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腹横肌平面阻滞在产科加速康复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王成夭;咸淑悦;马敏;李心怡;刘晓荣;郑勇萍

    目的:观察腹横肌平面阻滞(TAP)对剖宫产产妇术后镇痛的影响,评价其在产科加速康复中的作用.方法:将200例剖宫产产妇随机分成4组,分别为硬膜外镇痛(PCEA)组、静脉镇痛(PCIA)组、TAP+硬膜外镇痛(TAP1)组和TAP+静脉镇痛(TAP2)组,观察每组的镇痛VAS评分、镇痛泵的用药量及按压次数、不同时刻血清乳泌素水平、术后第一次泌乳时间、开始进食时间和肛门排气时间、住院天数和不良反应.结果:TAP1组和TAP2组术后24 h镇痛VAS评分明显低于PCEA组和PCIA组(P<0.05);镇痛泵的用药量和按压次数明显少于PCEA组和PCIA组(P<0.05),术后血清乳泌素水平明显高于PECA组和PCIA组(P<0.05),术后第一次泌乳时间,开始进食时间和肛门排气时间明显提前(P<0.05),住院天数减少(P<0.05),不良反应明显减少(P<0.05),TAP1组的尿潴留和腹胀不良反应多于TAP2组,但TAP1与TAP2组间结果比较均没有统计学差异.结论:腹横肌平面阻滞联合多模式镇痛能提高剖宫产术后的镇痛效果,是推动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在剖宫产围术期应用的一种积极方法.

  • 超声引导双侧TAP阻滞在剖宫产术后的应用价值

    作者:张日凤

    目的 评价超声引导双侧腹横肌平面(TAP)阻滞在剖宫产术后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在我院开展剖宫产的产妇60例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床位号单双分为对照组(30例,单号)与观察组(30例,双号),对照组产妇术后常规连接自控硬膜外镇痛,观察组行双侧腹横肌平面阻滞.记录对比两组产妇术后2h、6h、12h、24h、48h VAS评分,Ramsay镇静评分,BCS评分,首次按压镇痛泵时间及镇痛泵按压次数.结果 VAS评分:术后2h比较两组数据有差异,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6h、12h、24h、48h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amsay镇静评分: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CS评分: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首次按压时间及镇痛泵按压次数,两组间数据对比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超声引导TAP阻滞在剖宫产术后应用能够提高产妇苏醒期生活质量,改善产妇舒适度,减轻产妇切口疼痛程度,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 全身麻醉联合腹横肌平面阻滞对下腹部手术患者 应激反应的影响

    作者:曹存礼;黄波;黄守印

    目的 :探讨全身麻醉联合腹横肌平面阻滞对下腹部手术患者应激反应和过敏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6年1月~2017年7月80例下腹部手术患者进行分组,对照组实施全身麻醉,观察组实施全身麻醉联合腹横肌平面阻滞,比较两组术后2h和12h下腹部疼痛程度、不同时间点患者机体应激指标血糖和皮质醇水平.结果 :观察组下腹部手术麻醉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切皮前、切皮后1h两组机体应激指标血糖和皮质醇水平相近,P>0.05;术后6h观察组机体应激指标血糖和皮质醇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过敏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全身麻醉联合腹横肌平面阻滞,可显著降低术后6h机体应激指标血糖和皮质醇水平,减少过敏应激,值得推广和应用.

  • 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阻滞妇科 开腹手术后镇痛效果评价

    作者:毛卫霞;王庆东;邓文伟

    目的 探究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阻滞对妇科开腹术术后镇痛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择期拟行开腹手术的60例妇科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0例).研究组在麻醉诱导后采用腋中线法腹横肌平面阻滞(TAP),两组术后均使用静脉自控镇痛泵.分别比较两组术后4、8、12、24和48 h的VAS评分、48h镇痛泵按压次数、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镇痛的满意度.结果 研究组术后各时点的疼痛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00%,和对照组(15.00%)无显著差别(P>0.05);两组术后48 h PCA按压次数及镇痛满意度比较有极显著差异(P<0.01).结论 超声引导下TAP阻滞用于妇科开腹手术能明显增加术后镇痛效果.

