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中颅底肿瘤颧颞入路切除12例报告

    作者:兰青;黄强

    脑膜瘤10例:岩尖3例、鞍结节1例、蝶骨嵴6例(其中2例侵入前颅底及眶内);海绵窦旁颅咽管瘤1例;岩尖神经鞘瘤1例。大型肿瘤(直径>6cm)5例,中型肿瘤(直径3~6cm)6例,小型肿瘤(直径<3cm)1例。 所有病人均行MRI检查,以了解肿瘤与颅底结构关系。对肿瘤内有较多血管流空信号者,采用术前放疗或放射介入超选择性供血动脉栓塞,以减少肿瘤血供。 将Yasargil切口延至耳前颧弓下2cm,额部在发际内过中线4cm。切开皮肤后,确认颞浅动、静脉,保留其后支于皮瓣外,在其前方切开帽状腱膜及颞浅筋膜,于颞深筋膜浅层分离皮瓣,以保护面神经分支。至颧弓处,在下颌关节前方,于腮腺和咬肌间剥离咬肌筋膜,显露颧弓,予以离断。如向后过度分离,易损伤颞下颌韧带。将颞肌剥离,翻向颞下。钻颅孔4处,第1孔在额骨颧突后方,即所谓关键孔,第2孔位于第1孔上方冠状缝上,第3孔位于颧弓根的正上方,第4孔位于第3孔上方颞骨鳞状缝上。如扩大为颧颞眶入路,则另增加2颅孔,第5孔位于眉间矢状线上,第6孔位于其后方冠状缝上。去除颞骨瓣后,将近颅底部分骨质咬除或以电钻磨去。颧颞眶入路时(本组中2例),游离眼眶上半部眶筋膜,用脑压板向下拔开眼球,于眶顶板前缘内、外方向眶内打2小孔,由此送入线锯,锯开眶顶板及眼眶内、外上缘,取下上眼眶。 12例患者中有6例肿瘤全切除(50%),3例肿瘤次全切除(25%),3例肿瘤大部切除(25%),未产生面神经分支损伤或下颌关节活动障碍等手术并发症。 讨论:颧颞入路显微手术可充分满足中颅底肿瘤的手术要求。取下颧弓后,可使颞肌不受颧弓阻挡,完全与颞骨剥离,翻向颞下,使中颅底的视觉空间直径扩大1cm以上,只需轻抬颞叶即可使中颅底暴露满意,减少对颞叶的牵拉和损伤。对肿瘤向天幕下生长者,又可较易切开小脑天幕(本组中3例),显露斜坡上半部、岩尖、脚间池等部位;对向前颅底及眶内侵犯的肿瘤,可以颧颞眶入路,打开眶顶甚至外侧壁,充分暴露眶内及前颅底,容易达到全切除的目的。

  • 侧颅底疾病的外科治疗及颅底重建(附20例报告)

    作者:伊海金;郭泓;李福雷;刘丕楠;王春红;倪富强;杨仕明

    目的 探讨侧颅底疾变的外科治疗和体会.方法 回顾性分析20例侧颅底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颞骨占位性病变破坏内听道、颈静脉孔区等占位病变与颅内沟通者11例,采取经迷路、乳突腔引流以及经乳突切除肿瘤手术;中耳炎性疾病破坏鼓室、鼓窦天盖与颅内沟通者2例,采取扩大乳突根治手术;外伤与畸形造成侧颅底骨质破坏,脑脊液耳漏、鼻漏7例,采取经迷路、乳突修补手术.结果 其中颞骨占位性听神经瘤3例、面神经肿瘤3例、静脉孔区胆固醇肉芽肿1例、原发于颞骨的胆脂瘤4例,肿瘤均完全切除;中耳胆脂瘤2例,乳突根治术后无复发;Mondini畸形合并内听道底骨质缺损导致耳漏2例、颞骨骨折致耳漏5例,术后脑脊液漏消失.重要的神经、血管、位听器官以及颅底和颅脑组织得到保护或重建.结论 外科手术是治疗侧颅底疾病的主要方法,术中应注意保护重要的血管、神经、位听器官以及颅底、颅脑组织.

