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不当出生案件中的赔偿问题探讨
案例一
自2011年7月起,余某在某区妇幼保健院建档,进行孕产期保健服务,并多次接受产检,其中包括6次产前B超检查,未被告知异常。2012年1月10日余某在该医院产下一名男婴,男婴被诊断有右肺发育不全,脊柱侧弯、伴椎体畸形等。2013年,余某向法院提起诉讼。法院委托进行鉴定,鉴定意见为:①余某之子产后诊断的异常属于先天性疾病,与医院的诊疗行为无关。且由于目前医学发展的局限性和胚胎的发育特点,无法在产前明确诊断,需产后进一步检查确诊,医院产前未予以诊断不违反诊疗常规。②医院产前检查过程中对胎儿进行必要的畸形筛查,未违反医疗常规。③医院对余某及新生儿的诊疗行为符合诊疗常规。综上认为医院对余某的诊疗行为不存在过错。原告对鉴定意见存在异议。通过对鉴定机构鉴定人的当庭质询,法庭未允许原告的重新鉴定申请,但是,责成司法鉴定机构出具了补充鉴定意见。补充意见表述为:被告医院在脊柱生理曲度改变的告知中,存在不确切的过失,建议参与度为B级(1%~20%)。法庭根据原告的伤残等级,确定残疾赔偿金等的赔偿数额。 -
内灸式激光针灸仪治疗坐骨神经痛
1 临床资料80例患者中,男42例,女38例,年龄小者20岁,大者70岁.所有患者全部参照上海科技出版社的<针灸治疗学>确诊.本病以坐骨神经通路的一段或全长的放射性疼痛为主症.X线显示:腰椎有生理曲度改变或有增生,以及第4、5腰椎和骶1有不同程度的椎间盘脱出.
-
从颈椎病论治肩胛骨内缘痛症25例
肩胛骨内缘痛症临床并不少见,多认定为"肩胛肋骨综合征"或"肌筋膜炎",民间有称为"凤尾伤",因其疼痛长期反复发作而给治疗带来困难.近年来,笔者从颈椎病论治,用颈椎颌枕带牵引加自拟肩胛痹痛汤治疗,效果满意,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25例均为门诊病人,男19例,女6例;年龄大55岁,小24岁,平均38岁;单侧痛症16例,双侧痛症9例;病程短2个月,长4年3个月.1.2 临床表现 25例均无肩胛部明确外伤史,发病以来一侧或双侧肩胛骨内缘或内下缘疼痛,以酸胀痛为主,偶有抽掣痛,劳累后或天气变化时加重,其中14例合并同侧颈肩臂部疼痛,疼痛部位压痛点含混不清,屈颈试验阳性.肩胛部X线平片均无病理改变,颈推正侧位X线片不同程度出现生理曲度改变、椎体前缘骨质增生、钩椎关节增生、棘突偏歪、项韧带钙化或椎间失稳等退行性改变.25例均经中西药物或理疗、局封等治疗,其中1例曾行局部肌筋膜切除,疗效均不佳.
-
手术室护士颈肩综合征的影响因素及防护研究进展
颈肩综合征[1]主要是由于人体颈椎长期劳损,颈椎间盘退行性变,颈椎骨质增生或颈椎正常生理曲度改变后压迫颈脊神经,导致其所支配的肩周有关肌肉痉挛、挛缩而引起颈项部及肩关节周围疼痛及功能障碍的临床综合征。临床症状以肩、臂、手疼痛,麻木不适,功能障碍等表现突出。在一般人群中,颈肩综合征是常见的疾病,颈痛的年发病率为7%~47%[2-3],肩痛的年发病率为16%~61%[4]。Knibbe等[5]发现,手术室护士是颈肩综合征的高危人群,其发病率为77.5%。研究表明,颈肩综合征会导致病假、生产力损失、没有能力开展家庭和闲暇活动[6-7]。Luime等[8]的研究也发现,手术室护士颈肩综合征具有高发病率、高复发率、高缺勤率的特点。近年来手术室护士的职业健康越来越受到关注,现将手术室护士颈肩综合征的影响因素及防护综述如下。
-
手法复位加颈部运动治疗颈椎椎体失稳的疗效观察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患者共25例,男性7例,女性18例;年龄22-56岁,病程2个月-8年.临床一般表现为:某颈椎棘突两侧及关节周围疼痛、头痛、头晕、胸闷、心慌、呕吐、出冷汗、肢体发凉、四肢酸软无力,时有放射性或闪电式麻痛向四肢传导,个别有吞咽异物感、入睡困难、心情烦躁.X线动力性侧位片,可见某椎体的下面在下一椎体的上面,向前或向后滑移[1]或侧位片某椎体下面在下一椎体上面向前或向后半脱位,椎间隙狭窄,生理曲度改变等.
