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基因疫苗黏膜免疫及其机制的研究进展

    作者:秦妍;管晓燕

    基因疫苗是将编码外源性抗原的基因插入到含真核表达系统的载体质粒上,然后将重组质粒直接导人人或动物体内,让其在宿主细胞中表达抗原蛋白,诱导机体产生免疫应答.以达到预防疾病的目的.现已证实基因疫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但存在人体不能对基因疫苗进行有效的吸收以及机体对抗原的免疫耐受等不足,使其在人体中的免疫效果不佳.近年来,对基因疫苗的免疫策略、免疫效果及作用机制已进行了大量的研究.肌肉注射法因外源基因在体内的表达水平较低,免疫效果不够理想.基因枪法、电穿孔等递送技术的发展均显著提高了基因疫苗的活体递送效率,使基因疫苗免疫具有较强的诱导免疫应答的能力[1-2].

  • 基因疫苗作用机制和免疫途径的研究现状

    作者:李敏;董竞男

    基因疫苗(gene vaccine)又称DNA疫苗(DNA vaccine)或核酸疫苗(nucleic acid vaccine),即将编码特异性抗原多肽或蛋白的基因克隆到真核表达载体上,然后经一定途径进入机体内,使外源基因在活体内表达、产生的抗原激活机体的免疫系统,从而诱导特异性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应答,以达到预防和治疗疾病的目的.基因疫苗由抗原编码基因及质粒载体两部分组成.抗原基因可以是单个基因或完整的一组基因,也可以是编码抗原决定簇的一段核苷酸序列.

  • 重组新疆出血热病毒S和M基因疫苗诱导小鼠免疫应答的评价

    作者:李阳;刘东亮;汪梅芳;武勇凯;王咏星;李轶杰;彭倩;马洁;杨建华

    目的 选取新疆出血热病毒M基因(编码糖蛋白Gn,Gc)和S基因(编码核蛋白NP)部分基因片段,并进行部分片段的嵌合,分别插入至真核表达载体PVAX1中构建重组质粒,并将重组质粒分别免疫小鼠,评价其诱导的体液和细胞免疫应答的效果.方法 将NP(aa1 ~ 482)、NP2(aa170 ~ 305)和糖蛋白Gn(aa529 ~820)、Gc(aa1050~1697)片段,及Gc-NP2片段分别构建到真核表达载体PVAX1上构建重组质粒,用重组质粒免疫小鼠,通过T细胞增殖试验,细胞因子含量测定和ELISA对免疫效果进行评价.结果 经双酶切鉴定和DNA测序证实重组质粒构建正确.pVAX1-NP2实验组小鼠的血清抗体效价可以达到1∶6 400,pVAX1-NP2及pVAX1-Gc-NP2实验组小鼠脾脏T淋巴细胞增殖明显,两组的IFN-γ的表达水平也高达(865.15±6.29)pg/mL及(1727.21±33.93) pg/mL,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pVAX1-NP2及pVAX1-Gn实验组IL-4的表达水平为(19.11±1.20) pg/mL和(20.07±1.67)pg/mL,都显著高于对照组的(9.35±1.82)pg/mL(P<0.05).结论 成功构建了多个重组真核表达载体,免疫小鼠后获得了效价高,特异性好的抗体.各重组质粒都激起了较强的体液免疫及细胞免疫,pVAX1-NP2及pVAX1-Gc-NP2实验组效果好,可将其作为新疆出血热病毒的候选疫苗.