  • 耳颞部朗格汉斯组织细胞增生症(附10例报告)

    作者:唐金勇;农辉图;农东晓;苏纪平;徐志文;唐安洲;陈若泽

    目的 研究耳颞部朗格汉斯组织细胞增生症(LCH)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回顾分析10例经病理证实的耳颞部LCH病例.10例中男女各5例,年龄1~60岁,平均18.3岁.3例为韩-薛-柯病,7例为嗜酸性肉肿.临床主要表现为耳颞肿胀、颅骨缺损、耳漏、鼓膜穿孔、耳道肉芽、耳鸣、眩晕、耳聋、头痛、尿崩症等.结果 8例接受手术加放疗后痊愈,2例接受手术后化疗治愈.遗留尿崩症、侏儒症各1例.结论 LCH根据临床表现、影像学及组织病理学特征可做出诊断.手术、放疗和化疗是治疗LCH的有效疗法.尽管LCH病情危重,只要未累及重要生命器官、不误诊、及时合理治疗,一般预后良好,但其后遗尿崩症或侏儒症残疾则顽固难治.

  • 颞骨岩部胆脂瘤的手术治疗

    作者:杨仕明;梁晓杰;韩东一;黄德亮;杨伟炎

    目的探讨颞骨岩部胆脂瘤的临床特征、手术治疗及疗效.方法对1993~2002年收治的14例颞骨岩部胆脂瘤均经过手术证实和病理确诊.其中先天性3例,后天性11例.均有重度感音神经性聋或全聋和不同程度的周围性面瘫.手术取颅中窝入路9例,经迷路入路3例,迷路-颅中窝联合入路2例.术中见14例有耳蜗、骨迷路骨质破坏.颈内动脉暴露4例,颈内静脉暴露3例.面神经连续性存在,行全程面神经减压5例;面神经迷路段中断6例,行面神经改道吻合4例,2例因难以辨别中枢段断端,未行手术修复;内听道段损伤1例,因标志不清,无法修复;另外2例术前面肌萎缩,术中面神经未予手术修复.结果术后随访8个月至6年,除1例因复发行4次手术外,其余病人均未见胆脂瘤复发.按House-Brackmann面神经功能评级标准,全程减压5例中3例由Ⅲ级恢复到Ⅱ级,2例无恢复.面神经吻合4例中3例由Ⅳ级恢复到Ⅲ级,1例无变化.结论颞骨CT扫描在临床诊断上具有重要意义.手术是唯一的治疗方法,比较理想的手术入路为颅中窝或颅中窝-迷路联合入路.术中以完全清理病灶为主,尽量一期修复面神经功能.

    关键词: 胆脂瘤 颞骨 岩部 面瘫
  • 颞骨恶性软骨母细胞瘤1例

    作者:毕秀敏;张志刚

    软骨母细胞瘤是临床上尚有争论的一种原发性软骨肿瘤,大多数学者仍将其列入良性肿瘤,我科收治1例颞骨恶性软骨母细胞瘤,报道如下.

  • 鼻窦胆脂瘤2例报告

    作者:李淑洁;王玉芝;赵玉莲;张峰;高振峰

    胆脂瘤多见于颞骨,其他尚可见于肾、皮肤、中枢神经系统、颅顶、眶、下颌骨及鼻窦等部位,发生于鼻窦的胆脂瘤较罕见.因其病变特点及辅助检查缺乏特异性表现,容易误诊误治,我科曾收治2例,报道如下:

  • 上颌骨前壁先天性胆脂瘤1例

    作者:覃艾球;杨建洪

    先天性胆脂瘤多见于颞骨或小脑脑桥角,原发于上颌窦、额窦、筛窦、蝶窦的先天性胆脂瘤亦有文献报道.但原发于上颌骨壁的先天性胆脂瘤极少见,文献罕见报道.我科曾收治1例,报告如下.

  • 颞骨骨折后胆脂瘤形成1例

    作者:徐开伦;罗通勇;岳胜清;邓晓奕;戚晓清;范永香

    病人,女,10岁,3年前因头部被砸伤后致右颞骨纵形骨折,脑挫伤昏迷10 d,伴脑脊液耳漏,治疗2个月后出院.出院时耳漏停止,外耳道狭窄未处理.既往无中耳炎病史.半年前,右耳疼痛、听力下降明显.检查:右外耳道口内0.5 cm处完全膜性闭锁.CT扫描示右外耳道闭锁,乳突鼓窦及外耳道有较大的低密度影.