  • 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阻滞对于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预防性镇痛的效果

    作者:周春莲;杨燕青;汪小丹

    目的 评价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阻滞(TAPB)对于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预防性镇痛的效果.方法 选取拟在全麻下行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60例,既往无其他特殊病史,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Ⅰ或Ⅱ级,年龄30~50岁,体重50~65 k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3组(n =20):对照组(Ⅰ组)、术前TAPB组(Ⅱ组)和术后TAPB组(Ⅲ组).Ⅰ组不实施神经阻滞,Ⅱ组和Ⅲ组分别于麻醉诱导前或手术结束后行超声引导下双侧TAPB术.术后3组患者均采用1μg/ml舒芬太尼静脉自控镇痛(PCIA),背景输注速率2 ml/h,患者自控镇痛(PCA)剂量2 ml,锁定时间15 min,持续至术后第2天,维持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3分,若VAS评分>3分时,静脉注射氟比洛芬酯50 mg行镇痛补救.记录术后24 h内舒芬太尼单位时间内用量、镇痛补救情况和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计算舒芬太尼节俭程度.结果 与Ⅰ组比较,Ⅱ组和Ⅲ组术后24 h内舒芬太尼单位时间内用量、镇痛补救率和恶心呕吐的发生率降低(P <0.05);与Ⅲ组比较,Ⅱ组术后24 h内舒芬太尼单位时间内用量、镇痛补救率及恶心呕吐的发生率降低(P <0.05).Ⅱ组较Ⅰ组舒芬太尼用量节俭35.0%,较Ⅲ组舒芬太尼用量节俭16.0%.结论 超声引导下TAPB能为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提供良好的术后镇痛,术前行神经阻滞效果优于术后.

  • 罗哌卡因加右美托咪定腹横肌平面阻滞用于腹腔镜术后镇痛的效果研究

    作者:张力;袁军;李继勇;陈曦;邓方方;喻乐

    目的 观察罗哌卡因复合右美托咪定腹横肌平面阻滞(TAP)用于腹腔镜疝修补手术患者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 择期行腹腔镜疝修补手术患者60例,常规气管插管全麻下行手术,手术结束行超声引导下双侧TAP,随机分为两组:罗哌卡因+右美托咪定组(Rpd组):腹横肌平面内注射右美托咪定1.0μg/kg+0.4%罗哌卡因30 ml;罗哌卡因组(R组):腹横肌平面内注射生理盐水1 ml+0.4%罗哌卡因30 ml.观察两组患者手术切皮、术中1 h、出手术室时的血压、心率(HR);术后即刻、4、6、8、12和24 h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记录两组患者腹部感觉阻滞时间,及术后恶心、呕吐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两组患者术中及术后各时间点的血流动力学指标无差异(P>0.05),Rpd组术后6、8和12 h Rpd组的VAS评分低于R组(P<0.05),术后即刻、4和24 h VAS评分无差异(P>0.05),腹部感觉阻滞时间Rpd组明显长于R组(P<0.05),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两组患者无差异(P>0.05).结论 罗哌卡因复合右美托咪定TAP用于腹腔镜疝修补手术患者,可以显著延长术后镇痛时间.

  • B超引导腹横肌平面阻滞应用于老年患者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后镇痛效果及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研究

    作者:郭怡;谢澎;王鹏

    目的 观察B超引导腹横肌平面阻滞应用于老年患者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后镇痛效果及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60例需行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的老年患者,按照入院顺序编号采取数字随机法分为腹横肌平面阻滞组及生理盐水对照组.腹横肌平面阻滞组于全麻诱导后行B超引导腹横肌平面阻滞,静注0.25%盐酸罗哌卡因30 ml;生理盐水对照组静注等容量生理盐水.术后均给予静脉镇痛泵:舒芬太尼1.00μg/kg+昂丹司琼16.00 mg+地佐辛10.00 mg+生理盐水配置成100 ml,设置2 ml/h,自控时间15 min.观察两组麻醉前(T0)、术后1 h(T1)、术后12 h(T2)、术后24 h(T3)及术后48 h(T4)的视觉模拟评分(VAS)及血流动力学相关指标;记录术后24 h镇痛泵按压次数及舒芬太尼使用总量;并抽取静脉血采取流式细胞仪测定CD4+%、CD8+%水平,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 γ 干扰素(IFN-γ)水平;比较两组术后不良反应.结果 与生理盐水对照组比较,腹横肌平面阻滞组于T1和T2时点平均动脉压(MAP)降低,T1、T2及T3时点心率(HR)降低(均P<0.05);腹横肌平面阻滞组组内比较,T1时点MAP高于T0时点,T1和T2时点HR高于T0时点(均P<0.05).与生理盐水对照组比较,腹横肌平面阻滞组于T1、T2、T3和T4时点VAS评分均更低,且术后24 h按压次数及舒芬太尼总量均降低(均P<0.05),CD4+%水平均升高,IFN-γ 水平T2和T3时点均升高(均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降低(P<0.05).结论 B超引导腹横肌平面阻滞应用于老年患者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后镇痛效果较佳,血流动力学平稳,术后疼痛程度更低,对机体免疫能力具有一定保护作用,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临床应用安全.

