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椎体软骨黏液纤维瘤1例

    作者:张亚斌;王俊鹏;朱佳

    患者 女,51岁.腰部疼痛伴右小腿麻木、无力6年.在当地就诊并诊断为椎间盘突出,其治疗不详,近2月自感症状加重,行走约为200 m后右小腿无力,休息后可缓解,在当地行腰椎间盘CT扫描示:L3、4,L4、5椎管狭窄.遂来本院就诊,专科体检:L2椎体,L3、4,L4、5椎间隙压痛,叩击痛阳性,双下肢肌力、感觉均正常,右腿抬高试验、加强试验阳性.

  • MR T2*mapping定量评价腰椎间盘退变的研究

    作者:黄磊涛;丁毅;张宁;刘远;赖琦;吴霞;曾献军;张斌;戴闽

    目的 评价MR T2*mapping成像技术在定量分析腰椎间盘退变中可行性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67例下腰痛患者(病例组)及21例无症状志愿者(对照组)L1~S1共440个椎间盘行3.0T MR扫描获取T2* mapping横断位图像和T2 WI图像,分别对所有椎间盘行Pfirrmann分级及前后纤维环及髓核进行T2*值测定,数据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不同Pfirrmann等级的前纤维环和髓核的T2*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P=0.001;P=0.000).病例组和对照组L3/L4的前纤维环T2*值有统计学差异(P=0.043),病例组和对照组L2/L3、L3/L4、L4/L5、L5/S1的髓核的T2*值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病例组和对照组L1/L2及L4/L5的后纤维环的T2*值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腰椎间盘退变是从髓核及后纤维环开始的且以L4/L5为主;T2*mapping成像技术能为影像学诊断腰椎间盘退变提供很好的依据.

  • 腰椎椎体后缘软骨结节的CT探讨

    作者:殷好治;梁福民;王希林;傅晓芹;梁付奎

    目的提高对椎体后缘软骨结节的认识.方法对52例椎体后缘软骨结节CT表现进行综合分析.结果本病的3项主要CT特征性表现,即软骨结节、椎体后缘骨质缺损区和凸向椎管内的骨突环碎片.结论CT扫描对椎体后缘软骨结节具有首肯诊断价值.

  • CT定位在腰椎间盘溶解术中的应用探讨

    作者:俞琴;周映华;冉隆富;夏秀芸;袁蓉

    椎间盘溶解术是近年来国际上发展起来的一项新的介入疗法,它是借助影像的监测,经皮穿刺,局部注射生物制剂,溶解退变突出的纤维环和髓核组织而不影响脊柱、椎管等结构,以解除对神经根的压迫,消除症状的一种方法[1].

  • 腰椎CT扫描定位方法的改进

    作者:申富坤;付建设;吴晓芹

    腰椎CT扫描是我们日常工作中常见的部位之一,它对腰椎间盘病变、腰椎先天性疾病、外伤以及肿瘤等疾病的诊断越来越被临床所认可.在腰椎扫描时通常使用的方法是先扫描侧位定位片,以定位片的S1椎体或T12的肋骨为腰椎扫描的定位标记.但是在日常工作中常常会遇到这样一些问题,例如,腰椎骶化或骶椎腰化,侧位片上T12肋骨短小或肋骨重叠,单用正位定位片做扫描计划时又不能变换GAN TRY角度等,这样给准确的定位和提高扫描质量及诊断带来困难.我们通过几年的工作观察 ,总结出了侧位定位片加正位定位片同时定位的方法,提高了定位和诊断的准确性.我们使用PQ 6000型CT机,方法如下.

  • 腰椎间盘及小关节真空现象CT诊断价值

    作者:崔文胜

    腰椎间盘及小关节真空现象(vacuum phenomenon,VP),即椎间盘内及小关节腔积气,作为腰椎间盘及小关节退变的征象已成共识,为了进一步提高对此征象的认识,笔者收集了27例具有此征象的腰椎CT,进行回顾性分析.

  • 双氯芬酸钠肠溶片致成人血尿1例

    作者:张抗怀

    患女,34岁,因腰椎间盘轻度膨出致腿痛,自服双氯芬酸钠肠溶片(商品名扶他林,每片25 mg,北京诺华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批号X0204 201111),1日1次,25 mg,睡前口服.连续服用7 d,服药d8,患者发现尿液呈红色,为全程血尿.无尿频、尿急、尿痛等症状.停药后观察,嘱多饮水,d2肉眼血尿逐渐消失.随访1周,未再发生血尿.

