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人乳头状瘤病毒、p16INK4A在宫颈鳞状上皮病变中的意义

    作者:顾依群;高子芬;汪颖南;卢利娟;孙笑非;王荔;李敏;袁峥

    目的 探讨人乳头状瘤病毒的不同亚型及p16INK4A p53、Ki-67、ER在不同程度宫颈鳞状上皮病变中的表达及临床病理意义.方法 采用原位杂交及免疫组化方法,检测人乳头状瘤病毒的不同亚型,p16INK4A、p53、Ki-67及ER在204例不同程度宫颈病变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 HPV在不同程度宫颈病变中总检出率为64.67%(119/184);在宫颈鳞癌、CIN组中检出多的感染类型为HPV16/18,尤其在CINⅢ、CINⅡ组中阳性表达率较高;HPV31/33主要在CINI病变中表达;而HPV6/11在尖锐湿疣组检出率高.随着官颈病变严重程度的增加,p16INK4A、p53和Ki-67的阳性表达率及染色强度呈递增趋势;但ER的阳性表达率及染色强度呈递减趋势.p16INK4A、p53、Ki-67与HPV16/18型感染关系密切;ER与HPV6/11型感染关系密切.结论 HPV16/18型及p16INK4A、p53、Ki-67在官颈鳞癌、CINⅢ、CINⅡ中表达明显升高,可能对宫颈鳞癌的发生发展具有协同作用;p16INK4A可以作为诊断宫颈肿瘤性及非肿瘤性增生的标记物.

  • 导流杂交基因芯片检测人乳头状瘤病毒21种亚型的应用评价

    作者:杨冬梅;张勇

    目的 了解基因芯片检测人乳头状瘤病毒(HPV)21种亚型感染的临床应用价值.评价导流杂交基因芯片技术(凯普导流杂交)HPV DNA检测法(HybriMax)在女性生殖道HPV感染检测中的临床效用,初步探讨常见的HPV基因型.方法 利用标记有生物素的HPV通用引物进行PCR扩增,扩增产物变性后与固定在尼龙膜上21种HPV特异性分型探针进行反向斑点杂交检测HPV亚型.结果 591例患者标本中,基因芯片阳性率69.2%,其中单一亚型感染266例,重叠感染143例.共检出亚型20种.结论 基因芯片一次试验可联合检测多种HPV亚型感染并分型,可研究HPV感染型别的分布,提高由HPV引起的肿瘤防治水平.

  • 高危型HPV检测与TCT检查联合应用的临床意义

    作者:李芳;刘慧英;苗叶;卢薇薇;王文文

    目的 调查浙江地区女性高危人乳头状瘤病毒(HR-HPV)感染情况,并探讨联合TCT应用的临床意义,为HR-HPV流行病学研究及宫颈癌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集2014-03-2015-01年间浙江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门诊及住院女性患者21 776例,采用新型Cervista技术进行HR-HPV检测,行宫颈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TCT)及阴道镜下宫颈活组织检查.结果 HR-HPV阳性4 274例,检出率为19.6%,其中HR-HPV A9组2 237例,为检出率高.不同年龄段HR-HPV的感染率差异显著(P<0.05).细胞学为NILM、ASC-US、LSIL、ASC-H及HSIL的病例中,活检为宫颈病变的占比分别为53.8%、79.1%、85.5%、90.8%、99.3%,随着细胞学诊断病变级别的升高,与组织学的符合率就越高.结论 HR-HPV感染具有明显的亚型和年龄分布异质性,为HR-HPV疫苗的研发及高危型HPV阳性人群分流管理提供方向,并表明TCT联合HR-HPV检测在早期发现宫颈病变中的重要性.

