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颅中窝蛛网膜颗粒的显微解剖、组织学与CT观察

    作者:陈峰;邓雪飞;邹莉娜;韩卉;刘斌

    目的 通过对颅中窝内蛛网膜颗粒的显微解剖、组织学和CT观察,进一步完善蛛网膜颗粒的形态学资料. 方法 分别对33例成人头颅湿标本和40例脑血管CT成像资料进行显微解剖、组织学与影像学观察. 结果 颅中窝内蛛网膜颗粒大多分布在脑膜中静脉窦、蝶顶窦、圆孔外侧及海绵窦,颗粒多呈圆形、椭圆形及不规则形;光镜下可将颗粒分为单个型和分叶型;显微解剖和CTV观察颅中窝内颗粒的平均数量分别为8.75和3.52个,CTV观察海绵窦内颗粒显示不清. 结论 对颅中窝内蛛网膜颗粒深入系统的观察,可以丰富解剖学和影像学资料;有助于神经外科手术入路的选择和手术过程中保护蛛网膜颗粒,避免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 海绵窦的解剖学概念及相关结构的观察

    作者:席焕久;张鹏飞;罗俊生

    目的探讨海锦窦的解剖学概念及其相关显微解剖,为临床应用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用10%甲醛固定的成人头颅湿标本22例,分别在动脉系统与静脉系统中灌注红、蓝乳胶铸型,在手术显微镜下观察海绵窦及其相邻结构.结果海绵窦蓝染乳胶形成粗细不等,反复分支的网状结构,与颈内动脉成毗邻关系并可分离.结论本研究所见支持海绵窦是静脉丛的概念.

    关键词: 海绵窦 解剖 概念
  • 树突状细胞电转染的优化条件及影响因素

    作者:唐岩;唐军民;战军;刘影;常昕莹;王国涛;单铁英;苏安英

    目的 探讨树突状细胞(DC)电转染的方法、优化条件以及影响DC电转染率和存活率的主要因素.方法 提取人肝癌细胞(Bel 7402) RNA,利用淋巴细胞分离液密度梯度法分离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并通过贴壁法获取单核细胞作为树突状细胞前体(pDC).将pDC置含rhGM-CSF和rIL-4的RPMI-1640培养液内联合培养诱导7d,使之充分分化为未成熟的DC (imDC).应用电穿孔仪(electroporation apparatus)分别将人肝癌细胞总RNA和绿色荧光蛋白(GFP)电转染至imDC,并设定不同的电压、脉冲时间、细胞浓度、温度和电转染缓冲液等条件.荧光镜下和光镜下分别计算绿色荧光阳性细胞数和总细胞数.电转染1d后,用0.4%锥虫蓝染色分别计算其电转染率和存活率.结果 当imDC浓度为5×106/ml与40μg的人肝癌细胞总RNA混合,设定电转染仪电压为300V、脉冲时间为500μs时,其电转染率达到高值,imDC存活率约49.07%.结论 电转染提供了一种使人肝癌细胞RNA电转染至imDC的可行技术.影响imDC电转染率的主要因素是受体细胞imDC的生长状况、电转染的电压及脉冲时间.

  • Bcl-2和Bax蛋白在人早孕胎盘绒毛和蜕膜组织中的表达

    作者:张金萍;刘学红;张泳;周夫群;朱颖飞

    目的 探讨Bcl-2和Bax蛋白在人早孕绒毛和蜕膜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检测Bcl-2和Bax蛋白在孕5~7周绒毛和蜕膜组织细胞中的表达,用真彩色病理图像分析系统4.0图像分析软件测定Bcl-2和Bax蛋白表达的积分吸光度值.结果 Bcl-2蛋白主要分布于孕5~7周绒毛合体滋养层细胞、蜕膜细胞的细胞质和细胞核中,蛋白表达积分吸光度值依次降低,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ax蛋白在孕5~7周绒毛细胞滋养层细胞、合体滋养层细胞中均未见表达;孕6周,Bax蛋白表达于极少部分蜕膜细胞的细胞质中.结论 Bcl-2和Bax蛋白在人早孕过程中参与了绒毛滋养层细胞增殖和分化、子宫内膜蜕膜化的过程,在绒毛的发生、发育、胎盘形成和组织结构改建及功能完善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 人胎盘CD133+细胞具有高增殖潜能集落形成细胞特性

