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Claudin 3在食管腺癌和贲门腺癌的表达和意义

    作者:王军;房殿春;赵晶京;杨仕明

    目的 探讨Claudin 3在食管腺癌和贲门腺癌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分别采用RT-PCR及Western blot检测16例食管腺癌、20例食管鳞癌、15例弥漫型贲门腺癌、25例肠型贲门腺癌、15例正常食管黏膜和15例正常贲门黏膜组织中Claudin 3 mRNA及蛋白表达.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和食管鳞癌、贲门弥漫型腺癌组相比,食管腺癌和贲门肠化型腺癌组织中Claudin 3 mRNA及蛋白表达显著增高(P<0.01);食管鳞癌组、贲门弥漫型癌组Claudin 3 mRNA及蛋白表达与正常对照组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 Claudin 3与食管腺癌和贲门肠化型腺癌发生有关.

  • 人胃贲门腺癌组织和正常胃黏膜组织蛋白质组双向电泳图谱的差异分析

    作者:刘国红;杨继要;呼琳;张钦宪;李霞;张芳芳;马佳佳

    贲门癌(gastric cardia adenocarcinoma,GCA)是我国北方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显著的流行病学特征是与食管癌地域分布的一致性.在食管癌高发的河南省林州市及其相邻地区,贲门癌与食管癌发病率之比为1:3.2,并且预后极差[1].随着双向电泳技术和质谱分析等蛋白质组学相关技术的迅猛发展,从蛋白质组整体水平研究肿瘤已成为可能.

  • 重庆地区食管腺癌和贲门腺癌的胃镜检出率变化30年回顾分析

    作者:邵顺子;赵晶京;于晓娜;张昊翔;沈才飞;王璞;夏一菊;李靖文;张安然;徐胤;彭贵勇;房殿春

    目的:回顾性分析该院30年间食管腺癌及贲门腺癌的内镜检出情况,探讨食管腺癌及贲门腺癌发病趋势。方法收集该院1983年1月至2012年12月食管腺癌和贲门腺癌患者的胃镜诊疗及病理诊断记录,统计患者的病理诊断结果、性别等相关数据,分析30年间食管腺癌和贲门腺癌患者检出率的变化。结果30年来该院行胃镜检查435829例,检出食管鳞癌10301例(2.4%),食管腺癌352例(0.08%),贲门腺癌3058例(0.70%),非贲门胃癌5543例(1.3%)。食管腺癌检出率无论在男性还是在女性均无明显上升趋势,但食管癌构成比例[食管腺癌/(食管鳞癌+食管腺癌)]从1.90%上升至3.20%,提示食管腺癌检出率有上升趋势。贲门腺癌检出率从0.70%上升并稳定在0.81%,其中男性的检出率从0.90%上升至1.30%。贲门腺癌构成比例[贲门腺癌/(贲门腺癌+非本门腺胃癌)]从25.30%上升至38.30%。结论30年来食管腺癌的内镜检出率无明显变化,但其构成比例呈上升趋势。贲门腺癌的内镜检出率及构成比例均呈缓慢的上升趋势,尤以男性更为明显。