  • 肺炎支原体P1C-IL-2融合基因疫苗鼻饲对小鼠免疫效果的检测

    作者:朱翠明;余敏君;高顺利;曾焱华;游晓星;吴移谋

    目的 研究肺炎支原体(Mp) P1C-IL-2融合基因疫苗经鼻饲免疫小鼠后的免疫应答水平和免疫保护作用,了解IL-2对P1C核酸疫苗的免疫佐剂效应.方法 将构建的P1C-IL-2核酸疫苗鼻饲免疫BALB/c鼠,ELISA检测免疫小鼠血清IgG滴度、IgG亚类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IgA及IFN-γ、IL-4的水平;建立小鼠Mp感染模型,观察Mp攻击后小鼠肺组织炎症情况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Mp菌落数的变化.结果 P1C-IL-2双基因疫苗组小鼠血清中的总IgG、IgG1、IgG2a亚类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IFN-γ和IL-4水平均较PIC疫苗组小鼠显著增高(P<0.05),但两组支气管肺泡灌洗液IgA差异无显著性(P>0.05).用Mp滴鼻感染免疫小鼠,第1、3、6天P1C-IL-2双基因融合疫苗组小鼠肺组织炎症病理评分显著高于P1C单基因疫苗免疫组小鼠,两组小鼠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的Mp菌落数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IL-2能显著增强PIC疫苗的免疫应答水平,但在感染早期也激发了较强的肺组织炎症.

  • 空肠弯曲菌pcDNA3.1(-)-peb1A壳聚糖佐剂疫苗的Th免疫应答及作用

    作者:杜联峰;孙万邦;王宜峰;徐岗村;余妍;夏嫱;杨瑞

    目的:探讨以壳聚糖为佐剂的空肠弯曲菌基因疫苗免疫小鼠后的Th细胞免疫应答状态.方法:昆明小鼠随机分组:设空白对照组、空载体组、pcDNA3.1(-)-peb1A组、壳聚糖+ pcDNA3.1(-)-peb1A组,各组均采用小鼠股四头肌注射法.在第0、10、20天免疫,于每次免疫后第10天采集各组小鼠血浆,间接ELISA法检测免疫后不同时间小鼠血浆中Th1、Th2细胞因子的含量.结果:Th1类细胞因子IL-2、IFN-γ,在第10、20、30天,裸DNA组、佐剂DNA组、空载体组及NS组两两相比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Th2类细胞因子IL-4、IL-10:实验组高于两对照组,在IL-4的检测中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IL-10的检测中裸DNA组高于空白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裸DNA组高于空载体组,仅在第20天有显著性差异(P<0.05);佐剂DNA组高于裸DNA组,在IL-4的检测中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IL-10的检测中,仅在第10、20天有显著性差异(P<0.05);佐剂DNA组高于两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以壳聚糖为佐剂的空肠弯曲菌基因疫苗可促进Th2细胞为主的免疫反应.

  • 四种靶向因子与柯萨奇病毒B3 VP1融合基因疫苗免疫效果的比较

    作者:刘贵霞;蓝佳明;揣侠;高志云;金玉怀;张永红;谢立新;殷长甫;王永祥

    目的:比较巨噬细胞源趋化因子(MDC)、补体片段C3d3、志贺毒素B亚单位(STxB)和小鼠β-防御素2(mBD2)分别与柯萨奇病毒B3(CVB3)VP1构建的融合基因疫苗及VP1基因疫苗对小鼠的免疫效果.方法:将雄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6组,每组22只,分别于股四头肌注射pcDNA3、pcDNA3/VP1、pcDNA3/MDC-VP1、pcDNA3/VP1-C3d3、pcD-NA3/STxB-VP1和pcDNA3/mBD2-VP1,接种剂量为每次100μg/只,3周免疫1次,共3次.每次免疫后第14天内眦静脉取血,用微量中和试验滴定血清中和抗体滴度.第3次免疫后第21天,每组随机取3只小鼠,制备脾淋巴细胞,用CCK-8细胞计数法检测特异性CTL的杀伤活性;每组取3只小鼠以3LDLD_(50)CVB3病毒攻击,第7天取血处死,检测血清病毒滴度;其余小鼠以5LDLD_(50)的CVB3攻击,观察各组的生存情况.结果:除了pcDNA3对照组,其他各组的中和抗体滴度均随免疫次数的增加而提高(P<0.01),第3次免疫后,pcDNA3/MDC-VP1、peDNA3/VP1-C3d3和pcDNA3/mBD2-VP1组的抗体滴度明显高于peDNA3/VP1组(P<0.01);pcDNA3/STxB-VP1和peDNA3/mBD2-VP1组CTL杀伤活性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1).致死量病毒攻击后,pcDNA3/MDC-VP1、pcDNA3/VP1-C3d3和pcDNA3/mBD2-VP1组小鼠血中病毒滴度显著低于其他组(P<0.01);pcDNA3/MDC-VP1和pcDNA3/VP1-C3d3组小鼠生存率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结论:pcDNA3/MDC-VP1和pcDNA3/VP1-C3d3能诱导出较强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能有效降低血中病毒滴度,获得较高的小鼠生存率;整体效果优于其他组.