    作者:刘佳云;陈代雄;方宁;章涛;刘祖林;祁莹;万卫红;刘金伟

    目的 通过对人胎盘CD133+细胞群中高增殖潜能集落形成细胞(HPP-CFC)检测与生物学特性的分析,证明人胎盘存在早期造血干/祖细胞(HSPC). 方法 采用机械法制备人胎盘组织(PT)单细胞悬液,用Histopaque-1007分离出单个核细胞(MNC),经磁式分选(MACS)富集CD133+细胞,培养28 d后观察HPP-CFC集落形成能力,用流式细胞仪(FCM)对分选的细胞组份和HPP-CFC进行表型分析,实验全程用脐带血(UCB)作平行比较分析. 结果 培养28 d后,PT-CD133+与UCB-CD133+细胞组份分别扩增了266和362倍,前者低于后者(P<0.01);PT-CD133+与UCB-CD133+细胞中HPP-CFC分别为(32.4±11.2)/5×103、(17.7±5.7)/5×103,前者形成的HPP-CFC数量明显高于后者(P<0.01);PT.CD133+、UCB-CD133+细胞培养至28 d时,除UCB-CD133+组的CD133+CD34-亚群比例无明显改变外,CD133+CD34+、CD133-CD34+和CD133+CD34-(PT-CD133+组)亚型均比培养前减少. 结论 人胎盘组织CD133+细胞中存在HPP-CFC,说明胎盘CD133+细胞群中存在早期HSPC.

  • 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外周血Aβ抗体和细胞因子的变化

    作者:郑敏;范海虹;黄绍宽;沙松华;成林平;王燕;程冠杰;徐杰;汪华侨

    目的 探讨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外周免疫功能的变化. 方法 以2006-06~2007-04广州市老人院29例AD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其中轻中度AD患者19例,重度10例;对照组19例为同期健康老人.用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外周血Aβ抗体以及抗原特异性细胞因子的水平;流式细胞术(FACS)检测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变化;酶联免疫吸附斑点试验(ELISPOT)检测抗原特异性细胞因子的分泌细胞频数. 结果 轻中度和重度AD组患者外周血Aβ42抗体水平较对照组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分别为P<0.05,P<0.01).AD组CD8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 CD4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 轻中度和重度AD组之间CD8、CD4及CD4/ CD8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D组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培养上清IFN-γ的含量较对照组降低(P<0.05),以重度AD组更明显.ELISPOT检测结果,AD组每4×105个PBMC中分泌IFN-γ的细胞频数较对照组显著减少(P<0.01),以重度AD患者更为明显. 结论 AD患者外周血Aβ抗体水平下降;淋巴细胞亚群失调,特异性细胞免疫功能受损.

  • 成人、成年狗鼻腔嗅黏膜成鞘细胞的纯化、培养与鉴定

    作者:王珂;王君;陈庆山;孙宇;潘胜发;王丽;于恩华;周长满

    目的研究成人和成年狗嗅黏膜成鞘细胞(OECs)的分离与培养的方法,为探索在人体和大型动物模型的自体嗅黏膜OECs移植修复脊髓损伤奠定基础.方法采用差速贴壁方法分别从成人和成年比格狗的嗅黏膜分离出OECs,分别培养25 d,在第6 d、10 d和25 d进行形态学观察,后进行OECs特异标记物NGFRp75的免疫细胞化学染色,鉴定成鞘细胞.结果原代培养的成人和成年狗嗅黏膜OECs在培养10 d后明显增多,25 d的OECs成熟,具有很长的突起,其形态多为双极和三极,NGFRp75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呈阳性.本实验条件下,狗嗅黏膜OECs的生长状态比成人的好.而未进行差速贴壁的培养细胞则几乎均呈成纤维样细胞.结论差速贴壁的方法可以分离出较为纯化的成人、成年狗鼻腔嗅黏膜OECs.