  • 宫颈上皮内瘤变与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及p16蛋白表达的研究

    作者:武景波;张杰;李小静;朱卫;陈兰悦;滕昊骅;洪玉萍;舒维清

    目的 探讨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及p16蛋白表达在宫颈上皮内瘤变(CIN)诊断和分级中的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191例宫颈各类病变中的p16蛋白表达;通过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其中104例HPV16/18型及6/11型DNA感染率.结果 191例标本中,p16蛋白表达率为73.3%,其中75%呈带状,25%呈点状.CINⅠ级p16蛋白表达率较宫颈上皮鳞化伴增生明显增加(P<0.01);CIN Ⅱ~Ⅲ级p16蛋白表达率较CINⅠ明显增加(P<0.01).104例HPV DNA检测病例中,HPV16/18型检出率为49%(51/104),HPV6/11型检出率为9.6%(10/104).CIN Ⅰ级HPV16/18型检出率较鳞化伴增生组明显增加(P<0.05);CINⅡ~Ⅲ级HPV16/18型检出率同CINⅠ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 p16可以作为宫颈上皮鳞化伴增生与CIN Ⅰ级、CIN Ⅰ级与CINⅡ~Ⅲ级间鉴别诊断的标记物;HPV16/18感染与p16蛋白带状表达明显正相关.

  • 华东地区宫颈鳞状细胞癌组织HPV感染基因型数据库建立的意义

    作者:夏林;王宏景;耿建祥;龙秀荣;喻朝霞;梅静;李东斌;单慧敏;赵雪

    目的 分析华东地区宫颈非角化型鳞状细胞癌组织中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基因型的分布及其分型数据库建立的意义.方法 采用基因扩增结合基因芯片技术对506例宫颈非角化型鳞状细胞癌组织标本进行23种HPV分型检测,并对患者的相关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506例宫颈非角化型鳞状细胞癌检出HPV感染者456例,总的HPV感染率为90.1%,其中一型感染率为75.9% (384/506),多型感染率为14.3% (72/506).结论 宫颈非角化型鳞状细胞癌组织中,HPV以一型感染为主,多型感染为辅,出现频率多的型别依次为16、18、33、58、52、31、59、45型,是致宫颈非角化型鳞状细胞癌的主流型别,16型尤其突出,占高危型出现频率的65% (344/529).HPV基因芯片检测技术可用于宫颈鳞状细胞癌组织的分型检测,对我国女性宫颈癌的防治、HPV疫苗的研发以及宫颈癌组织HPV感染基因型数据库的建立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流式荧光杂交法检测咽喉部肿瘤样病变HPV亚型的意义

    作者:康佳蕊;王宏伟;刘茜;陆江阳

    目的 探讨咽喉部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与良、恶性肿瘤样病变的关系.方法 采取25例声带息肉、24例咽喉鳞状上皮乳头状瘤和19例喉鳞状细胞癌临床活检石蜡组织标本,用流式荧光杂交技术检测HPV基因型19种高危亚型和7种低危亚型的表达.结果 HPV感染率在声带息肉组为24%(6/25),咽喉乳头状瘤组为37.5%(9/24),喉鳞癌组为10.5%(2/19).良性病例HPV亚型感染以HPV6和HPV11亚型为主,鳞癌病例仅为HPV16亚型.结论 咽喉部肿瘤样病变的发生与HPV感染密切相关,部分良性病例伴有HPV16亚型感染,可以作为提示恶变倾向的指征.

  • p16和Ki-67在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预测持续性高危型HPV感染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钟萍萍;顾依群;孙笑非;汪颖南;王爱春;孙云飞;王荔

    目的 探讨p16和Ki-67在持续性感染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hrHPV)的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中的预测价值.方法 搜集174例宫颈活检诊断为LSIL的病例,对这些病例行免疫组化p16和Ki-67染色.并分别于活检时、活检后6个月及12个月做hrHPV分型检测.结果 174例LSIL中30例持续性感染hrHPV,86例一过性感染hrHPV,58例未检测到hrHPV.其p16的阳性率分别为60%、61.6%和55.2%,Ki-67的阳性率分别为53.3%、52.3%和55.2%.p16和Ki-67的阳性率在持续性hrHPV感染的LSIL组、一过性hrHPV感染组及未检测到hrHPV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 不同的hrHPV感染状态p16和Ki-67的表达无明显差异,推断p16和Ki-67不能预测持续性hrHPV感染.因为病例有限,尚需扩大样本量以进一步确定.