  • 中国人XRCC2基因多态性与食管癌、贲门癌遗传易感性的关联研究

    作者:王娜;董秀娟;李琰;郭炜;周荣秒;张晓娟;王士杰

    目的 探讨X-射线交错互补修复基因2(X-ray repair cross-complementing gene 2,XRCC2)41657C/T、4234G/C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与河北省磁县和涉县人群食管鳞状细胞癌(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ESCC)和贲门腺癌(gastric cardiac adenocarcinoma,GCA)发病易感性的关系.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检测了330例ESCC、254例GCA患者和629名健康对照个体XRCC2 41657C/T、4234G/C SNP的基因型.结果 XRCC2 41657C/T SNP中,ESCC组的CC、CT、TT3种基因型频率(67.8%、26.4%和5.8%)与对照组(68.8%、28.8%和2.4%)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43,P=0.02),与CC基因型相比,携带TT基因型能显著增加ESCC的发病风险(OR=2.12,95%CI:1.03~4.35);GCA组的CC、CT、TT3种基因型频率(59.8%、35.8%和4.3%)和等位基因分布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7.46,7.23;P=0.02,0.01),与CC基因型相比,携带CT基因型的个体GCA的发病风险显著增加(OR=1.38,95%CI:1.01~1.89).XRCC24234G/C SNP中,ESCC、GCA患者的基因型频率及等位基因分布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与GG基因型相比,CG基因型及CC基因型均未增加ESCC和GCA的发病风险.两多态性位点联合分析显示,GCA组与对照组的单倍型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3.28,P<0.01).与41657C/4234G单倍型相比,41657C/4234C和41657T/4234G单倍型均能显著增加GCA的发病风险(OR值分别为1.44和1.55,95%CI分别为1.06~1.95和1.18~2.02).结论 XRCC241657C/T多态可能成为预测高发区人群食管癌和贲门癌发病风险的独立因素;XRCC24234G/C多态可能与食管癌、贲门癌的发病风险无关;但41657C/4234C和41657T/4234G单倍型可能增加GCA的发病风险.

  • 贲门癌合并腹主动脉瘤一例

    作者:孙光远;赵学维;乌立晖;徐志飞;薛磊

    患者 男,72岁.因腹胀1月余伴黑便10 d入院,既往有高血压病史20年.查体:血压(BP)135/76 mm Hg.剑突下有轻微的压痛,腹硬,左侧腹部扪及搏动性肿块,肠鸣音亢进.胃镜检查示:贲门前壁大弯侧见3 cm×3 cm结节状新生物,表面溃疡、糜烂出血;胃镜病理诊断:贲门腺癌;全主动脉血管成像(CTA)显示:L4、L5水平腹主动脉增粗、增大(膨大),真腔直径达4 cm,左前侧见半月形假腔,厚处达1.5cm,其内有造影剂充盈,呈相对低密度,假腔延伸接近髂总动脉分叉水平,双侧髂总动脉起始段也见有夹层形成;上腹部CT示:胃体大部部分缺如,残余贲门壁见不规则增厚,局部僵硬,上腹部CT示:增强扫描仅轻度强化.临床诊断:(1)腹主动脉瘤合并夹层形成;(2)贲门癌、腺癌.

  • 胃食管反流合并哮喘2例

    作者:但晓君

    例1,男,58岁.因胃大部切除术后半月,发热、咳嗽、夜间喘息5天于1996年1月8日入院.20天前,患者呕吐鲜血及解柏油样大便,当地医院胃镜检查诊断为胃贲门腺癌,于半月前行胃大部切除术,术中见局部淋巴结广泛浸润.

  • NLCM纯化的不同分化程度贲门腺癌细胞差异蛋白质组学研究

    作者:程妍;李阳;刘冬;宋亚华;张军;龚均

    目的 联合导向激光捕获显微切割技术(NLCM)及蛋白质组学技术比较分析高分化贲门腺癌细胞和低分化贲门腺癌细胞的蛋白质表达图谱差异,寻找与贲门腺癌恶性程度和预后有关的分子标志物.方法 应用导向激光捕获显微切割技术分别获取高分化和低分化贲门腺癌细胞,提取蛋白质,应用双向凝胶电泳(2-DE)技术分离蛋白质,选定差异点,胶内酶解后,用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技术(MALDL-TOF MS)鉴定差异蛋白质,并用免疫组化方法验证差异蛋白的表达.结果 ①NLCM分别分离纯化了高分化和低分化贲门腺癌细胞;②建立了高分化和低分化贲门腺癌细胞的蛋白质表达图谱,两组分别检测到(846±52)个和(923±84)个蛋白质点,两组的匹配率为85.4%;③对高分化和低分化的贲门腺癌蛋白质表达谱进行比较分析,鉴定出10种差异蛋白,其中6个蛋白质在低分化贲门腺癌细胞中表达上调,4个蛋白质在低分化贲门腺癌细胞中表达下调;④差异蛋白质涉及细胞间信号转导、细胞代谢、凋亡及迁移等;⑤进一步通过免疫组化方法验证了差异蛋白HSP27的表达与蛋白质组学研究结果一致.结论 高分化和低分化贲门腺癌间存在蛋白质表达的差异,这些差异表达的蛋白质可能与贲门腺癌的恶性程度和预后有关.