  • 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9例

    作者:宋锡刚;张惠萍

    1 临床资料高位腰椎间盘突出9(男7,女2)例,年龄18~72(平均49)岁,病程8~36(平均15) mo. 均有腰背痛,但无明确压痛点. 伴有大腿前方痛、股四头肌肌力减退、膝反射减弱5例,坐骨神经痛、足拇背伸肌力减退、跟腱反射减弱3例,直腿抬高试验阳性4例,2例跟臀试验阳性. 均经腰椎正侧位X线平片及CT,MRI检查、腰椎管造影而确诊.

  • 三维正脊术治疗腰椎间盘(膨)突出症的护理体会

    作者:周瑜

    三维正脊术是指胸腰椎间盘(膨)突出症为主的许多脊柱相关性疾病,根据脊柱三维活动原理,通过三维正脊仪在电脑监控下,施以操作医生的正确手法在瞬间得以矫正,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 自拟中药"腰腿痛方"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观察

    作者:高晓鹏

    目的观察自拟中药"腰腿痛方"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观察。方法将7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采用内服中药"腰腿痛方"治疗及针刺,7d为一疗程,3个疗程后评价疗效;对照组仅行针刺治疗,疗程同治疗组。结果治疗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4.44%,对照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82.35%,两组病例治疗后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自拟中药"腰腿痛方"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疗效肯定。

  • 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护理

    作者:庄迎春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骨科常见病。由于现代人日常的不良姿势、劳损及退行性变等原因,本病的发病率逐渐上升,而且呈低龄化趋势。在本病的治疗过程中护理具有重要的作用,而中医护理对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明显的优势。文章主要从常见症状护理、专科护理、饮食护理、情志调理、生活起居护理五个方面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中医护理进行了阐述。

  • 腰椎间盘及髓核结构的解剖学测量与探究

    作者:石勇

    目的 测量腰椎间盘及髓核的高度与径线,为人工髓核的设计与置换提供解剖依据.方法 选取正常成年尸体108具,截取腰椎完整标本,测量腰椎间盘及髓核前缘、后缘、左缘、右缘的高度和横径、矢状径长度.结果 成人L3~S1腰椎间盘高度呈中高低趋势(前缘特殊,为低中高趋势),髓核呈高中低趋势(前缘特殊,为中高低趋势),椎间盘横径、矢状径呈低中高趋势,髓核横径、矢状径呈中高低趋势.结论 腰椎间盘及髓核高度均为前缘>左缘=右缘>后缘,横径与矢状径比值基本恒定.应根据我国人口的腰椎间盘及髓核的解剖学特点设计人工髓核的型号,确定置换人工髓核的位置.

  • 正常与退变腰椎间盘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的对比研究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马强华;韦骏;叶建军;杨晓萍;陈纲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及表观弥散系数测量值(ADC值)在腰椎间盘退变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并对可能影响ADC值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方法:对24例健康志愿者和16例腰腿痛患者进行常规T2WI及DWI扫描检查,进行相关研究.结果:正常腰椎间盘ADC值与年龄、性别、体重指数均无相关性.正常与退变椎间盘平均ADC值分别为(1.82±0.70)×10-3 mm2/s和(1.22±0.27)×10-3 mm2/s,正常与退变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弥散加权成像ADC测量值对退变椎间盘的诊断有一定的临床价值,利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ADC值诊断退变椎间盘时可不考虑年龄、性别和体重指数的影响.

  • 腰椎间盘HIZ的低场MRI表现

    作者:李永明;张向华;曹德生;李兴胜

    目的:分析腰椎间盘HIZ在低场MRI的影像学表现.方法:对我院2015年7月至2016年7月行低场MRI检查的320例腰椎间盘HIZ影像学表现进行分析.结果:在320例腰椎间盘HIZ患者中,有两个以上椎间盘发现HIZ者115例(35.9%),腰椎间盘HIZ以腰4/5节段发生率高,共计208例(65.0%);共有490个腰椎间盘发生HIZ,HIZ发生在椎间盘纤维环后正中者330个(67.3%);发生于后部正中偏左右者93个(19.0%).发生在椎间盘纤维环前部者62个(12.7%);320例HIZ患者中,以腰部疼痛为主诉症状者89例(27.8%),同时合并下肢神经学症状者95例(29.7%),同时合并有腰部活动受限、不适者55例(17.2%).结论:低场MRI能够清楚显示腰椎间盘HIZ,腰椎间盘HIZ对患者腰痛的筛检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 腰椎间盘各节段退变形式与年龄及腰椎曲度变化的关系