  • 连续与间断腹横肌平面阻滞对腹腔镜下双侧腹股沟疝修补术后的镇痛作用

    作者:魏会霞;王贤裕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连续与间断腹横肌平面神经阻滞对腹腔镜下双侧腹股沟疝修补术术后的镇痛作用. 方法 选择2017年1月~9月在我院全身麻醉下择期行腹腔镜下双侧腹股沟疝修补术患者90例,随机分为连续阻滞组(B1组)、间断阻滞组(B2组)及对照组(C组)共3组,每组30例.三组患者常规麻醉诱导、维持,手术结束后在超声引导下行后路双侧腹横肌平面神经阻滞,采用高频线性探头,平面内技术引导穿刺,确定位置后分别置入导管.B1、B2组给予0.25%布比卡因注射液,20 ml/侧,C组给予等剂量生理盐水.B1组导管连接电子镇痛泵,每侧连续泵入0.25%布比卡因注射液,速度2 ml/h;B2组导管连接电子镇痛泵,每侧每8h快进0.25%布比卡因注射液16 ml;C组导管连接电子镇痛泵,每侧泵入生理盐水2 ml/h.记录患者术后即刻(T0)、术后2 h(T1)、4h(T2)、6h(T3)、8 h(T4)、16 h(T5)、24 h(T6)视觉模拟评分(VAS)及术后24 h内舒芬太尼用量.观察患者术后24 h内不良反应发生率. 结果 三组患者均完成临床试验,操作顺利,药物扩散满意,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在T0、T1、T2、T3、T4、T5、T6各时间点B1、B2组患者VAS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两组均低于C组(P<0.05);B1组与B2组患者术后24 h内舒芬太尼用量无统计学差异(P>0.05),均低于C组(P<0.05). 结论 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神经阻滞定位准确,成功率高,无明显不良反应.连续与间断给予0.25%布比卡因注射液均能对腹腔镜下双侧腹股沟疝修补术患者提供良好的术后镇痛,降低术后镇痛类药物的用量,提高了麻醉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罗哌卡因腹横肌平面阻滞应用于腹腔镜下结肠癌术后镇痛的效果分析

    作者:曾军;龙子悦;廖依晓;夏月峰

    目的 观察罗哌卡因腹横肌平面(TAP)阻滞应用于腹腔镜下结肠癌术后的镇痛效果.方法 选择全身麻醉下行腹腔镜结肠癌手术的患者64例,ASA分级Ⅰ~Ⅱ级,年龄21~49岁,将其随机分为TAP阻滞组(T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32例.常规麻醉诱导、气管插管后行超声引导下双侧TAP阻滞,T组注射0.375%罗哌卡因20 mL,C组注射生理盐水20 mL.两组患者均使用氢吗啡酮静脉自控镇痛(PCIA)维持术后24 h镇痛.应用视觉模拟评分(VAS)量表记录两组患者静息时及运动时的疼痛程度,观察术后并发症及镇痛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T组术后2、4、12、24 h的静息疼痛评分以及术后2、4 h的运动疼痛评分显著低于C组(P<0.05).T组恢复肠道功能的平均时间显著短于C组(P<0.05).T组平均住院天数较C组明显缩短(P<0.05).两组术后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罗哌卡因TAP阻滞可显著缓解腹腔镜下结肠癌手术患者的术后疼痛、促进患者早期下床活动、缩短住院时间、加速康复.