  • 宫颈癌及不同级别宫颈上皮内病变中人乳头状瘤病毒负荷量的检测

    作者:梅平;刘艳辉;庄恒国;曾仁海;陈国艳

    宫颈癌居女性恶性肿瘤的首位,大量流行病学和生物学资料已经证明,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是宫颈癌及其癌前病变发生的主要原因,尤其是高危型HPV感染与宫颈癌的发生关系密切.本实验采用杂交捕获2代方法(HC-Ⅱ),检测了宫颈癌及不同级别宫颈上皮内病变中13种高危型HPV DNA的含量,探讨其与宫颈癌及不同级别宫颈上皮内病变的关系.

  • 尖锐湿疣183例临床病理分析

    作者:兰春莲;钟惠冬;陈兰英

    尖锐湿疣是由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引起的一种性传播疾病.近年来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本文就我院诊治的183例尖锐湿疣进行临床病理分析.1材料与方法本组资料为我院1990-01-2001-06间的外检活检标本,组织经10%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包埋切片,HE染色,光镜检查.

  • HPV、EBV、p63、Ki-67在宫颈上皮内瘤变中的表达及其相关性

    作者:钟辉;刘锦钰;龙璐雯;马静

    宫颈癌发病率仅次于乳腺癌,且有年轻化倾向.2000年据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统计,全球每年有49.3万新发病例,死亡27.4万例,其中54%为亚洲女性.自2008年始,我科与妇科密切配合对宫颈癌前病变进行了筛查,现将有关资料予以总结.

  • 介绍一种改良的HPV原位杂交增强处理方法

    作者:禹乐;郭以河;戴太监;林明珠

    在进行原位杂交前需要对组织进行增强处理,传统方法使用微波炉进行加热,其缺点是火力难以掌握,易掉片,染色不佳,易出现假阴性.本文采用电磁炉加热保温法,有效地克服了上述现象,现介绍如下.

  • 子宫颈细胞学Bethesda报告系统(第3版)读后感

    作者:余小蒙

    子宫颈细胞学Bethesda报告系统(TBS)(第3版)中文读本即将由科技出版社正式出版,为了让读者尽快地了解新版TBS的主要内容,作者将校译此书过程中的读书心得进行了整理,特介绍如下以飨读者.

  • 人乳头状瘤病毒与宫颈癌

    作者:邓国华;张洵

    宫颈癌是威胁女性健康、导致死亡的主要恶性肿瘤之一.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是宫颈癌发生的必要条件.本文对宫颈癌的病因、HPV的分子结构、特性和分型、HPV感染和宫颈癌的关系、HPV发病机制、HPV整合状态的检测及意义、HPV的检测方法和意义、HPV的感染率和型别分布以及HPV疫苗的现状和前景进行总结,并加以介绍.

  • 国际病理学会第29届病理学大会头颈部病理专题研讨会介绍(一)

    作者:白玉萍;王志强;毛美玲;张旭;吴若晨;何春燕;李雪;武迎;胡晔华

    国际病理学会(IAP)第29届病理学大会于2012年9月30日至10月5日在南非开普敦市举行.会议对头颈部病理安排了专题研讨会,交流和讨论了该领域的新进展和新内容,如人乳头状瘤病毒(HPV)相关癌、喉癌前病变分级诊断改良方案、BRAF基因突变与甲状腺细针穿刺、头颈部梭形细胞癌、口腔黏膜癌前病变病理诊断问题和隐患、鼻腔鼻窦腺癌临床病理学遗传学分析、HIV感染唾液腺病理等.现将其编译成中文供参考.

