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76例远端胆管癌生存分析

    作者:赵轶国;乔岐禄;张隽;刘占兵;赵建勋;万远廉

    目的 分析76例远端胆管癌的临床和随访资料,研究影响远端胆管癌预后的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6年1月至2006年12月76例远端胆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以Cox回归模型,选择若干对预后可能产生影响的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筛选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结果 76例患者中,男性46例,女性30例,年龄21~88岁,中位年龄65岁.63例行手术治疗,其中21例行姑息性手术,42例行根治性切除术.根治术后1、3、5年的生存率分别为88%,41%,29%,中位生存期为33个月,根治性手术明显好于姑息性性手术(P=0.000).38例患者死于肝转移或术后复发.统计分析显示,患者的预后与年龄、性别、不同的肿瘤大小及分化情况、胰腺浸润、十二指肠浸润等因素无明显相关;而与是否行根治性手术以及是否存在肝转移显著相关.结论 根治性手术切除是主要的治疗措施,预防和治疗肝转移对于改善远端胆管癌患者的预后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胆管肿瘤 预后 生存
  • 胆管癌中乙型肝炎病毒和丙型肝炎病毒的感染及其与p53异常表达的相关性

    作者:周彦明;杨甲梅;李滨;殷正丰;徐峰;李殿启

    目的 探讨不同部位胆管癌中乙型肝炎病毒(HBV)和丙型肝炎病毒(HCV)的感染及其与p53异常表达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微粒酶免疫分析法检测312例肝内胆管癌(intrahepatic cholangiocarcinoma,ICC)、73例肝门部胆管癌(perihilar cholangiocarcinoma,PHC)和26例远端胆管癌(distal cholangiocarcinoma,DC)患者HBV、HCV血清标志物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和抗-HCV(anti-HCV),p53蛋白的检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结果 血清HBsAg阳性率在ICC中为48.4%(151/312),在PHC中为10.9%(8/73),在DC中为7.7%(2/26);anti-HCV阳性率在ICC中为2.9%(9/312),在PHC和DC中均为0.ICC、PHC和DC中p53异常表达率分别为30.1%(94/312)、23.3%(17/73)和19.2%(5/26);三组胆管癌中HBsAg和anti-HCV与p53异常表达均无显著性相关.结论 HBV,而非HCV感染可能与ICC的发生有关,p53基因的异常改变可能在HBV相关性ICC的发生过程中无重要作用.

  • 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术肝动脉重建17例分析

    作者:汪谢丹;郑启昌;胡青刚

    目的 总结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术后肝动脉重建的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9年9月至2006年9月17例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术中行肝动脉切除后重建资料及随访结果.结果 17例患者行联合肝动脉切除的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术,根据Bismuth-Corlett分型,Ⅱ型行骨骼化切除1例,Ⅲa型行右半肝或加右尾叶切除7例,Ⅲb型行左半肝或加左尾叶切除8例,Ⅳ型左半肝加全尾叶切除1例.16例患者行肝动脉端端吻合,1例用胃十二指肠动脉与肝动脉吻合,1例门静脉部分切除自身大隐静脉补片修复.7例行肝内胆管支撑加肝门胆管空肠吻合.17例术后出现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2~3 d明显缓解,1例上消化道出血治愈.术后彩色超声监测,显示重建肝动脉通畅.无术后30 d内死亡,随访15例,中位生存期为22个月(6~60个月).结论 联合肝动脉切除可以提高肝门部胆管癌根治率,肝动脉切除后重建能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 胆管内支架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28例分析

    作者:姜成文;宋希江

    目的评价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介入治疗的近期疗效. 方法将28例患者分3个治疗组,对术后血清总胆红素下降程度、支架阻塞发生率及患者的生存时间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内涵管植入组:60%的患者获得了3个月以上的通畅引流;术后2周血清总胆红素下降率超过50%者2例,平均存活4.5个月.胆道内支架植入组:50%患者获得10个月以上的通畅引流;术后2周血清总胆红素下降率超过50%者6例;平均存活6.5个月.胆道内支架植入+动脉栓塞化疗组:66.7%患者获得10个月以上通畅引流;术后2周血清总胆红素下降率超过50%者7例;平均存活8.8个月. 结论金属内支架通畅率高,结合栓塞化疗,可进一步延长患者的生存期.