-
雾化疗法治疗颈椎病临床观察
笔者于1995年8月~1998年10月间,应用雾化疗法治疗颈椎病疗效满意,现将资料完整的108例分析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病例中,男69例,女39例;平均年龄46岁(23~69岁范围);发病短9天,长6年.全部病例均经X线平片和CT片确诊,报告提示生理曲度改变58例,椎体增生肥大51例,项韧带钙化24例,椎间隙狭窄62例,椎间孔缩小19例,棘突排列不齐21例,后纵韧带呈"山丘样”骨化1例,颈椎管狭窄4例,椎间盘突出或膨出73例,病变部位以C4~C6为主,共70例,其他部位共38例;辨证分型:神经根型55例,椎动脉型24例,交感神经型11例,脊髓型3例,混合型15例.
-
传统医学方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1 资料与方法1997年1月~1999年1月,来我院门诊用传统医学方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96例,其中男性62例,女性34例,年龄25~69岁,平均48.6岁.病程2 d~1年,病变部位:L 2-3 2例、L 3-416例、L4-545例、L5~S133例,左侧突出者71例,右侧突出者25例.全部患者进行了CT检查示腰椎间盘突出,或伴椎间盘积气、侧隐窝狭窄,椎管狭窄、压迫神经根等.腰椎X平片示,椎同隙变窄,生理曲度改变,椎体滑脱.治疗:(1)中药热熏:1次/d,30~50min/次,20次为1疗程,温度保持在57~62C,热熏方以活血化瘀、疏风通络、温经止痛为主.
-
颈牵配合高压氧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120例
临床资料:患者120例,男性68例,女性52例,年龄45~70岁,平均58岁,病程2~3年.诊断标准 [1]:参照1993年第二届颈椎病专题座谈会纪要,根据颈椎X片、CT、MRI检查,结果显示有不同程度的椎体节段性不稳定,生理曲度改变60例,椎体骨桥形成20例,钩椎关节增生40例,椎间隙狭窄50例,椎间盘突出50例,项韧带钙化20例,黄韧带肥厚、皱褶10例.
-
直流电针灸按摩治疗脊柱骨质增生症156例
1一般资料1.1病例选择:全部采用理疗科门诊病例.在排除非骨质增生及其它病变的基础上,经X线摄片确诊有脊柱椎体骨质增生改变,同时伴下列症状1项以上:①局部疼痛;②功能障碍;③肌力下降;④脊柱生理曲度改变或侧弯,并坚持治疗1个疗程(7 d)以上者.
-
针灸配合扳法纠正颈椎病生理曲度改变20例
颈椎病之生理曲度改变包括颈椎生理曲度变直、侧弯、后凸,常伴有临床症状,如颈肩背疼痛、颈部板硬、上肢麻木、头晕、头痛等.自1998年以来,采用针灸配合颈项部旋转定位扳法纠正颈椎病之生理曲度改变取得了较好疗效,报道如下.