  • 单纯喉罩全身麻醉及合并超声引导腹横肌平面阻滞对小儿疝囊高位结扎术麻醉效果的影响

    作者:冯慧悦;吴祎洁

    目的:探讨单纯喉罩全身麻醉及合并超声引导腹横肌平面阻滞对小儿疝囊高位结扎术麻醉效果的影响,为临床麻醉方式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5年1月行疝囊高位结扎术患儿140例,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70例。对照组单纯行喉罩全身麻醉,观察组行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阻滞联合喉罩通气全身麻醉。对比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苏醒时间、躁动率、不良反应等临床指标。结果观察组插入喉罩时HR及MAP分别为(128.58±9.11)次/min和(31.18±3.24)mmHg,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1),观察组拔除喉罩时HR及MAP分别为(128.48±8.94)次/min和(34.51±3.95)mmHg,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观察组苏醒时间、手术时间、瑞芬太尼用量分别为(6.14±0.98)min、(16.69±3.05)min和(99.34±7.16)μg,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观察组躁动评分、躁动率、12 h小儿疼痛量表(FLACC)评分分别为(2.48±0.35)分、8.57%和(2.38±0.59)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71%,低于对照组(17.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疝囊高位结扎术患儿应用喉罩全身麻醉联合超声引导腹横肌平面阻滞麻醉效果好,患儿体征稳定,躁动率低,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右美托咪定混合低浓度罗哌卡因用于腹横肌平面阻滞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作者:易红;陈小乐;黄东升;周大春

    目的 观察右美托咪定混合低浓度罗哌卡因用于腹横肌平面阻滞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在全身麻醉下行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60例,所有患者术毕送麻醉恢复室(PACU)后在超声引导下行双侧腹横肌平面阻滞.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3组:0.19%罗哌卡因+生理盐水(19R组)、0.19%罗哌卡因+50μg右美托咪定(19RD组)及0.25%罗哌卡因+生理盐水(25R组),每组分别于两侧腹横肌平面注射药液各30 ml.所有患者术后均使用舒芬太尼静脉自控镇痛(PCIA).比较3组患者术后2(T1)、4(T2)、8(T3)、12(T4)及24 h(T5)的Ramsay镇静评分、静息及咳嗽时疼痛评分(VAS评分);记录术后3组患者第1次需求PCIA距离手术结束时间(T);24 h镇痛泵PCIA请求与给药次数;不良反应发生的例数、术后镇痛满意度评分及发生局部麻醉药中毒的症状的例数.结果 3组患者不同时点的Ramsay镇静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与25R组比较,19R组静息时VAS评分在T1、T2、T3及T4时较高,19R组咳嗽时VAS评分在T1、T2及T3时较高,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19R组患者第1次镇痛泵PCIA请求距离手术结束时间(T)(16.9±13.1)h较25R组的(26.1±15.5)h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19R组患者24 h舒芬太尼PCIA总消耗量(V)、PCIA给药次数(D1)与PCIA请求次数(D2)与25R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19R组均高于25R组;19R组患者镇痛满意度评分与25R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19R组低于25R组;而19RD组与25R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3组均未见腹横肌平面阻滞穿刺引起的不良反应或局部麻醉药中毒症状.结论 超声引导下50μg右美托咪定混合低浓度(0.19%)罗哌卡因可安全有效地用于腹横肌平面阻滞,达到与0.25%罗哌卡因相当的镇痛效果,对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能提供有效镇痛,并能减少局部麻醉药中毒的风险.