  • 颞骨内面神经纤维瘤误诊1例

    作者:刘咏虹;郑明秀

    颞骨内面神经纤维瘤较为少见,临床表现差异甚大,有些病例早期无明显症状和体征,故容易误诊.我科曾诊治1例以耳闷、听力下降为首发症状,并被误诊为卡他性中耳炎的病例.现报告如下.

  • 岩骨痛风病变累及颞下窝1例

    作者:冯永;张友伟;肖健云;赵素萍;刘季威

    裴某,女,64岁.因右耳闭塞感伴听力逐降下降,于1998年6月18日入院,患者诉自1995年以来,无明显自觉诱因,右耳闭塞感及听力下降,外院诊断为"右耳鼓室积液",并予抗炎及右鼓室抽液,短期缓解.1996年下半年起发现右外耳道狭窄,经CT扫描发现"右颞骨良性肿瘤合并外耳道狭窄",未采取特殊治疗.半年来自觉病情加重而来我院.门诊以"右颞骨肿块累及外耳道"收入院.起病以来,饮食睡眠和大小便正常.既往史及个人史无特殊记载,家族中无类似病例.体格检查:全身一般情况尚可,颈部及全身其它部位淋巴结未扪及,心、肺、腹等检查未见异常.专科检查:右耳廓无畸形,乳突区无红肿、压痛,右颞颌关节区稍隆起,轻压痛.张口正常,颞颌关节区无弹响.右外耳道前上壁皮肤向后下方明显突起并堵塞外耳道,但皮肤完整,色泽正常,轻压痛.外耳道无分泌物,鼓膜不能窥及.左耳、鼻及咽喉等均未异常.实验室检查:CT检查报告示左颞骨岩锥鳞部骨质病变呈膨胀性生长,累及右外耳道及颞颌关节,边界清,其内正常骨纹消失,乳突、中耳内结构未见异常,良性病变可能大.三大常规、肝肾功能、肝脾B超及心电图等均正常.

  • 中耳乳突颅内巨大恶性血管外皮细胞瘤1例报告

    作者:熊光仲;黄威;张治平;卢永德;任基浩

    患者男性,15岁。因头部及右耳疼痛伴眩晕3个月,头痛加重并呕吐半月入院。住院前1周曾在外院诊断为中耳炎而行乳突凿开术,因渗血不止而中止手术。术后症状加重,右耳伤口仍出血,头痛难忍伴恶心呕吐,疑乳突炎并发脑脓肿收入耳鼻喉科行乳突探查术,未发现胆脂瘤及炎症病变,但见乳突内有出血性肉芽组织样病变。取组织活检报告血管外皮细胞瘤。因侵犯颅内而转神经外科治疗。 检查:慢性病容,体瘦。听力图示右耳呈混合性耳聋,右耳乳突切口处有血性液外渗,走路不稳,Romberg征(+)。CT扫描右颞部占位病变,肿块大约6cm×5cm×5cm。占据幕上幕下,右颞骨乳突部骨质明显破坏,CT值47,密度不均。MRI示右颞部占位病变,肿块占据幕上幕下,T1、T2像呈高低不均信号,肿块大小与CT相似。全麻下取右颞顶枕幕上幕下联合切口入路。术中发现右颞骨、乳突、岩骨等组织严重腐蚀破坏。肿瘤位于右颞顶硬膜,粘连紧密,肿瘤呈红色,血运非常丰富,质地中等,包膜不完整。肿瘤大约6cm×6cm×5cm,右颞叶明显受压。肿瘤骑跨于右天幕上,后下部分扩展至右小脑脑桥角水平。显微镜将中耳乳突及颅内肿瘤全部切除。残留巨大空腔用带蒂颞肌填塞,并用颞肌筋膜修补硬脑膜,术后恢复良好。CT扫描复查未见肿瘤及死腔,病理报告:恶性血管外皮细胞瘤。建议行放射治疗,病人拒绝而出院。

  • 颞下窝进路TypeB技术在颞骨岩部胆脂瘤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冯国栋;杨华;刘庆松;司江勇;李颖;王斌;魏兴梅;高志强