  • 单克隆人胰腺干细胞的形态和蛋白表达特征

    作者:效梅;安立龙;窦忠英

    目的 研究1例单克隆人胰腺干细胞系的细胞形态和表达特性.方法 10例4~5月龄流产胎儿胰腺组织,胶原酶消化.原代细胞DMEM培养,胰蛋白酶消化传代.在传代中逐渐纯化胰腺干细胞.克隆环筛选单克隆人胰腺干细胞,扩增培养.活力较好的细胞液氮冷冻保存.采用HE和Giemsa染色,观察单克隆人胰腺干细胞的形态特征;通过透射电镜分析其超微结构.用免疫组织化学反应和RT-PCR方法,检测其蛋白水平和mRNA水平的表达特征.结果 1例来源于4月龄男性胎儿的单克隆人胰腺干细胞建系,传50代.液氮保存细胞1×109个以上.单克隆人胰腺干细胞完全贴璧时呈多角形上皮样,单核,圆形或椭圆形,单、双或多核仁.细胞核质比大.线粒体、内质网等细胞器均不发达,胞质内无分泌颗粒,属于发育早期的胰腺上皮样细胞.共表达胰肠同源域因子1(pdx1)、胰高血糖素、巢蛋白及角蛋白19(CK19),不表达胰岛素、周期蛋白34(CD34)、CD44及CD45.转录表达pdx1、胰高血糖素及巢蛋白的mRNA,不转录表达胰岛素.结论首次证实1例共表达pdx1、胰高血糖素、巢蛋白及CK19蛋白的单克隆人胰腺干细胞系.

  • Oct-4和人端粒酶逆转录酶在不同胎龄人胚原始生殖细胞的表达变化

    作者:王晗;于海生;华进联;窦忠英;王华岩

    目的 检测不同胎龄人胚原始生殖细胞中Oct-4、人端粒酶逆转录酶(hTERT)的表达变化.方法 取人胚胎生殖嵴,通过RT-PCR检测5~13周龄人胚生殖嵴中Oct-4、hTERT的表达变化;同时,取人胚胎生殖嵴,经石蜡切片,HE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等技术,观察不同胎龄人胚原始生殖细胞的形态,检测Oct-4、hTERT的表达情况.结果 胎龄6~7周时,生殖嵴中可见少量原始生殖细胞,且表达Oct-4及hTERT;胎龄8~12周时,生殖嵴中原始生殖细胞数量增多,Oct-4及hTERT表达增强(P<0.05);胎龄13周以后,生殖嵴中Oct-4阳性的原始生殖细胞数量逐渐减少,Oct-4表达减弱,但hTERT仍然高表达.结论 不同胎龄人胚原始生殖细胞中Oct-4的表达呈动态变化,胎龄8~12周时表达较强,但hTERT的表达量始终维持在较高水平,没有明显变化.

  • 树突状细胞标志分子在人乳腺癌中的表达及与T细胞的关系

    作者:李艳萍;史福军;李强;冀春萱

    目的通过观察人乳腺癌组织中CDlc、S-100、HLA-DR阳性细胞数和表达强度的变化及其与T细胞的关系,了解乳腺癌局部微环境的免疫状态,探讨树突状细胞与乳腺癌发生、发展的关系,为乳腺癌的生物治疗提供实验依据.方法收集手术切除的人乳腺癌组织和癌旁相对正常乳腺组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和图像分析技术对20例乳腺癌标本进行检测.结果乳腺癌组织中CDlc、S-100和HLA-DR的表达强度均较相对正常乳腺组织明显减弱(P<O.05);CD1c+DC、S-100+DC、HLA-DR+DC、CD4+T细胞和CD8+T细胞的数量均较相对正常乳腺组织明显减少(P<0.05),且乳腺癌组织中CDlc+DC细胞的数量比S-100+DC细胞的数量减少更明显,HLA-DR+DC与CD4+T细胞的数量呈明显相关关系(r=O.998);结论树突状细胞表面标志分子在人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总量下降,树突状细胞在抗乳腺癌的免疫反应中可能起重要作用;这为临床开展乳腺癌的生物治疗提供了实验依据.