  • 导向激光捕获显微切割技术在贲门腺癌差异蛋白质组学的应用研究

    作者:程妍;张军;张蓉;刘冬;陈晓黎;谢丹红;龚均

    目的 建立一套适用于贲门腺癌差异蛋白质组学研究的导向激光捕获显微切割技术(navigated laser capture microdissection,NLCM)方法,并探讨其可行性.方法 比较染色剂和固定剂对蛋白质影响的差异,探讨不同处理条件下贲门腺癌和癌旁组织切片的镜下组织学特点,改进常规LCM,建立在染色切片指引下分离细胞的NLCM技术,并通过双向凝胶电泳分析对该技术进行评价.结果 染色剂对蛋白质的影响大于700 mL/L乙醇固定剂;光镜下在不染色的组织切片上,贲门腺癌细胞、肠化生细胞和正常柱状上皮细胞都有其各自的形态特异性,易于辨认;NLCM可以准确纯化贲门腺癌细胞、肠化生细胞和正常柱状细胞;LCM的苏木素染色贲门腺癌细胞(A组)、NLCM的无染色贲门腺癌细胞(B组)和未切割的新鲜贲门腺癌组织(C组)的双向电泳表达图谱非常相似.各组蛋白质点的数量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碱性端蛋白等点聚焦较差,部分蛋白质点的表达量减低或消失,B组双向电泳表达图谱蛋白质点分离较好.结论 NLCM不但可以快速、准确地将贲门腺癌及其癌前病变细胞进行分离,而且有效避免了染色剂对蛋白质提取质量的影响,是一项适用于贲门腺癌蛋白质组学研究的样品制备方法.

  • HPV16/18、p53在新疆贲门腺癌中的表达及其病理生物学意义

    作者:马遇庆;蒲红伟;陈朝伦

    目的:检测新疆不同民族贲门癌与非癌良性组织中HPV16/18与p53的异常表达是否存在差异,并讨论其意义.方法:应用PCR及免疫组化LSAB法检测93例贲门腺癌和21例非癌组织的HPV16/18、p53的阳性检出率. 结果:(1)HPV16/18、p53在93例贲门腺癌中的检出率分别为34.41%(32/93)、75.27%(70/93),在贲门非癌良性组织中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0%(0/21)、4.76%(1/21).它们的阳性率在癌和非癌组织间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1).(2)哈萨克族、维吾尔族、汉族之间HPV16/18、p53阳性率的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p53 的阳性表达与组织分级无关(P>0.05),而与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HPV16/18的阳性表达与贲门腺癌组织学分级及淋巴结转移无明显关系(P>0.05).(4)贲门腺癌中HPV16/18与p53间未发现有相关关系(P>0.05).结论:(1)HPV16/18蛋白和p53的异常表达在贲门癌变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2)贲门癌组织中HPV16/18、p53表达在肿瘤分化程度、民族之间未见统计学差别.(3)p53 的阳性表达与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