  • 联合肝脏离断和门静脉结扎的两步肝切除手术的麻醉管理一例

    作者:皮晓丽;张东;崔湧

    患者,男,51岁,以“皮肤巩膜黄染伴尿色加深10d”为主诉入院,术前诊断为梗阻性黄疸,肝门胆管癌。肝胆脾 CT平扫+增强诊断意见:胆道高位梗阻,左、右肝管及肝总管管壁增厚,胆管癌伴邻近肝门血管侵犯。行肝脏三维重建体积测定,残肝体积为410ml,仅约为标准肝体积的31.5%,故拟行 ALPPS 手术。第 I 期行胆囊切除,左肝管空肠 Roux-en-Y吻合术,肝脏部分离断和门静脉右干结扎;第 II 期行右半肝切除术。第Ⅰ期手术术前化验室检查,白蛋白(ALB):41g/L,总蛋白(TP):70.5g/L,总胆红素(TBIL):172.1μmol/L,丙氨酸转氨酶(ALT):577U /L,凝血酶原时间(PT):13.1s。既往健康,查体除明显皮肤黄染外,无其他阳性体征。Ⅰ期手术麻醉过程:入室后开放左上肢静脉通路,常规监测 ECG、NBP、SpO2、PetCO2、BIS、尿量及体温。保温措施包括术前使用加温气毯及术中所使用液体均通过输血输液加温装置。常规全麻诱导及气管插管,诱导成功后于左桡动脉穿刺置管监测有创血压,右颈内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行中心静脉测压。手术开始前,在超声引导下行腹横肌平面阻滞(TAP),于双侧腹内斜肌和腹横肌之间各注入0.5%罗哌卡因20ml,以辅助全身麻醉,降低患者应激反应,并提供部分术后镇痛。麻醉维持采用持续吸入七氟烷和持续泵注1%丙泊酚,肌松采用顺式阿曲库铵维持。术中采用控制性低中心静脉压(CLCVP),CVP≤5cmH2 O(1cmH2 O =0.098kPa),若收缩压低于90mmHg(1mmHg =0.133kPa),则间断注入去氧肾上腺素20μg,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术中体温维持于36.5℃以上,BIS 维持于40~60。术中监测血气分析发现血清 Ca2+水平低降至0.94mmol/L,给予 CaCl21.0g 缓慢静滴。术中共输注浓缩红细胞400ml,血浆800ml,晶体液2000ml,人工胶体液500ml,术中尿量1750ml,失血约为400ml。手术历时8h,术毕患者清醒,拔管安返病房。

  • 罗哌卡因用于腹横肌平面阻滞对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围术期镇痛的影响

    作者:尹新武;黄建平;罗芳;吴建魏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罗哌卡因在腹横肌平面(TAP)阻滞对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麻醉用药与术后镇痛效果方面的影响.方法 60例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分别为:静脉镇痛组(V组)和腹横肌平面阻滞组(T组).T组在诱导时行双侧腹横肌平面阻滞,每侧注射0.4%罗哌卡因15 mL,而V组仅在术毕静脉镇痛,采用2 ug/kg舒芬太尼加入0.9%氯化钠液体稀释到100 mL静脉镇痛.记录入室时、切皮前、切皮后5min、10 min、60 min、术毕各时间点的HR、MAP以及术毕舒芬太尼、七氟醚用量,记录术后有无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记录术后6、12、24 h时和视觉模拟评分(VAS)和舒适度评分(BCS).结果 与V组相比,T组切皮前、切皮后5 min和10 min的MAP和HR显著降低(P<0.05),术毕舒芬太尼和七氟醚用量减少(P<0.05),术后6、12、24 h VAS评分降低以及各时间点BCS升高(P<0.05),术后不良反应降低(P<0.05).结论 超声引导下罗哌卡因TAP阻滞既能明显减少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的术中麻醉药物用量,又能增强术后镇痛的疗效,还能降低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显著提高患者的舒适度.

  • 影像设备引导下腹横肌平面阻滞在剖宫产手术中的镇痛效果

    作者:谭婉仪

    目的:探索影像设备引导下腹横肌平面阻滞在剖宫产手术中的临床实际镇痛效果.方法:选取东莞市第五人民医院2016年9月至2017年10月接收的腰硬联合麻醉50例剖宫产产妇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5例.对照组采用单一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观察组在单一硬外自控镇痛的基础上添加腹横肌平面(TAP)阻滞治疗.综合对比两组产妇术后2h、6h、12h、24h以及48h的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镇痛泵使用的时长和按压次数、术后不良反应率以及产妇对术后镇痛的满意程度.结果:研究发现,观察组产妇在不同时间段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产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镇痛泵第一次使用时间长于对照组,但按压次数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中出现恶心、皮肤瘙痒以及胸闷的例数均少于对照组产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影像设备引导下腹横肌平面阻滞在对剖宫产产妇术后镇痛有较强的应用效果,较单一接受静脉自控镇痛有突出优势.

