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锲而不舍,生命重来李宁与肝脏移植
起死回生不是神话急慢性肝病出现肝功能衰竭及严重并发症是病入濒临死亡的预警信号.
-
甲硝唑过量服用中毒致肝坏死1例
甲硝唑是临床上治疗滴虫病、阿米巴病、厌氧菌感染的重要药物.其治疗不良反应报道较多,本例为甲硝唑过量服用致肝坏死,现报告如下.
-
《乙型肝炎慢加急性肝功能衰竭严重程度评估的预后评分系统的建立》临床应用初探
目的对柯伟民教授建立的一种适用于乙型肝炎慢加急性肝功能衰竭严重程度评估的预后评分系统进行临床应用及探索.方法对我院65例乙型肝炎慢加急性肝功能衰竭病例应用该系统进行评分,与原系统数据进行对比;并对其中一组数据(肝脏大小指数)替换为甲胎蛋白指数,并与原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其中的差别.结果采用该预后评分系统分析,与原预后评分系统预测符合,具临床指导意义.对其中一组数据(肝脏大小指数)替换为甲胎蛋白指数,并与原数据进行对比,对预后的判断的敏感性有一定程度的增加结论该预后评分系统适用于乙型肝炎慢加急性肝功能衰竭严重程度的评估,简单、易行、客观、敏感性高,值得基层医院推广使用.可考虑增加甲胎蛋白指数充实、完善该评分系统.
-
自制压迫止血棒小经验
我院进行人工肝治疗时,血管通路的建立一般以桡动脉和同侧肘正中静脉为首选,个别血管条件好的病人也会采用双侧肘正中静脉.由于这些病人都是肝功能衰竭,机体的凝血机能差,这就给治疗后的动静脉按压止血带来一定的难度.起初,我们采用人工手法按压,也就是在治疗后由医生负责局部按压,这样做通常按部位准确,虽然能较好的压迫止血,但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如本来经过按压后的动静脉穿刺部位已经不再出血.但这个时候病人在起床时不自觉用手撑住床,于是就可能会导致穿刺部位再次出血,而且往往这个时候再次按压会需要更长时间.病人活动起来也十分不方便,还有就是如果遇到危重病人需要抢救,就会带来更大不便.
-
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肝功能衰竭28例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肝功能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于2014年1~12月入住我科的肝功能衰竭患者28例,均用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对比手术效果.结果:治疗后,患者肝功能指标、凝血功能指标都得到有效控制.结论:人工肝支持系统对于治疗肝功能衰竭有显著疗效,值得在临床治疗中进一步推广应用.
-
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肝功能衰竭28例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肝功能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于2014年1~12月入住我科的肝功能衰竭患者28例,均用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对比手术效果。结果:治疗后,患者肝功能指标、凝血功能指标都得到有效控制。结论:人工肝支持系统对于治疗肝功能衰竭有显著疗效,值得在临床治疗中进一步推广应用。
-
89例毒鼠强中毒病人的救治和护理体会
毒鼠强是一种剧毒药物,其毒性较氰化钾强100倍,国内外已明令禁止生产.但由于生产工艺简单、成本低、效益高,因此仍有一些小企业违法生产,在社会上特别是农村应用较普遍.毒性强对人剧毒,主要刺激脑干,损害神经、心肌、骨骼肌,人误食后10多分钟即可发病,如果救治不及时,则迅速因脑损伤、心肝功能衰竭而死亡.我院2001年1月至2002年5月共收治毒鼠强中毒病人89例,现将院外院内救治情况和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
恩替卡韦在乙型肝炎慢加急性肝功能衰竭中的应用
目的:分析恩替卡韦在乙型肝炎慢加急性肝功能衰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8月-2018年8月54例乙型肝炎慢加急性肝功能衰竭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随机数字表的方法,将其划分成对照组与实验组,各27例.对照组运用内科标准疗法实施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运用恩替卡韦实施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全面对比.结果:实验组的存活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恩替卡韦能使乙型肝炎慢加急性肝功能衰竭患者的生存率大幅度上升,具有良好的生活质量,从而此种方法可以成为治疗乙型肝炎慢加急性肝功能衰竭患者的首选方法,应获得临床医学人员的广泛推广.