  • Myostatin基因疫苗动物免疫效果的初步研究

    作者:吴守振;陈素兰;贺丽清;张阔;唐量;秦鑫;张英起

    目的:检测Myostatin基因疫苗的免疫效果,观察其对免疫动物的影响,为Myostatin基因疫苗的应用提供实验研究.方法:以Myostatin基因疫苗pVAC-TT-Ms免疫小鼠,ELISA法测定其免疫小鼠血清的抗体滴度,通过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指标.以组织化学染色(HE)染色检测Myostatin基因疫苗对免疫小鼠骨骼肌的影响.利用Scion Image 4.02 分析Myostatin基因疫苗对免疫小鼠肌纤维横截面积的影响.结果:基因疫苗Myostatin能够诱导小鼠产生针对Myostatin的抗血清.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基因疫苗pVAC-TT-Ms免疫的动物平均体重增加了9.8%,股四头肌、腓肠肌和胸大肌分别增加了24.1%、10.9%和20.3%.结论:基因疫苗Myostatin能够诱导小鼠产生针对Myostatin的特异性中和抗体.Myostatin基因疫苗免疫的动物体重增加,肌细胞有肥大现象,肌肉质量明显增加.

  • 基于重组α-病毒的基因疫苗对小鼠肥大细胞瘤P815的防治作用

    作者:倪兵;杨日高;李艳秋;吴玉章

    目的:探讨基于α-病毒的基因疫苗的免疫学效应作用, 寻找更好的基因疫苗形式. 方法:用磷酸钙法共转染表达质粒P1A/pSMART2a和包装质粒helper到293细胞中, 制备高水平的重组α-病毒P1A/SFV.鉴定病毒及其表达后, 用其免疫小鼠, 测定免疫动物体内抗体生成情况和特异CTL的杀伤效应.在预防性和治疗性实验中, 测定该重组病毒免疫动物后60 d内动物的无瘤率和生存率.结果:该重组病毒疫苗在体外培养细胞中有很好的表达.用其免疫动物后, P1A/SFV能激发比对照组强得多的CTL杀伤效应.在E/T比为100∶ 1时, P1A/SFV组CTL的杀伤率为75%.抗体在所有组别中均未见产生.在保护性和治疗性实验中, 于60 d实验期限内, P1A/SFV的效果好.保护性实验第60天时, P1A/SFV组动物的无瘤率达到60%; 而P1A/pCI-neo组只有20%.在治疗性实验第60天, P1A/SFV组小鼠的存活率达到50%左右; 而其他对照组都只有10%左右.结论:相对于普通基因疫苗, 基于重组α-病毒的基因疫苗效果好, 为临床肿瘤的基因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 MUC1基因疫苗诱导小鼠特异性CTL和体液免疫应答

    作者:袁时芳;李开宗;王岭;颜真;韩苇;张英起

    目的: 观察MUC1基因疫苗诱导小鼠特异性杀伤性T细胞及体液免疫应答的作用. 方法: 采用股四头肌肌肉注射, 将构建的MUC1基因疫苗pcDNA3.1-MUC1免疫雌性BALB/c小鼠, 每次间隔3 wk, 共3次.后1次免疫后第3周, 接种表达MUC1的EMT6乳腺癌细胞进行免疫保护实验.用4 h 51Cr释放法检测小鼠脾细胞特异性CTL杀伤活性; 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小鼠血清特异性抗体的水平.结果: 在效靶比为100∶ 1、50∶ 1、25∶ 1、12.5∶ 1时, MUC1基因疫苗免疫组特异性CTL对EMT6靶细胞杀伤活性分别为54.1%、39.8%、26.4% 和20.1%, 对照组分别为13.2%、10.0%、8.2%、7.2%和11.7%、9.8%、7.7%、7.0%, 前者与后二者差异显著(P<0.01).免疫组化染色检测显示, 人乳腺癌组织MUC1呈染色阳性; MUC1基因疫苗免疫组仅见40%(4/10)的小鼠有肿瘤形成, 而pcDNA3.1对照组和生理盐水阴性对照组100%可见肿瘤形成、生长, 表明MUC1基因疫苗免疫组小鼠具有一定的免疫保护作用.结论: MUC1基因疫苗可诱导小鼠产生特异性CTL及体液免疫应答, 对小鼠体内荷瘤可能具有一定的预防作用.

