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阻断缝隙连接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海马迟发性神经元死亡及Bax表达的影响

    作者:易陈菊;徐沙贝;唐颖馨;张强;骆翔;王伟

    目的 探讨阻断缝隙连接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海马迟发性神经无死亡(delayed neu-ronal death,DND)及Bax表达的影响.方法 术前2 h左侧脑室注射缝隙连接阻断剂甘珀酸(carbenoxolone,CBX),颈内动脉插线法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模型,采用TUNEL及免疫荧光技术,观察3 d后海马DND及Bax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 缺血再灌注生理盐水有45%的大鼠出现海马DND;用CBX后仅30%的大鼠出现海马DND,机率明显减小(P<0.01);与假手术组比较,缺血再灌注中CBX组Bax的表达水平明显增高,但低于缺血再灌注生理盐水(P<0.01).结论 缝隙连接与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引起的海马DND有密切关系,其原因可能与缺血再灌注后凋亡启动信号由缺血再灌注区通过缝隙连接向远隔部位播散有关.Bax参与了海马神经元凋亡的调节.

  • 大鼠脑缺血后海马CA1区胶质纤维酸性蛋白表达与迟发性神经元死亡的关系

    作者:张桂青;骆翔;喻志源;麻超;徐沙贝;王伟

    目的 观察大鼠大脑缺血再灌注后海马CA1区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的表达与迟发性神经元死亡的关系.方法 采用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再灌注模型(MCAO),将大鼠随机分为MCAO后3 d、7d、30 d组及假手术组,应用免疫荧光与TUNEL染色法分别观察脑缺血再灌注后不同时间点缺血侧海马CA1区GFAP表达情况和迟发性神经元死亡(DND)的变化.结果 (1)3 d组海马DND阳性(DND+组)的MCAO大鼠、海马DND阴性(DND-组)的MCAO大鼠与假手术组大鼠比较,缺血侧海马CA1区GFAP染色的平均光密度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GFAP阳性细胞的形态发生变化;(2)7 d组大鼠缺血侧海马CA1区GFAP阳性细胞大量活化增殖,表现为胞体变大.突起增多;DND(+)、DND(-)组海马CA1区GFAP染色的平均光密度较假手术组增高(P<0.01),且DND(-)组的GFAP平均光密度较DND(+)组明显增高(P<0.01);(3)30 d组大鼠缺血侧海马CA1区GFAP表达呈瘢痕样改变,DND(+)、DND(-)组与假手术组比较其GFAP染色的平均光密度明显增高(P<0.05),且DND(+)组的GFAP平均光密度较DND(-)组明显增高(P<0.05).结论 大鼠MCAO后星形胶质细胞反应性变化的差异可能与海马CA1区迟发性神经元死亡的发生有关.

  • 依达拉奉对小鼠缺血性脑损伤的保护作用

    作者:周岚;何国厚;刘勇;王云甫;魏国耀

    目的研究依达拉奉对小鼠缺血性脑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昆明小鼠36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单纯缺血组(单缺组)、术后即刻给药组(即刻组)、术后6 h给药组(6 h组)、术后12 h给药组(12 h组)、术后24 h给药组(24 h组),并建立小鼠单侧永久性大脑中动脉栓塞模型,依达拉奉腹腔注射,术后每天对小鼠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共3 d;脑组织切片用TTC(红四氯唑)染色后测量并分析脑梗死体积占总体积近似百分比.结果单缺组与即刻组、6 h、12 h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后者与24 h组比较亦有显著性差异.脑梗死体积占总体积近似百分比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论单侧永久性大脑中动脉栓塞后12 h内使用依达拉奉可以减少脑梗死体积,改善神经功能.