-
抗结核药物致急性肝功能衰竭死亡11例临床分析
目的提高对抗结核药物治疗引起肝功能衰竭的认识,减少因抗结核治疗导致的肝衰竭和临床死亡的发生.方法对11例结核病抗结核治疗期发生急性肝衰竭死亡的病例和22例严重肝功能损害经护肝治疗后恢复的病例的临床特点和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抗结核药物性所致急性肝衰竭多出现在抗结核治疗3月以后,老年人多见,平均年龄51.38±14.57岁,半数以上(7/11)合并HBV感染,临床症状较明显,黄疸出现早而重,以黄疽指数升高为主的肝功能异常,晚期有明显的肝性脑病表现,腹膜炎腹水形成以及凝血酶原活动度显著降低.从症状出现到死亡时间为66.5±44.5 d.结论重视和监测结核病化疗引起的肝功能损害,对有肝功能损害尤其是以黄疸为主要表现者要及早停药进行综合护肝治疗.黄疸指数(TBIL)比ALT及AST在指导临床治疗和判断预后更有意义.
-
抗结核化疗对73例肺结核合并乙肝病毒感染肝功能影响的分析
我国是乙型肝炎高发区,肺结核患者同时合并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较常见,此类病人在抗结核治疗中容易出现肝功异常导致治疗中断或失败,甚至引起暴发性肝功能衰竭而死亡.为此,我们对73例肺结核合并HBV感染患者在肮结核化疗过程中对肝功能的影响进行了密切观察,现分析如下:
-
抗结核板式组合药致肝功能衰竭2例报告
抗结核板式组合药是我国实施DOTS策略中被广泛使用的免费抗结核药物,其治疗方法为大剂量间歇疗法.我市在使用过程中先后发生2例肝功能衰竭病例,现报告分析如下.
-
"保肝"药物的合理应用
一、常见肝脏疾病1.感染性疾病:(1)病毒性肝炎:是目前我国为常见的肝脏疾病,其病原包括甲,乙,丙,丁和戊五种类型的肝炎,甲型和戊型肝炎呈急性过程,而其中的乙型和丙型肝炎极易发展为慢性肝炎(CH-Chronic Hepatitis),甚至发展为肝炎后肝硬化(PHC-post Hepatitis cirrhosis)和原发性肝癌(HCC-Hepatocellular carcinoma).(2)血吸虫病:其肝脏损害至晚期可导致血吸虫性肝硬化,急性血吸虫病血清中球蛋白显著增高,而血清ALT轻度增高,至晚期血吸虫病可致肝硬化,白蛋白与球蛋白比例倒置,血清白蛋白明显降低;(3)细菌性或阿米巴性肝脓肿;(4)钩端螺旋体病:其中的黄疸出血型可有肝功能的明显损害,甚至发生肝功能衰竭;(5)疟疾;(6)肝吸虫病、包虫病;(7)肝脏结核病;(8)肝脏霉菌病,等等.
-
自身抗体与血浆炎症指标联合检测在肝硬化合并肝功能衰竭患者中的诊断价值分析
目的 分析肝硬化合并肝功能衰竭的自身抗体与血浆炎症指标联合检测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15年7月—2016年7月收治的肝硬化合并肝功能衰竭患者45例,并纳入观察组,另外选择相同时间内健康体检者45名,纳入对照组.分别测定两组的自身抗体与血浆炎症指标,将测定的结果 作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的血清PCT、CRP和IL-6水平分别为(1.92±0.34)μg/L、(14.21±1.63)mg/L和(0.75±0.05)ng/L,高于对照组的(0.21±0.05)μg/L、(7.02±1.03)mg/L和(0.31±0.02)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PCT、CPR以及IL-6阳性率分别为0.0%、2.2%和2.2%;显著低于观察组的88.9%、86.7%和8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健康者的自身抗体可能存在阳性,在肝硬化合并肝功能衰竭的诊断中选择自身抗体与血浆炎症指标联合检测能更准确诊断,临床价值较高.
-
急性肝功能衰竭治疗的研究进展
急性肝功能衰竭是原来无肝病受损后短时间内发生的严重临床综合征,死亡率高.常见的病因是病毒性肝炎.脑水肿是主要的致死原因.除少数中毒引起者可用解毒药外,目前无特效疗法,原位肝移植是目前有效的方法.急性肝功能衰竭(acute livre failure ALF)预后恶劣,死亡率高达70%~80%.其病因学、发病机制、诊断、治疗和预后判断等方面的研究,近年来都有不同的进展.本文重点就其治疗方面的研究进展作简要综述.