  • 汉滩病毒M、S基因部分片段嵌合基因真核载体的构建与基因免疫

    作者:张芳琳;徐志凯;阎岩;罗雯;刘勇;吴兴安;白文涛;赵茜;王海涛

    目的在本室前期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进行汉滩病毒M基因G2片段与S基因0.7Kb片段嵌合基因基因免疫的研究.方法构建汉滩病毒76-118株M基因G2片段与S基因5′端700bp片段的嵌合基因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G2S0.7.用该质粒免疫Balb/c小鼠,并用ELISA法及淋巴细胞增殖实验,检测基因免疫后的免疫应答效果.结果限制性内切酶鉴定结果表明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正确.用pcDNA3 1-G2S0 7直接免疫小鼠,可诱导产生抗汉滩病毒核蛋白(NP)及糖蛋白(GP)特异性的抗体,抗体效价分别为1:200及1:80.淋巴细胞增殖实验表明,嵌合基因免疫小鼠脾细胞对NP及GP的增殖指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汉滩病毒M基因G2片段及S基因0 7kb片段的嵌合基因,既可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的抗汉滩病毒体液免疫应答,也可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的细胞免疫应答,本研究为进一步进行汉滩病毒基因疫苗的研究奠定了实验基础.

  • GM-CSF对MUC1基因疫苗抑制乳腺癌生长的增强作用

    作者:袁时芳;李开宗;王岭;颜真;韩苇;张英起

    目的: 观察GM-CSF有无增强MUC1基因疫苗对EMT6乳腺癌生长的特异性抑制作用. 方法: 采用股四头肌肌肉注射法, 将构建的MUC1基因疫苗pcDNA3.1-MUC1免疫雌性BALB/c小鼠, 每3 wk 1次, 共3次.每次基因免疫后1、 3、 5 d, 皮下注射GM-CSF 100 μL(1 μg/100 μL).后1次基因免疫后第3周, 接种表达MUC1的EMT6小鼠乳腺癌细胞.两周后观察、记录肿瘤的生长情况.于肿瘤细胞接种后第43天, 处死全部动物, 称量肿瘤的质量.用4 h 51Cr释放法检测小鼠脾特异性CTL的杀伤活性. 结果: 接种肿瘤细胞后43 d, MUC1基因疫苗加GM-CSF组、 MUC1基因疫苗组、 pcDNA3.1加GM-CSF组及pcDNA3.1组, EMT6肿瘤的大小依次为(135±33.8)mm3、 (250±34.3)mm3、 (568±43.6)mm3和(596±48.2)mm3; 平均瘤质量(g) 依次为(0.81±0.42)g、 (1.23±0.41)g、 (2.30±0.48)g及(2.28±0.58)g .与对照组相比较, MUC1基因疫苗组EMT6肿瘤的生长受到明显抑制(P<0.05); 与单独MUC1基因疫苗组相比较, MUC1基因疫苗加GM-CSF组抗肿瘤生长的作用有显著差异(P<0.05).在效靶比为100∶ 1、 50∶ 1、 25∶ 1和12.5∶ 1时, MUC1基因疫苗加GM-CSF组特异性CTL对EMT6靶细胞的杀伤率, 依次为68.5%、 53.4%、 35.9% 和28.5%; MUC1基因免疫组依次为54.1%、 39.8%、 26.4%和20.1%, pcDNA3.1加GM-CSF及pcDNA3.1两个对照组分别为13.2%、 10%、 8.2%、 7.2% 和11.7%、 9.8%、 7.7%、 7.0%, MUC1加GM-CSF组与单独MUC1基因免疫组相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 GM-CSF可显著增强MUC1基因疫苗对EMT6乳腺癌生长的特异性抑制作用.