  • 远端胆管癌切除患者术后生存的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路夷平;陈雷;乔岐禄;封国生;张能维;许光中;冷希圣

    目的 研究影响远端胆管癌手术预后的因素,为远端胆管癌手术方式的选择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对北京世纪坛医院、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和北京大学第一医院1995-2009年具有完整随访资料的103例远端胆管癌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应用Kaplan-Meier单因素分析法和Cox比例风险模型多因素分析法对10个可能对预后产生影响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1、3、5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72%、41%和25%,中位生存期为24.13个月;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表明手术方式、淋巴结转移、TNM分期和切缘情况与远端胆管癌术后生存有关;Cox比例风险模型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切缘情况、淋巴结转移和TNM分期是影响远端胆管癌切除术后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 切缘情况、淋巴结转移和TNM分期为远端胆管癌切除术后有关生存影响的独立因素,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为远端胆管癌首选的手术方式.

  • 肝胆管结石合并胆管癌的临床特点及防治

    作者:余正平;杨文军;金约朋;朱千东;陶崇林;周蒙滔;施红旗;张启瑜

    目的 探讨肝内胆管结石合并肝内胆管癌的临床特点及其防治.方法 对1990-2009年肝内胆管结石伴肝内胆管癌84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 肝内胆管结石合并肝内胆管癌的发生率占同期肝内胆管结石病例的4.6%(84/1840),术前明确诊断47例;肿瘤均发生于含结石的胆管处,以左肝多见;病程1~40年,平均18年.20例迟发性肝内胆管癌发生于取石后6-16年,平均9年.临床表现为久治不愈的肝脓肿、难以控制的肝内感染、肝内阻塞性进行性黄疸和影像学提示结石部位的肿瘤性改变.84例中晚期病例65例(65/84,77.4%).行根治性切除者仅35例,姑息性切除26例,射频消融4例,单纯活检19例.结论 (1)肝内胆管结石并发肝内胆管癌的概率较高.(2)对所有肝内占位性病变行术前、术中活检是避免误漏诊的重要方法.(3)早期诊断者行根治性切除可获得良好疗效.(4)对肝内结石伴胆管狭窄、肝段萎缩纤维化者行病灶肝段切除对继发胆管癌有预防作用.

  • 肿瘤多药耐药蛋白MRP1、LRP和GST-π在胆囊和胆管癌组织中的表达

    作者:金赟杰;刘厚宝;沈振斌;童赛雄;王炳生

    目的 探讨多药耐药(MDR)基因产物多药耐药相关蛋白(MRP1)、肺耐药蛋白(LRP)和谷胱甘肽S-转移酶-π(GST-π)在胆囊癌和胆管癌中的表达及其与耐药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的方法(IHC)检测实验组18例胆囊癌、36例胆管癌及对照组13例胆囊胆管炎症组织中MRP1、LRP及GST-π的表达情况,采用x2检验和Spearman检验. 结果 MRP.、LRP和GST-π在胆囊癌组织中的表达阳性率分别72%(13/18)、78%(14/18)和61%(11/18),在胆管癌组织中的表达阳性率为86%(31/36)、75%(27/36)和69%(25/3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3%(3/13)、23%(3/13)和23%(3/13)(x2=4.5,P<0.05).LRP在胆管癌年龄大于60岁组的表达阳性率93%(13/14)显著高于小于60岁组的64%(14/22)(X2=3.9,P<0.05).上述指标与性别、年龄、病理分期、病理类型、分化程度和淋巴结转移均无明显相关(P>0.05);MRP,和GST-π在胆囊癌和胆管癌的表达具有相关性,Spearman系数=0.569(P<0.05).结论 MRP.、LRP、GST-π在未经过化疗的胆囊癌和胆管癌组织中均有不同程度的高表达;胆囊癌和胆管癌的原发性多药耐药可能与MRP1、LRP、GST-π有关.