    作者:贺燕林;郝宏毅;马小芳

    目的 探讨腰椎间盘各节段退变形式与年龄及腰椎曲度变化的关系.方法 采用改良Pfirrmann分级系统评估腰椎间盘退变分级,取MRI正中矢状位T2WI图像测Cobb角.结果 L2~S1椎间盘退变分级均≥4级的患者以≥50岁为主,而<50岁的患者椎间盘退变主要表现为L4~5和(或)L5~S1椎间盘退变≥4级,L2~4均<4级,即L4~5、L5~S1椎间盘先受累,随着年龄的增加,腰椎间盘退变程度逐渐增加,退变节段增多.以Cobb角从大到小依次为3组、4组、1组、2组.腰椎间盘退变≥4级较退变均<4级的患者Cobb角大,但是在腰椎间盘退变的患者中,累积的节段越多,Cobb角越小;累积腰椎下位节段的较累积上位节段的Cobb角大.结论 腰椎间盘各节段退变形式与年龄密切相关,随着年龄增加腰椎间盘退变呈多节段逐渐由下向上发展;腰椎间盘各节段退变形式与腰椎曲度变化具有相关性,腰椎间盘蜕变后,腰椎曲度变直,但是在腰椎退变的患者中,累积节段越多,曲度变直的程度越小.

  • 针刺华佗夹脊腰穴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观察

    作者:韩继忠;李忠林

    目的观察应用华佗夹脊腰穴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以华佗夹脊腰穴为主,坐骨神经分布区的穴位为辅的针刺方法.结果本组146例病例,经治疗治愈81例,占55.5%,显效43例,占29.5%,好转12例,占8.2%,无效10例,占6.8%,总有效率93.2%.结论运用华佗夹脊腰穴为主穴,能消除或减轻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症状和体征.

  • 11例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及治疗

    作者:韩敬凛;李晨旭;穆希胜;梁柱天

    目的探讨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特性.方法用手术的方法治疗11例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结果本组病例占同期手术病例的1.34%;有各种外伤占72.7%.临床表现特点为临床症状轻,而体征相对较重,腰部僵硬,脊柱后突或侧弯较成年人多见,直腿抬高试验多呈强阳性.CT及MRI检查可明确诊断.术后优良率达91%.结论外伤和畸形是造成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主要原因.保守治疗无效时可考虑手术,手术尽量采用对脊椎干扰小的术式.

  • 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适应证的选择与疗效的关系

    作者:王兰廷;穆希胜;梁柱天;陈波;韩敬凛;蒙跃冲;李晨旭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效果与手术指征选择的关系.方法对24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手术治疗,术前采用客观评分的方法选择患者.手术方式采用椎板开窗或半椎板切除或全椎板切除.结果经过1-4年的随访,全组病例优等率为83%.积分高者,直腿抬高<60度者优等率高,有个体因素患者手术效果不佳.结论客观评分的方法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指征的选择是较为理想的方法,它可排除人为的主观因素干扰,提高手术成功率.

  • 腰椎间盘囊肿1例

    作者:王贯中

    1 患者,男,21岁.因右下肢疼痛渐加剧一周,于1997年9月26日入院.患者入院前一月曾在一次体育运动后感腰部疼痛不适,未作任何治疗而缓解.一周来无特殊诱因,感右下肥疼痛,并逐渐加剧,休息不能缓解,改变体位疼痛剧烈,不能直腰行走,大小便正常,不发热,经CT检查示L5S1椎管内低密度囊性肿物.

  • 椎间盘退变的MRI与病理学研究

    作者:胡炜;王洪波;王筠;朗毅;佟敏;黄异飞

    目的 研究并对比腰椎间盘退行性病变的MR1表现和病理学改变.方法 选择15具新鲜尸体标本作为研究对象,总共有33个腰椎间盘,对这15具标本进行MRI检查,并对33个腰椎间盘标本进行病理大切片,切片层面共89层,对病理诊断表现和MRI表现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33个腰椎间盘标本均出现纤维环退行性病变,有21个腰椎间盘标本在T2W1显像中呈带状高信号;病理可见有21个腰椎间盘髓核内有坏死的细胞碎渣残留,T2W1加权像中显示为斑点状低信号,病理可见23个内折纤维环和19个外折纤维环,内折纤维环表现为内突向折曲低信号,外折纤维环表现为折角低信号;病理可见有2个椎间盘中的纤维环内有大裂隙,T2WI加权像中有低信号;病理可见有7个腰椎间盘发生退行性病变,其纤维组织生长快速且呈分支状,T2W1加权像中显示为低信号.结论 对腰椎间盘退行性病变进行MRI检查,能够有效提高其确诊率,为腰椎间盘退行性病变的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505 条记录 23/26 页 « 12...181920212223242526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