  • 重组乙型肝炎病毒变异s基因疫苗诱导小鼠产生特异性体液免疫应答

    作者:葛军辉;刘惠敏;何金;李玉莉;余宏宇;叶忠;张乐之;胡以平

    目的:构建乙型肝炎病毒(HBV)变异s基因真核表达载体,检测其诱导小鼠产生特异性体液免疫应答.方法:利用限制性内切酶定位克隆构建s基因nt587 G→A的真核表达载体pCMV-S2.S+145R(PR).用其转染人肝癌细胞系Hep G2后,用EIA、ELISA及免疫细胞化学法,观察其抗原性.以重组变异型s基因真核表达载体(PR)和载体pcDNA3.0分别免疫C57BL/6小鼠各5只.每只小鼠各肌肉注射纯化质粒100 μg.用ELISA法检测血清抗-HBs及抗-HBs2抗体的效价.结果:体外实验证实,变异型HBsAg可与抗-HBs结合;PR免疫小鼠可诱导其产生抗-HBs抗体及抗-HBs2抗体,但抗-HBs2抗体的出现早于抗-HBs抗体约1~2 wk.结论:HBV变异s基因(nt587 G→A)的真核表达载体的表达产物具有良好的抗原性,能够诱导C57BL/6小鼠产生体液免疫应答.

  • Th1型细胞因子基因对结核分枝杆菌基因疫苗诱导BALB/c小鼠产生抗CFP10抗体水平的影响

    作者:范雄林;王丽梅;王福祥;师长宏;李元;薛莹;柏银兰;徐志凯

    目的: 研究分别表达含IL-12和IL-18基因的质粒, 对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 MTB)H37Rv株CFP10基因疫苗诱导免疫应答的影响.方法: 从正常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MBCs)中提取RNA, 用RT-PCR扩增IL-18 cDNA, 并克隆入载体pGEM-Teasy中.测序证实后, 亚克隆至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的BamH I和EcoR I酶切位点.将分别表达小鼠IL-12和人IL-18基因的真核表达质粒pcmIL12和pcIL18,与MTB CFP10基因疫苗联合肌注免疫BALB/c小鼠, 共免疫3次, 每次间隔2 wk.每次免疫后2 wk采血、分离血清, 用ELISA检测小鼠血清抗CFP10抗体的滴度. 结果: 用RT-PCR成功地从人PMBC的RNA中扩增出IL-18 cDNA, 测序结果正确.用BamH I和EcoR I酶切鉴定证实, 目的基因已插入载体pcDNA3.1中, 阳性克隆命名为pcIL18.pcCFP10组第1次免疫后, 血清抗CFP10抗体的平均滴度为1∶600, 末次免疫后的滴度为1∶4 000.pcIL18+pcCFP10组联合免疫后, 血清抗CFP10抗体的滴度高于pcCFP10组, 终达1∶8 000.而pcmIL12+pcCFP10组联合免疫后滴度仅为1∶200.结论: pcIL18与CFP10基因疫苗联合免疫, 可增强CFP10抗原的特异性体液免疫应答; pcmIL12则可使CFP10基因疫苗产生的抗体水平降低.pcIL18+pcCFP10基因联合免疫是否具有增强CFP10抗原特异性细胞免疫的作用有待进一步研究.

  • 日本脑炎病毒基因疫苗的研究进展

    作者:吴玉水;马文煜;朱忠勇

    日本脑炎(Japanese encephalitis, JE)是一种由蚊虫传播引起的人类和马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人类每年的发病总例数约3.5万以上, 其中约有1万例患者死亡.日本脑炎病毒(JEV)为黄病毒科黄病毒属的成员之一.其他重要的人类病原性黄病毒包括: 黄热病、登革热1~4型、蜱传脑炎和圣路易脑炎病毒等.疫苗是预防黄病毒感染的有效手段.