-
优思弗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酒精性肝病疗效观察
随着经济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社会交往活动的增加,近年来,我国酒精性肝病(ALD)患者明显增多,目前已成为我国常见肝病之一.该病主要因长期大量饮酒所导致,临床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肝脏肿大或有压痛、严重的患者可能出现肝功能衰竭而导致死亡等.所以,ALD严重影响了患者的健康和生命,而目前对该病的治疗除了强调必须戒酒外,还没有其他更有效的方案,因此探讨该病的有效治疗方法就具有重大的意义.近年来,对48例ALD患者采用优思弗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的治疗方案,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
急性胰腺炎并肝脏损害68例临床分析
急性胰腺炎(AP)是消化系统常见的危重症之一,约20%患者可能因并发全身性炎症反应(SIRS),多器官功能衰竭(MODS)等严重并发症而转为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死亡率很高.AP肝功能衰竭的发生率较肺和肾功能衰竭要少见约5%,一旦发生肝功能衰竭则死亡率较高.本文回顾性分析近3年来68例急性胰腺炎并肝脏损害病例,探讨其病因,临床特点及治疗转归.现将结果总结如下.
-
妊娠合并肝功能衰竭的的死亡病例分析
病历资料患者,女,18岁,因停经7个月,胎动消失10+天,全身皮肤、黏膜黄染1周,1998年2月24日11:30分收入院.入院时:T 35.8℃,P 82次/分,BP 19/11Kpa,神志清,精神萎靡,嗜睡,全身皮肤黄染、干燥,巩膜黄染,心肺未闻及异常,腹膨隆,肝脾未及,宫高24cm,左枕前,无胎心,双下肢浮肿(+),妇科检查外阴发育正常,阴道通畅,宫颈光滑,B超示死胎,羊水少,入院前两天,在县医院诊治,查肝功为ALT,r-谷胺酰转肽酶,血清总胆红素明显升高,治疗无效转入我院,入院后急查尿常规示尿Pro(+),UR0(+),BLD(+),考虑肝肾功能损坏,不排除感染可能,给予青霉素、庆大霉素预防感染并静脉给予支链氨基酸,止血敏,维生素K1以纠正肝肾功能损害,预防凝血障碍.
-
脉冲式色素浓度分析法吲哚菁绿清除试验在肝衰竭患者预后判断中的价值
目的 探讨以吲哚菁绿清除试验15 min滞留率(ICGR15)为指标评价肝衰竭患者的肝脏储备功能并判断其预后.方法 根据出院时的临床转归将126例肝衰竭患者分为治愈好转组79例及未愈组47例,另取肝衰竭倾向患者24例作为对照.用脉冲式色素浓度分析法(PDD法)检测患者的ICGR15(单位为%).结果ICGR15基本数值与动态数值判断肝衰竭预后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02及0.917,ICGR15基本数值的诊断临界值为54.7,敏感度0.766,特异度0.686,ICGR15动态数值的诊断临界值为56.75,敏感度0.957,特异度0.814;肝衰竭及肝衰竭倾向患者ICGR15基本数值分别为55.51±12.15和44.99±10.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969,P<0.001);肝衰竭患者好转组ICGR15基本数值及动态数值分别为50.85±10.32和50.49±9.14,未愈组分别为63.34±10.98和68.36±10.80,两组间 ICGR15基本数值及动态数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6.416,P<0.001; t=9.909,P<0.001);好转组患者的ICGR15动态数值以基本不变或下降为主,未愈组患者则以上升为主,两组的变化趋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27.862,P<0.001).结论 对肝衰竭患者进行ICG清除试验,其ICGR15数值尤其是其变化趋势可以作为评价患者肝脏功能及疾病严重程度的指标,也可以作为判断预后的良好指标.
关键词: 肝功能衰竭 肝脏储备功能 脉冲式色素浓度分析法 吲哚菁绿 -
血塞通注射液治疗慢性乙型肝炎高胆红素血症的疗效观察
慢性乙型肝炎出现高胆红素血症多表现为肝细胞性黄疸,常伴不同程度的肝内胆汁淤积,病情加重时易导致肝功能衰竭.我们采用血塞通注射液为主治疗慢性乙型肝炎高胆红素血症,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
肝功能衰竭中医证素分布研究
目的探讨肝功能衰竭中医证素特征,以便于对肝功能衰竭进行更有效的中医药干预.方法自行设计调查表,对300例肝功能衰竭患者的 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肝功能衰竭病位在肝胆,主要病及脾胃,中医证素总体分布湿热为多见,其次为血瘀、气滞、气虚、湿阻 、阴虚、阳虚、寒湿、痰浊等.急性肝功能衰竭患者以湿热、亡阴、亡阳为多;亚急性肝功能衰竭患者以湿热、痰浊、气滞为多;慢加急性( 亚急性)肝功能衰竭以湿热、血瘀、气虚为多;慢性肝功能衰竭患者以血瘀、气虚、阴虚、湿阻为多.结论急性及亚急性肝功能衰竭以多以实 证为主,慢加急性(亚急性)肝功能衰竭及慢性肝功能衰竭为虚实夹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