  •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Eph受体酪氨酸激酶A2、基质金属蛋白酶-2和-9在卵巢癌血管生成拟态中的作用

    作者:王立;王俊艳;赵秀兰;赵楠;张丹芳;孙保存

    目的 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Eph受体酪氨酸激酶A2 (EphA2)、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和MMP-9在卵巢癌血管生成拟态中的作用.方法 收集临床和预后资料完整的卵巢癌组织标本84例,切片经明确诊断后进行CD31和过碘酸-雪夫 (PAS) 双重染色,证实肿瘤组织中存在血管生成拟态,行VEGF、EphA2、MMP-2和MMP-9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根据染色指数统计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结果 有血管生成拟态组(36/84)和无血管生成拟态组卵巢癌组织(48/84)的VEGF、EphA2、MMP-9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有血管生成拟态组的卵巢癌细胞VEGF、EphA2、MMP-9表达明显高于无血管生成拟态组.但有血管生成拟态组和无血管生成拟态组患者的MMP-2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卵巢癌中血管生成拟态和内皮依赖性血管并存,VEGF、EphA2和MMP-9等参与了卵巢癌血管生成拟态的形成.检测VEGF、EphA2和MMP-9可作为预测卵巢癌预后的间接指标.

  • 人胚胎干细胞在血清和无血清培养体系中的特性比较

    作者:胡智兴;周轶平;吴兰鸥;罗敏;郑春兰;李玛琳

    目的 探讨血清培养体系和无血清培养体系对人胚胎干细胞(hES cells)生长特性的影响. 方法 将人胚胎干细胞株BG02接种在丝裂霉素C处理灭活的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饲养层上,分别在含血清hES完全培养基或无血清培养基中连续培养25~30代.在不同培养体系下比较人胚胎干细胞形态、集落贴壁率;运用BrdU掺入法检测人胚胎干细胞增殖,用细胞计数法计算细胞倍增时间;采用免疫荧光染色检测人胚胎干细胞特异性分子标志的表达;用流式细胞仪检测人胚胎干细胞Oct-4,Nanog阳性的比例;RT-PCR检测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s)家族基因的表达.结果 在两种培养体系的BG02细胞都具有人胚胎干细胞的形态特征.在含血清培养体系下,BG02细胞集落贴壁率和表达OCT-4,Nanog的阳性细胞明显高于无血清培养体系(P<0.05).无血清培养体系中,BG02细胞生长速度明显高于含血清培养体系,细胞倍增时间分别为(33.8±4.3) h、(45.9±5.7) h,(P<0.05).无血清培养体系的BG02细胞高表达FGF2、FGFR2、FGFR4. 结论两种不同培养体系中人胚胎干细胞的体外培养特性存在一定的差异,可能与BG02细胞FGFs家族基因激活有关.

  •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患者肾内免疫细胞的免疫组织化学观察

    作者:任彩霞;唐军民;唐岩;李枫;毕振伍;战军

    目的 讨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患者肾内免疫细胞的免疫组织化学变化并对其作用进行分析.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显示6例SARS死亡患者和3例意外死亡者肾内免疫细胞,进行其形态观察,并采用图像分析系统进行定量分析. 结果 6例SARS患者肾内CD68+单核,巨噬细胞显著增多(P<0.05),CD3+T细胞、CD20+B细胞和S-100+树突状细胞与对照组无差别(P>0.05). 结论 SARS患者肾内单核/巨噬细胞为主要免疫应答细胞,提示单核/巨噬细胞在SARS肾病变中起着重要作用.而T细胞、B细胞以及树突状细胞可能受到SARS冠状病毒的攻击,其功能可能遭到破坏.

