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点亮生命火花——重视微量元素的抗衰老作用
作者自1951年从事微量元素研究至今60多年,1975年创立微量元素衰老与发病学说.微量元素及其蛋白质复合物,起着生命活力催化作用,影响着人的生老病死全过程,故有“生命的火花”的美称.微量元素不平衡可导致各种生命过程紊乱失调,是衰老的本源性主因.
-
伏气发病学说对中医现代临床的重要启示
伏气发病学说是温病发病的重要病因学说,始于<内经>.所谓"冬伤于寒,春必病温"等论述历来被认为是伏邪发病学说之滥觞.所谓"伏寒"、"伏风"、"伏暑"、"伏湿"等皆属于伏邪范畴.<素问·热论>云:"凡病伤寒而成温者,先夏至日为病温,后夏至日为病暑",王叔和注释认为是冬受寒邪,"邪伏肌肤",至夏发为温病与暑病.唐宋医家多重视"伏寒".
-
MKR转基因糖尿病小鼠血糖血脂与血清炎症因子CRP、IL-6、TNF-α的相关性分析
2型糖尿病发病机制较为复杂,至今尚未完全阐明,炎症反应发病学说备受关注,这种炎症反应被认为是一种亚临床炎症,是导致胰岛素抵抗、胰岛β细胞损伤和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紊乱,从而对糖尿病及其慢性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发展起着重要作用[1].
-
股骨头坏死增强力学结构和防止塌陷的临床和实验研究进展
成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ANFH)是临床上常见的骨科疾病,终可导致股骨头塌陷和髋关节破坏.目前,已知该病与许多疾病和危险因素有关,由于其发病机制复杂,真正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了,根据不同的发病机制或者发病学说,临床中出现了众多的治疗方法.
-
白癜风相关细胞因子的研究进展
白癜风的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清楚,主要有自身免疫学说、黑素细胞(MC)自体破坏学说和神经发病学说,近年来研究多集中在自身免疫方面。细胞分子生物学的新进展揭示机体的免疫效应大部分通过细胞因子介导。皮肤作为一个器官,含有多种细胞,既可产生大量细胞因子,同时也在分化、增殖等方面受这些细胞因子的调节。细胞因子与疾病的关系受到重视,本文旨在综述相关细胞因子对白癜风影响的研究进展。
-
HOXA10基因与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关系的研究进展
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在育龄期妇女中的发病率高达10%~15%,且近年来的发病率呈升高的趋势.EM为良性病变,但具有与恶性肿瘤相似的生物学行为,严重影响着妇女的身心健康和生育功能,目前发病机制仍不清楚,"在位内膜决定论"是较公认的发病学说<'[1]>.随着对EM基因表达及其调控的深入研究,有学者发现,EM可能是一种表观遗传性疾病,同源盒(homeobox,HOX)基因HOXA10的异常表达及异常甲基化模式与其发病及不孕密切相关.本文将就HOXA10基因与EM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
T淋巴细胞与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发病关系的研究现状
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PNH)是一种良性克隆性造血干细胞疾病.其病理基础是位于染色体Xp22.1上的PIG-A基因发生了突变,导致糖化磷脂酰肌醇(GPI)锚合成减少或缺失,锚异常进而导致锚连蛋白的缺失.其中,抑制补体活化的调节蛋白,如CD55、CD59的缺失导致PNH患者的血细胞易被补体破坏,从而引起溶血等临床症状.目前的研究表明,除了PIG-A基因突变以外,PNH还存在另外一种致病因素,两因素协同作用才导致PNH发病,这也被称为PNH的双因素发病学说[1].近年来,很多学者认为PNH发病的另一种因素可能为异常的T淋巴细胞免疫:正常造血克隆被异常的T淋巴细胞杀伤,而PNH克隆可以逃脱这种杀伤作用,从而获得生存优势.
-
漫谈中医的发病学说 (一)
发病学说,简言之就是研究疾病如何发生的理论,包括疾病发生的机理、影响疾病发生的因素、发病的途径、发病的类型等内容.关于发病途径,已在病因学中将病因与发病途径结合起来做了介绍,故本文只介绍发病原理、影响发病的因素和疾病类型等方面.
-
肝脏不典型增生演变为肝癌一例
众多的研究表明,肝脏不典型增生(atypitial ayperplasia,AH)可以发展成肝细胞肝癌(hepatoceUuler carcinoma,HCC),因而认为不典型增生系癌前病变,大量分子生物学的研究也证实了两者的同源发病学说.
