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203例体会
深静脉置管术在临床上已广泛应用,因为在抢救危重病人、长期静脉给药、肠外营养支持等方面的重要作用,而在神经外科重症病人中尤其众多.2008年5月至2010年2月,我科共完成203例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现总结如下.
-
经鼻气管插管在神经外科重症病人的应用及护理
-
神经外科重症病人的管道护理
神经外科重症病人往往需要留置多种管道,如脑室引流管、术野引流管、吸氧管、胃管、气管插管、气管套管、PICC留置管、导尿管等,因此,管道护理是神经外科重要的工作内容,它直接关系到神经外科护理质量的高低.如果管道护理不到位,可能导致出血、感染、呼吸困难、窒息等并发症,直接关系到疾病的转归,乃至病人生命.现总结报道如下.
-
外科重症病人早期肠内营养预防应激性溃疡出血的观察及护理
目的:对照观察外科重症病人早期肠内营养(enteral nutrition,EN)预防应激性溃疡出血的发生率.方法:83例住院病人随机分二组:实验组45例采用发病后12h开始EN支持;对照组38例采用发病后48h开始EN支持,分别对每例病人的胃液及粪便进行不同时间段的隐血情况监测,并且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应激性溃疡出血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01,实验组发生率为4/45,对照组为16/38.结论:外科重症病人实施早期 EN 可以预防应激性溃疡出血.
-
神经外科重症监护病人的观察及护理
神经外科重症病人病情复杂多变,并发症多、预后差,必须进行周密的观察方能及时发现,经综合分析方能正确判断病情,提高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发生.近年来,许多医院建立了神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ICU),ICU对严密观察病情,使病人得到良好的治疗和护理,提高治愈率,降低病死率有很好的作用[1].现对我科2007年1月-2007年12月在重症监护病房治疗的150例病人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
神经外科气管切开术后病人痰菌谱分析及对策
神经外科重症病人大多需要手术治疗,经常需要气管切开和使用呼吸机,而采用治疗手段又极易造成病人肺部感染,而肺部感染是神经外科重症病人常见的并发症之一.
-
介绍一种气管切开术后简易护理装置
神经外科重症病人,为渡过危险期,保持呼吸道通畅,改善肺通气,防止脑缺氧,往往需用行气管切开术.气管切开气道因失去上呼吸道对空气的过滤、清洁、加湿作用[1],进入下气道的气体温度、湿度降低,造成气道干燥,气道内分泌物干结在纤毛上,使纤毛运动能力丧失,分泌物不易排出而阻塞管腔,影响通气功能,导致气管抗感染能力下降,细菌侵袭力上升[2],易出现肺部感染,给护理造成一定困难.在实践中经反复探索与改进,使用自制简易护理装置,收到良好效果.
-
肠内营养管不同置管位置对发生吸入性肺炎的影响研究
随着外科重症病人肠内营养支持的普遍开展,各种并发症的报告亦日趋增多,其中吸人性肺炎是具危险性的并发症之一,严重者可导致病人死亡.通过护理观察发现,导致吸入性肺炎的诸多因素中,喂养管的位置是关键的因素.不同置管位置,吸人性肺炎的发生率相差很大,故对不同置管位置与吸入性肺炎发生的关系进行了初步研究,并总结了肠内营养时护理干预在预防和治疗吸人性肺炎中的作用.现报告如下.(本文得到何文祥老师、徐波老师的大力支持与帮助,特此致谢.)
-
强化肠外营养治疗对外科重症病人影响的研究
目的 探讨生长激素(GH)联合谷氨酰胺(Gln)的强化肠外营养(PN)治疗对外科重症病人机体组成及血清氨基酸谱变化的影响.方法 对2008年2~8月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强化PN治疗的资料进行分析.选择30例外科重症病人观察PN前后人体组成:非脂群(FFM)、体脂群(FM)、细胞外水/总体水(ECW/TBW)比率以及血清氨基酸谱的变化.所有数据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利用SPSS11.5统计软件分析.结果强化营养治疗较常规PN的FFM增加,FM减少,且ECW/TBW的比率维持不变;血清中多种氨基酸含量降低,Gln含量升高.结论 单纯PN支持,短期内较难纠正其骨骼肌的大量降解和体内液体的异常分布.强化营养治疗可以增加细胞对血中游离氨基酸的摄取和利用,改善细胞外液与细胞内液间的液体平衡.
-
外科重症病人的血糖控制
外科重症病人的血糖异常包括低血糖和高血糖状况.在临床实践中,由于外科重症病人自身的代谢特点决定,加之相对充分的静脉补液和营养支持,病人极少出现低血糖,往往表现为应激性高血糖.
-
神经外科重症病人的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进展
对于外科重症病人,特别是因为颅内肿瘤或其他病变手术后昏迷,以及重型颅脑损伤的病人,由于创伤和手术、饥饿和感染等原因,可以引起严重的代谢改变.在此阶段,病人常会发生严重的负氮平衡.