-
重度儿童先天性腰椎前移症一例
患儿:女,9岁,间歇性跛行2年,加重2个月.家属自诉无家族史.患儿于2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间歇性跛行,休息后可缓解.近2个月间歇性跛行症状明显加重,自行行走不足200 m.病程中二便无明显改变,饮食、睡眠均可.脊柱生理曲度改变,臀部上翘,腰椎前凸,腰骶部后凸畸形.L4~S1棘突压痛(+);双髋关节活动正常,双膝活动正常,左下肢Lasegue征60°(+),右下肢Lasegue征45°(+),双下肢感觉无明显异常;双下肢肌力及肌张力正常;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余查体未见明显异常.
-
按摩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
笔者近年来采用按摩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562例,获得满意疗效,现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病例均为门诊患者,其中男319例,女243例;年龄18~69岁,35-55岁居多;病程短1年,长10年.全部病例均符合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表现.颈椎正侧位片提示:都有不同程度的骨质增生或椎间隙变窄,生理曲度改变.
-
牵引与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31例
我科近两年采用牵引与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31例,取得了良好疗效,现报道如下.临床资料本组患者均为不能坚持工作的门诊典型病例,经拍X线正侧斜位片,部分经CT、MRI扫描均显示颈椎不同程度的骨质增生,生理曲度改变及椎间隙狭窄,并伴有头痛、颈、肩、背、臂酸麻胀痛及一侧上肢不同程度的运动功能障碍,压颈及上肢牵拉试验均呈阳性反应,全部病例符合神经根型颈椎病的诊断标准.31例中男11例,女20例;年龄小28岁,大68岁,28~50岁22例,占70.97%,51~68岁9例,占29.03%;病程短6个月,长15岁.
-
针药结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109例
笔者近年来用针药结合的方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109例,取得良好效果,现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109例中,男61例,女48例;年龄大79岁,小23岁;病程15天~6个月49例,6个月~1年30例,1~5年18例,5~15年12例.临床表现为颈肩部疼痛,颈项部强直、活动受限.上肢放射痛和手指麻木,手握力差.或手指皮肤感觉减退及上肢肌肉萎缩.颈棘突旁压痛,或有放射感,臂丛神经牵拉试验阳性.颈椎X光片示颈椎退行性改变,生理曲度改变,椎间隙变窄,椎体骨质增生,钩状突关节变尖.
-
耳穴贴压治疗颈型颈椎病42例观察
笔者采取耳穴贴压治疗颈型颈椎病取得显著疗效,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共42例,均为重庆市中医院针灸科门诊患者.女30例、男12例,平均年龄(38.5±12.7)岁,平均病程(5.8±2.3)年.诊断标准:根据《颈椎病诊治与康复指南》(2010版)[1]确定颈型颈椎病诊断标准.①颈项僵硬、疼痛,可有整个肩部疼痛发僵,不能做点头、仰头及转头活动,出现斜颈姿势,转头时躯干同时转动,亦可出现头晕症状.②少数患者出现放射性肩臂手疼痛、麻胀,打喷嚏或咳嗽症状不加重.③临床检查可见急性期颈椎活动绝对受限,颈椎旁肌、T1~T7椎旁肌、斜方肌、胸锁乳突肌有压痛,冈上肌、冈下肌也可有压痛.如有继发前斜角肌痉挛可在胸锁乳突肌内侧,相当于C3~C6横突水平扪及痉挛肌肉,稍用力压迫即可出现肩臂手放射性疼痛.有反复落枕史.影像学检查可正常或仅有生理曲度改变,轻度椎间隙狭窄,少有骨赘形成.
-
针灸治疗颈性眩晕研究概况
颈性眩晕是指椎动脉的颅外段受到颈椎增生、生理曲度改变等颈部病变的压迫或刺激而发生痉挛或扭曲并导致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引起的眩晕综合征,又称椎动脉型颈椎病、椎动脉压迫综合征、椎动脉缺血综合征、颈后交感神经综合征等[1].现就近年来针灸治疗颈性眩晕研究状况综述如下.1 毫针刺法毫针治疗颈性眩晕疗效确切,取穴多以颈项局部取穴、头部取穴、辨证取穴相结合.颈项局部取穴以颈夹脊穴为主,头部取穴以督脉经穴及足少阳胆经穴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