  • 右美托咪定不同给药方式对妇科腹腔镜手术后患者疼痛防治效果的临床观察

    作者:于春宇;刘涌;时文俊;王阿林;李水英;董志芳

    目的:探究右美托咪定(DEX)不同给药方式对瑞芬太尼麻醉术后疼痛防治的效果.方法:选择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120例,ASA I-II级,随机分为A、B、C、D共4组,各30例.手术结束前10 min停止吸入七氟醚,结束时停止泵注瑞芬太尼.比较各组患者自主呼吸恢复、意识恢复和拔管时间,并记录术后不同时间患者的VAS评分、BCS评分、Ramesay评分和拔管后需追加芬太尼的例数,以及恶心、呕吐等情况.结果:A、C组的自主呼吸恢复和意识恢复时间小于B、D组(P>0.05),拔管时间明显小于D组(P<0.05),在术中瑞芬太尼的用量明显减少(P<0.05);而在拔管后需追加芬太尼的例数比较中,C组明显少于B、D组(P<0.05).在T1-T4时,A、C组的VAS评分明显低于B、D组(P<0.05),BCS评分明显高于B、D组(P<0.05).在T1-T2时,A、B、C三组的Ramsay镇静评分明显高于D组(P<0.05);T3时,A、C组的Ramsay的镇静评分明显高于B、D组(P<0.05);T4时,C组的Ramsay镇静评分明显高于A组(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联合腹横肌平面阻滞能促进自主呼吸恢复和意识恢复,防治妇科腹腔镜手术引起的术后疼痛,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值得推广.

  • 吗啡联合布比卡因腹横肌平面阻滞在腹式全子宫切除术术后镇痛中的应用和讨论

    作者:李学伦;梁年红;陈锦明;冯超群

    目的 探讨吗啡联合布比卡因腹横肌平面阻滞(TAPB)在腹式全子宫切除术术后镇痛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本研究采用前瞻性方法,选取拟行腹式全子宫切除术患者94例,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7例.患者全身麻醉后手术开始前15分钟左右行TAPB,对照组患者TAPB麻醉药物为0.5%盐酸布比卡因20 mL+生理盐水20 mL,共40 mL,观察组患者TAPB麻醉药物为0.5%盐酸布比卡因20 mL+吗啡10 mg+生理盐水20 mL,共40 mL.双侧TAPB分别注入20 mL麻醉药物混合液.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后2、4、8、12、18和24 h静息疼痛评分和活动疼痛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24 h内需要使用吗啡静脉患者自控镇痛(IV-PCA)的人数和吗啡IV-PCA总使用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首次使用吗啡IV-PCA时间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术后恶心和呕吐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 吗啡联合布比卡因TAPB较单纯布比卡因TAPB可显著降低腹式全子宫切除术术后患者24 h内疼痛评分、阿片类药物用量及其不良反应发生率,延长术后首次需要镇痛时间.

  • 腹横肌平面阻滞在腹式全子宫切除术中的应经验

    作者:洪玉;叶华;刘嘉羿;彭书崚

    目的 探讨腹横肌平面阻滞(TAP)技术在腹式全子宫切除术中的应用.方法 选择择期行开腹全子宫切除术患者50例,分为两组(n=25),腹横肌平面阻滞组(TAP组)和对照组.TAP组患者在全麻插管后实施B超引导下双侧腹横肌平面阻滞,对照组患者不行阻滞,两组患者术后均采用相同静脉自控镇痛方案.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各项监测指标的差异.结果 TAP组患者术毕清醒时间,术后VAS疼痛评分、排气时间、早期下床时间、出院时间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结论 腹横肌平面阻滞(TAP)技术在开腹全子宫切除术中能使患者早期苏醒,减少术后疼痛,提早下床活动及减少住院时间等作用,有益于患者术后快速康复.