  • 导流杂交基因芯片检测HPV-DNA亚型1760例结果分析

    作者:刘永良

    近年来由于人乳头状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HPV)感染增多,宫颈癌发病率明显上升且趋于年轻化.防治HPV成为预防和治疗宫颈癌的关键.本研究回顾性分析天水市中医医院门诊1760例可疑宫颈病变的HPV检查结果,以了解本地区HPV的感染特点.

  • 女性生殖道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及其基因分型与宫颈癌的关系

    作者:刘颂;杨炳;李娜;王明阳;黄佳佳;向加林

    目的 分析女性生殖道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及其基因分型与宫颈癌的关系. 方法 纳入宫颈癌及宫颈癌前病变患者共150例,其中宫颈癌患者63例(宫颈癌组),宫颈癌前病变患者87例(癌前病变组),另选宫颈炎患者50例作为对照组;分析各组患者HPV感染情况,并进行HPV基因分型检测. 结果 200例宫颈疾病患者HPV总阳性率为72.0%(144/200),其中宫颈癌组和癌前病变组HPV阳性率分别为100.0%和67.8%,均显著高于对照组(44.0%)(P<0.05),且宫颈癌组HPV阳性率明显高于癌前病变组(P<0.05);宫颈癌患者主要感染HPV16、18、33和58,CIN Ⅰ患者主要感染HPV6、11、16、33、52和59,CINⅡ患者主要感染HPV6、11、16、3I、33、52和58,CINⅢ患者主要感染HPV16、18、31、33、51和58,对照组患者主要感染HPV6、11、33、43、52、58、66及68;宫颈癌组和癌前病变组高危型HPV阳性率(100.0%、77.3%)均显著高于对照组(42.6%)(P<0.05),且宫颈癌组高危型HPV阳性百分比高于癌前病变组(P<0.05);宫颈癌组、癌前病变组及对照组单一型HPV感染率分别为100.0%、81.4%和40.9%,多重型HPV感染率分别为0、18.6%和59.1%;HPV感染及高危型HPV感染均与宫颈癌的发生呈正相关(P<0.05). 结论 宫颈癌的发生与高危型HPV感染密切相关,HPV基因分型检测对宫颈癌前病变及宫颈癌的筛查、诊断及预防具有重要意义.

  • 人乳头状瘤病毒16/18型感染与乳腺癌关系的研究

    作者:权毅

    目的 了解人乳头状瘤病毒(HPV)16/18型感染与乳腺癌关系,为乳腺癌预防及诊治工作提供依据. 方法 对医院2011~2012年住院患者手术切除的120份乳腺组织进行分析,采用原位杂交法检测HPV16、HPV18在乳腺癌、乳腺纤维腺瘤瘤组织及正常乳腺组织中的表达. 结果 50例乳腺癌患者HPV 16/18 DNA阳性率为58.00%,高于乳腺纤维腺瘤组的20.00%和正常乳腺组织组的14.2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12.177,16.393,P均<0.05).浸润性导管癌、浸润性小叶癌及其他型别乳腺癌HPV 16/18 DNA阳性率分别为60.71%、56.25%和50.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 =0.084,P>0.05).有腋淋巴结转移的乳腺癌HPV 16/18 DNA阳性率(68.75%)远高于无腋淋巴结转移的乳腺癌(38.89%)(x2=4.217,P<0.05). 结论 HPV16/18型感染与乳腺癌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但作用机制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 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与卵巢癌的关系研究