  • 经皮微波消融肝实质分隔联合门静脉栓塞计划性肝切除治疗肝门部胆管癌

    作者:洪德飞;沈国樑;张远标;范小明;罗祖炎;陈军法;成剑;黄东胜;彭淑牖

    目的 探讨经皮微波消融肝实质分隔联合门静脉栓塞计划性肝切除术(percutaneous microwave ablation liver partition and portal vein embolization for planned hepatectomy,PAPEP)在剩余肝体积(future liver remnant,FLR)不足的肝门部胆管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使用PAPEP技术体系治疗1例剩余肝体积不足的进展期肝门部胆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治疗方案:肝门部胆管癌Bismuth Ⅳ型(AJCC Ⅳa期),肿瘤侵犯右肝动脉和右门静脉.胆道穿刺引流减黄,总胆红素从200μmol/L降至50 μmol/L,B超定位下微波消融分隔(percutaneous microwave ablation liver partition,PMA)左内叶与左外叶,1d后B超引导下行右门静脉栓塞术(portal vein embolization,PVE),PVE后每周CT测量FLR.结果 PMA+ PVE后13d余肝体积(左外叶)增大至527.44 ml,占标准肝体积43.76%,较前增大37.55%.行右三叶联合尾状叶切除、左门静脉部分切除重建+软组织清扫术,术中未阻断肝门,无输注红细胞,手术时间350 min.术后并发膈下脓肿和十二指肠溃疡出血,经皮穿刺引流和保守治疗治愈,无其他并发症.术后3d肝门排气,术后4d进食.随访7个月无复发.结论 PAPEP治疗体系为FLR不足的进展期肝门部胆管癌行根治性切除提供一项新技术.

  • 肝外胆管癌组织中N-乙酰氨基葡萄糖转移酶Ⅲ、Ⅳ、Ⅴ活力的测定

    作者:金晓凌;王炳生;陈惠黎

    目的研究肝外胆管癌组织中N-乙酰氨基葡萄糖转移酶Ⅲ、Ⅳ、Ⅴ的活力及其意义.方法通过反相高效液相层析(HPLC)系统,测定15例肝外胆管癌以及15例良性胆道疾病组织中N-乙酰氨基葡萄糖转移酶Ⅲ、Ⅳ、Ⅴ(GnT-Ⅲ、Ⅳ、Ⅴ)的活力.结果肝外胆管癌组织中GnT-Ⅲ、Ⅴ活力升高,其中GnT-Ⅲ活力较良性组织增高约3.3倍;GnT-Ⅴ活力增高约13.5倍,尤以伴淋巴结转移的肝外胆管癌为甚(P<0.05).GnT-Ⅳ活力变化不大.结论 N-乙酰氨基葡萄糖转移酶Ⅲ、Ⅴ活力升高可作为肝外胆管癌存在或转移的标志物,有助于肝外胆管癌的诊断及预后判断.

  • 单中心11例肝内胆管细胞癌肝移植疗效分析

    作者:张彤;傅斌生;易慧敏;易述红;许赤;李华;张剑;汪根树;杨扬;蔡常洁;陆敏强;陈规划

    目的 评价肝内胆管细胞癌患者肝移植的疗效,并分析其预后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2003年10月至2008年12月间11例肝内胆管细胞癌肝移植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Kaplan-Meier生存率分析肝移植术后患者存活率及无瘤存活率. 结果 11例术后均得到随访,肝移植术后生存时间2.5~53个月,中位生存时间为9.0个月,其受者1、2、3、4年无瘤存活率分别为51.9%、51.9%、51.9%、51.9%,1、2、3、4年累积存活率分别为50.5%、50.5%、50.5%、50.5%.围手术期死亡率为0,肿瘤复发率45.5%,肿瘤复发患者存活2.5~lO个月(平均7.5个月),无瘤生存1~8个月(平均3.8个月).结论 肝内胆管细胞癌患者施行肝移植的预后不良,有淋巴结转移或门静脉侵犯或胆管侵犯者,应列为肝移植禁忌证.