  • 葛根素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作者:吴海琴;张蓓;张桂莲;常明则;展淑琴

    目的研究葛根素对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4血管闭塞法建立SD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并给予葛根素干预,于缺血再灌注后6、24、72 h、5、7 d进行HE染色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分别检测大鼠脑组织海马CA1区神经元数目、形态变化和bc1-2表达.结果 (1)脑缺血再灌注后6、24 h海马CA1区神经元未见明显死亡,再灌注后72 h、5、7 d葛根素组神经元存活数目显著高于无药物干预的再灌注组;(2)葛根素组与再灌注组比较各时间点bc1-2表达均明显增多;(3)葛根素组与再灌注组神经元存活数目与bc1-2阳性细胞数均呈显著正相关.结论葛根素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可延缓迟发性神经元死亡的发生,其机制可能与葛根素上调抗调亡基因bc1-2表达有关.

  • 脑缺血再灌注后海马CA1区谷氨酸的表达变化及氟桂利嗪的影响

    作者:陶定波;胡志云;姜长斌;雷征林

    目的观察暂短性脑缺血再灌注后沙土鼠海马区谷氨酸的表达变化以及氟桂利嗪干预的影响.方法按照Kirino的方法, 制作缺血再灌注模型. 于缺血再灌注后1、 2、 7天采取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谷氨酸表达, 并于7天在电镜和光镜下观察组织学变化.结果缺血再灌注组1天及2天海马CA1区谷氨酸表达增高(P<0.01), 7天恢复正常. 光镜及电镜可见给药组存活的神经元数目明显多于缺血再灌注组(P<0.01).结论谷氨酸表达增高可能是鼠脑海马区迟发性神经元死亡的原因之一, 氟桂利嗪可抑制谷氨酸的表达, 对缺血的神经元起保护作用.

  • 缝隙连接对局灶性脑缺血后海马迟发性神经元死亡及神经行为学的影响

    作者:易陈菊;徐沙贝;唐颖馨;张强;骆翔;王伟

    目的 探讨阻断缝隙连接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后海马迟发性神经元死亡(DND)及神经行为学的影响.方法 术前2 h左侧脑室注射缝隙连接阻断剂甘珀酸(CBX),对照组左侧脑室注射生理盐水.颈内动脉插线法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术后72 h采用尼氏染色检测海马迟发性神经元死亡.术后24 h和72 h进行神经行为学评分,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观察阻断缝隙连接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72 h后海马迟发性神经元死亡及神经行为学的影响.结果 不用CBX预处理,大脑中动脉缺血模型72 h后有45%的动物出现海马DND,用CBX预处理后,DND发生率降到30%,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CBX干预组的行为学评分明显比对照组低(P<0.01).结论 阻断缝隙连接可以减少局灶性脑缺血后海马迟发性神经元死亡的发生率,改善局灶性脑缺血术后动物行为学表现.

  • 海人酸致鸡耳蜗传入神经元迟发性死亡

    作者:孙虹;Richard.J.Salvi;丁大连;Eri.Hashino;Marlene Shero;郑向阳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谷氨酸(Glu)类似物海人酸(kainic acid,KA)导致鸡基底乳头(以下称为"耳蜗")传入神经元迟发性神经元死亡(delayed neuron death,DND)及相应的耳蜗电生理改变,探讨兴奋性神经元死亡的发生规律.方法34只成年来亨鸡分3组.第一组经左耳蜗鼓阶灌注高剂量KA(5 mM,KA-H组)后测量不同时点的CAP、CM和DPOAE,并观察耳蜗显微和超微结构变化;第二组灌注低剂量KA(0.3 mM,KA-L组)后只观察各时点耳蜗形态变化;第三组灌注Hank氏液(HBSS)作对照.结果①KA灌注后,KA-H和KA-L组高毛细胞(THC)下方的传入树突均迅速水肿,CAP振幅大幅下降;矮毛细胞(SHC)的形态不受影响.②KA灌注后,KA-H组大量传入神经元于2~4周后发生DND并有不可逆听力损伤,但THC长期存活;而KA-L组传入神经元数目无明显减少,且神经元和髓鞘病变在1周后开始恢复.结论①KA以剂量依赖性方式选择性损伤鸡耳蜗传入神经元;局部高浓度可造成DND,其发生的时间在KA处理2~4周后;②鸡耳蜗THC可在没有传入突触联系的情况下长期存活,这可能用作实验模型;③为推测人类耳蜗兴奋性损伤及其机理,有必要用生理性递质Glu对哺乳动物进行在体实验.