    目的 探讨颞下窝径路TypeB技术在颞骨岩部巨大迷路型胆脂瘤切除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8月~2017年4月北京协和医院耳鼻咽喉科收治的5例巨大迷路型颞骨岩部胆脂瘤患者的临床资料,5例患者中曾行开放式乳突根治1例,岩骨次全切除(保留听囊)1例,开放式乳突根治后再行岩骨次全切除(保留听囊)1例,入院后5例患者均接受颞下窝径路TypeB手术切除.结果 5例患者均手术完整切除,显微镜下术腔无死角,检查无胆脂瘤残留.所有患者颈内动脉均有不同程度胆脂瘤包绕,均沿胆脂瘤基质与颈内动脉壁的间隙分离干净.术后均行MR+ DWI随诊1~2.5年,未见复发.5例患者术后术侧均全聋.1例面神经完整者术后H-B Ⅱ级;2例舌下神经-面神经吻合患者,其中1例术后1年H-B Ⅲ级,另1例术后随访1年H-B Ⅳ级;2例头痛患者术后症状均消失.5例患者术后1个月均可正常饮食.结论 颞下窝径路TypeB技术可以安全、彻底切除复杂的巨大迷路型岩部胆脂瘤,未引起严重并发症.但早期反复手术失败影响对相关功能的保留和重建.

  • 颞骨骨折治疗与影像诊断分类探讨

    作者:全世明;彭本刚;佟献增;苗旭涛;王欣

    目的 结合病例分析,就颞骨骨折的手术选择、药物治疗、影像学诊断分类方法等进行探讨.方法 选取该院2001年1月~2009年12月期间颞骨骨折患者64例,对手术选择、药物治疗、颞骨骨折影像诊断分类、预后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按纵行、横行、混合型、其他分为4类,其中纵行骨折43例,横行骨折15例,混合型骨折4例,其他类型2例.64例病例中,仅有7例行颞骨骨折复位固定,其余经营养神经、改善微循环、激素、高压氧舱等保守治疗,面瘫、听力下降、眩晕等症状大多恢复或明显改善.讨论 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颞骨治疗的关键.除凹陷性骨折采取复位内固定外,药物保守治疗仍然是颞骨骨折并发脑脊液耳鼻漏、面瘫、感音神经听力损失、眩晕、耳鸣的主要治疗方式.在传统颞骨骨折三分类法基础上的四分类法具有优点.

  • 单侧颞骨胆固醇肉芽肿一例及文献复习

    作者:余宏;袁素仙;高雪

    患者,男,22岁,因右耳听力下降一年,耳后溢液半个月,不伴耳鸣、耳漏、耳痛、头痛、眩晕等.无外伤、手术及感染史于2010年6月8日入院.体查:右耳后上方局限性隆起,大小约4 cm×6.5 cm,质较硬、固定、无压痛.乳突表面皮肤变薄、充血,轻压痛,骨质缺损,乳突尖有一0.5 cm×0.5 cm瘘口,挤压见褐色粘稠物流出.外耳道后上壁向前隆起,遮盖部分鼓膜后上方,前下方鼓膜无明显异常,外耳道皮肤色泽正常,耳道无溢液、溢血.纯音测听:右耳传音性聋,右耳气-骨导差30 dB.

  • 颞骨内主要骨管的形态观测

    作者:王灵战;田耕;毕伏龙

    目的为颞骨各骨管相关疾病的影像诊断及手术治疗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利用探针及游标卡尺测量32块成的中国人颞骨各骨管的有关数据.结果咽鼓管骨部长10.40 mm,鼓室口4.46 mm×3.58 mm,峡部开口2.31 mm×1.45 mm;岩大神经管长13.93 mm;鼓膜张肌半管长11.86 mm;颈动脉管垂直段高7.51 mm,水平段长15.79 mm;岩鳞裂长7.25 mm,鳞鼓裂长13.88 mm,岩鼓裂管长5.68 mm,岩鼓裂管颅底开口距下颌窝中央7.42 mm.结论经乳突咽鼓管骨部手术扩张管腔时应防止损伤其毗邻结构;颅中窝手术在分离颞骨岩部前面覆盖的硬脑膜时,注意不要损伤岩大神经和膝神经节;颞下颌关节的病变通过穿行岩鼓裂管的结构可能会影响中耳的功能.