  • 腹横肌平面阻滞联合腹直肌鞘阻滞在腹膜透析置管术中的应用

    作者:蔡畅;漆勇;李炎;刘礼霞;张豪杰

    目的 探讨患者在腹横肌平面阻滞(transversus abdominis plane block,TAPB)联合腹直肌鞘阻滞(rectus sheath block,RSB)的麻醉方式下行腹膜透析置管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行腹膜透析置管手术患者30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Ⅰ或Ⅱ级,体重指数(BMI) 18~ 30 kg/m2,随机分为3组:局部浸润组(L组)、TAPB组(T组)和腹横肌平面联合腹直肌鞘阻滞组(TR组).观察3组患者麻醉前(T0)、麻醉完成后(T1)、手术开始切皮时(T2)、关腹时(T3)、术后6 h(T4)、术后12 h(T5)和术后24 h(T6)等不同时间点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记录术中追加局麻药使用量,术后镇痛药使用量,术中及术后24 h内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及围手术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T3时间点,L组和T组MAP和HR明显高于TR组(P< 0.05);T4、T5时间点,L组MAP和HR明显高于T组和TR组(P<0.05);L组、T组术中罗哌卡因追加量和术后地佐辛用量明显多于TR组(P<0.05);L组术中罗哌卡因追加量和术后地佐辛用量亦明显多于T组(P<0.05).L组患者在T3、T4、T5时VAS评分高于T组和TR组(P<0.05).3组患者围手术期均未发生不良情况.结论 超声引导下TAPB联合RSB用于腹膜透析置管术患者的麻醉效果确切,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术中及术后镇痛效果良好.

  • 低剂量舒芬太尼联合腹横肌平面阻滞术后镇痛可加速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患者的康复

    作者:纪雪霞;周国斌;王庆;孙强;马珏;王晟

    目的 探讨有利于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患者快速康复的镇痛措施.方法 选择2016年9月~2017年8月广东省人民医院收治的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患者60例,ASAⅠ~Ⅱ级,年龄25~55岁,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A组为舒芬太尼1μg/kg+甲磺酸托烷司琼9.96 mg+凯纷200 mg+0.9%氯化钠溶液稀释至100 mL联合超声引导双侧脐平面腹横肌平面(TAP)阻滞;B组为舒芬太尼2μg/kg+甲磺酸托烷司琼9.96 mg+凯纷200 mg+0.9%氯化钠溶液稀释至100 mL,维持速度均为2 mL/h.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评估术后15 min、4、8、12、24、48 h疼痛程度,记录术后首次下床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和恶心呕吐发生率.结果与B组相比,A组患者术后15 min、4、8、12 h VAS评分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同时,与B组相比,A组患者术后首次下床时间和住院时间也显著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组2例患者术后出现轻度恶心、呕吐反应,发生率6.67%.B组6例患者术后出现恶心、呕吐反应,发生率20.00%.其中4例患者轻度恶心呕吐,2例患者中度恶心呕吐.结论 1 μg/kg舒芬太尼联合TAP阻滞在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后镇痛效果可靠,同时降低恶心、呕吐发生率,缩短术后首次下床时间和住院时间,有利于加速患者快速康复.

  • 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阻滞对胃癌患者术后免疫功能的影响

    作者:游学学;梅舒雅;赵伟红;张蔚;刘志毅;虞琦;赵为禄;罗佛全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TAP)阻滞对胃癌患者术后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收集行胃癌根治术的患者216例,随机分成TAP组和对照组,麻醉诱导后TAP组于超声引导下行双侧TAP阻滞,每侧注射0.35%罗哌卡因和0.5%利多卡因混合液20 mL,对照组注射等容量的生理盐水.记录术中全麻药物的用量、术后各时点的VAS评分及镇痛泵按压次数;分别于麻醉前、术后24 h及48 h测定患者外周血中CD3+CD28+T细胞、CD3+CD28-T细胞、CD3+T细胞占所有淋巴细胞的比例以及Treg细胞占CD3+T细胞的比例.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TAP组患者术中丙泊酚、瑞芬太尼、顺式阿曲库铵的用量、术后各时点的VAS评分以及镇痛泵按压次数均明显降低(P<0.05).术后24 h,TAP组CD3+CD28+T细胞比例下降幅度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24 h及48 h,TAP组CD3+CD28-T细胞的比例呈下降趋势,而对照组则呈大幅度升高(P<0.05);CD3+T细胞比例下降幅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Treg细胞的比例变化幅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引导下TAP阻滞可显著减少胃癌患者术中全麻药物及术后阿片类药物的用量,减轻了术后疼痛,对机体免疫功能具有保护作用.

289 条记录 11/15 页 « 12...789101112131415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