  • 谷氨酸对豚鼠耳蜗传入神经元的兴奋毒性损害

    作者:蒋明;孙虹;张永全;贺广湘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谷氨酸导致豚鼠耳蜗传入神经元兴奋性损伤性质及耳蜗形态、电生理改变.方法:经耳蜗鼓阶灌注高浓度谷氨酸(Glu-H,20 mmol/L,10 μl)、低浓度谷氨酸(Glu-L,10 mmol/L,10 μl)后检测不同时点复合动作电位 (CAP)反应阈,并观察耳蜗显微和超微结构变化. 结果:①Glu-L组(≤1 d)及Glu-H组CAP反应阈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明显提高(P<0.001);Glu-L组(≥1周)CAP反应阈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两给药组(Glu-H,Glu-L)蜗轴半薄切片Ⅰ型螺旋神经节细胞部分出现空泡样变化,胞浆变淡,胞核皱缩;正常对照组与给药组(Glu-H)之间螺旋神经节细胞病变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两给药组电镜下耳蜗传入神经树突末梢、有髓神经纤维、Ⅰ型螺旋神经节细胞有变性坏死,呈明显的剂量依赖性,Glu-L组的神经元病变4周内可基本恢复,而Glu-H组进行性加重,由变性发展到坏死.结论:谷氨酸鼓阶灌注可导致豚鼠耳蜗传入神经元形态和功能的损害.小剂量(10 mmol/L)的谷氨酸可导致耳蜗传入神经系统的可逆性损害,而大剂量(20 mmol/L)的则可导致不可逆的神经元损害.

  • 灯盏花素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迟发性神经元死亡的保护作用

    作者:彭海东;涂晋文

    目的观察灯盏花素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海马CA1区迟发性神经元死亡的保护作用.方法夹闭Wistar大鼠双侧颈总动脉20 min造成脑缺血模型,再灌注7 d后,观察灯盏花素低、高剂量对海马CA1区神经元组织病理学及神经元密度的影响.结果缺血再灌注后灯盏花素组海马CA1区组织学状况明显改善,神经元密度显著增加(与模型组比较P<0.01),且与剂量无明显关系(P>0.05).结论蛋白激酶C抑制剂灯盏花素能减轻脑缺血再灌注后海马CA1区迟发性神经元死亡,具有脑保护作用.

  • 缝隙连接胞间通讯对大脑中动脉缺血后海马迟发性神经元死亡的影响

    作者:焦莉;徐沙贝;唐荣华;骆翔;王伟

    目的 观察探讨星型胶质细胞缝隙连接胞间通讯变化对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流后海马区迟发性神经元死亡(DND)的影响.方法 建立大鼠短暂性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流模型.利用尼氏染色、TUNEL方法 观察再灌流后星型胶质细胞缝隙连接蛋白抑制剂CBX对海马DND的影响.结果 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流后3 d、7 d海马神经元明显脱失,部分CA1、CA2区神经元凋亡;应用CBX后TUNEL阳性神经元数目明显减少,幸存神经元数目增加.结论 星型胶质细胞缝隙连接蛋白抑制剂CBX可有效抑制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后海马神经元DND.

  • 益智胶囊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海马CA1区神经元迟发性死亡及学习记忆功能的影响

    作者:李琳;王卫东;吴航宇;孙莉莎;徐江平

    目的:观察益智胶囊对全脑缺血后大鼠海马CA1区神经元迟发性死亡及学习功能的影响.方法:使用四血管闭塞(4-VO)法制成大鼠急性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计数脑缺血再灌注脑损伤后1、2、4、8及40d时,大鼠海马CA1区正常神经元数量;并用Morriss水迷宫观察脑缺血再灌注脑损伤后40d时各组大鼠的学习记忆功能.结果:从缺血再灌注后第2d起,益智胶囊(100mg/kg)组大鼠海马CA1区正常神经元数量明显多于缺血对照组(P《0.01).同时,MORRIS水迷宫法检测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脑损伤后40d时的学习记忆功能,益智胶囊(100mg/kg)组大鼠明显好于缺血对照组大鼠(P《0.01).结论:益智胶囊对全脑缺血后大鼠海马CA1区神经元具有保护作用,并可改善大鼠的记忆功能障碍.

