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人乳头瘤病毒E7蛋白生物活性研究进展
人乳头瘤病毒(HPV)是一种小分子DNA病毒,其早期基因E7编码具有多种生物活性的E7蛋白.E7蛋白与腺病毒EIA及多瘤病毒SV40蛋白有相似的结构,可与pRB、P53反应,改变宿主细胞G1/S期的转化.E7蛋白还能同多种细胞因子发生反应,影响宿主细胞代谢,直接导致宿主细胞中心体的变化.E7蛋白在HPV的致病性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
轮状病毒非结构蛋白NSP4研究进展
轮状病毒(rotavirus,RV)是病毒性腹泻的主要病因.NSP4(nonstructural protein 4)作为轮状病毒的一种非结构蛋白,在病毒形态发生和致病性中发挥重要作用,近年来日益受到重视.本文就NSP4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人类疱疹病毒8型
人类疱疹病毒8型(HHV-8)是近年来从卡波济肉瘤(KS)中发现的~种新型疱疹病毒.HHV-8的某些基因具有癌基因的功效.本文简要对HHV-8的特性及其致病性作一综述.
-
TT病毒的研究进展
1997年12月,日本学者Nishizwa等用代表性差异分析法(representational difference analysis,RDA),从原因不明的输血后肝炎患者血清中发现了TTV.此后,许多学者开展了对TTV的研究,其生物学特性、流行病学、检测方法、及临床致病性等方面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本文结合国内外文献.对以上问题简要综述如下.
-
HIV-1基因变异和分子进化及其相互关系
自1981年美国报告首例艾滋病(AIDS),HIV-I已在全球迅速传播和扩散.其主要原因是HIV-1的基因高度变异和多样性.全面并深入了解HIV-1基因变异和分子进化及其相互关系有关方面的新进展,将有助于我们更好理解基因变异和进化在HIV-1感染、传播和致病性的影响作用,并给我们正在进行的药物和疫苗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
柯萨奇B组病毒致病的分子生物学机制
本文对柯萨奇B组病毒(CVB)致病性与抗原性的近期研究内容进行了复习.CVB的每个血清型存在多种毒株,病毒基因组编码区与非编码区核苷酸决定CVB的致病力.心肌球蛋白的氨基酸序列与疾病的发生有关联.T细胞基因在CVB致病及CVB蛋白2PC在CVB性自身免疫反应中均有重要地位.
-
重组蛋白及合成肽抗原在GBV-C/HGV感染诊断中的应用
GBV-C是近几年刚发现的新病毒,对其致病性等方面的研究还不是很清楚.其诊断主要依赖于RT-PCR检测病毒RNA,但不适于临床常规检测及大面积筛查.以重组蛋白和合成肽作抗原检测血清中抗GBV-C抗体更适合于GBV-C感染的诊断和流行病学调查,有望得到广泛的应用.本文从GBV-C/HGV抗原表位研究及重组蛋白、合成肽在GBV-C感染诊断学和流行病学中的应用及其意义作一综述.
-
新冠状病毒与SARS
冠状病毒可引起人和动物的多种疾病,人类冠状病毒HCoV-OC43和HCoV-229E主要引起人类的普通感冒.但是近新分离出的冠状病毒可引起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evere acute respiratorysyndrome,SARS),本文将就冠状病毒的生物学特性与致病性,新冠状病毒与SARS的关系,SARS冠状病毒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西尼罗河病毒
西尼罗河病毒在1999年以前只在东半球发现过,主要分布在非洲、中东地区、欧亚大陆和澳洲.自1999年首次传人美国后短短几年内在北美迅速传播.且致病性和毒力增强了.本文就WNV的病原学、流行病学、致病性等方面的研究状况进行综述.