  • 新疆90例贲门癌中IGF-IR、bcl-2、PCNA的表达及其意义

    作者:马遇庆;卿松;刘霞

    目的: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受体(IGF-IR)、细胞凋亡相关基因-2(bcl-2)及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异常表达在新疆3个不同民族贲门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其病理生物学意义,为此病的防治提供实验资料. 方法:应用免疫组化LSAB法检测90例贲门腺癌和21例非癌组织的IGF-IR、bcl-2、PCNA蛋白的阳性表达情况. 结果:(1)IGF-IR、bcl-2蛋白、PCNA在90例贲门腺癌中的检出率分别为84.44%(69/90)、87.78%(79/90)、97.78%(88/90),在贲门非癌良性组织中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47.62%(10/21)、52.38%(11/21)、0%(0/21).IGF-IR、 bcl-2、PCNA的阳性率在癌和非癌组织间均具有统计学的差异(P<0.01).(2)哈萨克族(哈族)、维吾尔族(维族)、汉族各民族之间IGF-IR、bcl-2、PCNA阳性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IGF-IR、bcl-2、PCNA在贲门腺癌不同分化程度中阳性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4)贲门腺癌中bcl-2与IGF-IR间、bcl-2与PCNA间无相关关系(P>0.05).结论:(1)IGF-IR蛋白、癌基因bcl-2和PCNA的异常表达在贲门癌变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2)贲门癌组织中IGF-IR、bcl-2、PCNA表达在肿癌不同分化程度和不同民族间无显著差别.

  • 新疆不同民族贲门腺癌组织中IGF-IR、p53的表达及其病理学意义

    作者:哈德提·别克米托夫;马遇庆;卿松

    目的:探讨新疆不同民族贲门腺癌与非癌组织中IGF-IR、p53的异常表达及其病理学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LSAB法检测93例贲门腺癌和21例非癌组织的IGF-IR、p53水平,并分析其表达与病理学意义. 结果:(1)IGF-IR、p53在贲门腺癌组织中的检出率分别为84.95%(79/93)、75.27%(70/93),在贲门非癌组织中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47.62%(10/21)、4.76%(1/2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2)哈萨克、维吾尔、汉族民族间IGF-IR、p53阳性率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p53的阳性表达与组织分级无关(P>0.05),而与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IGF-IR的阳性表达与贲门腺癌组织学分级及淋巴结转移无明显关系(P>0.05).(4)贲门腺癌中IGF-IR与p53间未发现有相关关系(P>0.05).结论: IGF-IR和p53的异常表达在贲门腺癌变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 90例贲门腺癌p53、bcl-2和PCNA异常表达的病理生物学意义

    作者:马遇庆;陈朝伦;沈宝茵;萨滢娜;柳菊

    目的:了解p53、bcl-2蛋白和PCNA的异常表达在不同民族贲门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为该病的发病学环节提供研究依据.方法:应用免疫组化LSAB法检测90例贲门腺癌和21例非癌组织的p53、bcl-2、PCNA的表达及变化.结果:90例贲门腺癌中p53、bcl-2蛋白、PCNA的表达检出率分别为75.56%(69/90)、87.78%(79/90)、97.78%(88/90);这些指标在贲门非癌良性组织中的表达检出率分别为4.76%(1/21)、52.38%(11/21)、0%(0/21).阳性表达率在癌和非癌组织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贲门腺癌中bcl-2与p53蛋白之间未发现有相关关系(P>0.05).bcl-2与PCNA相关(P<0.05).结论:(1)突变型p53、癌基因bcl-2和PCNA的异常表达在贲门癌变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2)贲门癌组织中p53、bcl-2、PCNA表达在肿瘤分化程度、民族分布方面无统计学差别.