  • 半肝切除联合血管切除和重建治疗肝门部胆管癌

    作者:李建国;林志川;李辉;许笃行

    目的 探讨半肝切除联合血管切除和重建治疗肝门部胆管癌的疗效.方法 本组10例患者分属Ⅲa、Ⅲb、Ⅳ型的肝门部胆管癌,施行右半肝切除+胰十二指肠切除+门静脉右支起始部切除重建1例;右半肝切除+门静脉右支起始部切除重建5例;左半肝切除+尾状叶左侧切除+门静脉左支起始部切除重建+肝动脉切除1例及左半肝切除+尾状叶左侧切除+门静脉左支起始部切除重建3例.结果 10例Ⅲa、Ⅲb、Ⅳ型的肝门部胆管癌患者行半肝切除联合血管切除重建根治联合性手术,无术后死亡.10例患者术后均获随访,1、2、3年生存率分别为50%、30%、20%.结论 采用半肝切除血管切除重建能提高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性切除率.

  • 原发性肝内胆管结石合并胆管癌

    作者:徐云峰;王凯;刘亚奇;徐智;王立新;侯纯升;周孝思;凌晓锋

    目的 总结原发性肝内胆管结石合并胆管癌的临床特征、诊断方法、治疗手段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北京大学第三医院1958年6月至2011年3月收治的原发性肝内胆管结石合并胆管癌709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709例原发性肝内胆管结石合并胆管癌20例(2.8%),获得随访17例,随访率为85%,中位随访时间2(0 ~15)年.胆管癌诊断前原发性肝内胆管结石病程15±11年(3 ~38年).有胆管炎的14例,其中重症胆管炎11例.合并肝脓肿12例,肝硬化或门静脉高压症15例.术前辅助检查提示合并胆管癌诊断的依次为CT、MRCP、B超、肿瘤标志物等.胆管癌的术前临床诊断率为55% (11/20).行胆管癌根治术4例,姑息性手术7例,探查活检术6例,非手术治疗3例.根治术后1例失访,其余3例均存活,目前存活时间分别为1年1例,5年2例.姑息性手术7例,术后失访2例,存活时间1年2例,3年1例,5年1例.未切除者存活时间均未超过1年.结论 对于原发性肝内胆管结石病例有以下情况者应提高警惕,(1)病史较长、有胆管炎.(2)合并肝硬化.(3)影像学提示胆管壁增厚或肝内占位病变.(4)肿瘤标志物升高.这些提示发生胆管癌的可能性大.对这些病例应严格定期随访,以便早期发现,获得根治切除者预后较好.

  • 肝门胆管癌根治术中用胃十二指肠动脉行肝动脉重建

    作者:汪谢丹;郑启昌;尚丹;沈新明;吴瑞乔

    目的 总结胃十二指肠动脉代替肝动脉重建在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术中的应用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2008年9例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术中,胃十二指肠动脉代替肝动脉重建临床资料及随访结果.结果 9例行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术肝动脉切除超过1 cm,利用胃十二指肠动脉代替肝动脉进行重建,其中1例联合门静脉部分楔形切除,自身大隐静脉移植修复,8例行肝内胆管支撑.9例术后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于2~3 d后明显缓解,1例术后3 d出现上消化道出血治愈,无手术死亡和住院死亡.术后2周彩色超声临测显示重建肝动脉通畅.9例随访1~4年,中位生存期为23(6~32)个月.结论 胃十二指肠动脉能较好地代替肝动脉重建,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 仅保留门静脉血供的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术

    作者:孙延富;王义;薛峰;陈科济;沈锋;吴孟超

    目的 探讨仅保留门静脉血供的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术的适应证和方法,以进一步提高肝门胆管癌的治疗效果.方法 对2006年7月至2007年12月收治的6例肝门部胆管癌,均采取左半肝切除、肝外胆管切除、肝动脉切除、右肝管空肠吻合术. 结果6例均顺利恢复,术后发生胆漏1例、无肝功能衰竭及围手术期死亡病例;术后随访10~23个月,均存活.结论 仅保留门静脉血供的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术在严格掌握适应证的前提下是可行的,可提高肝门部胆管癌的根治切除率,改善患者预后.