-
04 汉坦病毒对新生小鼠的致病性:基因重排研究证明糖蛋白G1单一氨基酸改变与病毒毒力有关
-
腹泻患者粪便标本分离的克吕沃菌的病原学鉴定
目的 鉴定分离自腹泻患者粪便标本的4株革兰阴性杆菌,并对其耐药性和致病性进行研究.方法 用生化和16S rRNA序列分析方法对该菌进行属的鉴定,并用抗坏血酸盐试验和葡萄糖5℃发酵试验进行种间区分,利用bioMerieux公司的ATB G(-)5试条进行该菌的药物敏感性试验,用常规的动物试验进行该菌的致病性研究.结果 分离的4株菌均为抗坏血酸克吕沃菌,除1株菌外,其余 3株菌对所检测的抗生素都有一定的耐药性,而进行的各种动物试验结果均为阴性.结论 该菌对目前常用的抗生素有一定的耐药性,但不表达致泻性大肠埃希菌的一些常见毒素因子.
-
浙西地区钩端螺旋体病监测研究
钩端螺旋体病是由致病性钩端螺旋体(简称钩体)所引起的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曾严重危害我省人民的身体健康.
-
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O157:H7质粒PO157上毒力因子的研究进展
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O157∶H7是一种重要的致病菌,可以引起不同程度人类疾病.目前已知的O157∶H7的致病因子有3个,志贺毒素、粘附抹平效应毒力岛和特异性质粒pO157.其中pO157在致病过程中的作用并不十分清楚.本文结合近年来的研究进展,介绍了pO157上与细菌致病性有关的毒力因子.
关键词: 大肠埃希菌O157:H7 毒力因子 质粒 pO157 致病性 -
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酸抗性机制的研究进展
酸抗性是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苇要的毒力因子之一.抗酸反应被认为是影响细菌生存及致病性的重要因素.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对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抗酸反应机制的研究越来越深入.本文就近年来有关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与σs因子相关的抗酸反应机制的研究做一综述.
-
军团菌研究的某些进展
自1976年美国费城暴发流行军团菌病以来,先后在许多国家均发现了军团菌种、群.本文对军团菌的流行病学、致病性、分子生物研究及实验室诊断进行了综述.
-
螺杆菌属及其致病性研究
自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发现以来,许多新螺杆菌属成员陆续从动物及禽类等体内分离到.其中,有的对人或动物有明确的致病性,有的致病性尚不明确或有潜在的致病性.本研究主要对螺杆菌生物学特性、近年来国内外科研人员新发现的主要螺杆菌及其致病性等作一综述.旨在为防治和研究螺杆菌疾病提供参考和支持.
-
河弧菌研究概况
河弧菌(Vibrio fluvialis)被认为是新发的食源性致病菌,能够引起腹泻暴发流行,对全球公共卫生安全造成潜在危险,尤其在发展中国家的沿海地区和卫生条件差的区域.经过30多年的研究和探索,人们对河弧菌及其致病性和感染的流行病学特征有了一定的了解和认识,本研究就河弧菌的发现、病原学特征,致病性、流行病学特征,临床表现等相关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
热毒宁注射液合用葡萄糖酸钙锌口服液治疗A组轮状病毒性肠炎的疗效观察
自从19世纪70年代首次发现轮状病毒(rotavirus,RV)导致婴儿腹泻后,RV很快成为儿科腹泻病常见的病原体.据统计,全世界每年约有l亿多患儿感染RV,其中93%的RV感染患儿发生在5岁以下(尤其是6~23个月),至少60万患儿死亡,其中98%在发展中国家[1].其中A组RV是世界范围内导致婴幼儿重症腹泻的病原体,A组RV致病性强[2].目前对RV性肠炎没有特效治疗,本文采用热毒宁注射液合用葡萄糖酸钙锌口服液治疗RV性肠炎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
上消化道疾病患者幽门螺旋杆菌的检查结果分析
我们从2005年1月至12月对上消化道疾病患者做胃镜检查的同时,进行了HP检查,从中探讨幽门螺杆菌(HP)对胃病的致病性以及在上消化道感染的程度.现在对638例检查结果作回顾性分析.
-
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42例分析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CHB)是我国的常见病多发病,是引起肝硬化、肝癌的主要原因.干扰素具有清除和抑制乙型肝炎病毒(HBV),减少病毒的致病性和传染性,减轻肝脏炎症,阻断纤维化的发生和发展,亦可防止肝细胞癌的发生,是目前国内外公认有效的抗HBV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