    作者:周琦;唐小珂;曾莉;龙玲;林睿

    目的 研究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与卵巢癌发病的关系,为临床防治提供指导. 方法 采集住院卵巢癌患者的卵巢癌组织83份,卵巢正常组织48份,采用二代杂交捕获法检测标本中HPV-DNA含量,并进行大网膜乳斑HE染色检测、乳斑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免疫组化检测及微血管密度(MVD)计数,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对计数资料进行x2检验,计量资料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 结果 83份卵巢癌组织中32份HPV阳性,阳性率为38.55%;48份正常卵巢组织均未检出HPV,两组组织HPV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83份卵巢癌组织中23份为HPV 16型,9份为HPV 18型,阳性率分别为27.71%和10.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5877,P<0.05).年龄不是HPV感染发生的相关因素(P>0.05),性伴侣数、糖尿病、异体输血以及FIGO分期是HPV感染发生的相关因素(P<0.01).感染HPV的卵巢癌组织和正常卵巢组织VEGF蛋白阳性率分别为100%和41.67%,大网膜乳斑数量分别为22.02±0.85和7.12±0.36,微血管密度分别为38.42±3.69和18.35±3.6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 卵巢癌可能与HPV感染有关,而HPV感染与性伴侣数、糖尿病、异体输血等有关.严格控制HPV感染相关因素可预防HPV感染诱发卵巢癌的发生.

  • 人乳头状瘤病毒相关头颈部鳞状细胞癌研究进展

    作者:崔力方;刘红刚

    头颈部鳞癌是人体第六位常见的恶性肿瘤,每年全世界大约新增40万病例,约占所有恶性肿瘤的3.5%。大部分头颈部鳞癌起源于口腔、口咽、鼻咽、下咽和喉。头颈部鳞癌预后很差,5年生存率<50%,其主要危险因素包括吸烟和饮酒[1]。人乳头状瘤病毒( HPV)是双链 DNA病毒,约含有8000个碱基对,已发现180余种HPV亚型,并根据HPV与宫颈癌的关系,将HPV分为高危型HPV ( HPV 16,18,31,33,35,39,45,51,52,56,58,59,68,73和82)和低危型HPV ( HPV 26,30,34,53,66,67,69,70,73,82,85)。高危型HPV亦可导致其他部位的肿瘤,每年在全球范围内约有60万例HPV相关性肿瘤发生。近年来发现一组HPV相关的头颈部鳞癌,该组病例能够检测出高危型HPV DNA(约95%为HPV 16),与HPV阴性的头颈部鳞癌相比,具有较好的预后,并且对放疗、化疗反应更加敏感[2]。据此推测有两个途径可导致头颈部鳞癌,一个与吸烟、饮酒相关,而另外一个则与HPV介导相关。本文就HPV与头颈部鳞癌的相关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 ProEXC、p16和Ki-67在宫颈鳞状上皮内肿瘤形成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杨其昌;刘宏斌;朱燕;张晓娟;沈屹;季晓华

    p16INK4A(简称p16)被认为是宫颈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 HPV)感染的一个较好的替代标记[1-7].ProEXC是拓扑异构酶Ⅱα(TOP2A)和微小染色体修复蛋白2(MCM2)的鸡尾酒抗体[5-8].我们以ProEXC、p16和Ki-67作为辅助诊断指标,探讨其对提高宫颈鳞状上皮内肿瘤形成(CIN)诊断的准确性和重复性、减少诊断偏差的价值.一、材料与方法1.临床病理资料:选取本院2006年7月至2008年7月间宫颈活检、宫颈管诊刮和宫颈锥形切除诊断为CIN的患者133例,年龄20 ~ 86岁,平均44岁.组织学切片经由3位高年资病理医师在遮蔽原诊断、无免疫组织化学结果的情况下,在多头显微镜下讨论确认CIN的诊断并分级,至少2位医师意见一致则确定为"标准诊断",如果3位医师意见均相佐,则结合免疫组织化学结果确定.另选同期诊断的宫颈慢性炎(包括成熟鳞状上皮化生4例和不成熟鳞状上皮化生5例)19例,浸润性鳞癌20例作为对照组.

1247 条记录 4/63 页 « 12345678...626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