-
营养支持疗法在外科治疗中的地位和展望
现代营养支持治疗的研究及应用已逾30年。在我国,于60年代后期和70年代由北京、南京和上海数家教学医院首先进行了肠外营养(PN)和肠内营养(EN)的探索和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随后,各大、中医院也相继开展,至近十余年来其发展则更为迅速。研究和实践已充分证明,营养支持对外科病人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严重创伤或复杂手术后,维持良好的营养状态与病人的顺利康复密切相关。营养支持已成为救治外科重症病人不可缺少的手段。营养支持在外科的地位 1.营养支持能减轻外科病人的组织分解,保护器官功能应激或创伤病人在缺乏营养供给的情况下,组织的消耗很大。无论是能量不足,或是瘦组织群(LBM)的极度耗竭,都会导致重要器官的功能受损。有报道,若累计能量负平衡(NEB)达41840kJ以上,则ICU病人使用呼吸机和需要监护的时间均将延长,而且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率也增加。营养支持已成为ICU病人的重要治疗措施之一。通常情况下,中等应激病人需提供热量约125.5kJ/kg*d,氮量约0.2g/kg*d。应该指出,在用量上应有一定的灵活性。应认识到此时的治疗目的是减轻病人的负氮平衡,而不是一定要达到正氮平衡。用量太大会使脏器不堪重负而导致功能受损,反而不利于病人。具体用量需因人、因时而定,不要千篇一律。原则是用量要在机体的耐受范围之内。至于在ICU内采用PN抑或是EN,以往的实践已经为我们提供了信息。由于此时实行PN很容易发生感染性并发症(导管性败血症),因此多主张好尽量采用EN,以提高安全性。近年来,内镜辅助下的胃造瘘(PEG)或空肠造瘘(PEJ)在不少医院已经逐步积累了经验,很适用于非腹部手术的各种重症病人。
-
外科重症病人早期肠内营养执行流程的研究进展
早期肠内营养符合生理,有利于细胞、器官功能的恢复,降低感染等发生率,改善预后.然而,外科重症病人由于腹腔高压、血流动力学不稳定、肠功能障碍等原因,常导致早期肠内营养难以顺利实施,本文就外科重症病人早期肠内营养执行流程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外科危重病人肠内营养支持的观察和护理
0 引言在创伤、手术、感染等因素刺激下,机体产生应激,促分解代谢激素分泌增加,如儿茶酚胺、糖皮质激素、高血糖素、甲状腺素,以致蛋白质和脂肪分解加速,糖异生、肝内产糖量增加,血糖增高,使机体处于高分解代谢状态[1].同时,炎性介质、细胞因子、内毒素的作用更降低了危重病人的免疫功能[2].对危重病人实施合理的营养支持势在必行.近年来,在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治疗中,人们对肠道功能有了进一步的认识,认为肠道是一个中心免疫器官,而肠内营养(enteral nutrition, EN)对维持肠粘膜屏障功能、维持胃肠道正常的结构和生理功能、减少细菌移位、防止肝内胆汁淤积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3].因此,对于危重病人应尽可能的选择 EN支持.
-
基层医院36例外科重症病人全胃肠外营养治疗体会
基层医院开展全胃肠外营养(TPN)治疗,面临着设备投入相对不足的情况下如何安全有效地进行的问题.该科自1996年8月至1999年12月运用TPN治疗36例,其中肠瘘14例,急性胰腺炎15例.
-
神经外科重症病人的营养支持研究
神经外科重症病人常伴有意识障碍而无法主动摄食,且此类病人机体消耗较大,病情恢复较慢,若长期得不到有效的营养支持,不仅影响患者的病情恢复,还将引起其它的一系列并发症.因此合理的营养支持,对于病人能否安全渡过围手术期和顺利康复至关重要.尤其是肠内营养,不仅有良好的临床疗效,且费用低,并发症少,日趋被广泛应用.本文对照研究了自2002年至2004年收治的60例重症病人的营养支持治疗方法,分析如下.
-
股静脉穿刺置管在神经外科重症病人中的应用
神经外科重症病人多有昏迷、躁动、精神症状及长期输液后外周静脉穿刺困难,为保证正常治疗,我科自2000年1月至2001年12月采用股静脉穿刺置管124例,效果满意,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一、本组124例,男94例,女30例;昏迷82例,周围静脉穿刺困难者30例,躁动及有精神症状的病人21例;年龄19~80岁,平均43.7岁.留置管时间1~54 d,平均置管时间18 d.
-
完全胃肠外营养(TPN)在基层医院外科重症病人应用体会
自1968年Drdrick等首先成功实施TPN以后,如何能在较简单而安全的条件下有效地进行TPN治疗是急需解决的问题.我们根据本单位的实际条件,在以下方面加以改进及简化,收到良好效果.
-
完全胃肠外营养引起低磷血症1例报道
完全胃肠道外营养(TPN)的广泛应用,对外科重症病人围手术期提供了非同一般的营养支持环境,同时也出现了一些并发症,早期报道主要为插管及感染,近年来代谢并发症逐渐引起外科医生重视.本文就TPN应用后低磷血症所造成危害进行报道和分析.
-
腹腔室隔综合征的诊断与治疗
腹腔室隔综合征(Abdominal com-partment syndrome,ACS)在外科重症病人中发病率高,病情危重,死亡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