    关键词: 贲门腺癌 P53 Bcl-2 PCNA
  • 贲门腺癌中Sox17蛋白表达及其与β-catenin、cyclin D1蛋白相关性研究

    作者:潘盼;邝钢;郭艳丽;郭炜;董稚明;杨飞

    目的:检测贲门腺癌中Sox17蛋白表达及其与-catenin和cyclin D1蛋白的相关性,探讨三者的表达状态与贲门腺癌发生发β展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78例贲门腺癌及相应癌旁非肿瘤组织中Sox17、β-catenin及cyclin D1蛋白的表达情况及其与临床病理指标的关系.结果:在贲门腺癌组织中,Sox17、β-catenin和cyclin D1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7.4%(37/78)、83.3%(65/78)和70.5%(55/78);在癌旁非肿瘤组织中,三者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9.2%(54/78)、62.8%(49/78)和44.9%(35/7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Sox17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与β-catenin和cyclin D1的阳性表达率均呈负相关(r=-0.264,P<0.05;r=-0.287,P<0.05);β-catenin与cyclin D1的阳性表达率呈显著正相关(r=0.913,P<0.05).Sox17在I、II期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III、IV期,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β-catenin、cyclin D1的阳性表达率与淋巴结转移状态有关(P<0.05).结论:Sox17蛋白在贲门腺癌中低表达,其可能通过异常活化Wnt/β-catenin信号转导通路,上调β-catenin蛋白及其下游靶蛋白cyclin D1的表达水平参与了贲门腺癌的发生发展.

  • 贲门腺癌中Smad4基因甲基化状态分析

    作者:郭炜;董稚明;郭艳丽;杨植彬;邝钢

    目的:探讨贲门腺癌(gastric cardia adenocarcinoma,GCA)中Smad4(mothers against decapentaplegic homolog 4)基因启动子区及第1外显子区的甲基化状态及其与TGF-β 1蛋白表达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取110例贲门腺癌组织及相应癌旁组织,分别采用甲基化特异性PCR(methylation specific PCR,MSP)方法检测Smad4基因的甲基化情况,RT-PCR方法检测Smad4 mRNA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Smad4和TGF-β1的蛋白表达情况.结果:贲门腺癌组织Smad4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率为5.5%(6/110),Smad4基因第1外显子5’非翻译区的甲基化率为24.5%(27/110),相应癌旁正常黏膜均未检测到此两个位点的甲基化,癌组织Smad4基因甲基化率显著高于癌旁正常组织(P<0.05),且贲门腺癌中Smad4基因5’非翻译区发生甲基化的比率显著高于启动子区(P<0.01).贲门腺癌组织中Smad4 mRNA及蛋白表达显著低于癌旁正常组织(P<0.05),其甲基化与蛋白表达之间呈负相关.TGF-β1在贲门癌组织中的表达(65.5%)明显高于相应癌旁组织(15.5%)(P<0.01),且随肿瘤分期的增高和肿瘤分化程度的降低,TGF-β1的阳性表达率明显升高(P<0.05).Smad4蛋白和TGF-β1蛋白在贲门腺癌中的表达呈明显的负相关.结论:在贲门腺癌发生发展过程中Smad4基因第1外显子的5’非翻译区比启动子区更易发生高甲基化而导致基因沉默,Smad4甲基化及TGF-β1的过表达可能是贲门腺癌发生的机制之一.

  • 贲门腺癌中分泌型卷曲相关蛋白4、5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状态研究

    作者:王馥丽;靳国梁;郭炜;郭艳丽;董稚明

    目的:研究贲门腺癌(gastric cardia adenocarcinoma,GCA)中分泌型卷曲相关蛋白4(secreted frizzled related protein 4,SFRP4)及SFRP5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状态与贲门腺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采用甲基化特异性PCR(methylation specific PCR,MSP)方法检测94例GCA组织及47例相应癌旁正常组织中SFRP4和SFRP5基因的甲基化情况,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94例GCA组织中SFRP4基因甲基化率为68.1%(64/94),显著高于癌旁正常组织中的甲基化发生率8.5%(4/47)(P<0.01);SFRP5基因在贲门腺癌组织中的甲基化发生率为79.8%(75/94),显著高于癌旁正常组织中的甲基化发生率12.8%(16/47)(P<0.01).SFRP4基因在高、中分化腺癌组甲基化发生率为35%(14/40),显著低于低分化腺癌组的发生率92.6%(50/54)(P<0.01);SFRP4基因在无淋巴结转移组的甲基化发生率为60.5%(23 38),低于有淋巴结转移组73.2%(41 56).但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FRP5基因在低分化腺癌组甲基化发生率为85.1%(46/54),高于高、中分化腺癌组甲基化发生率72.5%(29/40),但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FRP5基因甲基化发生率在无淋巴结转移组为65.8%(25/38),显著低于有淋巴结转移组89.3%(50/56)(P<0.05).57例贲门腺癌组织中SFRP4和SFRP5基因同时发生甲基化者,高、中分化18例,低分化39例,两者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FRP4和SFRP5基因可能参与了贲门腺癌的发生,SFRP4,SFRP5基因的高甲基化状态与贲门腺癌的恶性行为有关.