  • 影响肝内胆管细胞癌手术疗效的因素分析

    作者:蒋贝格;宗明;汤朝晖;杨广顺;姚晓平;吴孟超

    目的 探讨影响肝内胆管细胞癌(intrahepatic cholangiocarcinoma,ICC)手术疗效的因素.方法回顾218例手术治疗的ICC患者资料,对随访的158例患者行单因素(Kaplan-Meier法)及多因素(Cox Regression法)分析.结果 158例中,术后1、3、5年生存率分别为52.9%,23.4%,16.7%,中位生存时间15.5个月.单因素分析显示,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肝内转移、癌栓、手术方式、TNM分期与预后显著相关.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肝内转移(wald=4.071,P=0.044)、肝外淋巴结转移(wald=8.713,P=0.003)为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行规则性肝叶切除的93例患者(58.9%,93/158),其生存率明显高于肿瘤局部切除者(Log-rank=14.63,P=0.0001),行淋巴结清扫者的术后生存率明显高于其他方式处理者(Log-rank=5.49,P=0.0191).肝外淋巴结转移数量1~2枚者,其预后明显优于≥3枚或融合成团者(Log-rank=8.09,P=0.0045).结论 ICC肿瘤伴有肝内转移、肝外淋巴结转移或转移淋巴结数量较多(≥3枚)是影响手术疗效的重要因素,而规则性肝叶(或段)切除加淋巴结清扫,可提高术后的生存率.

  • 胆管癌组织中赖氨酰氧化酶样蛋白-2的表达及其与EMT的关系

    作者:高应鸿;李天宇;高占峰;蒋卫伟;王曙光

    目的 研究赖氨酰氧化酶样蛋白-2(1ysyl oxidase like-2 protein,LOXL2)及上皮-间叶样表型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标志物在人胆管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胆管癌恶性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 检测48例人胆管癌组织中LOXL2、E-cadherin、Vimentin蛋白的表达,同时结合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48例胆管癌组织中LOXL2、Vimentin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是71%(34/48)、46%(22/48),E-cadherin蛋白的表达缺失率为52%(25/48).胆管癌组织中LOXL2和E-cadherin表达缺失(r=0.394,P<0.05)、Vimentin的表达(r=0.406,P<0.05)具有正相关性,同时LOXL2蛋白的阳性表达与肿瘤发生转移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 2 =6.05,P<0.05),而与性别、年龄、肿瘤部位、肿瘤类型、肿瘤分化程度等无关.另外,Vimentin蛋白阳性表达(x 2 =6.467,P<0.05)、E-cadherin表达缺失(x 2 =4.057,P<0.05)与胆管癌的转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LOXL2蛋白在胆管癌组织中呈高表达,并可能通过诱导胆管癌组织EMT促进胆管癌的浸润和转移.

  • G9a特异性siRNA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在QBC939细胞中对G9a基因表达的影响

    作者:陈勇军;罗剑;郑建伟;陈波;王剑明;邹声泉

    目的 构建特异性组蛋白甲基转移酶Gga基因的siRNA表达载体并检测QBC939细胞对G9a表达的抑制作用.方法 设计、合成Gga特异性的短链寡核苷酸,经退火形成双链DNA片段,克隆到pSilencer neoTM 2.1-U6载体中,构建Gga特异性siRNA的表达载体,EcoR I+BamH I和EcoR I+Hind Ⅲ双酶切及测序鉴定重组体,并转染QBC939细胞,G418筛选出稳定表达细胞株,半定量RT.PCR方法和Western印迹法检测Gga 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 双酶切与测序鉴定证实成功构建了G9a.siRNA表达载体,转染人胆管癌细胞株QBC939后,在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对G9a的抑制率分别为55.2%和54.8%.结论 运用pSilencer neoTa 2.1-126载体构建的G9a.siRNA表达载体可有效抑制Gga在胆管癌细胞株QBC939中的表达.

