关节炎等表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发现HLA-B27阳性组3年后发展为强直性脊柱炎者显著多于HLA-B27阴性组(P<0.05).结论:HLA-B27阳性组uSpA患者发病年龄较早,临床症状较重,更有可能发展为强直性脊柱炎.

  • "C"型臂X线机透视引导下经椎弓根穿刺活检在脊柱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吴敏;肖玉周;周建生;刘振华;张长春;官建中

    目的:评价"C"型臂X线机透视引导下经椎弓根穿刺活检对椎体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利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部分手术器械,在"C"臂机透视引导下采用经皮穿刺方法对36例椎体病变行活检术.结果:36例均成功穿刺取材,穿刺活检的阳性率为97.2%;36例中手术治疗12例,术前、术后病理诊断符合率100.0%;36例均未发生穿刺并发症.结论:"C"臂机透视引导下经椎弓根穿刺活检是一种微创、可靠的活检方法,对椎体病变的诊断有较高的准确性.

496 条记录 17/25 页 « 12...14151617181920...2425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