  • 尼莫地平对大鼠原代神经细胞缺血再灌损伤的保护作用

    作者:冀宏;黄启福

    目的:脑缺血再灌后海马CA 1区神经细胞发生迟发性神经元死亡(DND),与兴奋性神经毒有关.本文观察尼莫地平对原代神经细胞缺血再灌的变化影响.

  • 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流后海马p53及p21的表达

    作者:刘红梅;高天明;佟振清

    以往认为,脑缺血后迟发性神经元死亡(delayed neuronal death, DND)主要是一种被动的坏死过程,近年来的资料表明主动的细胞凋亡与DND紧密相关[1].但目前对脑缺血后细胞凋亡的分子机制尚不清楚.全脑缺血后DND与p53、p21基因是否有关以及这两者之间是否有关,国内外少见报道.本文对此作一探讨.

  • 柿叶黄酮对大鼠急性前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作者:贝伟剑;李楚源;王德勤;彭文烈;朱心红

    目的:研究柿叶黄酮对大鼠急性前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大鼠Pulsinelli四血管阻断方法造成前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予柿叶黄酮不同剂量灌胃给药12天,每天2次,实验大鼠分别在造模后第8天处死,取大鼠脑海马组织制作石蜡切片,光镜观察脑海马神经细胞及组织形态学变化.结果:柿叶黄酮高、中、低剂量均能提高大鼠急性前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活CAl锥体神经细胞密度,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柿叶黄酮对大鼠急性前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神经元具有保护作用.

  • 磁共振成像评价交叉性小脑神经机能联系不能

    作者:童秋云;付军

    交叉性小脑神经机能联系不能(crossed cerebellar diaschisis, CCD)是一种幕上局灶性脑损伤后同时对侧小脑半球出现血流减少和代谢降低等继发性变化的现象[1],临床表现为与原发病灶不相符合的定位体征.CCD的发生机制并不明确,可能是神经传导通路受到抑制,也可能是由血流动力学改变或者迟发性神经元死亡导致[2].

  • 胰岛素对短暂脑缺血海马CA1区迟发神经元死亡的影响

    作者:雷琦;闫剑群;赵英贤;刘勇;肖新莉

    目的通过形态学观察,研究胰岛素对短暂脑缺血大鼠海马CA1区迟发神经元死亡的影响.方法线栓法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再灌注模型,胰岛素组术前腹腔注射胰岛素和葡萄糖使血糖维持在正常范围,模型组注射生理盐水,再灌注后第1、3和7天取材,HE染色观察计数海马CA1区正常神经元.结果再灌注后1、3、7d模型组海马CA1区正常神经元为176.00±4.24、110.75±7.89和59.00±8.41;胰岛素组为:178.00±8.52、166.00±6.06和92.50±9.98.结论胰岛素可延迟局灶性短暂脑缺血后海马CA1区迟发性神经元死亡,这可能是其发挥脑保护作用的机制之一.

  • 脑缺血后迟发性神经元损伤与细胞凋亡

    作者:何建成

    细胞凋亡是指细胞受到一些特殊信号刺激后,通过启动其内部遗传机制,按照固有程序,形成级联式信息传导和基因表达,终导致细胞死亡.近年来的研究表明,脑缺血后迟发性神经元与细胞凋亡关系密切.对脑缺血后迟发性神经元死亡与细胞凋亡关系的研究将有助于更进一步了解脑缺血的发病机制及防治药物的研制,因此具有重要的意义.现就脑缺血后迟发性神经元损伤与细胞凋亡的研究概述如下.

57 条记录 3/3 页 « 12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