  • 胆管癌组织幽门螺杆菌感染与预后负相关

    作者:贾犇黎;孟翔凌;汪正广;祁义军

    目的 研究胆管癌中幽门螺杆菌( 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情况及其基因型表达,并分析其临床病理参数与预后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PCR法对80例手术切除的胆管癌标本及30例对照标本进行HP检测,对所有阳性结果用PCR方法进一步检测细胞毒素相关蛋白基因(Cag A)、空泡细胞毒素(VacA)的三个基因亚型sla、m1和m2的表达,结合临床、病理资料对结果进行分析.连续性变量采用t检验,分类变量采用x2检验法或Fisher精确计算法,应用多元Logistic分析模型进行相关危险因素分析.结果 80例胆管癌中HP阳性检出率(71%),显著高于对照组(20%)(x2=23.418,P<0.05);57例HP阳性胆管癌中CagA、VacA sla、VacA m1和VacA m2阳性分别为30例、40例、5例和43例;HP的感染与肿瘤的位置相关(x2=27.580,P<0.05),与肿瘤的分期无关(x2=1.204,P=0.548);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HP感染阳性的患者发生胆管癌的可能性为阴性者的10倍之多( OR=10.531);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显示,HP的感染(HR =8.105,P=0.032)、TNM分期(Ⅱ/Ⅲ期HR =9.141,P=0.040,Ⅳ期HR=29.071,P=0.040)、手术根治情况(HR =9.531,P=0.015)均为胆管癌的独立预后因素,寿命表分析显示HP的感染对胆管癌术后生存时间存在影响(u=10.074,P=0.002),HP感染阳性的中位数生存时间较HP阴性者短7.25个月.结论 胆管癌患者中可能存在HP的感染,其感染的主要基因型为VacA sla/m2型;HP的感染与胆管癌的发生有关,对胆管癌预后存在不利影响.

  • 肝门部胆管癌36例诊疗体会

    作者:汤恢焕;彭创;常实;龚学军;何群;王宪伟;肖广发

    目的探讨肝门部胆管癌的诊疗方法. 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年1月至2003年 7月收治的36例肝门胆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果肝门胆管癌并非少见疾病,而首诊时误诊率较高(39%).36例均接受手术治疗,根治性切除术16例(44%),中位生存时间为30个月;1、3、5年生存率分别为93%(14/15),50%(5/10)和25%(1/4);各种非根治性切除术20例(56%),中位生存时间为16个月;1、3、5年生存率分别为47%(8/17),8%(1/12),0,(t=2.585). 结论早期诊断及根治性切除术能够提高肝门部胆管癌患者的术后生存率.

  • 胆管乳头状瘤14例的临床病理及外科治疗

    作者:屠金夫;黄秀芳;朱冠保;李剑敏;蒋飞照;张启瑜

    目的 探讨胆管乳头状瘤的临床病理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 对1993年1月至2006年6月经病理证实的14例胆管乳头状瘤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胆管乳头状瘤的主要临床表现为上腹部疼痛、黄疸及急性胆管炎.胆管乳头状瘤单发6例,多发8例;肿瘤位于肝外胆管6例,肝内胆管5例,肝内外胆管3例;伴轻中度不典型增生5例,癌变6例.术前影像学确诊2例.术后胆道镜检查发现病灶2例.14例患者均行手术治疗,6例肿瘤早期完全切除者术后无复发,3例癌变浸润者生存期在8个月内.结论 胆管乳头状瘤是具有很高恶变潜能的癌前疾病,术前确诊困难.MRCP和胆道镜检查有较高的诊断价值.胆管乳头状瘤单发者应早期行肿瘤局部切除,多发者治疗困难;根治性手术切除是主要治疗方法.

975 条记录 9/49 页 « 12...6789101112...4849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