  • 以肿瘤抗原BAP31为靶点的基因疫苗构建及其诱导小鼠免疫反应的研究

    作者:宋朝君;孙元杰;魏玉英;张谮;欧阳清;陈琨;金伯泉;杨琨

    目的: 构建重组表达载体P-BAP31和P-L-BAP31基因疫苗并接种小鼠, 评价其诱导的体液和细胞免疫应答.方法: 利用分子克隆技术, 构建重组质粒P-BAP31和P-L-BAP31, 同时构建P-BAP31/EGFP和P-L-BAP31/EGFP重组质粒, 并将其以脂质体瞬时转染HeLa细胞, 通过荧光显微镜观察目的蛋白的表达;将重组质粒P-BAP31和P-L-BAP31免疫C57BL/6小鼠, 采用间接ELISA检测免疫小鼠血清中特异性抗体效价;通过酶联免疫斑点实验(ELISPOT)检测免疫脾细胞在受到BAP31抗原刺激后产生IFN-γ和IL-4细胞因子的频率;通过乳酸脱氢酶(LDH释放)试验检测小鼠特异性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的应答.结果: 酶切及测序结果表明, 成功构建了针对BAP31肿瘤抗原的P-BAP31和P-L-BAP31基因疫苗.通过荧光显微镜观察重组质粒转染的HeLa细胞, 可见EGFP报告基因表达的绿色荧光.ELISA检测免疫小鼠血清中特异性抗体效价发现, 带LAMP组明显高于不带LAMP组(P<0.05), 且两者均高于空质粒(P-LAMP)及正常对照(N)组(P<0.01).ELISPOT检测脾细胞分泌细胞因子IFN-γ和IL-4的频率, 带LAMP组与其他组相比显著提高(P<0.01).LDH释放试验显示, 带LAMP组的特异性CTL活性高于不带LAMP组, 且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构建了针对肿瘤抗原BAP31的全长基因疫苗, 以其免疫C57BL/6小鼠可诱导特异性体液和细胞免疫反应, 其中, P-L-BAP31基因疫苗各项免疫反应均优于P-BAP31.

  • 结核分枝杆菌Ag85B基因疫苗免疫保护作用的初步研究

    作者:范雄林;徐志凯;李元;李别虎;薛莹;柏银兰;白光春;贾向志

    目的: 研究编码结核分枝杆菌分泌蛋白Ag85B的基因疫苗pTB30m和pTB30s对免疫动物的保护作用.方法: 以基因疫苗pTB30m和pTB30s肌注免疫BALB/c小鼠. 免疫完成6 wk后, 用5×105 CFU的MTB H37Rv毒株经小鼠尾静脉攻击感染. 同时用尼龙毛柱分离基因免疫BALB/c小鼠的T细胞, 并以5×106 T细胞/只小鼠过继免疫正常BALB/c小鼠, 立即用105 CFU 的MTB 毒株经小鼠尾静脉攻击感染.4 wk后分别计数脾脏中的细菌负荷.结果: 与生理盐水对照组相比较, pTB30m及pTB30s质粒免疫组BALB/c小鼠脾脏中的细菌负荷均减少, 分别为0.645(log10CFU, P<0.01)和0.839(log10CFU, P<0.001); 而空质粒对照组小鼠脾脏中的细菌负荷减少较少.经质粒pTB30m和pTB30s免疫的BALB/c小鼠的T细胞, 过继免疫的正常BALB/c小鼠, 对攻击感染的MTB H37Rv毒株在脾脏中的增殖具有部分抑制作用.结论: pTB30s免疫的BALB/c小鼠, 对MTB H37Rv毒株攻击的保护作用优于pTB30m质粒免疫, 有望进一步用于结核病的防治研究.

  • IL-12的真核表达载体增强小鼠对DNA疫苗的免疫应答

    作者:杜德伟;周永兴;冯志华;姚志强

    病毒感染严重危害人类身体健康,清除病毒感染主要依靠细胞免疫或细胞因子的作用.细胞免疫是通过特异性CTL识别、杀伤破坏病毒感染的细胞,以清除感染细胞内的病毒.大量资料表明,慢性乙型肝炎及其病毒携带者的细胞免疫功能明显低下[1].基因疫苗(核酸疫苗和DNA疫苗)是指含有编码某种蛋白抗原基因的真核表达质粒,直接接种体内后,可被体细胞摄取并表达相应抗原,进而激发保护性免疫应答,包括特异性CTL应答及特异性抗体的产生[2].IL-12是目前发现的对体内免疫活性细胞诱导和调节作用强、范围广的细胞因子.我们将HBVDNA疫苗(pCR3.1-S)[3]与编码鼠IL-12的真核表达载体[4]pWRG3169(下简称IL-12)共同免疫小鼠后,观察其对小鼠免疫应答的影响.