  • 人胚胎大脑皮层神经干细胞的分离培养

    作者:李巍;蔡文琴;吴康;秦茂林

    目的为人神经干细胞的基础研究及临床应用提供细胞模型. 方法采用无血清培养技术,分离培养了10~14周人胚大脑皮层细胞,并用神经上皮干细胞蛋白(Nestin)免疫组化鉴定培养细胞;5%胎牛血清诱导其分化,神经丝-200(NF-200)和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免疫组化鉴定分化细胞. 结果获得了大量未分化、呈簇状悬浮生长的神经干细胞团,且能被诱导分化成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经传12代后仍具干细胞特性. 结论本实验成功地分离培养了人胚胎大脑皮层神经干细胞,为神经干细胞的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奠定了基础.

  • 宁夏回、汉族指纹模式影响的研究

    作者:党洁;霍正浩;钟慧军;彭亮;陈银涛;焦海燕;朱永生;陆宏

    目的 分析宁夏回、汉族人群指纹模式各类型的分布特征. 方法 采用随机整体抽样方法分析宁夏回、汉族指纹样本共计614份,其中回族262人(男性129人,女性133人),汉族352人(男性206人,女性146人).结果固定某指为弓型纹(A)后,相同的花样类型同时出现于另外9指的几率明显增高,而尺侧箕型纹(U)与斗型纹(W)的出现率则明显降低;而当固定某指为U后,U同时出现于另外9指的几率明显增高.而W的出现率相较总体样本出现率明显降低,A的出现率受影响的程度较小;当固定某指为W后,情况恰好相反.这种趋势在宁夏回、汉族以及不同性别间都存在,且无显著性差异. 结论 指纹的模式影响,即不同手指指端花样类型的构建及出现率彼此关联,在宁夏回族、汉族和两性别间普遍存在.

  • 白细胞介素-8蛋白在反复自然流产患者绒毛及蜕膜组织中的表达

    作者:宋芳;郝奋;岳淑芬;黄世琪;杨美霞

    目的 探讨反复自然流产患者绒毛及蜕膜组织中白细胞介素-8 (IL-8)蛋白水平的表达.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Western blotting 技术,分别对30例反复自然流产患者(流产组)和30例正常妊娠者(对照组)绒毛、蜕膜组织中IL-8的蛋白表达进行定位及半定量分析. 结果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在绒毛组织中,流产组和对照组IL-8的蛋白表达主要定位于绒毛上皮细胞的细胞质内;在蜕膜组织中,流产组IL-8蛋白表达于蜕膜细胞的胞质内,对照组蜕膜细胞则为阴性,但两组腺上皮细胞均为阳性反应.Western blotting结果 显示,在绒毛组织中,流产组IL-8的蛋白相对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在蜕膜组织中,流产组IL-8的蛋白相对含量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 流产组绒毛及蜕膜组织中IL-8蛋白表达增强与反复自然流产有关,IL-8可能参与反复自然流产的病理过程.

  • 乳腺癌HER2与TOP2A的表达及其相关性

    作者:明洁;逯翀;田元;潘华雄;黄韬;刘春萍

    目的 探讨乳腺癌患者HER2与TOP2A基因及蛋白的表达情况及其表达的相关性. 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与荧光原位杂交(FISH)方法,检测58例乳腺癌中HER2及TOP2A的基因及蛋白表达情况,并分析其相关性.结果 58例乳腺癌患者,HER2评分:0分11例(11/58,19.0%),1+19例(19/58,32.8%),2+13例(13/58,22.4%),3+15例(15/58,25.8%);TopoⅡα评分:0分28例(28/58,48.3%),1+22例(22/58,37.9%),2+8例(8/58,13.8%).HER2基因扩增19例(19/58,32.8%),HER2基因无扩增39例(39/58,67.2%);TOP2A基因扩增11例(11/58,19.0%),TOP2A基因无扩增47例(47/58,81.0%).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HER2与FISH检测HER2的结果明显相关,其相关系数rs=0.80(P<0.05);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TopoⅡα与FISH检测TOP2A结果相关,其相关系数rs=0.50(P<0.05);FISH检测HER2与TOP2A的结果明显相关,相关系数rs=0.69(P<0.05). 结论 HER2和TOP2A在乳腺癌中的扩增具有高度一致性,TOP2A的扩增及表达可能依赖于HER2的扩增及表达.