  • 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与贲门癌前病变的关系

    作者:班志超;杜红蕾;王旭;张咏华;张立玮

    目的:研究幽门螺杆菌在贲门癌变过程中发挥的作用.方法:观察贲门正常,贲门腺上皮低级别上皮内瘤变,贲门腺上皮高级别上皮内瘤变,贲门癌患者病灶部及胃窦部幽门螺杆菌感染情况.结果:贲门病灶:GCLGIEN、GCHGIEN、GCA三者之间比较无差异(P>0.05).胃窦部:GCA、GCHGIEN与GCLGIEN三者比较无差异(P>0.05);GCA、GCHGIEN分别与GCNT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CLGIEN与GCNT之间比较无差异(P>0.05).病灶与胃窦部比较:GCLGIE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CHGIEN、GC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贲门腺癌癌变过程中,贲门局部与胃窦部感染幽门螺杆菌对癌变过程发展无影响,主要促进肿瘤的发生.

  • 内皮抑素在贲门腺癌组织、贲门腺癌下切缘组织及胃良性病组织中表达的比较

    作者:刘学军;马晓龙;周立君;孟宪利

    目的:检测人贲门腺癌组织、切缘组织及胃良性病组织中内皮抑素表达水平的差异.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染色SP法分析62例贲门腺癌患者肿瘤组织、病理证实为阴性的贲门切缘组织及14例胃良性病组织中内皮抑素的阳性表达水平.结果:内皮抑素的表达定位于肿瘤细胞、贲门粘膜上皮细胞、贲门粘膜基底细胞、血管内皮细胞、浆细胞及部分淋巴细胞的胞浆内.不同贲门组织中内皮抑素阳性表达率的比较:贲门腺癌组织明显高于切缘组织和贲门良性病组织(p<0.01),贲门腺癌切缘组织中内皮抑素的水平亦明显高于贲门良性病组织(p<0.01).结论:内皮抑素的表达水平与贲门病变性质有关.该研究提供了内皮抑素应用于贲门腺癌治疗的理论依据.

  • 贲门腺癌术中综合治疗对其预后的影响

    作者:何志德

    目的:探讨贲门腺癌术中综合治疗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将中晚期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A组(单纯行根治术)和实验治疗B组(在根治手术同时行术中全身化疗、癌床局部化疗及胸腹腔温热化疗IPHC)两组,观察其并发症的发生率、复发转移率、生存率的差别。结果: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实验组3年生存率远高于常规治疗组(p<0.01),而复发转移率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p<0.01)。结论:贲门腺癌术中综合治疗对预后有重要意义,明显降低术中复发率,可提高患者生存率。

  • 贲门腺癌经全胃切除术与近侧胃大部切除术治疗的临床观察

    作者:徐广洋

    目的:探讨贲门腺癌经全胃切除术与近侧胃大部切除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我院2009年2月-2014年3月46例贲门腺癌患者,按照入院顺序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经全胃切除术治疗,对照组经近侧胃大部切除术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生存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3年、5年生存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胃切除术治疗贲门腺癌效果显著,可以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19 条记录 6/6 页 « 123456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