  • 牙龈卟啉单胞菌基因疫苗pcDNA3.1(+)/kgpcd免疫原性研究

    作者:张凤秋;杨连甲;吴织芬;董绍忠

    目的:研究重组质粒pcDNA3.1(+)/kgp cd免疫原性,并观察目的基因编码的蛋白在小鼠肌肉及颌下腺组织中的原位表达情况.方法:重组质粒pcDNA3.1(+)/ kgp cd经肌肉注射和颌下腺区注射免疫BALB/c小鼠,采用间接ELISA方法检测免疫后BALB/c小鼠血清中IgG和唾液中sIgA抗体水平;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目的基因编码的蛋白在小鼠组织中的表达.结果:重组质粒经肌肉注射免疫可产生高水平的特异性血清IgG抗体,颌下腺区注射可同时诱导高水平的唾液中sIgA和血清中IgG抗体;骨骼肌、颌下腺导管内、腺泡腔内可见阳性着色.结论:重组质粒pcDNA3.1(+)/kgp cd经颌下腺注射可同时诱导黏膜免疫和全身免疫应答,可作为有效免疫原,这为免疫牙周炎模型定菌鼠实验提供了依据.

  • 变形链球菌表面蛋白和葡糖基转移酶基因疫苗防龋动物实验:Keyes龋齿计分研究

    作者:杨德琴;刘天佳;曹福娴;庄姮;刘建国;杨锦波

    目的:了解变形链球菌基因疫苗pcDNA3-pac和pcDNA3-gtfB的免疫防龋效果.方法: 28 d龄Wistar大鼠36 只,随机分为pcDNA3-pac组(A组)、pcDNA3-gtfB组(B组)、pcDNA3-pac联合pcDNA3-gtfB组(C组)、变形链球菌灭活全菌组(D组)、pcDNA3空载体组(E组)和PBS液组(F组)进行3 次双侧颌下腺腺周注射免疫.建立定菌鼠模型,诱龋3个月,根据Keyes经典评分方法从龋损范围及深度进行龋损综合评估和比较. 结果: 龋损牙面计分在pcDNA3与PBS组高,其次为单基因疫苗免疫组,联合免疫和灭活全菌细胞低(P<0.01或P<0.05);窝沟龋各级计分:E级龋在单基因疫苗组,联合疫苗组、灭活全菌细胞组无区别(P>0.05),而PBS组和pcDNA3组则较低(P<0.01);Dm级、 Ds级则是联合免疫组与灭活全菌细胞组低,单基因疫苗免疫组较高而PBS和pcDNA3组高(P<0.01或P<0.05);Dx级四个免疫组发生率很低或不发生,显著低于PBS组和pcDNA3组(P<0.01).结论:重组质粒pcDNA3-gtfB和pcDNA3-pac具显著有效的免疫防龋作用,以联合基因疫苗免疫好,是理想的防龋决策之一.

  • 变形链球菌表面蛋白和葡糖基转移酶基因疫苗免疫防龋动物实验:体质量影响研究

    作者:杨德琴;刘天佳;曹福娴;刘建国;杨锦波

    目的:了解变形链球菌基因疫苗单独及联合免疫对定菌鼠体质量的影响.方法:28 d龄Wistar大鼠36只,随机分为pcDNA3-pac组、pcDNA3-gtfB组、pcDNA3-pac联合pcDNA3-gtfB组、变形链球菌灭活全菌阳性对照组、pcDNA3空载体阴性对照组和PBS液空白对照组,进行3次双侧颌下腺腺周注射免疫, 建立定菌鼠模型及诱龋实验3个月,于实验开始和结束时测定体质量.结果:基因疫苗免疫组体质量与pcDNA3及PBS组无显著差异(P>0.05),而灭活全菌细胞免疫组体质量显著下降(P<0.01).结论: pcDNA3-gtfB和pcDNA3-pac对大鼠体质量无不良影响,较灭活全菌疫苗安全.

259 条记录 12/13 页 « 12...567891011121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