  • 线粒体DNA Cyt-b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mRNA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张默函;金东洙;金映杉

    目的 探讨线粒体DNA(mtDNA)Cyt-b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mRNA的表达在乳腺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意义.方法 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分别对19位乳腺癌患者的19例乳腺癌组织标本和19例癌旁组织标本的mtDNA Cyt-b、VEGF mRNA的表达进行检测(a-actin作为定量标准物),观察它们在乳腺癌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差异以及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结果 19位乳腺癌患者中,乳腺癌组织mtDNACyt-b和VEGF mRNA的表达均高于癌旁组织,两组比较均有明显差异(P<0.01),而乳腺癌组织中VEGF的两个异构体VEGF145和VEGF189的mRNA表达高于癌旁组织,两组比较均有差异(P<0.05),并且mtDNA Cyt-b与VEGFmRNA的表达呈正相关性(P<0.01),与VEGF145、VEGF189的mRNA表达均呈正相关性(P<0.05);淋巴结转移组mtDNA Cyt-b和VEGF mRNA的表达较无淋巴结转移组高,两组比较均有差异(P<0.05);TNM分期Ⅰ期mtDNA Cyt-b和VEGF mRNA的表达较Ⅱ期低,两组比较均有差异(P<0.05);Ⅰ期与Ⅲ期比较两组mtDNA Cyt-b mRNA的表达有明显差异(P<0.01),而VEGF mRNA的表达有差异(P<0.05).结论 乳腺癌中mtDNA Cyt-b和VEGF mRNA的表达上调,并且在肿瘤的能量传递过程起着一定作用.

  • 人脐静脉内皮细胞与表面改性的PHBHHx膜的体外相容性

    作者:张磊;柏树令;潘锋;佟浩;张二林;申峰

    目的 评价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在含有不同组分中药涂层、碱处理前后的3-羟基丁酸和3-羟基已酸共聚酯(PHBHHx)膜上的生长状况,为研究PHBHHx膜与内皮细胞的生物相容性提供实验依据. 方法 用Baudine改良法分离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并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鉴定;将已传至第3代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接种于材料表面,培养8、12、24h,用扫描电镜观察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在不同表面上黏附形态的变化,同时用细胞免疫荧光标记法比较其在不同膜上的分布情况,后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检测各组细胞的活力. 结果 成功分离出人脐静脉内皮细胞,Ⅷ因子及血管内皮细胞受体Ⅱ(FLK-1)染色阳性;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培养结果表明,细胞在各组材料表面均呈良好生长,并大量增殖.MTT分析结果显示,碱处理的PHBHHx膜及添加5%、10%中药涂层的材料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的体外生长、增殖有促进作用;扫描电镜和荧光显微镜下可见,碱处理的PHBHHx膜及添加5%、10%中药涂层的材料表面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活力旺盛、形态饱满、分布均匀. 结论 经表面改性处理的、且加入5%、10%中药涂层的PHBHHx膜,具有良好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相容性,在体外细胞培养的环境下,有利于细胞的生长、贴附和增殖

  • 人肠系膜动脉多层螺旋CT成像及其解剖对照

    作者:陈吴兴;陈光平;纪建松;王向明;赵中伟;王祖飞;徐民

    目的 利用多层螺旋CT人肠系膜动脉成像与尸体标本上观察的肠系膜动脉进行对照,测量评价肠系膜动脉.方法 选取正常人230例,腹部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将图像进行后处理、三维重建后观测肠系膜动脉,然后对正常肠系膜动脉的多层螺旋CT图像与尸体解剖标本的肠系膜动脉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1.活体扫描成像测量人肠系膜动脉,其管径明显大于尸体标本肠系膜动脉测量值(P<0.05);2.肠系膜上动脉和肠系膜下动脉起始位置、分支类型及走行与已有尸体标本的资料结果有较大的差异;3.不同的重建方法各有其优越性,其中,STS-MIP重建能较好地显示肠系膜动脉分支的级别.结论 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通过工作站三维重建能较好地显示肠系膜动脉,并对其进行科学评价,其数据可靠,并可以进行大样本的测量研究.

3732 条记录 10/187 页 « 12...78910111213...186187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