  • 颞骨的解剖学标本制作和体会

    作者:刘金生;刘锦宇;汪昌学;涂良携;姜苏明

    目的探讨成人颞骨标本的制作方法.方法 选用经防腐固定、结构完整的成人头颅标本12具.分别经乳突及颅内颞骨岩部逐层解剖,经乳突后鼓室入路,行乳突切除,依次暴露鼓膜、听骨链、前庭阶和鼓阶.经颅内颞骨岩部逐步磨除颞骨骨质,暴露蜗螺旋管底圈、半规管及附近结构.结果 通过本方法制作出了听骨链、鼓室、耳蜗底转及半规管标本.结论 :通过以上方法制作的颞骨标本结构完整连续性好,在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研究生的教学中该标本有助于认识与理解颞骨内复杂结构.

  • 应用聚氨酯包埋法制作位听器及诸结构的铸型标本

    作者:饶利兵;李莉;余中华;易传安;田海文;向长和;谢正兰

    位听器及诸结构的铸型相对人体其他器官或肢体铸型结构有所不同.位听器及诸结构均为骨性管腔结构,制作时不易插管,且填充剂容易外漏,制作出的结构往往不完整,目前其显露的方法常用磨制、雕制、牙托水和有机玻璃单体灌注等.我们在此基础上通过系列研究,采用整体包埋颞骨,并应用多种填充剂联合灌注,制作出位听器及诸结构的铸型标本[1~3].现简介如下.

  • 豚鼠颞骨三维重建的冰冻连续切片技术

    作者:黄玮;董明敏;刘宏建

    目的通过改进豚鼠颞骨冰冻连续切片技术,以获得更好的计算机三维图象.方法将用甲酸脱钙后的颞骨标本,在低温下用明胶包埋.结果此技术具有切片较薄、制片周期短和定位准确的优点.结论该技术既具备切片的细节性,又能反映其空间特性,对颞骨解剖研究很有意义.

  • 面神经颞骨内段显微解剖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杜长生;王社军;王建祯;吴建广

    目的 对面神经颞骨内段进行的显微解剖,为临床手术提供解剖学参数.方法 应用10%福尔马林充分固定的成人尸头标本10例20侧;漂白干颅骨10例20侧.结合手术入路对面神经及其毗邻结构进行测量和拍照.结果 面神经颞骨骨质内分支分为四段,即内耳道段、迷路段、鼓室段和乳突段,分别长为(10.1±1.41)、(3.81±0.74)、(10.51±1.44)、(15.51±1.94)mm.内耳道段与位听神经伴行,鼓室段与骨迷路和中耳关系密切,经茎乳孔出颅.结论 (1)经岩前入路中可利用弓状隆起和岩大神经定位.(2)经迷路入内耳道底的Bill嵴是寻找面神经内耳道段的重要标志.(3)岩大神经起点内侧5 mm的垂直线是定位耳蜗方便、可靠的标志线.(4)弓状隆起和岩大神经的夹角平分线是从颅中窝寻找内耳道的好的解剖标志.

  • 颞骨岩部入路颅底手术有关的应用解剖

    作者:李开荣;兰永树;吕亚萍;胡兴宇

    目的:为经岩部入路颅底手术提供解剖学参数.方法:观测成人的100例干燥整颅、20例颅底标本、15例尸头及36侧正常颅底CT资料;观测项目为与经岩部入路颅底手术有关的颞骨表面标志与岩部内重要结构的位置及其间距.结果:整颅及颅底内面各项测量结果左右侧比较U均<1.96,P均>0.05,颞骨内重要结构间及与表面标志间距离测量结果多数项目男女性间比较U均>1.96或>2.58,P<0.05或<0.01;颅中窝入路可以弓状隆起作标志寻认上骨半规管以确认内耳道,也可以岩大神经管裂孔为标志暴露面神经膝状神经节与迷路段确认内耳道底;磨除岩尖部骨质时可以颈动脉管后壁与内耳门内侧缘的连线作为界线.结论:颞骨表面标志点间距及颞骨岩部内重要结构间的位置关系可为经岩部入路颅底手术提供重要参考,有利于术中岩部重要结构的定位与保护.

598 条记录 24/30 页 « 12...21222324252627...2930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