-
《金匮要略》之外邪致病说
任何疾病都是在致病因素作用下,患者机体所产生的某种病态反应.古代医家历来认为<伤寒论>所述疾病是因外感六淫而发,而<金匮要略>所栽杂病则多由机体正气不足所致.然而杂病的病因十分复杂,并非仅仅包括内伤,外感六淫等邪气亦可导致杂病的发生,外邪致病理论亦是<金匮要略>发病学说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
窄谱中波紫外线结合卡泊三醇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疗效观察
银屑病是一种慢性,反复发作,以表皮细胞角化紊乱为特点的皮肤病,有多种发病学说.在国外,窄谱中波紫外线(NB-UVB)光疗法已成为银屑病常规治疗方法之一,被推荐用于轻中度银屑病.笔者应用NB-UVB 结合卡泊三醇外用治疗寻常型银屑病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
中风病发病学研究述评
回顾中风病的发病学,对近10年来中风病的发病机制进行了总结,提出以下学说:中风病肾虚肇基学说;中风病病因积累学说;中风病正衰积损学说;痰瘀互阻学说;中风毒邪论;瘀血阻络学说;形神失调学说;其他发病学说.认为对中风的认识,古往今来,经历了由外风到内风,由外感到内伤的漫长过程,目前正由重瘀时代、重痰时代、重痰瘀时代向中风毒邪论方向发展,逐渐形成了中风以虚为本,风、火、痰、瘀、毒众邪为害的病机认识,丰富了中风病的发生学.
-
成人病的胎儿期发病学说及相关研究
世界上成人病(生活习惯病)正在显著增加.日本近的调查显示,包括潜在发病者在内的代谢综合征的人数已经超过了2700万,且其中成人男子达到半数.以往认为成人病是遗传因素与生活习惯相互影响的结果,但事实上,就像有同样生活习惯,同样肥胖的人并非就会患同样的成人病一样,这一观点并不能解释所有的成人病的发病原因.
-
胃癌痰发病学说的探讨
胃癌肿瘤治疗经历了多年的探索,但疗效不甚理想,在从痰论治多年的经验总结基础上,提出了"痰污染理论",阐释了胃癌术后易复发转移的原理,并对其在优势论、现象与本质、理论来源于实践哲学思想等加以阐述,以期其对临床治疗起到指导作用.
-
心力衰竭发病学说和治疗策略的历史嬗变及思考
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社会的进步总是波浪式前进的,往往初人们所取得的经验,所探索的规律,在人类自身实践中得到不断地修正、补充、再修正、再补充,并通过否定之否定的规律,不断完善,使之更接近于客观规律.
-
小针刀治疗难治性消化性溃疡60例
消化性溃疡是常见病,其形成、发展与胃液中的胃酸和胃蛋白酶的消化作用有关[1].消化性溃疡主要发生于胃和十二指肠.其病因复杂,发病学说亦较多.通过普查和治脊疗法的临床观察,笔者认为消化性溃疡的发病主要与胸椎劳损错位而损害T5-8交感神经节及前纤维而导致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有关.自2005年~2008年,笔者所在医院运用小针刀治疗消化性溃疡60例,取得满意疗效报道如下.
-
基于伏气学说探讨丹芍二地汤的临床应用
结合温病学家刘献琳对伏气学说的观点解析伏气学说,认为伏气致病病位为热伏血分,结合临床经验,确立伏气致病的理法方药,并基于“伏气学说”探讨丹芍二地汤的临床应用.
-
白细胞介素-1受体拮抗剂在糖尿病治疗中的作用
目前认为糖尿病的发病与机体的炎症过程密切相关,已形成糖尿病的炎症发病学说.作为炎症过程的重要调节因子,细胞因子与糖尿病的关系日益引起重视.白细胞介素-1β3( IL-1β)是由巨噬细胞、脂肪细胞和内皮细胞等产生和分泌的.IL-1β独立或介导的炎症过程所引起的β细胞功能损伤,是胰岛β细胞衰竭的重要原因.白细胞介素-1受体拮抗剂(IL-1 Ra)是人体内天然存在的受体拮抗剂,通过与广泛存在各种组织和器官中表达的白细胞介素-1受体(IL-1R)结合,竞争性拮抗IL-1 β的生物活性.本文对近年IL-1 Ra在糖尿病治疗中的进展作一综述.
-
颈性眩晕发病机制、诊断与治疗小结
由于颈椎椎体及其周围组织引起的眩晕症状,称为颈性眩晕,是骨伤科常见病和多发病,也是脑病科、耳鼻喉科等多学科交叉的疾病,其在发病机制、诊断及治疗上存在争议,本文就其做一综述.常见的发病学说包括:血管、神经因素、钩椎关节、关节突关节增生、横突孔异常等,此外,本文对其诊断和治疗做一综述.
-
春温"伏气"辨
"伏气"学说的本质及其存废历来为世人所争论,因此出现了在近的三版《温病学》教材中对于"伏气"温病的代表--"春温"定义的不一致.在对"伏气"学说的探究及对于"春温"病的再认识中,发现"伏气"学说立论关键重在发病学而非病因学上,若按此理解,春温的定义及病证类别归属也不再有太大的矛盾和疑惑.因此提出,"伏气"学说实为发病学说,并可以此来指导相关基础理论的学习、研究和临床辨证施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